分卷阅读17
小书生圈夫记 作者:迎风布阵
烘本不属于传统绿茶的炒制工艺,而是烘焙类茶的工艺,比如红茶普洱之类的。马剑茶经历三烘四炒之后,就能让茶叶脱胎换骨,无绒毛不说,茶汤干净,口感清淡,对胃的刺激降低很多(绿茶是很刮胃的)。
陆放舟小时候身体不好,尤其是春季清明谷雨时节,春寒料峭,他很容易感冒哮喘,几乎年年的这段时期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对马剑茶的炒制过程是十分熟悉,比炒制香榧还要熟悉。
“现市面上,并无去绒毛,清茶汤的绿茶,你若能炒制出来,定能受欢迎。现在快九月了,待秋风彻底起,气温低开始低便可以移植,这些天你可去物色茶树苗了,范围勿要局限于嵊县一带,可去周边转转。购买时最好顺道雇了卖家那边的人手,勿要在小谭村里寻,就地未必是好。”剧提议。
陆放舟一一记下,待所有事情商议完毕之后,他方才想起剧也有事找他,忙告罪:“看,尽顾着说我的事了,都把敬蟾绲氖赂忘了。”
“没忘。”剧笑:“我要与你谈的也正是这事。”
陆放舟的心花顿时绽放了,天呐,好棒!跟男神想一块去了,和男神心领神会了!
第23章
陆放舟循着剧的建议,把嵊县和嵊县之外的其他县统统转了个遍,价格确实差距很大,不同年份和高度的也具有一定的差距。
两尺高,也就是六十公分,23年苗,嵊县是一文钱五株,隔壁的横溪一文钱能有七株,一亩地一般能要种四千到五千株,陆放舟让剧帮着估算了下,五个山头向阳面都辟成茶园,最少也有五十亩,再算上每亩的折损,买横溪的茶苗花费四十五两,买嵊县的花费六十两。
种植由卖茶苗的包,横溪那边出价是十五两,嵊县这边是十两,算下来横溪要比嵊县这边便宜十两。
十两够普通人家吃半年,陆放舟果断选了横溪那边的,横溪那边还有一个好。那边的人不太清楚陆放舟的事,不像嵊县,一听陆放舟要开山辟茶园,大都不相信,要求全款付清再干活,横溪那边只让先付了二十两的茶苗定金,余下的等做完再结。
动工那天的日子是陆放舟特意翻了黄历挑的,黄道吉日,一大早就放了炮仗,把师傅们都请进了山,还事先备好了丰盛的鱼肉。
肉倒是普通的猪肉,鱼可不同,不是溪流里的溪鱼,而是着人赶出山,去山阴县买的湖鱼,成年男子才抱得动螺蛳青,草鱼,还有胖头鲢鱼。
种茶树是力气活,吃鲫鱼之类的小鱼,骨头细容易卡不说,也没多少肉。
给师傅们烧菜的灶直接搭在地头,灶头师傅也是特意请来的,怎么做前一天陆放舟跟他商议的,草鱼肥美,直接红烧;螺蛳青弄个醋溜的,里头放些萝卜;胖头鲢鱼,头做鱼头豆腐,身子油炸,做酥鱼。
鱼这种食材,经了油锅就会飘出特别美妙的香味,别说干活的师傅更卖力了。一旁围观的小谭村村民也一个劲的咽口水,心里无比的失落。
陆秀才开山辟茶园,居然都没想到喊他们来干活,远道道的请什么其他县的师傅?害得他们错过了那么美味的鱼肉。
陆放舟是故意没请小谭村村民的,他可不是圣母,才几个月就忘记那群人当初是怎么打他家秋风的?
就是要你们闻得到吃不到!悔不当初!
想着陆放舟拿起块炸好的鱼片塞到了二妞手里:“尝尝,小心烫!”
