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长恨歌
但是,勋贵家族的势力再怎么弱小,只要他们是与国同休的,那再怎么样,也能起到作用。
明朝的历代勋贵,皆有掌权,执掌宿卫皇帝大权的活儿,反正是没交给过文臣与寻常武将的。
明末之时,南北两都之中,文臣武将有为人所不耻的献城投贼的,也有在城陷之时死战殉国的,更有举家自焚殉国的。
勋贵里有不少为人不耻、降贼的,但为国死难的也绝不在少数。
反正,在唐无易的记忆里,闹出水太凉这种典故的,可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与勋贵是搭不上关系的。
唐无易脑子里过了一圈明朝的史实,又转回到如今大楚的局势上来。
元德帝有意更改爵位承袭制度,对勋贵和皇帝来说,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不可能人人都满意。
凡是仙侠侧的世界,气运或许有被明确提出,或许不为人所在意,但是总是存在的。
正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气运的重要性,古人早已言明了。
勋贵的爵位承袭从降等袭爵改成不降等的世袭,勋贵集团的势力肯定会大增。
不降等世袭,就意味着,只要勋贵们不自己作大死,得罪了皇帝或者未来皇帝,那荣华富贵是没跑的。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博取一个光明的前途,或者依附某位皇子试图得到从龙之功。
虽然勋贵们开拓的积极性会有影响,但是皇帝也不会提心吊胆担心这些世代富贵、在军中广有人脉的家族会反他。
反而是只要爵位还在,勋贵们一心效忠皇帝也就是了,提前投资下注的,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多。
然而国朝的运气就只有那么多,勋贵的气运增长了,就代表着其他势力的气运会受到影响。
所以某些朝代,勋贵与文臣互相牵制,都不出头,那是气运等分,谁也没胜过谁,等到一方势弱了之后,另一方便势力大增,将对手打压了下去。
现在还是开国时期,除了一批纯粹草根起家的科举文臣,还有一些是在军中做谋士、儒将、管理庶务起家的文臣勋贵。
爵位不降等,只要朝堂上占比最多的一拨既得利益者不反对,那么被推行下去,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怕只怕,元德帝要等到熬死了异姓王之后再推行,到时候,应该也有一批勋贵之家已经破败了,再加上文官势力的增强,要实行起来,便没有那么容易了。
元德帝本人也有这个顾虑,他召集的这一批勋贵,除了是他的心腹之外,还是他留给太子的班底。
包括唐无易这个武定侯在内,被元德帝召见的人,都或多或少和东宫扯上了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元德帝提前将消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心存希望,而能实现勋贵爵位不降等世袭的,除了提出者元德帝,估计就只剩下元德帝选定的继承人,太子顾明玺了。
也就是说,皇帝这是弄了个阳谋让他们不得不往里钻。
如今看起来,皇帝的这个安排还是很精密的,只不过要兑现的承诺推迟了许久罢了。
然而,不管是看原著,还是套用历史上的各类情况进行分析,这安排,总感觉是有漏洞的。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圈,后人如果看史书,就会发现,他们现在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有发生过的。
然而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能从历史上得到正确教训的,实在是太少了,只能让历史发展像个圈一样,不断地循环。
元德帝是个精明强干的皇帝,举凡这样的皇帝,他的太子总是不好过的。
汉武帝戾太子、隋文帝废太子、唐太宗废太子、唐玄宗的诸多太子,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年轻的时候为儿子做的千般打算,到了年老的时候,未尝不会变成皇帝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未来的科技时代非常著名的笑话是什么来着?
世上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
人家那还是君主立宪制呢!
