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
青莲雪重 作者:文休
是您的亲生孩儿啊,难道他还比不上童府的安危吗!”
生悔
听到儿子如此质问的童屹,心中刻意深埋的凄凉旧恨被人轻而易举的扒开在眼前,这么多年过去了,连童屹都不清楚自己如此深爱着素月,对于青莲到底算不算视如己出。素月的安危,童府的存亡,青莲的生死,到底那一个自己更看重一些,面对童景瑜的质问,童屹如此审度自己的内心。
见父亲在面前沉默,童景瑜也觉得之前的言辞太过放肆,可是难道为了青莲早做筹谋有错吗?童景瑜虽然心中不服气,但还是低下了头,继续说道,“爹,对不起,孩儿放肆了,可是……”话还没有说完,随着呼啸而来的凌厉风声,又是一鞭落在童景瑜背上。
童屹自当家以来何曾被人质疑过,又是一鞭挥下,无奈童景瑜猝不及防,这一鞭竟打的他双手撑地,伏下身子去。童景瑜以为自己真的是惹恼了父亲,知道父亲这几日也是为朝局熬沥心血,再不做强辩,希望可以撑过这顿打罚在慢慢打听和规劝。大家之子童景瑜自小谨守内则家训,若是父母有过错,身为子女要低声下气,柔声以谏;若是劝谏不听,则子女需要对父母更加恭敬孝顺,待得父母心情好时再复行劝谏;若是父母怒,不悦而鞭挞之流血,身为人子也不应该怨恨父母,更是要孝敬恭顺。
童屹看着跪伏在自己脚下的儿子,背上破碎的衣衫下露出的是斑驳青紫的血痕,举着的藤鞭再也落不下去。童屹心中叹了口气,方到此时他才明白,原来青莲和景瑜是不一样的,景瑜不过是受了几下藤鞭家法自己就已经下不去手了,可是从青莲被接回童府后,他所受的又岂止这些!
童屹回想,哪怕青莲做的再好,自己何曾给过他一句夸赞,虽然平日里亲身教导,但是哪一次青莲又少受了责罚?景瑜不服,尚还知道出言反抗质问。但是青莲呢,不让他说话,不让他出府,怒则严惩,动辄家法,面对如此严苛的父亲,青莲却是默默无声的承受着,每日晨昏定省,躬身服侍,毫无怨悔。
童屹教导青莲那是因为他是自己深爱之人素月的孩子,可是青莲却是素月和颜澜的孩子,童屹每日对着的是同为颜澜那般青丝如瀑的头发,婉转悠柔的声音,又怎能不怨不恨?童屹知道青莲要入宫,自己可以不顾当朝猜忌,连夜把素月送走,却任凭青莲被招入那个黑暗冰冷的宫廷。其实童屹现在想来,那一夜那青莲和素月一起送走又何妨,可是自己却舍不下宫中为质的亲子景瑜。
童屹回想自己对青莲所做的种种,直到现在都没有把他当做是自己的孩子,更是用他来交换这暂时的平静,至少素月现在是不会被连累到的,可是眼前的假象又能维持多久?颜澜天赋异禀,青莲身上继承着那月国最高贵的血统,深陷宫中又岂会隐瞒得住?慧敏和嘉瑞的恨意,前朝旧臣的恨意,毗邻月国的恨意,一旦青莲身份败露,轻则童府家破人亡,重责胤疆再起烽火,不论何因,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却是青莲。
童屹手上的藤鞭跌落在地上,素月已经不在了,难还要舍弃她心爱的孩子吗?童屹心生悔恨,或许之前对青莲好一些,现在也不会这么愧疚,可是事已至此,岂还有转圜的余地?童景瑜和秦正清都告诉童屹,青莲在宫中遭受的太后嫉恨,皇上恶待,这些让童屹觉得青莲的身份已经败露。
其实事情也没有童屹想的这样坏,青莲虽柔弱但自有其过人之处,嘉瑞虽然知晓其隐秘的身份,但已经决定放走青莲,不再追究。慧敏虽然猜测青莲和颜澜的关系,但至今尚未采取行动,然而潜藏的转机,不久却将在青莲的手中彻底毁去。
“景瑜,起来吧,这件事为父错怪你了。”一向善于筹谋,步步为营的童屹,此时的语气却透着无可奈何的萧索。童景瑜虽然得到了父亲的原谅,但是却依旧跪在地上,童景瑜抬头望着父亲沉痛的目光,心中难过,自己何曾见过如此无力的父亲。
“景瑜,很多事情一时间也说不清楚,为父也不打算告诉你。今日皇太后施恩赐归,让你我父子相见,明日你回到宫中太后定会试探你的反应,所以一些秘密若是知道了,你心中难免挂碍,所以”童屹止住了要发问的童景瑜,继续说道,“景瑜,素月母子入府经年,你可曾见我带他和你一起回乡祭祖?青莲虽称我为父,你有何曾见到他得入童家家谱,认祖归宗?”
童屹的这一番话让童景瑜陷入了沉默,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心中对青莲存着夺走父爱的嫉恨,现在想来竟是这么的可笑,青莲更本就不是父亲的孩子!见童景瑜默不作声,童屹叹了口气道,“景瑜,青莲母子入府,你母亲虽然不说什么,到底是为了此事抑郁终疾。景瑜,在你心中定是责怪爹爹,怨恨着青莲,于此我一直愧疚在心啊。”
听得这些童景瑜哽咽,原来父亲时这样的在意着自己,愧疚着母亲。“爹,或许以前我是有埋怨过,但是这些年过去了,我早已视青莲为亲弟,而近日见父亲所为,如今又得知青莲生世,想来也定有隐情。只是,爹,你也知道青莲性子虽看似柔弱,实际上却坚韧的很。今日御花园偶遇,已见入宫这些天青莲竟似被折磨的奄奄一息,若是再牵扯上些宫闱秘事,只怕到时候青莲更难脱困。现在青莲留住澜台,爹,你也清楚宫中的那些荒唐事情,到时候只怕青莲会更不好啊。”童景瑜说出了他心中最为关切之处,因为今早他看着嘉瑞怀抱着青莲,十分的厌恶。
这些话句句切中童屹心中所想,只是如今事已至此,青莲深陷皇宫,童屹虽然也想毫发无损的把青莲还给素月,但是却再不敢有所妄动。童屹看着儿子一身伤痛跪在自己的面前,很是舍不得,便一把将童景瑜扶起来,轻轻拍拍了儿子的脸道,“不要再问了,一些事情爹以后总会告诉你的,我知道你今天受了委屈,但是青莲之事不易之过急,你明白的。回来一趟也不容易,早些用些饭食安息了吧,不要误了明日入宫的时辰,还有在宫中青莲的事情不要再管了”,童屹殷殷嘱咐。
“哦”好久没有得到父亲如此的关怀,童景瑜心中暖暖的,只是念及青莲所遭遇的苦痛,心中伤感,遂道“还望爹爹快些想想办法,青莲多在宫中一刻,便是多受一刻的苦啊。爹,今天皇上说要把青莲送回乐府,你看这可信吗?”
“不是说了不让你管吗?怎么,忘了身上的疼了?”父子二人还未走出敬祠堂,童屹指着地上的藤鞭威胁道,童景瑜背上蓦地抽痛,便再不言语,到了声安歇,先行去了。童屹望着儿子消失的背影,一阵夜风袭来,不禁抬头望天,朔月无光,一片愁云惨淡。童屹转身看着那神龛上供奉着的祖宗牌位,在幽幽烛火的映衬下暗影幢幢,童屹沉思,嘉瑞,你真的可信吗?
