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让我还他清誉/殿下让我还他清白——三千
本朝尚简,不准宫殿豪奢。殿内暖榻不旺,为照应几个年事已高的老臣,才又拢了几个火盆。
凉气刺着双膝,冷冰冰地一路向上。
皇上看着他,神色晦暗不明,迟了片刻才缓缓道:都指挥使有伤,赐座。
内侍搬来座椅,小心过去,要扶萧朔起身。
萧朔垂眸,仍纹丝不动跪在地上:臣有话,要对陛下说。
有话就说。皇上道,这几日谁不是有话便说?将这议政之地吵成了闹市卖场,吵得朝堂威仪扫地,也不差殿前司都指挥使一个。
萧朔静了片刻,摇摇头:臣这些话,想只说给陛下。
怕是只能欺瞒陛下罢?高继勋立在一旁,忽然出声冷嘲,琰王殿下,末将实在弄不清,你指使一个小小的都虞侯欺君罔上,究竟有何用意,又动得什么心思?
萧朔垂眸,跪得纹丝不动,迎着皇上审视。
臣不敢瞒皇上!那日正是琰王只身闯宫,我侍卫司劝阻不成,碍于身份,只得放行。高继勋道,偏偏到了地牢,便成了两个人,而那真要抓的贼人,却被炸得无影无踪!
更离谱的,此人可疑至此,竟然不能提审、不能佐证,叫琰王府护得严严实实。
高继勋早做足了准备,咄咄逼人:谁会不觉得蹊跷?若真如琰王所说,此人只是你的护卫,你又何必回护他至此?还是说那人其实就是贼人,受你指使,闯阁要偷什么东西
他步步紧逼,皇上的视线也跟着越发冷沉,落在萧朔身上。
萧朔不为所动,漠然叩首:臣有话,要对陛下
皇上!高继勋抢道,琰王出身宗室,末将本不敢贸然顶撞,只是此事实在容不得草草了之!
萧朔撑起身,淡声道:如此说,高将军是一定要我在朝堂之上说了。
琰王殿下。一旁太师庞甘终于出声,缓缓道,陛下英明决断,从不偏私。你若有话,当堂说了,又有何不同?为何非要单独面君呢?
萧朔不为所动,抬眸看向御作之上。
朕早已对你说过,朝堂之事,不论宗室亲眷。
皇上皱紧了眉,沉声道:既然有话要说,当堂分辨,朕不会偏袒你。
萧朔静了片刻,点了下头,缓声道:臣三日前,带殿前司例行巡守,在京中发现了可疑的马队踪迹。
寻常时候,也有马商将成群的大宛马赶入京城,设法售卖。
萧朔道:但臣所见马队,蹄声铿锵,匹匹骁勇,品相极佳。不用人特意驱使,便能自行成列。
他的话一出,朝堂之上,已有不止一人脸色忽变。
大理寺卿面色惨白,失魂落魄晃了下,勉强站直。
皇上原本面沉似水坐着,闻言心头猛地一沉,冷然扫了高继勋一眼:慢着
萧朔如同未闻,继续道:臣心中疑惑,又怕打草惊蛇,故而命殿前司继续巡逻,带人跟去探听,竟意外探得了一座贼窟。
萧朔静跪着,语气平静:这贼窟之内,有两人正在商议,要偷取玉英阁内一件要紧之物。臣知此物与当年宿卫宫变有关,难以坐视,故而匆匆赶去。
高继勋万万想不到他竟真敢当堂说这个,脸色变了几变,咬牙道:琰王说这个,无非解释了闯阁缘由,那所谓护卫
臣离开殿前司时,身旁的确带了随行护卫,故而都虞侯并未诓瞒陛下。
萧朔道:但臣闯阁时,也的确是一人上去的。
高继勋一喜:陛下!他如今已自行招认了,陛下
住口!皇上厉声呵斥了一句,蹙紧眉,看了萧朔半晌,先不必说了你身上有伤,坐下缓一缓。
萧朔不为所动,黑沉眼底一片冷嘲:万一臣与那贼人有勾结,还要再跪下,不如说完罢。
皇上被他这般冒犯,脸色难看了一瞬,强压下去:朕并非怀疑你你多少也该知道,丢的东西事关国本,此事不容小觑。
皇上压了压火气:朕是为了你好,这罪名是你担得起的?你
臣自知有罪,不敢申辩。
萧朔道:方才臣已说了,不止知道此物事关国本,也知道它与昔日端王府血案有关。
皇上皱紧眉,低头看着他。
高继勋沉不住气:你知道这些又如何?那护卫
那护卫是臣派去的。萧朔跪得平静,臣也想窃取此物,派了心腹去盗,阴差阳错,竟与贼人撞了个正着。
话音落定,整个内殿都跟着静了静。
高继勋原本已十拿九稳,笃定萧朔解释不清,没能想到他竟能另辟蹊径至此,一时错愕:你
可惜臣的护卫晚了一步,叫那贼人拿了东西。臣追上去时,侍卫司乱箭齐发,触动了阁内机关。
