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让我还他清誉/殿下让我还他清白——三千
云琅道:那不是朱砂。
天英皱紧眉:那是什么?
云琅抬手,压了下胸口叫寒意蛰得微滞的伤处,并不作答,凝神运气。
今日来太师府,本就不可能从容脱身。
云琅早做好了涉险的准备,不论哪一种办法,只怕都要结结实实打一场。
商恪不便出手,过会儿打昏了塞在桌子底下,大概也不至于牵连。
天英手下的都是刺客死士,最善暗杀,外面的夜色是天然掩护。老庞甘这一喊,将人都召到书房,反而帮了他的大忙。
云琅将两枚印鉴揣好,正要运力,察觉到商恪动静,将他牢牢一按。
商恪蹙紧眉,与他对视一眼。
云琅神色仍平静,微微摇了下头。
商恪已打定了主意要冒险出手,不论云琅反应,手臂灌力要震开云琅挟持,腰后大穴却忽然一麻,力气潮水般退去。
商恪看着云琅,眼底飙出凛冽急色。
云琅不理他,静阖了下眼,凝神将内力游走周天,屏住一口丹田气不散。正要先下手为强,忽然听见窗外又起一阵嘈杂声。
天英神色一厉:什么人?!
太师!
卫兵跌跌撞撞跑进来,灰头土脸,扑跪在地上:是开封府的衙役,说开封尹接琰王府报案,丢了王妃与两千八百八十八颗飞蝗石,找得很急。
卫兵干咽了下:恰好被路人看见,有人扛着好大一个包袱进了太师府,还有画师描影画了形。人证俱在,开封府一定要进来搜查,我等阻拦不住,已被他们进来了
商恪:
云琅:
荒唐!天英咬牙怒喝,去同他们说,此处没人看见,叫他们自去别处搜
话音未落,开封尹卫准已叫衙役开路,推开了书房的门。
琰王身为报案苦主,随开封尹指认,进了太师府书房,低了头,静看着满地咕噜噜乱滚的飞蝗石。
人赃俱在。
开封尹道:何人带来的这些飞蝗石?
云琅举报商恪:他。
卫准:
卫准同这些人混在一处,什么荒唐事也做过了,闭了闭眼,横下心豁出去:拿了。
主犯人赃俱获,拿回开封府收押。余者知情不报,隐瞒包庇,按律收监候审
卫准带了枷锁镣铐,亲手将商恪扣住,交给衙役:琰王殿下?
萧朔同卫准颔首作谢,叫身后亲兵收拾了满地的赃物飞蝗石,过去将不慎丢失的王妃扛在肩上,出了太师府的书房。
第一百零三章
开封尹, 辖京城民政,主持狱讼、捕除寇盗。
铁面无私,明镜高悬。
庞甘一时生生愕住, 眼睁睁瞪着眼前情形, 直到萧朔出门,尚没能回得过神。
按本朝律法,凡人证物证俱在的, 既为铁案。
开封府办案,不论府第门户、权位高低,一律任意出入搜查。
前朝有国公的儿子当街打杀百姓,回府不过半个时辰,开封府上门拿人下狱,审理定罪, 从头至尾不曾有过禀奏请旨。
琰王报案, 路人佐证, 开封尹上门搜查拿人处处荒唐至极,却偏偏有法可依, 竟寻不到半分错处。
到这一步, 状况几乎已有些诡谲。
庞甘心思全在叫云琅顺走的那两方印上,顾不得摆太师的官威压人,上前低声:卫大人,方才琰王带走的人身上, 还藏着老夫的东西
开封府收理后, 自会妥善搜身, 查明始末缘由。
卫准道:若有太师府之物,查实非赠予买卖,而是偷盗抢夺所得, 会令衙役上门交还。
庞甘如何敢让他查始末,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勉强赔笑:卫大人想到哪里去了如何会是抢夺偷盗?只是老夫此前借了琰王府的印,今日与太师府大印一并拿出来,给云将军品鉴赏看。
庞甘身居高位,已多年不曾这般小心逢迎。偏偏致命死穴叫云琅拿捏着,只得硬着头皮,不傻装傻:方才琰王将云将军寻回,走得有些仓促,大抵是云将军一时疏忽,忘了将太师府那一枚印归还老夫。
奇了。
卫准尚未开口,身旁开封府通判先出声道:官员印鉴竟也能借来赏玩,还能任意借用。
太师连琰王府的大印都能借用,果然交游甚广,神通广大。
通判看向庞甘,视线冷淡锋利:下官想看看皇后娘娘的凤印,不知老太师可否帮忙借出来,容下官一观?
