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我香不香!——银雪鸭(36)
李避之脚下稍顿,钟棠满脸无辜地抬头看着他,手里还攥着一角暗青色的道袍,故作奇怪地说:师兄怎么不走了?
方和风擦了把头上的汗,忙又重复道:二师叔真的,跟我下了死令,不许小师叔跟着。
钟棠却还是不放手,甚至又往李避之身边蹭了一步:师兄。
半晌,李避之终是叹了口气,握住了钟棠的手,对方和风道:二师兄那边,我自会解释。
说完,便带着钟棠走入了金乌观中。
初晨已过而晌午未至,这会正是大多数金乌弟子修课之时,故而外观之中虽有不少信士,但并不算特别热闹,倒像是也受了那秋凉似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问寂真人并没有守在内宫元翊殿里,而是负手立于一处侧廊下,像是在仰头欣赏身前缀满金叶的梧桐。
他远远地便听到李避之与钟棠来了,侧脸微笑着向他们招招手。
李避之带着钟棠,沿回廊走到问寂的身边,行礼告罪道:大师兄久等,是我们来迟了。
对着问寂钟棠向来放肆,但面对眼前这待人宽和的问寂,他却也收了性子,老老实实地跟着李避之行礼。
问寂听后,却只是摆摆手笑道:哪有什么迟不迟的,你怎知不是时辰刚好?
这样的宽慰,李避之自是不答,问寂看着眼前时时坠落的梧桐金叶:近来临安多事,你二师兄有些心急了。
庆妃娘娘遇妖,事关皇家,二师兄着急也是应当的。李避之垂眸,淡淡地答道。
问寂又低笑着摇摇头:你二师兄急的,可不是这个。
钟棠并不十分明白,他们在打什么哑谜,不过他倒是想起之前听李避之说过,那问威似乎与皇家有什么联系。
不过还没等他弄清楚,便见着一个小道匆匆地向他们行来,看模样却是问威平时身边跟着的人,
师伯,李师叔,小师叔,那小道士来后匆匆向三人行礼,也并不多废话,直截了当地说道:弟子奉师父之命,来请李师叔入宫,去往庆妃娘娘处探询。
问寂并不意外于此,冲那弟子点点头,又向李避之笑道:如何,我说是吧,你二师兄这便来催了。
那避之就去了。李避之对此倒没什么异议,反倒是钟棠,看着眼前的小道士,挑眸问道:你师父让你来请李师叔,可叮嘱你什么了?
小道士有些无措地看了看钟棠,到底还是说道:师父起先交代,让弟子传话不许李师叔带小师叔您进宫但弟子临走时,他又说这话传了也是白传,便让弟子不必再说了。
这话一出,钟棠是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最后只好又记了问威一笔,被李避之牵着,一起往宫中去了。
翠芳宫里,朱衣小婢女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为那鎏金的博山炉添上些许安神静气的香料,生怕惊动了正靠在软榻上的主子。
只一夜的光景,庆妃便如生了场大病般,精心保养过的乌发中竟生了几根白丝,面容亦是憔悴得厉害。
她的手心虽未受伤,但却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像是在遮掩什么。
可惜,已经遮掩不住了。
庆妃遇妖的消息,仿佛生了翅膀,在整个皇宫中传得沸沸扬扬。而这传言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便是庆妃手上的那枚印痕荣王李修承印。
谁是荣王李修承?那因为造反而死去的前太子,在及冠时初得的封号,便是荣。
可前太子又与庆妃有什么关系?
宫中人一时想不到,但却禁不住猜测会不会是,当年前太子造反之事有冤,乃是庆妃构陷,如今前太子的冤魂回来索命了?
