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迷——鸽苏拉(74)
裴鲁瓦立刻叫士兵拿来更多的水碗, 以五步为间隔摆放起来。
这样一来, 便能更为精准的判断出隧道从哪个方向挖过来。
如果隧道改变方向, 最显眼的波纹也会从一个碗转移到另一个碗。而且随着隧道距离越来越近, 原先微弱的波纹, 也会变得越发波荡起伏
交代完一组士兵专门负责巡察水碗后, 裴鲁瓦若有所感, 转身看向内墙高处。
只见高高的墙头上, 苏试悬坐于外,一只手搭着城碟,无意识般抚敲着。
苏试对着他一笑。
裴鲁瓦松了口气,感到自己通过了他的测验。
但随即心中一怔:按照正常的流程,难道不该是对方事先绞尽脑汁、拼命说服,最终才得到自己的任用的吗?怎么反了?
苏试以前想《西游记》里,唐三藏取经为何一定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佛祖既然要弘扬真经,难道不是早点把经书交给唐三藏,让他用来教化大众更好?
后来看《孟子》中有一篇写道: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逢蒙向羿学习射箭,学成之后,怕羿比自己厉害,就杀了羿。孟子便说:羿也有罪。
为什么?因为将超凡的箭术教给心术不正之人,就等于教人害人之术。
唯有九九八十一难,方可验取经之心。
如果裴鲁瓦不是他想要的人,他就不该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何况,轻易得来的东西,人总是习惯于看轻的。
外墙将近4公里,我没有办法分派出太多的士兵去巡视水碗,到了夜晚也不容易看清状况,裴鲁瓦问道,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在靠近墙根处挖井,挖到出水即可,再挖支道,苏试道,每个隧道井里放一条狗,狗听到声音就会叫了。
两个人正走在外墙高台上,裴鲁瓦带苏试巡视城防,也存了考量的心思。苏试注意到鹿昂并没有像英军那样有大型炮。
裴鲁瓦道:重炮后坐力会撼动城墙,对墙体的损伤太大。
即使是中型炮,除了震慑敌军之外,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一个是因为瞄准困难,一个是发出去的炮弹是石弹或金属弹,只是用来砸人的,杀伤范围实在有限。而英军则不同,他们的大炮大多安置在地上,炮击目标是整面城墙就打炮来说,英军更占优势。
苏试俯视着内外城墙之间的空地,沉吟道:如果给我六门中型炮,我就能阻挡住英军的攻城。
裴鲁瓦见他像是认真的,便问道:你打过仗吗?
苏试:没有。
放过炮吗?
没有。
你知道炮筒里面除了炮弹和火/药还有什么吗?
不知道。
裴鲁瓦没问他哪来的自信打赢一场战役,而是踏实地问了一个最根本的小问题:
你为什么感觉自己能用炮打到目标?
因为,我会学。
学?
就他这身板,当过兵吗?
城内野地里,一众军官围成一圈,对面是新搭起来的土墙,一门中型炮筒则连着炮台被放在泥地上。
长成这样去当兵,可是很容易让别的士兵分心的。
说话的人不怀好意,因为在部队中除了士兵,还有一种人也随军队行军,并领军饷随军季女。曾经有法国将军征战意大利,因为随军季女又多又美丽,使士兵沉迷女色而影响到战斗力,于是这位将军便下令把几百个季女扔进海里喂鱼[1]。
不过有总指挥裴鲁瓦坐镇,军人们也不敢把玩笑开得太过火。
有军官问道:他到底是什么人?
裴鲁瓦道:神庙里的歌童。
他不解释还好,一解释这些大老爷们更加受不了:
是准备把他塞炮筒里发射出去,好对英国佬实施美人计吗?
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居然被叫过来围观一个不入流的歌伶,简直青铜心破碎。
在这种时候,我们一群人,居然要陪一个小子打炮?
裴鲁瓦道:
他虽然除了唱歌没有学过别的什么,但却跑过来跟我说:若是与他比打炮,我军中的各位都是垃圾。
军官们气炸,牛瞪着苏试。
苏试 :
不是我,我没有。
各位不用等太久,苏试温声道,给我三次机会就行。
什么意思?
