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
青莲雪重 作者:文休
辈学生里一路将童思明扶进童府那情重的场面众人皆见。嘉瑞在童府上做客,由于童屹一向治家甚严,君臣在正书房相谈没有外人侍候,因此就连慧敏也不知道嘉瑞那日和童思明及童屹谈了些什么。
嘉瑞近暮方辞去,童思明父子送至门外,嘉瑞亲自为童思明打伞遮阳,又是一番场面。由此整个朝中都知道原来的权相玄英阁大学士、太师童思明回到京都来了,皇上亲自探访施恩,童家风光不减当年。
由于童思明在朝中当权已久,又是当代文坛的领袖,门生故吏遍及朝野,童思明回京后日日呆在童府也不外出,但当时前来拜候的朝臣却不计其数。由于当年慧敏对童思明施恩迫其致休,因此童思明这次回京面上不过是闲散在家而已。
童思明看似没有任何动作,但是前去童府拜访的人却是络绎不绝,昔日受过恩,得过教的,崇拜其学问的,投机取巧的人都来拜会童思明。这些让慧敏警醒,真是低估了童思明的回京的影响。
慧敏没想到童思明离朝这些年其余威若此,更没有料想到嘉瑞会亲身去童府探望。皇帝都起先带头了去了,朝中那些原来碍着慧敏积威不敢前往的朝臣,再没了顾忌,都去拜访昔日的恩师前辈。因此虽然童思明闲散在家,而实际上却是已经回到了朝堂之中。
自顾庭宣死后,朝中虽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却暗涌不断,本来童屹一直是以慧敏皇太后马首是瞻的。皇上虽招其二子青莲入宫示威施惠,童屹皆不为所动,而这次因为顾庭宣之死童屹虽然没有和慧敏翻脸,但是却倒向了嘉瑞这边。
童屹掌管着京畿军务,连同青州、和州两地军营守城都与童屹关联很深,因此朝中众人忽然发觉,失权的皇帝身上现在有着很重的筹码,大家在朝中都小心翼翼的,仿若有山雨来之景。
其实自从顾庭宣散七之礼后,童景瑜在宸禧宫却觉得朝中异常的平静,嘉瑞日日晨昏定省过来请安,慧敏也没有多留难,只是态度有些冷罢了。不过慧敏对童屹的倒是诸多刁难,为了护城河因为夏盛水旱这等小事要纠缠治罪,幸好童屹自有手段开解过去,但是看着父亲低头跪在地上任由慧敏无礼训斥,童景瑜立在一旁还是很难受。
自从祭天大典后,嘉瑞也是慢慢收起了以前自甘放逐不争荒唐的性子。现在嘉瑞隔三差五的也会去孝纯皇后那儿坐坐,虽然并不常在皇后那过夜,不过嘉瑞之前喜好男宠的恶名算是在被逐渐清洗。每日从宁书房送到判恼慧敏批过的折子,嘉瑞不再是仅仅过目而已,会挑着慧敏的疏漏或是自己的见解朱批上去。折子返下去,众臣皆见到了嘉瑞皇帝英睿独到的一面。
皇帝仿佛和以前不一样了,嘉瑞亲政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看在众臣眼中却又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情。臣子有折子上去还是往宸禧宫里送,除了朝会嘉瑞也不主持议政,国家的日常事务还是在宁书房由慧敏皇太后主持。
都是一样的为国效命,为什么要臣服于皇太后一个女人的权下,现在很多大臣都在这样想。自从童思明回京后,每有大臣前去童府拜访都是沉思而归。童思明的话中正恳切,君乃国之根本,如今朝堂出现这样本末倒置的局面实在非胤国之福。童思明没有劝任何一个人去支持嘉瑞亲政,不过是说出了事实而已。
慧敏在端午祭神当天杖杀老臣顾庭宣实在是失了人心,慧敏本就没有施大恩、诱重利予任何一位朝臣,不过是积威在上,无人敢反而已。以前慧敏掌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嘉瑞自己不争,内外无援,现在情势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判恼书案上的旨意上笔墨痕迹还没有干透,映衬着烛火散发着幽幽的墨香,嘉瑞负手立在窗格前,看着窗外烟水迷蒙的北海湖中那孤立的澜台,暗夜中澜台珠光仿若陨落的辰星,即将坠入浩瀚烟波之中。
眼前此景嘉瑞不禁想起了被囚禁在澜台的颜澜,似乎就是那陨落的星辰,嘉瑞心中暗暗决定,绝不会和父王一样,摘星殒命!但是既要保护青莲,又要让他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还有比把青莲囚禁在澜台更好的办法么?
筹谋
时至七月,是一年中胤国最热的季节,刚刚过了大暑节气天就像是烧了火一般,每日毒辣辣的太阳晒下来,觉得只要在外面稍站一会儿都要脱层皮,连护城河都日渐干涸。或许也是祭天的功劳,天虽然得狠,倒是十天半月胤国也下场雨,只是夏雨比不得秋雨,一阵雨过,大地就像是打开的蒸笼,越发闷的人难受。
今日初一朝会上,嘉瑞提出前往北地避暑之议得众声附和,京都实在是太热,若是能跟着皇上去避暑,那是再好不过了。即使不能去留在京中,政务上也可轻松很多,紫微殿中很多人这样想。
现在国中安定无事,虽然七月盛夏难耐,但是今年春季慧敏督促各州疏浚河道之事已然完成,农田滋养如常,况且一直担心的失雨旱灾也未至,因此嘉瑞表示要出京避暑一事几乎无人反对。再者嘉瑞登帝以来除了大婚那年去溯州避暑之外,这几年一直未再去过,所以此次提出来,朝中倒是没有为废耗钱帑之由争辩。
嘉瑞高座在上,看朝臣们讨论的差不多了,开口道:“朕这次避暑,打算在溯州举行狩猎,中秋之前回京。今年北荒羌族向大胤纳贡就让他们直接去溯州见驾,到时候猎场围狩让那些蛮夷见识一下我朝国富兵强。”
嘉瑞略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虽然如今北蛮因为前朝大败还没有恢复实力,但是蠢蠢之心已动,希望经此翻震慑,能让北地再安稳几年。只要远离战祸,节省下来的军资足以让天下大养。朕自问不及先帝功业让四海宾服,但是也想凭一己微薄之力守疆卫土,繁荣国祚!众爱卿可愿辅之?”
