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27)
你们也可以选择不答应,我绝不勉强。毕竟是拉着人和自己造反,兹事体大,池宁从不喜欢强迫。
巫昇想也没想地就答应了,他来京城找池宁的目的就是报恩:我在,殿下在,我亡,殿下仍在。
李石美也想一口就答应下来,只是:我家里
如果你答应,我立刻升你为殿下身边的女官,给你自由出入后宫的腰牌,借给你任何你需要的力量。如果不是李石美非要亲自手刃仇敌,池宁甚至不介意替他完成这一步,他折磨人的花样可多了。
李石美一拱手:我一定竭尽所能,护殿下周全!
最犹豫的是祝梁,作为魔教教主,他已经自由惯了,要被这么拴在一个小孩子身边十年,总觉得有点亏。
还有什么是比皇宫大内更安全的庇护之所呢?池宁实事求是道,你应该已经看到了我的诚意,我说到做到。
作为对祝梁解决了楚寨的回报,孜孜不倦找他麻烦的人,已经被池宁暗中控制了起来。但哪怕没有了他们,祝梁也是需要一定庇护的,到底为什么需要,他没说,池宁也没问,这是一种默契,不问缘由的信任。
三年。祝梁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终于还是答应了,只是十年真的太久了,他只卖艺,不卖身!
至少要到殿下十二岁。十二岁在某些地方还是个孩子,但在皇宫里就已经是标准的成年人了。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在大内,如果一个人到了十二岁还学不会保护自己,那基本也就没什么未来可言了。
五年。池宁讨价还价。
成交。
在一番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之后,池宁成功留下了三人,并开启了另外一番游说:你们知道我很喜欢养儿子吗?
祝梁第一个反对:你想都不要想!
池宁也没客气:我就没考虑过你。
祝梁:虽然确实如愿了,但莫名更不爽了啊。
李石美与巫昇互相看了一眼:您的意思是?就,有些意动。
总之,不到第二天,宫里宫外都知道了,认子狂魔池宁又多了两个干女儿,她们和另外一个应选一起,被送到了长安宫中的大殿下身边。
这事还没怎么被展开讨论呢,就被择三给压下了全部的八卦热度。
新帝最终还是选择了让人端着桃花枝,因为哪怕没有宫人,也会有史官在旁围观,不可能真的做得完全的私密。所以,与其玩什么所有人都知道的情趣,不如大大方方、光明磊落一些。
无疆山的园林内,杏花若微雨,红紫斗芳菲。
第一个主动发起攻势的,是性格活泼的郑应选。这天特许所有应选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打扮,不再拘泥于一种宫装。郑应选便选了身鹅黄轻纱,凸显的就是一个娇俏灵动,她站在秋千上,双手抓着两旁的绳子,让宫人把她推得越荡越高,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再高点,再高点,好似飞起来的小仙女一般,没事,陛下肯定还来不了呢,就让我再好好玩一下吧。
再抬头看去,正与陛下四目相对,像极了一只受到惊吓的小鸟。
好不惹人怜爱。
这一招先声夺人,是冒了一些风险的,毕竟众人皆知新帝重礼,但,操作得当,反倒是会给陛下留下最直观的印象。
郑应选,新帝果然记住了她。
林应选、孙应选与王应选也是不甘示弱,先后以不同的方式,与新帝在园子里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初遇,有现场作诗的才女,有与姐姐妹妹一起说笑谈天偏能突出她的鹤立鸡群的,更有一曲惊鸿软了腰身的
再没有哪一年的选婚,会比这一年的热闹且花样多了。
不要说新帝,连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史官,都有点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每个人都有特色,每个人都好像是那样地难以取舍。
而姬似雪却选择了从始至终地安静下来,她没再主动,只敢用一双眼睛含羞带怯地注视着陛下。好像在她眼中,他是那样地英明神武,与她见过的为数不多的男子都不同,他已经是她少女闺梦中的遥不可及。她只敢敬他若神明,能这样像小花小草一样常伴君侧已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又怎么敢上前呢?