苏试已经分别听完了炮兵和铸炮师的讲解,而且也在城墙上观察过炮兵炮击。他解释道:学会打炮,三次就足够了。
周围的军官一阵沉默,全都被眼前的少年牛逼坏了,他们鄙视得都快说不出话了。
苏试面不改色的样子,只是让军官们更加地鄙视他。
他们甚至都不屑嘲讽他不会用刀的人耍刀最多只是砍到自己,胡乱打炮可是会死人的。
别看炮筒是铜铸的,一旦炸膛,青铜就会像玻璃一样飞溅爆射,站在附近的炮手将会死得面目全非,体无完肤。
有的牛逼,吹破了只是没脸,这个牛逼,吹破了可是没命。
有些人甚至都用幸灾乐祸地眼神看着苏试了。
裴鲁瓦挥了挥手道:既然如此,就试试吧。
炮兵指挥官觉得这简直是胡来,皱眉道:
学会又有什么用?我们缺炮手吗?城内的硝石又那么紧缺,何必浪费
三次炮,我打不起吗?
裴鲁瓦一锤定音。
苏试知道裴鲁瓦叫这么多军中指挥来看,有点让他C位出道的意思。不过利害相随,如果苏试做的不好,让他们认为被耍了,那过后也一定会很倒霉。
炮兵在土墙上用石膏粉弄出印记,这就是苏试要射中的目标。
苏试来到炮筒边,他带了个秤来称取应该装入火门的火/药重量,将火/药装好后,填入炮塞,再用铁棒压紧。在士兵放入石弹后,苏试又用木楔垫高炮台,用木梁将大炮垫放到位,同时用石块压住。
他前后不断用步数仗量距离,这才接过士兵递过来的火把。
那些围观的军人都远远地退开,苏试伸手去点火却又止住,转头去看炮兵指挥。炮兵指挥一愣,收起了脸上看好戏夹杂怜悯的神色。
苏试再次检视了大炮,却实在找不出什么问题,但也多留了一份小心,谨慎地将火把递向火门点火。
轰!
伴随着一阵狂暴的巨响,炮筒就如同发了疯的犀牛狂乱倒退,若非苏试及时闪身,只怕没被撞死,也会被压成残废。
炮筒犁地般甩身铲出泥道,顷刻便陷入泥土中,破费工夫才挖出来。
周围军官面色并不诧异,显然早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况。但谁也没有提醒哪怕一句点火的时候伸长火把尽可能离远一点。
事实上,他们就憋着口气在等着苏试吓软腿一屁股坐在地上,或者因为感到出丑而不安地看向他们的时候开始嘲讽呢。
但苏试并没有在意他们,甚至没有看他们一眼,他重新在心里梳理各项注意要点,一项一项排除掉失误点,又努力用图片记忆重构炮兵点火时,那些炮筒样子的,回想尽可能多的被忽略的细节。
最终得出结论:
石块太轻,压不住后坐力。
解决办法是,要么加重石块,要么减少火/药量。
他看了看远处土墙发射出去的石弹射在土墙左上方,差一点就飞了出去,离中心目标简直是完美的最远距离。
就像开车的经验要看里程数一样,炮手的经验要看他的炮击次数。
而在中世纪,火/药并不能在战争中起很大作用,即使是职业炮兵,其实也没有多少打炮的机会,发射过一百发炮弹都能算是辉煌的履历了。
确实,如果攻击城墙,是需要集中火力瞄准一处进行轰炸。
但不会像后世的狙击手那样,要求到那么精准的打击。
即使是炮兵指挥,也不能拍胸脯保证说他能在三次之内打中土墙上的目标。
年轻人,就是太狂。
要栽够跟头,才知道谦虚。
场中气氛简直尬到极点,任何一个脸皮不厚的人,都会感到无地自容的。
因为看不起,军官们的站姿都随意许多,有双手环胸的,交头接耳的就算找不到话可以和身边人聊,脸也要转来转去,不给苏试一个正眼。充分地表达鄙视之情。
但苏试只专注于调整炮筒,仗量距离,视线不断地在土墙后炮筒之间来回,根据刚才的炮击效果,不断尝试在脑中模拟出一条透明的轨迹炮弹飞行的轨迹。
军官们:
媚眼做给瞎子看!