嘉瑞这一番话说的让朝中为之振奋,朝臣们没有想到年轻的帝王会为国虑的这样深,拳拳报国之心让人热血沸腾。此时殿中之臣都抬起头来看着王座上年轻的帝王,眼中那慑人的神采尽显其英武。
“老臣愿为陛下驱策左右!”大殿中片刻沉寂后严守方站班出列,跪拜臣服。“臣童屹誓死效忠大胤!”“臣李涵均愿追随陛下左右!”在几人的带头下,殿中大臣纷纷下跪,誓约忠诚,在一片嘈杂之后,殿中漫开“万岁”,“圣明”之呼。
有如此收效自然是少不了严守方、童屹等人的起先领军作用,看来今日朝会上议定的事是很难再被慧敏推翻的了。以前每次朝会,一开始嘉瑞也不是不议政,但是自己提出来的议题多是方案得不到众臣的响应,因此很快就会在宁书房被搁置,没有下文。
虽说是慧敏当权,但是皇上毕竟是一国之主,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权力,所以当朝中大臣在一件事上完全支持皇帝的时候,那便是圣命,有着绝对的执行力。而如今权利中枢仍在宁书房,嘉瑞只有好好把握朝会,才有转机。
嘉瑞看着殿中高涨的气氛,趁势说道:“朕这次出京避暑,不敢独享,慧敏皇太后这些年为国事劳,实在是辛苦,朕侍皇太后同往,众爱卿觉得如何?”嘉瑞此言一出殿中嘈杂的赞颂之声顿时消下去很多,宦海沉浮,朝臣们也各自有着玲珑心思。此时嘉瑞让皇太后同时离京分明是别有所图,但是其理由却堂而皇之,无可辩驳之处,也只好各自小声附和着了。
“皇太后这些年多担国事,朕失孝人前,只愿这次避暑,侍奉母后左右,以作补偿。”嘉瑞似是无关紧要的说了这么一句,但是却把堵了慧敏推却留京的可能,若是慧敏这次不和嘉瑞同去,那便是放纵皇上道行亏损,迟早会惹祸上身。
“前日礼部尚书顾庭宣不幸仙逝,朕痛心不已,然这次朕避暑又含着围狩接见北觐之重,礼部冲要,如今尚书一职却无人但当重任,众爱卿看谁合适些?。”嘉瑞假意此问,料下面群臣也没谁敢提荐,刚才众臣已是入了皇帝的套支持皇太后一同离京,现在众人都看出今日朝会不同于往常,谁也不愿做出头鸟。
“回皇上话,老臣觉得童思明可担此任!”又是严守方出列答话,不过严太傅是文臣之首,由他提议本是当然。“皇上,童思明官历三朝,为先帝爱重,谙熟政务,且童老熟稔经典子集,邦交之仪,礼部尚书之职必能胜任。”
“是啊,玄英之名冠绝京城,这次童老还朝,怕是尚书之位屈就了,只愿童太师不要嫌弃了昔日的学生啊!你说呢,童将军?”嘉瑞矛头直逼童屹,一分也不放过,这次自己成败定要童家荣辱相系。“臣代老父谢陛下垂爱,童家愿追随皇上左右,为分君忧!”片刻后童屹答道。
今日朝会嘉瑞很满意,自己想要做的都成事了,童思明三朝为臣,门生遍朝,玄英之名不是白得的,想来有这位昔日的权相在身旁提点帮衬,和慧敏也周旋也容易着一些。其实朝会之前嘉瑞就已经把任命童思明为礼部尚书的旨意抄副送到了宸禧宫,也算是向慧敏示威,因为当初童思明就是慧敏勾结童屹把他逼走的,此行势在必得!
朝会后嘉瑞回朝华澜台去见王礼,命这位先帝心腹老监随侍自己出京避暑。嘉瑞知道吴信是慧敏的耳目,以前顺水推舟也就罢了,如今如今二人水火相煎,这次出京嘉瑞必不会留这个眨眼钉子在身边。
王礼穷其一生守护着任何与梓烨帝相关的事物,这次嘉瑞相托也是欣然领命。因为澜台集天下之宝,自落成时就算是宫中禁地,不得上命不可入,护宝之人也不得出,因此王礼提议借此机会把吴德困在澜台,也好不让他在借机在宫中生事。
慧敏早就知道嘉瑞有所动作,所以当看到童思明回朝的旨意时也不甚在意,一切本就是自己放纵的。入夏之后慧敏受不了暑气人总是蔫蔫的,也毕竟是有了年纪的人了,此时慧敏正歪在湘妃榻上享着王耻轻扇送风,养气凝神。
如今心中但存剜心之恨,慧敏对手上权位根本更是不甚在乎,不过是一样借用的报复工具而已。慧敏知道这次嘉瑞定要她一同出京避暑,只怕是为童家留下机会处置青莲。知道对手最终的心思那还有什么好怕的?慧敏慢慢的合上眼,心中也筹谋起来。
离京
朝会后赐官的旨意就下到了童府,童思明心中早有准备,这还是那日嘉瑞登门造访时自己教给学生的法子。礼部虽不算要职但亦在政权中枢,童思明本不为功名而来,这实在是一个回朝的好去处,也不会得罪人。
童思明领旨后便进宫谢恩去了,当然首去的还是宸禧宫。由于这几日慧敏身子委顿,便在宁书房旁边的暖阁里面打了青竹帘子,自己歪在榻上听臣子们回事,给人一种很是傲慢的感觉。多年未见,慧敏斜睇着眼打量着童思明,虽精神矍铄,但是难掩其苍苍老态。
嘉瑞大婚之前称帝后慧敏和童思明制衡多年,没想到如今还有再交手的机会,此时慧敏心中已报恨为重也没有多留难童思明,敷衍了几句便让人退下了。
昔日慧敏一心夺权为的是获得更多的势力去寻找颜澜、林素月的下落。并且慧敏迁怒于月国,这样也有资本出兵伐月,到如今还有重兵在南疆屯着,不过碍着月国地势险要,无良法攻破,不然月国早就被慧敏给夷平了。而童屹就是当时伐月的将领,昔日的靖边将军在南疆佣兵十年,直到找回来素月母子才到京都。
在避暑之前慧敏因为身子不爽利也没办什么事,心中打定主意任由嘉瑞动作。慧敏本就是想要嘉瑞心狠手辣毫无留恋的夺权,不要像梓烨帝一样为感情所羁绊,因此慧敏往日狠手逼迫也是在试炼帝王的雷霆手段。慧敏深爱梓烨,又怎会夺权其子,其实只要嘉瑞愿意,从青莲受召入宫算起,慧敏没有扼杀过嘉瑞一次动作。
嘉瑞这次几乎是亲自督办了避暑的所有事宜,慧敏放手,很多送到判恼的折子都没有批过,都由嘉瑞改了,并且借此机会嘉瑞为自己安插了一些人。这次出京避暑算起来皇帝和皇太后要离京一个多月,因此嘉瑞命严守方在此期间代理监国之职,借以收服朝中势力。此次避暑因为其中夹着围狩邦交之事,所以大部分朝中精锐都要跟着去的,而嘉瑞相信随行的童思明定有办法制服。
这次嘉瑞定要慧敏和自己一同出京,也是想借机把后宫的权柄交还给孝纯皇后,让皇后掌权,以后助自己一臂之力。孝纯是北疆守将仇南山晚年所得之独女,其父佣兵十万镇守边疆,实在是不应该失去的力量。
梓烨帝驾崩前孝纯尚在垂髫年纪就被接进宫中,为的是要挟与拉拢,所以孝纯自小和嘉瑞长在一块儿,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感情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后来嘉瑞和孝纯大婚后慧敏动作太大,嘉瑞才堪堪疏远了中宫,孝纯这几年芳华虚度,也实不容易,因此嘉瑞也费了一番功夫安抚孝纯。
嘉瑞希望孝纯执掌后宫自也存了一份为青莲打算的念头,上次招青莲入宫用的是圣旨,但是乐府虽挂在礼部名下实还是隶属于后宫。青莲虽然趁着祭天避祸出宫,但是并未在乐府除籍,而如今尚是慧敏掌权,因此青莲还是在策的宫廷乐师,和宫中有着关联。乐府招进辞出乐师都要报于慧敏知,因此青莲乐府除籍之事也只好暂时搁下,留待以后。
皇帝避暑出行吉日选在七月初十,虽然准备时间有些仓促,但是举全国之力侍主也不会怠慢了多少。出京之前嘉瑞常留宿在霓芳宫,他很希望孝纯怀有自己的骨血,想他嘉瑞也将近而立,是该有子嗣了,若是孝纯有了龙子,又将是一大助力。
然而此次嘉瑞却是封了两名昭仪随行,说是为了侍奉皇太后,却也是为了子息,皇后有子固然是好,但是历来外戚擅专之事并不少见,因此事先不得不防,嘉瑞如此打算。
七月初十圣驾鸾仪出京浩浩荡荡,如今风调雨顺,百姓安乐,谁不想一睹圣颜,因此惊动半城。这次随行护驾乃是贾忠领的禁卫军,因此嘉瑞打算让童屹留在京城借此机会换掉宫中关防,好让自己以后不再枕戈。
童屹掌管京城防务,本来不用随行出京,谁知到慧敏看着忙于维持治安防止百姓踩踏的童屹,似是倚重不已定要童景瑜随行护驾,因此仓促之间,童屹没有任何准备奉旨上路,一时打破嘉瑞的计划。
此次相去日久,怕是回京之后会是一番天翻地覆,童景瑜骑着白马护驾随行在圣驾之侧。为了彰显帝王孝心,因此京中嘉瑞和慧敏同乘。童景瑜高头大马,好不神气,可惜眼神中却有一丝难以掩去的落寞,作为慧敏身边“最得宠”的侍卫,童景瑜此番出京之前都没有机会回家,此次相去月余,却和青莲连一声别都没有办法。
童景瑜此时回头看了一眼愈来愈远的城门心中沉闷郁,看着父亲在车队后面布置心中又起忧心。此次童屹出京,那么所有能保护青莲的人都离开了京城,想到此处童景瑜心中不安起来。
隔着竹帘嘉瑞清楚地看到了车外童景瑜回顾伤神的模样,略猜到他的心事,心中不禁有些得意,你童景瑜出京前没法去见青莲一面,但是朕却可以!