简单来说,就是极大地满足了新帝渴望被认同、被需要的大男子心理,就没有男人会不喜欢这样的小花小草,她们是那么地娇弱,仿佛只能依附他而生。
他就是她的阳光,她的雨露,她生命的全部。
没有他,她会活不下去的。
不过,一切的妖魔鬼怪,最终都终结在了姬簪艳若桃李的容貌上。画中美人的这种美,是极具攻击性与侵略性的,在她的世界里,只可以有她一种花,这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霸道。她绚烂绽放时,便是勾魂摄魄,无人能敌。
最主要的是,她轻轻抚了一下自己的腰,突出了一下她还什么都看不出来的肚子,她怀了陛下的孩子。
情场如战场。
只有当你不爱这个人,一心只想着钓凯子,清楚地明白供需关系的时候,才能够玩转战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有三枝桃花,人人都想得到,可不得努把力嘛。
最终,新帝还是把三枝合一大捧的桃花都送给了姬簪,确立了她宠冠六宫的地位。其他人则一并低调地以选侍之名入了宫。
简单来说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是我都要。
世子没做到的事情,新帝做到了。可以预见,未来的后宫会有多好看。
真正怀孕了的刘皇后,隐忍地双手环抱孕肚,坐在西窗下,沉默不语。她终于还是下了决断,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下去了!
去,把马文给我叫来。
司礼监的二马,哥哥叫马文,弟弟叫马武,父母取义文武全才,不想他俩最终都入宫当起了奴才。
与此同时。
新帝的外家陈家,也在接到了宫中太监周海娃的提示后,血气上涌,一时冲动地杀入了宫中。
为了一个还未入宫就已爬上龙床,不知廉耻的贱人,陛下就可以置自己的生母于不顾了吗?
我可怜的大娘啊,一入宫门,阴阳永隔,你让娘怎么活,怎么活?
皇帝舅舅真的要如此不念旧情吗?
新帝还没有怎么来得及享受他新收的美人们呢,就先一步遭到了极品亲戚的打击,闹了个鸡飞狗跳,甚嚣尘上。
内官监的掌印太监周海娃,成为了这场闹剧的第一个牺牲者,他还什么都不知道,就被人从值房的床上扒了起来,据说东厂的人冲进去的时候,他连裤子都没有来得及穿上。
新帝在无为殿内,再次召见了池宁。
不用怀疑,他就是觉得是池宁搞死了周海娃,他叫池宁来,也是想警告敲打一番,让池宁意识到,哪怕选婚做得再好,他也是不可能这么快再升一级的。事实上,池宁从地方守备太监的职位调回京城时竟然是平调,而没有升,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变相的降级了。
看来内官监是要换一个新掌印了,你作为内官监的总理事太监,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呢?
池宁是有备而来:蜀地守备太监俞星垂,忠允清识,可堪此任。
俞星垂,别名仙仙。
是池宁的二师兄。
第31章 努力当爹第三十一天: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仙仙也是你师父张精忠的弟子吧?
师父起名起得太好,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都不需要别人怎么用心记他们师兄弟的名字,随便一提就可以心领神会。
池宁倒也没想着否认,甚至他就是有意让新帝注意到他与二师兄之间这点联系的。如果新帝真的不知道临江仙,池宁说不定还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呢:是的,仙仙是我的二师兄,天和年间就去了蜀地任守备太监。
他在任三年,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与蜀地左右布政使、总督、巡抚互相配合协调,赢得了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
简单来说,就是仙仙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精。他最厉害的历史战绩是同时和两个互为不死不休的死敌的人当朋友,并且这两个人还都知道彼此的存在。池宁至今都没想明白他二师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反正就池宁浅薄的人生阅历来看,旁人只可能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讨厌他,不可能这么众口一辞地表达喜欢。
蜀地是静王的封地,只想到这一层关系,就已经让新帝有些坐立不安。
新帝以前也知道俞星垂在蜀地当守备太监,可今天莫名地这么一联想,就觉得不能再放任静王和镇南一派加深联系了。不管仙仙能不能回京,反正他肯定是不能再在蜀地做下去!