诸如此类的猜测,频频而出,传着传着便越发有模有样了。说是当年庆妃正得盛宠,所出之子端王李修乾也很得圣意。庆妃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扫平前路,便使了那阴毒的法子,引得前太子造反,才有了后来的种种。
庆妃虽昨夜受惊,留在翠芳宫中休养,可这些消息却拦都拦不住,尽数传到了她耳中,险些又让她晕厥过去。
好在一大早皇帝便派太监来传谕安抚,其子端王也进宫探望,才让庆妃好歹撑住了些。
娘娘,金乌观的李道长来了。这时,一个五十余岁的老嬷嬷,小心翼翼地在庆妃身边,请示道。
李道长?庆妃按住还在作痛的额头,费力地睁开眼睛,神色却仍是不安:不是说,早些时候问威真人已经入宫了吗?怎么这会又成了李道长?
老嬷嬷连忙安抚地说道:娘娘莫急,问威真人与端王殿下都被请去陛下那边了这李道长便是当年诛五秽的那个,也很有神通的。
谁知庆妃听了,半点都没放松,只是拉着老嬷嬷的手说道:这不一样您也知道,那问威真人虽入了金乌,但到底是陛下的血亲兄弟,这些年来但凡宫里头出的事,哪样不是先交到他手上。
可如今,如今陛下却把他召走,让那李道长来陛下他分明是对我起疑了!
庆妃说着说着,整个人惊惧地又出了一身的汗,老嬷嬷赶紧安抚道:哎呦,娘娘您可别多想!
陛下虽把真人请了去,但到底咱们殿下也在呢,若真对您有什么,必是要避开咱们殿下的。
依奴婢看,应当是问威真人察觉到了什么要紧的事,一时忙不过来,才又请了李道长。
是,是这样庆妃当真是六神无主了,如今那嬷嬷说什么,她也只能勉强信了。断断续续地又喘了几口气后,才想起外头的李避之:那,那就快请李道长进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
我再也不敢乱立flag了
感谢在20200815 01:17:17~20200816 22:22: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过期三天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0章 冤玉归魂(四)
昨夜的事,就是这样了。庆妃强打着精神,靠在软榻上,大略地将那晚发生的事讲了出来。
有了上次进宁王府的经历,钟棠本以为进这九重宫阙也要费好些劲。为了省点口舌,他还特地在朱衣之外,又罩了曾淡青色的金乌道袍,继续装作李避之身边的小道士。
可不曾想,他们跟着问威遣来的那小道,一路竟十分顺利地来到了翠芳宫。而这经了昨夜之惊的庆妃娘娘,见着他们后也不似有什么隐瞒,至少明面上问什么就说什么,倒让钟棠觉得,这宫里的娘娘比宫外的王爷,要好对付得多。
娘娘是说,昨夜在芙蓉池畔,先是遇到了白鹤?李避之听完庆妃的自述后,进而细细盘问起来。
是,庆妃娘娘点点头:那鹤从芙蓉池中,直直地就向我们冲了过来,可落到面前时,却已死了。
那鹤可有何异样之处?李避之继续问道。
庆妃伸手按按作痛的额头,垂下的衣袖恰挡住了她的目光:本宫当时实在害怕,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它的脖子上被勒了根绳子,眼睛也红得厉害,旁的似乎便没什么了。
钟棠站在李避之身后,默默拈着玉珠金铃串,瞧着这庆妃娘娘的样子,忽而觉得,自己之前似乎将人想简单了。
如今那鹤又在何处?李避之却并不在意这些,只是淡然如旧地开口。
庆妃还未回答,那侍奉在侧的老嬷嬷,先叹气说道:娘娘养病,不曾知道这些琐事,奴婢听闻今早芙蓉池边的侍卫们都在寻那只鹤,可始终没找到。
没找到?钟棠听后,也起了几分兴致,嬷嬷点点头,随后安慰庆妃道:兴许是娘娘当时太急了,未看清楚,那鹤说不定根本就没有死,后头自己又飞走了呢。
如此,是最好了。庆妃抚抚胸口,但是神色上却不见半分轻松。
显然,她自己也并不信这个说法。
李避之于白鹤一事上,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转而又问道:可否看看娘娘手上的印记?
