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渣攻后万人迷受重生了——扶松(26)
一个月来这样的场面他屡见不鲜,景休打不过杨川,但杨川也打不到他。杨川对他的兴趣始于那句激怒人的经典名言,从那以后每天都要来找景休打架琢磨功夫招式,至于终点
暂时不在眼前。
经历过昨天一整天的惊心动魄,他倒是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
当然,能安静点就更好了。
第二天,宋书坐上了马车回京,因为出了上次的变故,靖康王十分焦虑,他人还在重病期间不能前来,便催促两人快些回府,然而宋师还在就职,皇帝肯定还派人盯着他,他无法回去,宋书便依旧是一个人回京。
只不过这次带上了靖康王送来了的好几支王府暗卫。
就这一段路,这回他们走阳关大道,不至于再出事了。
宋师把他送到门口,见他修整了一天又恢复了精气,只是没和之前一样一天天地装柔弱给他恶心受了,这副在其他人面前清清冷冷的样子倒是看着正常多了。
他指了指宋书腰间的扣子:没系好。
宋书沉默着低头调整腰扣,宋师看着他柔顺剂的发顶,心生感慨:几天时间,他就把这些事儿都给坦白了。
他没忍住伸手揉了一把宋书的头,宋书被他揉得动作一顿,面无表情地抬眸看他:你做什么?
没什么。
宋师松开手,见他折腾半晌腰扣都没系好,于是低头帮他系起来,突兀道:若你能金榜题名,我回京看你骑马游街。
宋书看着他手指在自己腰前的扣带上穿梭,顿了顿,道:特意来看?
宋师:特意来看。
他见宋书表情没什么变化,忍不住道:你不高兴?
宋书却答非所问:我兴许只能中个探花。
宋师:为何?
你知道古往今来,皇帝一般都钦点谁来做探花吗?
宋师挑眉:谁?
宋书道:做文章最厉害的前三个里,长得最好看的那个。
所以探花不一定是比状元榜眼更差,说不定人家是才貌双全。
还有这种讲究?宋师笑了,所以?
中个探花,就不算金榜题名。
宋师疑问:哪里不算?
在我这里不算。宋书冷淡道,我要做就做第一,不是第一,就不算最好的。
你这样一说,我觉得你是探花的可能性反而是最大的,宋师帮他系好了带子,在他腰上顺手拍了拍,闻言倾身在他耳边笑道:那行,探花郎,你有没有金榜题名,我都去看你。
宋书耳廓一热,退了两步,转身想进马车,最终还是在掀袍时顿住了:哥哥。
这一句哥哥喊的没有矫揉做作也没有伪装的柔情,冷冷淡淡,是宋书最正常的嗓音,却让宋师心头一跳。
宋书回眸看他,启唇轻声道:我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了。
我等着。
半个时辰后,马车来到了王府门前。
莫管家亲自将他迎进去,正说着靖康王有多担心他们,却也只能在自己的院子里等消息,宋书沉默地听着,并不反驳。
他从宋师那些欲言又止的话里得到了真相,他理解靖康王的选择,他依旧敬爱靖康王,却也只是敬爱。
没人会喜欢自己被当做一颗棋子来培养。
身后章五的声音由远及近:公子!
宋书顿步,莫管家也闭上嘴,侧目回头。
章五搬着个箱子,气喘吁吁问道:公子,那边有个暖炉,好像是大公子给你的那个公子不是说它坏了要扔掉吗?怎么又带回来了?
天气转暖,如今的时节已经用不上暖炉了,这东西就算没算,也确实没什么用了。
然而话到嘴边,宋书说出口的却是:留着吧。
他云淡风轻地笑。
靖康王真正疼爱的是宋师又如何,反正宋师一直最疼的都是他。
扯平了。
第38章 白岚 二公子走了你的魂也跟着跑了?