放在人均寿命堪忧的古代社会,当了二十年太子就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更长一点,四十年太子,不是太子疯,就是皇帝疯。
从原著来看,贾府后来是败落了的,一个在开国时出了两位国公的家族,当家人只有将军爵,且都不成器。
说起来唐无易想起了一件事。
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见众仙子,因其非警幻所言之绛珠,而是男子此等浊物,引得众仙子埋怨警幻。
警幻便向她们解释,说是准备去荣国府接引绛珠的时候,恰巧经过宁国府,遇见了宁国公、荣国公二人之灵,得二人殷切嘱托,便发慈心,不引绛珠,反而将贾宝玉引来太虚幻境。
警幻说的奇葩借口暂且不论神瑛的历劫她肯定是知情的,那将贾宝玉往太虚幻境引,绝对是她早已预定的,所谓的宁荣二公之灵,只不过是借口罢了但是提及宁荣二公,还是值得思考一番的。
虽然凡间的神秘侧已经极为式微了,但是,最起码,各家族应该还有祖灵的存在。
警幻之所以会在宁国府遇见宁荣二公之灵,是因为宁国公居长,族长之位是在他家传承的,二公的牌位放在一起,家族祠堂由宁国府负责,是很合理的。
只不过,若是贾府有祖灵存在,神瑛使者投胎的时候,他们怎么会一点反应都没有?
若是贾府有祖灵存在,也像他们说的那样,认为子孙后代不成器唯有一个嫡孙宝玉可堪成就这种话,就先别说了,人家是神仙历劫来的啊,当然是可堪造就了,问题是,他们敢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来人间造作的大佬身上吗?怎么就没有一点提醒子孙后代的想法呢?
祖灵既然存在,就一直存在,怎么就只会等到除了贾宝玉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长废了贾宝玉的芯子还不是原装出产才劳烦警幻帮上一帮?
不要说什么子孙不成器,成不成器,看的是教育。
在科举兴起之前的世家大族,难道所有的子孙都成器吗?
但是,由于他们把持了各类知识,又有着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本钱很足,入仕为官是很轻松的事情,至不济,维持家声不坠,也很简单。
虽然现在科举兴起,没有长久的富贵,但是,勋贵家族,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世家了,不管是学文还是习武,都比普通人家要容易许多。
看看同样世代列侯的林家,林黛玉他老爹林如海,祖上也是本朝的列侯,到他父亲,还能蒙皇帝开恩准许多袭一代爵,到了林如海本人,虽然没有爵位,却很争气地通过科举,考上了探花,步入仕途。
更何况,贾府也不是所有的子孙都不成器。
与贾宝玉同出贾家二房的贾政嫡孙贾兰,不就很会读书,也算出息吗?
只可惜,这位和贾宝玉一比,在家中的大家长那里,就是一块透明的背景板,数人头的时候,才会被想起来。
虽然是祖灵,但是宁荣二公,似乎并未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做出干预或警示,实在让人忧心他们的实际处境。
结合宁荣二公祖灵的存在,再加上贾府在神瑛转世后加速的败落,唐无易不禁为如今国朝第一煊赫的公爵家族贾家,发出了鳄鱼的感叹。
现在虽然身体不好,但勉强能称作活蹦乱跳的宁荣二公,估计还不知道,他们俩日后成了贾氏祖灵之后,不仅对人间的子孙发展无能为力,一点提醒都做不到,甚至还可能被警幻拿捏,只能眼睁睁看家族落败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 气运
侯爷, 荣国府遣来接赦少爷回府的车马,已经在侧门等着了。
管家通禀了消息,唐无易摆了摆手:知道了,让赦儿准备好了就跟他们家的人回去吧。
并非是荣国府不懂礼数, 只派了几个仆人来接人, 而是贾代善已经提前与唐无易通过气了。
更何况, 就像贾府想要与他作礼, 恐怕这段时间也得不出空来。
近些日子,贾府颇不太平。
宁国公贾演旧疾复发,撒手人寰。
因其未立世子, 贾演四子便爆发了一场争端。
元德帝是嫡子, 对自古以来传承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一向推崇的, 故而未来袭爵的, 基本上是宁国公长子贾代化, 没跑了。
宁国公的另外三个儿子, 也不是想着要夺爵。
这种要被人口诛笔伐, 还不一定能成功的事, 他们怎么可能会傻成那样去做呢?
