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今天退位了吗?(穿书)——晏图(27)
因着这位梨浅衣娘子床下清纯床上浪的特点,在《吾皇》的男粉中也积攒了不少人气。
祁褚依稀记得这位梨浅衣姑娘就是在王思瑜死后不久才出来的,现在距离原著中王思瑜之死的时间点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不知道谢殒和这梨浅衣娘子睡了没有?
祁褚盯着谢殒的后脑勺露出探究的目光。
但街上人太多了,谢殒只顾抓紧祁褚在人海里逆行,并未注意到祁褚探究的眼神。
人群追着那些花车往前移动了,人墙松动一些时,谢殒终于带着祁褚挤出了人群。
谢殒见祁褚盯着他的脸一直看,在他面前晃了晃手,见祁褚的眼睛动也不动,敲敲他的脑门道:回魂了
祁褚揉了揉额角,直觉太师不会和他讨论自己的初/夜问题。
谢殒感觉眼前这个小呆子情绪不高,低声问道:怎么了?声音里带着温柔的关切。
祁褚别开眼睛,小声道:饿了
他早该知道,少年愁这种高级的感情是不会出现在眼前这个小傻子身上的,他人生中只有吃和玩这两件大事。
既然小皇帝饿了,谢殒只能带着他先去吃饭了。
祁褚刚说完,谢殒就扯了他的袖子带着他走,祁褚被他扯得倒走两步,忙道:其他人
谢殒只管扯着他走,没有回头,他的声音飘散在风中,他说:不用管,他们自己会回去的。
谢殒拉着他去了燕临楼,燕临楼也是京城中网红餐厅之一,他们家主打的就是各种甜点,汤圆自然也是一绝。
上元节京城不宵禁,燕临楼这日也是通宵营业,他们到的时候,燕临楼的大堂人满为患,祁褚四下里看看,正巧看到靠窗有个空位。
跑堂领着他们走到那靠窗的位子上,那窗户开了半扇,坐在窗边可以看到半条街的风景。
这燕临楼汤圆种类十分齐备,有桂花的、梅子酱的、黑芝麻的还有西域玫瑰蜜的馅儿,祁褚听了跑堂介绍,感觉自己都想吃,但若是都点了怕自己吃不完。
正纠结便听到谢殒对那跑堂吩咐道:将所有的味道的圆子都各做两个,油炸风味更好的便炸了,做成汤圆味道更好的便做成汤圆。
那跑堂闻言笑道:您对这位小公子可真好啊!
谢殒带着面具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的声音里带着宠溺的笑意,道:那是自然,谁让我是他哥哥呢。哥哥二字,被他压低了声音说出来,像是在呢喃什么爱称似的。
跑堂笑道:原来二位是兄弟啊!
这位哥哥脸上带着面具看不清脸,但弟弟脸上背带着一个狐狸面具,身上穿一件鹅黄色的袍子,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的样子莫名招人喜欢,跑堂道:您这位弟弟菩萨身边的童子似的,瞧着就是个有福气的。
祁褚:并不开心。
他都已经十五岁了,翻过年都要十六了,不应该是翩翩美少年吗?童子说的好像他还是穿开裆裤吃棒棒糖的熊孩子似的。
谢殒轻笑一声,道:那可不,家里人都宠着呢。
跑堂又夸了两句,这才去后厨传菜了。
汤圆上来的很快,茶杯大的小碗里各色的园子都装着两个圆子,十分精致。
谢殒道:快吃吧。
祁褚拿着勺子随便吃了一个,里面的馅儿是玫瑰蜜的,糯米皮儿软糯弹牙,里面的玫瑰蜜甜香美味,一口下去满口都是玫瑰香味。
他觉得十分好吃,便对谢殒道:太师,你尝尝这个玫瑰蜜的,很好吃。
太师拿起勺子要尝,祁褚见谢殒忘了将脸上的面具摘下来,提醒道:太师,你的面具
哦,还有这玩意儿谢殒声音懒洋洋道,我拿着勺子不方便摘,你帮我摘下来吧。