今天卯时初刻宫门刚刚开启,就有一骑绝尘而出,踏雪追风,不一会儿嘉瑞就到了童府。由于今日皇上皇太后出京何等大事,童屹和童思明天微亮时便出府去了,太多琐事等着他们去料理。
自从上次心结解开加之童思明在府中时时劝解教导,因此比起回家初时,青莲的心境开朗的多了。无奈青莲身子虚寒,承受不了溽暑暴热,身体越发虚弱起来。今日青莲知道父亲和阿公一早要出门,敬慕的阿公更是要随驾出京很久才能回来,因此天还未亮时青莲就去玄英居请安侍奉,并与童思明和父亲告别。
童屹和童思明走后,天方微白,园中晨露晶莹,也不似白日里那般燥热,因此青莲不愿回清韵阁扰人,便独自徘徊在玄英居内。不知不觉青莲信步来到了湖心小榭,觉得有些乏,青莲便倚着栏杆临水而坐。湖中的锦鲤听到人声都浮出水面乞食,青莲看着水中围绕嬉戏的鱼儿不经想起了昔日自己也曾和一人在这里开心的谈天说地。
可是他要出京避暑,怕是很久都不会见到了吧。念及嘉瑞青莲有些丝丝的惆怅,徐风吹散了发丝,一缕头发耷拉在青莲眼前也没有拂开。如今童思明要青莲将头发用发带编系在耳后,不再终日披发掩面,虽然头发还是经常滑散,但是青莲却是敢在人前抬头,也逐渐增长了自信。
青莲原本临水沉思,看着池中的鱼儿聚了来,又散了去,池中锦鲤见没有食物便沉下水去,不一会儿又是静水无波。不知怎的池中的锦鲤忽然又聚了过来,争相浮出水面,青莲犹疑,这么早又有谁会到此处来,不禁回头望去,然后面上慢慢晕开笑意。而对于嘉瑞,这一刻回眸,便是一笑倾城。
道别
今日童屹和童思明一早办差,嘉瑞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入了童府内院玄英居。自上次帝君驾临之后童府上下谁不知道昔日瑞嘉公子的身份,自然没人相阻,嘉瑞让近卫远处候命便匆匆的往湖心小榭处去了。
其实这么一大清早的,嘉瑞本没有打算能够见到青莲,想着能见见昔日相处的地方也是好的,睹物思人,毕竟离京在即,嘉瑞也没有过多的时间逗留。谁知缘当若此,两个彼此想念的人在邀约之地相见。
青莲的回眸笑意映衬着薄露晨光就像是被搅动的一池静水,那点点爱意如涟漪般在嘉瑞心中荡漾开来,前事尽忘,只余眼前之人。隔着距离嘉瑞和青莲相互凝视了很久,青莲诚挚若水的目光和嘉瑞炽爱似火的目光交织成一片,水火交汇终将归于沉寂。
嘉瑞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对青莲有着如此强烈的感情,哪怕知道青莲曾是自己仇人的后人,或者他终将毁去自己的理智和名声到最后一刻如父王一般只想把爱人永远的禁锢在身边。嘉瑞自小挣扎于深宫,步步惊心谋求生存,见多了各色各样的人,就算是自己看重的童景瑜,若不是心中有求也不会屈膝于自己脚下。
但是在嘉瑞眼中,青莲的目光却总是那样清澈如水,纯粹的不含一丝杂质,不论自己是高座帝王还是江湖山友,不论曾经自己是如何迁怒恶待折磨于他,眼前的青莲还是一如原来那般纤尘不染,温和地包容他的一切,纯净得宛如初时所见。
嘉瑞觉得青莲是上天赐予,一个真正懂他容他的人,如此恩赐还管他什么礼仪伦常,就在嘉瑞抑制不住冲动就要上前将青莲揉入自己的怀中时,青莲却扶着雕栏起身。青莲虽然视嘉瑞为友却也明白君上臣下之分,青莲慢慢跪下身子,和所有人一样匍匐在嘉瑞脚下。看着眼前的青莲如此举动,嘉瑞的心蓦地抽痛了一下,那难道世上帝王就注定没有一个平心相待的人吗?
青莲默默地跪在嘉瑞面前,一如朝华初觐时寂静无声,但是这次嘉瑞却再没有留难,而是温柔的将跪在地上的青莲扶起,然后二人并肩倚栏对坐。此时嘉瑞从怀中掏出一根已经被捂得温热的青玉簪子递给青莲,这枚簪子当日遗落在自己怀中,正好借今日物归原主。
“这怎么会在你那儿?”青莲一时诧异,看着眼前灼热的目光,青莲微微垂下眉眼,轻声说道:“谢谢你,瀚辰。”只此一句便如一抹清风拂过嘉瑞火热的心,身心一片煦和。嘉瑞忍不住大笑起来,那舒畅爽朗的笑声穿过花木,荡过池水,在寂静的玄英居回荡。
嘉瑞没有想到青莲会喊他的名字,瀚辰,只怕这世上也只有青莲会喊他的名字了吧。青莲有些错愕看着面前嘉瑞突然而来的大笑,但是当看到嘉瑞眼中露出真正的欢喜时青莲心中亦是高兴,嘉瑞眼中的阴郁终于再也不见了。
“青莲,你还愿意做朕的乐师吗?”嘉瑞止住笑声,开口问道。青莲有些疑惑看着嘉瑞,心道:我本不就是供奉在朝华殿的乐师吗?青莲虽然不解但是还是对着嘉瑞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那你为朕歌一曲,当是送别好了。”嘉瑞说道,自那日祭天歌绝之后,嘉瑞就一直想再闻青莲天籁之声。嘉瑞期待地看着青莲,但是青莲却是犹豫不决,在童府青莲向来是不允许唱歌的。见青莲垂首沉默,嘉瑞不禁有些失落,青莲愿意为他童景瑜唱阳关,今日就不愿意送君别吗?