可
其他有守备的重要行省,也基本都有藩王或者驻军,不管是谁,只要俞星垂去了,他就有本事和对方拉上关系,迅速成为亲密兄弟。
这样的人物放在哪里都让新帝有一种危机感。
仔细想来,好像确实是把俞星垂调回京城,放在本就已经是他们师兄弟地盘的内官监里,是最为安全稳妥的一种做法。资源重叠,总好过让他们继续拓展人脉,上下串联。
但俞星垂和池宁不同,虽然他俩都是守备太监,不同地方的守备,不仅品级不同,江湖地位也会有所不同。
好比池宁之前去的是江左,说得好听点那叫龙兴之地,也就是闻氏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时的老家,说得难听点,要不是闻氏起源于此,这破地方不要说妄想成为一省了,成为一个府城都会被人嫌弃不够大气。总体来说,就是穷穷的,在有朝廷的多番政策倾斜和照拂的情况下,依旧有点扶不起来的那种穷。
池宁去江左,所代表的信号就是百分百地被发配养老。
但俞星垂去蜀地,这个天府之国、军事要塞,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含义了。这才是被外放的太监眼中真正的肥缺,说是去当土皇帝都一点不为过。
这也是新帝如此忌惮静王的原因之一,蜀地真的太重要又太微妙了。
蜀地的守备太监一旦调回京城,都已经不是潜规则,而是明文规定,至少升半级,也就是说十二监或者其他厂司必须给俞星垂腾出个地方来。他就是一尊大佛。这也是池宁的师父张太监能为二徒弟安排的最好出路,按照他老人家当年的战略布局,俞星垂回来后,就可以直接拿下御马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乃至兼任三大营的提督。
俞星垂会武,是宦官群体里少有的武力值爆表、又很难从仙气缥缈的外貌上看出来的类型。扮猪吃老虎,是他最喜欢干的事。
专治各种不服。
俞星垂最初的职业发展定位,就是天和帝未来的生命保障。可惜,他还没能从蜀地给履历镀完金回来,天和帝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可以被保护了。
总之,池宁推荐俞星垂接任内官监掌印,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有点屈才了。
新帝迅速在心里想通了这一层,他负手而立,虽然内心已经认可了池宁的提议,但还是要问:你把你的师兄推荐给朕,是何居心?
这和你自荐当内官监的掌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韩非子》讲《吕氏春秋》中曾总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陛下问臣的是,谁适合当内官监的掌印,又不是问谁是臣的师兄。臣举荐俞星垂,只因他确有才干,是最适合的人。臣正是以为你心中坦荡,才不会因为他是臣的师兄,就避嫌不提。
举贤不避亲的前提,便是不怕遭人非议,也不惧与人雄辩。
池宁当年是下死命读过书的,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总能做到有理有据,师出有名。他站在那里,就是一股子正气凛然。
这套辩术算是比较简单的阳谋了,突出的就是一个正大光明,问心无愧。
新帝明明对池宁带有偏见,都被说服了。
无为殿内,久久再没有了说话的声音。新帝不知道在想什么,池宁的打算是敌不动我不动,反正就这么耗着呗,看谁能够耗过谁。
新帝在想得其实挺简单的,他就是由池宁的一套话,联想到了如今前朝正在争执的事,活学活用,消化了半天后,才试着再次问池宁:哦?那朕怎么没见你推荐过与你有仇的人?
宛如一个活体杠精。
因为与臣有仇的人,一般都已经在牢里了啊,池宁就知道新帝会这么问,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这等又坏又愚又无用的人,又怎么能推荐给陛下呢?
