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清穿之重设历史 作者:裁风
这场风波中推波助澜的《廷言》引起了康熙的注意。虽然《廷言》的大胆言论来自清夏大学,但看在容若的面子上他并不想大动――何况据说清夏大学的大儒们之间关于文化思想的掐架十分厉害,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做什么,他暂时没必要动手――那么,就只能从《廷言》下手了。
天下书斋?还真敢说呢!
既然敢说,那就应该有勇气承受朕的怒火吧?
只是没等康熙对天下书斋下手,就被一则来自南方的消息吓了一跳――宁波福建附近的农民高举朱三太子的大旗,准备造反了!
作者有话要说:邓荣祖→→邓世昌
张谦→→张謇
谨以这两位,表达对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后面出现的一些略关键的人物我也会以我记得的后世的,尤其是近代史上的人物为原型,如果大家有推荐的不可缺少的民族英雄,欢迎提建议哦(n)
☆、47叛乱(倒v)
当听着兵部侍郎宣读宁波福建之乱时,整个朝堂都沉默了。
康熙坐在高高的金銮殿上,把下面
的情况尽收眼底,虽然情况有些不合适,他还是不禁在心里闷笑――这清一色的遄至嘲
底下的大臣各自遄乓徽帕常感觉实在吐槽无力了。
你说你叛什么乱哪?!
话说,你会不会叛乱啊?!
年前的时候干什么去了,跟吴三桂他们联合起来不是更有优势么?!
就非得在这么个正准备一举扫平南方的时候么?
好吧,年前的时候,还是有大部分反清复明的百姓跟吴三桂混在一起,一起被朝廷的部队给灭了,所以说,如今的反清势力其实很弱小吧?
不休养生息,积攒力量,等个二三十年再反,果然那群人的脑子里存的其实是豆腐脑吧?
最重要的,平三藩的将士还没全回来呢亲,这是活腻歪了专门找死呢么?
挑这么个时间点,一打眼就知道是群乌合之众!
――不对,大概还有点脑子,朱三太子什么的,造反的大杀器啊!
不过,朱三太子啊……这个名字真的让人好生怀念――
犹记得,十二年时杨起隆以“朱三太子”名义在京城纠众起事,建广德年号,败。
十六年,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同年,河南柘城也有人诈称明皇子起事。
十八年平三藩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湖南武冈州枫木岭俘获了传说中的明太子,十二月岳乐奉旨将明太子解送京师,斩。
十九年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
朱三太子,您好忙!
不正经地吐完槽,众位大臣纷纷算计自己在这场战争里该干点什么,干多少,又能得到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康熙虽然是在朝堂上把这个事拿出来讲,但也不过是走个形式,通知一下:要打仗了。
至于要怎么打,还是要他们朝会后各自商量讨论着安排。
――不过话说起来,像这样的仗,真的值得我们费心安排么?
所以下了朝会后,六部内阁的各位大佬的头上便笼罩起一层阴云――他们毕竟也是官居高位,最要紧的就是面子了,骤然被这种小人物挑衅了权威,不是硬生生地扇了他们一个嘴巴子么?叫谁也受不了,于是也算卯足了干劲儿准备狠狠地反击回去――不敢说教反清复明的贼子们彻底熄了这份心思,至少也要让他们有所忌惮,保大清二十年和平。
吏部开始调派人手,户部算账备军饷,礼部发布剿贼檄文――尽管那群草莽很可能看不懂,兵部调兵遣将,工部检查武器配置,刑部……貌似没事?啊,清洗刑具等着折磨俘虏。
至于其他的小算计,嗳,还是先把叛贼解决了吧,听到他们都敢在这时候叛乱了,真心觉得自己被瞧扁了被挑衅了有木有!
“噗哈哈――廷玉,你找的那个掌柜的实在太逗趣了!”胤|那这一张小报,笑得前仰后合。
张廷玉眼神一眯,嘴角一勾,笑得格外美好,“大阿哥在说什么呢?”
“呃。”胤|缩了一下肩膀,摇头,“我什么都没说!”
――关于张廷玉是天下书斋的事,除了惠妃一派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就连为《廷言》和清夏大学搭线的容若和跟胤|关系最为亲密的胤i都不晓得,毕竟《廷言》的很多内容确实有些大逆不道,不说张廷玉自己怕不怕死,拿整个张家去冒险这种事情,他还是问心有愧的。
不过,胤|倒是对《廷言》小报极其看好,里面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他也是很赞同的,只不过碍着身份,他也不敢有丝毫表示。
而这几天,天下书斋的《廷言》小报还不知道自己因为这场战争免了一场无妄之灾,还非常嚣张的开始报道关于这场战争的事情,高金购买内部消息――关于战争是怎么引发的,朝廷的态度,以及朝廷部分可以公开的安排,甚至到后来开始专门写关于朱三太子的事情――所谓的朱三太子特辑――尤其突出的是朱三太子的几次假冒事件,明明确确地表示对这次朱三太子的身份真实性表达了怀疑,甚至提出朱三太子是否真实存在的疑问。
好吧,不管怎么说,《廷言》还是知道自己是活在满清的统驭之下的,前两天关于发式的争执,它貌似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上,虽然朝廷没有追究,但它还是隐隐有些不安,那么这次,它还是老老实实地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舆论吧。
――其实朝廷本来是打算追究的说。
其实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廷言》的发售范围极其惊人,据说,还有生意人在广东附近看到过《廷言》,所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部分反叛者内心。
“听说大阿哥向皇上请旨随军了?”张廷玉不再追究胤|嘴快的问题,转开话题。
胤|一愣,“廷玉连这个都知道了?”那这家伙的手伸得可真长――这,可能么?
张廷玉看了胤|一眼,里面有蔑视有鄙夷还有恨铁不成钢,“是大公主跟我说的。”
“喔。”胤|摸摸鼻子,倘若廷玉的手真能伸那么长,恐怕……
“你那是什么表情!”张廷玉怒极地随手把一本书朝胤|扔过去,“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还算是有数的!”
身手敏捷的躲开,胤|心中大大地松了口气,表情也轻松起来,“爷这不是为自己的那点子私事担心么?要是都被你瞧了去,爷的面子里子不都掉光了?”
“本来也没剩多少!”张廷玉不屑地回了一句,而后伸手按着太阳穴,“好了,你坐下别蹦了,闹得我头疼,昨晚一宿没睡呢。”
“那你不许扔书!”胤|还在嚷嚷。
“闭嘴!”张廷玉脑仁一轰一轰,抓起手边的东西就扔了过去。
这次力量很小,胤|随手就接住了,一看,是张廷玉自己的字迹,再一看,“《宁波福建地理考》?”
“啊,今天就是要给你这个。”张廷玉也看出来自己刚刚扔了个什么,“大公主可真是心疼弟弟啊。”
“沁姐姐要你写的?”
“要不我闲了熬夜给你弄这个?啊啊啊,真是亏了,惠妃娘娘说熬夜的孩子长不高啊!”
