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游——明月倾(49)
他却垂着眼睛道:我见过叶椋羽这名字。
容皓怔了一怔。
是在殿下的书桌上。言君玉仍然连眼睛也不抬:是一道回京的调令。我想找玉镇纸来玩,无意中看到了。
调令上写着召原太子少傅,南侯叶恒回京叙职,下面加了个名字,叫做叶椋羽。
言君玉当时只是一瞥,只觉得有点奇怪,并没留意,现在才想起来自己当时为什么觉得奇怪。
萧景衍批奏章,从来只用一方印,上面两个字宸明,他名橒,字景衍,宸明是封号,所以批过的奏章只盖一方太子印章。若是事情复杂,就御笔朱批,笔走龙蛇,写上寥寥几字,传下去多半是牵连甚广的大事。
然而那道调令上,他没有盖印,只用朱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端端正正的萧景衍三个字,就写在叶椋羽三字的下方。
叶家先祖叶慎,是与大周太宗一同起事,打下这片天下的军师,凌烟阁上第一名的功臣。当年论功封王,封到叶慎,已经封无可封,太宗兴起,非要封他,叶慎说笑道:听闻苏州好风景,军伍多年,无缘得见,不如陛下把苏州封给我吧?
太宗笑道:苏州地窄,朕当以江南天下配卿。遂封叶慎为江南王,世人以南王呼之。恩宠一时无两,权倾朝野。叶慎虽是书生出身,为人却倜傥风流,豪爽任侠,京中至今有他当年策马长安道的传说。传奇话本中也把他写成是国士无双,翩翩叶郎,一字并肩王。
后来君臣失和,叶慎被贬江南,再贬蜀地,夺王削爵,南王成了南侯,死也死在蜀地。死讯传到京中,无人敢谏,还是宁西王容凌直接闯进宫去报的丧。容凌和叶慎素来交好,他本来镇守西蜀,叶慎守江南,因为叶慎被贬蜀地,叶宁两家的封地直接调换了过来,容皓幼时,就是在叶慎心心念念的苏州长大的。
大周史书没有写过听闻叶慎死讯后太宗的反应,只是记载了太宗以亲王礼葬之的事实。
如今百年过去,天子仍然是萧家的天子,叶家也仍然是凌烟阁第一名的叶家。
天底下没有比这更般配的事了。
言君玉这话,容皓没有接,他也没法接,云岚前车之鉴在那里,帝王心事最难猜,不要轻易触碰逆鳞,是这些王侯家的孩子进宫前就上过的一课。
何况他姓容,宁西王的容。
但言君玉没想到这个,他说完之后,以为容皓会接话,听见他沉默,抬起头来,两人目光相对,他瞬间明白了过来。不由得道:抱歉。
要是他生气,还更好些,偏偏是道歉。容皓从来善辩,这一刻竟然无话可说。
言君玉笑了。
没事的。他像是对容皓说,又像是对自己说。翻身上了马,他已经长高了,不需要人扶,自己也能爬上马鞍了。
我骑会马就好了。他说。
他笑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是心思坦荡的少年,但容皓知道自己在这一瞬间失去了他。
他喜欢看言君玉的少年心性,尤其是在自己深陷权谋场之后,他把某些东西寄托在言君玉身上,但是当言君玉也扛不住,朝他伸出手来的时候,他却不敢去接。
叶公好龙,不过如此。
容皓站在原地,有点想自嘲地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他不知道,言君玉其实没有怪他,也没那么伤心,他不是郦玉那种惯坏了的性格,他是摔打惯了的,遇到事不会先怪别人,反而先想自己的问题。