久等不得,嘉瑞的心一分分的凉去,便站着转过身去,不愿看青莲为难的样子。此时嘉瑞忽然很想告诉青莲自己的心意,却又害怕青莲拒绝,自己会如父王一样把青莲夺回澜台。其实若是真要保护,只要把永远禁在澜台,荫蔽在帝王的羽翼之下,那便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但是嘉瑞现在却不愿意这样做,他不想青莲重复颜澜的命运,而自己也担心这样的感情一旦说出口便会失去青莲对自己这份纯净的感情。况且帝王高高在上,骄傲如嘉瑞者是否会容下青莲拒绝的回应。
那日踏雪风骏,青莲倚在自己怀中畅怀的笑容至今还印在嘉瑞心中,这才是青莲心中一直向往的吧。嘉瑞轻轻的叹了口气,或许自己不该要求太多,就到嘉瑞黯然神伤的时候,身后响起了清越的歌声,没有任何丝竹相扰,清泠的声音如过水清风,沁入嘉瑞的耳膜,漫开在心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青莲见嘉瑞背手而立,一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像是撞在胸口一样,青莲不知道怎么会有一种相负的感觉。既然已经答应了嘉瑞自己仍会入宫做乐师,那么还计较什么呢?
虽然是应景唱首离别曲,但是青莲的那一句“知交半零落”却是触动了嘉瑞的心事。帝王称孤道寡,一生注定无友,因此嘉瑞很想守住眼前这一份感情,嘉瑞满腔的火热的感情,在青莲清洌的歌声中平静下来。这样就好,能这样就好啊,嘉瑞想等平息了此时的风波之后,青莲便可以安然入宫,那人生便不会再难得相聚了。
嘉瑞想通了此时心中畅然,今日避暑离京,自己前来已是逾矩,见了青莲还了心愿便不可以再多逗留,因此嘉瑞上前拍了拍青莲的肩,微笑着道别。青莲也知道嘉瑞今日事重,不再相留,很郑重的说:“请,多保重!”嘉瑞见青莲如此留恋很高兴,转身离。
“瀚辰……”嘉瑞听见青莲又唤了一声,转过身来,心中窃喜,难道青莲不舍得自己离开?“我知道这次避暑出京要很久才会回来,所以我想拜托皇上代我向兄长童景瑜说一声,就说,这次没有机会和他道别,希望瑜哥哥多多保重。”青莲关切地说道。
皇上?瑜哥哥?亲疏之分,可见一斑,嘉瑞转过身去,脸上的笑容瞬时消失,心中五味杂陈。原来我不顾一切临行前来向你道别,到最后你心中记挂的却是童景瑜!嘉瑞深吸了一口气:“好,朕答应你!青莲,你也多保重”说完嘉瑞大步流星地离去,留给青莲一个坚毅的背影。
回宫
嘉瑞皇上并慧敏皇太后去溯州丰山城避暑离京,童思明、童屹、童景瑜,还有秦正清舵行去了,因此青莲在童府过的甚是清闲。免去了晨昏定省,青莲不过是弄笛读谱,读书休养,童思明临走时给青莲布置了功课,因此青莲也不敢懈怠。
由于青莲体弱,那二指伤处恢复的极慢,出宫过了这些天指甲也不过才长上了半枚而已,上面依旧结着黑色的硬痂,所以抚琴是绝不能的了。但是青莲又不愿意荒废了技艺,还是坚持着练笛。夏日不寒,青莲的肩上的疼痛稍缓,到了日暮时分,暑气稍解,青莲都会到湖心小榭练笛。
虽然青莲的手没有大好,吹奏到高时仍会因为疼痛而错落,但是青莲所奏乐曲中的音色却是日渐丰满起来。或许是比起以前禁足在府中,青莲最近经历了太多的情事,心中记挂着的人多了,视野开了,胸怀阔了,手下流淌出的音律此时充满了陈建烟火的繁华情感,青莲的乐艺较之前又更近了一步。
这日借着夕阳最后一点儿余辉青莲来到莲园外驻足片刻,虽然现在父亲不在家中,但是青莲依旧是守着府中以往的规矩,不到望日绝不入莲园去。
青莲一个人在府中也不需要人随行伺候,从莲园回到清韵阁时童兰等仆从在浇了水的小院中置桌掌灯,布好菜等他们的公子回来,然后也不计主仆身份大家一起围桌用了,说笑一番。童兰童书他们都很高心,这平静日子青莲养在府中,身体总算是可慢慢恢复了。
如此惬意随心的日子却不长久,不过才二日光景,宫里就传来旨意,召回出宫的乐史童青莲,重入霓芳宫的当用。童家所有知晓内情的都不在京城,连童府唯一略知一二的家奴童禄也伺候着老主子童思明一道去了丰山,因此这一道旨意下来谁也没有觉察其凶险,青莲第二日便应诏入宫去了。
话说孝纯此处执掌后宫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可做,因为嘉瑞还没有子嗣,也没有分封妃嫔,就连这次随行的二名昭仪也是临时封赏的。每日不过是处理调配一些宫中琐事,很是无谓,不过孝纯很是明白嘉瑞的意思,在皇上和太后这次避暑离京后自己也曾摆凤驾前去紫微殿,慰问在御书房边上暖阁中监国处事的一干朝臣,让留守在京中的臣子对皇恩感恩戴德。
其实这次诏青莲入宫的是孝纯皇后,诏回青莲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就憋着一股怒气,又经吴德一挑拨,就失了方寸。孝纯自小和嘉瑞长在一处,感情是很好的,这次离京前嘉瑞费心笼络,孝纯的一颗心如今更是死死的扑在了嘉瑞的身上。虽然这次嘉瑞出京带了两个女人随行孝纯心中不快,但是这也是无法的事情,毕竟自己坐镇中宫无法前去,皇上身边总要有两个侍候的人。
但是孝纯现在只要一想到嘉瑞心中真正所牵挂的不是女人,胸中怒火便止不住,童景瑜已然跟着皇上避暑去了,但是如今京中却还留有一个!其实今日孝纯不过是闲极无聊去北海湖看观荷散散心,然后就沿着回廊走到了湖中的澜台。对于澜台在宫中一向作为圣地被敬着,这次趁着皇上和太后不在,孝纯抑制不住好奇过来瞧瞧所谓的宝楼,然后就遇到了吴德。
当初知道皇上要自己代王礼看守澜台的时候吴德满心欢喜,想着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于澜台看尽天下珍宝,俯瞰北湖全景。谁知进了澜台吴德追悔莫及,心生怨恨,无处发泄。当日王礼离开澜台的时候将二楼珍宝阁、三楼藏乐室和四楼最见不得光的刑室一起给锁了,并上了封条,就连通往观星高台的通道也让王礼给落了锁。
王礼这样做当然是舍不得梓烨帝的东西被人污秽了去,能当得起些宝重的人在王礼心中大概只有一代梓烨明君和纯月神子颜澜了,就连青莲都差了些。当然王礼这样做这也是得到嘉瑞首肯的,毕竟里面牵着太多的秘密。但是这却实在苦了吴德,也惹了祸。