二妞点头接过,小吃了口当即道:“好吃。”
这酥鱼的做法是陆放舟所处的那个时代新创的做法,鱼下锅炸透捞起后立刻放入调制好的汁水里浸,汁水由酱油,葱花,糖等调制,酥脆的肉里立刻融入了汁水,肉质不会变硬,吃起来也特别鲜。
二妞忍不住要了第二块,陆放舟直接拿了碗让二妞当零嘴吃,看得一旁一群半大的小子一阵羡慕,陆放舟还特意指了旧蕉远妞说:“去你厩迨迮员叱浴!
“哎。”二妞答应了声,厩迳砬壮硕,那群半大的小子就算想打二妞的主意,也不敢出手。
至于厩迥欠荩陆放舟昨晚试着调制汁水的时候,厩宄粤瞬簧伲今天人多,他就不吃了,免得惹闲话。
师傅们住的地就是原来张发财的屋子,在村落中间,未免村民使小绊子,陆放舟拜托了剧,剧把这事交给了舅,舅在娄家军里属暗营,专门负责去敌营打断,或是暗杀敌首之类的。
舅的身影没于黑暗之中时,无人能察觉,小谭村里确有几个存心捣乱的,尚未接近张发财的屋子,就被舅无声无息给点了穴,拖去了别处。
以至于村民中暗暗传出了有鬼的说法,大伙吓得不敢在晚上出门,再也无人捣乱。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十亩茶园一一移栽完毕,陆放舟又是一顿好吃好喝好送了师傅们,师傅们被陆放舟感动,纷纷表示回头茶园需要养护的时候尽管找他们,价格好说。
陆放舟连声道谢。
师傅们还真是说到做到,这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竹子都被压裂了不少,新种的茶苗就更不用说了,担心得陆放舟一整天都恨不得全守在茶园里。
师傅们在下雪的第二天就齐刷刷的赶来了,恹恹的茶树苗在他们手里很快都回过神来,他们还一人挑来一担稻草,捂在茶树苗周围,告诉陆放舟用这个方法,下再大的雪也不用愁。
那时已经是腊月了,山里腊月和正月都是不出活的,出活要晦气,预示着明年会更辛劳。
陆放舟看得感动,赶紧把手头正在准备的腊味一一打包好送给师傅们,还多添了些钱,师傅们都不客气的笑纳了,挑着腊味高兴得回去了。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陆放舟正在村里的磨坊里磨豆腐,山村的磨坊是共用的,里头主要有风箱,给谷子脱穗的;臼舂米,给谷子脱壳的;石磨,磨豆腐,磨年糕用的;捣臼,做年糕、糍粑用的。
豆腐这种食物在平时的山里不常做,县城里倒是有,但便宜又好吃,一大早就被抢购完,到了过年的时候更是难抢。
陆放舟嫌着大冷天去县城买麻烦,便在村里自己做,也不局限于豆腐,豆腐皮,千张,白豆腐干,红豆腐干,油豆腐,素几都要,压板豆腐,老豆腐也做些,现在天寒地冻的,还能做些冻豆腐。
他已经寻好了架火锅的地方,回头就带上二妞、剧他们吃火锅,火锅自然不能少了冻豆腐。
为此,陆放舟一口气买了二十斤大豆,足足磨了两大桶豆浆,豆腐桶的体积可不小,跟官宦人家小姐洗澡浴桶差不多大呢。
这场景又引来了不少小谭村村民的围观,相较于上回辟茶园时的默默咽口水,这一会有些人开说好话了:“秀才老爷,你这年辛苦,又是开山,又是辟茶园的。老天爷也长眼,知道不亏待吃苦耐劳的人。”
陆放舟听出话里的赞许了,想着自从开茶园后,这群人安分了不少,没去他茶园捣乱,偶有路过看到杂草也会帮着拔去一些,土松了也会帮着紧一紧,便搭了他的话:“过奖,过奖。”