有句话叫交浅言深,自己和容皓相交匪浅,有过摸着头叫小言的时候,容皓喝醉了,也会把权谋心计一条条教给他。他本来不想把这事告诉别人的,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容皓伸手扶他,他忽然就说了。
但这话究竟是太深了。
不该和他说这个,像是抱怨,又像是对他告萧景衍的状,容皓怎么能说太子殿下的不是呢,作为伴读,他其实连评论都不该评论。自己不该把他架到这尴尬境地。
早就该知道的。东宫只有一个敖霁,现在敖霁走了,就再也没有了。
第105章 解语无人可倾谈
赫连的院子,在使馆的东南角,一个极偏僻的院落,满树黄叶萧索。西戎人是草原上的民族,自然不知道如何打理园林,何况他也没什么随从,所以落叶铺了一地。尽管西戎王的密令中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力,而蒙苍王子也和他交往甚密,但是西戎使节团的人脑子还是转不过弯来,仍然把他当作一个身份尴尬的希罗人。
所以赫连回来的时候,院中空无一人除了一个坐在石桌上的容皓。
京中已经进入初冬,天气寒冷,王孙公子早穿上狐裘,容皓也不例外,一身白狐裘胡乱坐在石桌上,白狐锋毛簇拥着一张俊美风流的脸,眼尾是红的,显然是醉了。
赫连站定了,不远不近地看着他。
看什么!容皓十分骄横地看着他:你去哪了,我等你半天了。
陪蒙苍狩猎去了。赫连神色淡淡地道。
容皓叫他不来,索性自己来近他,从桌上跳了下来,摇摇晃晃地走到他面前,把头一偏,凑到赫连脸下面,额头几乎撞上他下巴,看着他眼睛,笑着问道:
你又在帮蒙苍算计怎么进攻我们大周啊?
赫连抿了抿唇。
你喝醉了。
离得太近,可以清晰闻见他身上酒气,这人连喝酒也喝得矜贵,不是烈酒气味,夹杂着果香,像是青梅,又像是桂花。
不过他否认的样子,还是和世上任何一个酒鬼没有两样。
你才喝醉了。容皓醉到耍起横来,伸手要揪他衣领:小爷是千杯不倒。
赫连哦了一声,躲开了,平静地看着他。
他其实长得极好看,但是身份使然,常隐藏形迹,冠帽遮掩了一头耀眼金发,面色冷凝如霜,只一双眼睛即使到了最暗处也是墨蓝色,看得出与众不同的。
容皓对这样的赫连束手无策。
没意思。他兴味索然地叹息着,像是气闷般,拉扯了两下自己的领口:还以为你能说点什么有意思的呢。
哦,容大人当我是如玉姑娘,能给你解语忘忧?
曼珠之后,天香楼的新花魁叫如玉,是地道的大周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容皓为了接待,也去过一两次。
容皓嗤地一声笑了起来。
他醉得站立不稳,抓住赫连衣襟,还要恶作剧般凑过去看赫连眼睛,眼尾醉得水光潋滟,笑眯眯问他:吃醋啊?
赫连不答,他身量高,胡服下面是捆得硬邦邦的药布,带着草药气味,容皓皱着眉头嗅了嗅,道:真难闻。
怪我,一点小伤口好不了,气味冲撞了容大人。赫连只冷冷道。
容皓也不生气,醉得腿软,用额头抵着赫连肩膀,打了个哈欠。
你今天真凶。他懒洋洋感慨:一定是被人欺负了。
密探新收到消息,呼里舍受了西戎王察云朔的训斥,越想越不服,寄了封信回去,里面告了赫连许多状,又力劝蒙苍放弃和亲,直接回西戎养精蓄锐,准备战事。
然而赫连并不是会展示痛处的那种人。
那你呢?他平静反问:你又是为什么醉成这样子?