宋师呆在城外府里无所事事, 听闻他们被刺杀坠崖的事情已经传遍朝野,宋书那天回京的阵仗太大,许多人都看见了, 靖康王借势朝皇帝哭诉宋家衰落,如今竟沦落到被人追杀的地步了。
他带病上朝,在朝堂上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喊了几嗓子就咳两声,一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样子, 偏偏朝臣怕得罪了皇帝不敢开口帮他请奏,任由他老泪纵横哭得凄惨无比,大有你再不帮我明天我儿子就能入土的架势。
一些保持中立的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
皇帝被他折腾得脑壳痛, 也不想落个亏待臣子的名声,宋家如今毕竟还未彻底衰败,他不好不管。于是大手一挥,直接下调了一半的禁军充作王府侍卫, 任由靖康王调遣,还下旨让大理寺卿专门接手刺杀一事,要他在十天内给个答案。
靖康王接过圣旨, 跪谢隆恩。
宋师本来就已经派了人去查那天的刺客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以及妙慧到底有没有问题, 还有那个不知所踪的卫五。
查出来的消息是,三皇子那边也在调查卫五的来历, 最后发现这人看上去身份背景很干净,却是皇帝那边的人,洛放那边不知道是何反应,但宋师半信半疑。
朝堂上的消息一出,他又觉得皇帝的反应是否太自然了, 他让大理寺卿查这件事,要十天内给个交代,他不怕查到自己头上吗?
当然也不排除皇帝就是故意掩人耳目,毕竟卫五的事和宋师两人被刺杀的事相关不大,只是宋师单方面觉得这件事有些巧。
令他惊讶的是,卫五的尸体竟然真的被人找到,从护城河的下游打捞上来了,整个人已经死得透凉。
他没有声张,请了仵作验尸,仵作告诉他,卫五应当就是死在那天晚上,是被人一刀割喉,没有挣扎痕迹,行凶的武器应当是是皇宫侍卫的九环刀。
宋师推测,恐怕他真的猜对了。
卫五是要杀洛姣,却到最后关头被洛姣反杀,洛姣把尸体扔下河,然后跳河,恐怕是计划不暴露自己有这样彪悍的武力值,打算编一套谎言卫五要杀她,她拼死反抗落入河中。
如果宋师没有恰巧遇见她,她兴许还要往下游游一段路,装作被水流冲走的样子,然后爬上岸,昏倒在河边。
而宋师来了,她的谎言升级,变得更精密一些:宋师把人打死、让他落入河中不知所踪,总比她一个弱女子竟然能逃脱谋杀要可信。
提起这个,宋师又想到关于他们掉下悬崖的事,从他们上马车去天光寺开始,一切就好像定好了剧本
马车里的茶下了药,宋书中药,在天光寺厢房里昏倒,半个时辰后两人出来,马匹失踪,宋师不得不坐马车,然后宋书将他药倒
如果宋书没有带解药出来,凭景休一个人,他们恐怕都得死在那里。
在他和宋书的猜测里,妙慧是个很可疑的人选,宋书说她兴许是受无悯的指使,这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宋师并没有直接传信去问无悯,为什么他们马车上会有那种茶香,而是让景休传信给了他师父,询问无悯究竟是谁,可不可信。
景休依言把鸽子放飞,抱着他的木剑,踌躇半晌问道:大公子,你你真的回来了?
宋师古怪地挑眉:你说什么?
他怎么也知道这件事?
景休摸了摸鼻子:师叔告诉我的,其实很早的时候师叔就和我们说,你已经不是你了,让我们和你拉远距离她说如果无悯大师没有叫我帮她传信给师叔,就说明你已经回来了。
宋师:所以你们这两年疏远我就是因为这个?
景休坐上窗台,他这两个月和宋师相处得已经熟稔起来了,确实感觉他和之前这两年不一样,就像是小时候那个师兄一样。于是说话也放松了些:
没办法,师叔把我养大的,我总得听她的。而且你之前也确实变了很多。
宋师缄默片刻,放下手中正在收拾关系图的纸笔:我记得当年我是为了救你们才昏迷的,这段记忆我还有,听说你是为了去见一个人偷偷跑出了山能告诉我,那个人是谁吗?
冒牌货传输的记忆里,他昏迷的那些天发生过什么事,宋师一概不知,冒牌货醒来后也没有去问景休下山的原因,这些还是师弟师妹们闲言碎语时随口说的,让他听见了,又被宋师从记忆里翻了出来。
景休的神色落寞了下去,他扶了扶斗笠,低头道:去见我娘。
宋师心里咯噔一跳,但面上表情却不变:你娘是谁?为什么那个时候去见他?
