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云长歌(371)
然而现在熊完感觉赵庶人仿佛比自己大了一辈一样。
赵庶人在看到熊完的时候正蹲在地上炒黄米面,他抬头看了看熊完,十分平静说道:你来了?
熊完的到来他并不是很意外,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颜徵跟韩熠怎么可能会放过他呢?肯定会变着花样的打击他。
如果真的是把他扔在这里自生自灭不再管,那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宽恕。
熊完经过之前的打击也不娇气,并不在乎这间茅草屋矮小杂乱,直接蹲到了赵庶人对面有些难受说道:哎,怎么怎么就到这地步了呢。
赵庶人扯了扯嘴角说道:毕竟当年我曾派人追杀秦王父子,又险些将晸悦君纳入后宫,如今秦王眼看要一统天下,晸悦君又是他怀中禁脔,又怎会放过我?
熊完顿时被他吓了一跳:你疯了,什么都敢说!
赵庶人垂眸,低头继续翻炒锅里的黄米面,他现在反而放开了,有什么不敢说的呢?左右不外乎是这样,如果真的惹怒了颜徵跟韩熠而要杀他,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解脱。
熊完见他这个样子,叹了口气说道:我过来是也不是专门为了看你,而是有消息想要告诉你。
赵庶人手一顿,抬头看着他,脸上依旧是面无表情,事到如今,他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打击到他的。
唯一的大概就是太子暴毙,不过对于如今的赵庶人而言,这反而不算是什么打击,只会让他觉得开心。
他曾对太子给予厚望,当年多看重太子,现在就多恨这个儿子。
恨到如果现在让他回到赵国,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杖毙这个逆子。
熊完心一横说道:太子投降了。
虽然说如今的赵太子已经是赵王,但是熊完终归是顾忌了一下老朋友的感情。
赵庶人听后瞪大双眼,咬牙切齿说了句:逆子,我赵氏江山就败在了他的手上!
熊完小声说道:我说句实话你别不爱听,事到如今他这个选择也算不上错,难道你觉得赵国还是大秦的对手吗?现在至少你不是亡国之君了。
赵庶人没有说话,接下来无论熊完说什么他也不再吭声,也不知道是不是打击太大,还是已经快要被气死。
熊完看他这个样子,叹了口气,让下人将他带来的吃的摆了上来。
原本守卫自然是不肯的,然而熊完耍了个无赖,他表示这是要自己吃的,守卫总不能拦着他不让吃吧?
赵庶人倒也没有辜负熊完,虽然恨极却还是吃下了东西。
熊完能帮他的也就是这些,转头就回去报告。
他也算是摸到了颜徵和韩熠的脉,将赵庶人说的要多惨有多惨,当然,实际上这位也挺惨的。
在叙述的时候他一直小心翼翼地打量颜徵的表情,虽然韩熠坑了他很多次,但他还真不畏惧韩熠,倒是秦王,每次见到秦王他都有些胆怯。
结果没想到颜徵压根没有在意,熊完走了之后,韩熠笑着说了句:我以为你会怪罪他给赵庶人吃了东西。
颜徵无所谓说道:又不是一直给他送,偶尔给他吃一次也不错,免得时间长了,忘记这些东西的味道反而不再奢想。
韩熠悟了,这就是要让赵庶人心生渴望却又得不到啊,所以说,颜徵真想收拾人那不是一般人能抗住的。
韩熠将这件事情放到一边,开口说道:韩郡已经基本步上正轨,我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颜徵问道:你要退去哪儿?
韩熠说道:休息啊,这些年东奔西跑,好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颜徵无语,谁让你东奔西跑了?大家都希望你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结果你自己瞒着人都要跑出去,现在知道累了?
颜徵顺手揉了揉他的头说道:那可不行,你且不能歇着,还得继续给我干活呢。
韩熠握住他的手腕,护住自己的发型问道:干嘛?