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关起来了吧?新帝至今都没有发现,他们谈话的节奏已经被池宁悄然掌握。当主动方与被动方被置换,在这样的场景下,不管新帝再问出什么问题,都不再能够成为可以为难住池宁的问题。
既然陛下这么说了池宁深深地给新帝磕了头,因为不想被新帝看到他眼中藏着的野心,其实臣一直都想斗胆举荐司礼监的马太监。
马文?举荐他做什么?新帝皱眉,明黄色的龙袍上写满了问号。
举荐他设立全新的缉事厂,专管天书教一案。天书教的问题比较复杂,在池宁去江左前就已经初露端倪,是在京城崛起的一股邪门势力。不过在池宁从江左回京之前,天书教就已经因意外而暴露,被迅速围剿了。在这次清算中,朝廷才发现不少中央集团的宦官都不知不觉中了招,牵涉其中的数量高达数百人。
这真的让人不由得背脊一凉,十分后怕,至少新帝是该感觉到后怕的,有这么一股力量,早已经渗透到了伺候在他身边的人之中。
若没有发现,后果会怎么样呢?
马太监那个叫黄三娘的家眷,若不是在真静寺遇到了池宁,谁又能发现她其实是天书教的探子,乃至于他们竟然已经在准备着死灰复燃了呢?
而如果没有黄三娘的拖累,马太监早就已经顺理成章的接任东厂了。
马太监现在对于新帝来说,就是个鸡肋,用了忌惮,不用又不行,因为马太监是刘皇后当年参加选婚时的举荐宦官。比起不讲情面的有琴太后,刘皇后对马太监这个于她有知遇之恩的宦官可以说是信任有加。
新帝与皇后之间没有什么爱情,但有着足够的尊重,两人少年夫妻,一路扶持着走到今天不容易。更不用说皇后还很可能秘密怀了嫡子,新帝不能不考虑皇后的感受。
东厂提督之位的空悬,也让新帝感觉到了种种不便,就像是一个人突然失去了他的眼睛和耳朵。
恋耽美
巫昇想也没想地就答应了,他来京城找池宁的目的就是报恩:我在,殿下在,我亡,殿下仍在。
李石美也想一口就答应下来,只是:我家里
如果你答应,我立刻升你为殿下身边的女官,给你自由出入后宫的腰牌,借给你任何你需要的力量。如果不是李石美非要亲自手刃仇敌,池宁甚至不介意替他完成这一步,他折磨人的花样可多了。
李石美一拱手:我一定竭尽所能,护殿下周全!
最犹豫的是祝梁,作为魔教教主,他已经自由惯了,要被这么拴在一个小孩子身边十年,总觉得有点亏。
还有什么是比皇宫大内更安全的庇护之所呢?池宁实事求是道,你应该已经看到了我的诚意,我说到做到。
作为对祝梁解决了楚寨的回报,孜孜不倦找他麻烦的人,已经被池宁暗中控制了起来。但哪怕没有了他们,祝梁也是需要一定庇护的,到底为什么需要,他没说,池宁也没问,这是一种默契,不问缘由的信任。
三年。祝梁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终于还是答应了,只是十年真的太久了,他只卖艺,不卖身!
至少要到殿下十二岁。十二岁在某些地方还是个孩子,但在皇宫里就已经是标准的成年人了。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在大内,如果一个人到了十二岁还学不会保护自己,那基本也就没什么未来可言了。
五年。池宁讨价还价。
成交。
在一番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之后,池宁成功留下了三人,并开启了另外一番游说:你们知道我很喜欢养儿子吗?
祝梁第一个反对:你想都不要想!