庞甘额间冒汗,心头倏而一寒,不敢再多说半个字,牢牢闭上嘴。
通判职权只在开封尹之下,与府尹彼此制约,还多了一项面君直谏之权,并不打怵这一位位高权重的太师。扫他一眼,命人将书房情形据实详尽记下。
记录妥当,通判看了一眼卫准,见他没有异议,便朝身后衙役挥了下手。
开封府上下祖传六亲不认,衙役冷了一张木头脸,将主犯与赃物押走,又去拿知情不报的包庇同罪者。
天英立在窗边,眼看铁镣手铐竟锁到了自己眼前,不由大怒:卫准,你敢?!
卫准敛袖立在门前,闻声看过去:阁下认得本官?
天英已叫恼意冲没了头顶,几乎要出言喝骂,被庞甘伸手扯住。
在人前。
庞甘迎上天英择人而噬的凶戾注视,心底一慌,仓促避开视线,悄声恳求:老夫嫡女外孙尚在宫中,刀俎鱼肉,大人稍微避嫌
天英叫他扯着,深吸口气,尽力压下恼火。
开封尹出身试霜堂,受杨显佑栽培之恩,是天辅文曲的门生,按理不该在这时添乱插手。
偏偏这个卫准性情刚硬,不知变通。平日里便不甚配合,如今天辅不在,更无人能约束他。
不止太师府要避嫌,黄道使尚在隐匿,又刚在宫中那一场行刺里大伤元气,必须休养生息。
官府难缠,一旦招惹,再不得宁日。
天英腕上一沉,已被上了镣铐,盯着眼前这一群油盐不进的铁秤砣,咬了牙:不认得。
大人走大人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岂会认得?
天英盯着开封尹,阴沉沉寒声道:今日之事,在下记了。
卫准平静扫他一眼,不以为意,叫人将天英带出太师府书房,又同庞甘一拱手。
此事所涉颇大,开封府急案急办,冒犯太师。
卫准道:还望大人恕罪。
庞甘看着他,口中含混应着客套,心底骇然。
开封尹向来对朝中百官不假辞色,今日忽然学会了客套,进退有度起来,竟反而比昔日更叫人心惊。
一柄宁折不弯的生铁冷剑,尚可设法拦腰折断,若这把剑又学会了敛锋藏刃顺势周旋,便已堪称可怕。
更可怕的是如今这把剑,分明显然已全不握在襄王手中了。
庞甘眼睁睁看着开封府众人出门,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站了一阵,又一步步挪到书架前,看了看已不再装着大印的空锦盒。
琰王印,白玉云纹,刻浩荡百川,取得是前人名词浩荡百川流一句。
浩荡百川流,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昔日文德殿中,群臣议琰王封赏印鉴。庞甘曾冷眼看着内殿送出这一页染了血的纸,他那时只觉可笑,全然不曾放在心上。
当年是他们这些人一手造出的端王府血案,相关的人死的死、散的散。炙手可热的权力一步步被拿在手里,偶尔回头时,心中也一闪念发虚,担心来日败露,担心被人复仇,担心苍天有眼报应不爽。
可事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狠,那些心虚也越来越消弭淡化,连入梦也不再有了。
后来留下的困于高墙深府,远逃的遁入山野荒川,看似诸事已定。
谁也不曾想到,这诸业诸孽,竟还都会返还回来。
庞甘勉强撑着书架站立,看着窗外枯白寒月。
屋内有隔风暖墙,他站在原地,冷意却顺着脊梁骨缠上来,心中一分分彻底寒透。
宿命难逃。
宫中逐利,襄王求权,太师府保皇后与两个嫡出皇子,竟还要掺一脚没影子的争储。
这些从死地里趟出来的对手,却分明个个无所顾忌无所求,不论规矩不讲章法。
凡事都能抛舍,诸般皆无禁忌。宁肯将自己淬成一柄寒泉剑,只为亲手将他们尽数诛灭了。
琰王府内,月色清皎。
云琅被琰王殿下扛回榻上,看着一地得而复失而复得的飞蝗石,心情有些复杂:宿命难逃
命中有石。
躲不开,逃不掉。
萧朔看着他,并不搭话,倒了一盏参茶递过去。
云琅接过,抿了一口,到底琢磨不透萧小王爷这个甚野的路子:你到底是怎么想到报官的?开封尹竟也陪着你演,你是给他吃了什么药?