他们要争的,乃是宁国府的家产。
宁府的事, 荣府这边, 贾源的辈分再高, 也不好插手, 况且对长辈来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 多给点,似乎也并不妨事。
如果确立了世子,那么没的说, 世子分大头,毕竟除了爵位,整个宁国府,基本上也是世子继承的。
世子未立,就代表着,宁国公的爵位继承人是谁,得由皇上钦定。
爵位悬而未决,那分财产的时候,贾代化的继承权虽然大,却也不像他继承爵位之后那样,能赢家通吃。
贾演四子,长子贾代化与次子贾代仪都是嫡出,三子贾代俍与四子贾代伏乃是庶出。
在贾演过世之后,吵嚷着要分产的,是两个庶子。
平常人家,在长辈过世之后,都不会迫不及待地要分家毕竟这深究起来,也是不孝的行径。
但是反正贾代俍与贾代伏是庶子,要被嫡系打压的贾家的资源,无论是他们的兄弟还是堂兄弟,掌权的都是嫡子,不可能会好心分润给他们与其日后等着嫡系施舍点残羹剩饭,倒不如现在就闹开,能多分一点是一点。
而且他们是庶子,日后没什么大出息,可以不在乎脸面,但嫡兄可是要承爵的,但凡他要点脸,就不能在明面上完全和他们撕破脸皮。
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宁国公贾演死后,几个儿子便上演了分家闹剧。
贾源原本还在想着怎么处理好老三老四不识大体,这自然是要训斥的,可是他们还来荣国府哭诉过,又显得可怜,他若是出口,不说出个让人人都满意的话来,可是不行的可是后来,这风声不知怎的,竟闹得外头都知道了。
连唐无易这个不问世事的武定侯,府上都有下人在说他们家的事,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可想而知,这件事已经闹到了什么地步。
事情闹大了之后,贾源气极,提着御赐宝剑上门,便要替兄长宰了几个不孝子。
于是乎,宁国府的事,好赖还是压下来了。
然而,以孝治国,乃是大楚的方针,且历朝历代,不孝子总是遭人诟病的。
不知道是不是宁国府的闹剧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最后的旨意下来,袭爵的正是贾代化,然而爵位由宁国公这个国公爵,降到了一等神威将军。
大楚爵位,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子、男二爵后革,只封公侯伯。
当然了,若是日后,哪位皇帝觉得有用,恢复了子、男二爵,也是有的。
但是现在,宁国府的爵位,便由超品的国公爵,直直地降到了超品爵之下的一等将军。
这消息,不仅让满朝勋贵哗然,还让荣国公贾源犯了好大的病。
宁国府不仅在守孝,而且还遭到了降爵这么一个惩罚,正是有的乱的时候,荣国府这边,顶梁柱荣国公也倒下了。
就算是孝子贤孙们要尽孝,他们都得把贾赦接回去,所以唐无易很能理解贾府的处理。
贾赦不在,唐无易便将自己分出来每日抽空给他授课的那个化身,调去查探宁国府的动静。
若说在宁国府降爵事件之前,满朝的勋贵家族之中,符合警幻给神瑛侍者投胎选择的家族,还没几个,且都不太如人意的话,那么在降爵事件之后,贾府就成了非常好的选择对象了。
宁国公的去世,本身就让宁国府的气运开始衰败毕竟宁国公贾演是老臣,且是万军丛中拼杀出来的,他的儿子贾代化,纵然袭爵了,重要性也不能和他比。就像后世,红楼梦原文中,两府之中地位最高的,是荣国公贾代善之妻史氏这位超品国公夫人一样。而大幅度的降爵承袭,让宁国府的气势衰败得更厉害。
再加上宁国府之前正闹着分家,人心不齐,气运肯定会受影响。
若不是有同宗同族的荣国府的气运撑着,他们家的气运早乱了。
即便如此,宁国府的气运也反向影响到了荣国府。
原先因一门两公爵闻名的国朝第一勋贵家族四王的爵位虽然在八公之上,但是知晓历代异姓王下场的人,能看好他们的,铁定不多。更别说,聪明的异姓王,知道要自己收敛的,早就推波助澜,宣传贾家这个一门两公爵的家族了他们的气运,在实际上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两府的气运相连,纵然荣国府现在景况比宁国府要好,但只要宁国府的当家人还是贾家的族长,那气运衰败,就得两家一起承担。
所以荣国公贾源的病倒,是偶然,也是必然。
要不是知晓后续的剧情发展,唐无易绝对会认为,警幻会选择宁国府作为神瑛的投胎对象的。
贾代化经历了这么一出,日后肯定会和他的糟心弟弟们分家。
他一母同胞的二弟又体弱多病,加上他二弟的独子、他的长子,都是这么个模样。
若是神瑛往宁国府投胎,身体健康的话,众星捧月的待遇是没得跑了,看起来,比未来荣国府二房二少爷这种名头,要好得多,待遇的话,完全可以更好啊。
宁国府那边,尽情地造作也没人管,这种待遇,难道不香吗?