池宁也没客气:我就没考虑过你。
祝梁:虽然确实如愿了,但莫名更不爽了啊。
李石美与巫昇互相看了一眼:您的意思是?就,有些意动。
总之,不到第二天,宫里宫外都知道了,认子狂魔池宁又多了两个干女儿,她们和另外一个应选一起,被送到了长安宫中的大殿下身边。
这事还没怎么被展开讨论呢,就被择三给压下了全部的八卦热度。
新帝最终还是选择了让人端着桃花枝,因为哪怕没有宫人,也会有史官在旁围观,不可能真的做得完全的私密。所以,与其玩什么所有人都知道的情趣,不如大大方方、光明磊落一些。
无疆山的园林内,杏花若微雨,红紫斗芳菲。
第一个主动发起攻势的,是性格活泼的郑应选。这天特许所有应选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打扮,不再拘泥于一种宫装。郑应选便选了身鹅黄轻纱,凸显的就是一个娇俏灵动,她站在秋千上,双手抓着两旁的绳子,让宫人把她推得越荡越高,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再高点,再高点,好似飞起来的小仙女一般,没事,陛下肯定还来不了呢,就让我再好好玩一下吧。
再抬头看去,正与陛下四目相对,像极了一只受到惊吓的小鸟。
好不惹人怜爱。
这一招先声夺人,是冒了一些风险的,毕竟众人皆知新帝重礼,但,操作得当,反倒是会给陛下留下最直观的印象。
郑应选,新帝果然记住了她。
林应选、孙应选与王应选也是不甘示弱,先后以不同的方式,与新帝在园子里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初遇,有现场作诗的才女,有与姐姐妹妹一起说笑谈天偏能突出她的鹤立鸡群的,更有一曲惊鸿软了腰身的
再没有哪一年的选婚,会比这一年的热闹且花样多了。
不要说新帝,连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史官,都有点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每个人都有特色,每个人都好像是那样地难以取舍。
而姬似雪却选择了从始至终地安静下来,她没再主动,只敢用一双眼睛含羞带怯地注视着陛下。好像在她眼中,他是那样地英明神武,与她见过的为数不多的男子都不同,他已经是她少女闺梦中的遥不可及。她只敢敬他若神明,能这样像小花小草一样常伴君侧已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又怎么敢上前呢?
简单来说,就是极大地满足了新帝渴望被认同、被需要的大男子心理,就没有男人会不喜欢这样的小花小草,她们是那么地娇弱,仿佛只能依附他而生。
他就是她的阳光,她的雨露,她生命的全部。
没有他,她会活不下去的。
不过,一切的妖魔鬼怪,最终都终结在了姬簪艳若桃李的容貌上。画中美人的这种美,是极具攻击性与侵略性的,在她的世界里,只可以有她一种花,这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霸道。她绚烂绽放时,便是勾魂摄魄,无人能敌。
最主要的是,她轻轻抚了一下自己的腰,突出了一下她还什么都看不出来的肚子,她怀了陛下的孩子。
情场如战场。
只有当你不爱这个人,一心只想着钓凯子,清楚地明白供需关系的时候,才能够玩转战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有三枝桃花,人人都想得到,可不得努把力嘛。
最终,新帝还是把三枝合一大捧的桃花都送给了姬簪,确立了她宠冠六宫的地位。其他人则一并低调地以选侍之名入了宫。
简单来说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是我都要。
世子没做到的事情,新帝做到了。可以预见,未来的后宫会有多好看。
真正怀孕了的刘皇后,隐忍地双手环抱孕肚,坐在西窗下,沉默不语。她终于还是下了决断,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下去了!
去,把马文给我叫来。
司礼监的二马,哥哥叫马文,弟弟叫马武,父母取义文武全才,不想他俩最终都入宫当起了奴才。
与此同时。
新帝的外家陈家,也在接到了宫中太监周海娃的提示后,血气上涌,一时冲动地杀入了宫中。
为了一个还未入宫就已爬上龙床,不知廉耻的贱人,陛下就可以置自己的生母于不顾了吗?
我可怜的大娘啊,一入宫门,阴阳永隔,你让娘怎么活,怎么活?
皇帝舅舅真的要如此不念旧情吗?