祁褚想也不想反驳道:你用左手摘啊
谢殒拿着勺子的手顿了顿,道:哦,晚上拉着你走了一晚上,这会子左手没力气了
祁褚:
谢殒也不急,耐心等着,没一会儿功夫,只见小皇帝无意识抿了抿唇,微微探出身子,伸出手小心地推起他的面具。
祁褚看着面具下谢殒的脸,突然明白了太平见薛绍时的心动面具下的谢殒眉如远山,噙着笑意看着他,外面重重灯影星辉一般落进了谢殒的眼里。
祁褚的脸红了,一时间有些怔住了。
直到谢殒抓着他的手腕将自己的面具抬高了一些,含笑道:再不吃这圆子就要凉了
祁褚这才如梦初醒,低下头猛吃起圆子来从他们离开燕临楼,祁褚的头再也没抬起过。
出了燕临楼,祁褚低着头闷声走着,谢殒瞧着他情绪低落的样子,心中微微一动。
祁褚感觉又窘又难受,闷头只顾往前走。突然感觉自己的手腕被人从后面抓住了,他回头便看到谢殒拿着一盏小鱼灯看着他。
谢殒眼神沉沉,声音中带着些许焦急道:陛下,臣说了不要乱跑,怎么不听话。
祁褚:我
谢殒往他手里塞了个灯笼,道:臣方才给陛下买灯笼一会儿的功夫,陛下就不见了。
祁褚道:我在想其他事,一时没有注意。
谢殒道:找到我便放心了。又笑道,民间习俗,若是上元节提着灯笼转一圈,一年便可百病全消。方才看了一圈,这周围也没有其他买灯笼的,这个小鱼灯瞧着稚拙可爱,颇似陛下,陛下不要嫌弃,拿着游一圈应个景儿。
祁褚默默接过灯跟着谢殒走着,穿过长街走到河边的时候,突然看到王思瑜和叶瑶寒站在路口发灯。
总算可以摆脱和太师在一起的尴尬,祁褚顾不上许多,边跑边喊道:瑶寒!
叶瑶寒看到他,也笑着招招手。
祁褚跑过去,看着他们身边一地的灯笼,有些诧异道:这是做什么?
叶瑶寒还没说话,王思瑜插话道:地上这些灯笼全是瑶寒猜灯谜赢回来的!!她将和她对垒的那些个国子监的学生们全都比下去了!王思瑜想起叶瑶寒当时的风姿,眼神闪闪发亮,道:我们赢的灯笼是最多的!
王思瑜这个崇拜的语气像极了他上学的时候给同学安利爱豆的样子。
叶瑶寒为人清冷,听到王思瑜这般夸赞,颇为不好意思抿唇一笑,谦虚道:小公子你别听思瑜乱讲,都是侥幸。
王思瑜争辩道:妾没有乱讲,这些地上的灯笼就是证明!又笑道,灯笼太多了,我们也带不回去,瑶寒便提议发给路上的小孩,让他们露个笑脸也是乐事一桩。
说着,她注意到祁褚手上的灯笼,皱皱眉道,小公子,这个灯笼是你买的?
祁褚道:不是
王思瑜见不是他买的,放心吐槽道:妾就说呢,这么个丑灯笼,小公子的品味哪有这么差!
祁褚悄悄瞥了一眼谢殒,又看了看完全没有关注太师的王思瑜和叶瑶寒。
他心里的尴尬尽数散了,转而开始同情太师。
品味被初恋吐槽便罢了,瞧着叶瑶寒和王思瑜这姬情的互动,太师怕是后院要起火。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粗长~
关于叶瑶寒和王思瑜的关系,文中不会明说,究竟是祁褚腐眼看人姬,还是其他,太太们自行理解哦~
第41章 太师被人睡了
古人春节很长,大禹朝廷一直到元宵之后,才陆续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因着太后卧病的关系,朝中大事皆有三位辅政大臣决断,但臣子们朝会时没有皇室参与,谁来给他们当嘴炮battle的裁判,因此谢殒便和其余两位辅臣商量,让祁褚每日都上朝。
原本博远公是不同意的,眼下太后在养病,若是小皇帝被人煽动动了亲政的心思,对太后对董家都极为不利。况且穆康公这老贼,自从成了小皇帝的岳父,自以为是外戚了,在朝中处处与他作对,实在可恨!