神仙寿元绵长,多数神仙,做事都是非常有耐心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量脑子里塞满的都是肌肉的奇葩警幻安排神瑛下凡历劫,绝对不是到历劫的关头了,才看看人间有什么适合神瑛投胎的地方,肯定是提前做好了安排的。
以凡间的时间,六十年起算,唐无易都嫌少了。
想想看,警幻要安排那么多的女子与贾宝玉相识,那么,从这些人的上一辈或者上两辈开始,就要做好安排。
按照警幻那种薄命女子精准投胎的技术,往上推算,这个时期当有动静了。
唐无易等了几个月,没等到警幻派人,却等到贾源的死讯。
贾赦不用来他这里上课了,宫中的侍读工作,也不用做了,在家里为荣国公守孝就好。
守孝要三年,这三年时间,是最考验一个家族底蕴的时候。
因为不能外出上学,宁荣两府的未来,也就是府上的那些孩子们,会往哪个方向长,就全看他们自己的自觉性,以及府上的安排了。
贾源毕竟是老臣,两府一年之内死了两个国公,也挺让皇帝过意不去的,荣国府世子贾代善袭爵的时候,倒是中规中矩的荣国侯毕竟是封了世子的人家,降两等袭爵,在这个当口,就显得皇家太过薄情了没再出什么幺蛾子。
恋耽美
明朝的历代勋贵,皆有掌权,执掌宿卫皇帝大权的活儿,反正是没交给过文臣与寻常武将的。
明末之时,南北两都之中,文臣武将有为人所不耻的献城投贼的,也有在城陷之时死战殉国的,更有举家自焚殉国的。
勋贵里有不少为人不耻、降贼的,但为国死难的也绝不在少数。
反正,在唐无易的记忆里,闹出水太凉这种典故的,可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与勋贵是搭不上关系的。
唐无易脑子里过了一圈明朝的史实,又转回到如今大楚的局势上来。
元德帝有意更改爵位承袭制度,对勋贵和皇帝来说,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不可能人人都满意。
凡是仙侠侧的世界,气运或许有被明确提出,或许不为人所在意,但是总是存在的。
正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气运的重要性,古人早已言明了。
勋贵的爵位承袭从降等袭爵改成不降等的世袭,勋贵集团的势力肯定会大增。
不降等世袭,就意味着,只要勋贵们不自己作大死,得罪了皇帝或者未来皇帝,那荣华富贵是没跑的。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博取一个光明的前途,或者依附某位皇子试图得到从龙之功。
虽然勋贵们开拓的积极性会有影响,但是皇帝也不会提心吊胆担心这些世代富贵、在军中广有人脉的家族会反他。
反而是只要爵位还在,勋贵们一心效忠皇帝也就是了,提前投资下注的,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多。
然而国朝的运气就只有那么多,勋贵的气运增长了,就代表着其他势力的气运会受到影响。
所以某些朝代,勋贵与文臣互相牵制,都不出头,那是气运等分,谁也没胜过谁,等到一方势弱了之后,另一方便势力大增,将对手打压了下去。
现在还是开国时期,除了一批纯粹草根起家的科举文臣,还有一些是在军中做谋士、儒将、管理庶务起家的文臣勋贵。
爵位不降等,只要朝堂上占比最多的一拨既得利益者不反对,那么被推行下去,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怕只怕,元德帝要等到熬死了异姓王之后再推行,到时候,应该也有一批勋贵之家已经破败了,再加上文官势力的增强,要实行起来,便没有那么容易了。
元德帝本人也有这个顾虑,他召集的这一批勋贵,除了是他的心腹之外,还是他留给太子的班底。
包括唐无易这个武定侯在内,被元德帝召见的人,都或多或少和东宫扯上了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元德帝提前将消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心存希望,而能实现勋贵爵位不降等世袭的,除了提出者元德帝,估计就只剩下元德帝选定的继承人,太子顾明玺了。
也就是说,皇帝这是弄了个阳谋让他们不得不往里钻。