钟棠闻言,也特特挑起了眸,只是庆妃的脸色不出所料地,又白了几分。
好,好半晌后,庆妃终究还是点了头,颤颤地将右手伸向了身边的嬷嬷。
老嬷嬷的动作也有些僵硬,磨蹭了好些时候,才将那层层裹着的白纱解下,露出了庆妃皓白的手心,还有那突兀地烙于其上的,深红的印痕。
荣王李修承印,尽管已非第一次看见,庆妃却仍是不可抑制地浑身发抖,向李避之投去求救的目光:李,李道长
李避之凝眸而视,这六个字排于两寸见方之间,却并不显拥挤,且字字皆端庄之中不失遒劲,应是出于名家之手。
这印钟棠乍一看,只觉庆妃手上红色的印痕,是被印章大力按压,积聚瘀血所致。但细看之下,却发觉好似并不是那么回事。
李避之侧身与他对视一眼,而后指上凝聚起暗青灵光,于庆妃手心之上隔空轻扫。
庆妃只觉李避之手上那灵力明明寒凉得厉害,但扫过她手上时,却灼得生疼,像是有什么从她的皮肤中,被烧化了流溢出来。
这是?!暗青寒光过后,庆妃忍痛看向自己的手心,只见原本如烙刻入肌的印记,竟化为了暗红色的朱砂汁,缓缓地流淌而下。
钟棠随即伸手去接,那朱砂汁水便凝浮在他的手上,殷红几点,明明应是驱邪之物,此刻却带了森森阴气。
这里面掺了血。李避之将钟棠的手托到鼻下,轻嗅后皱眉说道。
血?庆妃听后,也顾不得害怕了,连忙问道:道长可否辨出,是何人的血?
李避之淡淡地看了她一眼,而后说道:其中之血已为朱砂所混,眼下难以辨出来源,不过应是是活人之血。
活人庆妃慢慢地靠回到软榻上,口中反复念叨着活人两个字,面色虽然仍是苍白,但钟棠却觉得她好似突然生出了几分精神。
是因为知道作乱的不是鬼怪,所以不怕了?
钟棠暗暗忖度着,可又认为不像。
庆妃染着丹蔻的指甲,深深陷入身上的薄毯中,而后向李避之勉强笑道:多谢李道长出手祛邪了。
李避之稍稍摇头,只说道:此乃贫道本分之责,娘娘不必介怀。
庆妃向老嬷嬷使了个眼色,那嬷嬷随即退下,等到再回来时,手上已多了个盖着红布的小匣子。
一点心意,李道长若是看得上便收下,若是看不上便全作本宫捐与贵观的香火钱吧。
钟棠眨眨眼,心中忽得生出几分感慨,他随李道长出门捉妖这么多回了,倒是头一次见着给辛苦钱的。
可他转念又看看李避之快要超脱尘世的样子,忽得觉得大约旁人给了,他也未必瞧得上那金银之物吧?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李避之迟疑了片刻后,竟真的顶着那副超脱尘世的脸,将老嬷嬷手中的匣子,接了过来。
李道长,收钱了?
钟棠发起怔来,久久未能接受这件事。
而另一边,庆妃见李避之手下那匣子后,笑得又轻松了几分:那之后的事,还要劳烦李道长再费些心思了。
本宫入宫也有二十余载了,自认从未与什么人交恶过请李道长务必查出,是谁要借此阴邪之术,暗害本宫。
直到被庆妃身边的老嬷嬷,一路送出了翠芳宫,钟棠攒的那满心疑问,还是未能解开。
与庆妃有关的事,他当然想知道,但眼下他最想知道的却是
盖着红绸的宝匣,被李避之送到了钟棠的面前,钟棠着实愣了一下,而后转头看向李避之:师兄?你这是?