一个是明面上的东宫谋主,一个是西戎王子背后的智囊,耳目通明,这京中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所以有些话,连说也不必说。
就连他今天来这里,究竟有几分是真的醉得不省人事,又有几分是趁机示好,因为赫连可以牵制呼里舍那个狂热的主战派他们彼此都清楚。
正因为清楚,所以不说。就像他不会告诉言君玉,敖霁的调令也有他一份功劳。事实上,把敖霁送去北疆,是经过太子的首肯、他的谋划、和云岚的攻心,三者缺一不可,东宫上下,全都牵涉其中。
东宫伴读文治武功,他是从文的那个。然而做学问和玩弄权谋是全然相反的事。学问总有答案,而权谋没有。他们都是身处迷雾中的人,脚下是沼泽,身边是荆棘,在黑暗中撕咬着,没有对错,只有输赢。
他与权谋场外的人,已是两类人。否则他不会在这里,这京城熙熙攘攘,他却无人可倾谈,只能趁醉跑到这西戎人的院子里来。
其实应该说的,他知道赫连听得懂,况且赫连喜欢他,这样的事只会让他心软,等到日后剑拔弩张,这份心软就会变得极为值
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像个醉汉一样,看着赫连的眼睛笑道:其实我喝这么多酒,只是想安静地睡一觉罢了。
第106章 红颜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深远
言君玉刚到上林苑,就看见了用来围挡的锦障。
上林苑是大周太宗皇帝取汉朝上林苑的典故,在皇宫的南面圈了一座宫苑,大小不过数十里,平时常在这处游玩打猎,后来的皇帝渐渐文弱起来,这地方成了羽林卫驻扎的地方,只在宫中贵人一时兴起时用一下。
但是若论骑马,宫中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以前敖霁和羽燕然就带他来这里骑过马,有次也是锦障拦路。君玉吓了一跳,以为有贵人在场,拨转马头就要回去,被羽燕然狠狠嘲笑道:傻子,这宫中除了圣上,还有谁比殿下还尊贵,只有别人让我们,哪有我们让别人的。
等到进去一看,原来是敦亲王在游湖,听说是东宫车驾,连忙避让,还要告罪,羽燕然连忙过去,和他说笑了一阵才算了。
回来他还笑言君玉:敖老三你可得好好教教小言了,他以后这样懵里懵懂地见人就让,丢的可是咱们东宫的面子。
现在人是教会了,敖霁也走了,言君玉不觉得又伤心起来,策马就进了上林苑。
他怕又有什么亲王来告罪,一路避着人走,上林苑是围湖而建,湖四面都是林荫道,落了一地叶子,最适合跑马的,他跑了半圈,远远看见前面锦障围着个彩棚,下面还有许多车马随从,还有宫娥侍女,阵仗很大。
大胆!有人远远看见他过来,顿时大声呵斥:贵人在此,谁敢冲撞。
言君玉单身一人,却也不怕,只勒住了马,道:我是东宫的人。
那人却像没听清,只管驱赶他,双方正对峙,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纤细身影,声音却骄横:管他是谁,打出去就行了。
这声音十分熟悉,言君玉还来不及想起是谁,只听见身后马蹄声响,一匹通体雪白的胡马,风驰电掣一般,已经冲到了近前。马上的青年也是一身白色胡服骑装,干净利落,面容如玉,戴了个金冠,俊美无俦,让人惊为天人,言君玉见过的人没有能够相比的,几乎与太子比肩。
言君玉看得怔了,连避让也忘了,那人正策马疾驰,也没想到会忽然冒出一个人来挡在路中央,大惊之下,竟然还记得勒马,他骑术也了得,竟然硬生生将胡马勒到一边,言君玉的马也通人性,不等他指挥,自顾自往旁边一跃,两相擦肩而过,有惊无险。
殿下!后面惊呼声一片,其中以玲珑的声音最大,吓得脸都白了,连忙冲上来,和几个羽林卫一起,攀住了那雪白胡马的辔头,叫道:姐姐!
言君玉这才回过神来,只见那胡马上的青年面不改色,朝他笑了一笑,眉目如画,原来正是穿了男子骑装的太子妃殿下。
他还以为是
好你个言君玉!玲珑气得大骂:傻站在路中间,差点撞了我姐姐,早知道上次就不救你了。
玲珑。太子妃皱眉,玲珑虽然跋扈,却也怕她,只瞪了言君玉一眼,就让到一边去了。
言君玉连忙下马来,规规矩矩朝她行礼。
繁文缛节就不必了。太子妃笑得温柔:今天我也是一时兴起,所以来得仓促,占了上林苑,害小言没地方骑马了。
没有。言君玉老实答道:我本来也不会骑。
我也不过是骑着玩玩罢了。太子妃谦虚得很:天还早着,小言要不要骑着马一起游湖?