如今看起来,皇帝的这个安排还是很精密的,只不过要兑现的承诺推迟了许久罢了。
然而,不管是看原著,还是套用历史上的各类情况进行分析,这安排,总感觉是有漏洞的。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圈,后人如果看史书,就会发现,他们现在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有发生过的。
然而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能从历史上得到正确教训的,实在是太少了,只能让历史发展像个圈一样,不断地循环。
元德帝是个精明强干的皇帝,举凡这样的皇帝,他的太子总是不好过的。
汉武帝戾太子、隋文帝废太子、唐太宗废太子、唐玄宗的诸多太子,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年轻的时候为儿子做的千般打算,到了年老的时候,未尝不会变成皇帝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未来的科技时代非常著名的笑话是什么来着?
世上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
人家那还是君主立宪制呢!
放在人均寿命堪忧的古代社会,当了二十年太子就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更长一点,四十年太子,不是太子疯,就是皇帝疯。
从原著来看,贾府后来是败落了的,一个在开国时出了两位国公的家族,当家人只有将军爵,且都不成器。
说起来唐无易想起了一件事。
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见众仙子,因其非警幻所言之绛珠,而是男子此等浊物,引得众仙子埋怨警幻。
警幻便向她们解释,说是准备去荣国府接引绛珠的时候,恰巧经过宁国府,遇见了宁国公、荣国公二人之灵,得二人殷切嘱托,便发慈心,不引绛珠,反而将贾宝玉引来太虚幻境。
警幻说的奇葩借口暂且不论神瑛的历劫她肯定是知情的,那将贾宝玉往太虚幻境引,绝对是她早已预定的,所谓的宁荣二公之灵,只不过是借口罢了但是提及宁荣二公,还是值得思考一番的。
虽然凡间的神秘侧已经极为式微了,但是,最起码,各家族应该还有祖灵的存在。
警幻之所以会在宁国府遇见宁荣二公之灵,是因为宁国公居长,族长之位是在他家传承的,二公的牌位放在一起,家族祠堂由宁国府负责,是很合理的。
只不过,若是贾府有祖灵存在,神瑛使者投胎的时候,他们怎么会一点反应都没有?
若是贾府有祖灵存在,也像他们说的那样,认为子孙后代不成器唯有一个嫡孙宝玉可堪成就这种话,就先别说了,人家是神仙历劫来的啊,当然是可堪造就了,问题是,他们敢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来人间造作的大佬身上吗?怎么就没有一点提醒子孙后代的想法呢?
祖灵既然存在,就一直存在,怎么就只会等到除了贾宝玉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长废了贾宝玉的芯子还不是原装出产才劳烦警幻帮上一帮?
不要说什么子孙不成器,成不成器,看的是教育。
在科举兴起之前的世家大族,难道所有的子孙都成器吗?
但是,由于他们把持了各类知识,又有着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本钱很足,入仕为官是很轻松的事情,至不济,维持家声不坠,也很简单。
虽然现在科举兴起,没有长久的富贵,但是,勋贵家族,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世家了,不管是学文还是习武,都比普通人家要容易许多。
看看同样世代列侯的林家,林黛玉他老爹林如海,祖上也是本朝的列侯,到他父亲,还能蒙皇帝开恩准许多袭一代爵,到了林如海本人,虽然没有爵位,却很争气地通过科举,考上了探花,步入仕途。
更何况,贾府也不是所有的子孙都不成器。
与贾宝玉同出贾家二房的贾政嫡孙贾兰,不就很会读书,也算出息吗?