萧朔道:臣其实并未看清贼人情形,当时险些丧命在火药之中,被护卫扑开,才寻得生路。
侍卫司以袖镖暗害臣,又在臣即将追到贼人之时,忽然痛下杀手,与那贼人一并砸在了断壁残垣之后。
萧朔神色平静:臣不敢下阁,不得已向上摸索,误坠入了密道之中
高继勋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胡言乱语!明明
萧朔磕了个头: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皇上此时神色已极难分辨,视线暗沉,在殿内扫视几次,眉头越皱越紧:开封尹。
刑法论迹不论心。开封尹出班,俯身行礼,按琰王所供,既未盗得财物,又未触发阁内机关,没有能处置的律例。
怎么会?!高继勋匪夷所思道,擅闯玉英阁,不算罪名?
原本是罪名,该杖七十。
开封尹道:但佑和二十五年,云麾将军擅闯玉英阁,只为探寻阁内机关,以破解西夏机关阵。先帝谅其报国之心,便免了这一条。
高继勋张口结舌,愣在原地。
大人若对刑律有兴趣,下官这里有法典。
开封尹道:至祐和二十七年,总共删改十九条,条条在册。若本朝再有增改,还请翰林院着笔,政事堂审议明印。
改了就算?!
高继勋咬牙:先帝改得多了!当街纵马不算罪,毁坏宫殿不算罪,捉弄朝中重臣也不算罪,条条都是为了
皇上一阵心烦,沉声道:此事罢了。
高继勋心头一寒,急道:皇上!
琰王之事,情有可原,不再另行处置了。
皇上不看他,看了一眼萧朔,用力按按眉心:今日到此,散了罢。
高继勋急追了几步,仍想分辨争论,皇上已由内侍扶起,离了内殿。
殿内静了静,渐有人开始低声议论,时不时有视线飘过来。
萧朔撑了下地面,蓄了蓄力,慢慢站起身。
殿角安坐的青衣老者从容站起,走到大理寺卿面前。
大理寺卿打了个哆嗦,低声道:杨阁老,下官公务繁忙,无暇去集贤阁叨扰
恕老夫直言。老者面目和善,一双眼却极锐利,亮芒一闪即逝,大人只怕正是忙于做事,无暇动脑,才犯下这般滔天错处。集贤阁有清心苦茶,不妨去静一静心。
大理寺卿分明极畏惧他,欲言又止,只得咬牙道:是。
老者颔了下首,转回身,扫了一眼开封尹卫准。
卫准抿了嘴,静立片刻:下官去揣摩
开封尹总与集贤阁拧着行事,卫准不止一次受他教训,索性也不浪费工夫,停了话头自己背:下官有揣摩朝政的功夫,不如去集贤阁跪一个时辰经,日日只知蝇营狗苟,如何能成朝堂栋梁。
老者见他识相,不再多说,缓步走到萧朔面前。
萧朔抬眸,敛去眼底刀锋般冷意。
杨显佑,襄阳人,官至末相,致仕后赐集贤阁大学士。
襄王帐下,主招揽人手,降服朝臣。
云琅在大理寺狱的那些日子,身上落的每一道伤,都有这位杨阁老的手笔。
杨显佑穿着一身朴素青袍,鹤发矍铄,朝他拱手道:琰王殿下,老夫奉旨坐镇集贤阁,有规劝百官、勉励朝堂之责。
萧朔垂首道:我有急事,急着回府。
殿下既入朝堂,当知上进。
杨显佑慢慢道:埋头做事、不求甚解,亦或是整日只知钻营,都非为官之道。
杨显佑抬头,视线落在他身上:殿下是
都不是。
萧朔道:本王出来,未与同榻之人打招呼。
杨显佑立在原地,一阵错愕。
他自先帝朝起为相,后执集贤阁,用为官之道规劝了不知多少朝中官员,从未见过这般理直气壮的,一时竟没能接上。
萧朔:我夜夜睡在内室,与他一处。
老夫知道。杨显佑勉强道,此乃内帷之事,殿下
昨夜他将我踢下了榻。萧朔道,大抵是因为我睡前未亲他,叫他不悦。
杨显佑:
今日寒冷。萧朔道,我急着回府,要去抱他。
杨显佑:
萧朔一拱手,朝愕然立着的开封尹颔了下首,匆匆出了文德殿。
第六十六章
宫中, 内廷。
老太师庞甘坐在旁侧,参知政事垂首不语,枢密使左看右看, 坐立不安。
金吾卫守在暖阁外, 常纪进来,俯身道:陛下,侍卫司骑兵都指挥使跪在殿外,求见皇上。
皇上靠在暖榻上,一阵心烦:叫他跪着。
是。常纪忙应了声, 迟疑了下,高大人说,有事要同皇上说,十分紧要
什么要事, 又是琰王疑似同襄王一派勾结, 还是琰王意图谋反, 有不轨之心?