月国
童景瑜走后,童屹复自上前独自跪在灵牌之下,诚心祷告,乞求童家祖先保佑此劫青莲可以平安度过。虽然青莲并没有继承童家的血脉,但若认真算起来,倒也不是和童家完全没有关系。林子墨、童思明和顾庭宣三人是换过庚帖、结拜的异姓手足,青莲是林子墨之女林素月的儿子,所以可以算得上是童家的子侄。
而林子墨幼妹林若水曾是梓烨帝的妃子,可惜入宫仅两年就香消玉殒了,没有留下子嗣,也正因为林家和皇室有此渊源,所以当年颜澜和林素月出逃,林子墨才可以仅凭一死以保全了林家上下和韶雅乐馆众多学生的性命。莫与王家论亲,童屹虽然和慧敏年纪相仿,但是若要论名义上的亲戚关系却是差了一个辈分。
当年梓烨帝爱极了被拘禁在澜台的月国祭司颜澜,百般折磨,只愿颜澜可以放下心中家国之牵念,独独只思,只爱自己一人。然而这又怎么可能,颜澜身系月国福祉,又怎会接受梓烨帝荒唐的不论的爱恋。梓烨帝也是孤傲一方的霸主,只要是颜澜心中不愿,自己也从没有强要了他,但是为了迫使颜澜低头,梓烨用尽刑罚,原来如青莲般高洁的祭司颜澜,被折磨的鲜血淋漓,奄奄一息。
颜澜逃不掉、也不敢逃,因为颜澜不想给自己的国家和胤疆带来战祸,况且月国虽仗天险偏安一隅,却也是小国,梓烨帝曾用他月国的兴亡来威胁颜澜,不可逃走,不可自杀,留在这里爱上他。雪夜赤足立北海之冰,披风横笛;指尖带血染焦尾之弦,断甲抚琴。这样的苦楚不是常人所可以忍受,但是为了心中所守护的东西,颜澜只可以留在这华贵的澜台地狱。
梓烨虽然折磨颜澜,但是却也爱极了他,梓烨为他铸造澜台,藏尽天下古乐名器;为他移来整片竹林、在北海湖遍栽莲花,以慰他家国相思;怕他在自己处理朝政时独自在澜台寂寞,又命乐首和司乐女官前来作乐相陪。梓烨帝因为颜澜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一面是爱极,一面又是虐极,以期颜澜可以回应自己的爱,谁知颜澜还是逃走了,为了月国的百姓,却让胤都百姓离乱。
折腾到现在,夜已深沉,童屹收拾起自己的对往事的回忆站起身来。童屹不想再吵醒童禄,便自己收拾了地上的家法藤鞭,向长明灯中添了些油,然后掩门离去。独自走在玄英居空落落的庭院里,童屹也甚是失落,送走了素月心中甚是挂念,虑不成眠,便向清韵阁走去。
童屹不允许家仆晚上宿在清韵阁,因此现在童屹走入青莲所住的院落也没有惊动任何一人。清韵阁的园门虚掩着,童屹推门而入,却见窗格上透漏着灯火,童屹心中疑惑,清韵阁是二层楼阁,童屹拾级而上。
童屹拨开门前珠帘,隔着宝阁看见青莲床榻边的香几上燃着烛台,转身入内,房中空无一人。虽然青莲久未回府,下人们还是在床上铺了竹席,屋中纤尘不染。童屹坐在床沿上,看着床榻上所置的枕屏,原本只是白色绢纱,后来青莲在上面抄了一部弟子规,睡醒即见,以作警示。青瓷枕边整齐的放着织银缎带,那是素月常用来给青莲绑发用的,缎带下还放着几本《古乐书佚文辑注》,想来是青莲日常临睡前看的,童屹信手翻阅,当年素月和自己的读书小札笔迹还清晰可鉴。
童屹睹物思人,便放下乐书,准备离开。青莲房间很大,被一架多宝格分为两间,其实宝阁上几乎没有什么装饰陈设,大多是部书和乐器,甚是单调。并且在最显眼的地方是童屹从敬祠堂拿过来的三指粗家法藤鞭,架子上搁放着两根。这藤鞭多是童屹和秦正清教导青莲时所用,曾被打断过几次,童屹也记不清楚了,所以后来索性就在这里多备下了。藤鞭用四股细藤缠绕而成,把手处用红缨交替缠绕编成穗子,红红白白甚是精致好看,却不知这看着美丽东西带给青莲的却是无尽的痛楚。
青莲的书案上也点着烛,童屹走近,砚台里的墨色已经干涸,旁边整齐的摆放着青莲的窗课。童屹仔细的翻阅,一丝不苟的笔迹,直到青莲入宫那一日方止。清韵阁朴素的陈设,让童屹想起了那个素净的青莲,念及自己这些年自己亲身教育,虽然把青莲禁在自己身边是为了保护他,但是只怕青莲是从未得到过善待。童屹拾起书案上的一柄竹扇,徐徐展开,只见扇面上一幅细致的描绘的佛前莲月图甚是眼熟,那莲花上的一点凝翠让整幅画栩栩如生。
琴棋书画各方面童屹都仔细培育青莲,因此看那画扇上行笔之峰童屹知道这是青莲所作。看着莲图童屹忽然想起了什么,扇面上的这幅画不就是颜澜额冕上雕镂的饰纹吗?那月国皇室的传镇之宝不是和颜澜一起葬身崖底了吗,青莲又从何得知,凭何而画?
