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错误举报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洛娜215(267)

    吕不韦看着自家儿子表情十分复杂,他在心中将尉缭这臭小子骂了个底朝天,然而顶着儿子追根究底的小表情又什么都不好说,简直要憋死了。

    并不知道儿子的胳膊肘已经朝外拐的老父亲只能将去蜀郡的路描写成了刀山火海,将蜀郡的悲惨生活描写成龙潭虎穴,哪知他儿子闻言更加激动了。

    吕安表示他正是要去看看这路究竟有多难走,才能想法子改进啊。他本来就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又不是为了享乐才去的。

    末了还摇摇头表示爹你太不了解我啦!

    吕不韦,吕不韦觉得自己很是心伤,不过他很快就又找了一个完美的理由,黄河搭桥工程刚刚起步,事情正做到一半难道可以放下来不管吗?

    哪知吕安闻言立刻露出了得意的小表情,因为在听闻兄长想要去蜀郡长长见识之后,特别贴心的太子殿下就表示阿兄你安心玩,这些事我大概都会,可以由我来替你做。

    而且话又说回来,搭桥这个事情本身也不归都水监管,等探查完成后,他就要转手了哎。

    不过尽管如此,吕安还是抱着弟弟好一通磨蹭,觉得自家这个弟弟没白养。已经是半大少年的赵政顶着伴读们见鬼的目光小小害羞了下,然后可怜巴巴地表示自己没有出去过,以后恐怕也没机会出去

    吕安当下拍着胸脯表示如果大王肯放他去蜀郡,自己一定将沿途所见所闻写信寄给弟弟,保管弟弟不出门也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

    吕不韦一时找不到好理由,只觉得很是心伤,他一方面知道儿子是对的。

    吕安学习已有所成,接下来便是沉淀以及增长见闻,这件事荀卿很久以前便同他说了。

    博学而寡闻,终是不得事,要想成为有用之人还是要出去走一走,接触民生和各地情况。他年少时候也是这么走出来的,当时他离开家中的时候还比吕安现在更年少一些。

    然而知道归知道,要将儿子放出去,他还是不太放心,加上要陪着儿子出行的而是尉缭。

    那臭小子怕不是早早就算好了!

    只是一看儿子带着期盼的眼神,吕不韦还是咬牙认了:你去写奏书吧,为父去同大王说。

    吕安要出去游学当然不可能再挂着官职,尤其是去蜀郡,来回路上都要花上小半年,秦国的福利还没有好到这个程度,当然只有辞职了。

    先秦时期游学是一种常态,上班上到一半突然辞职出去转一圈增长些见闻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等回来多半还能升职,看似是件稳赚不亏的事情?错啦!前提是你得有命能回来才行。

    战乱时代,只要能活着从外地回来,基本上都能有长进,而且在这个通讯信息不顺畅的时代,能够去外地走一趟,旁的不说,单单当地的地形地貌就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了。

    当然,转着转着就去了别的国家也很正常,主动被动的都有。基于这种情况吕不韦本以为为儿子请辞会非常困难,哪知异人一口就答应了下来,非但答应下来,他还挂着笑容从边上的柜子上取下了一册卷轴递给了吕不韦。

    吕不韦颇有些莫名,他展开一看,这正是任命吕安为蜀郡郡丞的文书。

    这!!!

    异人笑得非常和蔼,道:蜀郡太守李冰屡次上书想要调小吕卿去我本还有些犹豫,哪知这般巧合。

    文书都已经写好了,怎么可能会是巧合?吕不韦苦笑了下,然后替儿子谢了恩。

    蜀郡郡丞,蜀郡的二把手,儿子这下是从监升到了丞,升官速度着实惊人,然而这却让吕不韦开心不起来。

    他儿子不过是刚刚加冠之人,这一来未免过于打眼。

    异人一眼看透他这位先生的想法,他不禁摇头,关心则乱这一点,没想到先生也难以免俗。

    寡人前些日子微行去秦国学宫,想要听听现在的年轻人在学什么,异人缓缓道然后我听到了一个年轻人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

    秦国的王轻柔得说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作者有话要说: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by,还是年轻崽崽的韩非。

    昨天有宝宝问甘罗,嘎嘎嘎,甘罗和嬴政差不多大吧,他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是武王的臣子,后来武王死了昭襄王上位,后来甘茂因为得罪了人,有人一直在昭襄王面前说他坏话,甘茂觉得情况不妙就逃去了齐国。

    然而他的确是个人才,昭襄王不舍得这个人才,经过苏代(这也是个妙人,记住他)的劝说让人带着相印去找甘茂请他回国,并且授以上卿官位,甘茂不肯回去,于是苏代又去找齐王说:甘茂这个人秦王给他那么重的礼物他都不会去,说明他是真的很看好大王,大王您要怎么留下他呢?于是齐王就授甘茂上卿的职位。

    为了挽回甘茂的心,秦国赦免了甘茂家族人的赋税,并且给予极高的待遇。

    后来齐王派甘茂出使出楚,秦王暗戳戳对楚王说:你把甘茂送回来吧?

