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汉朝养老(穿越)——元月月半(135)
谢莲花早年那些做派伤透了李秋月的心,李秋月难过有之,远远没到伤心欲绝的地步。
你想让我怎么做主?谢琅问。
李秋月:杀人偿命!
莲花自己上吊死的,怎么偿?谢琅又问。
李秋月擦擦眼泪,春娥都跟我说了,是跟她嫂子吵架,被她嫂子气死的。我要她嫂子给莲花抵命。
你不懂事,我骂你一顿,你气的自尽死了,我是不是得给你抵命?谢琅盯着她问。
李秋月下意识说:我又没上吊。说出来楞了一下,难以置信,三郎叔,你竟然向着外人?
我都不知道莲花婆家嫂子是黑是白,怎么可能向着她?用你的脑子想想。谢琅注意到钱小花也在,指着钱小花,她以前不懂事,我还拿铁锨打过她。这事要搁你闺女身上,是不是得上吊?
李秋月想说不会的。可话到嘴边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自家闺女什么德行,李秋月比任何人都清楚。
当年要不是谢琅下手快恨,她们两家早沦为笑柄。而就在刚刚李秋月还在想,早知道就不逼莲花嫁过去,遂了她的意,把她嫁去山黄里。
冷静下来,李秋月不这样想了,给闺女报仇的心淡了许多,那你说咋办?
听说你让你儿子去报官?李秋月点头。谢琅道,那就听官府的人怎么说。
钱小花忍不住问:官府要说不怪莲花的嫂子,我们就这样算了?
逮住她打一顿?莲花有娘家,她嫂子也有娘家。再出人命找谁?别忘了你爹当初是怎么死的。谢琅板起脸道。
钱小花气焰全消,嘟囔道,就这么算了,我不甘心。
你闺女还想不想嫁人?你儿子还想不想娶妻?还嫌你们家名声在这十里八村不够响亮是不是?谢琅连番质问。
钱小花哑口无言。
卫青不禁看一眼谢琅,很意外他在这么短时间内把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
李秋月,莲花的孩子多大?谢琅问。
李秋月想也没想,两岁。
是个闺女吧?你家日子宽裕,真觉得对不起莲花,就把闺女要过来。谢琅道,莲花的男人还年轻,肯定会再娶。碰到个像我大嫂那样的极好,但大多数女人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孩子在他家估计会是下一个莲花。
李秋月脱口道:他不敢!
咱们一个村住着,都不妨碍你们吓唬小七,离这么远你能知道什么?谢琅反问。
钱小花:我们没吓唬小七。
小七拿鸡腿馋你的时候,你没要揍他?
钱小花张口结舌,那,那是他欠揍。他不是小七我也想揍他。
莲花的闺女闹着要吃鸡腿,她后娘会不会揍她?谢琅道,你家不舍得杀鸡,隔几天会买一次肉,他们一个月也舍不得买一次。
冯英点头,三郎说的在理。你们真觉得对不起莲花,就趁机把孩子抢过来。反正是个闺女,不用你们盖房。长到十来岁,帮你干几年活,赚的钱也够她的嫁妆了。
孩子抢过来我还是不甘心。钱小花盯着谢琅说。
卫青不禁皱眉,你想怎样?
不打她一顿,我是咽不下这口气。钱小花道。
卫青张嘴想说什么,谢琅先一步抓住他的胳膊,下午过去。女人动手,男人盯着。这样成吗?
钱小花看向她大嫂,成不?
李秋月问:三郎叔去不去?
卫青:三郎
我过去。我是你们的里长。谢琅道,但是咱们村的人不能都去。否则有人趁机来弄东西,村里的老人小孩只能看着他们弄。
钱小花:谁敢?!
我家的小偷是怎么来的?谢琅之所以这么问,是担心所有人都去,人多混乱再闹出人命来。毕竟这些人打起架来都不要命。
钱小花没话了。
谢琅继续说:你们两家商议商议都叫谁去,谁留在村里,什么时候去?等一下,你大儿子怎么去的城里?看向李秋月。
没去成。三郎,那孩子在我家,被我关起来了。
谢琅转过身,看到是老里长,那先别去。我跟你们去看看是上吊,还是被人害的。如果真是她自己吊死的,你们就打她嫂子一顿。
李秋月:你能看出来?话说出口想起来了,谢琅没把握的事提都不会提。
那就未时过去。谢琅道。
李秋月连连点头:听三郎叔的。
谢琅冲卫青使个眼色,回家。
卫青担心隔墙有耳,到院里才问:你能分辨出自杀还是他杀?