颜徵说道:是时候扩大一下科举的规模了。
韩熠听后顿时一抖。
第482章
怎么忽然想起这个了?韩熠一点都不相信颜徵做事情会一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 一般涉及到比较重大的事情他都要思考很久,跟三公商议许久才会定下来。
韩熠是三公之一,而颜徵跟他商议事情还有很多只有一个想法, 短时间内不会付诸行动的, 可这一次他之前并没听颜徵说, 最主要的是颜徵这样子看上去就想今年就干好啊。
韩熠不由得有些担心,饶是他一向天不怕地不怕, 当初搞科举的时候也小心翼翼,更甚至,那根本就不算是科举,他对外的说法就是手下缺人了,需要考试选拔。
因为只是在韩郡一地所以才没有引起大家的反弹,至于他将人才输送到咸阳就是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路子身为中书令本来就要有识人荐人的能力,所以打着他的名头往咸阳送人才也没人说得出什么。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每次送的也不是很多,一个是为了让世家们别因为触及利益而疯狂, 另外一个就是哪儿有那么多顶尖的人才呢,韩熠眼界高,一般人又不愿意送过去。
原本在他的想法之中,考试这个要一点点来, 从农村包围城市,现在韩郡各个县府除了县令是朝廷直接任命之外,下面的一些官员都是通过考核上来的。
这样一点点推广,等到半个大秦都习惯了这样的做法之后,就可以开始想办法把世家拉下水了。
韩熠原本计划的也挺好, 世家人数众多,能够被推荐出来做官的都是嫡系,旁支只有特别出挑才有机会, 否则是个什么前程也说不好。
所以韩熠打算的是双管齐下,荐人这个渠道还是要保留的,然后同时诱拐那些比较有本事又不被嫡系看中的世家旁支过去考试,通过这个让那些世家知道就算是科举,也是给他们多了一条路。
本来么,寒门想要出贵子可太难了,世家条件好,有好老师教着,也不缺笔墨纸砚,要是还考不过普通人,那这样的人放到朝廷里是想要拖垮朝廷吗?
韩熠通过他多年从政的经验分析了一下,觉得科举本身并不会被世家大族抵触的太厉害,真正让他们抵触的其实是官学。
办了官学,平民百姓就有了一条求学之路,那出人才的几率可就比现在高多了。
所以对于官学,在韩熠的心里是一定要办的,只不过不能现在办,得徐徐图之。
这东西急不得,所以连他自己都没着急把科举弄太大,怎么现在颜徵反而着急了?
颜徵见韩熠微微蹙眉的样子便问道:怎么?
韩熠不想打消他的积极性,说太重了万一颜徵不想搞科举了怎么办?
所以韩熠十分委婉地说道:太匆忙了,以往都是开春考试,这都已经快入夏了,大夏天的让他们奔波,万一有才子在路上出了事那可是损失。
颜徵便说道:那就秋天,我记得你在秋天也开过。
你记性那么好做什么?
韩熠无奈只好直问: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了?现在太突然了吧?
虽然现在看上去即将天下一统四海咸服,可问题是打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接下来怎么将这个国家融为一体。
对于之前的新占地,大秦已经做的很好,底子基本上已经打下来了,但还要再努力一下才行,尤其是语言文字问题。
这件事情颜徵早就已经有所预见并且让人去做,但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直接下令全都按照大秦的雅言来就行的。
反正整个国家千头万绪,正是需要大家一起使劲的时候,不能在这个时候窝里反啊。
颜徵一看韩熠的表情就知道了他的隐忧,笑着说道:不必担心,就按照你之前做的那样就是,只不过是地方换成了咸阳。
韩熠疑惑地看着他:什么都不变?