不然如何?
萧朔道:你不准我烧太师府的铺子。我若硬烧,你又要说我叛逆,去买《教子经》。
云琅膝处一痛,伸手揉了揉。
萧小王爷记仇的本事,当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云琅念天地之悠悠,满腔感慨,喝了口参茶:小王爷,是我做的每一件事,你都要这般日日记着,念叨个没完吗?
萧朔拿过云琅怀里的包袱,搁在榻边:我能知道的事,自然会记得。
云琅一怔,竟隐约觉得他这句话里仍有话,抬头看了看萧朔。
萧朔神色平静,转开话头:我不曾给开封尹吃药。
我点兵回来,将诸事安置妥当,只等明日出征,回府见你已去了太师府。
萧朔道:我按你所说,在太师府外暗中布置车马,却无意撞破了潜行的襄王死士。
多亏你撞破。
云琅扯扯嘴角:你是如何说动开封尹的?
萧朔道:我对他说,商恪有伤,又兼心事郁结气血瘀滞,有性命之忧,今夜却被你一并拐去了太师府涉险。
云琅:
云琅:?
开封尹听罢,呆坐一刻,忽然冲进通判房内,将通判死命摇醒。
萧朔道:我也才知道,开封府虽然秉公执法,编出一个全然合律法又不讲道理的案子,竟也只要一炷香的工夫。
云琅一时竟不知该质问哪一句,按着胸口,稍觉欣慰:你还知道不讲理
我讲理做什么?
萧朔平静道:道理无用,我要的是你。
云琅今夜总觉他话中有话,听见这一句,更不知该如何接,蹙了蹙眉抬头。
萧朔静了一刻,伸手解开包袱,拿出那一枚琰王府印,递在云琅面前。
给我做什么?
云琅愣了半晌,把印推回去,笑了下:拿去收好,省得回头再丢。若叫天英给设法偷了,就没今日这么好找了
琰王印。萧朔道,浩荡百川。
云琅话头一顿,身侧的手微微攥了下。
这枚印送来时,右角便有一处裂痕。
萧朔垂眸,将印放在一旁:先帝同我说,是玉质天然有裂,太过细微,刻时未曾发觉,沾了印泥才渗出裂痕只这一枚,叫我将就着用。
云琅就知道他多半听见了这几句,攥了攥拳,低声道:先帝好生小气
萧朔问:疼么?
云琅眼底倏而一颤,静坐良久,侧过头笑了笑。
放在以前,他绝不会承认这个。
哪怕是当初叫景王提起了先皇后,参知政事还了玉麒麟,萧朔再设法问,也总要插科打诨糊弄过去。
朝堂权谋纷争,步步皆是有形刀剑,萧朔不容分说,已拦在了他身前。
无形的、往心上割的刀子,但凡他能挡上一挡,便分毫不想叫萧小王爷受。
云琅坐在榻上,看着地上的飞蝗石飞蝗石与飞蝗石,没绷住乐了下,闭了闭眼睛。
当年。
当年端王殁后,萧朔受封琰王。云琅困在文德殿里养伤,不由分说,硬抢了刻琰王府大印的差事。
他其实不会刻什么印,凭着手上练暗器磨出的功夫准头,临时抱佛脚,埋头学了几日。
说印是他刻的,其实大头也都是将作监玉雕匠人的功劳。云琅只下手刻了那四个字,还不慎刻坏了几回。玉印尺寸不能改动,无法修平重来,备用的羊脂白玉糟蹋到只剩一块,终于出了一方成品。
那些天里,云琅一个人坐在榻上,对着一方印,不眠不休刻了整整三日,刻出最后一个川字。
云琅将纸递出去,同先帝交代这四个字的出处时,写了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以表旷达豪迈、吞吐风云之意。
可这一首词按声韵词律,其实本不该这么断,浩荡百川该是前一句的收尾。
原本完整的那一句,云琅写了数次,终归作废,付之一炬。
萧朔慢慢道: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云琅想要笑笑,终归无以为继,抵着胸口隐痛处低低呼了口气。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你该见我胸中冰雪。
你该知我不辞冰雪。
不辞冰雪,敢热君心。
六年前,少年云琅坐在榻上,对着那一方终于刻好的白玉印,生生呛出心头血,一头栽倒。
恋耽美
天英皱紧眉:那是什么?