谢琅:人会说谎,尸体不会。真是半夜,像今天这种天气到下午都该有尸斑了。上吊自杀,脖子上只会有一道勒痕。如果是他杀再吊上去,不论凶手怎样小心,也难做到勒痕和吊痕完美重合。
你倒是真令我意外。
谢琅抬头看到刘彻站在灶房门口,面无表情,好像他把他儿子刘据抢走了似的。
听人说的。谢琅不知他又怎么了,便老老实实的回答。
刘彻:那是自杀还是他杀?
暂时还不知。谢琅道。
刘彻疑惑不解,那你刚才和仲卿说?
三郎打算下午过去看一下。卫青接道。
刘彻:朕不同意!
谢琅就知道他这样说,小七的堂姐,不是外人。
我也不想三爷去。小七开口道。
刘彻睨了他一眼,听见了?进来做饭!
父亲
刘彻低下头,怎么了?
声音太大吓着他了。谢琅提醒他。
刘彻眉头紧皱,男子汉
孟达兄,小七小时候胆子比他还小。如今变成这样可不是我吓唬出来的。谢琅看一眼小七,我有没有吼过你?
小七:有啊。
谢琅噎住。
刘彻大笑。
我要下河抓鱼,上树捉鸟,不好好看书的时候。小七补充道。
刘彻脸上的笑僵住谢小七!
小刘据打了个哆嗦。谢琅走过去抱起他,别怕,别怕,你父亲就是一个纸老虎。
小刘据怕,很怕刘彻生气。然而到谢琅怀里他不怕了。因为谢琅是唯一一个敢瞪他父皇的人。比他舅父大将军卫青还厉害。
小刘据歪着脑袋看着谢琅:什么是纸老虎啊?
刘彻:谢三郎!
第146章 口是心非
纸老虎就是看起来特别厉害,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小七开口道。
刘彻猛然转向小七,欠揍?
小七慌忙躲到卫青身后。
卫青笑着揉揉他的脑袋,冲谢琅伸出手。
谢琅把小刘据递给他,解释道,他还小,陛下,明日就忘了。
刘彻看一眼他儿子,小刘据眼中尽是好奇,仿佛在想他是不是纸老虎,看出什么了?
小刘据抿嘴笑笑,扭头抱住卫青的脖子。
卫青轻轻拍拍他的背,转移话题,三郎,锅里的菜该好了。
谢琅转身去灶房,刘彻跟进去就看到屉子上有四个盘子,一盘金灿灿的螃蟹,一盘雪白的龙虾肉,一盘子红彤彤的大虾和一盘鳊鱼。
这个时节这些东西随便一样都值千金,刘彻看在眼里却觉得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度,三郎,吾不想吃这个?
陛下想吃什么?谢琅顺嘴问。
刘彻:炒面饼。
谢琅扭头白了他一眼,小刘据咯咯笑,父亲,三叔又瞪你。
惯的他了。刘彻嗤一声。
卫青忍不住说,陛下,三郎下午还有事,今天就吃这个吧。
要吃你吃。刘彻道。
谢琅转身面对着他,真不想吃?
不吃!刘彻说得十分坚决。
真难伺候!