给你的。李避之并没有多大反应,像极了在说一件寻常的事。
给我?钟棠又愣了一下,思绪百转千回间,终于堪堪明白了些什么:你是说你收这些东西,是为了给我?
李避之淡淡地点点头,他自己是当真不曾在意什么银钱,金乌观中一应用度皆有定数,他也从未放在心上。
只是这些日子以来,随钟棠住在五味斋中,看他每日为着那几钱银子精打细算,便知他应是喜欢钱财的。
好,好,钟棠实在忍不住,勾唇笑了起来,伸手接过宝匣捧在怀里,踮脚凑到李避之耳边,轻言道:我就当是师兄补给我的一样东西。
什么?这下倒是轮到李避之不解了,他伸手揽在钟棠的腰侧:什么东西?
钟棠又是一笑,顺着李避之的力道,又向他的怀中凑近几分,又低又诱地念道:聘礼呀。
是师兄你说的,结契如结亲,都过去这么久了,师兄总算记得,把聘礼给我补上了。
李避之揽着钟棠的手臂,陡然一紧,慢慢地似要贴上他的唇:这个不算。
日后补更好的给你。
钟棠几乎在李避之怀里笑软了身子,他伏在李避之的胸口,用力点点头:好呀,我就等着师兄补给我更好的。
咳咳。几声尴尬的轻咳,打断了两人的温存笑言,钟棠转头一看,不禁又觉得当真是什么样的师父,能教出什么样的徒弟。
那问威派来接他们进宫的小道士,此刻躲也不是,站也不是,就那么无措地拄在那里,连头都不敢抬。
可是二师兄又有传召?李避之神色如常地稍稍松开了钟棠,让他站在自己的身边,而后淡然地开口问道。
是,是,小道士赶紧使劲点点头,但还是不敢看两人,只一口气说道:师父如今在御书房中陪陛下谈事,他让弟子在此等候李师叔与小师叔,引李师叔和小师叔去那边等他。
钟棠抱着手中的宝匣,懒懒地伸了伸胳膊,而后拽住了李避之的衣袖:走吧,去看看二师兄,又打算怎么折腾咱们。
恋耽美
方和风擦了把头上的汗,忙又重复道:二师叔真的,跟我下了死令,不许小师叔跟着。
钟棠却还是不放手,甚至又往李避之身边蹭了一步:师兄。
半晌,李避之终是叹了口气,握住了钟棠的手,对方和风道:二师兄那边,我自会解释。
说完,便带着钟棠走入了金乌观中。
初晨已过而晌午未至,这会正是大多数金乌弟子修课之时,故而外观之中虽有不少信士,但并不算特别热闹,倒像是也受了那秋凉似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问寂真人并没有守在内宫元翊殿里,而是负手立于一处侧廊下,像是在仰头欣赏身前缀满金叶的梧桐。
他远远地便听到李避之与钟棠来了,侧脸微笑着向他们招招手。
李避之带着钟棠,沿回廊走到问寂的身边,行礼告罪道:大师兄久等,是我们来迟了。
对着问寂钟棠向来放肆,但面对眼前这待人宽和的问寂,他却也收了性子,老老实实地跟着李避之行礼。
问寂听后,却只是摆摆手笑道:哪有什么迟不迟的,你怎知不是时辰刚好?
这样的宽慰,李避之自是不答,问寂看着眼前时时坠落的梧桐金叶:近来临安多事,你二师兄有些心急了。
庆妃娘娘遇妖,事关皇家,二师兄着急也是应当的。李避之垂眸,淡淡地答道。
问寂又低笑着摇摇头:你二师兄急的,可不是这个。
钟棠并不十分明白,他们在打什么哑谜,不过他倒是想起之前听李避之说过,那问威似乎与皇家有什么联系。
不过还没等他弄清楚,便见着一个小道匆匆地向他们行来,看模样却是问威平时身边跟着的人,
师伯,李师叔,小师叔,那小道士来后匆匆向三人行礼,也并不多废话,直截了当地说道:弟子奉师父之命,来请李师叔入宫,去往庆妃娘娘处探询。
问寂并不意外于此,冲那弟子点点头,又向李避之笑道:如何,我说是吧,你二师兄这便来催了。
那避之就去了。李避之对此倒没什么异议,反倒是钟棠,看着眼前的小道士,挑眸问道:你师父让你来请李师叔,可叮嘱你什么了?