云琅抬手,压了下胸口叫寒意蛰得微滞的伤处,并不作答,凝神运气。
今日来太师府,本就不可能从容脱身。
云琅早做好了涉险的准备,不论哪一种办法,只怕都要结结实实打一场。
商恪不便出手,过会儿打昏了塞在桌子底下,大概也不至于牵连。
天英手下的都是刺客死士,最善暗杀,外面的夜色是天然掩护。老庞甘这一喊,将人都召到书房,反而帮了他的大忙。
云琅将两枚印鉴揣好,正要运力,察觉到商恪动静,将他牢牢一按。
商恪蹙紧眉,与他对视一眼。
云琅神色仍平静,微微摇了下头。
商恪已打定了主意要冒险出手,不论云琅反应,手臂灌力要震开云琅挟持,腰后大穴却忽然一麻,力气潮水般退去。
商恪看着云琅,眼底飙出凛冽急色。
云琅不理他,静阖了下眼,凝神将内力游走周天,屏住一口丹田气不散。正要先下手为强,忽然听见窗外又起一阵嘈杂声。
天英神色一厉:什么人?!
太师!
卫兵跌跌撞撞跑进来,灰头土脸,扑跪在地上:是开封府的衙役,说开封尹接琰王府报案,丢了王妃与两千八百八十八颗飞蝗石,找得很急。
卫兵干咽了下:恰好被路人看见,有人扛着好大一个包袱进了太师府,还有画师描影画了形。人证俱在,开封府一定要进来搜查,我等阻拦不住,已被他们进来了
商恪:
云琅:
荒唐!天英咬牙怒喝,去同他们说,此处没人看见,叫他们自去别处搜
话音未落,开封尹卫准已叫衙役开路,推开了书房的门。
琰王身为报案苦主,随开封尹指认,进了太师府书房,低了头,静看着满地咕噜噜乱滚的飞蝗石。
人赃俱在。
开封尹道:何人带来的这些飞蝗石?
云琅举报商恪:他。
卫准:
卫准同这些人混在一处,什么荒唐事也做过了,闭了闭眼,横下心豁出去:拿了。
主犯人赃俱获,拿回开封府收押。余者知情不报,隐瞒包庇,按律收监候审
卫准带了枷锁镣铐,亲手将商恪扣住,交给衙役:琰王殿下?
萧朔同卫准颔首作谢,叫身后亲兵收拾了满地的赃物飞蝗石,过去将不慎丢失的王妃扛在肩上,出了太师府的书房。
第一百零三章
开封尹, 辖京城民政,主持狱讼、捕除寇盗。
铁面无私,明镜高悬。
庞甘一时生生愕住, 眼睁睁瞪着眼前情形, 直到萧朔出门,尚没能回得过神。
按本朝律法,凡人证物证俱在的, 既为铁案。
开封府办案,不论府第门户、权位高低,一律任意出入搜查。
前朝有国公的儿子当街打杀百姓,回府不过半个时辰,开封府上门拿人下狱,审理定罪, 从头至尾不曾有过禀奏请旨。
琰王报案, 路人佐证, 开封尹上门搜查拿人处处荒唐至极,却偏偏有法可依, 竟寻不到半分错处。
到这一步, 状况几乎已有些诡谲。
庞甘心思全在叫云琅顺走的那两方印上,顾不得摆太师的官威压人,上前低声:卫大人,方才琰王带走的人身上, 还藏着老夫的东西
开封府收理后, 自会妥善搜身, 查明始末缘由。
卫准道:若有太师府之物,查实非赠予买卖,而是偷盗抢夺所得, 会令衙役上门交还。
庞甘如何敢让他查始末,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勉强赔笑:卫大人想到哪里去了如何会是抢夺偷盗?只是老夫此前借了琰王府的印,今日与太师府大印一并拿出来,给云将军品鉴赏看。
庞甘身居高位,已多年不曾这般小心逢迎。偏偏致命死穴叫云琅拿捏着,只得硬着头皮,不傻装傻:方才琰王将云将军寻回,走得有些仓促,大抵是云将军一时疏忽,忘了将太师府那一枚印归还老夫。
奇了。
卫准尚未开口,身旁开封府通判先出声道:官员印鉴竟也能借来赏玩,还能任意借用。
太师连琰王府的大印都能借用,果然交游甚广,神通广大。
通判看向庞甘,视线冷淡锋利:下官想看看皇后娘娘的凤印,不知老太师可否帮忙借出来,容下官一观?