谢琅在心里嘀咕一句,给小七使个眼色,端堂屋里,和你仲卿爷爷先吃。
三爷吃什么?小七担忧的问。
谢琅指着橱柜,里面还有炊饼,我炒炊饼。
油炸炊饼?小七问。
谢琅不想做,见小刘据满脸好奇,也行。屉子拿出来,铁锅里的水舀出来,烧干,就舀几勺油放进去。
刘彻的侍卫烧火化油,谢琅快速把馒头切成四方块,又搅一碗鸡蛋液,一盏茶的功夫,一盆裹着鸡蛋液的馒头块出锅。
刘彻满意了,端着盆就走,这才像一顿饭。
谢琅白了他一眼,对侍卫说,橱柜里有菜还有米和炊饼,吃什么你们自己做。
侍卫知道他下午有正事,人命关天的正事耽误不得,也没说自己不会做。蒸一瓮栗米饭,用谢琅炸馒头的油锅炒一盆青菜就这么吃了。
话说回来,小刘据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螃蟹,卫青给他掰一个螃蟹腿,小刘据往他怀里钻。卫青便改给他剥虾。
虾很鲜嫩,不蘸酱也十分好吃。小刘据吃两个就要自己剥。卫青担心他剥不干净,被虾壳卡到,就给他夹一块龙虾肉。
小刘据瞬间忘了大虾,还提醒小七吃龙虾肉。
小七喜欢清蒸鳊鱼,便提醒小刘据吃鳊鱼。一大一小俩孩子,你提醒我,我提醒你,卫青看着他俩,以至于刘彻和三郎进屋,一盆螃蟹愣是一个没少。
怎么不吃?谢琅坐下就问。
小七皱眉道:麻烦。
不可以吃。小刘据指着螃蟹认真道。
卫青看一眼自己的手,没空。
谢琅无奈地摇摇头,掰开一个螃蟹递给小七,又掰开一个递给卫青。
朕的呢?刘彻开口道。
小七故意问,孟达爷爷不是说不吃?
他没说过,你听错了。谢琅道。
小刘据忍不住说:我也听见啦。父亲不要吃,三叔做脆饼。
吃你的饭吧。卫青连忙夹块龙虾肉把他的嘴堵上。
刘彻顿时觉得胸闷气短,三郎,这孩子给你吧。指着小刘据说。
谢琅懒得理他,直接掰开一个螃蟹放在他面前。
刘彻顿时觉得心里舒坦了。夹一块炸馒头,在小刘据面前晃一下,想吃不?想吃自己夹。
小刘据拿起箸,就让卫青放他下来。
卫青把他放在地上,小刘据使足了吃奶的劲,也没能夹起一块。
刘彻嚼着咯嘣脆的馒头块,又夹一块,还故意在小刘据面前晃一下。小刘据顿时想哭,他父皇太坏了,太坏了。
谢琅无语,真没见过这么当爹的。夹一块放入小刘据口中,喜欢吃我把做法写下来,让你母亲的厨子做给你吃。
小刘据咬碎馒头块,就使劲点一下头,喜欢!
这些也喜欢?谢琅指着菜。
小刘据指一下大虾、龙虾和鱼,喜欢。
他不敢吃螃蟹。卫青接道。
刘彻又忍不住说,真不像是朕的儿子。
那你给仲卿好了。反正仲卿没孩子,陛下同皇后再生一个。谢琅接的迅速。
刘彻噎住了。他盼了十年才得一子,哪怕是个痴儿也不舍得送人。
谢琅见他说不出话来,故意问,不舍得?既然不舍,何必说那等戳心窝的话。陛下无心,据儿还小,不知什么是言不由衷,真以为陛下厌恶他,陛下就不担心他长大了,你们父子二人离了心?
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刘彻不以为意。
谢琅看向卫青,你到你父亲身边时,也就据儿这么大,他那时说的话,你还记得不?
记忆犹新。卫青道。
刘彻张张嘴,指着小刘据,他不过三周岁。
小七三周岁就记事了。谢琅道。
刘彻转向小七。
小七点点头,爷爷死了,大伯娘和二伯娘不要我,我至今还记得。
刚才你三爷去你大伯娘家,你为何不拦着?刘彻反问。
小七:我三爷不止是我三爷,还是养蚕里的里长。
刘彻无言以对。
卫青不禁感慨,小七真长大了。
可以去太学了。刘彻接的特快。
谢琅想翻白眼,这人是逮住机会就要他去城里。
三爷说了,我十五岁再去。小七道。
刘彻看着谢琅说,何时决定的?
同东方朔闲聊的时候。谢琅看一眼小七,他如今已不去村学,在家自己学。东方朔三两天来一次,或者我领他去东方朔家中。东方朔说照现在这样,再过三四年就行了。
刘彻:直接搬去城里,让东方朔每天下午给他授课,他明年便可去太学。
陛下还想要土豆不?谢琅问。
刘彻愣住,想说土豆是什么?话到嘴边猛然想到,是那种天一热就发芽,无法再使用的东西,你今年就种。
种可以。陛下先让匠人做出土豆粉。谢琅道,土豆做成粉可以存放许久,百姓爱惜东西,收下来就弄成粉,就不可能把土豆放到发芽了才食用。
恋耽美
你想让我怎么做主?谢琅问。
李秋月:杀人偿命!
