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错误举报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59)

    如此种种情况叠加之下,魏国的国库可不就是一直在负增长吗?魏王当然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对,他试图增加收入。

    然而,已经发出去的福利不可能收回,尤其收到福利的人还是本国的军方,其中影响最大的不少都是军方的杠把子,他敢收回,军队便会有哗变。

    商人都已经没剩下几个了,油水也再也压不出,剩下的自然就只有还掌握在魏王手中的农户。

    如此,他也唯有加税一条路可走了。民众承担税负也是有个度的,频繁的加税自然很快就会逼得农人举家迁移。

    在先秦,人民的心中并不存在家、国这个概念。

    因为说白了,现在这些打生打死的大国本身就都是僭越之臣,他们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臣子,这天下的百姓无论去了哪儿,都是周王室的臣民,就和现代人从一个省份搬家到另一个省份一样,哪来的归属感

    至于民族,此时大家都还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硬要说的话,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就仅限于东西方,受教化的地区和蛮夷之地罢了。

    但如今的事实是,秦国这个蛮夷之地对老百姓反而要比这些礼乐之国更好,对前来投奔的百姓甚至还给发地、发农具。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他们只在乎在哪国才能活下去,而且,也因为秦国请了荀子开了学宫,这一点也令不少人对秦国产生了改观。

    虽然他们是真的不太能明白,不喜欢儒学甚至于抵触儒学的秦国是怎么和儒家的荀子待在一块地方还没打起来的?

    这一点也是不少有志之士对今日之秦国感兴趣所在,一旦感兴趣自然会有前去一看的欲望。

    在吃掉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之后,秦国现在的国境线已经抵达了中原洛阳一带,这也给各国人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了解提供了渠道。

    而一旦深入了解,这些人很快就会发现这个秦国和他们所知晓的秦国完全不是一回事。

    放下武器的老秦人在外人看来别提有多质朴多友好了,而且秦国的城市内治安也太好了吧,完全没有别的国家那些游侠一个不快便血溅三尺,更不会有那些打斗起来便顾不上周边百姓死活的义士。

    虽然法律条文的确是多了些,但是秦国什么不能做都给你说得明白,不像不少国家还来个潜规则。

    似乎还是很不错的样子?

    大批外国人士经过长久的考察和思索最终在选择在秦国落下了户籍,吕不韦对于各国的很多信息都是源自于这些千里迢迢来投奔秦国的民众。

    越来越多涌入秦国的民众自能够表明在几代秦王治理之下的秦国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人口大面积流失甚至已经发文禁止百姓出国的魏国了。

    魏国比之秦国情况如何自是一清二楚,因此对于如今之魏国,吕不韦全不将其放在眼里。

    但是对于信陵君归国后的魏国则不然。

    事实上,有不少人都曾经由衷地感叹,信陵君若是魏王,那么魏国定然不会是如今之模样。

    虽然信陵君在很多问题上的处理也过于幼稚,但从各个角度来说都优于魏王。

    不过魏王有个优点就是在关键时刻他还是会突然清醒一下的,哪怕清醒过片刻后很快就会又昏沉下去,但魏国也常常会做出让各国眼前一亮的事情,这次魏王派人恭请信陵君就是一件。

    六国众人都觉得是救命稻草的信陵君又是如何呢?

    不如武安侯远矣。吕不韦与这位倒是有一面之缘,他轻笑一声道,怕是尚且不如赵括,君子,是打不来仗的。

    一个生长于王侯之家的王孙公子,没有从尸山血海中爬出,不曾去他国走上一走看一看,不了解兵士所想敌方之策,甚至连地形都未必清楚,纵然饱读兵书又能如何?

    兵书这种东西难道还是个秘密不成?谁又没能读过呢?打仗打得可不是谁读的兵书多,谁的排演好。

    战争,是人心和人性的角斗场。

    战争打的是兵械武具,打的是人数国力,也是将领和将领之间的智慧算计。

    你要走哪一步,我提前将你看清楚了;你不敢走哪一步,我也将你看清楚了,那除非有天地相助,否则你败北的概率便不小了。

    信陵君敢走哪一步大家未必知道,但他不敢走哪一步大家却清楚得很。

    公子魏无忌,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贤人、君子二字便是他身上的镣铐。

    而要克制这些君子,秦国可有太多的方法了。因此吕不韦完全不将他看在眼里,然而当异人问:既如此,此战秦国如何诈败?时,吕不韦却笑道,我们知道他赢不了,但是六国却不知道。

    所以只要我们说他胜了,那他便是胜了。吕不韦微微一勾嘴角,等他真的「赢」了,我们便放出话去,天下只要有信陵君在,便可挡我秦军千军万马。

    定是要助天下无人不识信陵君。

    若还是不够异人此刻已经领悟了吕不韦之意,他微微笑着端起茶盏,一饮而尽,道,寡人便派人送大礼贺其登上魏王王位。

    吕不韦也端起了茶盏,冲着异人一敬,随后跟着满饮。君臣二人齐齐放下了茶盏,异人猛一击案,此时他的心情却与先前完全不同,他只觉得胸膛内有一团真气四处鼓动,爽快至极。

    但是吕不韦面上却未有喜色,他一脸严肃地问异人:大王,只是我们要由哪位将领败给信陵君呢?