苏试再次点火,这次炮筒震动,却没有被后坐力甩出去。
炮弹呼啸着飞出,打在土墙左上方,距离目标一米。
那个石膏粉画的目标其实不过一个人头大,只是为了让人看清楚的。
一米,在相距一百码的情况下,已经是很准了。
一个有经验的炮兵,能不能在两发之内打到这个位置都很难说。
军官们的身子不由自主站直,眼神有惊讶,有疑惑他们心底里更多地是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但神态都不由自主地认真了许多。
但也有人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眼中闪出兴味甚至是兴奋的光芒,心中想的是:
他是怎么做到的?
裴鲁瓦也在心中这样想。
即使并不排除苏试只是靠运气打中,但谁说运气就不能借鉴?
这时,就如刚开始一般,众人的视线都一瞬不瞬地凝聚在苏试身上。
大家内心紧绷,他却点火/药如同点莲灯,不急不缓地将火把伸向火门,注视着从炮筒到土墙整个画面。
青铜炮管再次雄赳赳气昂昂地咆哮起来,炮弹飞出,以人类的视力难以捕捉的速度呼啸,砸入土墙,正中目标。
场中有人倒抽了口气。
还有人疯狂鼓掌,啪啪啪之后才发现气氛不对,空气渐渐安静下来。
但还有一个人在鼓掌,是裴鲁瓦:
精彩,从今天起,你就是新的炮兵指挥了。
他的视线若有似无地环顾四周。
众人神色复杂,倒是没有人出声反对。
第一次算运气,第二次还能称之为运气吗?
军人最讲实际,对他们来说,能重复运气,就是实力。
如果接受现实对他们有好处,他们何必抵触?
其实如果换个方式,他们也未必能接受,也许会找各种理由来反对。但在此时此刻,直击心灵的震撼还占据着内心,他们几乎没什么反抗的接受了这项任命。
裴鲁瓦玩得一手欲扬先抑。
不过炮兵指挥显然无法接受,苏试拍拍他的肩膀道:
放心吧,我不会取代你太久的。
这是有自知之明?还是讨好自己稳坐交椅?
前任炮兵指挥瞄了苏试一眼,一脸无动于衷。
苏试温柔地安慰他:
我很快就会晋升的。
这算哪门子安慰?!
军官各自散去回归岗位,这时裴鲁瓦才走到苏试身边,与他并行:
三次学会?你可真狂。
不是狂,是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
一点也不知道谦虚。
裴鲁瓦为了避免碰到苏试,背着手走路,活像一个老干部。
谦虚又不等于自贬,对吗?苏试对他眨一下眼睛。
其实他并没有把握一定能三次后就打中目标,但失败了又怎样?不过就是丢脸罢了。但若是成功了,他就等于在一路军官面前刷足了存在感,以后哪怕只是当一个小兵,也会是个有存在感的小兵。
他已经在打炮方面树立了权威形象,以后相关的问题,他若提出建议,就会被这些人惯性地认为是值得参考的。
他一无所有,唯有拿脸皮赌了。
裴鲁瓦看着他美丽又顽皮的脸,笑了一下,又叹了口气。
[1]其实是发生在1570年(本故事一百几十年后),在这里作者使用了时空大挪移写作法
※※※※※※※※※※※※※※※※※※※※
堕落回隔日更的老鸽毛(瘫着抽烟
第二十四章 :出奇制胜
最初英军在地道战上取得成效, 便加大了在这一方面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他们前后一共挖了十来条地道。
但地下的形式却发生了逆转, 鹿昂守军总是能找到地道的位置或者烟熏,把对方呛死;或者灌水, 把对方淹死;或者烧掉支撑地道的木梁,把对方活埋
此时,地道下两军交战, 鹿昂向英国工兵投掷希腊火, 沾上这种液体火焰的工兵只能被活活烧死从挖掘的洞口内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仿佛这个地道的尽头是地狱。
至此,卡洛斯找来的矿工已经死光。尽管矿工的命并不值钱, 但英军已经在地道战上处于劣势, 没有任何成效的牺牲最能打击士气。
卡洛斯不得不放弃挖掘地道。
好在炮击已经取得新的进展, 城墙一段出现松动,卡洛斯下达命令加大火力。而英法彼此都清楚, 一旦城墙倒塌, 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双方展开作战会议
苏试道:八十年前的克雷斯战役,七十年前的普瓦提埃战役, 一直到八年前的晨光之战
卡洛斯:近百年来,法国军队已经从我们优秀的士兵手中饮尽苦酒, 法国骑士甚至害怕和英国士兵正面交战,骑士精神早已荡然无存
恋耽美
这样一来, 便能更为精准的判断出隧道从哪个方向挖过来。
如果隧道改变方向, 最显眼的波纹也会从一个碗转移到另一个碗。而且随着隧道距离越来越近, 原先微弱的波纹, 也会变得越发波荡起伏
交代完一组士兵专门负责巡察水碗后, 裴鲁瓦若有所感, 转身看向内墙高处。
只见高高的墙头上, 苏试悬坐于外,一只手搭着城碟,无意识般抚敲着。
苏试对着他一笑。
裴鲁瓦松了口气,感到自己通过了他的测验。
但随即心中一怔:按照正常的流程,难道不该是对方事先绞尽脑汁、拼命说服,最终才得到自己的任用的吗?怎么反了?
