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错误举报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雾十(50)

    是直接从祖坟上刨的那种。
    王洋联合东厂曾经负责天书教一案的夏少监夏下,给新帝暗中上了一道密折。角度之清奇,思路之诡谲,让新帝还没看完奏折,就已经流下了冷汗。
    【其实王老头就只问了新帝一个问题。】原君给池宁讲解着他看到的。
    【什么问题?】池宁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大佬们的骚操作,这些前人的经验,对于他来说都是宝库,他倒不是要融会贯通,而是想试着站在对立面反过来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王洋问新帝天书教余孽入宫推闻宸入水之前,他们都潜伏在宫中哪里呢?】
    对于池宁等人来说,皇宫就只是皇宫,但对于新帝来说,这可是他生活的地方,是他的家。换位思考一下,你家里住了让人防不胜防的寄生吸血之虫,你说你会害怕吗?
    新帝简直要吓死了。
    由这个问题,还能衍生出无数个全新的问题。好比他们入宫,真的就只是为了推闻宸下水吗?明显不可能啊。那,他们还做了其他什么事吗?又或者他们有没有在准备做其他事呢?
    这很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陛下,危矣。
    王洋只四个字,就足够新帝彻底带入了情绪。
    而王洋接下来没两天,呈上的又一封奏折,就像是给新帝讲了一个连载更新的鬼故事。据王洋推测,这一伙儿天书教余孽,大概是想拿闻宸出事作筏子,引得新帝与太后内斗,让太后在彻底绝望之下,对新帝进行最后的反扑。
    那么,天书教的人,又是怎么知道这错综复杂的皇宫关系的呢?他们到底在宫中潜伏了多久?
    由于大启一贯的政策,很多事情是不会对外讲,也不应该让外人知道的。哪怕是在朝堂之上,不接近权力中心的京官,都觉得新帝与闻宸是一对好叔侄,叔叔先继位,再传给侄子,准备共同谱写一段历史佳话。
    只有少部分的人知道这背后的真相。
    那么,是谁向天书教余孽透露了这些?
    在奏折上,王洋是直接排除了太后、池宁一系的人的,因为闻宸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不可能、也不敢拿闻宸去冒险。
    这不是胆子大不大,能赌不敢赌的问题,而是逻辑上无法自洽。
    新帝也同意王洋的分析,再剑走偏锋,也不会偏到这样。只有闻宸真的出事,这个挑拨离间才能成功。若闻宸没有出事,那就是白费功夫。怎么想走向都是对太后等人没有利的结果,太后才不会去做。
    也就是说,叛徒是出现在支持新帝的人中。
    新帝根基浅薄,来京时日较短,其实并没有几个心腹,能用的人屈指可数,想要排查也是极好判断。新帝最先想到的,便是马太监马文。他和皇后的事还没有说清楚,更不用提他那个直接就与天书教有关的外室黄三娘
    但,马太监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不见得吧?
    一个钱小玉就足够把马太监压得死死的,他手上实际的权力并不大,不然他也不会向外发展,谋求缉事之权。
    皇宫被御马监的孙二八管理得可以说是铁板一块,除非里应外合,否则根本没有可能啊。等等,不对,守护皇宫安全的孙太监,有没有可能被收买,或者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呢?
    他们再一次回归到了那个中心问题之上孙二八真就可信吗?
    新帝忍不住在心中列数起了孙二八的所作所为。而当讨厌一个人时,能回想的也只会是他的错事:孙二八当年就敢在母妃的葬礼上糊弄于朕,这根本是没有把朕放在心上。他还上下串联,与人张口便可以替人谋求入阁之职。本来旗帜鲜明说要支持重判的马太监都改了口,只因为孙二八怕连累了自家外甥赵唯,想早早结案这一桩桩,一件件,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孙太监才是真正与天书教有关的最大后台啊!
    他想篡权,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不忠!