但谢殒和穆康公都同意让小皇帝参与朝会,内阁对此也没有异议,他们董家一脉反对也不奏效,因此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只求太后能早日重归朝堂,到时候,无论是小皇帝还是穆康公这只跳蚤,只怕都蹦跶不了多久!
太后养病之后,博远公也借着请安的名义去慈宁宫探望过太后,只不过每次去都见不着太后。
博远公疑心太后病势凶猛,专门去太医院找了甄太医,听甄太医告诉他,太后并无生命危险才放下心来。离开太医院时,甄太医告诉他让他尽量少去打扰太后,太后的病最重要的是不要多思,不要忧虑。
听到太医说太后没有生命危险,博远公也放了心,并遵从医嘱再未打扰过太后。
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太后虽然也处处为了董家着想,可他如今做了辅臣,大权在握的感觉让人迷恋,太后若能早日回归,自然最好,可若是迟迟不归,他也可多享受享受权力巅峰的感觉,若是趁着太后未归这段时间,趁机除去穆康公和谢殒,岂不是自己大权在握,不用再躲在自己妹妹后面畏首畏尾。
谢殒是太后扶持起来的,自然和太后一条心,暂时可以不用管他,这穆康公还需早日动手。
正月十八这日,又是一次大朝会,去年留在京中述职的官员都要回各自属地继续任职,虽然小皇帝只是个傀儡,然临走向君王辞行乃是朝中旧俗,今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朝会上各地官员辞行之后,祁褚也说了几句勉励的场面话,嘱咐他们去属地继续报效朝廷。
原本是个例行的事,但官员们向陛下辞行后,谢殒突然站出来道:眼下京中事毕,列位大人确实应该返回各自任职之地为国效力,但臣今日斗胆,特特向陛下求个恩典。
众人皆不解地看着他,祁褚心中也有些疑惑,自从太后闭关养病之后,三位辅政大臣中穆康公和博远公两人在朝堂上渐渐强势,各自也网络了羽翼,互相倾轧。而太师却好似修了闭口禅一般,轻易不在在朝堂上发言,就算穆康公和博远公争执不下,过问他的意思,他也是和稀泥似地一笔带过,绝不偏帮任何人。
朝中众人对此也都众说纷纭,最靠谱的猜测是,博远公和穆康公都是外戚,博远公虽然是董太后的外家,但穆康公身后有几大世家,太师两边都不好得罪,只能在朝堂上装聋作哑。
祁褚看过《吾皇》,自然明白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谢殒眼下避开强势的穆康公和博远公,定然是暗中憋着什么坏呢。
祁褚眼下抱着谢殒的大腿,听到他今日在朝堂上开口了,当然要站在他一边,因此便道:太师但说无妨。
谢殒道:这东江守备赵无疾赵大人,前日才新婚,和新婚夫人相聚不过两日,望陛下能给个恩典,让他们小夫妻团聚几日,让他过了二月再走。
赵无疾是谢殒的小舅,祁褚闻言便道:这是自然。江山社稷固然重要,但也要顾及人伦,既然赵无疾大人新婚,便在京中多留些时日,和自己夫人多团聚些时日吧。
话音刚落,穆康公站出来阻止道:陛下,万万不可,我禹国去岁与南朝在东江开战,此时断断不该放松警惕,赵大人应该即刻启程整理东江军务,不该为了儿女私情而至国家大义于不顾。
博远公道:穆康公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南朝与我大禹每年都有些许小摩擦,此时春节刚过,南朝忙于春耕,断断不会在此时开战,赵大人晚一旬再去又能如何?!