    楚王有些犹豫,就问臣子说自己该不该这么做?得罪齐国值得吗?

    楚国有个臣子叫范蜎,就说不行,把甘茂送回去秦国就是如虎添翼,最后就没送回去。

    为啥我让你们注意苏代呢?这位是苏秦的弟弟,在这件事情扮演的角色非常微妙。

    他当时是在帮齐国做事情,纵横家在当时算是雇佣军,也就是接了谁的单子就替谁说人话的类型。而甘茂算是他的朋友吧,二人在之前有过不少交流,甘茂逃得时候遇到他正好为齐出使秦国,还拜托他照顾一下自己秦国的妻、子,这关系应该算是挺铁的了吧?

    然而苏代做完正事之后同秦王说:甘茂在秦国得重用多年,对地形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在外头对秦国是个危害。

    昭襄王问:那怎么办呢?

    苏代说:王不若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终身勿出。

    没错,他建议秦王将人骗回来然后关起来,也就是这个人才我得不到也不能给别人。

    昭襄王说:善。

    于是派人去找甘茂请他回去,甘茂不回去,于是苏代再去和齐王举荐甘茂。

    这是史记上记载的一段,当然史记的传记都有那么点小说的成分,但是当时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在想,那如果甘茂真的回去了,岂不是就要被囚禁起来了吗?那作为甘茂的好朋友的苏代岂不是就是挖了个坑给好基友跳了吗?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苏代给甘茂的考验,甘茂没有回去,他通过了苏代给的考验,所以苏代将他推荐给了齐王。自此官拜上卿。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真的是太可怕了。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谁在给你出考题,也永远不知道通过考题和不通过这一题会有怎样的结果。

    秦王给甘茂的是上卿之位,算是一把手了,富贵到了极点。若非甘茂心志坚定,他非常清楚自己离开的原因是什么,他很可能就会回去,等到回去之后等待他的就是死局。

    所以人呐,走每一步都得想清楚自己做的决定,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再后悔,当然我们不会遇到甘茂这种死局,但是无论是和前男友分手、辞职、离婚亦或者很多决定都一样。

    如果你下了决定,就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受不了离开的原因是什么,除非主要原因能够被解决,否则一定不要回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当你回头的那一瞬,后头等着你的是不是鬼谷

    再说说他孙砸甘茂。

    甘罗的年龄多大其实说法挺多,史记说法是甘罗在甘茂死的时候十二岁,甘茂啥时候死的?呃,不知道,但是当时的甘罗是吕不韦的门客(史记原话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相这个词很微妙,丞相和相邦缩写都是相,吕不韦做丞相是庄襄王时代,相邦是秦始皇时代,所以当中差了差不多3年。

    另外一个关键是燕国太子,太子丹其实有两次来秦国,一次是被秦始皇侮辱,另一次就是这次,不过这次是秦燕后来联合了最后坑了赵国。

    然后把燕太子还回去了。

    如果以燕太子为时间点,那就是始皇28岁时候的事情(差不多)但他28岁时候吕不韦早就被干掉啦!所以我默认应当是秦王刚刚即位的时候,也就是14/5岁时候发生的这件事情。

    其实吕不韦真的给嬴政推荐了很多人才(小声BB)在始皇的教育和人才上他还是很上心的,在始皇小的时候两人还是有过真心的,只不过赵姬死局。

    第210章 战国风云(62)

    是夜, 吕不韦在庭院内负手而立。月凉如水,落在院内庭院内他为了让小时候的儿子种田而挖出的渠道之上, 又被清风打成碎银一片, 衬得他的身影愈加茕孑。

    蛙鸣阵阵,咸阳城暑热时节只有在晚上才有一丝凉意。但即便是此时此刻,吕不韦却感觉不到一丝凉爽, 他感觉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只因异人同他说的那一句宰相起于州部。

    吕不韦不是地方官出身,在别人看来,他是标准的裙带出身,正是投资眼光好扒住了异人才得以升天。

    这也是他广为人诟病之处,在东方五国眼中这一点尤为突出。而在他们眼里, 异人也是靠着女人上位,而他吕不韦更是经营牵线搭桥之人。

    不过吕不韦从来不在乎这个,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几何, 也很清楚异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就像是儿子发明的黑白棋一样,他以秦国江山为棋盘,又一点点将异人的棋子翻转过来,几番算计, 小心谋划,最后将点化为线, 又将线连成片, 方才赢了这场棋局。