那人一听有戏,忙继续夸:“秀才老爷谦虚了,看看这么多豆子磨豆腐,别说豆腐了,就是那些豆渣都能吃到正月呢,老爷厉害。”
“豆渣啊?”陆放舟故意犯难,瞅了那人一眼,乖乖的,不止是那人,旁边一圈人听到他提豆渣都伸长了脖子。
豆渣用油炸过还是可以吃的,似乎也有类似的名菜,不过陆放舟小时候吃过没沥干净豆渣的豆浆,对豆渣十分不喜欢,眼下既然这群人想要分豆渣,陆放舟也不刁难,爽快的说,“这东西我不喜欢吃,你们要是喜欢,按户平均分,不准抢,也不准乱。”
“谢秀才老爷!谢秀才老爷!”村民们连声谢了,按着陆放舟的话,立刻推举出一人来分豆渣,其余人耐心等候。
就在这个时候,小谭村里来了个不速之客,县城里陆老爷家的一个下人,一脸惊奇的看了眼守着秩序分豆渣的村民。
然后把手里的帖子给了陆放舟:“大少爷,腊月三十是老爷的寿辰,老爷请大少爷和孙小姐(二妞)回去。”
陆老爷请他回去?陆放舟奇怪了,这小半年下来,他也多少打听清楚了前头那位陆放舟和陆家的关系,陆放舟成婚后就被打发到这个小谭村,之后这么几年,无论是孙女出生,还是媳妇过世,陆家老爷都不闻不问,逢年过节也从不让陆放舟回去。
今年怎么想起让他回去了?
陆放舟纳闷。
第24章
陆放舟最终向剧讨了主意,因为是陆家的丑事,他没有直说,只是用了其他故事比喻了这件事。
剧也没点破,只道:“既是突然必有诈,不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会因此被拿住把柄,与后事不利。不如以礼相待,秉规矩前往,待看对方如何?”
陆放舟当即领悟了剧的意思,当天就去了县城,打听清楚嵊县拜寿的习俗,将所需贺礼一一备齐,还添了年礼。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他带上二妞雇了两顶轿子,一群挑夫,像模像样的去了陆家。
陆家有两个宅子,一个位于县城东,一个位于县城南,县城东的是老宅,面积不大,原本还不是陆家的宅子,是陆放舟的母亲周氏家的家宅。
陆老爷出身贫苦,家里排行老小,五岁就开始放牛,他放牛的地方有个村堂私塾,他经常悄悄窝在私塾墙角下偷听,这一幕被下乡来收租的周家老爷给看到了,觉得这孩子不错,便发了善心资助了他读书。
陆老爷也争气,二十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状元。周家老爷看着喜欢,便将膝下唯一的女儿嫁于了陆老爷,也没提入赘,正经随了陆家的姓,还把周家的几亩茶园交给了陆老爷管。
没过几年,周家老爷故去了,陆老爷考中秀才之后也没再读书,一心扑在生意上,手里的茶园越来越多,也逐渐开始怠慢起夫人周氏,经常借生意繁忙之故夜不归宿。
几年后,周氏故去,陆老爷便以睹物思情为由,搬离了老宅,还将周家旧人一一打发回去,留下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头看宅子。
县城南的新宅在周氏故去之前就已经开建,新宅面积挺大的,那时陆放舟已经中了秀才,一门两位秀才使得陆家能建门进较旁人多了不少。
新宅共计五进,前门开在兴隆街上,后门开在县前街上,占了嵊县城内最好的地段。
今日陆老爷做寿,虽是大年三十,雪又下得特别大,但来得人依旧不少,但凡县内能够陆家攀上任何一丝关系的人几乎都来了。