新帝还没有怎么来得及享受他新收的美人们呢,就先一步遭到了极品亲戚的打击,闹了个鸡飞狗跳,甚嚣尘上。
内官监的掌印太监周海娃,成为了这场闹剧的第一个牺牲者,他还什么都不知道,就被人从值房的床上扒了起来,据说东厂的人冲进去的时候,他连裤子都没有来得及穿上。
新帝在无为殿内,再次召见了池宁。
不用怀疑,他就是觉得是池宁搞死了周海娃,他叫池宁来,也是想警告敲打一番,让池宁意识到,哪怕选婚做得再好,他也是不可能这么快再升一级的。事实上,池宁从地方守备太监的职位调回京城时竟然是平调,而没有升,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变相的降级了。
看来内官监是要换一个新掌印了,你作为内官监的总理事太监,有什么好的人选推荐呢?
池宁是有备而来:蜀地守备太监俞星垂,忠允清识,可堪此任。
俞星垂,别名仙仙。
是池宁的二师兄。
第31章 努力当爹第三十一天: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仙仙也是你师父张精忠的弟子吧?
师父起名起得太好,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都不需要别人怎么用心记他们师兄弟的名字,随便一提就可以心领神会。
池宁倒也没想着否认,甚至他就是有意让新帝注意到他与二师兄之间这点联系的。如果新帝真的不知道临江仙,池宁说不定还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呢:是的,仙仙是我的二师兄,天和年间就去了蜀地任守备太监。
他在任三年,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与蜀地左右布政使、总督、巡抚互相配合协调,赢得了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
简单来说,就是仙仙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精。他最厉害的历史战绩是同时和两个互为不死不休的死敌的人当朋友,并且这两个人还都知道彼此的存在。池宁至今都没想明白他二师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反正就池宁浅薄的人生阅历来看,旁人只可能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讨厌他,不可能这么众口一辞地表达喜欢。
蜀地是静王的封地,只想到这一层关系,就已经让新帝有些坐立不安。
新帝以前也知道俞星垂在蜀地当守备太监,可今天莫名地这么一联想,就觉得不能再放任静王和镇南一派加深联系了。不管仙仙能不能回京,反正他肯定是不能再在蜀地做下去!
可
其他有守备的重要行省,也基本都有藩王或者驻军,不管是谁,只要俞星垂去了,他就有本事和对方拉上关系,迅速成为亲密兄弟。
这样的人物放在哪里都让新帝有一种危机感。
仔细想来,好像确实是把俞星垂调回京城,放在本就已经是他们师兄弟地盘的内官监里,是最为安全稳妥的一种做法。资源重叠,总好过让他们继续拓展人脉,上下串联。
但俞星垂和池宁不同,虽然他俩都是守备太监,不同地方的守备,不仅品级不同,江湖地位也会有所不同。
好比池宁之前去的是江左,说得好听点那叫龙兴之地,也就是闻氏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时的老家,说得难听点,要不是闻氏起源于此,这破地方不要说妄想成为一省了,成为一个府城都会被人嫌弃不够大气。总体来说,就是穷穷的,在有朝廷的多番政策倾斜和照拂的情况下,依旧有点扶不起来的那种穷。
池宁去江左,所代表的信号就是百分百地被发配养老。
但俞星垂去蜀地,这个天府之国、军事要塞,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含义了。这才是被外放的太监眼中真正的肥缺,说是去当土皇帝都一点不为过。
这也是新帝如此忌惮静王的原因之一,蜀地真的太重要又太微妙了。
蜀地的守备太监一旦调回京城,都已经不是潜规则,而是明文规定,至少升半级,也就是说十二监或者其他厂司必须给俞星垂腾出个地方来。他就是一尊大佛。这也是池宁的师父张太监能为二徒弟安排的最好出路,按照他老人家当年的战略布局,俞星垂回来后,就可以直接拿下御马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乃至兼任三大营的提督。
俞星垂会武,是宦官群体里少有的武力值爆表、又很难从仙气缥缈的外貌上看出来的类型。扮猪吃老虎,是他最喜欢干的事。
专治各种不服。
俞星垂最初的职业发展定位,就是天和帝未来的生命保障。可惜,他还没能从蜀地给履历镀完金回来,天和帝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可以被保护了。
总之,池宁推荐俞星垂接任内官监掌印,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有点屈才了。
新帝迅速在心里想通了这一层,他负手而立,虽然内心已经认可了池宁的提议,但还是要问:你把你的师兄推荐给朕,是何居心?