苏试以前想《西游记》里,唐三藏取经为何一定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佛祖既然要弘扬真经,难道不是早点把经书交给唐三藏,让他用来教化大众更好?
后来看《孟子》中有一篇写道: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逢蒙向羿学习射箭,学成之后,怕羿比自己厉害,就杀了羿。孟子便说:羿也有罪。
为什么?因为将超凡的箭术教给心术不正之人,就等于教人害人之术。
唯有九九八十一难,方可验取经之心。
如果裴鲁瓦不是他想要的人,他就不该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何况,轻易得来的东西,人总是习惯于看轻的。
外墙将近4公里,我没有办法分派出太多的士兵去巡视水碗,到了夜晚也不容易看清状况,裴鲁瓦问道,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在靠近墙根处挖井,挖到出水即可,再挖支道,苏试道,每个隧道井里放一条狗,狗听到声音就会叫了。
两个人正走在外墙高台上,裴鲁瓦带苏试巡视城防,也存了考量的心思。苏试注意到鹿昂并没有像英军那样有大型炮。
裴鲁瓦道:重炮后坐力会撼动城墙,对墙体的损伤太大。
即使是中型炮,除了震慑敌军之外,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一个是因为瞄准困难,一个是发出去的炮弹是石弹或金属弹,只是用来砸人的,杀伤范围实在有限。而英军则不同,他们的大炮大多安置在地上,炮击目标是整面城墙就打炮来说,英军更占优势。
苏试俯视着内外城墙之间的空地,沉吟道:如果给我六门中型炮,我就能阻挡住英军的攻城。
裴鲁瓦见他像是认真的,便问道:你打过仗吗?
苏试:没有。
放过炮吗?
没有。
你知道炮筒里面除了炮弹和火/药还有什么吗?
不知道。
裴鲁瓦没问他哪来的自信打赢一场战役,而是踏实地问了一个最根本的小问题:
你为什么感觉自己能用炮打到目标?
因为,我会学。
学?
就他这身板,当过兵吗?
城内野地里,一众军官围成一圈,对面是新搭起来的土墙,一门中型炮筒则连着炮台被放在泥地上。
长成这样去当兵,可是很容易让别的士兵分心的。
说话的人不怀好意,因为在部队中除了士兵,还有一种人也随军队行军,并领军饷随军季女。曾经有法国将军征战意大利,因为随军季女又多又美丽,使士兵沉迷女色而影响到战斗力,于是这位将军便下令把几百个季女扔进海里喂鱼[1]。
不过有总指挥裴鲁瓦坐镇,军人们也不敢把玩笑开得太过火。
有军官问道:他到底是什么人?
裴鲁瓦道:神庙里的歌童。
他不解释还好,一解释这些大老爷们更加受不了:
是准备把他塞炮筒里发射出去,好对英国佬实施美人计吗?
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居然被叫过来围观一个不入流的歌伶,简直青铜心破碎。
在这种时候,我们一群人,居然要陪一个小子打炮?
裴鲁瓦道:
他虽然除了唱歌没有学过别的什么,但却跑过来跟我说:若是与他比打炮,我军中的各位都是垃圾。
军官们气炸,牛瞪着苏试。
苏试 :
不是我,我没有。
各位不用等太久,苏试温声道,给我三次机会就行。
什么意思?