    靠女人?若异人当真是单单靠着华阳太后爬上去的,难道昭襄王这样老谋深算之人会允许吗?他们未免将昭襄王看得太低了些。

    至于他们以为的,那只是他们以为的。

    而现在, 他已经站到了巅峰,而他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儿子。

    自己和异人有一份知己情在,异人性格使然,只要他把握好彼此分寸,他相信自己不会落个糟糕的下场,而吕安他和太子走得太近了。

    这不是好事。

    他知道这两个孩子之间有一份特殊的情谊在,只是,亲则近亵,身份变了,若是不能把握住其中分寸,绝无好事。

    而且赵政这个孩子他的性格颇为强硬,其做事风格与其说是像异人,不如说他更像昭襄王。

    在很多事情上,太子的大局观比起异人都要强,也更为强势。也正是因为如此,吕不韦不敢赌在用人上,太子是更像昭襄王还是更像异人。

    所以吕不韦向异人建议为太子挑选伴读。

    太子今年十五岁,正是最善变的时候,他身边又多出了数位伴读,恰恰也能分去吕安对赵政的影响。

    他提出了建议,而异人答应了。

    即便当时异人没有多想,仅仅是就事论事,事后也肯定能回过味来。

    宰相起州部现在异人对他说的这句话让吕不韦怎能不多想?

    他一方面觉得这是秦王对吕安的一个不算承诺的承诺,另一方面又觉得这可能是秦王的一个不轻不重的敲打。

    是打巴掌,还是给的枣,全看吕不韦如何理解。

    吕不韦的决定是做被打巴掌的准备,接住这颗枣。

    反正儿子还年轻。

    而接到调令时候吕安则是一脸懵逼,他就是想要出去游(玩)学(耍),怎么就变成去上班了?!

    吕不韦见儿子久久没有反应,便挑眉看他:怎么,不满意吗?

    吕安立刻摇头,一个官员想要做事的话一定要去地方,地方自由度高,也更贴近民生,而且蜀郡也是如今最有挑战性的地方,他的确很感兴趣。

    他和李冰关系不错,应该也能相处和谐,就工作环境来说估计问题不大,只是,这是刚谈恋爱就要分离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有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

    尉缭听到吕安调任的消息后也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调整了表情表示没事,他这里比起吕安来可活动性要更高一些。

    秦国是全民皆兵制度,几乎不存在职业军人这种概念。尉缭此前靠着军功得了民爵,但并未被授予正规的职位,所以他的时间反而比吕安更自由,完全可以陪着吕安去蜀郡。

    但是吕安考虑后还是拒绝了,最后二人商讨后还是决定尉缭陪他一段时间后回咸阳城发展。

    秦国唯一升迁的路子就是军功或者农耕,吕安走的是农耕路线,显然这条路尉缭没法走。而在军功授爵这条路上,能够上战场,上哪里的战场,这样的机会便极为重要。

    秦国的军功是根据胜利情况来算的,如果个人斩杀敌人数目极为醒目而所在的方阵结算输了或者战役胜利损失人口过多的话,这个数据并不会被记入个人军功。因此自己杀人多没有用,看的还是全局。

    这一点也是秦国的军队远远强于别国军队的原因,在别的国家还在讲游侠讲个人的时代,秦国讲的就已经是整体,并且有了一整套计算整体功勋的方法了。

    虽然尉缭个人能力出众,但如果没有补给的保障他也难以发挥,而相对来说,咸阳城派出的军队补给以及将领方面都是最好的,而且如果有良将的指挥,相对来说他也能更好发挥一点。

    在蜀郡则不同,蜀郡唯一能够提供的战争机会就是进攻楚国和平乱,但是蜀郡现在被李冰治理得非常好,吕安也不认为自己会把蜀郡人民逼到要造反的程度。

    至于进攻楚国更是不可能,如果从巴蜀大军攻楚,那么秦国必须要先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多蜀郡会在最后承担一个包抄奇袭的任务,正面进攻几乎不可能。

    所以吕安认为尉缭如果留在蜀郡,很有可能错过接下来的秦国扩张时候提供的种种机会。

    尉缭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得撑着一整个尉家,如今尉家的老一代不可能再上战场,新生一代又尚未长成。虽然很不舍,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责任在。

    尉缭没有深入谈这个问题,他让吕安先准备行李。原本出去玩也就罢了,什么时候走都无妨,而现在官员的交接到任是有时间限制的,考虑到蜀道的难走程度,他们自是越早启程越好。

    然而在临走之前,二人遇到了一个问题多多也要跟着去。

    多多是属于那种草原马,肩高腿长,而这样的马匹在南方山岭之间却没办法很好地行动。而且走山路对于马的膝盖也会是一种损伤,所以吕安和尉缭二人商量后,决定还是将多多留在咸阳城,他二人骑采购的果下马去。

    多多本来想着可以出去玩可高兴了,盼了好些时候,还在洗澡时候特别配合。但是,当它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等着上路的时候,愕然发现队伍中竟然没有自己的位置,两个爹都骑着区区果下马,而自己居然还在马厩里面,这个后果就很严重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