陆家派了好几个家丁在门口迎接,按着衣着光鲜程度迎入正门,或是旁边角门。
陆老爷的正经亲戚大都清贫,陆老爷发迹之后记着当年头顶兄长欺负他的苦,也没多接济他们,故而他们的衣着大都不好,被迫走角门时心里皆是不舒服的。
陆放舟到的时候,门口的所有人都停了下来,起先他没下轿,众人嘀咕的是这是陆家哪门的贵人,带了这么多寿礼,
恋耽美
烘本不属于传统绿茶的炒制工艺,而是烘焙类茶的工艺,比如红茶普洱之类的。马剑茶经历三烘四炒之后,就能让茶叶脱胎换骨,无绒毛不说,茶汤干净,口感清淡,对胃的刺激降低很多(绿茶是很刮胃的)。
陆放舟小时候身体不好,尤其是春季清明谷雨时节,春寒料峭,他很容易感冒哮喘,几乎年年的这段时期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对马剑茶的炒制过程是十分熟悉,比炒制香榧还要熟悉。
“现市面上,并无去绒毛,清茶汤的绿茶,你若能炒制出来,定能受欢迎。现在快九月了,待秋风彻底起,气温低开始低便可以移植,这些天你可去物色茶树苗了,范围勿要局限于嵊县一带,可去周边转转。购买时最好顺道雇了卖家那边的人手,勿要在小谭村里寻,就地未必是好。”剧提议。
陆放舟一一记下,待所有事情商议完毕之后,他方才想起剧也有事找他,忙告罪:“看,尽顾着说我的事了,都把敬蟾绲氖赂忘了。”
“没忘。”剧笑:“我要与你谈的也正是这事。”
陆放舟的心花顿时绽放了,天呐,好棒!跟男神想一块去了,和男神心领神会了!
第23章
陆放舟循着剧的建议,把嵊县和嵊县之外的其他县统统转了个遍,价格确实差距很大,不同年份和高度的也具有一定的差距。
两尺高,也就是六十公分,23年苗,嵊县是一文钱五株,隔壁的横溪一文钱能有七株,一亩地一般能要种四千到五千株,陆放舟让剧帮着估算了下,五个山头向阳面都辟成茶园,最少也有五十亩,再算上每亩的折损,买横溪的茶苗花费四十五两,买嵊县的花费六十两。
种植由卖茶苗的包,横溪那边出价是十五两,嵊县这边是十两,算下来横溪要比嵊县这边便宜十两。
十两够普通人家吃半年,陆放舟果断选了横溪那边的,横溪那边还有一个好。那边的人不太清楚陆放舟的事,不像嵊县,一听陆放舟要开山辟茶园,大都不相信,要求全款付清再干活,横溪那边只让先付了二十两的茶苗定金,余下的等做完再结。
动工那天的日子是陆放舟特意翻了黄历挑的,黄道吉日,一大早就放了炮仗,把师傅们都请进了山,还事先备好了丰盛的鱼肉。
肉倒是普通的猪肉,鱼可不同,不是溪流里的溪鱼,而是着人赶出山,去山阴县买的湖鱼,成年男子才抱得动螺蛳青,草鱼,还有胖头鲢鱼。
种茶树是力气活,吃鲫鱼之类的小鱼,骨头细容易卡不说,也没多少肉。
给师傅们烧菜的灶直接搭在地头,灶头师傅也是特意请来的,怎么做前一天陆放舟跟他商议的,草鱼肥美,直接红烧;螺蛳青弄个醋溜的,里头放些萝卜;胖头鲢鱼,头做鱼头豆腐,身子油炸,做酥鱼。
鱼这种食材,经了油锅就会飘出特别美妙的香味,别说干活的师傅更卖力了。一旁围观的小谭村村民也一个劲的咽口水,心里无比的失落。
陆秀才开山辟茶园,居然都没想到喊他们来干活,远道道的请什么其他县的师傅?害得他们错过了那么美味的鱼肉。
陆放舟是故意没请小谭村村民的,他可不是圣母,才几个月就忘记那群人当初是怎么打他家秋风的?
就是要你们闻得到吃不到!悔不当初!
想着陆放舟拿起块炸好的鱼片塞到了二妞手里:“尝尝,小心烫!”