她见言君玉踌躇,以为他是害羞,道:玲珑也一起来吧,省得你天天待在宫里,闲出懒筋来了。
玲珑哼了一声,也牵出一匹桃花马来,她骑马的技术比言君玉还差,偏偏还要嫌弃言君玉。一面走,一面还要别言君玉的马头,言君玉骑的汗血宝马气性大,急得要咬她,她就骂:真是傻人配傻马,再凶,把你拉去骟了。
她这话说得粗野,太子妃听了,只啧了一声,她缩缩头,又朝言君玉做个鬼脸。
太子妃放慢了速度,只领先言君玉一个马头,侧身看了看言君玉的马,低声道:这是从西戎赢的那匹马?
是的。言君玉老实答道。太子妃没提敖霁的名字反而更好,免得听了伤心。
湖边秋色已深,一株株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落下各色落叶,越往深处走,越觉得暮色侵人,言君玉忍不住回头看,那锦障彩棚已经看不见了。
怪不得太子妃要到这来骑马,这地方不像是在宫中,几乎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错觉,让人不自觉放松下来,信马由缰,就忘却了心里的烦心事。
言君玉也不自觉地舒了口长气。
太子妃笑了起来。
小言也觉得这地方好?
她生得极美,又穿了男子的骑装,比平时更显得让人亲近,言君玉不由得点了点头。
太子妃笑了笑,收回眼睛,看向远处。
这是太宗皇帝晚年养静之处,我心烦的时候也常来这里,不过不是为了这里清幽。
那是为什么?
太子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道:我小时候读书,常在家中旧书房翻找古书,有次翻出一叠书信,是太宗年轻时和先祖的来往书信,太宗一生征战南北,先祖坐镇后方,太宗每到一处,就写回书信来,如今大周的千里江山,都是太宗皇帝在马背上一步步打下来的。
她看向远处,眼神温柔。
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晚年却不得不困于一座小小宫殿之内,如蛟龙困浅池,我们看这上林苑幽静,在太宗眼中,也许不过是一座稍大一点的牢笼吧?
言君玉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为她这话中的格局,和她胸中的丘壑。
太子也曾说过与这相似的话,是在醉后,他笑着说:小言,我好像个囚徒啊那时言君玉不懂,后来渐渐懂了,却不及她这番话说得通透。
恋耽美
容皓怔了一怔。
是在殿下的书桌上。言君玉仍然连眼睛也不抬:是一道回京的调令。我想找玉镇纸来玩,无意中看到了。
调令上写着召原太子少傅,南侯叶恒回京叙职,下面加了个名字,叫做叶椋羽。
言君玉当时只是一瞥,只觉得有点奇怪,并没留意,现在才想起来自己当时为什么觉得奇怪。
萧景衍批奏章,从来只用一方印,上面两个字宸明,他名橒,字景衍,宸明是封号,所以批过的奏章只盖一方太子印章。若是事情复杂,就御笔朱批,笔走龙蛇,写上寥寥几字,传下去多半是牵连甚广的大事。
然而那道调令上,他没有盖印,只用朱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端端正正的萧景衍三个字,就写在叶椋羽三字的下方。
叶家先祖叶慎,是与大周太宗一同起事,打下这片天下的军师,凌烟阁上第一名的功臣。当年论功封王,封到叶慎,已经封无可封,太宗兴起,非要封他,叶慎说笑道:听闻苏州好风景,军伍多年,无缘得见,不如陛下把苏州封给我吧?