小道士有些无措地看了看钟棠,到底还是说道:师父起先交代,让弟子传话不许李师叔带小师叔您进宫但弟子临走时,他又说这话传了也是白传,便让弟子不必再说了。
这话一出,钟棠是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最后只好又记了问威一笔,被李避之牵着,一起往宫中去了。
翠芳宫里,朱衣小婢女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为那鎏金的博山炉添上些许安神静气的香料,生怕惊动了正靠在软榻上的主子。
只一夜的光景,庆妃便如生了场大病般,精心保养过的乌发中竟生了几根白丝,面容亦是憔悴得厉害。
她的手心虽未受伤,但却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像是在遮掩什么。
可惜,已经遮掩不住了。
庆妃遇妖的消息,仿佛生了翅膀,在整个皇宫中传得沸沸扬扬。而这传言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便是庆妃手上的那枚印痕荣王李修承印。
谁是荣王李修承?那因为造反而死去的前太子,在及冠时初得的封号,便是荣。
可前太子又与庆妃有什么关系?
宫中人一时想不到,但却禁不住猜测会不会是,当年前太子造反之事有冤,乃是庆妃构陷,如今前太子的冤魂回来索命了?
诸如此类的猜测,频频而出,传着传着便越发有模有样了。说是当年庆妃正得盛宠,所出之子端王李修乾也很得圣意。庆妃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扫平前路,便使了那阴毒的法子,引得前太子造反,才有了后来的种种。
庆妃虽昨夜受惊,留在翠芳宫中休养,可这些消息却拦都拦不住,尽数传到了她耳中,险些又让她晕厥过去。
好在一大早皇帝便派太监来传谕安抚,其子端王也进宫探望,才让庆妃好歹撑住了些。
娘娘,金乌观的李道长来了。这时,一个五十余岁的老嬷嬷,小心翼翼地在庆妃身边,请示道。
李道长?庆妃按住还在作痛的额头,费力地睁开眼睛,神色却仍是不安:不是说,早些时候问威真人已经入宫了吗?怎么这会又成了李道长?
老嬷嬷连忙安抚地说道:娘娘莫急,问威真人与端王殿下都被请去陛下那边了这李道长便是当年诛五秽的那个,也很有神通的。
谁知庆妃听了,半点都没放松,只是拉着老嬷嬷的手说道:这不一样您也知道,那问威真人虽入了金乌,但到底是陛下的血亲兄弟,这些年来但凡宫里头出的事,哪样不是先交到他手上。
可如今,如今陛下却把他召走,让那李道长来陛下他分明是对我起疑了!
庆妃说着说着,整个人惊惧地又出了一身的汗,老嬷嬷赶紧安抚道:哎呦,娘娘您可别多想!