澜台外面守着侍卫,吴德被困其中见到孝纯来了还不是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哭诉、诋毁和嫁祸?吴德是慧敏安插在嘉瑞身边的钉子,这在宫中知道的人不少,也只有嘉瑞睁只眼闭只眼的将这个小人留在身边。来这走一遭心没散成孝纯却是咬牙切齿地回去了,然后便传旨乐府,青莲被招进了宫。
不过是一个宫廷乐师的来去,但朔州丰山那里却是当天就得知青莲入宫的事了,而且各自渠道不同,各自心思不
恋耽美
辈学生里一路将童思明扶进童府那情重的场面众人皆见。嘉瑞在童府上做客,由于童屹一向治家甚严,君臣在正书房相谈没有外人侍候,因此就连慧敏也不知道嘉瑞那日和童思明及童屹谈了些什么。
嘉瑞近暮方辞去,童思明父子送至门外,嘉瑞亲自为童思明打伞遮阳,又是一番场面。由此整个朝中都知道原来的权相玄英阁大学士、太师童思明回到京都来了,皇上亲自探访施恩,童家风光不减当年。
由于童思明在朝中当权已久,又是当代文坛的领袖,门生故吏遍及朝野,童思明回京后日日呆在童府也不外出,但当时前来拜候的朝臣却不计其数。由于当年慧敏对童思明施恩迫其致休,因此童思明这次回京面上不过是闲散在家而已。
童思明看似没有任何动作,但是前去童府拜访的人却是络绎不绝,昔日受过恩,得过教的,崇拜其学问的,投机取巧的人都来拜会童思明。这些让慧敏警醒,真是低估了童思明的回京的影响。
慧敏没想到童思明离朝这些年其余威若此,更没有料想到嘉瑞会亲身去童府探望。皇帝都起先带头了去了,朝中那些原来碍着慧敏积威不敢前往的朝臣,再没了顾忌,都去拜访昔日的恩师前辈。因此虽然童思明闲散在家,而实际上却是已经回到了朝堂之中。
自顾庭宣死后,朝中虽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却暗涌不断,本来童屹一直是以慧敏皇太后马首是瞻的。皇上虽招其二子青莲入宫示威施惠,童屹皆不为所动,而这次因为顾庭宣之死童屹虽然没有和慧敏翻脸,但是却倒向了嘉瑞这边。
童屹掌管着京畿军务,连同青州、和州两地军营守城都与童屹关联很深,因此朝中众人忽然发觉,失权的皇帝身上现在有着很重的筹码,大家在朝中都小心翼翼的,仿若有山雨来之景。
其实自从顾庭宣散七之礼后,童景瑜在宸禧宫却觉得朝中异常的平静,嘉瑞日日晨昏定省过来请安,慧敏也没有多留难,只是态度有些冷罢了。不过慧敏对童屹的倒是诸多刁难,为了护城河因为夏盛水旱这等小事要纠缠治罪,幸好童屹自有手段开解过去,但是看着父亲低头跪在地上任由慧敏无礼训斥,童景瑜立在一旁还是很难受。
自从祭天大典后,嘉瑞也是慢慢收起了以前自甘放逐不争荒唐的性子。现在嘉瑞隔三差五的也会去孝纯皇后那儿坐坐,虽然并不常在皇后那过夜,不过嘉瑞之前喜好男宠的恶名算是在被逐渐清洗。每日从宁书房送到判恼慧敏批过的折子,嘉瑞不再是仅仅过目而已,会挑着慧敏的疏漏或是自己的见解朱批上去。折子返下去,众臣皆见到了嘉瑞皇帝英睿独到的一面。
皇帝仿佛和以前不一样了,嘉瑞亲政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看在众臣眼中却又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情。臣子有折子上去还是往宸禧宫里送,除了朝会嘉瑞也不主持议政,国家的日常事务还是在宁书房由慧敏皇太后主持。
都是一样的为国效命,为什么要臣服于皇太后一个女人的权下,现在很多大臣都在这样想。自从童思明回京后,每有大臣前去童府拜访都是沉思而归。童思明的话中正恳切,君乃国之根本,如今朝堂出现这样本末倒置的局面实在非胤国之福。童思明没有劝任何一个人去支持嘉瑞亲政,不过是说出了事实而已。
慧敏在端午祭神当天杖杀老臣顾庭宣实在是失了人心,慧敏本就没有施大恩、诱重利予任何一位朝臣,不过是积威在上,无人敢反而已。以前慧敏掌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嘉瑞自己不争,内外无援,现在情势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判恼书案上的旨意上笔墨痕迹还没有干透,映衬着烛火散发着幽幽的墨香,嘉瑞负手立在窗格前,看着窗外烟水迷蒙的北海湖中那孤立的澜台,暗夜中澜台珠光仿若陨落的辰星,即将坠入浩瀚烟波之中。
眼前此景嘉瑞不禁想起了被囚禁在澜台的颜澜,似乎就是那陨落的星辰,嘉瑞心中暗暗决定,绝不会和父王一样,摘星殒命!但是既要保护青莲,又要让他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还有比把青莲囚禁在澜台更好的办法么?
筹谋
时至七月,是一年中胤国最热的季节,刚刚过了大暑节气天就像是烧了火一般,每日毒辣辣的太阳晒下来,觉得只要在外面稍站一会儿都要脱层皮,连护城河都日渐干涸。或许也是祭天的功劳,天虽然得狠,倒是十天半月胤国也下场雨,只是夏雨比不得秋雨,一阵雨过,大地就像是打开的蒸笼,越发闷的人难受。
今日初一朝会上,嘉瑞提出前往北地避暑之议得众声附和,京都实在是太热,若是能跟着皇上去避暑,那是再好不过了。即使不能去留在京中,政务上也可轻松很多,紫微殿中很多人这样想。
现在国中安定无事,虽然七月盛夏难耐,但是今年春季慧敏督促各州疏浚河道之事已然完成,农田滋养如常,况且一直担心的失雨旱灾也未至,因此嘉瑞表示要出京避暑一事几乎无人反对。再者嘉瑞登帝以来除了大婚那年去溯州避暑之外,这几年一直未再去过,所以此次提出来,朝中倒是没有为废耗钱帑之由争辩。
嘉瑞高座在上,看朝臣们讨论的差不多了,开口道:“朕这次避暑,打算在溯州举行狩猎,中秋之前回京。今年北荒羌族向大胤纳贡就让他们直接去溯州见驾,到时候猎场围狩让那些蛮夷见识一下我朝国富兵强。”
嘉瑞略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虽然如今北蛮因为前朝大败还没有恢复实力,但是蠢蠢之心已动,希望经此翻震慑,能让北地再安稳几年。只要远离战祸,节省下来的军资足以让天下大养。朕自问不及先帝功业让四海宾服,但是也想凭一己微薄之力守疆卫土,繁荣国祚!众爱卿可愿辅之?”