听着张廷玉的哀嚎呻吟,胤|笑了起来,“既然不是你的心意,那我就不谢啊!我要回宫给额娘请安,还要好好谢谢沁姐姐,哈哈,沁姐姐真是我的亲姐姐!”
张廷玉一怔,继续呻吟,“这年头,做个好人肿么这么难?!”
胤|说着就准备叫高升进来帮自己收拾东西离开,原本趴在桌上呻吟的张廷玉突然抬起头,“大阿哥没发现这次战争的时机不对么?”
“嗯?”胤|下意识看向对方。
“算了。”张廷玉摆摆手,“……不过狗急跳墙罢了。你还是赶紧滚回去喝奶吧,个离不开额娘的小鬼!”
胤|(额头“井”字乱蹦):“……”
――要不是手里的这份情谊,爷绝对要揍这家伙一顿!
康熙看着手里的胤|的请旨,紧锁着眉。
说实话,这场仗不用打都是都是稳赢的,教胤|去挣个军功――就算挣不了军功,磨砺一番也是有帮助的,可是,胤|如今才十一岁吧,刀剑无眼,受个小伤便罢了,倘若……尤其胤|这个熊孩子自小不老实,如果此番同意他随军,必是不能老老实实呆在后面受人保护,啊,还有可能会惹祸!
咦?冷不防撇头看到了今天的《廷言》――康熙让梁九功找的,据说除了大逆不道,还挺有意思,先看着,等战事完了再拿它开刀――今天有一个版块是就战争询问了正在清夏大学武备斋的学子们的,随手拿起来看了看,其中一个学子的话差点让他笑出声来。
――放我出去,我要打仗!
康熙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呵,这倒是个好想法!
皇帝的圣旨送来了清夏大学。
不提差点被看门的守卫扔了出去,也不提中间被几个大儒横眉冷对,总之,传旨太监勉强算是顺利进入清夏大学的武备斋。
旨意的内容很简单,此番出征,允许学子们跟从,观摩磨砺。
武备斋沸腾了,其他的也有几分蠢蠢欲动,比如几个经史斋和艺能斋的家伙们。
经史斋:就近观看历史的诞生,哈哈,一想想就好激动!
艺能斋:最近新造出来的几门武器需要改进,跟着看看军队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最后,经史斋、艺能斋各出两人,武备斋出了八人,共十二人,提前进行了一番“自我保护与伤员救护”的培训,组成一只随军小队,最后又塞进来一个编外人员――胤|。
同时,为了能制住这群不安分的学子,尤其其中还有一个皇子之尊是最最淘气的,康熙又命容若为这只随军小队的队长,负责这十三个孩子的一切事宜。
而后又重新启用了因病辞官在平定三藩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汉将赵良栋,授福建陆路提督,全理宁波福建叛乱事宜。
待大军准备好后,清夏大学学子团随军南下。只不过这一次,皇太子代帝
☆、48分别(倒v)
京郊,两万大军排列整齐,士兵们披坚执锐,英姿勃发,威风凛凛,昂首挺胸,注视前方。
胤i身着杏黄色的皇太子朝服,站在高台上,手持明黄的圣旨宣读圣诏,软软糯糯的嗓音虽然尚未退去奶味,却是慷慨激昂,声韵清远,掷地有声,小小的身子也莫名充满威严。
他读完圣诏,一抬眸便看到了站在队尾的胤|,大大的铠甲宽松的搭在青稚的身子上,有种欲坠不坠的滑稽感,周围全是高大的士兵,个子尚矮的他几乎要淹没在人海里。可尽管如此,他还是一眼便看到了他。
只轻飘飘地瞥了胤|一眼,胤i便立刻移开视线。
――笨蛋哥哥,要随军出征居然不提前知会我一声,亏我平日里有什么事都念着你。
听着那稚嫩却激昂的声音,看着那颇有储君风范的举止,站在队尾的胤|则是一脸傻笑,心中鼓动着的是与有荣焉的自豪与骄傲――这是爱新觉罗家的皇太子,是大清下一任的主人,是,他的弟弟。
不过,看了一会儿,胤|的傻笑变成了小小的困惑:咦,保成好像有些不太高兴啊?为什么?
胤i对大军讲了几句鼓舞士气以及预祝凯旋的话后,便下令大军开拔。
先锋部队先行出发,胤|跟容若打了声招呼后,就驱马直奔胤i的所在。
“保……太子弟弟!”
远远地看到胤i在侍卫的扶持下想要登上马车,胤|赶紧喊住了对方。
胤i听到声音后挑了挑眉,放开侍卫的搀扶,在马车边上站定。
胤|很快来到马车跟前,看胤i面无表情的样子就知道对方果然生气了。
“你们先下去。”胤i没理胤|困惑的眼神,冷声遣退了身边的人。
胤|虽然着急,但也知道对方生气时最好不要火上浇油,默默地跟着遣退了跟着过来的湛卢和七星。
见周围没了闲杂人等,胤|讨好地笑着叫了一声“保成……”。
胤i抿抿唇,声线压得极低,“随军出征这么大的事你都不跟我讲,你究竟……”
――有没有把我放在心上?!
胤|笑得有几分为难,“我不是怕你拦着么……”
更怕你也跟着去。
――他知道自己有多重视保成,保成就有多重视自己,倘若是他听说保成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他绝对会阻止的,如果阻止不了,那也要跟着对方一起。
更何况他没想到汗阿玛会让保成给大军践行,老实说,他并不希望自己和保成之间出现这种告别的情景,因为……他怕自己舍不得――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弟弟,自从他六岁回宫后,两人几乎从来没有分开过。
“胤|你把孤当成什么人了!”胤i眉头都皱到了一起,语气也有些冲,引得不远处的侍卫忧虑地抬头看了看这边,不过慑于皇太子素来的威严,此时并不敢上前。
胤|闻言一愣,沉默了下来――皇太子只有生气的时候才会叫他胤|,才会自称孤。
胤i的手握成拳,不算长但也不短的指甲扎进肉里,靠着这丝疼痛维持着理智,提醒自己冷静,否则,他怕自己是不是会气极转身走人――可他又怎么舍得?!
保清此去并非游山玩水,这件事如果不说清楚,万一胤|因为这事分了心神,有了麻烦,到时着急的还不是他?
“胤|孤告诉你,你是孤最重视的哥哥没有错,但孤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哥哥一直护着总是无理取闹的小孩子了。保成知道哥哥你有自己要做的事,因为保成也有,所以保成绝对不会成为哥哥的绊脚石!”
“保成……”胤|有些无措地唤了一声,拽着缰绳的手不自觉握紧,心里有着说不清楚的焦虑和烦躁。明明想要不告而别的是他,想要弟弟快快长大的是他,可当他听到弟弟理解的话语时,舍不得那份天然的依赖的也是他!
游移的视线忽然就对上了胤i目光,浅褐色的瞳孔里明明白白写着对他的信赖和支持,躁乱的心情突然就平复下来,“我明白了……”
“总之,等我回来――”
两人对视一眼,不一样的眼眸里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等我成为你未来的大将军!