庞甘额间冒汗,心头倏而一寒,不敢再多说半个字,牢牢闭上嘴。
通判职权只在开封尹之下,与府尹彼此制约,还多了一项面君直谏之权,并不打怵这一位位高权重的太师。扫他一眼,命人将书房情形据实详尽记下。
记录妥当,通判看了一眼卫准,见他没有异议,便朝身后衙役挥了下手。
开封府上下祖传六亲不认,衙役冷了一张木头脸,将主犯与赃物押走,又去拿知情不报的包庇同罪者。
天英立在窗边,眼看铁镣手铐竟锁到了自己眼前,不由大怒:卫准,你敢?!
卫准敛袖立在门前,闻声看过去:阁下认得本官?
天英已叫恼意冲没了头顶,几乎要出言喝骂,被庞甘伸手扯住。
在人前。
庞甘迎上天英择人而噬的凶戾注视,心底一慌,仓促避开视线,悄声恳求:老夫嫡女外孙尚在宫中,刀俎鱼肉,大人稍微避嫌
天英叫他扯着,深吸口气,尽力压下恼火。
开封尹出身试霜堂,受杨显佑栽培之恩,是天辅文曲的门生,按理不该在这时添乱插手。
偏偏这个卫准性情刚硬,不知变通。平日里便不甚配合,如今天辅不在,更无人能约束他。
不止太师府要避嫌,黄道使尚在隐匿,又刚在宫中那一场行刺里大伤元气,必须休养生息。
官府难缠,一旦招惹,再不得宁日。
天英腕上一沉,已被上了镣铐,盯着眼前这一群油盐不进的铁秤砣,咬了牙:不认得。
大人走大人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岂会认得?
天英盯着开封尹,阴沉沉寒声道:今日之事,在下记了。
卫准平静扫他一眼,不以为意,叫人将天英带出太师府书房,又同庞甘一拱手。
此事所涉颇大,开封府急案急办,冒犯太师。
卫准道:还望大人恕罪。
庞甘看着他,口中含混应着客套,心底骇然。
开封尹向来对朝中百官不假辞色,今日忽然学会了客套,进退有度起来,竟反而比昔日更叫人心惊。
一柄宁折不弯的生铁冷剑,尚可设法拦腰折断,若这把剑又学会了敛锋藏刃顺势周旋,便已堪称可怕。
更可怕的是如今这把剑,分明显然已全不握在襄王手中了。
庞甘眼睁睁看着开封府众人出门,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站了一阵,又一步步挪到书架前,看了看已不再装着大印的空锦盒。
琰王印,白玉云纹,刻浩荡百川,取得是前人名词浩荡百川流一句。
浩荡百川流,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昔日文德殿中,群臣议琰王封赏印鉴。庞甘曾冷眼看着内殿送出这一页染了血的纸,他那时只觉可笑,全然不曾放在心上。
当年是他们这些人一手造出的端王府血案,相关的人死的死、散的散。炙手可热的权力一步步被拿在手里,偶尔回头时,心中也一闪念发虚,担心来日败露,担心被人复仇,担心苍天有眼报应不爽。
可事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狠,那些心虚也越来越消弭淡化,连入梦也不再有了。
后来留下的困于高墙深府,远逃的遁入山野荒川,看似诸事已定。
谁也不曾想到,这诸业诸孽,竟还都会返还回来。
庞甘勉强撑着书架站立,看着窗外枯白寒月。
屋内有隔风暖墙,他站在原地,冷意却顺着脊梁骨缠上来,心中一分分彻底寒透。
宿命难逃。
宫中逐利,襄王求权,太师府保皇后与两个嫡出皇子,竟还要掺一脚没影子的争储。
这些从死地里趟出来的对手,却分明个个无所顾忌无所求,不论规矩不讲章法。
凡事都能抛舍,诸般皆无禁忌。宁肯将自己淬成一柄寒泉剑,只为亲手将他们尽数诛灭了。
琰王府内,月色清皎。
云琅被琰王殿下扛回榻上,看着一地得而复失而复得的飞蝗石,心情有些复杂:宿命难逃
命中有石。
躲不开,逃不掉。
萧朔看着他,并不搭话,倒了一盏参茶递过去。
云琅接过,抿了一口,到底琢磨不透萧小王爷这个甚野的路子:你到底是怎么想到报官的?开封尹竟也陪着你演,你是给他吃了什么药?