其实那一方重宝就箍在青莲的臂膀上,在童府陪伴着青莲成长,童景瑜虽见过但不知其贵重因由,因此自然不会向父亲提起。而从小到大,每次青莲被重责之后,童屹从未照顾一二,所以也从不得知。就连那次青莲肩骨碎裂,童屹虽百般求医,但也未在青莲接骨的时候关心分毫。林素月知道童屹痛恨着颜澜,因此也没有提起过额冕一事。所以那一秘宝牵连着种种危机,就这样堂而皇之随着青莲入宫去了,留作后患。
颜澜佩戴的额冕是月国的镇国之宝,三宝点翠錾银额冠神器。所谓三宝,是佛家所言的僧、佛、法三者,雕镂的额冕是一幅细致的佛前莲月图,佛祖眯眼看尽众生悲喜,青莲佛眼翠色欲滴,如同凡间掩藏不住的智慧。
月国这一镇国之宝几百年来一直供奉在月国月莲都城最大,也是月国最大的寺庙无藏寺的邀月塔顶,以吸收月华之精气,保佑月国子民之福泽。后来纯月神子颜澜诞生,月国国君应众臣力求,在颜澜十二岁的时候请神启封邀月塔,取那世代供奉的额冕给颜澜戴上,祈求月神同运,福泽万民。后来颜澜在胤国陨亡,邀月塔倒,无藏寺塌,胤国出兵,月疆离乱。
月国孤悬海外,与烽火大陆隔一弯百步之遥的浅浅海峡相望,因为月国毗邻众国的疆界是一面耸立高山,其间又有海峡相阻,因此月国屹立千年未倒,隔海望尽对岸各国争霸,兴衰起落。后来天下逐渐统一,以中原胤国称雄,到梓烨帝荡平狄夷,收服诸国,胤国终于成为了海湾那一方土地的霸主。
月国虽尊儒佛,但却也自成一家,以月神为尊,追求禅境的祥和空明。月国地处胤国南疆,气候温润,举国上下,处处菩提,遍地佛莲,端的一个世外桃源。由于月国孤悬海外,国祚千年,从不参与对岸的离乱纷争,岛上高山巍巍,湖泊明明,传闻月神护佑,才可远离战乱,因此这里也是中原霸主杞天封禅之地。月国皇室以仁爱治民,百姓休养,加之又无战乱,举国上下一片祥和。
由于月国优厚的地势,所以千年来并无战祸,岛上儒佛教化众人,月国百姓也不起非分觊觎之心,本是该幸福平静的生活下去,无奈天灾扰人。月国几近四面环海,每每被飓风侵袭,苦不堪言,狂风骤雨或携滔天大浪而来,所到之处破坏极大,堪比战乱之祸。
由于每到月圆之夜,恶风浪潮都会格外的凶狠,因此不知从何时开始,岛上居民就开始求祈求长空朗月,希望可以得到月神的庇佑。久而久之,国中便出现了专门负责祁月的祭司,为万民所拥戴为国君,后来月国皇室便继承了纯月之血,每辈皆出祭祀。
但祭司虽然为人尊敬推崇,但是却不能是治国君主,因为每到月圆之夜,风携浪至,祭司要登临海岸,祈求月神施恩庇佑。祭司或用歌祭献之,或用舞祭献之,或用乐祭献之,尽管如此,祭司仍多会葬身不幸之中,这也是除病逝以外的祭祀最终的宿命。而若是月隐云闭,祭司又葬身海腹,那则为血祭,每每至此,肆虐的狂风恶浪也就平息下去了,千年如此。
颜澜
月国祭司享尽无上尊崇,却也时时背负着被恶浪吞噬的命运,因此千年来月国祭司往往早逝,在最后的祭礼中祭献出生命的热血,以平息月神的愤怒。月国祭司若是年过四十,便会卸下祭司一职传以后人,因为传言月神喜欢纯净青春的祭献,因此祭司必须始终保持着青春和童子之身。
尽管如此,月国活过四十岁的祭司寥寥无几,而在卸任的时候会被封受纯月神子的封号,然后可以成家育儿,在皇宫中过上平静的生活,因为祭司都源自月国皇室血脉。而月国有一位祭司,在卸任前便得到众人肯定,授予纯月神子的封号,并取重宝佩戴,封受的那一年,颜澜年十二岁。
颜澜,纯月神子,被传颂在每一个月国子民的口中,但凡是见过他的人,都惊为天人,而那些没有见过他的月国百姓,都称颜澜为月神化身,来庇佑月国。尽管传言神乎其神,其实颜澜只是一个凡人,一个也会死去的凡人而已,虽然颜澜似乎跳出了一个祭司命运的窠臼,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去实践一个祭司月夜葬海的宿命。
月国国姓,为颜。颜澜是月国清泠皇后最小的一个儿子。颜澜出生的那一夜,正值海上风暴侵袭月国,又加之恰巧是月圆之夜,因此风浪肆虐的无了边际。飓风临岸已经好几日了,近岸处早已是一片狼藉,居民死伤无数,当时月国祭司颜浚,清泠皇后的长子,毅然的去海边悬崖上的登临台祷告,祈求月神庇佑,免去此刻灾难。
颜浚带了一张琴孤身坐在崖边,抚琴祷告,但是琴声却被滔天浪声所掩盖,根本不可闻见。清泠皇后当时身怀六甲,即将临盆,但是像这样的大风暴一时多年未曾遇见,清泠皇后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因为她知道很有可能,颜浚今日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平息月神的愤怒。因此清泠皇后不顾众人劝阻,也跟着来到海边,仰望着那一个孤对滔天恶浪的儿子。
那一夜风很大,夹杂着的密雨吹散了皇后的华盖。天色越来越暗了,天上重云翻滚,不见丝毫月色。崖上的颜浚不断的弹着琴,但是似乎他的祈求得不到月神的任何回应。忽然一阵狂风袭过,卷起的惊涛拍在崖上,溅起千丈霜花,直逼高空,然后退下,众人睁开被风雨迷湿了的眼睛望去,崖上已是空无一人。
清泠皇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巨浪卷走,悲痛万分,此时忽然腹中剧痛,跌坐在地。当时狂风一阵追着一阵扫荡者海岸,随侍的婢女看皇后就要临产,便要去求援,无奈风大雨嫉,难动分毫。正当皇后众人孤立无援的时候,一声婴儿的朗朗笑声,破空而出。
是笑声,清泠皇后就在风暴肆虐的海边,诞下了她第五个孩子,而那孩子来到这人世间的第一句声音,竟然不是啼哭,而是笑声。皇后撤下自己的披风环抱住新生的婴孩,那纯净的笑声穿透惊风密雨,响彻海岸。
当时岸上所有的人都听到了那脆若银铃般的笑声,都看到了接下来的发生的神迹。除了祭司颜浚孤身上悬崖献祭琴声以外,在海岸内侧还有很多祈祷的人,包括失了家园的百姓,因祭礼而来的月国官吏,还有陪着清泠皇后而来月国君主。他们在也在海边祈祷,希望月神显灵,收风息雨。
当时大风夹杂着密雨,让人睁不开眼,耳边充斥的都是风卷惊涛拍岸的声音,祭司祭献的琴声也被淹没,几不可闻,然而那婴儿的笑声却响彻云霄。海边的众人慢慢睁开眼,只见一线光亮从层层厚云中透露而出,慢慢的那光亮漫成一片,月华若水,清晖散满海天。
伴随着婴儿的笑声,云开雨霁,风息浪偃,众人先是大惊,然后又复大喜,皆以为月神终于显灵,月国君主颜瑛帅臣民去海滩叩谢神恩,只见皓月当空,映照着清泠皇后手中的初生婴儿。只见那小儿面白发黑,双目炯炯,笑声洪亮,小手遥指,正对长空朗月。肆虐风暴转瞬消止,众人皆称皇后所诞麟儿,乃月神降世。颜瑛小心翼翼的接过那个朗笑的婴孩,抬头仰望着那空无一人的悬崖,长泪纵横。
国君颜瑛看着海面上粼粼月光,静波微澜,便给婴儿取字为名,澜。颜澜,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了月国祭司的命运,因为颜瑛已只有这一子。而那一年,梓烨帝尚在总角,年七岁,那一夜朝华风起,北海浪涌,在宫中嬉戏的梓烨失足落水,差点溺死在北海湖中。
清泠皇后生养五个孩子,长子颜浚,二十二岁以身祭月,还有三个女儿,此暂略过,幺子颜澜,才出生便惊动天地,继承了祭司职位。颜澜出生时清泠皇后已经年近四十,她知道颜澜是她唯一的儿子。清泠皇后亲眼看着自己的长子被风浪吞噬,而小儿又不免相同的命运,因此对颜澜格外的宠爱。
颜澜才出生,其名就已传遍月国,月国百姓本来就十分爱戴为国献身的祭司,因此在民间很多寺院都有百姓自发的供奉颜澜的长生排位,为之祈福。生活平静的度过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里,每到月圆,清泠皇后都会带着颜澜到海边驻足,遥望着空无一人的登临台,也算作祭礼。而这十二年来月国风平海顺,月国上下都深信,颜澜祭司乃是月神降世,来保佑月国的子民。