    想到这里之时,新帝的脸色已苍白如纸,他直直地跌坐在了冷硬的龙椅之上,几次张口,都没有办法发出声音。他只感觉冷,很冷,冷到了骨头里。
    池宁远在东厂,啧啧出声。
    这样的前后夹击,逐步击溃,是真的太需要默契了。钱小玉和王洋不亏是针锋相对、亦敌亦友的关系,太会卡时间配合彼此了。
    池宁站在孙太监的角度,唯一能想到的翻身之法,也只有
    更加努力地加重压在闻宸身上的筹码。
    但信任,真的是个很难把握的东西,它是这世间最坚固,又脆弱的东西。哪怕池宁有原君这个金手指,可以提早发现有小人作祟,防微杜渐,他也不敢打包票他和闻宸之间一定不会产生间隙。
    池宁忍不住再次溜达到了东宫,听着小太子和李石美学历史,他插话进去,让李石美结合现在的事,给太子讲个不一样的。
    这其实是闻宸第二次听到王洋与钱小玉联手狙击孙二八入阁的故事了,他的回答是一沉不变的:我不会不信临临的,任谁说,我都会记得伴伴是为了我好。
    但池宁蹲下神,与年幼的太子持平,一字一顿的说:
    并不是这样的啊,我的殿下。
    臣让石美讲这个故事给殿下,是希望殿下能明辨忠奸,不要重蹈覆辙。
    臣也有私心,也会有扯谎的时候。殿下可以因为水至清则无鱼而不去追究,却绝不能自己心里不清楚、不知道。
    池宁心想着,既然信任难以维持,那就换条路吧。
    他对太子殿下说:明君是不会任由人这么蒙蔽愚弄的,只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脑子的人才会。
    人,永远不能失去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新帝错就错在,他每一步都是别人给他安排好的,连怀疑的种子都是别人为他亲手种下的。破局之法是如此的一目了然,只要闻宸学会自己思考,明白欺骗不可怕,欺骗背后的目的才可怕,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因为池宁永远不会真的去伤害闻宸。
    闻宸努力想了很久、很久,理解的思路却是,原来临临也是希望我能当一个明君的啊!
    第48章 努力当爹第四十八天:
    闻宸上辈子的皇宫生活,委实过得有些浑浑噩噩。
    在长安宫里时是个糊涂皇子,搬到东宫里是个糊涂太子,入主无为殿后亦是个糊涂皇帝。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是个废物。
    但是,废物又怎么样呢?
    他收获了快乐呀。
    至少他当时是这么觉得的。
    不用读书,不用上朝,每天什么事都不需要他操心,只要老老实实、安安生生地在后宫里研究他的奇技淫巧,而不去试图搞事,那就是胜利,也是满朝文武、宦官内侍对他最大的期待,他完成得十分出色。
    闻宸忘记了是哪一天,最后一个觉得他还有救的李石美,最后一次入宫面圣。
    闻宸实在是有点怕这位从小管他管到大的姐姐,想继续寻欢作乐,不去见人,万万没想到李姐姐直接提剑冲入了他的寝宫。
    他问他,可愿回头?
    他反问他,为何回头?
    闻宸从小就不是个勤奋人,他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偷懒,尽可能的躲闲。做太子时,长到十四还是个半文盲,学问只会找内侍捉刀;做皇帝后,哪怕四十了依旧是个睁眼瞎,奏折只等着臣子代劳一辈子没有出息,委实没有什么明君之相。
    这些闻宸都知道,也都清楚是不对的,可他就是不想改啊。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学习,热爱进步,自然也要允许有人天生懒惰,不求上进。
    闻宸自觉自己就属于后者。
    反正他有祖母,有临临,为什么一定要当个好太子、好皇帝呢?
    你小时候不是这样的。李石美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陛下,曾经清亮的眼神变得浑浊,可爱的面容变得可憎,他有时候真的恨不能一刀捅死他,好让一切重新来过,把曾经那个长安宫中的小皇子找回来。
    姐姐怎么知道朕不是一直如此,只是你当初看错了人呢?闻宸歪躺在榻上,哪怕被剑指着,也没有动摇半分。
    仔细回忆起来,从长安宫到东宫,从皇子到太子,明明是好的发展,但闻宸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或者说,早在闻宸不愿意搬离长安宫,夜夜惊梦,哭闹不休时,就已经预示了这未来之路并不会走的多么顺畅。后来更是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
    再回首,小小的皇子已经养成了好逸恶劳、胸无大志的性格。
    他很有自知之明,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众人渐渐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闻宸,甚至有大臣大胆感慨,说出了这大概就是大启的气数之类的话。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连池宁都放弃了。
    他不是放弃了闻宸这个人,而是放弃了把闻宸往明君道上引。
    闻宸当时觉得临伴伴这是总算理解了他,重生后再回想这段往事,才总算看了个分明,临伴伴这是实在拿他没有办法,又不想一直和他闹不愉快,勉强他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只能放弃,换了一条路走,一条更加艰难,会让池宁背负无数骂名的路。
    闻宸突然想起,忘记是谁说的了,临公公从来都不是那种会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一计不成,便再生一计,他总能及时止损,找到全新的方向。
    升官如此,辅佐君王亦如此。