太宗笑道:苏州地窄,朕当以江南天下配卿。遂封叶慎为江南王,世人以南王呼之。恩宠一时无两,权倾朝野。叶慎虽是书生出身,为人却倜傥风流,豪爽任侠,京中至今有他当年策马长安道的传说。传奇话本中也把他写成是国士无双,翩翩叶郎,一字并肩王。
后来君臣失和,叶慎被贬江南,再贬蜀地,夺王削爵,南王成了南侯,死也死在蜀地。死讯传到京中,无人敢谏,还是宁西王容凌直接闯进宫去报的丧。容凌和叶慎素来交好,他本来镇守西蜀,叶慎守江南,因为叶慎被贬蜀地,叶宁两家的封地直接调换了过来,容皓幼时,就是在叶慎心心念念的苏州长大的。
大周史书没有写过听闻叶慎死讯后太宗的反应,只是记载了太宗以亲王礼葬之的事实。
如今百年过去,天子仍然是萧家的天子,叶家也仍然是凌烟阁第一名的叶家。
天底下没有比这更般配的事了。
言君玉这话,容皓没有接,他也没法接,云岚前车之鉴在那里,帝王心事最难猜,不要轻易触碰逆鳞,是这些王侯家的孩子进宫前就上过的一课。
何况他姓容,宁西王的容。
但言君玉没想到这个,他说完之后,以为容皓会接话,听见他沉默,抬起头来,两人目光相对,他瞬间明白了过来。不由得道:抱歉。
要是他生气,还更好些,偏偏是道歉。容皓从来善辩,这一刻竟然无话可说。
言君玉笑了。
没事的。他像是对容皓说,又像是对自己说。翻身上了马,他已经长高了,不需要人扶,自己也能爬上马鞍了。
我骑会马就好了。他说。
他笑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是心思坦荡的少年,但容皓知道自己在这一瞬间失去了他。
他喜欢看言君玉的少年心性,尤其是在自己深陷权谋场之后,他把某些东西寄托在言君玉身上,但是当言君玉也扛不住,朝他伸出手来的时候,他却不敢去接。
叶公好龙,不过如此。
容皓站在原地,有点想自嘲地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他不知道,言君玉其实没有怪他,也没那么伤心,他不是郦玉那种惯坏了的性格,他是摔打惯了的,遇到事不会先怪别人,反而先想自己的问题。
有句话叫交浅言深,自己和容皓相交匪浅,有过摸着头叫小言的时候,容皓喝醉了,也会把权谋心计一条条教给他。他本来不想把这事告诉别人的,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容皓伸手扶他,他忽然就说了。
但这话究竟是太深了。
不该和他说这个,像是抱怨,又像是对他告萧景衍的状,容皓怎么能说太子殿下的不是呢,作为伴读,他其实连评论都不该评论。自己不该把他架到这尴尬境地。
早就该知道的。东宫只有一个敖霁,现在敖霁走了,就再也没有了。
第105章 解语无人可倾谈
赫连的院子,在使馆的东南角,一个极偏僻的院落,满树黄叶萧索。西戎人是草原上的民族,自然不知道如何打理园林,何况他也没什么随从,所以落叶铺了一地。尽管西戎王的密令中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力,而蒙苍王子也和他交往甚密,但是西戎使节团的人脑子还是转不过弯来,仍然把他当作一个身份尴尬的希罗人。
所以赫连回来的时候,院中空无一人除了一个坐在石桌上的容皓。
京中已经进入初冬,天气寒冷,王孙公子早穿上狐裘,容皓也不例外,一身白狐裘胡乱坐在石桌上,白狐锋毛簇拥着一张俊美风流的脸,眼尾是红的,显然是醉了。
赫连站定了,不远不近地看着他。
看什么!容皓十分骄横地看着他:你去哪了,我等你半天了。
陪蒙苍狩猎去了。赫连神色淡淡地道。
容皓叫他不来,索性自己来近他,从桌上跳了下来,摇摇晃晃地走到他面前,把头一偏,凑到赫连脸下面,额头几乎撞上他下巴,看着他眼睛,笑着问道:
你又在帮蒙苍算计怎么进攻我们大周啊?
赫连抿了抿唇。
你喝醉了。
离得太近,可以清晰闻见他身上酒气,这人连喝酒也喝得矜贵,不是烈酒气味,夹杂着果香,像是青梅,又像是桂花。
不过他否认的样子,还是和世上任何一个酒鬼没有两样。
你才喝醉了。容皓醉到耍起横来,伸手要揪他衣领:小爷是千杯不倒。
赫连哦了一声,躲开了,平静地看着他。
他其实长得极好看,但是身份使然,常隐藏形迹,冠帽遮掩了一头耀眼金发,面色冷凝如霜,只一双眼睛即使到了最暗处也是墨蓝色,看得出与众不同的。
容皓对这样的赫连束手无策。
没意思。他兴味索然地叹息着,像是气闷般,拉扯了两下自己的领口:还以为你能说点什么有意思的呢。
哦,容大人当我是如玉姑娘,能给你解语忘忧?