二妞点头接过,小吃了口当即道:“好吃。”
这酥鱼的做法是陆放舟所处的那个时代新创的做法,鱼下锅炸透捞起后立刻放入调制好的汁水里浸,汁水由酱油,葱花,糖等调制,酥脆的肉里立刻融入了汁水,肉质不会变硬,吃起来也特别鲜。
二妞忍不住要了第二块,陆放舟直接拿了碗让二妞当零嘴吃,看得一旁一群半大的小子一阵羡慕,陆放舟还特意指了旧蕉远妞说:“去你厩迨迮员叱浴!
“哎。”二妞答应了声,厩迳砬壮硕,那群半大的小子就算想打二妞的主意,也不敢出手。
至于厩迥欠荩陆放舟昨晚试着调制汁水的时候,厩宄粤瞬簧伲今天人多,他就不吃了,免得惹闲话。
师傅们住的地就是原来张发财的屋子,在村落中间,未免村民使小绊子,陆放舟拜托了剧,剧把这事交给了舅,舅在娄家军里属暗营,专门负责去敌营打断,或是暗杀敌首之类的。
舅的身影没于黑暗之中时,无人能察觉,小谭村里确有几个存心捣乱的,尚未接近张发财的屋子,就被舅无声无息给点了穴,拖去了别处。
以至于村民中暗暗传出了有鬼的说法,大伙吓得不敢在晚上出门,再也无人捣乱。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十亩茶园一一移栽完毕,陆放舟又是一顿好吃好喝好送了师傅们,师傅们被陆放舟感动,纷纷表示回头茶园需要养护的时候尽管找他们,价格好说。
陆放舟连声道谢。
师傅们还真是说到做到,这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竹子都被压裂了不少,新种的茶苗就更不用说了,担心得陆放舟一整天都恨不得全守在茶园里。
师傅们在下雪的第二天就齐刷刷的赶来了,恹恹的茶树苗在他们手里很快都回过神来,他们还一人挑来一担稻草,捂在茶树苗周围,告诉陆放舟用这个方法,下再大的雪也不用愁。
那时已经是腊月了,山里腊月和正月都是不出活的,出活要晦气,预示着明年会更辛劳。
陆放舟看得感动,赶紧把手头正在准备的腊味一一打包好送给师傅们,还多添了些钱,师傅们都不客气的笑纳了,挑着腊味高兴得回去了。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陆放舟正在村里的磨坊里磨豆腐,山村的磨坊是共用的,里头主要有风箱,给谷子脱穗的;臼舂米,给谷子脱壳的;石磨,磨豆腐,磨年糕用的;捣臼,做年糕、糍粑用的。
豆腐这种食物在平时的山里不常做,县城里倒是有,但便宜又好吃,一大早就被抢购完,到了过年的时候更是难抢。
陆放舟嫌着大冷天去县城买麻烦,便在村里自己做,也不局限于豆腐,豆腐皮,千张,白豆腐干,红豆腐干,油豆腐,素几都要,压板豆腐,老豆腐也做些,现在天寒地冻的,还能做些冻豆腐。
他已经寻好了架火锅的地方,回头就带上二妞、剧他们吃火锅,火锅自然不能少了冻豆腐。
为此,陆放舟一口气买了二十斤大豆,足足磨了两大桶豆浆,豆腐桶的体积可不小,跟官宦人家小姐洗澡浴桶差不多大呢。
这场景又引来了不少小谭村村民的围观,相较于上回辟茶园时的默默咽口水,这一会有些人开说好话了:“秀才老爷,你这年辛苦,又是开山,又是辟茶园的。老天爷也长眼,知道不亏待吃苦耐劳的人。”
陆放舟听出话里的赞许了,想着自从开茶园后,这群人安分了不少,没去他茶园捣乱,偶有路过看到杂草也会帮着拔去一些,土松了也会帮着紧一紧,便搭了他的话:“过奖,过奖。”
那人一听有戏,忙继续夸:“秀才老爷谦虚了,看看这么多豆子磨豆腐,别说豆腐了,就是那些豆渣都能吃到正月呢,老爷厉害。”
“豆渣啊?”陆放舟故意犯难,瞅了那人一眼,乖乖的,不止是那人,旁边一圈人听到他提豆渣都伸长了脖子。