这和你自荐当内官监的掌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韩非子》讲《吕氏春秋》中曾总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陛下问臣的是,谁适合当内官监的掌印,又不是问谁是臣的师兄。臣举荐俞星垂,只因他确有才干,是最适合的人。臣正是以为你心中坦荡,才不会因为他是臣的师兄,就避嫌不提。
举贤不避亲的前提,便是不怕遭人非议,也不惧与人雄辩。
池宁当年是下死命读过书的,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总能做到有理有据,师出有名。他站在那里,就是一股子正气凛然。
这套辩术算是比较简单的阳谋了,突出的就是一个正大光明,问心无愧。
新帝明明对池宁带有偏见,都被说服了。
无为殿内,久久再没有了说话的声音。新帝不知道在想什么,池宁的打算是敌不动我不动,反正就这么耗着呗,看谁能够耗过谁。
新帝在想得其实挺简单的,他就是由池宁的一套话,联想到了如今前朝正在争执的事,活学活用,消化了半天后,才试着再次问池宁:哦?那朕怎么没见你推荐过与你有仇的人?
宛如一个活体杠精。
因为与臣有仇的人,一般都已经在牢里了啊,池宁就知道新帝会这么问,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这等又坏又愚又无用的人,又怎么能推荐给陛下呢?
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关起来了吧?新帝至今都没有发现,他们谈话的节奏已经被池宁悄然掌握。当主动方与被动方被置换,在这样的场景下,不管新帝再问出什么问题,都不再能够成为可以为难住池宁的问题。
既然陛下这么说了池宁深深地给新帝磕了头,因为不想被新帝看到他眼中藏着的野心,其实臣一直都想斗胆举荐司礼监的马太监。
马文?举荐他做什么?新帝皱眉,明黄色的龙袍上写满了问号。
举荐他设立全新的缉事厂,专管天书教一案。天书教的问题比较复杂,在池宁去江左前就已经初露端倪,是在京城崛起的一股邪门势力。不过在池宁从江左回京之前,天书教就已经因意外而暴露,被迅速围剿了。在这次清算中,朝廷才发现不少中央集团的宦官都不知不觉中了招,牵涉其中的数量高达数百人。
这真的让人不由得背脊一凉,十分后怕,至少新帝是该感觉到后怕的,有这么一股力量,早已经渗透到了伺候在他身边的人之中。
若没有发现,后果会怎么样呢?
马太监那个叫黄三娘的家眷,若不是在真静寺遇到了池宁,谁又能发现她其实是天书教的探子,乃至于他们竟然已经在准备着死灰复燃了呢?
而如果没有黄三娘的拖累,马太监早就已经顺理成章的接任东厂了。
马太监现在对于新帝来说,就是个鸡肋,用了忌惮,不用又不行,因为马太监是刘皇后当年参加选婚时的举荐宦官。比起不讲情面的有琴太后,刘皇后对马太监这个于她有知遇之恩的宦官可以说是信任有加。
新帝与皇后之间没有什么爱情,但有着足够的尊重,两人少年夫妻,一路扶持着走到今天不容易。更不用说皇后还很可能秘密怀了嫡子,新帝不能不考虑皇后的感受。
东厂提督之位的空悬,也让新帝感觉到了种种不便,就像是一个人突然失去了他的眼睛和耳朵。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