不然如何?
萧朔道:你不准我烧太师府的铺子。我若硬烧,你又要说我叛逆,去买《教子经》。
云琅膝处一痛,伸手揉了揉。
萧小王爷记仇的本事,当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云琅念天地之悠悠,满腔感慨,喝了口参茶:小王爷,是我做的每一件事,你都要这般日日记着,念叨个没完吗?
萧朔拿过云琅怀里的包袱,搁在榻边:我能知道的事,自然会记得。
云琅一怔,竟隐约觉得他这句话里仍有话,抬头看了看萧朔。
萧朔神色平静,转开话头:我不曾给开封尹吃药。
我点兵回来,将诸事安置妥当,只等明日出征,回府见你已去了太师府。
萧朔道:我按你所说,在太师府外暗中布置车马,却无意撞破了潜行的襄王死士。
多亏你撞破。
云琅扯扯嘴角:你是如何说动开封尹的?
萧朔道:我对他说,商恪有伤,又兼心事郁结气血瘀滞,有性命之忧,今夜却被你一并拐去了太师府涉险。
云琅:
云琅:?
开封尹听罢,呆坐一刻,忽然冲进通判房内,将通判死命摇醒。
萧朔道:我也才知道,开封府虽然秉公执法,编出一个全然合律法又不讲道理的案子,竟也只要一炷香的工夫。
云琅一时竟不知该质问哪一句,按着胸口,稍觉欣慰:你还知道不讲理
我讲理做什么?
萧朔平静道:道理无用,我要的是你。
云琅今夜总觉他话中有话,听见这一句,更不知该如何接,蹙了蹙眉抬头。
萧朔静了一刻,伸手解开包袱,拿出那一枚琰王府印,递在云琅面前。
给我做什么?
云琅愣了半晌,把印推回去,笑了下:拿去收好,省得回头再丢。若叫天英给设法偷了,就没今日这么好找了
琰王印。萧朔道,浩荡百川。
云琅话头一顿,身侧的手微微攥了下。
这枚印送来时,右角便有一处裂痕。
萧朔垂眸,将印放在一旁:先帝同我说,是玉质天然有裂,太过细微,刻时未曾发觉,沾了印泥才渗出裂痕只这一枚,叫我将就着用。
云琅就知道他多半听见了这几句,攥了攥拳,低声道:先帝好生小气
萧朔问:疼么?
云琅眼底倏而一颤,静坐良久,侧过头笑了笑。
放在以前,他绝不会承认这个。
哪怕是当初叫景王提起了先皇后,参知政事还了玉麒麟,萧朔再设法问,也总要插科打诨糊弄过去。
朝堂权谋纷争,步步皆是有形刀剑,萧朔不容分说,已拦在了他身前。
无形的、往心上割的刀子,但凡他能挡上一挡,便分毫不想叫萧小王爷受。
云琅坐在榻上,看着地上的飞蝗石飞蝗石与飞蝗石,没绷住乐了下,闭了闭眼睛。
当年。
当年端王殁后,萧朔受封琰王。云琅困在文德殿里养伤,不由分说,硬抢了刻琰王府大印的差事。
他其实不会刻什么印,凭着手上练暗器磨出的功夫准头,临时抱佛脚,埋头学了几日。
说印是他刻的,其实大头也都是将作监玉雕匠人的功劳。云琅只下手刻了那四个字,还不慎刻坏了几回。玉印尺寸不能改动,无法修平重来,备用的羊脂白玉糟蹋到只剩一块,终于出了一方成品。
那些天里,云琅一个人坐在榻上,对着一方印,不眠不休刻了整整三日,刻出最后一个川字。
云琅将纸递出去,同先帝交代这四个字的出处时,写了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以表旷达豪迈、吞吐风云之意。
可这一首词按声韵词律,其实本不该这么断,浩荡百川该是前一句的收尾。
原本完整的那一句,云琅写了数次,终归作废,付之一炬。
萧朔慢慢道: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云琅想要笑笑,终归无以为继,抵着胸口隐痛处低低呼了口气。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你该见我胸中冰雪。
你该知我不辞冰雪。
不辞冰雪,敢热君心。
六年前,少年云琅坐在榻上,对着那一方终于刻好的白玉印,生生呛出心头血,一头栽倒。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