豆渣用油炸过还是可以吃的,似乎也有类似的名菜,不过陆放舟小时候吃过没沥干净豆渣的豆浆,对豆渣十分不喜欢,眼下既然这群人想要分豆渣,陆放舟也不刁难,爽快的说,“这东西我不喜欢吃,你们要是喜欢,按户平均分,不准抢,也不准乱。”
“谢秀才老爷!谢秀才老爷!”村民们连声谢了,按着陆放舟的话,立刻推举出一人来分豆渣,其余人耐心等候。
就在这个时候,小谭村里来了个不速之客,县城里陆老爷家的一个下人,一脸惊奇的看了眼守着秩序分豆渣的村民。
然后把手里的帖子给了陆放舟:“大少爷,腊月三十是老爷的寿辰,老爷请大少爷和孙小姐(二妞)回去。”
陆老爷请他回去?陆放舟奇怪了,这小半年下来,他也多少打听清楚了前头那位陆放舟和陆家的关系,陆放舟成婚后就被打发到这个小谭村,之后这么几年,无论是孙女出生,还是媳妇过世,陆家老爷都不闻不问,逢年过节也从不让陆放舟回去。
今年怎么想起让他回去了?
陆放舟纳闷。
第24章
陆放舟最终向剧讨了主意,因为是陆家的丑事,他没有直说,只是用了其他故事比喻了这件事。
剧也没点破,只道:“既是突然必有诈,不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会因此被拿住把柄,与后事不利。不如以礼相待,秉规矩前往,待看对方如何?”
陆放舟当即领悟了剧的意思,当天就去了县城,打听清楚嵊县拜寿的习俗,将所需贺礼一一备齐,还添了年礼。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他带上二妞雇了两顶轿子,一群挑夫,像模像样的去了陆家。
陆家有两个宅子,一个位于县城东,一个位于县城南,县城东的是老宅,面积不大,原本还不是陆家的宅子,是陆放舟的母亲周氏家的家宅。
陆老爷出身贫苦,家里排行老小,五岁就开始放牛,他放牛的地方有个村堂私塾,他经常悄悄窝在私塾墙角下偷听,这一幕被下乡来收租的周家老爷给看到了,觉得这孩子不错,便发了善心资助了他读书。
陆老爷也争气,二十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状元。周家老爷看着喜欢,便将膝下唯一的女儿嫁于了陆老爷,也没提入赘,正经随了陆家的姓,还把周家的几亩茶园交给了陆老爷管。
没过几年,周家老爷故去了,陆老爷考中秀才之后也没再读书,一心扑在生意上,手里的茶园越来越多,也逐渐开始怠慢起夫人周氏,经常借生意繁忙之故夜不归宿。
几年后,周氏故去,陆老爷便以睹物思情为由,搬离了老宅,还将周家旧人一一打发回去,留下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头看宅子。
县城南的新宅在周氏故去之前就已经开建,新宅面积挺大的,那时陆放舟已经中了秀才,一门两位秀才使得陆家能建门进较旁人多了不少。
新宅共计五进,前门开在兴隆街上,后门开在县前街上,占了嵊县城内最好的地段。
今日陆老爷做寿,虽是大年三十,雪又下得特别大,但来得人依旧不少,但凡县内能够陆家攀上任何一丝关系的人几乎都来了。
陆家派了好几个家丁在门口迎接,按着衣着光鲜程度迎入正门,或是旁边角门。
陆老爷的正经亲戚大都清贫,陆老爷发迹之后记着当年头顶兄长欺负他的苦,也没多接济他们,故而他们的衣着大都不好,被迫走角门时心里皆是不舒服的。
陆放舟到的时候,门口的所有人都停了下来,起先他没下轿,众人嘀咕的是这是陆家哪门的贵人,带了这么多寿礼,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