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打动了我》(9)
《你的故事打动了我》 作者:赵川
王程:没感觉,跟平常一样,因为他平常就这样。
赵川:就是永远是这样吗,你父亲?
王程:我们俩估计永远都这样了。
赵川:永远都这样?王程,我想问问你,你记不记得你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在什么时候?
王程:说实话,我早忘了,(我出走)太多次了。
赵川:早忘了?
王程:太多了!
赵川:我问问你父亲。
王先生:2003年12月31日的晚上9点20分左右吧。
赵川:您为什么会记得那么清楚呢?
王先生:因为那天是2003年最后一天,我在我岳母家吃晚饭。中途我们俩用短信沟通了一下,因为他弄丢手机的事。我让他在家等着我,我出去接他,然后到他奶奶家找手机。我到家以后,就看到他给我留了张条子。
赵川:就是说,是因为一个手机儿子才离家出走的?
这里的对抗静悄悄(2)
王先生:应该是。
赵川:王程,还记不记得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王程:记得,但是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那个,是因为他打了我。
赵川:您打了他?
王先生:没有,没打。
王程:嗯?!之前他在我奶奶家的时候,用一个折叠椅子抡过我的后背。
王先生:当时我妈在场,我妈也怕我打他,(我)就……打了(他)几下,踹了几下,因为他对他奶奶说话已经开始不尊重了。
赵川:王程,是这样吗?
王程:嗯……有点。
赵川:有点?
王程:嗯。
赵川:那父亲打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可以告诉我们大家吗?
王程:其实我觉得跟这些(原因)都差不多,我是……我确实很受不了他。因为他不管去什么地儿,都会做一些特别详细的,就像报告一样的说教。我实在是受不了。
赵川:那你喜欢什么样的方式?
王程:心平气和地把心里话说出来,不是把什么事都记在纸上面然后读出来。
赵川:好。那你今天愿意心平气和地跟你父亲说吗?
王程:我估计没有多大希望。
赵川:你愿意吗?
王程:我不愿意!
赵川:你不愿意,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王程:我讨厌他!
赵川:好。听儿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是不是特别难受,王先生?
王先生:不难受!
赵川:为什么?
王先生: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可能令他讨厌。
赵川:据我所了解,您之所以跟他动那么大的火,是因为您认为在手机事件上他说了谎,对吗?
王先生:对!2003年他妈给他买了手机,诺基亚6610,(价钱)大概是2400多(元)。到年底他说手机找不着了,我说为什么找不着了,他说搁在奶奶家了,就找不着了。我问过我妈,也问过我姐姐,她们都说没有看到手机。我便要他带我去找,就是12月31日那天晚上。就因为这个原因他就离家走了。
赵川:王程,能不能非常坦率地告诉我们,这部手机去哪儿了?
王程:我把手机卖了。
赵川:你卖了?
王程:嗯。
赵川:下面的话我不想问你,因为我知道你把卖手机的钱用来帮助一个朋友了,对不对?
王程:这个事我觉得没必要跟我爸说。
赵川:为什么你觉得没有必要呢?
王程:他可能不信。所以我一直都认为,信不信是他的事。
赵川:好。王先生,我现在告诉您,您的儿子把这部手机卖了,他去帮助一个极需要帮助的朋友,您相信吗?
王先生:这我相信。
赵川:好,如果他当时那么跟您说了,您还会跟他生气,会打他吗?
王先生:不会的。
赵川:那您会不会像很多家长一样,急于去知道,他这笔钱去帮了谁?它的用途是什么?
王先生:(他)帮了谁,(钱)用途那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只要是他帮助急需的人或者是需要帮助的人,我可以再给他钱。
赵川:那如果儿子不愿意跟您说,您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是他的问题,还是您的问题?
王先生:我觉得应该是他的问题。
赵川:那这一次离家出走之后,王程其实又回家了。关于这个事情你们沟通过没有?
王先生:有两次沟通得不错。
赵川:您怎么判断那两次沟通不错呢?
王先生:就是在家里面跟他谈,谈完了之后我又找到别人———他同学的父母。我打电话把他们叫过来一块谈的,总的来说谈得还行。
赵川:王程,我特别想知道你父亲把你同学的父母叫到你身边跟你谈的时候,你有反感吗?
王程:没有。
赵川:没有啊?你觉得跟同学的父母沟通是不是比跟父亲沟通得好一些?
王程:好多了。
赵川:他们是怎么跟你沟通的?
王程:平易近人,不会像他(我爸)说出那么多道理,说话板板的。
赵川:哦!