    异人动作一顿,他缓缓回首,眸光看似温和,却带着一点暗藏的锋锐。吕不韦并未抬头,也未和他有目光接触,他低着头说:武安侯不可,武安侯若是败了,秦国民心必然打乱。过于年轻的将领亦是不可,毫无名气的年轻人没有说服力,所以

    先生想说什么直说便是,你我之间,不至于如此。异人缓缓坐了下来,他敛袖端坐,然后他听到了那个预料之中的名字,臣以为,蒙骜将军,可。

    蒙骜当从父亲口中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吕安心中有些郁郁,见状吕不韦拍了下他的脑袋蒙将军是最合适的。

    蒙骜,秦国诸多将领中堪称中年将领中的领袖,甚至可以说,他是武安君之后异人最相信的将领。

    比起白起,蒙骜之名就像是启明星边上的星子,明明闪亮却被遮得个严严实实,这主要是因为他接到的任务大部分都不是最后的歼灭战,如此便显得战果有些少。实则蒙骜的战争风格偏向于稳扎稳打,只是没有承担扩大战果的任务。

    常人不知,但是别国的将领却清楚他的重要性。

    而且比起计谋百出的白起,蒙骜相对来说老实了许多,胜就是胜,败就是败,若他败了可信度比较高。

    想要演好这场戏,演员和场地都至关重要。

    对方主将是信陵君,那么他们这边就必须派出一个在对方心里和信陵君地位相当的将领,蒙骜的确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所以当吕不韦提议的时候,异人也答应了。

    吕安侧首看着吕不韦一点点在这封绝密的奏书中写下了蒙骜的名字,还是有几分迟疑,可是父亲,蒙骜将军会答应吗?

    他会的。同为客卿,吕不韦对蒙骜也有几分了解,他将笔搁在一旁看着儿子道我在邯郸时候曾经同大王就秦国的【军功授爵】郅都有过一段探讨。

    当时我认为秦国的军功授爵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废除了子嗣得到父母的庇佑,人人皆平等。但最大的弱势也是如此。

    见儿子面上微露不解,吕不韦笑道我儿尚且年少,又未为父母,你不知道父母心中之所思所想。为人父母者,恨不得将最好的东西全数留给孩子。哪怕我知晓这些东西,我的孩儿也能靠着自己得到一样。

    吕安一愣,面上露出了一抹薄红,见儿子害羞别扭了,吕不韦含笑转移了话题当父母的很清楚留太多好的给孩子会教坏他,但如果不能留给孩子,那么奋斗的意义又有何在?所以我向大王提议

    他缓缓吐出四个字降等袭爵。

    吕安恍然,这的确是可以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可以让父母将家产传给孩子,但也不至于会让孩子被彻底骄纵坏。

    但其中唯一损失的其实是国家。

    对于国家而言,本来爵位是废止的,现在哪怕降一等,也还是要付出一定的额外支出。

    而关于这一点,吕不韦亦是提出了一个建议。

    传嗣当为嫡子,或为平等传给所有的子女。也就是允许父母在传承时候进行【分爵】。

    父亲当真要同大王说了分爵之事?吕安愕然得看着拿起笔和卷轴竹简书写的吕不韦可是父亲当时不是说此法于现在不适用吗?

    没错,分爵之事其实是吕安在闲聊时候和吕不韦提起的,但当时被吕不韦驳回了。因为这样的制度一出,对王家是好了,但对于民间来说则是大乱的开始。

    商鞅当年为秦国定下了军功授爵的底子,然而当时秦国还没有秦王,封顶也就是公爵,因此其设定的爵位制度放到秦公称王后的现在便有些不太贴合,毕竟公能够赐封的和王可以赐封的并非一个等级。

    秦国的爵位制度这些年来零零碎碎改了不少,只是毕竟不是规整性得进行改动,因此其中多少有一些偏多或者偏少。

    但福利这种东西,加起来容易,减起来却很难。吕不韦早就已经看到了这其中的问题,但着手处理却并不容易,毕竟会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人已经享受了数代,关系网也已经铺开,他这个刚刚上位一年的秦王想动也不那么容易。

    但如果从内部破坏呢?