十二年的幸福成长,颜澜开始崭露头角,表现出其非凡的天赋。月国千年与世无争,国民都儒雅好乐,哪怕田间耕作的百姓,也大多会唱经诗,通晓器乐。颜澜身为祭司,自然是逃不过苦学舞乐的命运,因为这些是要用来祭献给月神的,关乎着月国和百姓的福祚,半点马虎不得。
本会是枯燥的成长过程,但是颜澜却不一样,传闻说这位祭司,出生时大笑,还不会说话便已会哼唱乐调;还没有学会走路,便已会翩然舞蹈;第一次去藏乐楼,见到琴便好奇的随手拨弄,虽不成章法,但曲声却悦耳动人;颜澜一头秀发,不着寸缕,顺滑异常,宛如夜空绕月流云,让人不可捉摸。由于当时颜澜是月国国君颜瑛唯一的儿子,因此已逾天命之年的颜瑛已经做好了传为给宗室子侄的准备,所以不再逼迫颜澜学习治国之道。
后来颜澜无忧无虑的慢慢长大,开口说第一句话,叶落无声,鸟寂空闻,众人皆沉醉其间。颜澜习乐,天赋极高,只要稍加点拨,便能领悟技艺精髓,举一反三,勤加练习,不到二十岁,便精通百器。颜澜被捧在手心里长大,一切顺遂,直到十二岁。
颜澜十二岁那年,暴风再临月国,而且更为猛烈,带着潮水侵袭上岸,催田毁舍,百姓惊恐。由于之前颜澜祭司太过年幼,所以之前祭礼颜澜祭司不过是象征性的临海观潮而已。但是现在颜澜已经十二岁了,又被众人传为月神降世,天赋非凡,因此这次颜澜再也推脱不了登崖祭献的命运。
然而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又可以做什么呢?月国国君颜瑛治国可以仁政爱民,唯独对这天灾束手无策,无奈情势逼迫。对于亲子祭月之礼严瑛无可挽回,毕竟千年宗法,只好启封邀月塔,取重宝神奇给颜澜戴上,希望可以保佑他平安。
爱护
那一次的风暴端的不寻常,从南面和北面夹击而下,中心风眼重重叠叠。由于月国西岸与胤疆毗邻处是连绵耸立的高山,东岸袭来的风暴遇山即阻,肆虐于月国疆土之上,而南北来势的暴风相对着争先涌入细长的海峡,互相交缠,月胤两国受灾甚重。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暴风不断,月国上下一片恐慌,只好让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祭司上山祁月拜天。
颜澜虽然年幼,但是这几年来自己每月随母祭拜,也明白了自己祭司的身份和与生俱来的责任。从小锦衣玉食,受尽荣宠,颜澜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是月国的祭司的身份,关乎着国家的福祚,那些为他日夜求福的百姓,是他的子民,需要他爱护。
因此过了风平浪静的十二年孩童岁月,颜澜面对这次非同寻常的天灾,显得异常的平静,平静地接受了额冕宝器,没有欣喜那纯月神子的荣耀,而是镇定地面对恶风巨浪,承担自己的责任。颜澜没有登上月国东岸一贯用于祭礼的临月崖,而是执意来到月国与面朝胤国的海峡边的高山上。
劲风密雨让人袭得人迈不开步子睁不开眼,但是颜澜却遣退随从,独自登上落月台,拜月祈福。落月台是月国开凿出的一处方便与海峡对岸互通之处,沿着海岸的山脉狭长,落月台远远望去就是使削平了一处山峰一样。颜澜用那小小的身躯顶着狂风暴雨,怀抱着素琴攀登台上祈福,颜澜心中坚定,想着若是我真能求得上苍保佑,那么就请月神共同庇护两国受灾的百姓吧。
颜澜来到落月台边,望着满眼的愁风疾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心中不免害怕,那张琴在半山腰时颜澜不小心脱手折断了,没有琴又如何祈月?此时颜澜一身素服被重雨浇透,面对风雨,在那空无一人的台上,颜澜脱掉了自己的鞋袜,散开为登山束紧的衣袖,身体力行,祈求月神。
当歌袖舞,犹如鹤度,颜澜赤足踏雨,长袖舞风,在那空寂的山台上,用他仅有的歌舞祭献神灵,愿为保佑受难百姓。绝望的舞蹈,因为颜澜知道若是风暴依旧,自己身为祭司是不可下台去的,而这一场祭月的结局只有飞身下海。虔诚的歌声,颜澜仰天当歌,希望自己祭献的歌舞,能够让月神显灵,庇佑天下此时正在受难的百姓。
或许是颜澜的诚心感动了天地,或许是他本来就是月神降世,纯月神子名副其实,随着颜澜在高台上的祭礼,渐渐的雨霁云收,浪偃风息,云开月现,清晖漫天。两岸的人都惊呆了,月国的子民都想起来颜澜出生时的光景,和今日这般无异,若不是真正的月神之子,又怎会求得神灵的庇佑,救万民与水火,从此颜澜祭司为月国百姓深深爱戴。
隔着那一湾海峡,胤国南疆受尽风暴摧残的百信都记住了那一个不可思议的晚上,从此那一个为两国祈福的颜澜祭司,仁爱之名传遍胤国,而颜澜更是被传为了神人。那一夜,是梓烨帝第一次见到颜澜,隔着凄风冷雨,当着朗月静海,看不清楚高台之人的颜面,但是那惊落九天的旋舞,那清风平浪的歌声,深深的映在梓烨的心上。那一年梓烨尚未称帝,以太子身份游历胤国山川,两个月后,胤国承泰帝驾崩,梓烨登临地位,张扬意气,年仅十八岁,胤国梓烨朝的盛世就此开启。
从那以后,月国风调雨顺,万民安康,那一点翠重宝就一直戴在颜澜的额头,伴随其成长。颜澜感念月神天恩,为人慈和怡然,韵致浑然天成,举国奉为神子。看着自己身为祭司的儿子健康成长,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的父母,国君颜瑛曾失去了两个兄长,而清泠也失去了长子颜浚,因此对颜澜更为爱护。
虽然当时月国平顺,但是颜瑛看着长大的颜澜风华毕现,心中难安,便去无藏寺请教无尘法师,以求解惑。谁知看着亲自求教的国君,无尘法师,笑着摇了摇手,说了这样一番话,纯月神子,他笑迎人生,早已看彻悲喜,祭司的命运本无人知晓,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是慧极必伤,心中爱护的人太多,以后必受其累。
一语成谶,看似无关的话语却道出了颜澜最后的命运,童屹虽然不会知道无尘法师的评语,但是颜澜心怀仁德,这一点童屹深知,虽然痛恨他却不会抹杀,不然又怎会衬得上素月?童屹和上拿一把画扇,收入袖中,想这东西见不得光,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带给素月吧。
童屹本想离去,就在此时楼道传来了脚步声,童屹警觉,掩在宝阁之后,看来人是童景瑜,好奇着为何儿子深夜来此。童景瑜忍着伤痛,一时间也没有发现父亲也在房内。方才童景瑜在这里生闷气的时候,把玩着青莲送给他的画扇,可是回房后便发现扇子落在了清韵阁中,青莲送的这一画扇童景瑜一直带在身上,虽然明知道不妥,但是还是舍不得。
童景瑜摸着寻东西的举动尽收童屹眼中,童屹手中握着那温润的扇骨,心中惊凉,因为他知道童景瑜在找什么,他也明白了儿子为什么会如此平静的接受青莲的生世,而知晓这佛前青莲图秘密的如今又剩下几人,童景瑜在宸禧宫当值,这一画扇想来慧敏已经知道了吧。
“景瑜,不要找了,扇子在这里。”童屹转出宝阁,对童景瑜说道,本来就是在寂静无声的夜晚悄悄地摸黑过来找东西,刚刚才罚过自己的父亲突然出现在面前,着实把童景瑜吓了一跳,手撑着桌沿惊魂甫定,所谓做贼心虚是也,童景瑜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看在童屹眼中自然是心疼的,想想自己年少的时候
恋耽美
是您的亲生孩儿啊,难道他还比不上童府的安危吗!”