穆康公冷道:还未恭喜博远公嫁女之喜,此番留着贤婿在京城,恐怕不是为了他们夫妻俩培养感情,而是为了你和赵大人的翁婿之情吧。言语间暗指博远公嫁女意在东江水师。
博远公怒目圆睁,方欲反驳。
谢殒便出来和稀泥道:陛下,方才臣提议让赵大人留京不过是为着全了他夫妻二人的新婚之喜,如今牵扯到朝堂之事反而不美了。博远公站在人伦大义,穆康公为了朝堂社稷,二公说法都甚有道理,但此时说到底都事关赵大人,不弱我们还是听听赵大人的意见吧。
博远公哼了一声,谢殒这话说得倒还算有良心。
谢殒开口说话了,博远公也未出言反驳,穆康公心中思忖,虽然他不喜博远公靠着姻亲关系间接控制东江水师,但不过一旬婚假而已,若是激烈反对倒显得他小奇,且没必要为了这点事太过得罪赵无疾,他虽然和博远公成了翁婿,但朝中有裙带关系却分属不同阵营的也不在少数,别的不说,谢殒就是谢氏出生,从站上朝堂那日,他便从未为了谢氏谋算过一点。因此,穆康公也未再吭声。
祁褚见场上没有人反对,便道:赵大人,你的意思呢。
赵无疾是个国字脸的黑皮男人,长相只能算周正,但气场却非常正直严肃,他站出来道:臣虽粗陋,但也听过一句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臣虽然也舍不得新婚妻子,但却断不敢因为家事耽误国事,明日便启程回东江。
他这一番话说的穆康公和博远公都满意了,博远公听到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闻弦歌而知雅意,便明白赵无疾的意思是和董家来日方长,并不会因为不能常见面改变什么。
下朝之后,博远公翁婿二人在宫门口相遇了,博远公看着他道:明日贤婿便要启程去东江了,原本明日是双儿的三朝回门,但既然你明日要走,今日你夫妻二人便过来吧。
赵无疾冲着他行礼,道:是,岳父大人。
博远公满意地离去了,原本为了东江水师让自己的小女儿嫁给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武夫,他还觉得有些亏待女儿了,但看赵无疾行事稳妥,在朝堂上进退有据,心中那些不满也散了一些。
谢殒家中有一间茶室,他若是闲来无事,便去茶室摆弄那些茶具,听着红泥火炉上沸腾的水咕嘟咕嘟的声音,整个人都仿佛安静了下来。
眼下穆康公和博远公都在加紧培植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他假作不知,放手让他们去做,空闲在家的时间倒是多了许多。
赵无疾来的时候,谢殒正赤脚散发坐在茶室里正在煮茶。
同尘带着赵无疾进了庭院,谢殒道:赵大人倒是好口福,孤许久才煮一次茶,竟被你撞上了。
恋耽美
祁褚依稀记得这位梨浅衣姑娘就是在王思瑜死后不久才出来的,现在距离原著中王思瑜之死的时间点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不知道谢殒和这梨浅衣娘子睡了没有?
祁褚盯着谢殒的后脑勺露出探究的目光。
但街上人太多了,谢殒只顾抓紧祁褚在人海里逆行,并未注意到祁褚探究的眼神。
人群追着那些花车往前移动了,人墙松动一些时,谢殒终于带着祁褚挤出了人群。
谢殒见祁褚盯着他的脸一直看,在他面前晃了晃手,见祁褚的眼睛动也不动,敲敲他的脑门道:回魂了
祁褚揉了揉额角,直觉太师不会和他讨论自己的初/夜问题。
谢殒感觉眼前这个小呆子情绪不高,低声问道:怎么了?声音里带着温柔的关切。
祁褚别开眼睛,小声道:饿了
他早该知道,少年愁这种高级的感情是不会出现在眼前这个小傻子身上的,他人生中只有吃和玩这两件大事。
既然小皇帝饿了,谢殒只能带着他先去吃饭了。
祁褚刚说完,谢殒就扯了他的袖子带着他走,祁褚被他扯得倒走两步,忙道:其他人
谢殒只管扯着他走,没有回头,他的声音飘散在风中,他说:不用管,他们自己会回去的。
谢殒拉着他去了燕临楼,燕临楼也是京城中网红餐厅之一,他们家主打的就是各种甜点,汤圆自然也是一绝。
上元节京城不宵禁,燕临楼这日也是通宵营业,他们到的时候,燕临楼的大堂人满为患,祁褚四下里看看,正巧看到靠窗有个空位。
跑堂领着他们走到那靠窗的位子上,那窗户开了半扇,坐在窗边可以看到半条街的风景。
这燕临楼汤圆种类十分齐备,有桂花的、梅子酱的、黑芝麻的还有西域玫瑰蜜的馅儿,祁褚听了跑堂介绍,感觉自己都想吃,但若是都点了怕自己吃不完。
正纠结便听到谢殒对那跑堂吩咐道:将所有的味道的圆子都各做两个,油炸风味更好的便炸了,做成汤圆味道更好的便做成汤圆。
那跑堂闻言笑道:您对这位小公子可真好啊!