陛下虽把真人请了去,但到底咱们殿下也在呢,若真对您有什么,必是要避开咱们殿下的。
依奴婢看,应当是问威真人察觉到了什么要紧的事,一时忙不过来,才又请了李道长。
是,是这样庆妃当真是六神无主了,如今那嬷嬷说什么,她也只能勉强信了。断断续续地又喘了几口气后,才想起外头的李避之:那,那就快请李道长进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
我再也不敢乱立flag了
感谢在20200815 01:17:17~20200816 22:22: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过期三天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0章 冤玉归魂(四)
昨夜的事,就是这样了。庆妃强打着精神,靠在软榻上,大略地将那晚发生的事讲了出来。
有了上次进宁王府的经历,钟棠本以为进这九重宫阙也要费好些劲。为了省点口舌,他还特地在朱衣之外,又罩了曾淡青色的金乌道袍,继续装作李避之身边的小道士。
可不曾想,他们跟着问威遣来的那小道,一路竟十分顺利地来到了翠芳宫。而这经了昨夜之惊的庆妃娘娘,见着他们后也不似有什么隐瞒,至少明面上问什么就说什么,倒让钟棠觉得,这宫里的娘娘比宫外的王爷,要好对付得多。
娘娘是说,昨夜在芙蓉池畔,先是遇到了白鹤?李避之听完庆妃的自述后,进而细细盘问起来。
是,庆妃娘娘点点头:那鹤从芙蓉池中,直直地就向我们冲了过来,可落到面前时,却已死了。
那鹤可有何异样之处?李避之继续问道。
庆妃伸手按按作痛的额头,垂下的衣袖恰挡住了她的目光:本宫当时实在害怕,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它的脖子上被勒了根绳子,眼睛也红得厉害,旁的似乎便没什么了。
钟棠站在李避之身后,默默拈着玉珠金铃串,瞧着这庆妃娘娘的样子,忽而觉得,自己之前似乎将人想简单了。
如今那鹤又在何处?李避之却并不在意这些,只是淡然如旧地开口。
庆妃还未回答,那侍奉在侧的老嬷嬷,先叹气说道:娘娘养病,不曾知道这些琐事,奴婢听闻今早芙蓉池边的侍卫们都在寻那只鹤,可始终没找到。
没找到?钟棠听后,也起了几分兴致,嬷嬷点点头,随后安慰庆妃道:兴许是娘娘当时太急了,未看清楚,那鹤说不定根本就没有死,后头自己又飞走了呢。
如此,是最好了。庆妃抚抚胸口,但是神色上却不见半分轻松。
显然,她自己也并不信这个说法。
李避之于白鹤一事上,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转而又问道:可否看看娘娘手上的印记?
钟棠闻言,也特特挑起了眸,只是庆妃的脸色不出所料地,又白了几分。
好,好半晌后,庆妃终究还是点了头,颤颤地将右手伸向了身边的嬷嬷。
老嬷嬷的动作也有些僵硬,磨蹭了好些时候,才将那层层裹着的白纱解下,露出了庆妃皓白的手心,还有那突兀地烙于其上的,深红的印痕。
荣王李修承印,尽管已非第一次看见,庆妃却仍是不可抑制地浑身发抖,向李避之投去求救的目光:李,李道长
李避之凝眸而视,这六个字排于两寸见方之间,却并不显拥挤,且字字皆端庄之中不失遒劲,应是出于名家之手。
这印钟棠乍一看,只觉庆妃手上红色的印痕,是被印章大力按压,积聚瘀血所致。但细看之下,却发觉好似并不是那么回事。
李避之侧身与他对视一眼,而后指上凝聚起暗青灵光,于庆妃手心之上隔空轻扫。
庆妃只觉李避之手上那灵力明明寒凉得厉害,但扫过她手上时,却灼得生疼,像是有什么从她的皮肤中,被烧化了流溢出来。
这是?!暗青寒光过后,庆妃忍痛看向自己的手心,只见原本如烙刻入肌的印记,竟化为了暗红色的朱砂汁,缓缓地流淌而下。
钟棠随即伸手去接,那朱砂汁水便凝浮在他的手上,殷红几点,明明应是驱邪之物,此刻却带了森森阴气。
这里面掺了血。李避之将钟棠的手托到鼻下,轻嗅后皱眉说道。
血?庆妃听后,也顾不得害怕了,连忙问道:道长可否辨出,是何人的血?
李避之淡淡地看了她一眼,而后说道:其中之血已为朱砂所混,眼下难以辨出来源,不过应是是活人之血。
活人庆妃慢慢地靠回到软榻上,口中反复念叨着活人两个字,面色虽然仍是苍白,但钟棠却觉得她好似突然生出了几分精神。
是因为知道作乱的不是鬼怪,所以不怕了?