    在小太子培养计划失败之后,池宁就在一番痛定思痛后,快速走上了自己代掌皇权的道路。前朝后宫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斗奸臣,斗太后,在闻宸连续罢朝十数年的情况下,依旧把朝堂打理得顺顺当当,也算是实现了他什么事都想自己说了算的愿望。
    而闻宸就这么心大的一直碌碌无为地缩在无为殿内,不去关心外面的风风雨雨,也不管任何派系党政。因为他既不想管太后,也不想做临伴伴的主,他决定任由他们高兴。
    他觉得自己这叫知人善用,知足者常乐。
    哪怕是在李石美终于意识到他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摔剑而走的那天,闻宸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触动。
    他一早就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可,这世界上不对的事那么多,依然还是有大把的人在做啊。
    人生不过百年,快乐一天是一天。
    闻宸的这种想法,一直维持到了有学子当街拦圣驾,指着他的鼻子,把他、太后和池宁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学子在人群中振臂高呼:皇帝昏聩,牝鸡司晨,宦官弄权,大启这百年基业,早晚会毁于你三人之手这话骂得实在是有些难听,不过闻宸愤怒的点却是他觉得别人骂自己可以,毕竟都是实话,他也认,但这样骂太后,骂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的临伴伴就过分了。
    闻宸前所未有地发了火,可他很无奈地发现,自己除了发火意外,什么也做不了,他不是一个手握实权、很得臣心的皇帝,并不会有人听他的,他一同怒火,只白白让临伴伴又担了新的骂名。
    也是在那一刻,闻宸终于意识到,那一天他目送李石美走时,心中为何会有一阵抽痛。当时他还不觉,现下才明白,那痛,是因为最后一个对他怀有希望的人,也终于还是失望了。
    他不会再管他了。
    望着李石美万念俱灰,一步步走出皇宫的背影,闻宸没有拦,也没有治罪。可李石美并不会感激,他倒宁可闻宸有血性些,下令斩了他这大逆不道之臣。
    闻宸于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过去的他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吗?
    其实是不觉得的。
    正是因为不觉得不聪明是错,不努力是错,他才会得过且过,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这些特质放在普通人身上,也许真的是没有错的,可当他是一个皇帝的时候,他依旧既不聪明,也不去努力,那就是他的错了。
    说真的,池宁其实是很不会养孩子的,他要么过于放纵,要么过度溺爱,全靠小孩子的自觉,这怎么可能茁壮成长得起来呢?更不用说池宁自己就很爱享受生活,穷奢极侈,上梁不正下梁歪。
    而在闻宸正准备振作,发愤图强的时候,他重生了,回到了一切还没有开始的幼年,他看着自己肉肉的手,缓缓握住,这一回,他想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他会老实读书,自觉配合,努力去拼一把,以王洋为目标,勤能补拙!
    他不想再看别人对他失望,不想再听到有人骂他身边一心为他的人是奸臣邪佞了。
    而就重生的这段时日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闻宸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他至今没有让临伴伴和李姐姐失望,他们还在努力想要培养他走上明君之道。
    闻宸不断告诫自己,他一定会把握机会,再不变成前世那副模样。
    殿下要不要休息一下呀?今天您已经写了好几十张大字了。李石美打断了闻宸对往日的追忆,看着眼前也就这ibis桌子高一点的勤勉殿下,心疼的不得了。
    当然,也莫名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比他终于报复了他的渣爹后娘还要满足。
    闻宸仰头,怔怔地看着笑容温和的李石美,这也是与记忆里完全不同的李姐姐。说实话,在他童年记忆里,李石美对于他来说是有一些可怕的,因为李石美永远在不断地限制他玩乐的时间,逼迫他去读书习字,没完没了地唠唠叨叨。哪怕长大后,他感激李石美当年不离不弃的陪伴,也知道李石美都是为了他好,他还是一看见李石美就觉得发憷。
    他真的不想学,哪怕偶尔闲来无事,突发奇想想要看书打发时间,一看到李石美来,他也会为了和他作对而放下手中的书。
    但这辈子真的已经不同了,李姐姐竟然会对他说,殿下要不要休息一下?可不能太辛苦,要劳逸结合啊。
    他更多地担心起了他的身体,而不是他的学问。
    闻宸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年到底在闹什么莫名其妙的脾气。说来可笑,最初的最初,一切只是起源于一个很幼稚的念头是不是如果我不成为你们所期待的那个明君,你们就不喜欢我了呢?你们到底喜欢的是我,还是身为父皇独子、可以名正言顺坐上皇位的我?
    池宁用上辈子的尽心尽力证明了,不管闻宸什么模样,他都是喜欢他的。他不想努力,那就任由他在后宫中快乐,他依旧会保他一生无忧。
    可,闻宸低下头,这样任性了一辈子的自己,会不会太自私了呢?
    他只一味地问别人喜欢不喜欢自己,会不会为自己付出,却忘记了问自己,那你到底喜欢不喜欢你身边的这些人,愿不愿意为他们付出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愿意。
    当他真的开始改变,命运也给了他回报,记忆里横眉冷对的李石美,都有了不一样的一面。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但对于李石美来说,如今的发展却是再正常不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