曼珠之后,天香楼的新花魁叫如玉,是地道的大周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容皓为了接待,也去过一两次。
容皓嗤地一声笑了起来。
他醉得站立不稳,抓住赫连衣襟,还要恶作剧般凑过去看赫连眼睛,眼尾醉得水光潋滟,笑眯眯问他:吃醋啊?
赫连不答,他身量高,胡服下面是捆得硬邦邦的药布,带着草药气味,容皓皱着眉头嗅了嗅,道:真难闻。
怪我,一点小伤口好不了,气味冲撞了容大人。赫连只冷冷道。
容皓也不生气,醉得腿软,用额头抵着赫连肩膀,打了个哈欠。
你今天真凶。他懒洋洋感慨:一定是被人欺负了。
密探新收到消息,呼里舍受了西戎王察云朔的训斥,越想越不服,寄了封信回去,里面告了赫连许多状,又力劝蒙苍放弃和亲,直接回西戎养精蓄锐,准备战事。
然而赫连并不是会展示痛处的那种人。
那你呢?他平静反问:你又是为什么醉成这样子?
一个是明面上的东宫谋主,一个是西戎王子背后的智囊,耳目通明,这京中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所以有些话,连说也不必说。
就连他今天来这里,究竟有几分是真的醉得不省人事,又有几分是趁机示好,因为赫连可以牵制呼里舍那个狂热的主战派他们彼此都清楚。
正因为清楚,所以不说。就像他不会告诉言君玉,敖霁的调令也有他一份功劳。事实上,把敖霁送去北疆,是经过太子的首肯、他的谋划、和云岚的攻心,三者缺一不可,东宫上下,全都牵涉其中。
东宫伴读文治武功,他是从文的那个。然而做学问和玩弄权谋是全然相反的事。学问总有答案,而权谋没有。他们都是身处迷雾中的人,脚下是沼泽,身边是荆棘,在黑暗中撕咬着,没有对错,只有输赢。
他与权谋场外的人,已是两类人。否则他不会在这里,这京城熙熙攘攘,他却无人可倾谈,只能趁醉跑到这西戎人的院子里来。
其实应该说的,他知道赫连听得懂,况且赫连喜欢他,这样的事只会让他心软,等到日后剑拔弩张,这份心软就会变得极为值
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像个醉汉一样,看着赫连的眼睛笑道:其实我喝这么多酒,只是想安静地睡一觉罢了。
第106章 红颜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深远
言君玉刚到上林苑,就看见了用来围挡的锦障。
上林苑是大周太宗皇帝取汉朝上林苑的典故,在皇宫的南面圈了一座宫苑,大小不过数十里,平时常在这处游玩打猎,后来的皇帝渐渐文弱起来,这地方成了羽林卫驻扎的地方,只在宫中贵人一时兴起时用一下。
但是若论骑马,宫中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以前敖霁和羽燕然就带他来这里骑过马,有次也是锦障拦路。君玉吓了一跳,以为有贵人在场,拨转马头就要回去,被羽燕然狠狠嘲笑道:傻子,这宫中除了圣上,还有谁比殿下还尊贵,只有别人让我们,哪有我们让别人的。
等到进去一看,原来是敦亲王在游湖,听说是东宫车驾,连忙避让,还要告罪,羽燕然连忙过去,和他说笑了一阵才算了。
回来他还笑言君玉:敖老三你可得好好教教小言了,他以后这样懵里懵懂地见人就让,丢的可是咱们东宫的面子。
现在人是教会了,敖霁也走了,言君玉不觉得又伤心起来,策马就进了上林苑。
他怕又有什么亲王来告罪,一路避着人走,上林苑是围湖而建,湖四面都是林荫道,落了一地叶子,最适合跑马的,他跑了半圈,远远看见前面锦障围着个彩棚,下面还有许多车马随从,还有宫娥侍女,阵仗很大。
大胆!有人远远看见他过来,顿时大声呵斥:贵人在此,谁敢冲撞。
言君玉单身一人,却也不怕,只勒住了马,道:我是东宫的人。
那人却像没听清,只管驱赶他,双方正对峙,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纤细身影,声音却骄横:管他是谁,打出去就行了。
这声音十分熟悉,言君玉还来不及想起是谁,只听见身后马蹄声响,一匹通体雪白的胡马,风驰电掣一般,已经冲到了近前。马上的青年也是一身白色胡服骑装,干净利落,面容如玉,戴了个金冠,俊美无俦,让人惊为天人,言君玉见过的人没有能够相比的,几乎与太子比肩。
言君玉看得怔了,连避让也忘了,那人正策马疾驰,也没想到会忽然冒出一个人来挡在路中央,大惊之下,竟然还记得勒马,他骑术也了得,竟然硬生生将胡马勒到一边,言君玉的马也通人性,不等他指挥,自顾自往旁边一跃,两相擦肩而过,有惊无险。
殿下!后面惊呼声一片,其中以玲珑的声音最大,吓得脸都白了,连忙冲上来,和几个羽林卫一起,攀住了那雪白胡马的辔头,叫道:姐姐!