――等你成为我未来的大将军!
目送胤|骑马追上大军逐渐远离,胤i弯身进了马车――哥哥已经在向未来前进了,自己又怎么能落后呢?
――两个人背向而行,渐行渐远,却都在迈向那个能够并肩而立的未来。
胤|追上大军,与刻意留在最后的容若并肩而行。
“怎么?告完别了?”
胤|有些难为情地挠挠脑袋,还是点点头,“嗯”了一声。
容若笑了笑,感慨:“大阿哥跟皇太子的感情可真好啊。”
――尤其是想想跟这兄弟俩年龄相近的佟家的鄂伦岱和法海,这对兄弟关系不和得简直京城尽知。
“也没有啦!”胤|嘴里是这样说的,但脸上的表情却不是那回事,嘴角翘得快撇上天了,一脸得色。
看着平日里颇为沉稳的大外甥这副模样,容若在心里闷笑,不过心里倒很是松了口气――对于自家老爹的想法,容若并非没有察觉。
作为一个与皇家沾亲带故又曾在皇帝身边近身伺候的侍卫,他对于康熙的了解不可谓不深,再加上因辞官而改变的君臣关系,两人之间的避讳少了很多,对康熙的了解愈发深了,同时也能感觉的出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所以他心底里并不赞同阿玛的打算。
可他虽有心却是没有立场也没有资格反对。毕竟不管怎么说,阿玛是为纳喇家的未来考虑――必须要选择一个能够给纳喇家带来荣耀的皇太子。比起现在的皇太子,母族姓纳喇的皇长子显然更符合他们的利益。虽然风险很大,但官场就是如此――
要么赢,一人之下,无限荣耀;要么输,一败涂地,卑若尘埃。
至于中立?叶赫那拉的荣耀和尊严不允许中庸!
但是幸好,这场赌局的开局权却不在阿玛手里,而在大阿哥手里。
也幸好,大阿哥和皇太子感情甚笃。
“大阿哥要跟皇太子一直好好相处下去哦。”
“那是自然。”胤|使劲儿点点头,一双猫瞳弯成月牙,“毕竟太子弟弟很可爱嘛~”
容若默。
――那个拽得二五八万颐指气使唯我独尊高傲凌厉的皇太子殿下用可爱形容真的合适么?
“宣皇太子觐见。”
胤i听到宣召,掸了掸衣摆,迈过乾清宫高高的门槛,从容地进了东暖阁,利落地打千问安:“儿子叩见汗阿玛,给汗阿玛请安。”
“起来吧。”康熙摆摆手,“问行,给太子赐座!”
“谢汗阿玛!”胤i站起身,在顾问行搬来的椅子上坐了,坐姿端正地等着康熙训话。
“大军已经出发了?”
“回汗阿玛,是。”
“老大随军出征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这个……”胤i迟疑了一下。
“你我父子,但说无妨。”
“是。”胤i点点头,“儿子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御史王大人提出儿子该出阁读书了,不知詹事府安排的如何?”
康熙看着胤i眼底的狡黠,笑道:“恐怕不止如此吧?”
“知儿子者,阿玛也!”胤i撒娇似的朝康熙拱拱手,顺便拍拍马屁,“汗阿玛果然英明!其实儿子想去无逸学堂读书。”
“无逸学堂?”康熙皱眉,“怎么想去那儿?你堂堂储君之尊,要学的是治国之道,御人之术,怎么能跟常人学的一样?”
“可儿子身为皇太子不也需要学习四书五经么?”胤i瞪大眼睛,“况且儿子学个两年就要出阁讲书了,断不会不好好学习,给汗阿玛抹黑!”
看着九岁的儿子瞪着大眼睛的可爱模样,康熙心软了,“罢了,朕会考虑考虑。”
“谢汗阿玛!”去哥哥曾经呆过的学堂读书,莫名觉得好开心哪!
父子俩又交流了一番,就听顾问行跟康熙报说施琅将军已经到了,站在正在乾清宫门口候着。
胤i想了想,这施琅是台湾郑氏水师的旧将,归顺大清后主张兴建福建水师,以图台湾,只是一直被保守的大臣反对。回味一下顾问行的回话,胤i立刻反应过来,也就是说,施琅是被皇上传召来的。
莫不是汗阿玛真对台湾起了心思?这也不无可能,平定了三藩,始终自称忠于前明的郑家军自然也不能留。只不过大清的水师……胤i不无忧虑地在心里自嘲,那就是个笑话吧?
施琅很快被宣了进来,分别给皇上和皇太子行过礼后,便恭敬地半弯着身子垂手而立。
倒是胤i见其年迈,鬓角染尽了霜华,向皇上请座,康熙欣然应允。
之后,胤i便好奇的打量着施琅。施琅如今六十多岁了,十三年的安逸生活没有让他好过,反而愈显沧桑。
这是自然的。
施琅差不多是壮年被招降,原本的水中蛟龙,却被困在这四四方方不见海水的紫禁城长达十三年,人生最好的时候几乎已经蹉跎殆尽――对于当年的决定,他说不上来到底后不后悔,毕竟他若不降,恐怕连这十三年都没有――可归根究底,他还是渴望着那片浩渺无边的海洋――战于斯,亡于斯。
“尊候啊,过了十三年,你可还记得那片大海的模样?”康熙突然问道。
施琅一愣,离开座位,跪地叩首,“老臣毕生难忘。”
“那朕把福建水师交给你,你可还能让它成为朕手中的利剑?”
施琅闻言如遭雷击,颤抖着身子,忘记了规矩,难以置信地抬头直视天颜――尽管皇上传召十分突然,他其实并未抱任何期待,失望了十年,他早就学会了抛弃希望。
――然后胤i就见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军突然泪流满面。
施琅低下头,哽咽道:“老臣失态了,求万岁爷恕罪。”
许是被老人的泪水震撼,康熙并未责怪对方的御前失仪,只是稳声道:“你可能办到?”
施琅再次叩首,以几乎匍匐于地的姿态,苍老而又带着哽咽的声音莫名震耳欲聋――
“臣,万死不辞!”
作者有话要说:嘤嘤嘤,我错了,断更三天
可是卡文君突然到访神马的,我也很无奈撒(n)
留言讨伐我吧,嗯(泥垢――这时候还要求评)
话说,我终于开始申榜爬榜了,一周1不是问题――如果不卡文的话――嘤嘤嘤,肿么破?