生悔
听到儿子如此质问的童屹,心中刻意深埋的凄凉旧恨被人轻而易举的扒开在眼前,这么多年过去了,连童屹都不清楚自己如此深爱着素月,对于青莲到底算不算视如己出。素月的安危,童府的存亡,青莲的生死,到底那一个自己更看重一些,面对童景瑜的质问,童屹如此审度自己的内心。
见父亲在面前沉默,童景瑜也觉得之前的言辞太过放肆,可是难道为了青莲早做筹谋有错吗?童景瑜虽然心中不服气,但还是低下了头,继续说道,“爹,对不起,孩儿放肆了,可是……”话还没有说完,随着呼啸而来的凌厉风声,又是一鞭落在童景瑜背上。
童屹自当家以来何曾被人质疑过,又是一鞭挥下,无奈童景瑜猝不及防,这一鞭竟打的他双手撑地,伏下身子去。童景瑜以为自己真的是惹恼了父亲,知道父亲这几日也是为朝局熬沥心血,再不做强辩,希望可以撑过这顿打罚在慢慢打听和规劝。大家之子童景瑜自小谨守内则家训,若是父母有过错,身为子女要低声下气,柔声以谏;若是劝谏不听,则子女需要对父母更加恭敬孝顺,待得父母心情好时再复行劝谏;若是父母怒,不悦而鞭挞之流血,身为人子也不应该怨恨父母,更是要孝敬恭顺。
童屹看着跪伏在自己脚下的儿子,背上破碎的衣衫下露出的是斑驳青紫的血痕,举着的藤鞭再也落不下去。童屹心中叹了口气,方到此时他才明白,原来青莲和景瑜是不一样的,景瑜不过是受了几下藤鞭家法自己就已经下不去手了,可是从青莲被接回童府后,他所受的又岂止这些!
童屹回想,哪怕青莲做的再好,自己何曾给过他一句夸赞,虽然平日里亲身教导,但是哪一次青莲又少受了责罚?景瑜不服,尚还知道出言反抗质问。但是青莲呢,不让他说话,不让他出府,怒则严惩,动辄家法,面对如此严苛的父亲,青莲却是默默无声的承受着,每日晨昏定省,躬身服侍,毫无怨悔。
童屹教导青莲那是因为他是自己深爱之人素月的孩子,可是青莲却是素月和颜澜的孩子,童屹每日对着的是同为颜澜那般青丝如瀑的头发,婉转悠柔的声音,又怎能不怨不恨?童屹知道青莲要入宫,自己可以不顾当朝猜忌,连夜把素月送走,却任凭青莲被招入那个黑暗冰冷的宫廷。其实童屹现在想来,那一夜那青莲和素月一起送走又何妨,可是自己却舍不下宫中为质的亲子景瑜。
童屹回想自己对青莲所做的种种,直到现在都没有把他当做是自己的孩子,更是用他来交换这暂时的平静,至少素月现在是不会被连累到的,可是眼前的假象又能维持多久?颜澜天赋异禀,青莲身上继承着那月国最高贵的血统,深陷宫中又岂会隐瞒得住?慧敏和嘉瑞的恨意,前朝旧臣的恨意,毗邻月国的恨意,一旦青莲身份败露,轻则童府家破人亡,重责胤疆再起烽火,不论何因,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却是青莲。
童屹手上的藤鞭跌落在地上,素月已经不在了,难还要舍弃她心爱的孩子吗?童屹心生悔恨,或许之前对青莲好一些,现在也不会这么愧疚,可是事已至此,岂还有转圜的余地?童景瑜和秦正清都告诉童屹,青莲在宫中遭受的太后嫉恨,皇上恶待,这些让童屹觉得青莲的身份已经败露。
其实事情也没有童屹想的这样坏,青莲虽柔弱但自有其过人之处,嘉瑞虽然知晓其隐秘的身份,但已经决定放走青莲,不再追究。慧敏虽然猜测青莲和颜澜的关系,但至今尚未采取行动,然而潜藏的转机,不久却将在青莲的手中彻底毁去。
“景瑜,起来吧,这件事为父错怪你了。”一向善于筹谋,步步为营的童屹,此时的语气却透着无可奈何的萧索。童景瑜虽然得到了父亲的原谅,但是却依旧跪在地上,童景瑜抬头望着父亲沉痛的目光,心中难过,自己何曾见过如此无力的父亲。
“景瑜,很多事情一时间也说不清楚,为父也不打算告诉你。今日皇太后施恩赐归,让你我父子相见,明日你回到宫中太后定会试探你的反应,所以一些秘密若是知道了,你心中难免挂碍,所以”童屹止住了要发问的童景瑜,继续说道,“景瑜,素月母子入府经年,你可曾见我带他和你一起回乡祭祖?青莲虽称我为父,你有何曾见到他得入童家家谱,认祖归宗?”
童屹的这一番话让童景瑜陷入了沉默,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心中对青莲存着夺走父爱的嫉恨,现在想来竟是这么的可笑,青莲更本就不是父亲的孩子!见童景瑜默不作声,童屹叹了口气道,“景瑜,青莲母子入府,你母亲虽然不说什么,到底是为了此事抑郁终疾。景瑜,在你心中定是责怪爹爹,怨恨着青莲,于此我一直愧疚在心啊。”
听得这些童景瑜哽咽,原来父亲时这样的在意着自己,愧疚着母亲。“爹,或许以前我是有埋怨过,但是这些年过去了,我早已视青莲为亲弟,而近日见父亲所为,如今又得知青莲生世,想来也定有隐情。只是,爹,你也知道青莲性子虽看似柔弱,实际上却坚韧的很。今日御花园偶遇,已见入宫这些天青莲竟似被折磨的奄奄一息,若是再牵扯上些宫闱秘事,只怕到时候青莲更难脱困。现在青莲留住澜台,爹,你也清楚宫中的那些荒唐事情,到时候只怕青莲会更不好啊。”童景瑜说出了他心中最为关切之处,因为今早他看着嘉瑞怀抱着青莲,十分的厌恶。
这些话句句切中童屹心中所想,只是如今事已至此,青莲深陷皇宫,童屹虽然也想毫发无损的把青莲还给素月,但是却再不敢有所妄动。童屹看着儿子一身伤痛跪在自己的面前,很是舍不得,便一把将童景瑜扶起来,轻轻拍拍了儿子的脸道,“不要再问了,一些事情爹以后总会告诉你的,我知道你今天受了委屈,但是青莲之事不易之过急,你明白的。回来一趟也不容易,早些用些饭食安息了吧,不要误了明日入宫的时辰,还有在宫中青莲的事情不要再管了”,童屹殷殷嘱咐。
“哦”好久没有得到父亲如此的关怀,童景瑜心中暖暖的,只是念及青莲所遭遇的苦痛,心中伤感,遂道“还望爹爹快些想想办法,青莲多在宫中一刻,便是多受一刻的苦啊。爹,今天皇上说要把青莲送回乐府,你看这可信吗?”
“不是说了不让你管吗?怎么,忘了身上的疼了?”父子二人还未走出敬祠堂,童屹指着地上的藤鞭威胁道,童景瑜背上蓦地抽痛,便再不言语,到了声安歇,先行去了。童屹望着儿子消失的背影,一阵夜风袭来,不禁抬头望天,朔月无光,一片愁云惨淡。童屹转身看着那神龛上供奉着的祖宗牌位,在幽幽烛火的映衬下暗影幢幢,童屹沉思,嘉瑞,你真的可信吗?