王程:因为在我觉得,我爸爸可能是做官的缘故,对下边的人说话有些严厉,但是我想说,我是他儿子,不是他属下。
赵川:王先生,听儿子说这个话有什么感觉,说实话?
王先生:他这样认为。可是我觉得呀,我并没有特别严厉。可能有些个别语言过激。
赵川:您觉得您还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父亲,是吧?
王先生:我觉得是。
赵川:但是儿子不这么认可,对吗,王程?
王程:对!
王家父子进行了第一回合的对峙。第二演播现场的儿子王程,已经表现出了不耐烦,人们开始担心父子的沟通会随时终止。赵川加快了提问的速度。时间被带回到2004年12月16日。那天王程第二次离家出走,起因是老师打来一个电话说,王程已经一个多月没上晚自习了。父子关于那天的记忆让一些情感丰富的人悄然掉泪。
赵川:于是你们父子谈话,晚上的时候呢,据说你就走了,并且留下了一个纸条。这个纸条大概的意思是说“爸,我想走了,不想再打扰你们了,我感到非常孤独。”这个纸条有印象吗?
这里的对抗静悄悄(3)
王先生:有,那是2004年的12月16日,应该是。
赵川:王程,能不能告诉我们,当时你这种孤独感是什么,为什么你感到非常孤独?
王程:我自闭了5年,在学校不和别人说话,回家以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赵川:那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你在躲什么?
王程:我也不知道我在躲什么。
赵川: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自闭的,是吗?
王程:对。
赵川:您知道这个情况吗?
王先生:我曾经说过他,咱们一家就三口人,不要总是把门关上。因为他自己在一个房间,他只要是回家,吃完饭就把门关上,我们也看不见他做什么。
赵川:王程,1999年的时候你多大?
王程:十二岁?十二三岁。
赵川:十二三岁,刚上初中,对吧?
王程:对。
赵川:那我特别想知道,当你离开家的时候,你那种孤独感是不是就没有了?
王程:不是。离开家当然更有了。
赵川:更有了?那就是说,在家还觉得安全一些,是吗?
王程:对,那肯定。
赵川: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出走?
王程:在家里面压力太大了。
赵川:谁给你的压力?
王程:我爸。
赵川:什么样的压力?
王程:威慑力!
赵川:威慑力?
王程:嗯……
恋耽美
王程:没感觉,跟平常一样,因为他平常就这样。
赵川:就是永远是这样吗,你父亲?
王程:我们俩估计永远都这样了。
赵川:永远都这样?王程,我想问问你,你记不记得你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在什么时候?
王程:说实话,我早忘了,(我出走)太多次了。
赵川:早忘了?
王程:太多了!
赵川:我问问你父亲。
王先生:2003年12月31日的晚上9点20分左右吧。
赵川:您为什么会记得那么清楚呢?
王先生:因为那天是2003年最后一天,我在我岳母家吃晚饭。中途我们俩用短信沟通了一下,因为他弄丢手机的事。我让他在家等着我,我出去接他,然后到他奶奶家找手机。我到家以后,就看到他给我留了张条子。
赵川:就是说,是因为一个手机儿子才离家出走的?
这里的对抗静悄悄(2)
王先生:应该是。
赵川:王程,还记不记得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王程:记得,但是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那个,是因为他打了我。
赵川:您打了他?
王先生:没有,没打。
王程:嗯?!之前他在我奶奶家的时候,用一个折叠椅子抡过我的后背。
王先生:当时我妈在场,我妈也怕我打他,(我)就……打了(他)几下,踹了几下,因为他对他奶奶说话已经开始不尊重了。
赵川:王程,是这样吗?
王程:嗯……有点。
赵川:有点?
王程:嗯。
赵川:那父亲打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可以告诉我们大家吗?
王程:其实我觉得跟这些(原因)都差不多,我是……我确实很受不了他。因为他不管去什么地儿,都会做一些特别详细的,就像报告一样的说教。我实在是受不了。
赵川:那你喜欢什么样的方式?
王程:心平气和地把心里话说出来,不是把什么事都记在纸上面然后读出来。
赵川:好。那你今天愿意心平气和地跟你父亲说吗?
王程:我估计没有多大希望。
赵川:你愿意吗?
王程:我不愿意!
赵川:你不愿意,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王程:我讨厌他!
赵川:好。听儿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是不是特别难受,王先生?
王先生:不难受!
赵川:为什么?
王先生: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可能令他讨厌。
赵川:据我所了解,您之所以跟他动那么大的火,是因为您认为在手机事件上他说了谎,对吗?
