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 >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
错误举报

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长恨歌

    他推举的人才,诸如裴矩之流,虽然有与魔门牵扯不清的嫌疑,但到底是郡望世族出身,又是新入朝堂,对新帝执掌朝堂来说,可以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外有普六茹坚作乱,也是此人一力抵挡江湖中人,才能让宇文贽在朝中安枕无忧的。
    只不过此人魔门的身份太过明显,佛门又借正魔之别,请出了不少与慈航静斋有瓜葛的天骄武者或者武林宿老,大周边邑可以说从未如此动荡不安过。
    可恨的是,突厥也起意兴兵,明摆着趁火打劫。
    宇文氏乃是鲜卑,在汉人眼中也是胡人,然而自入中原,诸多鲜卑贵族汉化之后,他们这些汉化的熟胡,便与突厥此类未曾习得圣人教化的生胡,全然不是同路人了。
    宇文氏与突厥一直不是同路人,就连先帝宇文邕与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的联姻,也只是政治联姻而已,先帝甚至未曾让他那皇后生育个一儿半女,彻底绝了嫡子继位这条路。
    宣政年年初的时候,因突厥又兴兵,先帝征召大军开拔,若不是中道染疾,班师回朝,现下突厥也没有逞凶的机会。
    明明只隔了一年不到,大定元年刚起了个头因先帝是宣政年年末去世的,新帝如今已经改元为大定了大周与突厥却好似风水轮流转了。
    想起已经成为大周顽疾的普六茹坚,理政的新帝恨恨地又摔了奏章。
    只是该批的奏章他还是得批,不该知道的内情,他还是不知道。
    这一回,突厥牵头的人,乃是毕玄,此时的他,还只是大漠草原名声响亮的武士,没有人知道,这个如彗星般快速崛起的男子,将成为统治草原长达几十年的武尊。
    虽然还不是草原的无冕之王,但是毕玄无疑已经触及到了顶峰。
    这也是突厥敢于在中原诸多高手斗法之时,横插一脚的底气所在。
    这个世界,明面上属于朝廷不假,但是,江湖依旧没有失去它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开了预知挂的人,未来的武尊毕玄有着怎样的修为,唐无易再清楚不过了。
    纵然中原江湖人才辈出,然而那些盖世天骄,不是未曾出世或未成气候,就是唐无易早早就谋面过了的。
    纵横一时的气运之子,唐无易捧出来的宁道奇不算,毕玄算是第一个。
    于是乎,在谁也不知道的时候,宫中的供奉已经换了一个人,只不过戴着一样的□□,又是一样的行踪难测,谁也不知道这件事。
    大周还留有边军驻守北方边境,突厥南下的时候,便被高高的城墙拦在了外头。
    领军的是突厥的将军毕玄,但是如果说得更准确一点,毕玄应该是东突厥的将军。
    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在历史上应当是几年后的事情,但是内部的矛盾早已有之,毕玄归属的,就是东突厥的这一派。
    当然,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在遇到江湖的时候,是为江湖让路的,因此,东西突厥的分裂早早就出现了,毕玄的赫赫威名,也是在草原上打出来的。
    如同所有的游牧民族一样,突厥也属于不同部落的联盟,而一个足够有威信的领头人,才能让这些松散的联盟集合起来,成为一头狼。
    用月狼矛阿古施华亚闯出赫赫威名的毕玄,就是这么一个领头人。
    毕玄也算是一个时代的命运之子了,唐无易找上他的时候,有过奇遇、使得自己的修炼功法大成的毕玄,竟然依靠爆种而与唐无易打了个平手。
    纵然唐无易没有使出全力,也能说明毕玄的了不得之处了。
    彼之英雄,我之敌寇,未来的武尊毕玄是东突厥镇压草原的依仗,但从中原的角度看来,一个统一而内部没有矛盾的突厥,是非常有威胁的。
    所以,毕玄这个突厥的天命之子,就成了唐无易所要打击的对象。
    修道习武,不是将人修成草木,那样又有何乐趣?