颜徵点头:什么都不变,就跟以前一样。
韩熠顿时一懵:那也不对啊,我之前开科举可以用韩郡需要为理由,咸阳不那么缺人啊。
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把人选出来了放到哪儿去啊,还放到韩郡,那还不如在韩郡考呢。
颜徵说道:用的地方多了,齐国已经差不多了,需要用人,楚郡也需要用人,还有燕郡。
韩熠敏锐的察觉到颜徵肯定有别的打算,毕竟这几个地方要说缺人也是缺,可也没到不能运行的地步,这些年颜徵一直往这些地方派人呢,怎么都比当初的韩郡要好上许多。
是以他直接说道::你有什么打算就直接说吧,你不说我又猜不到。
颜徵笑道:那是你没用心猜,来看看。
韩熠满脸疑惑地看着颜徵让人将舆图搬上来,颜徵扬了扬下巴说道:你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舆图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韩熠转头看了看,第一眼就觉得好像的确有不对劲的地方,等看到第二眼的时候就确定了,这一份舆图不是现在的舆图。
或者说这份舆图上县与县的边界跟现在的不一样。
韩熠不用多看就明白了颜徵的意思:你这是要拆山河边界?
颜徵应道:没错,这样最稳妥,免得有地域之分。
韩熠明白所谓的地域之分就是百姓心里还当自己是燕地人楚地人,这样抱团对国家稳定不好。
这可是大事,韩熠精神振奋说道:可是这样拆也不太合适,总有一些地方看上去与原本没什么区别。
颜徵没想到拆成了这样韩熠都不满意,他仔细看了看说道:也没办法再细分了。
韩熠说道:按照现在的制度,的确没办法,但是咱们也该变一变了。
这次轮到颜徵不太明白了:怎么变?
韩熠说道:你看,如今大秦幅员辽阔,还按照原本郡县制就不太合适了,不若再加一级。
颜徵若有所思:再加一级,你想怎么加?
韩熠说道:现在的郡改成州,原本的县变成郡,然后下面再继续细分,拆成更小一点的县。
这就是州郡县制了,跟后世的省市县的制度相差不大,这样不过是免得再去改名字,而韩熠这一个提议直接跳过了诸如道制路制等制度。
颜徵在舆图上比划了一下,发现如果再细分一下的话,的确更好拆,只不过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并且这样一拆的话肯定会空出许多官位,州长官和郡守倒是好说,县令就要多许多,这也要细细准备为好。
想到这里颜徵笑了,这可真是名正言顺开科举的理由啊,要不然这一个个县令等人荐上来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不过毕竟是件大事,也不是颜徵跟韩熠两个人意见统一了就行的,他们还要召集朝臣商议,首先就是丞相和大庶长。
两个人收到诏令在宫门口碰头的时候心中还有点纳闷,随着战事越来越少,大秦全方位步入平稳状态,颜徵已经很少这样将两个人都喊过来商议事情了。
换句话说就是没什么事情值得这样大动干戈,小一点的事情大庶长跟丞相就能决定,他们决定不了的上疏给颜徵,然后颜徵拍板就行了。
随着颜徵年纪渐长,他在这个位子上做的越来越得心应手,有许多事情不用商议就能拍板。
所以这次就显得格外重要,可是这俩人脑子里将最近的事情全部都过了一遍也想不到有什么大事。
两个人进宫之后看到韩熠也坐在颜徵下手更加确定事情小不了。
于是这里两位坐下之后,钱丞相便小心翼翼问道:王上如此紧急将臣等召来可是有要事?
颜徵点点头说道:刚刚同中书闲聊时偶得一想法,想与两位爱卿商议一番,看是否可行。
跟韩熠闲聊大庶长跟钱丞相的目光转移到韩熠身上,估摸着这件事情至少有一半是跟韩熠有关系的。
毕竟这位晸悦君中书令经常会出一些让人想不到的点子。
韩熠也早就打好了腹稿,当然这个也不用跟别的事情一样需要他掰开了揉碎了说,只要说个大体也就行了。
大庶长跟钱丞相两个人脑子里转了一圈,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样的好处中枢对各地的控制力度会更大一些。
这两位也真的是对大秦鞠躬尽瘁的忠臣,等意识到对大秦的好处之后,他们才想到官也空出来许多,自家人的机会更大了啊。
只不过盘算了一下,人员缺口还是很大,不过他们两个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王上和中枢两个人不可能都想不到。
于是大庶长问道:这样也好,只是不知人员缺口从何处补?