莲花自己上吊死的,怎么偿?谢琅又问。
李秋月擦擦眼泪,春娥都跟我说了,是跟她嫂子吵架,被她嫂子气死的。我要她嫂子给莲花抵命。
你不懂事,我骂你一顿,你气的自尽死了,我是不是得给你抵命?谢琅盯着她问。
李秋月下意识说:我又没上吊。说出来楞了一下,难以置信,三郎叔,你竟然向着外人?
我都不知道莲花婆家嫂子是黑是白,怎么可能向着她?用你的脑子想想。谢琅注意到钱小花也在,指着钱小花,她以前不懂事,我还拿铁锨打过她。这事要搁你闺女身上,是不是得上吊?
李秋月想说不会的。可话到嘴边却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自家闺女什么德行,李秋月比任何人都清楚。
当年要不是谢琅下手快恨,她们两家早沦为笑柄。而就在刚刚李秋月还在想,早知道就不逼莲花嫁过去,遂了她的意,把她嫁去山黄里。
冷静下来,李秋月不这样想了,给闺女报仇的心淡了许多,那你说咋办?
听说你让你儿子去报官?李秋月点头。谢琅道,那就听官府的人怎么说。
钱小花忍不住问:官府要说不怪莲花的嫂子,我们就这样算了?
逮住她打一顿?莲花有娘家,她嫂子也有娘家。再出人命找谁?别忘了你爹当初是怎么死的。谢琅板起脸道。
钱小花气焰全消,嘟囔道,就这么算了,我不甘心。
你闺女还想不想嫁人?你儿子还想不想娶妻?还嫌你们家名声在这十里八村不够响亮是不是?谢琅连番质问。
钱小花哑口无言。
卫青不禁看一眼谢琅,很意外他在这么短时间内把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
李秋月,莲花的孩子多大?谢琅问。
李秋月想也没想,两岁。
是个闺女吧?你家日子宽裕,真觉得对不起莲花,就把闺女要过来。谢琅道,莲花的男人还年轻,肯定会再娶。碰到个像我大嫂那样的极好,但大多数女人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孩子在他家估计会是下一个莲花。
李秋月脱口道:他不敢!
咱们一个村住着,都不妨碍你们吓唬小七,离这么远你能知道什么?谢琅反问。
钱小花:我们没吓唬小七。
小七拿鸡腿馋你的时候,你没要揍他?
钱小花张口结舌,那,那是他欠揍。他不是小七我也想揍他。
莲花的闺女闹着要吃鸡腿,她后娘会不会揍她?谢琅道,你家不舍得杀鸡,隔几天会买一次肉,他们一个月也舍不得买一次。
冯英点头,三郎说的在理。你们真觉得对不起莲花,就趁机把孩子抢过来。反正是个闺女,不用你们盖房。长到十来岁,帮你干几年活,赚的钱也够她的嫁妆了。
孩子抢过来我还是不甘心。钱小花盯着谢琅说。
卫青不禁皱眉,你想怎样?
不打她一顿,我是咽不下这口气。钱小花道。
卫青张嘴想说什么,谢琅先一步抓住他的胳膊,下午过去。女人动手,男人盯着。这样成吗?
钱小花看向她大嫂,成不?
李秋月问:三郎叔去不去?
卫青:三郎
我过去。我是你们的里长。谢琅道,但是咱们村的人不能都去。否则有人趁机来弄东西,村里的老人小孩只能看着他们弄。
钱小花:谁敢?!
我家的小偷是怎么来的?谢琅之所以这么问,是担心所有人都去,人多混乱再闹出人命来。毕竟这些人打起架来都不要命。
钱小花没话了。
谢琅继续说:你们两家商议商议都叫谁去,谁留在村里,什么时候去?等一下,你大儿子怎么去的城里?看向李秋月。
没去成。三郎,那孩子在我家,被我关起来了。
谢琅转过身,看到是老里长,那先别去。我跟你们去看看是上吊,还是被人害的。如果真是她自己吊死的,你们就打她嫂子一顿。
李秋月:你能看出来?话说出口想起来了,谢琅没把握的事提都不会提。
那就未时过去。谢琅道。
李秋月连连点头:听三郎叔的。
谢琅冲卫青使个眼色,回家。
卫青担心隔墙有耳,到院里才问:你能分辨出自杀还是他杀?