    故而唐无易如此真情实感地针对突厥以及毕玄,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要立威,唐无易也不会遮遮掩掩,大周皇城之中的观易自然有别人替他扮演,正式的交战,他当然要用自己名震江湖的身份出场才行。
    江湖传言,帝君修为深不可测,兼之其人天资绝世,虽然近年来不再见帝君出手,也没人敢忘记帝君的威慑力。
    但是,有威慑力和明眼见着是两回事。
    突厥时常犯边,因而大周边陲的情报一向灵通,这一回的消息也传得很快。
    突厥对外号称有十万大军,但是依照大战开始之前,谎报人数的惯例不论是中原还是夷狄,在这方面,倒是出奇的一致突厥就算是尽起精兵,也顶多在三万人左右。
    但是,就算实际人数没有宣扬的那么多,这些人也毫无疑问是突厥的主力。
    然而,突厥的泰半精锐,只因遇上了帝君唐无易,便一朝尽丧了。
    侥幸存活的突厥精兵多数也被吓得神志不清,横扫草原的将军毕玄在帝君引动天地之力的情况下,竟然被仗之横行天下的功法反噬,为炎阳奇功所引发的烈焰所焚,那诡异地被烈火烧灼着消失的情形,足以成为无数人的噩梦。
    如果说纯粹在战场上凭借血肉之躯厮杀的士兵不知晓这是什么的话,当唐无易借用天地之力施展大招,将敌军一锅端了的时候,有识之士已经知晓他到底是什么境界了。
    若是给他再进一步的机会,他便能破碎虚空。
    也就是说,唐无易的最高战斗力,已经达到了大宗师巅峰。
    大宗师乃是杀器,轻易不会出手,除了有资格让这等高手出手的人不多之外,还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已经突破了一个界限。
    这个世界注重精神力量的使用,所以高手过招,能够影像的范围相当广。
    然而,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造成极强的杀伤力的,就只有大宗师级别的高手。
    正是因为大宗师这超强的战斗力,几乎是约定成俗的,大宗师不能轻易对普通人动手,唐无易这一出,虽然是在与毕玄战斗,但波及到了整个突厥大军,让人实在不得不怀疑他的居心。
    大宗师不能轻易出手,几乎是江湖人士约定成俗的共识了,如今来了这么一出,虽然目的是为了抗击外敌,唐无易在江湖上的风评,一下子与狂妄、邪佞、血腥等词牵扯到了一起。
    魔门中人不是很在乎这一点,毕竟说穿了,不过是名声差一点罢了,但是佛门以此为由,又联合了不少武林中的高手。
    什么实力,就有什么地位,这是江湖中人的共识,也是对彼此的约束。
    实力高者,欺辱实力不足之人,是要受到武林同道的唾弃的,以大欺小,从来不是个褒义词。
    唐无易如此行事,在他们看来,简直是无法无天,若是一时兴起,不顾自己大宗师的身份,将各个门派逐一挑灭
    偏生这样恐怖的想象还真有可能会发生,毕竟都有一个前例在。
    当了回救国英雄的唐无易,听到原本就在与魔门相争的、佛门联络的各个门派,居然联合到了一起,还打出了替□□道,讨逆伐魔的口号的时候,差点控制不住自己惊讶的表情。
    好好活着不好吗?为什么偏偏喜欢作死呢?
    当然,唐无易的这件事,完全只是一个引子,佛门近年来频遭打压,想要反杀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而魔门的强势崛起肯定也会损害其余门派的利益,像唐无易这种春秋鼎盛,目测还能称霸江湖几十年的青年级的怪物,若是不想让他继续成为这些人头顶的阴影,他们也就只有联合起来一道反抗一途。
    唐无易对此倒挺有兴趣的,毕竟各大门派联合伐魔,就算以佛门为主导,也应该有一些让他眼前一亮的人物吧!
    当他看到被列为正道重要战力的宁道奇的时候,对这个伐魔联盟寄予厚望的唐无易,也不由得失语。
    行吧,这些人果然还是被他玩的命。
    第九十章 处理
    既然正道武林已经注定是被唐无易玩的命了, 那他也不介意将自己的一些首尾慢慢地处理干净。
    原本他还以为事情能有趣到让他将其余琐事都抛下,让其他人帮他维持马甲呢。
    结果想不到,还是老生常谈这一套。
    最近常用的方士兼职宫中供奉观易这个马甲,既然是用了他最初的本名, 唐无易当然还是很重视的。
    佛门的人说是伐魔, 但是另一边对杨坚的支持也没有减弱, 只不过原来是带着高手亲身上阵, 现在便讲究起了吃相,只在有魔门中人出现在朝廷大军之中时出场。
    近来大周朝廷与杨坚的兵马打起仗来,活像是《封神演义》里的大商对姬发, 败多胜少, 其中少不了杨坚背后佛门的鼎力相助。
    按照这个架势下去, 魔门的人若是不警醒点, 防备正道的围攻, 迟早会像救爷爷的葫芦娃一样, 全搭进去。
    于是周帝便又下了令, 征调部分北方边境的周军南下, 这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纯论行军打仗, 可谓冠绝诸军。
    若是往常, 此举自然可谓昏庸, 然而在唐无易尽扫突厥军马之后, 在边境仍有兵马驻扎的情况下, 此举倒是显得深思熟虑了许多。
    新帝真的没有这等思量。
    只不过朝中的大臣们, 对这个决定,支持的比反对的多,辅政的几位大臣, 也未曾出言,他也就顺当地将之推行了下去。
    皇帝总认为自己一言九鼎,金口一开,群臣莫不俯首,新帝虽然有些自知之明,但是见惯了父帝一言九鼎的威严模样,也免不得将其当作了效仿对象。
    然而皇朝更迭,一向寻常,普六茹坚的家族与朝中许多大臣,也有着七拐八扭的亲戚关系,甚至于,他的一位弟媳就是太祖文皇帝宇文泰之女顺阳公主,也就是当今的姨母。