颜徵开口说道:科举。
大庶长跟钱丞相两个人在听到科举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看韩熠,毕竟韩熠这些年在韩郡搞科举搞得红红火火,以他们两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早晚要推行到全国。
但问题就在这个早晚上,如同韩熠一样,他们觉得现在不太合适。
钱丞相没有明着反对只是说道:科举的确是人才辈出,只是这些人才未必做得了亲民官。
颜徵说道:是以先准备着,改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没有个两三年怕是不能下来,从今年开始科举,有差不多的人就先从基层做起,等到改制完备,正好启用。
大庶长品了品,也就是说这些科举出身的人想要一步登天是不行的,都要先去从基层开始熬,这样就放心太多了。
就算是人尖子又怎么样?扔出去几年,王上都未必记得,而像他们这些家族,孩子时不时就能见到王上,有好事肯定是先想到这些人啊。
钱丞相也想明白这一年便说道:如此,还请王上下旨,着专人处理此事。
颜徵应了一声说道:既如此就专门成立转制司,由中书令兼任,全权处理此事。
韩熠顿时晕了:那科举呢?
颜徵说道:你有经验,接着管吧。
韩熠:?????说好的让我休息呢?
第483章
韩熠觉得他跟颜徵的心意相通最近有点打折。
他将韩郡拱手让人就是觉得自己的功劳已经够多了, 再多不利于朝廷团结,而且三公同时还是封疆大吏这种事情在战时还能说个事急从权,更何况那个时候大秦的确缺人, 韩熠去管理那里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平稳过渡。
恋耽美
赵庶人在看到熊完的时候正蹲在地上炒黄米面,他抬头看了看熊完,十分平静说道:你来了?
熊完的到来他并不是很意外,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颜徵跟韩熠怎么可能会放过他呢?肯定会变着花样的打击他。
如果真的是把他扔在这里自生自灭不再管,那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宽恕。
熊完经过之前的打击也不娇气,并不在乎这间茅草屋矮小杂乱,直接蹲到了赵庶人对面有些难受说道:哎,怎么怎么就到这地步了呢。
赵庶人扯了扯嘴角说道:毕竟当年我曾派人追杀秦王父子,又险些将晸悦君纳入后宫,如今秦王眼看要一统天下,晸悦君又是他怀中禁脔,又怎会放过我?
熊完顿时被他吓了一跳:你疯了,什么都敢说!
赵庶人垂眸,低头继续翻炒锅里的黄米面,他现在反而放开了,有什么不敢说的呢?左右不外乎是这样,如果真的惹怒了颜徵跟韩熠而要杀他,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解脱。
熊完见他这个样子,叹了口气说道:我过来是也不是专门为了看你,而是有消息想要告诉你。
赵庶人手一顿,抬头看着他,脸上依旧是面无表情,事到如今,他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打击到他的。
唯一的大概就是太子暴毙,不过对于如今的赵庶人而言,这反而不算是什么打击,只会让他觉得开心。
他曾对太子给予厚望,当年多看重太子,现在就多恨这个儿子。
恨到如果现在让他回到赵国,他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杖毙这个逆子。
熊完心一横说道:太子投降了。
虽然说如今的赵太子已经是赵王,但是熊完终归是顾忌了一下老朋友的感情。
赵庶人听后瞪大双眼,咬牙切齿说了句:逆子,我赵氏江山就败在了他的手上!