苏试已经分别听完了炮兵和铸炮师的讲解,而且也在城墙上观察过炮兵炮击。他解释道:学会打炮,三次就足够了。
周围的军官一阵沉默,全都被眼前的少年牛逼坏了,他们鄙视得都快说不出话了。
苏试面不改色的样子,只是让军官们更加地鄙视他。
他们甚至都不屑嘲讽他不会用刀的人耍刀最多只是砍到自己,胡乱打炮可是会死人的。
别看炮筒是铜铸的,一旦炸膛,青铜就会像玻璃一样飞溅爆射,站在附近的炮手将会死得面目全非,体无完肤。
有的牛逼,吹破了只是没脸,这个牛逼,吹破了可是没命。
有些人甚至都用幸灾乐祸地眼神看着苏试了。
裴鲁瓦挥了挥手道:既然如此,就试试吧。
炮兵指挥官觉得这简直是胡来,皱眉道:
学会又有什么用?我们缺炮手吗?城内的硝石又那么紧缺,何必浪费
三次炮,我打不起吗?
裴鲁瓦一锤定音。
苏试知道裴鲁瓦叫这么多军中指挥来看,有点让他C位出道的意思。不过利害相随,如果苏试做的不好,让他们认为被耍了,那过后也一定会很倒霉。
炮兵在土墙上用石膏粉弄出印记,这就是苏试要射中的目标。
苏试来到炮筒边,他带了个秤来称取应该装入火门的火/药重量,将火/药装好后,填入炮塞,再用铁棒压紧。在士兵放入石弹后,苏试又用木楔垫高炮台,用木梁将大炮垫放到位,同时用石块压住。
他前后不断用步数仗量距离,这才接过士兵递过来的火把。
那些围观的军人都远远地退开,苏试伸手去点火却又止住,转头去看炮兵指挥。炮兵指挥一愣,收起了脸上看好戏夹杂怜悯的神色。
苏试再次检视了大炮,却实在找不出什么问题,但也多留了一份小心,谨慎地将火把递向火门点火。
轰!
伴随着一阵狂暴的巨响,炮筒就如同发了疯的犀牛狂乱倒退,若非苏试及时闪身,只怕没被撞死,也会被压成残废。
炮筒犁地般甩身铲出泥道,顷刻便陷入泥土中,破费工夫才挖出来。
周围军官面色并不诧异,显然早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况。但谁也没有提醒哪怕一句点火的时候伸长火把尽可能离远一点。
事实上,他们就憋着口气在等着苏试吓软腿一屁股坐在地上,或者因为感到出丑而不安地看向他们的时候开始嘲讽呢。
但苏试并没有在意他们,甚至没有看他们一眼,他重新在心里梳理各项注意要点,一项一项排除掉失误点,又努力用图片记忆重构炮兵点火时,那些炮筒样子的,回想尽可能多的被忽略的细节。
最终得出结论:
石块太轻,压不住后坐力。
解决办法是,要么加重石块,要么减少火/药量。
他看了看远处土墙发射出去的石弹射在土墙左上方,差一点就飞了出去,离中心目标简直是完美的最远距离。
就像开车的经验要看里程数一样,炮手的经验要看他的炮击次数。
而在中世纪,火/药并不能在战争中起很大作用,即使是职业炮兵,其实也没有多少打炮的机会,发射过一百发炮弹都能算是辉煌的履历了。
确实,如果攻击城墙,是需要集中火力瞄准一处进行轰炸。
但不会像后世的狙击手那样,要求到那么精准的打击。
即使是炮兵指挥,也不能拍胸脯保证说他能在三次之内打中土墙上的目标。
年轻人,就是太狂。
要栽够跟头,才知道谦虚。
场中气氛简直尬到极点,任何一个脸皮不厚的人,都会感到无地自容的。
因为看不起,军官们的站姿都随意许多,有双手环胸的,交头接耳的就算找不到话可以和身边人聊,脸也要转来转去,不给苏试一个正眼。充分地表达鄙视之情。
但苏试只专注于调整炮筒,仗量距离,视线不断地在土墙后炮筒之间来回,根据刚才的炮击效果,不断尝试在脑中模拟出一条透明的轨迹炮弹飞行的轨迹。
军官们:
媚眼做给瞎子看!