皇上沉声道:不过是给出去了个殿前司, 就值得他整日追咬着一个琰王不放!
若非前几日高继勋信誓旦旦, 说已掌握了萧朔有心谋逆的证据, 皇上也不会不理萧朔所请, 令其在殿上分说。
却不想这般笃定的情形, 竟叫萧朔理据分明地翻了案。
皇上已压了半日的怒意,寒声道:若能咬出个名堂来也罢了!如今竟反被人家诘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朕要他何用, 给朕添堵么?!
常纪不敢多话, 低了头半跪在地上。
依臣所见。一旁参知政事忽然出声,此事只怕未必这般简单。
皇上倏而转过视线,皱紧了眉。
参知政事坐正, 慢慢道:依琰王所供,当时情形,是侍卫司一路追捕琰王与护卫,那贼人反倒趁乱没了踪迹。至于是死是活,是否拿到了那东西,则并不清楚。
各执一词罢了。枢密使皱紧眉,当时玉英阁内情形,就只有阁内之人清楚,琰王自然能这么说
不错,当时阁内情形,外人皆不清楚。
参知政事垂着视线:故而,琰王可能说谎,侍卫司也可能说了谎。
枢密使心下微沉,跟着坐正了,还要再开口辩驳,皇上已沉声道:一个一个说!
这几日朝堂纷乱,已扰得人心神不宁,只觉事事蹊跷处处可疑。如今只剩了这几个心腹,竟还吵个不休。
皇上压着烦躁,扫了一眼参知政事:依你所说,侍卫司竟也有可能不干净?
参知政事静了片刻,低声道:皇上切莫忘了大理寺之事。
皇上被他戳中心头痛处,脸色骤沉,大理寺卿跟了皇上这些年,看不出半步错处。论才平庸,论德尔尔,无非断案勉强不出错罢了,任谁也不会生出怀疑。若非景王那日无心一句,我们竟仍一无所查。
如今再回头看,这些年大理寺卿所报对诸御史的监察、对朝中官员的弹劾,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参知政事道:以此反推,便更叫人不由得想,这些年来,又有多少其实忠于陛下的,却被或发配或流放,或是断送在了暗卫手中
好了!皇上厉声打断,用力按了按眉心,此事不必再提。
皇上神色晦暗,眼底变换了半晌,低声喃喃:侍卫司
枢密使坐在边上,眼看皇上竟有所动摇,再忍不住:副相今日翻扯此事,无非是记恨你那学生当年被大理寺卿弹劾,在发配路上一病不起,与侍卫司何干?
高继勋执掌侍卫司,是军中一脉。如今军中权力分属本就动摇,经不起再生变故。
枢密使不能坐视,急道:侍卫司忠心皇上,无非办事不力罢了,值得副相这般费尽心思?!
提及此事,并非翻扯旧账。
参知政事眼底沉了沉,又尽数敛下了:只是侍卫司如今情形,实在与大理寺相似,由不得人不生怀疑。
你诘责侍卫司,无非是因为当初与戎狄和谈之事,跳过了你政事堂。
枢密使咬牙:你我政见不合,直对枢密院来就是,何必牵扯下属禁军统领!