谢殒带着面具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的声音里带着宠溺的笑意,道:那是自然,谁让我是他哥哥呢。哥哥二字,被他压低了声音说出来,像是在呢喃什么爱称似的。
跑堂笑道:原来二位是兄弟啊!
这位哥哥脸上带着面具看不清脸,但弟弟脸上背带着一个狐狸面具,身上穿一件鹅黄色的袍子,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的样子莫名招人喜欢,跑堂道:您这位弟弟菩萨身边的童子似的,瞧着就是个有福气的。
祁褚:并不开心。
他都已经十五岁了,翻过年都要十六了,不应该是翩翩美少年吗?童子说的好像他还是穿开裆裤吃棒棒糖的熊孩子似的。
谢殒轻笑一声,道:那可不,家里人都宠着呢。
跑堂又夸了两句,这才去后厨传菜了。
汤圆上来的很快,茶杯大的小碗里各色的园子都装着两个圆子,十分精致。
谢殒道:快吃吧。
祁褚拿着勺子随便吃了一个,里面的馅儿是玫瑰蜜的,糯米皮儿软糯弹牙,里面的玫瑰蜜甜香美味,一口下去满口都是玫瑰香味。
他觉得十分好吃,便对谢殒道:太师,你尝尝这个玫瑰蜜的,很好吃。
太师拿起勺子要尝,祁褚见谢殒忘了将脸上的面具摘下来,提醒道:太师,你的面具
哦,还有这玩意儿谢殒声音懒洋洋道,我拿着勺子不方便摘,你帮我摘下来吧。
祁褚想也不想反驳道:你用左手摘啊
谢殒拿着勺子的手顿了顿,道:哦,晚上拉着你走了一晚上,这会子左手没力气了
祁褚:
谢殒也不急,耐心等着,没一会儿功夫,只见小皇帝无意识抿了抿唇,微微探出身子,伸出手小心地推起他的面具。
祁褚看着面具下谢殒的脸,突然明白了太平见薛绍时的心动面具下的谢殒眉如远山,噙着笑意看着他,外面重重灯影星辉一般落进了谢殒的眼里。
祁褚的脸红了,一时间有些怔住了。
直到谢殒抓着他的手腕将自己的面具抬高了一些,含笑道:再不吃这圆子就要凉了
祁褚这才如梦初醒,低下头猛吃起圆子来从他们离开燕临楼,祁褚的头再也没抬起过。
出了燕临楼,祁褚低着头闷声走着,谢殒瞧着他情绪低落的样子,心中微微一动。
祁褚感觉又窘又难受,闷头只顾往前走。突然感觉自己的手腕被人从后面抓住了,他回头便看到谢殒拿着一盏小鱼灯看着他。
谢殒眼神沉沉,声音中带着些许焦急道:陛下,臣说了不要乱跑,怎么不听话。
祁褚:我
谢殒往他手里塞了个灯笼,道:臣方才给陛下买灯笼一会儿的功夫,陛下就不见了。
祁褚道:我在想其他事,一时没有注意。
谢殒道:找到我便放心了。又笑道,民间习俗,若是上元节提着灯笼转一圈,一年便可百病全消。方才看了一圈,这周围也没有其他买灯笼的,这个小鱼灯瞧着稚拙可爱,颇似陛下,陛下不要嫌弃,拿着游一圈应个景儿。
祁褚默默接过灯跟着谢殒走着,穿过长街走到河边的时候,突然看到王思瑜和叶瑶寒站在路口发灯。
总算可以摆脱和太师在一起的尴尬,祁褚顾不上许多,边跑边喊道:瑶寒!
叶瑶寒看到他,也笑着招招手。
祁褚跑过去,看着他们身边一地的灯笼,有些诧异道:这是做什么?