谢琅:人会说谎,尸体不会。真是半夜,像今天这种天气到下午都该有尸斑了。上吊自杀,脖子上只会有一道勒痕。如果是他杀再吊上去,不论凶手怎样小心,也难做到勒痕和吊痕完美重合。
你倒是真令我意外。
谢琅抬头看到刘彻站在灶房门口,面无表情,好像他把他儿子刘据抢走了似的。
听人说的。谢琅不知他又怎么了,便老老实实的回答。
刘彻:那是自杀还是他杀?
暂时还不知。谢琅道。
刘彻疑惑不解,那你刚才和仲卿说?
三郎打算下午过去看一下。卫青接道。
刘彻:朕不同意!
谢琅就知道他这样说,小七的堂姐,不是外人。
我也不想三爷去。小七开口道。
刘彻睨了他一眼,听见了?进来做饭!
父亲
刘彻低下头,怎么了?
声音太大吓着他了。谢琅提醒他。
刘彻眉头紧皱,男子汉
孟达兄,小七小时候胆子比他还小。如今变成这样可不是我吓唬出来的。谢琅看一眼小七,我有没有吼过你?
小七:有啊。
谢琅噎住。
刘彻大笑。
我要下河抓鱼,上树捉鸟,不好好看书的时候。小七补充道。
刘彻脸上的笑僵住谢小七!
小刘据打了个哆嗦。谢琅走过去抱起他,别怕,别怕,你父亲就是一个纸老虎。
小刘据怕,很怕刘彻生气。然而到谢琅怀里他不怕了。因为谢琅是唯一一个敢瞪他父皇的人。比他舅父大将军卫青还厉害。
小刘据歪着脑袋看着谢琅:什么是纸老虎啊?
刘彻:谢三郎!
第146章 口是心非
纸老虎就是看起来特别厉害,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小七开口道。
刘彻猛然转向小七,欠揍?
小七慌忙躲到卫青身后。
卫青笑着揉揉他的脑袋,冲谢琅伸出手。
谢琅把小刘据递给他,解释道,他还小,陛下,明日就忘了。
刘彻看一眼他儿子,小刘据眼中尽是好奇,仿佛在想他是不是纸老虎,看出什么了?
小刘据抿嘴笑笑,扭头抱住卫青的脖子。
卫青轻轻拍拍他的背,转移话题,三郎,锅里的菜该好了。
谢琅转身去灶房,刘彻跟进去就看到屉子上有四个盘子,一盘金灿灿的螃蟹,一盘雪白的龙虾肉,一盘子红彤彤的大虾和一盘鳊鱼。
这个时节这些东西随便一样都值千金,刘彻看在眼里却觉得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度,三郎,吾不想吃这个?
陛下想吃什么?谢琅顺嘴问。
刘彻:炒面饼。
谢琅扭头白了他一眼,小刘据咯咯笑,父亲,三叔又瞪你。
惯的他了。刘彻嗤一声。
卫青忍不住说,陛下,三郎下午还有事,今天就吃这个吧。
要吃你吃。刘彻道。
谢琅转身面对着他,真不想吃?
不吃!刘彻说得十分坚决。
真难伺候!