熊完小声说道:我说句实话你别不爱听,事到如今他这个选择也算不上错,难道你觉得赵国还是大秦的对手吗?现在至少你不是亡国之君了。
赵庶人没有说话,接下来无论熊完说什么他也不再吭声,也不知道是不是打击太大,还是已经快要被气死。
熊完看他这个样子,叹了口气,让下人将他带来的吃的摆了上来。
原本守卫自然是不肯的,然而熊完耍了个无赖,他表示这是要自己吃的,守卫总不能拦着他不让吃吧?
赵庶人倒也没有辜负熊完,虽然恨极却还是吃下了东西。
熊完能帮他的也就是这些,转头就回去报告。
他也算是摸到了颜徵和韩熠的脉,将赵庶人说的要多惨有多惨,当然,实际上这位也挺惨的。
在叙述的时候他一直小心翼翼地打量颜徵的表情,虽然韩熠坑了他很多次,但他还真不畏惧韩熠,倒是秦王,每次见到秦王他都有些胆怯。
结果没想到颜徵压根没有在意,熊完走了之后,韩熠笑着说了句:我以为你会怪罪他给赵庶人吃了东西。
颜徵无所谓说道:又不是一直给他送,偶尔给他吃一次也不错,免得时间长了,忘记这些东西的味道反而不再奢想。
韩熠悟了,这就是要让赵庶人心生渴望却又得不到啊,所以说,颜徵真想收拾人那不是一般人能抗住的。
韩熠将这件事情放到一边,开口说道:韩郡已经基本步上正轨,我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颜徵问道:你要退去哪儿?
韩熠说道:休息啊,这些年东奔西跑,好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颜徵无语,谁让你东奔西跑了?大家都希望你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结果你自己瞒着人都要跑出去,现在知道累了?
颜徵顺手揉了揉他的头说道:那可不行,你且不能歇着,还得继续给我干活呢。
韩熠握住他的手腕,护住自己的发型问道:干嘛?
颜徵说道:是时候扩大一下科举的规模了。
韩熠听后顿时一抖。
第482章
怎么忽然想起这个了?韩熠一点都不相信颜徵做事情会一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 一般涉及到比较重大的事情他都要思考很久,跟三公商议许久才会定下来。
韩熠是三公之一,而颜徵跟他商议事情还有很多只有一个想法, 短时间内不会付诸行动的, 可这一次他之前并没听颜徵说, 最主要的是颜徵这样子看上去就想今年就干好啊。
韩熠不由得有些担心,饶是他一向天不怕地不怕, 当初搞科举的时候也小心翼翼,更甚至,那根本就不算是科举,他对外的说法就是手下缺人了,需要考试选拔。
因为只是在韩郡一地所以才没有引起大家的反弹,至于他将人才输送到咸阳就是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路子身为中书令本来就要有识人荐人的能力,所以打着他的名头往咸阳送人才也没人说得出什么。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每次送的也不是很多,一个是为了让世家们别因为触及利益而疯狂, 另外一个就是哪儿有那么多顶尖的人才呢,韩熠眼界高,一般人又不愿意送过去。
原本在他的想法之中,考试这个要一点点来, 从农村包围城市,现在韩郡各个县府除了县令是朝廷直接任命之外,下面的一些官员都是通过考核上来的。
这样一点点推广,等到半个大秦都习惯了这样的做法之后,就可以开始想办法把世家拉下水了。
韩熠原本计划的也挺好, 世家人数众多,能够被推荐出来做官的都是嫡系,旁支只有特别出挑才有机会, 否则是个什么前程也说不好。
所以韩熠打算的是双管齐下,荐人这个渠道还是要保留的,然后同时诱拐那些比较有本事又不被嫡系看中的世家旁支过去考试,通过这个让那些世家知道就算是科举,也是给他们多了一条路。
本来么,寒门想要出贵子可太难了,世家条件好,有好老师教着,也不缺笔墨纸砚,要是还考不过普通人,那这样的人放到朝廷里是想要拖垮朝廷吗?