参知政事神色冷然:照大人所说,当年与本相政见不合,冲本相来便是了。为何要与大理寺卿勾连,构陷政事堂?
恋耽美
凉气刺着双膝,冷冰冰地一路向上。
皇上看着他,神色晦暗不明,迟了片刻才缓缓道:都指挥使有伤,赐座。
内侍搬来座椅,小心过去,要扶萧朔起身。
萧朔垂眸,仍纹丝不动跪在地上:臣有话,要对陛下说。
有话就说。皇上道,这几日谁不是有话便说?将这议政之地吵成了闹市卖场,吵得朝堂威仪扫地,也不差殿前司都指挥使一个。
萧朔静了片刻,摇摇头:臣这些话,想只说给陛下。
怕是只能欺瞒陛下罢?高继勋立在一旁,忽然出声冷嘲,琰王殿下,末将实在弄不清,你指使一个小小的都虞侯欺君罔上,究竟有何用意,又动得什么心思?
萧朔垂眸,跪得纹丝不动,迎着皇上审视。
臣不敢瞒皇上!那日正是琰王只身闯宫,我侍卫司劝阻不成,碍于身份,只得放行。高继勋道,偏偏到了地牢,便成了两个人,而那真要抓的贼人,却被炸得无影无踪!
更离谱的,此人可疑至此,竟然不能提审、不能佐证,叫琰王府护得严严实实。
高继勋早做足了准备,咄咄逼人:谁会不觉得蹊跷?若真如琰王所说,此人只是你的护卫,你又何必回护他至此?还是说那人其实就是贼人,受你指使,闯阁要偷什么东西
他步步紧逼,皇上的视线也跟着越发冷沉,落在萧朔身上。
萧朔不为所动,漠然叩首:臣有话,要对陛下
皇上!高继勋抢道,琰王出身宗室,末将本不敢贸然顶撞,只是此事实在容不得草草了之!
萧朔撑起身,淡声道:如此说,高将军是一定要我在朝堂之上说了。
琰王殿下。一旁太师庞甘终于出声,缓缓道,陛下英明决断,从不偏私。你若有话,当堂说了,又有何不同?为何非要单独面君呢?
萧朔不为所动,抬眸看向御作之上。
朕早已对你说过,朝堂之事,不论宗室亲眷。
皇上皱紧了眉,沉声道:既然有话要说,当堂分辨,朕不会偏袒你。
萧朔静了片刻,点了下头,缓声道:臣三日前,带殿前司例行巡守,在京中发现了可疑的马队踪迹。
寻常时候,也有马商将成群的大宛马赶入京城,设法售卖。
萧朔道:但臣所见马队,蹄声铿锵,匹匹骁勇,品相极佳。不用人特意驱使,便能自行成列。
他的话一出,朝堂之上,已有不止一人脸色忽变。
大理寺卿面色惨白,失魂落魄晃了下,勉强站直。
皇上原本面沉似水坐着,闻言心头猛地一沉,冷然扫了高继勋一眼:慢着
萧朔如同未闻,继续道:臣心中疑惑,又怕打草惊蛇,故而命殿前司继续巡逻,带人跟去探听,竟意外探得了一座贼窟。
萧朔静跪着,语气平静:这贼窟之内,有两人正在商议,要偷取玉英阁内一件要紧之物。臣知此物与当年宿卫宫变有关,难以坐视,故而匆匆赶去。
高继勋万万想不到他竟真敢当堂说这个,脸色变了几变,咬牙道:琰王说这个,无非解释了闯阁缘由,那所谓护卫
臣离开殿前司时,身旁的确带了随行护卫,故而都虞侯并未诓瞒陛下。
萧朔道:但臣闯阁时,也的确是一人上去的。
高继勋一喜:陛下!他如今已自行招认了,陛下
住口!皇上厉声呵斥了一句,蹙紧眉,看了萧朔半晌,先不必说了你身上有伤,坐下缓一缓。
萧朔不为所动,黑沉眼底一片冷嘲:万一臣与那贼人有勾结,还要再跪下,不如说完罢。
皇上被他这般冒犯,脸色难看了一瞬,强压下去:朕并非怀疑你你多少也该知道,丢的东西事关国本,此事不容小觑。
皇上压了压火气:朕是为了你好,这罪名是你担得起的?你
臣自知有罪,不敢申辩。
萧朔道:方才臣已说了,不止知道此物事关国本,也知道它与昔日端王府血案有关。
皇上皱紧眉,低头看着他。
高继勋沉不住气:你知道这些又如何?那护卫
那护卫是臣派去的。萧朔跪得平静,臣也想窃取此物,派了心腹去盗,阴差阳错,竟与贼人撞了个正着。
话音落定,整个内殿都跟着静了静。
高继勋原本已十拿九稳,笃定萧朔解释不清,没能想到他竟能另辟蹊径至此,一时错愕:你
可惜臣的护卫晚了一步,叫那贼人拿了东西。臣追上去时,侍卫司乱箭齐发,触动了阁内机关。
萧朔道:臣其实并未看清贼人情形,当时险些丧命在火药之中,被护卫扑开,才寻得生路。