叶瑶寒还没说话,王思瑜插话道:地上这些灯笼全是瑶寒猜灯谜赢回来的!!她将和她对垒的那些个国子监的学生们全都比下去了!王思瑜想起叶瑶寒当时的风姿,眼神闪闪发亮,道:我们赢的灯笼是最多的!
王思瑜这个崇拜的语气像极了他上学的时候给同学安利爱豆的样子。
叶瑶寒为人清冷,听到王思瑜这般夸赞,颇为不好意思抿唇一笑,谦虚道:小公子你别听思瑜乱讲,都是侥幸。
王思瑜争辩道:妾没有乱讲,这些地上的灯笼就是证明!又笑道,灯笼太多了,我们也带不回去,瑶寒便提议发给路上的小孩,让他们露个笑脸也是乐事一桩。
说着,她注意到祁褚手上的灯笼,皱皱眉道,小公子,这个灯笼是你买的?
祁褚道:不是
王思瑜见不是他买的,放心吐槽道:妾就说呢,这么个丑灯笼,小公子的品味哪有这么差!
祁褚悄悄瞥了一眼谢殒,又看了看完全没有关注太师的王思瑜和叶瑶寒。
他心里的尴尬尽数散了,转而开始同情太师。
品味被初恋吐槽便罢了,瞧着叶瑶寒和王思瑜这姬情的互动,太师怕是后院要起火。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粗长~
关于叶瑶寒和王思瑜的关系,文中不会明说,究竟是祁褚腐眼看人姬,还是其他,太太们自行理解哦~
第41章 太师被人睡了
古人春节很长,大禹朝廷一直到元宵之后,才陆续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因着太后卧病的关系,朝中大事皆有三位辅政大臣决断,但臣子们朝会时没有皇室参与,谁来给他们当嘴炮battle的裁判,因此谢殒便和其余两位辅臣商量,让祁褚每日都上朝。
原本博远公是不同意的,眼下太后在养病,若是小皇帝被人煽动动了亲政的心思,对太后对董家都极为不利。况且穆康公这老贼,自从成了小皇帝的岳父,自以为是外戚了,在朝中处处与他作对,实在可恨!
但谢殒和穆康公都同意让小皇帝参与朝会,内阁对此也没有异议,他们董家一脉反对也不奏效,因此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只求太后能早日重归朝堂,到时候,无论是小皇帝还是穆康公这只跳蚤,只怕都蹦跶不了多久!
太后养病之后,博远公也借着请安的名义去慈宁宫探望过太后,只不过每次去都见不着太后。
博远公疑心太后病势凶猛,专门去太医院找了甄太医,听甄太医告诉他,太后并无生命危险才放下心来。离开太医院时,甄太医告诉他让他尽量少去打扰太后,太后的病最重要的是不要多思,不要忧虑。
听到太医说太后没有生命危险,博远公也放了心,并遵从医嘱再未打扰过太后。
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太后虽然也处处为了董家着想,可他如今做了辅臣,大权在握的感觉让人迷恋,太后若能早日回归,自然最好,可若是迟迟不归,他也可多享受享受权力巅峰的感觉,若是趁着太后未归这段时间,趁机除去穆康公和谢殒,岂不是自己大权在握,不用再躲在自己妹妹后面畏首畏尾。
谢殒是太后扶持起来的,自然和太后一条心,暂时可以不用管他,这穆康公还需早日动手。
正月十八这日,又是一次大朝会,去年留在京中述职的官员都要回各自属地继续任职,虽然小皇帝只是个傀儡,然临走向君王辞行乃是朝中旧俗,今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朝会上各地官员辞行之后,祁褚也说了几句勉励的场面话,嘱咐他们去属地继续报效朝廷。
原本是个例行的事,但官员们向陛下辞行后,谢殒突然站出来道:眼下京中事毕,列位大人确实应该返回各自任职之地为国效力,但臣今日斗胆,特特向陛下求个恩典。
众人皆不解地看着他,祁褚心中也有些疑惑,自从太后闭关养病之后,三位辅政大臣中穆康公和博远公两人在朝堂上渐渐强势,各自也网络了羽翼,互相倾轧。而太师却好似修了闭口禅一般,轻易不在在朝堂上发言,就算穆康公和博远公争执不下,过问他的意思,他也是和稀泥似地一笔带过,绝不偏帮任何人。