钟棠暗暗忖度着,可又认为不像。
庆妃染着丹蔻的指甲,深深陷入身上的薄毯中,而后向李避之勉强笑道:多谢李道长出手祛邪了。
李避之稍稍摇头,只说道:此乃贫道本分之责,娘娘不必介怀。
庆妃向老嬷嬷使了个眼色,那嬷嬷随即退下,等到再回来时,手上已多了个盖着红布的小匣子。
一点心意,李道长若是看得上便收下,若是看不上便全作本宫捐与贵观的香火钱吧。
钟棠眨眨眼,心中忽得生出几分感慨,他随李道长出门捉妖这么多回了,倒是头一次见着给辛苦钱的。
可他转念又看看李避之快要超脱尘世的样子,忽得觉得大约旁人给了,他也未必瞧得上那金银之物吧?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李避之迟疑了片刻后,竟真的顶着那副超脱尘世的脸,将老嬷嬷手中的匣子,接了过来。
李道长,收钱了?
钟棠发起怔来,久久未能接受这件事。
而另一边,庆妃见李避之手下那匣子后,笑得又轻松了几分:那之后的事,还要劳烦李道长再费些心思了。
本宫入宫也有二十余载了,自认从未与什么人交恶过请李道长务必查出,是谁要借此阴邪之术,暗害本宫。
直到被庆妃身边的老嬷嬷,一路送出了翠芳宫,钟棠攒的那满心疑问,还是未能解开。
与庆妃有关的事,他当然想知道,但眼下他最想知道的却是
盖着红绸的宝匣,被李避之送到了钟棠的面前,钟棠着实愣了一下,而后转头看向李避之:师兄?你这是?
给你的。李避之并没有多大反应,像极了在说一件寻常的事。
给我?钟棠又愣了一下,思绪百转千回间,终于堪堪明白了些什么:你是说你收这些东西,是为了给我?
李避之淡淡地点点头,他自己是当真不曾在意什么银钱,金乌观中一应用度皆有定数,他也从未放在心上。
只是这些日子以来,随钟棠住在五味斋中,看他每日为着那几钱银子精打细算,便知他应是喜欢钱财的。
好,好,钟棠实在忍不住,勾唇笑了起来,伸手接过宝匣捧在怀里,踮脚凑到李避之耳边,轻言道:我就当是师兄补给我的一样东西。
什么?这下倒是轮到李避之不解了,他伸手揽在钟棠的腰侧:什么东西?
钟棠又是一笑,顺着李避之的力道,又向他的怀中凑近几分,又低又诱地念道:聘礼呀。
是师兄你说的,结契如结亲,都过去这么久了,师兄总算记得,把聘礼给我补上了。
李避之揽着钟棠的手臂,陡然一紧,慢慢地似要贴上他的唇:这个不算。
日后补更好的给你。
钟棠几乎在李避之怀里笑软了身子,他伏在李避之的胸口,用力点点头:好呀,我就等着师兄补给我更好的。
咳咳。几声尴尬的轻咳,打断了两人的温存笑言,钟棠转头一看,不禁又觉得当真是什么样的师父,能教出什么样的徒弟。
那问威派来接他们进宫的小道士,此刻躲也不是,站也不是,就那么无措地拄在那里,连头都不敢抬。
可是二师兄又有传召?李避之神色如常地稍稍松开了钟棠,让他站在自己的身边,而后淡然地开口问道。
是,是,小道士赶紧使劲点点头,但还是不敢看两人,只一口气说道:师父如今在御书房中陪陛下谈事,他让弟子在此等候李师叔与小师叔,引李师叔和小师叔去那边等他。
钟棠抱着手中的宝匣,懒懒地伸了伸胳膊,而后拽住了李避之的衣袖:走吧,去看看二师兄,又打算怎么折腾咱们。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