至于文风神马的,请你自由的……
☆、49软鞭(倒v)
待施琅跪安离开后,胤i又陪着康熙说了会话,用了些茶点,见天色已经不早了,遂起身告退。
桌上还有一摞奏折,康熙也不留人了,指挥着顾问行把刚刚胤i爱吃的几种点心包好带走,便让人跪安了。
出了乾清宫,本想回毓庆宫的胤i脚步一错,右拐去了西六宫,打算给老祖宗请安。
慈宁宫现在也挺热闹,宜妃和钮钴禄贵妃在陪着皇太后和太皇太后说话。
后妃们本来没有事情的时候都爱在老祖宗跟前说笑讨好,而自从大部分的宫务交由公主们后,这后妃们是愈发的闲了。
胤i先给两位老祖宗请了安,又受了两位妃母的礼,便在太皇太后的示意下落了座。
胤i虽然自小被人宠着长大,但毕竟人聪明孝顺,又是被康熙教导着长大,面对老祖宗时那叫一个嘴甜讨巧,每次都能把两位老太太逗得合不拢嘴。
过了没一会儿,有小丫头进来报说五阿哥醒了。
太后忙命人将五阿哥抱过来见见额娘。
然后就见一个穿着大红衣裳的奶娃娃被奶嬷嬷抱了进来。
五阿哥胤祺才四岁,正是爱学大人讲话的时候,一进来就奶声奶气地叫人。不过因为是只会蒙语的太后养着的,所以也只会用蒙语。
“五弟来了,睡够了吗?”胤i率先从奶嬷嬷手里接过小包子,掐了掐对方因为刚睡醒而有些泛红的脸颊,笑眯眯地用蒙语问。
“没睡够。”被人掐着脸也不反抗,还揉揉眼睛,做出一副很困的样子。
众人噗嗤一笑,宜妃抱过五包子,“那小五怎么不继续睡了?”
“玛嬷说白天睡太多,晚上就睡不着了。晚上不睡觉的小孩子会被妖怪抓走。”
宜妃看着小五包子瞪着眼睛一本正经的模样欢喜得不得了,抱住了简直就舍不得放手,好在还知道这孩子是暂时养在太后跟前的,抱了一会儿就递给太后了。
胤i对这个弟弟也挺喜欢的,白白软软的小包子招人待见是一方面,序齿第五跟以前胤|的排行是一样的,每次叫五弟的时候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五阿哥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个健康的孩子,宜妃姐姐真是有福气。”钮钴禄贵妃拍了拍宜妃的手,赞了一句。
宜妃也从伤感中出来了,笑着奉承了太后一句:“是太后娘娘养得好呢。”
“哪里是哀家的功劳,都是小五性子乖巧,讨人喜欢呢。”
“小五乖。”胤祺点点头,一脸赞同,“小五喜欢!”
“这孩子……”太皇太后忍不住笑了,“还有话学话呢。”
“那是五弟聪慧!”
“小五聪慧!”
“哀家还没说什么呢,你倒自夸起来了,不害臊!”太后拍了拍胤祺的屁股,笑道。
“不害臊!小五不害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待胤i从慈宁宫出来时,已是月上中天了。
宫人们早已燃起了长长的宫灯,一眼望去似是看不到终点,弯弯的月牙挂在枝头,满天的繁星仿若打翻了棋盘,有执灯的内侍弯着腰在前引路,恭谨地保持着应有的沉默,整个世界寂然得有些陌生。
往常的这个时候,自己的身边好像从来就不会安静。
这条回毓庆宫的路,原来没有了陪伴,竟是这般漫长到可怕的程度。
突然就想到了保清。
那个笨蛋哥哥每次都要把他先送回毓庆宫再回阿哥所。
――明明,慈宁宫离阿哥所更近吧?
不过……胤i默默地握紧了拳,就算这条路没有哥哥的陪伴也没有关系,就算自己一个人也要坚持走下去。
――因为孤知道,不远的前方,有哥哥的等候。
进了本殿的暖阁里头,正由着宫女换衣服的时候,有小内侍进来说阿哥所派了人过来。
如今胤|不在,胤i不认为自己如今还跟阿哥所有多大的联系,只是一边示意宫女不用急,一边漫不经心地挑眉问道:“是孤的哪个弟弟派的人?”
“回太子爷,是大阿哥的人。”
胤i愣了一瞬,下一秒挥开伺候的宫女,一边快速系着仅剩的三两个没扣好的盘扣,一边匆忙跑去外厅,连外衫都顾不得罩。
来的人是高升。
――这次胤|出征只带了四侍,并未带高升。毕竟高升是惠妃的人,做起事来优先考虑的是惠妃的利益,年幼时照料胤|的衣食起居还好,到现在却不适合再带着了。
高升见了胤i出来立刻恭恭敬敬的叩头请安,待胤i落座开口问话时才敢回话:“爷临走时嘱咐奴才给太子爷送个礼物。”
“呈上来给孤看看!”
另一个内侍端着一个木制托盘膝行到了胤i跟前。
托盘上放的是一条赤红的软鞭,长不过四尺,看起来却是非常有韧性。
“爷说这是他专门找了刑部的狱卒做的,选的是西北野牛的牛筋,又用油浸了大半个月,抽起人来又疼又不留痕。我家爷说了,他不在宫里,没法子护着您,要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惹到太子爷,或者太子爷您看谁不顺眼,就让侍卫拿这短鞭狠抽,保证万岁爷看不出来……”
――胤|,你这是在教坏弟弟!
胤i闻言轻轻挑起了唇,“东西孤收下了,你们可以跪安了。”
“,奴才告退!”
乌黑的檀木趁着赤红的软鞭,莫名有种残虐的气息,胤i的眼神暗沉,冷声吩咐:“把东西送去孤的书房,没孤的允许,谁都不许动!”
“。”
大军走了一天也不过刚到山东境内。夜幕降临时,大军在郊外安营扎寨。
清夏大学虽然是奉诏随军出征,但朝廷是不负责提供物资的,所以要求每个学生自带物资。不过此次来的都是性子叛逆家底殷实的,各方面的准备倒还不差。胤|则是理所当然的蹭自家舅舅的帐篷。
“我说――”容若批散着头发,衣衫半敞,咬牙切齿:“万岁爷没给你小子预备帐篷么?”
“汗阿玛很抠门你不知道么?”
“那你就不能打声招呼再进来!”
“不能!”胤|摊摊手,完全不以为意,“好了容若舅舅,这样半敞着衣服不冷么?”
“也不想想谁害的!”容若一边狠狠地系着衣服,一边咬牙咕囔着。任谁刚洗完澡正在换衣服的时候被人闯了帐篷都不会很愉快,就算这个闯帐篷的还是自家大外甥。
“大阿哥你过来到底是干嘛的?”穿好衣服,扎好辫子,容若坐到帐篷里的桌案旁,“应该不是专程翻我的书籍的吧?”
“嗯,我刚刚收到了一个消息。”胤|趴在案几上,埋头看几乎铺满整张桌子的地图,回答的心不在焉口不对题。
“什么消息?”
“汗阿玛召见了施琅。”
“然后呢?”
“也许大军先把福建弄干净了比较容易讨得阿玛欢心。”
“你是说……万岁爷开始重视水师了?”
“重视水师算不上,看中台湾倒是真的。真担心女真要重蹈蒙古人在海上折戟的覆辙――算了不说这个,有人跟我说这场战争是狗急跳墙,舅舅怎么看?”