    世家大族之间互为姻亲,除却那些死忠于宇文皇族的朝臣,一些墙头草早就开始在普六茹坚那一头下注了。
    普六茹家族在大周发展多年,已经可以说是树大根深,普六茹坚这一回在佛门的支持下造反,族中自然不会没有准备。
    虽然他们号称是郡望弘农杨氏的族人,但是许多人都心里有数,普六茹家的这个杨,乃是寒门庶族的杨,与郡望弘农杨并无多少联系,只是发达了之后以此贴金而已。
    所以与普六茹坚一族的,便是他那些同姓普六茹的族人,并不会涉及到弘农杨氏。
    杨坚可是一出生就被命定了的佛子,从他的父辈开始,就与佛门有了默契。
    既然如此,这次造反,肯定也不会是杨坚的个人行为,普六茹一族也有所支持。
    能离开周都的普六茹一族的人,都已经走了,不能离开的,不是不受重视,就是有能在此时风云诡谲的周都活下去的保命符。
    比如说普六茹坚的长女,也就是废太子妃普六茹丽华。
    她是杨坚的长女,可是偏生还是废太子的嫡妻,废太子唯一的嫡女的生母。
    废太子宇文赟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妻儿家小还在。
    宇文邕又不是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暴君,将废太子的血脉屠戮一空这种事情,他还做不出来。
    因此普六茹丽华等废太子的家眷,过的日子不比从前,但是好歹还能活下去。
    她已出嫁多年,就算真的要对反贼的家眷动手,也不能挑她,更不能在这个敏感的时候。
    虽然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皇帝能信任的,就只有与其余朝臣没什么纠葛的那些人。
    皇帝在朝中能信任的人不多,作为供奉的观易,在这种时候,天然就比别人有更大的优势。
    于是乎,在魔门相助大周的人一个个被坑进去之后,观供奉堂而皇之地带着皇命来了。
    和新帝宇文贽比,杨坚可谓是老奸巨猾之辈,大周各处,与杨坚有所勾结者,为数不少,再加上佛门的支持,杨坚所部虽在路上受阻,但是从结果来看,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这样的结果,给了杨坚一方十足的信心。
    若不是魔门背后站着如今江湖上风头最盛的帝君,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大魔王,他们早就开始庆贺了。
    所以当大周新派出的人,在传闻中不过是魔门真传道弟子,以方士身份幸进之徒的时候,正道一方的反应,可想而知。
    宁道奇在正道之中的地位,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他是天才不假,但是这年头,佛门的嫡传弟子,在充足的资源供应下,倒也不会完全被他的光辉给淹没,在有嫡传弟子可用的情况下,被推举出来的宁道奇,倒有些像是炮灰,扬名的机会不比佛门弟子少,但要面对的危险,却多得多。
    万幸他不是真心相助佛门,否则他若是心胸狭窄一些,只怕要被自己活生生给气死。
    大定元年七月,自亳州而起的普六茹坚之军队,已将通往周都路上的各处州郡侵蚀过半,听闻周都又来了助阵的武林高手,打探了底细之后,便略略放下心来。
    虽说普六茹坚的目标是一路进攻,直指都城,但是州郡的后续整顿安排,他也是要负责的,不然被人包抄了后路那就坐蜡了。
    他负责朝廷、军队方面的压力,江湖上的高手,全部由佛门以及被佛门拉来的正道们负责解决。
    但若是来人实力过分高强了,杨坚那里收到消息的时候,也要知晓一下具体方案的,纵然有落败的可能,但好歹还得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
    宁道奇在佛门阵营里,作为一个道人,不能说特别受重视,但也许是因为这样,杨坚私底下倒是待他颇为殷勤。
    宁道奇想了想自己前一个马甲,上一次还是他主动去接近杨坚,这一回,被拉拢的人就换成他了。
    但是被杨坚拉拢的前提,就是宁道奇和佛门之间,还是有着隔阂。
    区区方士,怎能劳动道兄出手?还是让我等代劳吧!,这是知晓本次相助大周的武林人士身份后,负责安排出战人员的佛门修士说的话。
    最难啃的硬骨头,佛门总是会先让他们这些相助之人来出手,便于扬名的对手,则都由他们代劳。
    理由自然冠冕堂皇,也不知晓那些被慈航静斋的美貌仙子们给迷了眼的武林人士们,到底想没想清楚这一茬。
    不过慈航静斋的仙子们也实乃狠人,佛门在出战安排上做得不地道,大肆发挥主场优势,她们面对被请来助拳的武林同道们,竟能依旧言笑晏晏。
    宁道奇唏嘘感叹许久,想起自己之前接到的来自阁主的久违的信息。
    唉,不知道哪位佛门天骄那么倒霉,阁主虽然是隐藏身份上的阵,但是可不是个会放水的人啊!
    如果说唐无易存心遮掩,那他的对手还可能会跟他以平局收场,但是,他这一回上战场,是特意来引怪的。
    帝君的凶名虽然很强,但是魔门的人像葫芦娃一样前仆后继地主动送人头,也是不可取的,没有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佛门能集结的人数虽多,但唐无易看着还不太满意。
    既然如此,他就主动暴露一些信息出来,让别人知道,魔门除了两位退居幕后的大佬,以及基本不出面的帝君,还是有别的棘手人物在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