话说出口,宋师便觉得问得太多了,但景休看上去并不在意,他只是情绪有些失落,手指不安地在木剑上轻轻摩挲着:我娘她叫白岚。
师叔说,她年轻时是大周京城三璧之一,与芳贵妃齐名,我小时候待在她身边,记忆里一直在跟着她到处流浪,后来师叔把我带走了,我就没见过她。
我和她长得不像,问过师叔师叔和她有些交情师叔说这是因为我长得更像我爹至于我爹是谁,师叔也不知道。
宋师:这可真是一问三不知。
景休说:我只在她身边养到十岁,对她的记忆其实不深,那天她突然传信要见我,要我避开师叔,偷偷和她见面,说她想要去一个地方,我以后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她了,她想叫我去见她最后一面。
宋师:所以你就去了?
景休低头:所以我就去了。
那最后见到人了吗?
虽然口头上这么问,但宋师其实已经对景休母亲的身份有了猜测,而景休闻言,却是摇了摇头,半晌才盯着地面哑声道:她说的没错,后来我就再也找不到她了。
宋师心想,不,你们前两天才刚见过一面。
景休说自己十岁时被灵湘修士带走,无悯也说过,她养景休养到十岁大,后来景休出事,是在十四岁。
那也就是两年前。
两年前,无悯大师出现在天光寺,接任上一届方丈,逐渐开始在世人面前崭露头角。
她和景休说的想去一个地方以后永远也找不到了最后一面,兴许是因为她从此就要常居佛寺,身侧伴随青灯古佛,才会耐不住思念想偷偷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她果然是景休的母亲。
宋师由景休这几句话能推测到许多,当年她带景休四处流浪,也许是家境贫穷,最后实在养不起孩子,托付故人能帮忙将其养大,然后自己一个人继续流浪,四年后进了天光寺,成了名镇一方的无悯大师。
她不敢见景休,是心中有愧吗?
听闻无悯为人算一卦便是千金难求,宋师一开始还疑惑过无悯和灵湘修士的交情难道这么好,几年前帮他算离魂之事,几年后又给他一一解释,竟然全都不要报酬。
原来当年那场导致后来产生连锁反应的事情,是因为她的一封信而间接导致的。
但他师父说白岚是曾经的三璧之一,可无悯看着虽然长相清秀,却并不算绝世美人,这又是怎么回事?
两天后,灵湘修士回信,这回鸽子直接飞到了宋师手里,他正跟杨川在护城营的演武场上约架,周围三三两两围坐着士兵,不管谁打中了谁都要起哄叫好。
宋师往后下腰,下了一半便躲过了杨川的拳头,余光瞥见鸽子飞过来,抬脚一踢,被杨川双臂格挡在身前。
宋师借力往上跃,伸手抓住了鸽子,随后顺势翻了个跟头,落地时伸手阻拦住了杨川的动作:行了,不打了。
杨川不满,他拧了拧手腕:怎么就不打了?宋哥,你这就没意思了,二公子走了你的魂也跟着跑了?不至于吧?
宋师嘁了一声,翻了个白眼,一脸你瞎说什么。
他抓着鸽子转身往场下走,并没有把杨川的话放在心上,挥手道:我有事,让景休陪你来。
杨川顿了顿,更兴奋了。
站在演武场旁边的景休:
又牵连无辜!
宋师选择性无视了景休幽怨的目光,他进了营地的休息地,从鸽子脚上取下纸条展开来看。
灵湘修士给了他一句话。
除离魂之事外,不可尽信。
她没有要提无悯身份的意思,大约是还不知道宋师已经猜到了。
宋师皱起眉,从打开的窗柩处看向演武场,把手里的纸条一点点用内力泯碎。
只能一点点地查了。
二月的尾声卷着风刮过校场,万物复苏,春日盈盈。
三月就要到来了。
又过了没几天,有人查到妙慧是无悯一年前在路边救下的一个孩子,无悯帮她解决了对她拳打脚踢的后娘,给了她一些银子,妙慧便跟着无悯,赶也赶不走了。
无悯将她收作门下弟子,为她取了法号为妙慧,这一年里师徒两人其实关系并不密切,因为无悯常年闭关,妙慧也见不了她几次。
但听庙里的小和尚都说,妙慧很听无悯的话,无悯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对自己的师父十分推崇。
即便如此,她究竟和这件事有没有关系,宋师也不能确定,他需要找到证据,但证据早就在那天坠崖后被那群刺客抹干净了。
十天后,大理寺卿也没能找出案件真凶,去了乾清宫前负荆请罪,皇帝让他跪了两个时辰,轻飘飘地把人放了。
说到底,宋家出事,心情最畅快的还是他。
刺杀之事就此翻篇,没有人再去主动提起。
转眼就到了三月半,宋书参加殿试的日子。
第39章 游街 也不知是哪家的探花郎。
恋耽美
暂时不在眼前。
经历过昨天一整天的惊心动魄,他倒是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
当然,能安静点就更好了。
第二天,宋书坐上了马车回京,因为出了上次的变故,靖康王十分焦虑,他人还在重病期间不能前来,便催促两人快些回府,然而宋师还在就职,皇帝肯定还派人盯着他,他无法回去,宋书便依旧是一个人回京。
只不过这次带上了靖康王送来了的好几支王府暗卫。
就这一段路,这回他们走阳关大道,不至于再出事了。
宋师把他送到门口,见他修整了一天又恢复了精气,只是没和之前一样一天天地装柔弱给他恶心受了,这副在其他人面前清清冷冷的样子倒是看着正常多了。
他指了指宋书腰间的扣子:没系好。
宋书沉默着低头调整腰扣,宋师看着他柔顺剂的发顶,心生感慨:几天时间,他就把这些事儿都给坦白了。
他没忍住伸手揉了一把宋书的头,宋书被他揉得动作一顿,面无表情地抬眸看他:你做什么?