“这个比喻很对啊,谁说的?”容若眼前一亮,随手抽出一本书,“这是我那里的人总结的。其实从清夏大学建成开始,前明逆党们就有些着急了,毕竟我抽走了一大批有文化
恋耽美
这场风波中推波助澜的《廷言》引起了康熙的注意。虽然《廷言》的大胆言论来自清夏大学,但看在容若的面子上他并不想大动――何况据说清夏大学的大儒们之间关于文化思想的掐架十分厉害,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做什么,他暂时没必要动手――那么,就只能从《廷言》下手了。
天下书斋?还真敢说呢!
既然敢说,那就应该有勇气承受朕的怒火吧?
只是没等康熙对天下书斋下手,就被一则来自南方的消息吓了一跳――宁波福建附近的农民高举朱三太子的大旗,准备造反了!
作者有话要说:邓荣祖→→邓世昌
张谦→→张謇
谨以这两位,表达对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后面出现的一些略关键的人物我也会以我记得的后世的,尤其是近代史上的人物为原型,如果大家有推荐的不可缺少的民族英雄,欢迎提建议哦(n)
☆、47叛乱(倒v)
当听着兵部侍郎宣读宁波福建之乱时,整个朝堂都沉默了。
康熙坐在高高的金銮殿上,把下面
的情况尽收眼底,虽然情况有些不合适,他还是不禁在心里闷笑――这清一色的遄至嘲
底下的大臣各自遄乓徽帕常感觉实在吐槽无力了。
你说你叛什么乱哪?!
话说,你会不会叛乱啊?!
年前的时候干什么去了,跟吴三桂他们联合起来不是更有优势么?!
就非得在这么个正准备一举扫平南方的时候么?
好吧,年前的时候,还是有大部分反清复明的百姓跟吴三桂混在一起,一起被朝廷的部队给灭了,所以说,如今的反清势力其实很弱小吧?
不休养生息,积攒力量,等个二三十年再反,果然那群人的脑子里存的其实是豆腐脑吧?
最重要的,平三藩的将士还没全回来呢亲,这是活腻歪了专门找死呢么?
挑这么个时间点,一打眼就知道是群乌合之众!
――不对,大概还有点脑子,朱三太子什么的,造反的大杀器啊!
不过,朱三太子啊……这个名字真的让人好生怀念――
犹记得,十二年时杨起隆以“朱三太子”名义在京城纠众起事,建广德年号,败。
十六年,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同年,河南柘城也有人诈称明皇子起事。
十八年平三藩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湖南武冈州枫木岭俘获了传说中的明太子,十二月岳乐奉旨将明太子解送京师,斩。
十九年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
朱三太子,您好忙!
不正经地吐完槽,众位大臣纷纷算计自己在这场战争里该干点什么,干多少,又能得到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康熙虽然是在朝堂上把这个事拿出来讲,但也不过是走个形式,通知一下:要打仗了。
至于要怎么打,还是要他们朝会后各自商量讨论着安排。
――不过话说起来,像这样的仗,真的值得我们费心安排么?
所以下了朝会后,六部内阁的各位大佬的头上便笼罩起一层阴云――他们毕竟也是官居高位,最要紧的就是面子了,骤然被这种小人物挑衅了权威,不是硬生生地扇了他们一个嘴巴子么?叫谁也受不了,于是也算卯足了干劲儿准备狠狠地反击回去――不敢说教反清复明的贼子们彻底熄了这份心思,至少也要让他们有所忌惮,保大清二十年和平。
吏部开始调派人手,户部算账备军饷,礼部发布剿贼檄文――尽管那群草莽很可能看不懂,兵部调兵遣将,工部检查武器配置,刑部……貌似没事?啊,清洗刑具等着折磨俘虏。
至于其他的小算计,嗳,还是先把叛贼解决了吧,听到他们都敢在这时候叛乱了,真心觉得自己被瞧扁了被挑衅了有木有!
“噗哈哈――廷玉,你找的那个掌柜的实在太逗趣了!”胤|那这一张小报,笑得前仰后合。
张廷玉眼神一眯,嘴角一勾,笑得格外美好,“大阿哥在说什么呢?”
“呃。”胤|缩了一下肩膀,摇头,“我什么都没说!”
――关于张廷玉是天下书斋的事,除了惠妃一派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就连为《廷言》和清夏大学搭线的容若和跟胤|关系最为亲密的胤i都不晓得,毕竟《廷言》的很多内容确实有些大逆不道,不说张廷玉自己怕不怕死,拿整个张家去冒险这种事情,他还是问心有愧的。
不过,胤|倒是对《廷言》小报极其看好,里面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他也是很赞同的,只不过碍着身份,他也不敢有丝毫表示。
而这几天,天下书斋的《廷言》小报还不知道自己因为这场战争免了一场无妄之灾,还非常嚣张的开始报道关于这场战争的事情,高金购买内部消息――关于战争是怎么引发的,朝廷的态度,以及朝廷部分可以公开的安排,甚至到后来开始专门写关于朱三太子的事情――所谓的朱三太子特辑――尤其突出的是朱三太子的几次假冒事件,明明确确地表示对这次朱三太子的身份真实性表达了怀疑,甚至提出朱三太子是否真实存在的疑问。
好吧,不管怎么说,《廷言》还是知道自己是活在满清的统驭之下的,前两天关于发式的争执,它貌似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上,虽然朝廷没有追究,但它还是隐隐有些不安,那么这次,它还是老老实实地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舆论吧。
――其实朝廷本来是打算追究的说。
其实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廷言》的发售范围极其惊人,据说,还有生意人在广东附近看到过《廷言》,所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部分反叛者内心。
“听说大阿哥向皇上请旨随军了?”张廷玉不再追究胤|嘴快的问题,转开话题。
胤|一愣,“廷玉连这个都知道了?”那这家伙的手伸得可真长――这,可能么?
张廷玉看了胤|一眼,里面有蔑视有鄙夷还有恨铁不成钢,“是大公主跟我说的。”
“喔。”胤|摸摸鼻子,倘若廷玉的手真能伸那么长,恐怕……
“你那是什么表情!”张廷玉怒极地随手把一本书朝胤|扔过去,“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还算是有数的!”
身手敏捷的躲开,胤|心中大大地松了口气,表情也轻松起来,“爷这不是为自己的那点子私事担心么?要是都被你瞧了去,爷的面子里子不都掉光了?”
“本来也没剩多少!”张廷玉不屑地回了一句,而后伸手按着太阳穴,“好了,你坐下别蹦了,闹得我头疼,昨晚一宿没睡呢。”
“那你不许扔书!”胤|还在嚷嚷。
“闭嘴!”张廷玉脑仁一轰一轰,抓起手边的东西就扔了过去。
这次力量很小,胤|随手就接住了,一看,是张廷玉自己的字迹,再一看,“《宁波福建地理考》?”
“啊,今天就是要给你这个。”张廷玉也看出来自己刚刚扔了个什么,“大公主可真是心疼弟弟啊。”
“沁姐姐要你写的?”
“要不我闲了熬夜给你弄这个?啊啊啊,真是亏了,惠妃娘娘说熬夜的孩子长不高啊!”