王先生:对!2003年他妈给他买了手机,诺基亚6610,(价钱)大概是2400多(元)。到年底他说手机找不着了,我说为什么找不着了,他说搁在奶奶家了,就找不着了。我问过我妈,也问过我姐姐,她们都说没有看到手机。我便要他带我去找,就是12月31日那天晚上。就因为这个原因他就离家走了。
赵川:王程,能不能非常坦率地告诉我们,这部手机去哪儿了?
王程:我把手机卖了。
赵川:你卖了?
王程:嗯。
赵川:下面的话我不想问你,因为我知道你把卖手机的钱用来帮助一个朋友了,对不对?
王程:这个事我觉得没必要跟我爸说。
赵川:为什么你觉得没有必要呢?
王程:他可能不信。所以我一直都认为,信不信是他的事。
赵川:好。王先生,我现在告诉您,您的儿子把这部手机卖了,他去帮助一个极需要帮助的朋友,您相信吗?
王先生:这我相信。
赵川:好,如果他当时那么跟您说了,您还会跟他生气,会打他吗?
王先生:不会的。
赵川:那您会不会像很多家长一样,急于去知道,他这笔钱去帮了谁?它的用途是什么?
王先生:(他)帮了谁,(钱)用途那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只要是他帮助急需的人或者是需要帮助的人,我可以再给他钱。
赵川:那如果儿子不愿意跟您说,您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是他的问题,还是您的问题?
王先生:我觉得应该是他的问题。
赵川:那这一次离家出走之后,王程其实又回家了。关于这个事情你们沟通过没有?
王先生:有两次沟通得不错。
赵川:您怎么判断那两次沟通不错呢?
王先生:就是在家里面跟他谈,谈完了之后我又找到别人———他同学的父母。我打电话把他们叫过来一块谈的,总的来说谈得还行。
赵川:王程,我特别想知道你父亲把你同学的父母叫到你身边跟你谈的时候,你有反感吗?
王程:没有。
赵川:没有啊?你觉得跟同学的父母沟通是不是比跟父亲沟通得好一些?
王程:好多了。
赵川:他们是怎么跟你沟通的?
王程:平易近人,不会像他(我爸)说出那么多道理,说话板板的。
赵川:哦!
王程:因为在我觉得,我爸爸可能是做官的缘故,对下边的人说话有些严厉,但是我想说,我是他儿子,不是他属下。
赵川:王先生,听儿子说这个话有什么感觉,说实话?
王先生:他这样认为。可是我觉得呀,我并没有特别严厉。可能有些个别语言过激。
赵川:您觉得您还是一个平易近人的父亲,是吧?
王先生:我觉得是。
赵川:但是儿子不这么认可,对吗,王程?
王程:对!
王家父子进行了第一回合的对峙。第二演播现场的儿子王程,已经表现出了不耐烦,人们开始担心父子的沟通会随时终止。赵川加快了提问的速度。时间被带回到2004年12月16日。那天王程第二次离家出走,起因是老师打来一个电话说,王程已经一个多月没上晚自习了。父子关于那天的记忆让一些情感丰富的人悄然掉泪。
赵川:于是你们父子谈话,晚上的时候呢,据说你就走了,并且留下了一个纸条。这个纸条大概的意思是说“爸,我想走了,不想再打扰你们了,我感到非常孤独。”这个纸条有印象吗?
这里的对抗静悄悄(3)
王先生:有,那是2004年的12月16日,应该是。
赵川:王程,能不能告诉我们,当时你这种孤独感是什么,为什么你感到非常孤独?
王程:我自闭了5年,在学校不和别人说话,回家以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赵川:那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你在躲什么?
王程:我也不知道我在躲什么。
赵川: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自闭的,是吗?
王程:对。
赵川:您知道这个情况吗?
王先生:我曾经说过他,咱们一家就三口人,不要总是把门关上。因为他自己在一个房间,他只要是回家,吃完饭就把门关上,我们也看不见他做什么。
赵川:王程,1999年的时候你多大?
王程:十二岁?十二三岁。
赵川:十二三岁,刚上初中,对吧?
王程:对。
赵川:那我特别想知道,当你离开家的时候,你那种孤独感是不是就没有了?
王程:不是。离开家当然更有了。
赵川:更有了?那就是说,在家还觉得安全一些,是吗?
王程:对,那肯定。
赵川: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出走?
王程:在家里面压力太大了。
赵川:谁给你的压力?
王程:我爸。
赵川:什么样的压力?
王程:威慑力!
赵川:威慑力?
王程: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