月国
童景瑜走后,童屹复自上前独自跪在灵牌之下,诚心祷告,乞求童家祖先保佑此劫青莲可以平安度过。虽然青莲并没有继承童家的血脉,但若认真算起来,倒也不是和童家完全没有关系。林子墨、童思明和顾庭宣三人是换过庚帖、结拜的异姓手足,青莲是林子墨之女林素月的儿子,所以可以算得上是童家的子侄。
而林子墨幼妹林若水曾是梓烨帝的妃子,可惜入宫仅两年就香消玉殒了,没有留下子嗣,也正因为林家和皇室有此渊源,所以当年颜澜和林素月出逃,林子墨才可以仅凭一死以保全了林家上下和韶雅乐馆众多学生的性命。莫与王家论亲,童屹虽然和慧敏年纪相仿,但是若要论名义上的亲戚关系却是差了一个辈分。
当年梓烨帝爱极了被拘禁在澜台的月国祭司颜澜,百般折磨,只愿颜澜可以放下心中家国之牵念,独独只思,只爱自己一人。然而这又怎么可能,颜澜身系月国福祉,又怎会接受梓烨帝荒唐的不论的爱恋。梓烨帝也是孤傲一方的霸主,只要是颜澜心中不愿,自己也从没有强要了他,但是为了迫使颜澜低头,梓烨用尽刑罚,原来如青莲般高洁的祭司颜澜,被折磨的鲜血淋漓,奄奄一息。
颜澜逃不掉、也不敢逃,因为颜澜不想给自己的国家和胤疆带来战祸,况且月国虽仗天险偏安一隅,却也是小国,梓烨帝曾用他月国的兴亡来威胁颜澜,不可逃走,不可自杀,留在这里爱上他。雪夜赤足立北海之冰,披风横笛;指尖带血染焦尾之弦,断甲抚琴。这样的苦楚不是常人所可以忍受,但是为了心中所守护的东西,颜澜只可以留在这华贵的澜台地狱。
梓烨虽然折磨颜澜,但是却也爱极了他,梓烨为他铸造澜台,藏尽天下古乐名器;为他移来整片竹林、在北海湖遍栽莲花,以慰他家国相思;怕他在自己处理朝政时独自在澜台寂寞,又命乐首和司乐女官前来作乐相陪。梓烨帝因为颜澜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一面是爱极,一面又是虐极,以期颜澜可以回应自己的爱,谁知颜澜还是逃走了,为了月国的百姓,却让胤都百姓离乱。
折腾到现在,夜已深沉,童屹收拾起自己的对往事的回忆站起身来。童屹不想再吵醒童禄,便自己收拾了地上的家法藤鞭,向长明灯中添了些油,然后掩门离去。独自走在玄英居空落落的庭院里,童屹也甚是失落,送走了素月心中甚是挂念,虑不成眠,便向清韵阁走去。
童屹不允许家仆晚上宿在清韵阁,因此现在童屹走入青莲所住的院落也没有惊动任何一人。清韵阁的园门虚掩着,童屹推门而入,却见窗格上透漏着灯火,童屹心中疑惑,清韵阁是二层楼阁,童屹拾级而上。
童屹拨开门前珠帘,隔着宝阁看见青莲床榻边的香几上燃着烛台,转身入内,房中空无一人。虽然青莲久未回府,下人们还是在床上铺了竹席,屋中纤尘不染。童屹坐在床沿上,看着床榻上所置的枕屏,原本只是白色绢纱,后来青莲在上面抄了一部弟子规,睡醒即见,以作警示。青瓷枕边整齐的放着织银缎带,那是素月常用来给青莲绑发用的,缎带下还放着几本《古乐书佚文辑注》,想来是青莲日常临睡前看的,童屹信手翻阅,当年素月和自己的读书小札笔迹还清晰可鉴。
童屹睹物思人,便放下乐书,准备离开。青莲房间很大,被一架多宝格分为两间,其实宝阁上几乎没有什么装饰陈设,大多是部书和乐器,甚是单调。并且在最显眼的地方是童屹从敬祠堂拿过来的三指粗家法藤鞭,架子上搁放着两根。这藤鞭多是童屹和秦正清教导青莲时所用,曾被打断过几次,童屹也记不清楚了,所以后来索性就在这里多备下了。藤鞭用四股细藤缠绕而成,把手处用红缨交替缠绕编成穗子,红红白白甚是精致好看,却不知这看着美丽东西带给青莲的却是无尽的痛楚。
青莲的书案上也点着烛,童屹走近,砚台里的墨色已经干涸,旁边整齐的摆放着青莲的窗课。童屹仔细的翻阅,一丝不苟的笔迹,直到青莲入宫那一日方止。清韵阁朴素的陈设,让童屹想起了那个素净的青莲,念及自己这些年自己亲身教育,虽然把青莲禁在自己身边是为了保护他,但是只怕青莲是从未得到过善待。童屹拾起书案上的一柄竹扇,徐徐展开,只见扇面上一幅细致的描绘的佛前莲月图甚是眼熟,那莲花上的一点凝翠让整幅画栩栩如生。
琴棋书画各方面童屹都仔细培育青莲,因此看那画扇上行笔之峰童屹知道这是青莲所作。看着莲图童屹忽然想起了什么,扇面上的这幅画不就是颜澜额冕上雕镂的饰纹吗?那月国皇室的传镇之宝不是和颜澜一起葬身崖底了吗,青莲又从何得知,凭何而画?