听着张廷玉的哀嚎呻吟,胤|笑了起来,“既然不是你的心意,那我就不谢啊!我要回宫给额娘请安,还要好好谢谢沁姐姐,哈哈,沁姐姐真是我的亲姐姐!”
张廷玉一怔,继续呻吟,“这年头,做个好人肿么这么难?!”
胤|说着就准备叫高升进来帮自己收拾东西离开,原本趴在桌上呻吟的张廷玉突然抬起头,“大阿哥没发现这次战争的时机不对么?”
“嗯?”胤|下意识看向对方。
“算了。”张廷玉摆摆手,“……不过狗急跳墙罢了。你还是赶紧滚回去喝奶吧,个离不开额娘的小鬼!”
胤|(额头“井”字乱蹦):“……”
――要不是手里的这份情谊,爷绝对要揍这家伙一顿!
康熙看着手里的胤|的请旨,紧锁着眉。
说实话,这场仗不用打都是都是稳赢的,教胤|去挣个军功――就算挣不了军功,磨砺一番也是有帮助的,可是,胤|如今才十一岁吧,刀剑无眼,受个小伤便罢了,倘若……尤其胤|这个熊孩子自小不老实,如果此番同意他随军,必是不能老老实实呆在后面受人保护,啊,还有可能会惹祸!
咦?冷不防撇头看到了今天的《廷言》――康熙让梁九功找的,据说除了大逆不道,还挺有意思,先看着,等战事完了再拿它开刀――今天有一个版块是就战争询问了正在清夏大学武备斋的学子们的,随手拿起来看了看,其中一个学子的话差点让他笑出声来。
――放我出去,我要打仗!
康熙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呵,这倒是个好想法!
皇帝的圣旨送来了清夏大学。
不提差点被看门的守卫扔了出去,也不提中间被几个大儒横眉冷对,总之,传旨太监勉强算是顺利进入清夏大学的武备斋。
旨意的内容很简单,此番出征,允许学子们跟从,观摩磨砺。
武备斋沸腾了,其他的也有几分蠢蠢欲动,比如几个经史斋和艺能斋的家伙们。
经史斋:就近观看历史的诞生,哈哈,一想想就好激动!
艺能斋:最近新造出来的几门武器需要改进,跟着看看军队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最后,经史斋、艺能斋各出两人,武备斋出了八人,共十二人,提前进行了一番“自我保护与伤员救护”的培训,组成一只随军小队,最后又塞进来一个编外人员――胤|。
同时,为了能制住这群不安分的学子,尤其其中还有一个皇子之尊是最最淘气的,康熙又命容若为这只随军小队的队长,负责这十三个孩子的一切事宜。
而后又重新启用了因病辞官在平定三藩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汉将赵良栋,授福建陆路提督,全理宁波福建叛乱事宜。
待大军准备好后,清夏大学学子团随军南下。只不过这一次,皇太子代帝
☆、48分别(倒v)
京郊,两万大军排列整齐,士兵们披坚执锐,英姿勃发,威风凛凛,昂首挺胸,注视前方。
胤i身着杏黄色的皇太子朝服,站在高台上,手持明黄的圣旨宣读圣诏,软软糯糯的嗓音虽然尚未退去奶味,却是慷慨激昂,声韵清远,掷地有声,小小的身子也莫名充满威严。
他读完圣诏,一抬眸便看到了站在队尾的胤|,大大的铠甲宽松的搭在青稚的身子上,有种欲坠不坠的滑稽感,周围全是高大的士兵,个子尚矮的他几乎要淹没在人海里。可尽管如此,他还是一眼便看到了他。
只轻飘飘地瞥了胤|一眼,胤i便立刻移开视线。
――笨蛋哥哥,要随军出征居然不提前知会我一声,亏我平日里有什么事都念着你。
听着那稚嫩却激昂的声音,看着那颇有储君风范的举止,站在队尾的胤|则是一脸傻笑,心中鼓动着的是与有荣焉的自豪与骄傲――这是爱新觉罗家的皇太子,是大清下一任的主人,是,他的弟弟。
不过,看了一会儿,胤|的傻笑变成了小小的困惑:咦,保成好像有些不太高兴啊?为什么?
胤i对大军讲了几句鼓舞士气以及预祝凯旋的话后,便下令大军开拔。
先锋部队先行出发,胤|跟容若打了声招呼后,就驱马直奔胤i的所在。
“保……太子弟弟!”
远远地看到胤i在侍卫的扶持下想要登上马车,胤|赶紧喊住了对方。
胤i听到声音后挑了挑眉,放开侍卫的搀扶,在马车边上站定。
胤|很快来到马车跟前,看胤i面无表情的样子就知道对方果然生气了。
“你们先下去。”胤i没理胤|困惑的眼神,冷声遣退了身边的人。
胤|虽然着急,但也知道对方生气时最好不要火上浇油,默默地跟着遣退了跟着过来的湛卢和七星。
见周围没了闲杂人等,胤|讨好地笑着叫了一声“保成……”。
胤i抿抿唇,声线压得极低,“随军出征这么大的事你都不跟我讲,你究竟……”
――有没有把我放在心上?!
胤|笑得有几分为难,“我不是怕你拦着么……”
更怕你也跟着去。
――他知道自己有多重视保成,保成就有多重视自己,倘若是他听说保成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他绝对会阻止的,如果阻止不了,那也要跟着对方一起。
更何况他没想到汗阿玛会让保成给大军践行,老实说,他并不希望自己和保成之间出现这种告别的情景,因为……他怕自己舍不得――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弟弟,自从他六岁回宫后,两人几乎从来没有分开过。
“胤|你把孤当成什么人了!”胤i眉头都皱到了一起,语气也有些冲,引得不远处的侍卫忧虑地抬头看了看这边,不过慑于皇太子素来的威严,此时并不敢上前。
胤|闻言一愣,沉默了下来――皇太子只有生气的时候才会叫他胤|,才会自称孤。
胤i的手握成拳,不算长但也不短的指甲扎进肉里,靠着这丝疼痛维持着理智,提醒自己冷静,否则,他怕自己是不是会气极转身走人――可他又怎么舍得?!
保清此去并非游山玩水,这件事如果不说清楚,万一胤|因为这事分了心神,有了麻烦,到时着急的还不是他?
“胤|孤告诉你,你是孤最重视的哥哥没有错,但孤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哥哥一直护着总是无理取闹的小孩子了。保成知道哥哥你有自己要做的事,因为保成也有,所以保成绝对不会成为哥哥的绊脚石!”
“保成……”胤|有些无措地唤了一声,拽着缰绳的手不自觉握紧,心里有着说不清楚的焦虑和烦躁。明明想要不告而别的是他,想要弟弟快快长大的是他,可当他听到弟弟理解的话语时,舍不得那份天然的依赖的也是他!
游移的视线忽然就对上了胤i目光,浅褐色的瞳孔里明明白白写着对他的信赖和支持,躁乱的心情突然就平复下来,“我明白了……”
“总之,等我回来――”
两人对视一眼,不一样的眼眸里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等我成为你未来的大将军!
――等你成为我未来的大将军!