侍卫司以袖镖暗害臣,又在臣即将追到贼人之时,忽然痛下杀手,与那贼人一并砸在了断壁残垣之后。
萧朔神色平静:臣不敢下阁,不得已向上摸索,误坠入了密道之中
高继勋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胡言乱语!明明
萧朔磕了个头: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皇上此时神色已极难分辨,视线暗沉,在殿内扫视几次,眉头越皱越紧:开封尹。
刑法论迹不论心。开封尹出班,俯身行礼,按琰王所供,既未盗得财物,又未触发阁内机关,没有能处置的律例。
怎么会?!高继勋匪夷所思道,擅闯玉英阁,不算罪名?
原本是罪名,该杖七十。
开封尹道:但佑和二十五年,云麾将军擅闯玉英阁,只为探寻阁内机关,以破解西夏机关阵。先帝谅其报国之心,便免了这一条。
高继勋张口结舌,愣在原地。
大人若对刑律有兴趣,下官这里有法典。
开封尹道:至祐和二十七年,总共删改十九条,条条在册。若本朝再有增改,还请翰林院着笔,政事堂审议明印。
改了就算?!
高继勋咬牙:先帝改得多了!当街纵马不算罪,毁坏宫殿不算罪,捉弄朝中重臣也不算罪,条条都是为了
皇上一阵心烦,沉声道:此事罢了。
高继勋心头一寒,急道:皇上!
琰王之事,情有可原,不再另行处置了。
皇上不看他,看了一眼萧朔,用力按按眉心:今日到此,散了罢。
高继勋急追了几步,仍想分辨争论,皇上已由内侍扶起,离了内殿。
殿内静了静,渐有人开始低声议论,时不时有视线飘过来。
萧朔撑了下地面,蓄了蓄力,慢慢站起身。
殿角安坐的青衣老者从容站起,走到大理寺卿面前。
大理寺卿打了个哆嗦,低声道:杨阁老,下官公务繁忙,无暇去集贤阁叨扰
恕老夫直言。老者面目和善,一双眼却极锐利,亮芒一闪即逝,大人只怕正是忙于做事,无暇动脑,才犯下这般滔天错处。集贤阁有清心苦茶,不妨去静一静心。
大理寺卿分明极畏惧他,欲言又止,只得咬牙道:是。
老者颔了下首,转回身,扫了一眼开封尹卫准。
卫准抿了嘴,静立片刻:下官去揣摩
开封尹总与集贤阁拧着行事,卫准不止一次受他教训,索性也不浪费工夫,停了话头自己背:下官有揣摩朝政的功夫,不如去集贤阁跪一个时辰经,日日只知蝇营狗苟,如何能成朝堂栋梁。
老者见他识相,不再多说,缓步走到萧朔面前。
萧朔抬眸,敛去眼底刀锋般冷意。
杨显佑,襄阳人,官至末相,致仕后赐集贤阁大学士。
襄王帐下,主招揽人手,降服朝臣。
云琅在大理寺狱的那些日子,身上落的每一道伤,都有这位杨阁老的手笔。
杨显佑穿着一身朴素青袍,鹤发矍铄,朝他拱手道:琰王殿下,老夫奉旨坐镇集贤阁,有规劝百官、勉励朝堂之责。
萧朔垂首道:我有急事,急着回府。
殿下既入朝堂,当知上进。
杨显佑慢慢道:埋头做事、不求甚解,亦或是整日只知钻营,都非为官之道。
杨显佑抬头,视线落在他身上:殿下是
都不是。
萧朔道:本王出来,未与同榻之人打招呼。
杨显佑立在原地,一阵错愕。
他自先帝朝起为相,后执集贤阁,用为官之道规劝了不知多少朝中官员,从未见过这般理直气壮的,一时竟没能接上。
萧朔:我夜夜睡在内室,与他一处。
老夫知道。杨显佑勉强道,此乃内帷之事,殿下
昨夜他将我踢下了榻。萧朔道,大抵是因为我睡前未亲他,叫他不悦。
杨显佑:
今日寒冷。萧朔道,我急着回府,要去抱他。
杨显佑:
萧朔一拱手,朝愕然立着的开封尹颔了下首,匆匆出了文德殿。
第六十六章
宫中, 内廷。
老太师庞甘坐在旁侧,参知政事垂首不语,枢密使左看右看, 坐立不安。
金吾卫守在暖阁外, 常纪进来,俯身道:陛下,侍卫司骑兵都指挥使跪在殿外,求见皇上。
皇上靠在暖榻上,一阵心烦:叫他跪着。
是。常纪忙应了声, 迟疑了下,高大人说,有事要同皇上说,十分紧要
什么要事, 又是琰王疑似同襄王一派勾结, 还是琰王意图谋反, 有不轨之心?