韩熠通过他多年从政的经验分析了一下,觉得科举本身并不会被世家大族抵触的太厉害,真正让他们抵触的其实是官学。
办了官学,平民百姓就有了一条求学之路,那出人才的几率可就比现在高多了。
所以对于官学,在韩熠的心里是一定要办的,只不过不能现在办,得徐徐图之。
这东西急不得,所以连他自己都没着急把科举弄太大,怎么现在颜徵反而着急了?
颜徵见韩熠微微蹙眉的样子便问道:怎么?
韩熠不想打消他的积极性,说太重了万一颜徵不想搞科举了怎么办?
所以韩熠十分委婉地说道:太匆忙了,以往都是开春考试,这都已经快入夏了,大夏天的让他们奔波,万一有才子在路上出了事那可是损失。
颜徵便说道:那就秋天,我记得你在秋天也开过。
你记性那么好做什么?
韩熠无奈只好直问: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了?现在太突然了吧?
虽然现在看上去即将天下一统四海咸服,可问题是打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接下来怎么将这个国家融为一体。
对于之前的新占地,大秦已经做的很好,底子基本上已经打下来了,但还要再努力一下才行,尤其是语言文字问题。
这件事情颜徵早就已经有所预见并且让人去做,但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直接下令全都按照大秦的雅言来就行的。
反正整个国家千头万绪,正是需要大家一起使劲的时候,不能在这个时候窝里反啊。
颜徵一看韩熠的表情就知道了他的隐忧,笑着说道:不必担心,就按照你之前做的那样就是,只不过是地方换成了咸阳。
韩熠疑惑地看着他:什么都不变?
颜徵点头:什么都不变,就跟以前一样。
韩熠顿时一懵:那也不对啊,我之前开科举可以用韩郡需要为理由,咸阳不那么缺人啊。
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把人选出来了放到哪儿去啊,还放到韩郡,那还不如在韩郡考呢。
颜徵说道:用的地方多了,齐国已经差不多了,需要用人,楚郡也需要用人,还有燕郡。
韩熠敏锐的察觉到颜徵肯定有别的打算,毕竟这几个地方要说缺人也是缺,可也没到不能运行的地步,这些年颜徵一直往这些地方派人呢,怎么都比当初的韩郡要好上许多。
是以他直接说道::你有什么打算就直接说吧,你不说我又猜不到。
颜徵笑道:那是你没用心猜,来看看。
韩熠满脸疑惑地看着颜徵让人将舆图搬上来,颜徵扬了扬下巴说道:你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舆图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韩熠转头看了看,第一眼就觉得好像的确有不对劲的地方,等看到第二眼的时候就确定了,这一份舆图不是现在的舆图。
或者说这份舆图上县与县的边界跟现在的不一样。
韩熠不用多看就明白了颜徵的意思:你这是要拆山河边界?
颜徵应道:没错,这样最稳妥,免得有地域之分。
韩熠明白所谓的地域之分就是百姓心里还当自己是燕地人楚地人,这样抱团对国家稳定不好。
这可是大事,韩熠精神振奋说道:可是这样拆也不太合适,总有一些地方看上去与原本没什么区别。
颜徵没想到拆成了这样韩熠都不满意,他仔细看了看说道:也没办法再细分了。
韩熠说道:按照现在的制度,的确没办法,但是咱们也该变一变了。
这次轮到颜徵不太明白了:怎么变?
韩熠说道:你看,如今大秦幅员辽阔,还按照原本郡县制就不太合适了,不若再加一级。
颜徵若有所思:再加一级,你想怎么加?