目送胤|骑马追上大军逐渐远离,胤i弯身进了马车――哥哥已经在向未来前进了,自己又怎么能落后呢?
――两个人背向而行,渐行渐远,却都在迈向那个能够并肩而立的未来。
胤|追上大军,与刻意留在最后的容若并肩而行。
“怎么?告完别了?”
胤|有些难为情地挠挠脑袋,还是点点头,“嗯”了一声。
容若笑了笑,感慨:“大阿哥跟皇太子的感情可真好啊。”
――尤其是想想跟这兄弟俩年龄相近的佟家的鄂伦岱和法海,这对兄弟关系不和得简直京城尽知。
“也没有啦!”胤|嘴里是这样说的,但脸上的表情却不是那回事,嘴角翘得快撇上天了,一脸得色。
看着平日里颇为沉稳的大外甥这副模样,容若在心里闷笑,不过心里倒很是松了口气――对于自家老爹的想法,容若并非没有察觉。
作为一个与皇家沾亲带故又曾在皇帝身边近身伺候的侍卫,他对于康熙的了解不可谓不深,再加上因辞官而改变的君臣关系,两人之间的避讳少了很多,对康熙的了解愈发深了,同时也能感觉的出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所以他心底里并不赞同阿玛的打算。
可他虽有心却是没有立场也没有资格反对。毕竟不管怎么说,阿玛是为纳喇家的未来考虑――必须要选择一个能够给纳喇家带来荣耀的皇太子。比起现在的皇太子,母族姓纳喇的皇长子显然更符合他们的利益。虽然风险很大,但官场就是如此――
要么赢,一人之下,无限荣耀;要么输,一败涂地,卑若尘埃。
至于中立?叶赫那拉的荣耀和尊严不允许中庸!
但是幸好,这场赌局的开局权却不在阿玛手里,而在大阿哥手里。
也幸好,大阿哥和皇太子感情甚笃。
“大阿哥要跟皇太子一直好好相处下去哦。”
“那是自然。”胤|使劲儿点点头,一双猫瞳弯成月牙,“毕竟太子弟弟很可爱嘛~”
容若默。
――那个拽得二五八万颐指气使唯我独尊高傲凌厉的皇太子殿下用可爱形容真的合适么?
“宣皇太子觐见。”
胤i听到宣召,掸了掸衣摆,迈过乾清宫高高的门槛,从容地进了东暖阁,利落地打千问安:“儿子叩见汗阿玛,给汗阿玛请安。”
“起来吧。”康熙摆摆手,“问行,给太子赐座!”
“谢汗阿玛!”胤i站起身,在顾问行搬来的椅子上坐了,坐姿端正地等着康熙训话。
“大军已经出发了?”
“回汗阿玛,是。”
“老大随军出征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这个……”胤i迟疑了一下。
“你我父子,但说无妨。”
“是。”胤i点点头,“儿子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御史王大人提出儿子该出阁读书了,不知詹事府安排的如何?”
康熙看着胤i眼底的狡黠,笑道:“恐怕不止如此吧?”
“知儿子者,阿玛也!”胤i撒娇似的朝康熙拱拱手,顺便拍拍马屁,“汗阿玛果然英明!其实儿子想去无逸学堂读书。”
“无逸学堂?”康熙皱眉,“怎么想去那儿?你堂堂储君之尊,要学的是治国之道,御人之术,怎么能跟常人学的一样?”
“可儿子身为皇太子不也需要学习四书五经么?”胤i瞪大眼睛,“况且儿子学个两年就要出阁讲书了,断不会不好好学习,给汗阿玛抹黑!”
看着九岁的儿子瞪着大眼睛的可爱模样,康熙心软了,“罢了,朕会考虑考虑。”
“谢汗阿玛!”去哥哥曾经呆过的学堂读书,莫名觉得好开心哪!
父子俩又交流了一番,就听顾问行跟康熙报说施琅将军已经到了,站在正在乾清宫门口候着。
胤i想了想,这施琅是台湾郑氏水师的旧将,归顺大清后主张兴建福建水师,以图台湾,只是一直被保守的大臣反对。回味一下顾问行的回话,胤i立刻反应过来,也就是说,施琅是被皇上传召来的。
莫不是汗阿玛真对台湾起了心思?这也不无可能,平定了三藩,始终自称忠于前明的郑家军自然也不能留。只不过大清的水师……胤i不无忧虑地在心里自嘲,那就是个笑话吧?
施琅很快被宣了进来,分别给皇上和皇太子行过礼后,便恭敬地半弯着身子垂手而立。
倒是胤i见其年迈,鬓角染尽了霜华,向皇上请座,康熙欣然应允。
之后,胤i便好奇的打量着施琅。施琅如今六十多岁了,十三年的安逸生活没有让他好过,反而愈显沧桑。
这是自然的。
施琅差不多是壮年被招降,原本的水中蛟龙,却被困在这四四方方不见海水的紫禁城长达十三年,人生最好的时候几乎已经蹉跎殆尽――对于当年的决定,他说不上来到底后不后悔,毕竟他若不降,恐怕连这十三年都没有――可归根究底,他还是渴望着那片浩渺无边的海洋――战于斯,亡于斯。
“尊候啊,过了十三年,你可还记得那片大海的模样?”康熙突然问道。
施琅一愣,离开座位,跪地叩首,“老臣毕生难忘。”
“那朕把福建水师交给你,你可还能让它成为朕手中的利剑?”
施琅闻言如遭雷击,颤抖着身子,忘记了规矩,难以置信地抬头直视天颜――尽管皇上传召十分突然,他其实并未抱任何期待,失望了十年,他早就学会了抛弃希望。
――然后胤i就见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军突然泪流满面。
施琅低下头,哽咽道:“老臣失态了,求万岁爷恕罪。”
许是被老人的泪水震撼,康熙并未责怪对方的御前失仪,只是稳声道:“你可能办到?”
施琅再次叩首,以几乎匍匐于地的姿态,苍老而又带着哽咽的声音莫名震耳欲聋――
“臣,万死不辞!”
作者有话要说:嘤嘤嘤,我错了,断更三天
可是卡文君突然到访神马的,我也很无奈撒(n)
留言讨伐我吧,嗯(泥垢――这时候还要求评)
话说,我终于开始申榜爬榜了,一周1不是问题――如果不卡文的话――嘤嘤嘤,肿么破?