嘉瑞这一番话说的让朝中为之振奋,朝臣们没有想到年轻的帝王会为国虑的这样深,拳拳报国之心让人热血沸腾。此时殿中之臣都抬起头来看着王座上年轻的帝王,眼中那慑人的神采尽显其英武。
“老臣愿为陛下驱策左右!”大殿中片刻沉寂后严守方站班出列,跪拜臣服。“臣童屹誓死效忠大胤!”“臣李涵均愿追随陛下左右!”在几人的带头下,殿中大臣纷纷下跪,誓约忠诚,在一片嘈杂之后,殿中漫开“万岁”,“圣明”之呼。
有如此收效自然是少不了严守方、童屹等人的起先领军作用,看来今日朝会上议定的事是很难再被慧敏推翻的了。以前每次朝会,一开始嘉瑞也不是不议政,但是自己提出来的议题多是方案得不到众臣的响应,因此很快就会在宁书房被搁置,没有下文。
虽说是慧敏当权,但是皇上毕竟是一国之主,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权力,所以当朝中大臣在一件事上完全支持皇帝的时候,那便是圣命,有着绝对的执行力。而如今权利中枢仍在宁书房,嘉瑞只有好好把握朝会,才有转机。
嘉瑞看着殿中高涨的气氛,趁势说道:“朕这次出京避暑,不敢独享,慧敏皇太后这些年为国事劳,实在是辛苦,朕侍皇太后同往,众爱卿觉得如何?”嘉瑞此言一出殿中嘈杂的赞颂之声顿时消下去很多,宦海沉浮,朝臣们也各自有着玲珑心思。此时嘉瑞让皇太后同时离京分明是别有所图,但是其理由却堂而皇之,无可辩驳之处,也只好各自小声附和着了。
“皇太后这些年多担国事,朕失孝人前,只愿这次避暑,侍奉母后左右,以作补偿。”嘉瑞似是无关紧要的说了这么一句,但是却把堵了慧敏推却留京的可能,若是慧敏这次不和嘉瑞同去,那便是放纵皇上道行亏损,迟早会惹祸上身。
“前日礼部尚书顾庭宣不幸仙逝,朕痛心不已,然这次朕避暑又含着围狩接见北觐之重,礼部冲要,如今尚书一职却无人但当重任,众爱卿看谁合适些?。”嘉瑞假意此问,料下面群臣也没谁敢提荐,刚才众臣已是入了皇帝的套支持皇太后一同离京,现在众人都看出今日朝会不同于往常,谁也不愿做出头鸟。
“回皇上话,老臣觉得童思明可担此任!”又是严守方出列答话,不过严太傅是文臣之首,由他提议本是当然。“皇上,童思明官历三朝,为先帝爱重,谙熟政务,且童老熟稔经典子集,邦交之仪,礼部尚书之职必能胜任。”
“是啊,玄英之名冠绝京城,这次童老还朝,怕是尚书之位屈就了,只愿童太师不要嫌弃了昔日的学生啊!你说呢,童将军?”嘉瑞矛头直逼童屹,一分也不放过,这次自己成败定要童家荣辱相系。“臣代老父谢陛下垂爱,童家愿追随皇上左右,为分君忧!”片刻后童屹答道。
今日朝会嘉瑞很满意,自己想要做的都成事了,童思明三朝为臣,门生遍朝,玄英之名不是白得的,想来有这位昔日的权相在身旁提点帮衬,和慧敏也周旋也容易着一些。其实朝会之前嘉瑞就已经把任命童思明为礼部尚书的旨意抄副送到了宸禧宫,也算是向慧敏示威,因为当初童思明就是慧敏勾结童屹把他逼走的,此行势在必得!
朝会后嘉瑞回朝华澜台去见王礼,命这位先帝心腹老监随侍自己出京避暑。嘉瑞知道吴信是慧敏的耳目,以前顺水推舟也就罢了,如今如今二人水火相煎,这次出京嘉瑞必不会留这个眨眼钉子在身边。
王礼穷其一生守护着任何与梓烨帝相关的事物,这次嘉瑞相托也是欣然领命。因为澜台集天下之宝,自落成时就算是宫中禁地,不得上命不可入,护宝之人也不得出,因此王礼提议借此机会把吴德困在澜台,也好不让他在借机在宫中生事。
慧敏早就知道嘉瑞有所动作,所以当看到童思明回朝的旨意时也不甚在意,一切本就是自己放纵的。入夏之后慧敏受不了暑气人总是蔫蔫的,也毕竟是有了年纪的人了,此时慧敏正歪在湘妃榻上享着王耻轻扇送风,养气凝神。
如今心中但存剜心之恨,慧敏对手上权位根本更是不甚在乎,不过是一样借用的报复工具而已。慧敏知道这次嘉瑞定要她一同出京避暑,只怕是为童家留下机会处置青莲。知道对手最终的心思那还有什么好怕的?慧敏慢慢的合上眼,心中也筹谋起来。
离京
朝会后赐官的旨意就下到了童府,童思明心中早有准备,这还是那日嘉瑞登门造访时自己教给学生的法子。礼部虽不算要职但亦在政权中枢,童思明本不为功名而来,这实在是一个回朝的好去处,也不会得罪人。
童思明领旨后便进宫谢恩去了,当然首去的还是宸禧宫。由于这几日慧敏身子委顿,便在宁书房旁边的暖阁里面打了青竹帘子,自己歪在榻上听臣子们回事,给人一种很是傲慢的感觉。多年未见,慧敏斜睇着眼打量着童思明,虽精神矍铄,但是难掩其苍苍老态。
嘉瑞大婚之前称帝后慧敏和童思明制衡多年,没想到如今还有再交手的机会,此时慧敏心中已报恨为重也没有多留难童思明,敷衍了几句便让人退下了。
昔日慧敏一心夺权为的是获得更多的势力去寻找颜澜、林素月的下落。并且慧敏迁怒于月国,这样也有资本出兵伐月,到如今还有重兵在南疆屯着,不过碍着月国地势险要,无良法攻破,不然月国早就被慧敏给夷平了。而童屹就是当时伐月的将领,昔日的靖边将军在南疆佣兵十年,直到找回来素月母子才到京都。
在避暑之前慧敏因为身子不爽利也没办什么事,心中打定主意任由嘉瑞动作。慧敏本就是想要嘉瑞心狠手辣毫无留恋的夺权,不要像梓烨帝一样为感情所羁绊,因此慧敏往日狠手逼迫也是在试炼帝王的雷霆手段。慧敏深爱梓烨,又怎会夺权其子,其实只要嘉瑞愿意,从青莲受召入宫算起,慧敏没有扼杀过嘉瑞一次动作。
嘉瑞这次几乎是亲自督办了避暑的所有事宜,慧敏放手,很多送到判恼的折子都没有批过,都由嘉瑞改了,并且借此机会嘉瑞为自己安插了一些人。这次出京避暑算起来皇帝和皇太后要离京一个多月,因此嘉瑞命严守方在此期间代理监国之职,借以收服朝中势力。此次避暑因为其中夹着围狩邦交之事,所以大部分朝中精锐都要跟着去的,而嘉瑞相信随行的童思明定有办法制服。
这次嘉瑞定要慧敏和自己一同出京,也是想借机把后宫的权柄交还给孝纯皇后,让皇后掌权,以后助自己一臂之力。孝纯是北疆守将仇南山晚年所得之独女,其父佣兵十万镇守边疆,实在是不应该失去的力量。
梓烨帝驾崩前孝纯尚在垂髫年纪就被接进宫中,为的是要挟与拉拢,所以孝纯自小和嘉瑞长在一块儿,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感情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后来嘉瑞和孝纯大婚后慧敏动作太大,嘉瑞才堪堪疏远了中宫,孝纯这几年芳华虚度,也实不容易,因此嘉瑞也费了一番功夫安抚孝纯。
嘉瑞希望孝纯执掌后宫自也存了一份为青莲打算的念头,上次招青莲入宫用的是圣旨,但是乐府虽挂在礼部名下实还是隶属于后宫。青莲虽然趁着祭天避祸出宫,但是并未在乐府除籍,而如今尚是慧敏掌权,因此青莲还是在策的宫廷乐师,和宫中有着关联。乐府招进辞出乐师都要报于慧敏知,因此青莲乐府除籍之事也只好暂时搁下,留待以后。
皇帝避暑出行吉日选在七月初十,虽然准备时间有些仓促,但是举全国之力侍主也不会怠慢了多少。出京之前嘉瑞常留宿在霓芳宫,他很希望孝纯怀有自己的骨血,想他嘉瑞也将近而立,是该有子嗣了,若是孝纯有了龙子,又将是一大助力。
然而此次嘉瑞却是封了两名昭仪随行,说是为了侍奉皇太后,却也是为了子息,皇后有子固然是好,但是历来外戚擅专之事并不少见,因此事先不得不防,嘉瑞如此打算。
七月初十圣驾鸾仪出京浩浩荡荡,如今风调雨顺,百姓安乐,谁不想一睹圣颜,因此惊动半城。这次随行护驾乃是贾忠领的禁卫军,因此嘉瑞打算让童屹留在京城借此机会换掉宫中关防,好让自己以后不再枕戈。
童屹掌管京城防务,本来不用随行出京,谁知到慧敏看着忙于维持治安防止百姓踩踏的童屹,似是倚重不已定要童景瑜随行护驾,因此仓促之间,童屹没有任何准备奉旨上路,一时打破嘉瑞的计划。
此次相去日久,怕是回京之后会是一番天翻地覆,童景瑜骑着白马护驾随行在圣驾之侧。为了彰显帝王孝心,因此京中嘉瑞和慧敏同乘。童景瑜高头大马,好不神气,可惜眼神中却有一丝难以掩去的落寞,作为慧敏身边“最得宠”的侍卫,童景瑜此番出京之前都没有机会回家,此次相去月余,却和青莲连一声别都没有办法。
童景瑜此时回头看了一眼愈来愈远的城门心中沉闷郁,看着父亲在车队后面布置心中又起忧心。此次童屹出京,那么所有能保护青莲的人都离开了京城,想到此处童景瑜心中不安起来。
隔着竹帘嘉瑞清楚地看到了车外童景瑜回顾伤神的模样,略猜到他的心事,心中不禁有些得意,你童景瑜出京前没法去见青莲一面,但是朕却可以!