韩熠说道:现在的郡改成州,原本的县变成郡,然后下面再继续细分,拆成更小一点的县。
这就是州郡县制了,跟后世的省市县的制度相差不大,这样不过是免得再去改名字,而韩熠这一个提议直接跳过了诸如道制路制等制度。
颜徵在舆图上比划了一下,发现如果再细分一下的话,的确更好拆,只不过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并且这样一拆的话肯定会空出许多官位,州长官和郡守倒是好说,县令就要多许多,这也要细细准备为好。
想到这里颜徵笑了,这可真是名正言顺开科举的理由啊,要不然这一个个县令等人荐上来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不过毕竟是件大事,也不是颜徵跟韩熠两个人意见统一了就行的,他们还要召集朝臣商议,首先就是丞相和大庶长。
两个人收到诏令在宫门口碰头的时候心中还有点纳闷,随着战事越来越少,大秦全方位步入平稳状态,颜徵已经很少这样将两个人都喊过来商议事情了。
换句话说就是没什么事情值得这样大动干戈,小一点的事情大庶长跟丞相就能决定,他们决定不了的上疏给颜徵,然后颜徵拍板就行了。
随着颜徵年纪渐长,他在这个位子上做的越来越得心应手,有许多事情不用商议就能拍板。
所以这次就显得格外重要,可是这俩人脑子里将最近的事情全部都过了一遍也想不到有什么大事。
两个人进宫之后看到韩熠也坐在颜徵下手更加确定事情小不了。
于是这里两位坐下之后,钱丞相便小心翼翼问道:王上如此紧急将臣等召来可是有要事?
颜徵点点头说道:刚刚同中书闲聊时偶得一想法,想与两位爱卿商议一番,看是否可行。
跟韩熠闲聊大庶长跟钱丞相的目光转移到韩熠身上,估摸着这件事情至少有一半是跟韩熠有关系的。
毕竟这位晸悦君中书令经常会出一些让人想不到的点子。
韩熠也早就打好了腹稿,当然这个也不用跟别的事情一样需要他掰开了揉碎了说,只要说个大体也就行了。
大庶长跟钱丞相两个人脑子里转了一圈,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样的好处中枢对各地的控制力度会更大一些。
这两位也真的是对大秦鞠躬尽瘁的忠臣,等意识到对大秦的好处之后,他们才想到官也空出来许多,自家人的机会更大了啊。
只不过盘算了一下,人员缺口还是很大,不过他们两个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王上和中枢两个人不可能都想不到。
于是大庶长问道:这样也好,只是不知人员缺口从何处补?
颜徵开口说道:科举。
大庶长跟钱丞相两个人在听到科举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看韩熠,毕竟韩熠这些年在韩郡搞科举搞得红红火火,以他们两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早晚要推行到全国。
但问题就在这个早晚上,如同韩熠一样,他们觉得现在不太合适。
钱丞相没有明着反对只是说道:科举的确是人才辈出,只是这些人才未必做得了亲民官。
颜徵说道:是以先准备着,改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没有个两三年怕是不能下来,从今年开始科举,有差不多的人就先从基层做起,等到改制完备,正好启用。
大庶长品了品,也就是说这些科举出身的人想要一步登天是不行的,都要先去从基层开始熬,这样就放心太多了。
就算是人尖子又怎么样?扔出去几年,王上都未必记得,而像他们这些家族,孩子时不时就能见到王上,有好事肯定是先想到这些人啊。
钱丞相也想明白这一年便说道:如此,还请王上下旨,着专人处理此事。
颜徵应了一声说道:既如此就专门成立转制司,由中书令兼任,全权处理此事。
韩熠顿时晕了:那科举呢?
颜徵说道:你有经验,接着管吧。
韩熠:?????说好的让我休息呢?
第483章
韩熠觉得他跟颜徵的心意相通最近有点打折。
他将韩郡拱手让人就是觉得自己的功劳已经够多了, 再多不利于朝廷团结,而且三公同时还是封疆大吏这种事情在战时还能说个事急从权,更何况那个时候大秦的确缺人, 韩熠去管理那里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平稳过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