其实那一方重宝就箍在青莲的臂膀上,在童府陪伴着青莲成长,童景瑜虽见过但不知其贵重因由,因此自然不会向父亲提起。而从小到大,每次青莲被重责之后,童屹从未照顾一二,所以也从不得知。就连那次青莲肩骨碎裂,童屹虽百般求医,但也未在青莲接骨的时候关心分毫。林素月知道童屹痛恨着颜澜,因此也没有提起过额冕一事。所以那一秘宝牵连着种种危机,就这样堂而皇之随着青莲入宫去了,留作后患。
颜澜佩戴的额冕是月国的镇国之宝,三宝点翠錾银额冠神器。所谓三宝,是佛家所言的僧、佛、法三者,雕镂的额冕是一幅细致的佛前莲月图,佛祖眯眼看尽众生悲喜,青莲佛眼翠色欲滴,如同凡间掩藏不住的智慧。
月国这一镇国之宝几百年来一直供奉在月国月莲都城最大,也是月国最大的寺庙无藏寺的邀月塔顶,以吸收月华之精气,保佑月国子民之福泽。后来纯月神子颜澜诞生,月国国君应众臣力求,在颜澜十二岁的时候请神启封邀月塔,取那世代供奉的额冕给颜澜戴上,祈求月神同运,福泽万民。后来颜澜在胤国陨亡,邀月塔倒,无藏寺塌,胤国出兵,月疆离乱。
月国孤悬海外,与烽火大陆隔一弯百步之遥的浅浅海峡相望,因为月国毗邻众国的疆界是一面耸立高山,其间又有海峡相阻,因此月国屹立千年未倒,隔海望尽对岸各国争霸,兴衰起落。后来天下逐渐统一,以中原胤国称雄,到梓烨帝荡平狄夷,收服诸国,胤国终于成为了海湾那一方土地的霸主。
月国虽尊儒佛,但却也自成一家,以月神为尊,追求禅境的祥和空明。月国地处胤国南疆,气候温润,举国上下,处处菩提,遍地佛莲,端的一个世外桃源。由于月国孤悬海外,国祚千年,从不参与对岸的离乱纷争,岛上高山巍巍,湖泊明明,传闻月神护佑,才可远离战乱,因此这里也是中原霸主杞天封禅之地。月国皇室以仁爱治民,百姓休养,加之又无战乱,举国上下一片祥和。
由于月国优厚的地势,所以千年来并无战祸,岛上儒佛教化众人,月国百姓也不起非分觊觎之心,本是该幸福平静的生活下去,无奈天灾扰人。月国几近四面环海,每每被飓风侵袭,苦不堪言,狂风骤雨或携滔天大浪而来,所到之处破坏极大,堪比战乱之祸。
由于每到月圆之夜,恶风浪潮都会格外的凶狠,因此不知从何时开始,岛上居民就开始求祈求长空朗月,希望可以得到月神的庇佑。久而久之,国中便出现了专门负责祁月的祭司,为万民所拥戴为国君,后来月国皇室便继承了纯月之血,每辈皆出祭祀。
但祭司虽然为人尊敬推崇,但是却不能是治国君主,因为每到月圆之夜,风携浪至,祭司要登临海岸,祈求月神施恩庇佑。祭司或用歌祭献之,或用舞祭献之,或用乐祭献之,尽管如此,祭司仍多会葬身不幸之中,这也是除病逝以外的祭祀最终的宿命。而若是月隐云闭,祭司又葬身海腹,那则为血祭,每每至此,肆虐的狂风恶浪也就平息下去了,千年如此。
颜澜
月国祭司享尽无上尊崇,却也时时背负着被恶浪吞噬的命运,因此千年来月国祭司往往早逝,在最后的祭礼中祭献出生命的热血,以平息月神的愤怒。月国祭司若是年过四十,便会卸下祭司一职传以后人,因为传言月神喜欢纯净青春的祭献,因此祭司必须始终保持着青春和童子之身。
尽管如此,月国活过四十岁的祭司寥寥无几,而在卸任的时候会被封受纯月神子的封号,然后可以成家育儿,在皇宫中过上平静的生活,因为祭司都源自月国皇室血脉。而月国有一位祭司,在卸任前便得到众人肯定,授予纯月神子的封号,并取重宝佩戴,封受的那一年,颜澜年十二岁。
颜澜,纯月神子,被传颂在每一个月国子民的口中,但凡是见过他的人,都惊为天人,而那些没有见过他的月国百姓,都称颜澜为月神化身,来庇佑月国。尽管传言神乎其神,其实颜澜只是一个凡人,一个也会死去的凡人而已,虽然颜澜似乎跳出了一个祭司命运的窠臼,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去实践一个祭司月夜葬海的宿命。
月国国姓,为颜。颜澜是月国清泠皇后最小的一个儿子。颜澜出生的那一夜,正值海上风暴侵袭月国,又加之恰巧是月圆之夜,因此风浪肆虐的无了边际。飓风临岸已经好几日了,近岸处早已是一片狼藉,居民死伤无数,当时月国祭司颜浚,清泠皇后的长子,毅然的去海边悬崖上的登临台祷告,祈求月神庇佑,免去此刻灾难。
颜浚带了一张琴孤身坐在崖边,抚琴祷告,但是琴声却被滔天浪声所掩盖,根本不可闻见。清泠皇后当时身怀六甲,即将临盆,但是像这样的大风暴一时多年未曾遇见,清泠皇后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因为她知道很有可能,颜浚今日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平息月神的愤怒。因此清泠皇后不顾众人劝阻,也跟着来到海边,仰望着那一个孤对滔天恶浪的儿子。
那一夜风很大,夹杂着的密雨吹散了皇后的华盖。天色越来越暗了,天上重云翻滚,不见丝毫月色。崖上的颜浚不断的弹着琴,但是似乎他的祈求得不到月神的任何回应。忽然一阵狂风袭过,卷起的惊涛拍在崖上,溅起千丈霜花,直逼高空,然后退下,众人睁开被风雨迷湿了的眼睛望去,崖上已是空无一人。
清泠皇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巨浪卷走,悲痛万分,此时忽然腹中剧痛,跌坐在地。当时狂风一阵追着一阵扫荡者海岸,随侍的婢女看皇后就要临产,便要去求援,无奈风大雨嫉,难动分毫。正当皇后众人孤立无援的时候,一声婴儿的朗朗笑声,破空而出。
是笑声,清泠皇后就在风暴肆虐的海边,诞下了她第五个孩子,而那孩子来到这人世间的第一句声音,竟然不是啼哭,而是笑声。皇后撤下自己的披风环抱住新生的婴孩,那纯净的笑声穿透惊风密雨,响彻海岸。
当时岸上所有的人都听到了那脆若银铃般的笑声,都看到了接下来的发生的神迹。除了祭司颜浚孤身上悬崖献祭琴声以外,在海岸内侧还有很多祈祷的人,包括失了家园的百姓,因祭礼而来的月国官吏,还有陪着清泠皇后而来月国君主。他们在也在海边祈祷,希望月神显灵,收风息雨。
当时大风夹杂着密雨,让人睁不开眼,耳边充斥的都是风卷惊涛拍岸的声音,祭司祭献的琴声也被淹没,几不可闻,然而那婴儿的笑声却响彻云霄。海边的众人慢慢睁开眼,只见一线光亮从层层厚云中透露而出,慢慢的那光亮漫成一片,月华若水,清晖散满海天。
伴随着婴儿的笑声,云开雨霁,风息浪偃,众人先是大惊,然后又复大喜,皆以为月神终于显灵,月国君主颜瑛帅臣民去海滩叩谢神恩,只见皓月当空,映照着清泠皇后手中的初生婴儿。只见那小儿面白发黑,双目炯炯,笑声洪亮,小手遥指,正对长空朗月。肆虐风暴转瞬消止,众人皆称皇后所诞麟儿,乃月神降世。颜瑛小心翼翼的接过那个朗笑的婴孩,抬头仰望着那空无一人的悬崖,长泪纵横。
国君颜瑛看着海面上粼粼月光,静波微澜,便给婴儿取字为名,澜。颜澜,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了月国祭司的命运,因为颜瑛已只有这一子。而那一年,梓烨帝尚在总角,年七岁,那一夜朝华风起,北海浪涌,在宫中嬉戏的梓烨失足落水,差点溺死在北海湖中。
清泠皇后生养五个孩子,长子颜浚,二十二岁以身祭月,还有三个女儿,此暂略过,幺子颜澜,才出生便惊动天地,继承了祭司职位。颜澜出生时清泠皇后已经年近四十,她知道颜澜是她唯一的儿子。清泠皇后亲眼看着自己的长子被风浪吞噬,而小儿又不免相同的命运,因此对颜澜格外的宠爱。
颜澜才出生,其名就已传遍月国,月国百姓本来就十分爱戴为国献身的祭司,因此在民间很多寺院都有百姓自发的供奉颜澜的长生排位,为之祈福。生活平静的度过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里,每到月圆,清泠皇后都会带着颜澜到海边驻足,遥望着空无一人的登临台,也算作祭礼。而这十二年来月国风平海顺,月国上下都深信,颜澜祭司乃是月神降世,来保佑月国的子民。