只可惜,这位和贾宝玉一比,在家中的大家长那里,就是一块透明的背景板,数人头的时候,才会被想起来。
虽然是祖灵,但是宁荣二公,似乎并未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做出干预或警示,实在让人忧心他们的实际处境。
结合宁荣二公祖灵的存在,再加上贾府在神瑛转世后加速的败落,唐无易不禁为如今国朝第一煊赫的公爵家族贾家,发出了鳄鱼的感叹。
现在虽然身体不好,但勉强能称作活蹦乱跳的宁荣二公,估计还不知道,他们俩日后成了贾氏祖灵之后,不仅对人间的子孙发展无能为力,一点提醒都做不到,甚至还可能被警幻拿捏,只能眼睁睁看家族落败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 气运
侯爷, 荣国府遣来接赦少爷回府的车马,已经在侧门等着了。
管家通禀了消息,唐无易摆了摆手:知道了,让赦儿准备好了就跟他们家的人回去吧。
并非是荣国府不懂礼数, 只派了几个仆人来接人, 而是贾代善已经提前与唐无易通过气了。
更何况, 就像贾府想要与他作礼, 恐怕这段时间也得不出空来。
近些日子,贾府颇不太平。
宁国公贾演旧疾复发,撒手人寰。
因其未立世子, 贾演四子便爆发了一场争端。
元德帝是嫡子, 对自古以来传承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一向推崇的, 故而未来袭爵的, 基本上是宁国公长子贾代化, 没跑了。
宁国公的另外三个儿子, 也不是想着要夺爵。
这种要被人口诛笔伐, 还不一定能成功的事, 他们怎么可能会傻成那样去做呢?
他们要争的,乃是宁国府的家产。
宁府的事, 荣府这边, 贾源的辈分再高, 也不好插手, 况且对长辈来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 多给点,似乎也并不妨事。
如果确立了世子,那么没的说, 世子分大头,毕竟除了爵位,整个宁国府,基本上也是世子继承的。
世子未立,就代表着,宁国公的爵位继承人是谁,得由皇上钦定。
爵位悬而未决,那分财产的时候,贾代化的继承权虽然大,却也不像他继承爵位之后那样,能赢家通吃。
贾演四子,长子贾代化与次子贾代仪都是嫡出,三子贾代俍与四子贾代伏乃是庶出。
在贾演过世之后,吵嚷着要分产的,是两个庶子。
平常人家,在长辈过世之后,都不会迫不及待地要分家毕竟这深究起来,也是不孝的行径。
但是反正贾代俍与贾代伏是庶子,要被嫡系打压的贾家的资源,无论是他们的兄弟还是堂兄弟,掌权的都是嫡子,不可能会好心分润给他们与其日后等着嫡系施舍点残羹剩饭,倒不如现在就闹开,能多分一点是一点。
而且他们是庶子,日后没什么大出息,可以不在乎脸面,但嫡兄可是要承爵的,但凡他要点脸,就不能在明面上完全和他们撕破脸皮。
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宁国公贾演死后,几个儿子便上演了分家闹剧。
贾源原本还在想着怎么处理好老三老四不识大体,这自然是要训斥的,可是他们还来荣国府哭诉过,又显得可怜,他若是出口,不说出个让人人都满意的话来,可是不行的可是后来,这风声不知怎的,竟闹得外头都知道了。
连唐无易这个不问世事的武定侯,府上都有下人在说他们家的事,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可想而知,这件事已经闹到了什么地步。
事情闹大了之后,贾源气极,提着御赐宝剑上门,便要替兄长宰了几个不孝子。
于是乎,宁国府的事,好赖还是压下来了。
然而,以孝治国,乃是大楚的方针,且历朝历代,不孝子总是遭人诟病的。
不知道是不是宁国府的闹剧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最后的旨意下来,袭爵的正是贾代化,然而爵位由宁国公这个国公爵,降到了一等神威将军。