言君玉这才回过神来,只见那胡马上的青年面不改色,朝他笑了一笑,眉目如画,原来正是穿了男子骑装的太子妃殿下。
他还以为是
好你个言君玉!玲珑气得大骂:傻站在路中间,差点撞了我姐姐,早知道上次就不救你了。
玲珑。太子妃皱眉,玲珑虽然跋扈,却也怕她,只瞪了言君玉一眼,就让到一边去了。
言君玉连忙下马来,规规矩矩朝她行礼。
繁文缛节就不必了。太子妃笑得温柔:今天我也是一时兴起,所以来得仓促,占了上林苑,害小言没地方骑马了。
没有。言君玉老实答道:我本来也不会骑。
我也不过是骑着玩玩罢了。太子妃谦虚得很:天还早着,小言要不要骑着马一起游湖?
她见言君玉踌躇,以为他是害羞,道:玲珑也一起来吧,省得你天天待在宫里,闲出懒筋来了。
玲珑哼了一声,也牵出一匹桃花马来,她骑马的技术比言君玉还差,偏偏还要嫌弃言君玉。一面走,一面还要别言君玉的马头,言君玉骑的汗血宝马气性大,急得要咬她,她就骂:真是傻人配傻马,再凶,把你拉去骟了。
她这话说得粗野,太子妃听了,只啧了一声,她缩缩头,又朝言君玉做个鬼脸。
太子妃放慢了速度,只领先言君玉一个马头,侧身看了看言君玉的马,低声道:这是从西戎赢的那匹马?
是的。言君玉老实答道。太子妃没提敖霁的名字反而更好,免得听了伤心。
湖边秋色已深,一株株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落下各色落叶,越往深处走,越觉得暮色侵人,言君玉忍不住回头看,那锦障彩棚已经看不见了。
怪不得太子妃要到这来骑马,这地方不像是在宫中,几乎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错觉,让人不自觉放松下来,信马由缰,就忘却了心里的烦心事。
言君玉也不自觉地舒了口长气。
太子妃笑了起来。
小言也觉得这地方好?
她生得极美,又穿了男子的骑装,比平时更显得让人亲近,言君玉不由得点了点头。
太子妃笑了笑,收回眼睛,看向远处。
这是太宗皇帝晚年养静之处,我心烦的时候也常来这里,不过不是为了这里清幽。
那是为什么?
太子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道:我小时候读书,常在家中旧书房翻找古书,有次翻出一叠书信,是太宗年轻时和先祖的来往书信,太宗一生征战南北,先祖坐镇后方,太宗每到一处,就写回书信来,如今大周的千里江山,都是太宗皇帝在马背上一步步打下来的。
她看向远处,眼神温柔。
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晚年却不得不困于一座小小宫殿之内,如蛟龙困浅池,我们看这上林苑幽静,在太宗眼中,也许不过是一座稍大一点的牢笼吧?
言君玉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为她这话中的格局,和她胸中的丘壑。
太子也曾说过与这相似的话,是在醉后,他笑着说:小言,我好像个囚徒啊那时言君玉不懂,后来渐渐懂了,却不及她这番话说得通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