今天卯时初刻宫门刚刚开启,就有一骑绝尘而出,踏雪追风,不一会儿嘉瑞就到了童府。由于今日皇上皇太后出京何等大事,童屹和童思明天微亮时便出府去了,太多琐事等着他们去料理。
自从上次心结解开加之童思明在府中时时劝解教导,因此比起回家初时,青莲的心境开朗的多了。无奈青莲身子虚寒,承受不了溽暑暴热,身体越发虚弱起来。今日青莲知道父亲和阿公一早要出门,敬慕的阿公更是要随驾出京很久才能回来,因此天还未亮时青莲就去玄英居请安侍奉,并与童思明和父亲告别。
童屹和童思明走后,天方微白,园中晨露晶莹,也不似白日里那般燥热,因此青莲不愿回清韵阁扰人,便独自徘徊在玄英居内。不知不觉青莲信步来到了湖心小榭,觉得有些乏,青莲便倚着栏杆临水而坐。湖中的锦鲤听到人声都浮出水面乞食,青莲看着水中围绕嬉戏的鱼儿不经想起了昔日自己也曾和一人在这里开心的谈天说地。
可是他要出京避暑,怕是很久都不会见到了吧。念及嘉瑞青莲有些丝丝的惆怅,徐风吹散了发丝,一缕头发耷拉在青莲眼前也没有拂开。如今童思明要青莲将头发用发带编系在耳后,不再终日披发掩面,虽然头发还是经常滑散,但是青莲却是敢在人前抬头,也逐渐增长了自信。
青莲原本临水沉思,看着池中的鱼儿聚了来,又散了去,池中锦鲤见没有食物便沉下水去,不一会儿又是静水无波。不知怎的池中的锦鲤忽然又聚了过来,争相浮出水面,青莲犹疑,这么早又有谁会到此处来,不禁回头望去,然后面上慢慢晕开笑意。而对于嘉瑞,这一刻回眸,便是一笑倾城。
道别
今日童屹和童思明一早办差,嘉瑞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入了童府内院玄英居。自上次帝君驾临之后童府上下谁不知道昔日瑞嘉公子的身份,自然没人相阻,嘉瑞让近卫远处候命便匆匆的往湖心小榭处去了。
其实这么一大清早的,嘉瑞本没有打算能够见到青莲,想着能见见昔日相处的地方也是好的,睹物思人,毕竟离京在即,嘉瑞也没有过多的时间逗留。谁知缘当若此,两个彼此想念的人在邀约之地相见。
青莲的回眸笑意映衬着薄露晨光就像是被搅动的一池静水,那点点爱意如涟漪般在嘉瑞心中荡漾开来,前事尽忘,只余眼前之人。隔着距离嘉瑞和青莲相互凝视了很久,青莲诚挚若水的目光和嘉瑞炽爱似火的目光交织成一片,水火交汇终将归于沉寂。
嘉瑞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对青莲有着如此强烈的感情,哪怕知道青莲曾是自己仇人的后人,或者他终将毁去自己的理智和名声到最后一刻如父王一般只想把爱人永远的禁锢在身边。嘉瑞自小挣扎于深宫,步步惊心谋求生存,见多了各色各样的人,就算是自己看重的童景瑜,若不是心中有求也不会屈膝于自己脚下。
但是在嘉瑞眼中,青莲的目光却总是那样清澈如水,纯粹的不含一丝杂质,不论自己是高座帝王还是江湖山友,不论曾经自己是如何迁怒恶待折磨于他,眼前的青莲还是一如原来那般纤尘不染,温和地包容他的一切,纯净得宛如初时所见。
嘉瑞觉得青莲是上天赐予,一个真正懂他容他的人,如此恩赐还管他什么礼仪伦常,就在嘉瑞抑制不住冲动就要上前将青莲揉入自己的怀中时,青莲却扶着雕栏起身。青莲虽然视嘉瑞为友却也明白君上臣下之分,青莲慢慢跪下身子,和所有人一样匍匐在嘉瑞脚下。看着眼前的青莲如此举动,嘉瑞的心蓦地抽痛了一下,那难道世上帝王就注定没有一个平心相待的人吗?
青莲默默地跪在嘉瑞面前,一如朝华初觐时寂静无声,但是这次嘉瑞却再没有留难,而是温柔的将跪在地上的青莲扶起,然后二人并肩倚栏对坐。此时嘉瑞从怀中掏出一根已经被捂得温热的青玉簪子递给青莲,这枚簪子当日遗落在自己怀中,正好借今日物归原主。
“这怎么会在你那儿?”青莲一时诧异,看着眼前灼热的目光,青莲微微垂下眉眼,轻声说道:“谢谢你,瀚辰。”只此一句便如一抹清风拂过嘉瑞火热的心,身心一片煦和。嘉瑞忍不住大笑起来,那舒畅爽朗的笑声穿过花木,荡过池水,在寂静的玄英居回荡。
嘉瑞没有想到青莲会喊他的名字,瀚辰,只怕这世上也只有青莲会喊他的名字了吧。青莲有些错愕看着面前嘉瑞突然而来的大笑,但是当看到嘉瑞眼中露出真正的欢喜时青莲心中亦是高兴,嘉瑞眼中的阴郁终于再也不见了。
“青莲,你还愿意做朕的乐师吗?”嘉瑞止住笑声,开口问道。青莲有些疑惑看着嘉瑞,心道:我本不就是供奉在朝华殿的乐师吗?青莲虽然不解但是还是对着嘉瑞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那你为朕歌一曲,当是送别好了。”嘉瑞说道,自那日祭天歌绝之后,嘉瑞就一直想再闻青莲天籁之声。嘉瑞期待地看着青莲,但是青莲却是犹豫不决,在童府青莲向来是不允许唱歌的。见青莲垂首沉默,嘉瑞不禁有些失落,青莲愿意为他童景瑜唱阳关,今日就不愿意送君别吗?