皇上沉声道:不过是给出去了个殿前司, 就值得他整日追咬着一个琰王不放!
若非前几日高继勋信誓旦旦, 说已掌握了萧朔有心谋逆的证据, 皇上也不会不理萧朔所请, 令其在殿上分说。
却不想这般笃定的情形, 竟叫萧朔理据分明地翻了案。
皇上已压了半日的怒意,寒声道:若能咬出个名堂来也罢了!如今竟反被人家诘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朕要他何用, 给朕添堵么?!
常纪不敢多话, 低了头半跪在地上。
依臣所见。一旁参知政事忽然出声,此事只怕未必这般简单。
皇上倏而转过视线,皱紧了眉。
参知政事坐正, 慢慢道:依琰王所供,当时情形,是侍卫司一路追捕琰王与护卫,那贼人反倒趁乱没了踪迹。至于是死是活,是否拿到了那东西,则并不清楚。
各执一词罢了。枢密使皱紧眉,当时玉英阁内情形,就只有阁内之人清楚,琰王自然能这么说
不错,当时阁内情形,外人皆不清楚。
参知政事垂着视线:故而,琰王可能说谎,侍卫司也可能说了谎。
枢密使心下微沉,跟着坐正了,还要再开口辩驳,皇上已沉声道:一个一个说!
这几日朝堂纷乱,已扰得人心神不宁,只觉事事蹊跷处处可疑。如今只剩了这几个心腹,竟还吵个不休。
皇上压着烦躁,扫了一眼参知政事:依你所说,侍卫司竟也有可能不干净?
参知政事静了片刻,低声道:皇上切莫忘了大理寺之事。
皇上被他戳中心头痛处,脸色骤沉,大理寺卿跟了皇上这些年,看不出半步错处。论才平庸,论德尔尔,无非断案勉强不出错罢了,任谁也不会生出怀疑。若非景王那日无心一句,我们竟仍一无所查。
如今再回头看,这些年大理寺卿所报对诸御史的监察、对朝中官员的弹劾,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参知政事道:以此反推,便更叫人不由得想,这些年来,又有多少其实忠于陛下的,却被或发配或流放,或是断送在了暗卫手中
好了!皇上厉声打断,用力按了按眉心,此事不必再提。
皇上神色晦暗,眼底变换了半晌,低声喃喃:侍卫司
枢密使坐在边上,眼看皇上竟有所动摇,再忍不住:副相今日翻扯此事,无非是记恨你那学生当年被大理寺卿弹劾,在发配路上一病不起,与侍卫司何干?
高继勋执掌侍卫司,是军中一脉。如今军中权力分属本就动摇,经不起再生变故。
枢密使不能坐视,急道:侍卫司忠心皇上,无非办事不力罢了,值得副相这般费尽心思?!
提及此事,并非翻扯旧账。
参知政事眼底沉了沉,又尽数敛下了:只是侍卫司如今情形,实在与大理寺相似,由不得人不生怀疑。
你诘责侍卫司,无非是因为当初与戎狄和谈之事,跳过了你政事堂。
枢密使咬牙:你我政见不合,直对枢密院来就是,何必牵扯下属禁军统领!
参知政事神色冷然:照大人所说,当年与本相政见不合,冲本相来便是了。为何要与大理寺卿勾连,构陷政事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