没什么。
宋师松开手,见他折腾半晌腰扣都没系好,于是低头帮他系起来,突兀道:若你能金榜题名,我回京看你骑马游街。
宋书看着他手指在自己腰前的扣带上穿梭,顿了顿,道:特意来看?
宋师:特意来看。
他见宋书表情没什么变化,忍不住道:你不高兴?
宋书却答非所问:我兴许只能中个探花。
宋师:为何?
你知道古往今来,皇帝一般都钦点谁来做探花吗?
宋师挑眉:谁?
宋书道:做文章最厉害的前三个里,长得最好看的那个。
所以探花不一定是比状元榜眼更差,说不定人家是才貌双全。
还有这种讲究?宋师笑了,所以?
中个探花,就不算金榜题名。
宋师疑问:哪里不算?
在我这里不算。宋书冷淡道,我要做就做第一,不是第一,就不算最好的。
你这样一说,我觉得你是探花的可能性反而是最大的,宋师帮他系好了带子,在他腰上顺手拍了拍,闻言倾身在他耳边笑道:那行,探花郎,你有没有金榜题名,我都去看你。
宋书耳廓一热,退了两步,转身想进马车,最终还是在掀袍时顿住了:哥哥。
这一句哥哥喊的没有矫揉做作也没有伪装的柔情,冷冷淡淡,是宋书最正常的嗓音,却让宋师心头一跳。
宋书回眸看他,启唇轻声道:我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了。
我等着。
半个时辰后,马车来到了王府门前。
莫管家亲自将他迎进去,正说着靖康王有多担心他们,却也只能在自己的院子里等消息,宋书沉默地听着,并不反驳。
他从宋师那些欲言又止的话里得到了真相,他理解靖康王的选择,他依旧敬爱靖康王,却也只是敬爱。
没人会喜欢自己被当做一颗棋子来培养。
身后章五的声音由远及近:公子!
宋书顿步,莫管家也闭上嘴,侧目回头。
章五搬着个箱子,气喘吁吁问道:公子,那边有个暖炉,好像是大公子给你的那个公子不是说它坏了要扔掉吗?怎么又带回来了?
天气转暖,如今的时节已经用不上暖炉了,这东西就算没算,也确实没什么用了。
然而话到嘴边,宋书说出口的却是:留着吧。
他云淡风轻地笑。
靖康王真正疼爱的是宋师又如何,反正宋师一直最疼的都是他。
扯平了。
第38章 白岚 二公子走了你的魂也跟着跑了?
宋师呆在城外府里无所事事, 听闻他们被刺杀坠崖的事情已经传遍朝野,宋书那天回京的阵仗太大,许多人都看见了, 靖康王借势朝皇帝哭诉宋家衰落,如今竟沦落到被人追杀的地步了。
他带病上朝,在朝堂上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喊了几嗓子就咳两声,一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样子, 偏偏朝臣怕得罪了皇帝不敢开口帮他请奏,任由他老泪纵横哭得凄惨无比,大有你再不帮我明天我儿子就能入土的架势。
一些保持中立的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
皇帝被他折腾得脑壳痛, 也不想落个亏待臣子的名声,宋家如今毕竟还未彻底衰败,他不好不管。于是大手一挥,直接下调了一半的禁军充作王府侍卫, 任由靖康王调遣,还下旨让大理寺卿专门接手刺杀一事,要他在十天内给个答案。
靖康王接过圣旨, 跪谢隆恩。
宋师本来就已经派了人去查那天的刺客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以及妙慧到底有没有问题, 还有那个不知所踪的卫五。
查出来的消息是,三皇子那边也在调查卫五的来历, 最后发现这人看上去身份背景很干净,却是皇帝那边的人,洛放那边不知道是何反应,但宋师半信半疑。
朝堂上的消息一出,他又觉得皇帝的反应是否太自然了, 他让大理寺卿查这件事,要十天内给个交代,他不怕查到自己头上吗?