    当时的吕安是如此对吕不韦解释的,那些功勋之家本身体量巨大即便降等袭爵,层层递减速度也慢不到哪里去,但如果分封就不一样了。

    富有天下的周天子都能因为一个分封将自己弄穷,更别提秦国的这么点爵位了,但当时吕不韦却直接了当得驳回了他的想法,因为此法为以恶治国,如此一举,家宅之内便永无宁日。

    本身嫡庶之间并不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所有的财产都归于嫡子,庶子在父亲死后只能分到很小一部分财产,因此庶子要么讨好嫡子,要么就自己出去挣一份家业。而因为秦国特殊的政治情态,选择后者的更多。

    但如果可以分财产,那么庶子必然会想方设法哄骗父亲选用后者,以让自己分到更多的财物和爵位。

    他们会更多得将去战场上拼杀的时间放在内院里,这对于秦国来说绝对是无益的。

    吕安当时被父亲的观点说服了,觉得的确是自己思虑不周。但没想到父亲现在居然会向异人提出这一建议。

    吕不韦执笔的手丝毫不顿,他嘴角一勾彼一时,此一时,为父只是同大王提一下而已,并不是要现在就实行。

    至于这种法子什么时候用自然是在秦国爵位团体过于丰荣成为累赘之时,而秦国的爵位什么时候会成为累赘?那自然是和平年代,没有了战败削爵这一控制爵位数量的制度开始。

    按秦国律,战争若是未能得胜,将领会受罚,而受罚自然可以以公爵抵罪,这也是秦国控制爵位数量的一种方法。

    而事实上,不光将领受罚,兵士们所有的战果都无法兑现。所以,吕不韦会在现在提出降等袭爵制,便是要给蒙骜以及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们一颗定心丸。

    他落完最后一笔,将竹简放在一旁晾干,就着悠悠灯光,吕不韦的面容明灭不定,他看着唯一的儿子道安儿,你要记住,没有完全不好的政策,只看它在什么时候用,又是为了解决什么目的而提出。

    只要你心中清楚他的弊端,并且做好准备,那么这计策就是可以用的只要在你的目的达到后将其撤回即可。

    他露出了一个微微有些狡猾的笑容朝令夕改也可以是一种手段。

    决定政策如何的,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其背后的人。

    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用出来就会是不同的结果。政策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吕安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胸中激荡之情久久不已。

    秦王历二年,异人派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攻赵,定太原。攻魏,得高都、汲。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王龁攻上党,得,置太原郡。

    秦军的疯狂攻击很快引来了六国齐抗,除齐国并未发兵外,信陵君魏无忌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西向攻秦,战于河外,秦军难抗,将领蒙骜帅兵西走,拒关不出。

    秦王异人遣使者携重礼、重金游走于诸国之间,又过数月,因军费所耗巨大,各国又均夺回失土,纷纷满意而去。

    魏王为表彰信陵君败秦收复关东失地功劳,拜其为上相,封邑五城。

    信陵君之名,扬天下。

    作者有话要说:

    夏喵:我爹,我爹真是太厉害辣!!!

    齐楚燕韩魏赵:太特么阴险了!

    秦国贵族为六国点赞。

    政策这个东西,只要由不要脸的人来用,他就能达到效果。

    不说老秦人了,你们看看特朗普就知道了。他可以玩朝令夕改,你根本没有办法,只要舍去一张老脸,他的目的就达到就行了。

    这就是商人思维。

    嗯,没错,吕不韦是商人嘛。

    秦国的爵位最后是可以降等传下来的,不过那不是一等,那是跳崖式继承。

    其实就算是降一等传对于家族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拿红楼梦举例吧,N多小说指着荣国府的就是他们明明应该是将军府了却还是挂着荣国府的牌子,这个就是铁证。

    当你换牌子的时候,你会感觉非常的耻辱。

    荣国府这还是第一代呢,都受不了,更别说后来N代了。

    而且换牌子是一回事,生活质量降低又是另一回事。

    排场降下来可不是容易的事,多的是打肿脸充胖子的。

    降等这事,想得开的还算好,想不开的降不到最低,他自然就破产了。

    第203章 论坛体 慎买!

    2019年中国水下考古的最大发现, 无疑是渤海海底的一艘汉代沉船中山号。

    这艘沉船被发现完全是出于一个巧合。

    中国自95年开始实行休渔制度开始,为了满足市民的海产品需求, 将近海地区渐渐发展成了海洋牧场。一直到19年, 养殖鱼类占海产品总有两近七成,产量甚至富余到可以出口的程度。但也因此,近海大部分地区都布置了用于养殖的网格, 传统捕鱼业只能向深海或者非养殖区进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