大楚爵位,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子、男二爵后革,只封公侯伯。
当然了,若是日后,哪位皇帝觉得有用,恢复了子、男二爵,也是有的。
但是现在,宁国府的爵位,便由超品的国公爵,直直地降到了超品爵之下的一等将军。
这消息,不仅让满朝勋贵哗然,还让荣国公贾源犯了好大的病。
宁国府不仅在守孝,而且还遭到了降爵这么一个惩罚,正是有的乱的时候,荣国府这边,顶梁柱荣国公也倒下了。
就算是孝子贤孙们要尽孝,他们都得把贾赦接回去,所以唐无易很能理解贾府的处理。
贾赦不在,唐无易便将自己分出来每日抽空给他授课的那个化身,调去查探宁国府的动静。
若说在宁国府降爵事件之前,满朝的勋贵家族之中,符合警幻给神瑛侍者投胎选择的家族,还没几个,且都不太如人意的话,那么在降爵事件之后,贾府就成了非常好的选择对象了。
宁国公的去世,本身就让宁国府的气运开始衰败毕竟宁国公贾演是老臣,且是万军丛中拼杀出来的,他的儿子贾代化,纵然袭爵了,重要性也不能和他比。就像后世,红楼梦原文中,两府之中地位最高的,是荣国公贾代善之妻史氏这位超品国公夫人一样。而大幅度的降爵承袭,让宁国府的气势衰败得更厉害。
再加上宁国府之前正闹着分家,人心不齐,气运肯定会受影响。
若不是有同宗同族的荣国府的气运撑着,他们家的气运早乱了。
即便如此,宁国府的气运也反向影响到了荣国府。
原先因一门两公爵闻名的国朝第一勋贵家族四王的爵位虽然在八公之上,但是知晓历代异姓王下场的人,能看好他们的,铁定不多。更别说,聪明的异姓王,知道要自己收敛的,早就推波助澜,宣传贾家这个一门两公爵的家族了他们的气运,在实际上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两府的气运相连,纵然荣国府现在景况比宁国府要好,但只要宁国府的当家人还是贾家的族长,那气运衰败,就得两家一起承担。
所以荣国公贾源的病倒,是偶然,也是必然。
要不是知晓后续的剧情发展,唐无易绝对会认为,警幻会选择宁国府作为神瑛的投胎对象的。
贾代化经历了这么一出,日后肯定会和他的糟心弟弟们分家。
他一母同胞的二弟又体弱多病,加上他二弟的独子、他的长子,都是这么个模样。
若是神瑛往宁国府投胎,身体健康的话,众星捧月的待遇是没得跑了,看起来,比未来荣国府二房二少爷这种名头,要好得多,待遇的话,完全可以更好啊。
宁国府那边,尽情地造作也没人管,这种待遇,难道不香吗?
神仙寿元绵长,多数神仙,做事都是非常有耐心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量脑子里塞满的都是肌肉的奇葩警幻安排神瑛下凡历劫,绝对不是到历劫的关头了,才看看人间有什么适合神瑛投胎的地方,肯定是提前做好了安排的。
以凡间的时间,六十年起算,唐无易都嫌少了。
想想看,警幻要安排那么多的女子与贾宝玉相识,那么,从这些人的上一辈或者上两辈开始,就要做好安排。
按照警幻那种薄命女子精准投胎的技术,往上推算,这个时期当有动静了。
唐无易等了几个月,没等到警幻派人,却等到贾源的死讯。
贾赦不用来他这里上课了,宫中的侍读工作,也不用做了,在家里为荣国公守孝就好。
守孝要三年,这三年时间,是最考验一个家族底蕴的时候。
因为不能外出上学,宁荣两府的未来,也就是府上的那些孩子们,会往哪个方向长,就全看他们自己的自觉性,以及府上的安排了。
贾源毕竟是老臣,两府一年之内死了两个国公,也挺让皇帝过意不去的,荣国府世子贾代善袭爵的时候,倒是中规中矩的荣国侯毕竟是封了世子的人家,降两等袭爵,在这个当口,就显得皇家太过薄情了没再出什么幺蛾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