苏试再次点火,这次炮筒震动,却没有被后坐力甩出去。
炮弹呼啸着飞出,打在土墙左上方,距离目标一米。
那个石膏粉画的目标其实不过一个人头大,只是为了让人看清楚的。
一米,在相距一百码的情况下,已经是很准了。
一个有经验的炮兵,能不能在两发之内打到这个位置都很难说。
军官们的身子不由自主站直,眼神有惊讶,有疑惑他们心底里更多地是觉得这只是一个巧合,但神态都不由自主地认真了许多。
但也有人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眼中闪出兴味甚至是兴奋的光芒,心中想的是:
他是怎么做到的?
裴鲁瓦也在心中这样想。
即使并不排除苏试只是靠运气打中,但谁说运气就不能借鉴?
这时,就如刚开始一般,众人的视线都一瞬不瞬地凝聚在苏试身上。
大家内心紧绷,他却点火/药如同点莲灯,不急不缓地将火把伸向火门,注视着从炮筒到土墙整个画面。
青铜炮管再次雄赳赳气昂昂地咆哮起来,炮弹飞出,以人类的视力难以捕捉的速度呼啸,砸入土墙,正中目标。
场中有人倒抽了口气。
还有人疯狂鼓掌,啪啪啪之后才发现气氛不对,空气渐渐安静下来。
但还有一个人在鼓掌,是裴鲁瓦:
精彩,从今天起,你就是新的炮兵指挥了。
他的视线若有似无地环顾四周。
众人神色复杂,倒是没有人出声反对。
第一次算运气,第二次还能称之为运气吗?
军人最讲实际,对他们来说,能重复运气,就是实力。
如果接受现实对他们有好处,他们何必抵触?
其实如果换个方式,他们也未必能接受,也许会找各种理由来反对。但在此时此刻,直击心灵的震撼还占据着内心,他们几乎没什么反抗的接受了这项任命。
裴鲁瓦玩得一手欲扬先抑。
不过炮兵指挥显然无法接受,苏试拍拍他的肩膀道:
放心吧,我不会取代你太久的。
这是有自知之明?还是讨好自己稳坐交椅?
前任炮兵指挥瞄了苏试一眼,一脸无动于衷。
苏试温柔地安慰他:
我很快就会晋升的。
这算哪门子安慰?!
军官各自散去回归岗位,这时裴鲁瓦才走到苏试身边,与他并行:
三次学会?你可真狂。
不是狂,是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
一点也不知道谦虚。
裴鲁瓦为了避免碰到苏试,背着手走路,活像一个老干部。
谦虚又不等于自贬,对吗?苏试对他眨一下眼睛。
其实他并没有把握一定能三次后就打中目标,但失败了又怎样?不过就是丢脸罢了。但若是成功了,他就等于在一路军官面前刷足了存在感,以后哪怕只是当一个小兵,也会是个有存在感的小兵。
他已经在打炮方面树立了权威形象,以后相关的问题,他若提出建议,就会被这些人惯性地认为是值得参考的。
他一无所有,唯有拿脸皮赌了。
裴鲁瓦看着他美丽又顽皮的脸,笑了一下,又叹了口气。
[1]其实是发生在1570年(本故事一百几十年后),在这里作者使用了时空大挪移写作法
※※※※※※※※※※※※※※※※※※※※
堕落回隔日更的老鸽毛(瘫着抽烟
第二十四章 :出奇制胜
最初英军在地道战上取得成效, 便加大了在这一方面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他们前后一共挖了十来条地道。
但地下的形式却发生了逆转, 鹿昂守军总是能找到地道的位置或者烟熏,把对方呛死;或者灌水, 把对方淹死;或者烧掉支撑地道的木梁,把对方活埋
此时,地道下两军交战, 鹿昂向英国工兵投掷希腊火, 沾上这种液体火焰的工兵只能被活活烧死从挖掘的洞口内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仿佛这个地道的尽头是地狱。
至此,卡洛斯找来的矿工已经死光。尽管矿工的命并不值钱, 但英军已经在地道战上处于劣势, 没有任何成效的牺牲最能打击士气。
卡洛斯不得不放弃挖掘地道。
好在炮击已经取得新的进展, 城墙一段出现松动,卡洛斯下达命令加大火力。而英法彼此都清楚, 一旦城墙倒塌, 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双方展开作战会议
苏试道:八十年前的克雷斯战役,七十年前的普瓦提埃战役, 一直到八年前的晨光之战
卡洛斯:近百年来,法国军队已经从我们优秀的士兵手中饮尽苦酒, 法国骑士甚至害怕和英国士兵正面交战,骑士精神早已荡然无存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