朝中众人对此也都众说纷纭,最靠谱的猜测是,博远公和穆康公都是外戚,博远公虽然是董太后的外家,但穆康公身后有几大世家,太师两边都不好得罪,只能在朝堂上装聋作哑。
祁褚看过《吾皇》,自然明白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谢殒眼下避开强势的穆康公和博远公,定然是暗中憋着什么坏呢。
祁褚眼下抱着谢殒的大腿,听到他今日在朝堂上开口了,当然要站在他一边,因此便道:太师但说无妨。
谢殒道:这东江守备赵无疾赵大人,前日才新婚,和新婚夫人相聚不过两日,望陛下能给个恩典,让他们小夫妻团聚几日,让他过了二月再走。
赵无疾是谢殒的小舅,祁褚闻言便道:这是自然。江山社稷固然重要,但也要顾及人伦,既然赵无疾大人新婚,便在京中多留些时日,和自己夫人多团聚些时日吧。
话音刚落,穆康公站出来阻止道:陛下,万万不可,我禹国去岁与南朝在东江开战,此时断断不该放松警惕,赵大人应该即刻启程整理东江军务,不该为了儿女私情而至国家大义于不顾。
博远公道:穆康公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南朝与我大禹每年都有些许小摩擦,此时春节刚过,南朝忙于春耕,断断不会在此时开战,赵大人晚一旬再去又能如何?!
穆康公冷道:还未恭喜博远公嫁女之喜,此番留着贤婿在京城,恐怕不是为了他们夫妻俩培养感情,而是为了你和赵大人的翁婿之情吧。言语间暗指博远公嫁女意在东江水师。
博远公怒目圆睁,方欲反驳。
谢殒便出来和稀泥道:陛下,方才臣提议让赵大人留京不过是为着全了他夫妻二人的新婚之喜,如今牵扯到朝堂之事反而不美了。博远公站在人伦大义,穆康公为了朝堂社稷,二公说法都甚有道理,但此时说到底都事关赵大人,不弱我们还是听听赵大人的意见吧。
博远公哼了一声,谢殒这话说得倒还算有良心。
谢殒开口说话了,博远公也未出言反驳,穆康公心中思忖,虽然他不喜博远公靠着姻亲关系间接控制东江水师,但不过一旬婚假而已,若是激烈反对倒显得他小奇,且没必要为了这点事太过得罪赵无疾,他虽然和博远公成了翁婿,但朝中有裙带关系却分属不同阵营的也不在少数,别的不说,谢殒就是谢氏出生,从站上朝堂那日,他便从未为了谢氏谋算过一点。因此,穆康公也未再吭声。
祁褚见场上没有人反对,便道:赵大人,你的意思呢。
赵无疾是个国字脸的黑皮男人,长相只能算周正,但气场却非常正直严肃,他站出来道:臣虽粗陋,但也听过一句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臣虽然也舍不得新婚妻子,但却断不敢因为家事耽误国事,明日便启程回东江。
他这一番话说的穆康公和博远公都满意了,博远公听到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闻弦歌而知雅意,便明白赵无疾的意思是和董家来日方长,并不会因为不能常见面改变什么。
下朝之后,博远公翁婿二人在宫门口相遇了,博远公看着他道:明日贤婿便要启程去东江了,原本明日是双儿的三朝回门,但既然你明日要走,今日你夫妻二人便过来吧。
赵无疾冲着他行礼,道:是,岳父大人。
博远公满意地离去了,原本为了东江水师让自己的小女儿嫁给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武夫,他还觉得有些亏待女儿了,但看赵无疾行事稳妥,在朝堂上进退有据,心中那些不满也散了一些。
谢殒家中有一间茶室,他若是闲来无事,便去茶室摆弄那些茶具,听着红泥火炉上沸腾的水咕嘟咕嘟的声音,整个人都仿佛安静了下来。
眼下穆康公和博远公都在加紧培植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他假作不知,放手让他们去做,空闲在家的时间倒是多了许多。
赵无疾来的时候,谢殒正赤脚散发坐在茶室里正在煮茶。
同尘带着赵无疾进了庭院,谢殒道:赵大人倒是好口福,孤许久才煮一次茶,竟被你撞上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