久等不得,嘉瑞的心一分分的凉去,便站着转过身去,不愿看青莲为难的样子。此时嘉瑞忽然很想告诉青莲自己的心意,却又害怕青莲拒绝,自己会如父王一样把青莲夺回澜台。其实若是真要保护,只要把永远禁在澜台,荫蔽在帝王的羽翼之下,那便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但是嘉瑞现在却不愿意这样做,他不想青莲重复颜澜的命运,而自己也担心这样的感情一旦说出口便会失去青莲对自己这份纯净的感情。况且帝王高高在上,骄傲如嘉瑞者是否会容下青莲拒绝的回应。
那日踏雪风骏,青莲倚在自己怀中畅怀的笑容至今还印在嘉瑞心中,这才是青莲心中一直向往的吧。嘉瑞轻轻的叹了口气,或许自己不该要求太多,就到嘉瑞黯然神伤的时候,身后响起了清越的歌声,没有任何丝竹相扰,清泠的声音如过水清风,沁入嘉瑞的耳膜,漫开在心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青莲见嘉瑞背手而立,一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像是撞在胸口一样,青莲不知道怎么会有一种相负的感觉。既然已经答应了嘉瑞自己仍会入宫做乐师,那么还计较什么呢?
虽然是应景唱首离别曲,但是青莲的那一句“知交半零落”却是触动了嘉瑞的心事。帝王称孤道寡,一生注定无友,因此嘉瑞很想守住眼前这一份感情,嘉瑞满腔的火热的感情,在青莲清洌的歌声中平静下来。这样就好,能这样就好啊,嘉瑞想等平息了此时的风波之后,青莲便可以安然入宫,那人生便不会再难得相聚了。
嘉瑞想通了此时心中畅然,今日避暑离京,自己前来已是逾矩,见了青莲还了心愿便不可以再多逗留,因此嘉瑞上前拍了拍青莲的肩,微笑着道别。青莲也知道嘉瑞今日事重,不再相留,很郑重的说:“请,多保重!”嘉瑞见青莲如此留恋很高兴,转身离。
“瀚辰……”嘉瑞听见青莲又唤了一声,转过身来,心中窃喜,难道青莲不舍得自己离开?“我知道这次避暑出京要很久才会回来,所以我想拜托皇上代我向兄长童景瑜说一声,就说,这次没有机会和他道别,希望瑜哥哥多多保重。”青莲关切地说道。
皇上?瑜哥哥?亲疏之分,可见一斑,嘉瑞转过身去,脸上的笑容瞬时消失,心中五味杂陈。原来我不顾一切临行前来向你道别,到最后你心中记挂的却是童景瑜!嘉瑞深吸了一口气:“好,朕答应你!青莲,你也多保重”说完嘉瑞大步流星地离去,留给青莲一个坚毅的背影。
回宫
嘉瑞皇上并慧敏皇太后去溯州丰山城避暑离京,童思明、童屹、童景瑜,还有秦正清舵行去了,因此青莲在童府过的甚是清闲。免去了晨昏定省,青莲不过是弄笛读谱,读书休养,童思明临走时给青莲布置了功课,因此青莲也不敢懈怠。
由于青莲体弱,那二指伤处恢复的极慢,出宫过了这些天指甲也不过才长上了半枚而已,上面依旧结着黑色的硬痂,所以抚琴是绝不能的了。但是青莲又不愿意荒废了技艺,还是坚持着练笛。夏日不寒,青莲的肩上的疼痛稍缓,到了日暮时分,暑气稍解,青莲都会到湖心小榭练笛。
虽然青莲的手没有大好,吹奏到高时仍会因为疼痛而错落,但是青莲所奏乐曲中的音色却是日渐丰满起来。或许是比起以前禁足在府中,青莲最近经历了太多的情事,心中记挂着的人多了,视野开了,胸怀阔了,手下流淌出的音律此时充满了陈建烟火的繁华情感,青莲的乐艺较之前又更近了一步。
这日借着夕阳最后一点儿余辉青莲来到莲园外驻足片刻,虽然现在父亲不在家中,但是青莲依旧是守着府中以往的规矩,不到望日绝不入莲园去。
青莲一个人在府中也不需要人随行伺候,从莲园回到清韵阁时童兰等仆从在浇了水的小院中置桌掌灯,布好菜等他们的公子回来,然后也不计主仆身份大家一起围桌用了,说笑一番。童兰童书他们都很高心,这平静日子青莲养在府中,身体总算是可慢慢恢复了。
如此惬意随心的日子却不长久,不过才二日光景,宫里就传来旨意,召回出宫的乐史童青莲,重入霓芳宫的当用。童家所有知晓内情的都不在京城,连童府唯一略知一二的家奴童禄也伺候着老主子童思明一道去了丰山,因此这一道旨意下来谁也没有觉察其凶险,青莲第二日便应诏入宫去了。
话说孝纯此处执掌后宫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可做,因为嘉瑞还没有子嗣,也没有分封妃嫔,就连这次随行的二名昭仪也是临时封赏的。每日不过是处理调配一些宫中琐事,很是无谓,不过孝纯很是明白嘉瑞的意思,在皇上和太后这次避暑离京后自己也曾摆凤驾前去紫微殿,慰问在御书房边上暖阁中监国处事的一干朝臣,让留守在京中的臣子对皇恩感恩戴德。
其实这次诏青莲入宫的是孝纯皇后,诏回青莲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就憋着一股怒气,又经吴德一挑拨,就失了方寸。孝纯自小和嘉瑞长在一处,感情是很好的,这次离京前嘉瑞费心笼络,孝纯的一颗心如今更是死死的扑在了嘉瑞的身上。虽然这次嘉瑞出京带了两个女人随行孝纯心中不快,但是这也是无法的事情,毕竟自己坐镇中宫无法前去,皇上身边总要有两个侍候的人。
但是孝纯现在只要一想到嘉瑞心中真正所牵挂的不是女人,胸中怒火便止不住,童景瑜已然跟着皇上避暑去了,但是如今京中却还留有一个!其实今日孝纯不过是闲极无聊去北海湖看观荷散散心,然后就沿着回廊走到了湖中的澜台。对于澜台在宫中一向作为圣地被敬着,这次趁着皇上和太后不在,孝纯抑制不住好奇过来瞧瞧所谓的宝楼,然后就遇到了吴德。
当初知道皇上要自己代王礼看守澜台的时候吴德满心欢喜,想着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于澜台看尽天下珍宝,俯瞰北湖全景。谁知进了澜台吴德追悔莫及,心生怨恨,无处发泄。当日王礼离开澜台的时候将二楼珍宝阁、三楼藏乐室和四楼最见不得光的刑室一起给锁了,并上了封条,就连通往观星高台的通道也让王礼给落了锁。
王礼这样做当然是舍不得梓烨帝的东西被人污秽了去,能当得起些宝重的人在王礼心中大概只有一代梓烨明君和纯月神子颜澜了,就连青莲都差了些。当然王礼这样做这也是得到嘉瑞首肯的,毕竟里面牵着太多的秘密。但是这却实在苦了吴德,也惹了祸。
澜台外面守着侍卫,吴德被困其中见到孝纯来了还不是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哭诉、诋毁和嫁祸?吴德是慧敏安插在嘉瑞身边的钉子,这在宫中知道的人不少,也只有嘉瑞睁只眼闭只眼的将这个小人留在身边。来这走一遭心没散成孝纯却是咬牙切齿地回去了,然后便传旨乐府,青莲被招进了宫。
不过是一个宫廷乐师的来去,但朔州丰山那里却是当天就得知青莲入宫的事了,而且各自渠道不同,各自心思不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