十二年的幸福成长,颜澜开始崭露头角,表现出其非凡的天赋。月国千年与世无争,国民都儒雅好乐,哪怕田间耕作的百姓,也大多会唱经诗,通晓器乐。颜澜身为祭司,自然是逃不过苦学舞乐的命运,因为这些是要用来祭献给月神的,关乎着月国和百姓的福祚,半点马虎不得。
本会是枯燥的成长过程,但是颜澜却不一样,传闻说这位祭司,出生时大笑,还不会说话便已会哼唱乐调;还没有学会走路,便已会翩然舞蹈;第一次去藏乐楼,见到琴便好奇的随手拨弄,虽不成章法,但曲声却悦耳动人;颜澜一头秀发,不着寸缕,顺滑异常,宛如夜空绕月流云,让人不可捉摸。由于当时颜澜是月国国君颜瑛唯一的儿子,因此已逾天命之年的颜瑛已经做好了传为给宗室子侄的准备,所以不再逼迫颜澜学习治国之道。
后来颜澜无忧无虑的慢慢长大,开口说第一句话,叶落无声,鸟寂空闻,众人皆沉醉其间。颜澜习乐,天赋极高,只要稍加点拨,便能领悟技艺精髓,举一反三,勤加练习,不到二十岁,便精通百器。颜澜被捧在手心里长大,一切顺遂,直到十二岁。
颜澜十二岁那年,暴风再临月国,而且更为猛烈,带着潮水侵袭上岸,催田毁舍,百姓惊恐。由于之前颜澜祭司太过年幼,所以之前祭礼颜澜祭司不过是象征性的临海观潮而已。但是现在颜澜已经十二岁了,又被众人传为月神降世,天赋非凡,因此这次颜澜再也推脱不了登崖祭献的命运。
然而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又可以做什么呢?月国国君颜瑛治国可以仁政爱民,唯独对这天灾束手无策,无奈情势逼迫。对于亲子祭月之礼严瑛无可挽回,毕竟千年宗法,只好启封邀月塔,取重宝神奇给颜澜戴上,希望可以保佑他平安。
爱护
那一次的风暴端的不寻常,从南面和北面夹击而下,中心风眼重重叠叠。由于月国西岸与胤疆毗邻处是连绵耸立的高山,东岸袭来的风暴遇山即阻,肆虐于月国疆土之上,而南北来势的暴风相对着争先涌入细长的海峡,互相交缠,月胤两国受灾甚重。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暴风不断,月国上下一片恐慌,只好让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祭司上山祁月拜天。
颜澜虽然年幼,但是这几年来自己每月随母祭拜,也明白了自己祭司的身份和与生俱来的责任。从小锦衣玉食,受尽荣宠,颜澜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是月国的祭司的身份,关乎着国家的福祚,那些为他日夜求福的百姓,是他的子民,需要他爱护。
因此过了风平浪静的十二年孩童岁月,颜澜面对这次非同寻常的天灾,显得异常的平静,平静地接受了额冕宝器,没有欣喜那纯月神子的荣耀,而是镇定地面对恶风巨浪,承担自己的责任。颜澜没有登上月国东岸一贯用于祭礼的临月崖,而是执意来到月国与面朝胤国的海峡边的高山上。
劲风密雨让人袭得人迈不开步子睁不开眼,但是颜澜却遣退随从,独自登上落月台,拜月祈福。落月台是月国开凿出的一处方便与海峡对岸互通之处,沿着海岸的山脉狭长,落月台远远望去就是使削平了一处山峰一样。颜澜用那小小的身躯顶着狂风暴雨,怀抱着素琴攀登台上祈福,颜澜心中坚定,想着若是我真能求得上苍保佑,那么就请月神共同庇护两国受灾的百姓吧。
颜澜来到落月台边,望着满眼的愁风疾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心中不免害怕,那张琴在半山腰时颜澜不小心脱手折断了,没有琴又如何祈月?此时颜澜一身素服被重雨浇透,面对风雨,在那空无一人的台上,颜澜脱掉了自己的鞋袜,散开为登山束紧的衣袖,身体力行,祈求月神。
当歌袖舞,犹如鹤度,颜澜赤足踏雨,长袖舞风,在那空寂的山台上,用他仅有的歌舞祭献神灵,愿为保佑受难百姓。绝望的舞蹈,因为颜澜知道若是风暴依旧,自己身为祭司是不可下台去的,而这一场祭月的结局只有飞身下海。虔诚的歌声,颜澜仰天当歌,希望自己祭献的歌舞,能够让月神显灵,庇佑天下此时正在受难的百姓。
或许是颜澜的诚心感动了天地,或许是他本来就是月神降世,纯月神子名副其实,随着颜澜在高台上的祭礼,渐渐的雨霁云收,浪偃风息,云开月现,清晖漫天。两岸的人都惊呆了,月国的子民都想起来颜澜出生时的光景,和今日这般无异,若不是真正的月神之子,又怎会求得神灵的庇佑,救万民与水火,从此颜澜祭司为月国百姓深深爱戴。
隔着那一湾海峡,胤国南疆受尽风暴摧残的百信都记住了那一个不可思议的晚上,从此那一个为两国祈福的颜澜祭司,仁爱之名传遍胤国,而颜澜更是被传为了神人。那一夜,是梓烨帝第一次见到颜澜,隔着凄风冷雨,当着朗月静海,看不清楚高台之人的颜面,但是那惊落九天的旋舞,那清风平浪的歌声,深深的映在梓烨的心上。那一年梓烨尚未称帝,以太子身份游历胤国山川,两个月后,胤国承泰帝驾崩,梓烨登临地位,张扬意气,年仅十八岁,胤国梓烨朝的盛世就此开启。
从那以后,月国风调雨顺,万民安康,那一点翠重宝就一直戴在颜澜的额头,伴随其成长。颜澜感念月神天恩,为人慈和怡然,韵致浑然天成,举国奉为神子。看着自己身为祭司的儿子健康成长,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的父母,国君颜瑛曾失去了两个兄长,而清泠也失去了长子颜浚,因此对颜澜更为爱护。
虽然当时月国平顺,但是颜瑛看着长大的颜澜风华毕现,心中难安,便去无藏寺请教无尘法师,以求解惑。谁知看着亲自求教的国君,无尘法师,笑着摇了摇手,说了这样一番话,纯月神子,他笑迎人生,早已看彻悲喜,祭司的命运本无人知晓,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是慧极必伤,心中爱护的人太多,以后必受其累。
一语成谶,看似无关的话语却道出了颜澜最后的命运,童屹虽然不会知道无尘法师的评语,但是颜澜心怀仁德,这一点童屹深知,虽然痛恨他却不会抹杀,不然又怎会衬得上素月?童屹和上拿一把画扇,收入袖中,想这东西见不得光,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带给素月吧。
童屹本想离去,就在此时楼道传来了脚步声,童屹警觉,掩在宝阁之后,看来人是童景瑜,好奇着为何儿子深夜来此。童景瑜忍着伤痛,一时间也没有发现父亲也在房内。方才童景瑜在这里生闷气的时候,把玩着青莲送给他的画扇,可是回房后便发现扇子落在了清韵阁中,青莲送的这一画扇童景瑜一直带在身上,虽然明知道不妥,但是还是舍不得。
童景瑜摸着寻东西的举动尽收童屹眼中,童屹手中握着那温润的扇骨,心中惊凉,因为他知道童景瑜在找什么,他也明白了儿子为什么会如此平静的接受青莲的生世,而知晓这佛前青莲图秘密的如今又剩下几人,童景瑜在宸禧宫当值,这一画扇想来慧敏已经知道了吧。
“景瑜,不要找了,扇子在这里。”童屹转出宝阁,对童景瑜说道,本来就是在寂静无声的夜晚悄悄地摸黑过来找东西,刚刚才罚过自己的父亲突然出现在面前,着实把童景瑜吓了一跳,手撑着桌沿惊魂甫定,所谓做贼心虚是也,童景瑜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看在童屹眼中自然是心疼的,想想自己年少的时候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