至于文风神马的,请你自由的……
☆、49软鞭(倒v)
待施琅跪安离开后,胤i又陪着康熙说了会话,用了些茶点,见天色已经不早了,遂起身告退。
桌上还有一摞奏折,康熙也不留人了,指挥着顾问行把刚刚胤i爱吃的几种点心包好带走,便让人跪安了。
出了乾清宫,本想回毓庆宫的胤i脚步一错,右拐去了西六宫,打算给老祖宗请安。
慈宁宫现在也挺热闹,宜妃和钮钴禄贵妃在陪着皇太后和太皇太后说话。
后妃们本来没有事情的时候都爱在老祖宗跟前说笑讨好,而自从大部分的宫务交由公主们后,这后妃们是愈发的闲了。
胤i先给两位老祖宗请了安,又受了两位妃母的礼,便在太皇太后的示意下落了座。
胤i虽然自小被人宠着长大,但毕竟人聪明孝顺,又是被康熙教导着长大,面对老祖宗时那叫一个嘴甜讨巧,每次都能把两位老太太逗得合不拢嘴。
过了没一会儿,有小丫头进来报说五阿哥醒了。
太后忙命人将五阿哥抱过来见见额娘。
然后就见一个穿着大红衣裳的奶娃娃被奶嬷嬷抱了进来。
五阿哥胤祺才四岁,正是爱学大人讲话的时候,一进来就奶声奶气地叫人。不过因为是只会蒙语的太后养着的,所以也只会用蒙语。
“五弟来了,睡够了吗?”胤i率先从奶嬷嬷手里接过小包子,掐了掐对方因为刚睡醒而有些泛红的脸颊,笑眯眯地用蒙语问。
“没睡够。”被人掐着脸也不反抗,还揉揉眼睛,做出一副很困的样子。
众人噗嗤一笑,宜妃抱过五包子,“那小五怎么不继续睡了?”
“玛嬷说白天睡太多,晚上就睡不着了。晚上不睡觉的小孩子会被妖怪抓走。”
宜妃看着小五包子瞪着眼睛一本正经的模样欢喜得不得了,抱住了简直就舍不得放手,好在还知道这孩子是暂时养在太后跟前的,抱了一会儿就递给太后了。
胤i对这个弟弟也挺喜欢的,白白软软的小包子招人待见是一方面,序齿第五跟以前胤|的排行是一样的,每次叫五弟的时候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五阿哥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个健康的孩子,宜妃姐姐真是有福气。”钮钴禄贵妃拍了拍宜妃的手,赞了一句。
宜妃也从伤感中出来了,笑着奉承了太后一句:“是太后娘娘养得好呢。”
“哪里是哀家的功劳,都是小五性子乖巧,讨人喜欢呢。”
“小五乖。”胤祺点点头,一脸赞同,“小五喜欢!”
“这孩子……”太皇太后忍不住笑了,“还有话学话呢。”
“那是五弟聪慧!”
“小五聪慧!”
“哀家还没说什么呢,你倒自夸起来了,不害臊!”太后拍了拍胤祺的屁股,笑道。
“不害臊!小五不害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待胤i从慈宁宫出来时,已是月上中天了。
宫人们早已燃起了长长的宫灯,一眼望去似是看不到终点,弯弯的月牙挂在枝头,满天的繁星仿若打翻了棋盘,有执灯的内侍弯着腰在前引路,恭谨地保持着应有的沉默,整个世界寂然得有些陌生。
往常的这个时候,自己的身边好像从来就不会安静。
这条回毓庆宫的路,原来没有了陪伴,竟是这般漫长到可怕的程度。
突然就想到了保清。
那个笨蛋哥哥每次都要把他先送回毓庆宫再回阿哥所。
――明明,慈宁宫离阿哥所更近吧?
不过……胤i默默地握紧了拳,就算这条路没有哥哥的陪伴也没有关系,就算自己一个人也要坚持走下去。
――因为孤知道,不远的前方,有哥哥的等候。
进了本殿的暖阁里头,正由着宫女换衣服的时候,有小内侍进来说阿哥所派了人过来。
如今胤|不在,胤i不认为自己如今还跟阿哥所有多大的联系,只是一边示意宫女不用急,一边漫不经心地挑眉问道:“是孤的哪个弟弟派的人?”
“回太子爷,是大阿哥的人。”
胤i愣了一瞬,下一秒挥开伺候的宫女,一边快速系着仅剩的三两个没扣好的盘扣,一边匆忙跑去外厅,连外衫都顾不得罩。
来的人是高升。
――这次胤|出征只带了四侍,并未带高升。毕竟高升是惠妃的人,做起事来优先考虑的是惠妃的利益,年幼时照料胤|的衣食起居还好,到现在却不适合再带着了。
高升见了胤i出来立刻恭恭敬敬的叩头请安,待胤i落座开口问话时才敢回话:“爷临走时嘱咐奴才给太子爷送个礼物。”
“呈上来给孤看看!”
另一个内侍端着一个木制托盘膝行到了胤i跟前。
托盘上放的是一条赤红的软鞭,长不过四尺,看起来却是非常有韧性。
“爷说这是他专门找了刑部的狱卒做的,选的是西北野牛的牛筋,又用油浸了大半个月,抽起人来又疼又不留痕。我家爷说了,他不在宫里,没法子护着您,要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惹到太子爷,或者太子爷您看谁不顺眼,就让侍卫拿这短鞭狠抽,保证万岁爷看不出来……”
――胤|,你这是在教坏弟弟!
胤i闻言轻轻挑起了唇,“东西孤收下了,你们可以跪安了。”
“,奴才告退!”
乌黑的檀木趁着赤红的软鞭,莫名有种残虐的气息,胤i的眼神暗沉,冷声吩咐:“把东西送去孤的书房,没孤的允许,谁都不许动!”
“。”
大军走了一天也不过刚到山东境内。夜幕降临时,大军在郊外安营扎寨。
清夏大学虽然是奉诏随军出征,但朝廷是不负责提供物资的,所以要求每个学生自带物资。不过此次来的都是性子叛逆家底殷实的,各方面的准备倒还不差。胤|则是理所当然的蹭自家舅舅的帐篷。
“我说――”容若批散着头发,衣衫半敞,咬牙切齿:“万岁爷没给你小子预备帐篷么?”
“汗阿玛很抠门你不知道么?”
“那你就不能打声招呼再进来!”
“不能!”胤|摊摊手,完全不以为意,“好了容若舅舅,这样半敞着衣服不冷么?”
“也不想想谁害的!”容若一边狠狠地系着衣服,一边咬牙咕囔着。任谁刚洗完澡正在换衣服的时候被人闯了帐篷都不会很愉快,就算这个闯帐篷的还是自家大外甥。
“大阿哥你过来到底是干嘛的?”穿好衣服,扎好辫子,容若坐到帐篷里的桌案旁,“应该不是专程翻我的书籍的吧?”
“嗯,我刚刚收到了一个消息。”胤|趴在案几上,埋头看几乎铺满整张桌子的地图,回答的心不在焉口不对题。
“什么消息?”
“汗阿玛召见了施琅。”
“然后呢?”
“也许大军先把福建弄干净了比较容易讨得阿玛欢心。”
“你是说……万岁爷开始重视水师了?”
“重视水师算不上,看中台湾倒是真的。真担心女真要重蹈蒙古人在海上折戟的覆辙――算了不说这个,有人跟我说这场战争是狗急跳墙,舅舅怎么看?”
“这个比喻很对啊,谁说的?”容若眼前一亮,随手抽出一本书,“这是我那里的人总结的。其实从清夏大学建成开始,前明逆党们就有些着急了,毕竟我抽走了一大批有文化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