谢琅在心里嘀咕一句,给小七使个眼色,端堂屋里,和你仲卿爷爷先吃。
三爷吃什么?小七担忧的问。
谢琅指着橱柜,里面还有炊饼,我炒炊饼。
油炸炊饼?小七问。
谢琅不想做,见小刘据满脸好奇,也行。屉子拿出来,铁锅里的水舀出来,烧干,就舀几勺油放进去。
刘彻的侍卫烧火化油,谢琅快速把馒头切成四方块,又搅一碗鸡蛋液,一盏茶的功夫,一盆裹着鸡蛋液的馒头块出锅。
刘彻满意了,端着盆就走,这才像一顿饭。
谢琅白了他一眼,对侍卫说,橱柜里有菜还有米和炊饼,吃什么你们自己做。
侍卫知道他下午有正事,人命关天的正事耽误不得,也没说自己不会做。蒸一瓮栗米饭,用谢琅炸馒头的油锅炒一盆青菜就这么吃了。
话说回来,小刘据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螃蟹,卫青给他掰一个螃蟹腿,小刘据往他怀里钻。卫青便改给他剥虾。
虾很鲜嫩,不蘸酱也十分好吃。小刘据吃两个就要自己剥。卫青担心他剥不干净,被虾壳卡到,就给他夹一块龙虾肉。
小刘据瞬间忘了大虾,还提醒小七吃龙虾肉。
小七喜欢清蒸鳊鱼,便提醒小刘据吃鳊鱼。一大一小俩孩子,你提醒我,我提醒你,卫青看着他俩,以至于刘彻和三郎进屋,一盆螃蟹愣是一个没少。
怎么不吃?谢琅坐下就问。
小七皱眉道:麻烦。
不可以吃。小刘据指着螃蟹认真道。
卫青看一眼自己的手,没空。
谢琅无奈地摇摇头,掰开一个螃蟹递给小七,又掰开一个递给卫青。
朕的呢?刘彻开口道。
小七故意问,孟达爷爷不是说不吃?
他没说过,你听错了。谢琅道。
小刘据忍不住说:我也听见啦。父亲不要吃,三叔做脆饼。
吃你的饭吧。卫青连忙夹块龙虾肉把他的嘴堵上。
刘彻顿时觉得胸闷气短,三郎,这孩子给你吧。指着小刘据说。
谢琅懒得理他,直接掰开一个螃蟹放在他面前。
刘彻顿时觉得心里舒坦了。夹一块炸馒头,在小刘据面前晃一下,想吃不?想吃自己夹。
小刘据拿起箸,就让卫青放他下来。
卫青把他放在地上,小刘据使足了吃奶的劲,也没能夹起一块。
刘彻嚼着咯嘣脆的馒头块,又夹一块,还故意在小刘据面前晃一下。小刘据顿时想哭,他父皇太坏了,太坏了。
谢琅无语,真没见过这么当爹的。夹一块放入小刘据口中,喜欢吃我把做法写下来,让你母亲的厨子做给你吃。
小刘据咬碎馒头块,就使劲点一下头,喜欢!
这些也喜欢?谢琅指着菜。
小刘据指一下大虾、龙虾和鱼,喜欢。
他不敢吃螃蟹。卫青接道。
刘彻又忍不住说,真不像是朕的儿子。
那你给仲卿好了。反正仲卿没孩子,陛下同皇后再生一个。谢琅接的迅速。
刘彻噎住了。他盼了十年才得一子,哪怕是个痴儿也不舍得送人。
谢琅见他说不出话来,故意问,不舍得?既然不舍,何必说那等戳心窝的话。陛下无心,据儿还小,不知什么是言不由衷,真以为陛下厌恶他,陛下就不担心他长大了,你们父子二人离了心?
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刘彻不以为意。
谢琅看向卫青,你到你父亲身边时,也就据儿这么大,他那时说的话,你还记得不?
记忆犹新。卫青道。
刘彻张张嘴,指着小刘据,他不过三周岁。
小七三周岁就记事了。谢琅道。
刘彻转向小七。
小七点点头,爷爷死了,大伯娘和二伯娘不要我,我至今还记得。
刚才你三爷去你大伯娘家,你为何不拦着?刘彻反问。
小七:我三爷不止是我三爷,还是养蚕里的里长。
刘彻无言以对。
卫青不禁感慨,小七真长大了。
可以去太学了。刘彻接的特快。
谢琅想翻白眼,这人是逮住机会就要他去城里。
三爷说了,我十五岁再去。小七道。
刘彻看着谢琅说,何时决定的?
同东方朔闲聊的时候。谢琅看一眼小七,他如今已不去村学,在家自己学。东方朔三两天来一次,或者我领他去东方朔家中。东方朔说照现在这样,再过三四年就行了。
刘彻:直接搬去城里,让东方朔每天下午给他授课,他明年便可去太学。
陛下还想要土豆不?谢琅问。
刘彻愣住,想说土豆是什么?话到嘴边猛然想到,是那种天一热就发芽,无法再使用的东西,你今年就种。
种可以。陛下先让匠人做出土豆粉。谢琅道,土豆做成粉可以存放许久,百姓爱惜东西,收下来就弄成粉,就不可能把土豆放到发芽了才食用。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