当然也不排除皇帝就是故意掩人耳目,毕竟卫五的事和宋师两人被刺杀的事相关不大,只是宋师单方面觉得这件事有些巧。
令他惊讶的是,卫五的尸体竟然真的被人找到,从护城河的下游打捞上来了,整个人已经死得透凉。
他没有声张,请了仵作验尸,仵作告诉他,卫五应当就是死在那天晚上,是被人一刀割喉,没有挣扎痕迹,行凶的武器应当是是皇宫侍卫的九环刀。
宋师推测,恐怕他真的猜对了。
卫五是要杀洛姣,却到最后关头被洛姣反杀,洛姣把尸体扔下河,然后跳河,恐怕是计划不暴露自己有这样彪悍的武力值,打算编一套谎言卫五要杀她,她拼死反抗落入河中。
如果宋师没有恰巧遇见她,她兴许还要往下游游一段路,装作被水流冲走的样子,然后爬上岸,昏倒在河边。
而宋师来了,她的谎言升级,变得更精密一些:宋师把人打死、让他落入河中不知所踪,总比她一个弱女子竟然能逃脱谋杀要可信。
提起这个,宋师又想到关于他们掉下悬崖的事,从他们上马车去天光寺开始,一切就好像定好了剧本
马车里的茶下了药,宋书中药,在天光寺厢房里昏倒,半个时辰后两人出来,马匹失踪,宋师不得不坐马车,然后宋书将他药倒
如果宋书没有带解药出来,凭景休一个人,他们恐怕都得死在那里。
在他和宋书的猜测里,妙慧是个很可疑的人选,宋书说她兴许是受无悯的指使,这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宋师并没有直接传信去问无悯,为什么他们马车上会有那种茶香,而是让景休传信给了他师父,询问无悯究竟是谁,可不可信。
景休依言把鸽子放飞,抱着他的木剑,踌躇半晌问道:大公子,你你真的回来了?
宋师古怪地挑眉:你说什么?
他怎么也知道这件事?
景休摸了摸鼻子:师叔告诉我的,其实很早的时候师叔就和我们说,你已经不是你了,让我们和你拉远距离她说如果无悯大师没有叫我帮她传信给师叔,就说明你已经回来了。
宋师:所以你们这两年疏远我就是因为这个?
景休坐上窗台,他这两个月和宋师相处得已经熟稔起来了,确实感觉他和之前这两年不一样,就像是小时候那个师兄一样。于是说话也放松了些:
没办法,师叔把我养大的,我总得听她的。而且你之前也确实变了很多。
宋师缄默片刻,放下手中正在收拾关系图的纸笔:我记得当年我是为了救你们才昏迷的,这段记忆我还有,听说你是为了去见一个人偷偷跑出了山能告诉我,那个人是谁吗?
冒牌货传输的记忆里,他昏迷的那些天发生过什么事,宋师一概不知,冒牌货醒来后也没有去问景休下山的原因,这些还是师弟师妹们闲言碎语时随口说的,让他听见了,又被宋师从记忆里翻了出来。
景休的神色落寞了下去,他扶了扶斗笠,低头道:去见我娘。
宋师心里咯噔一跳,但面上表情却不变:你娘是谁?为什么那个时候去见他?
话说出口,宋师便觉得问得太多了,但景休看上去并不在意,他只是情绪有些失落,手指不安地在木剑上轻轻摩挲着:我娘她叫白岚。
师叔说,她年轻时是大周京城三璧之一,与芳贵妃齐名,我小时候待在她身边,记忆里一直在跟着她到处流浪,后来师叔把我带走了,我就没见过她。
我和她长得不像,问过师叔师叔和她有些交情师叔说这是因为我长得更像我爹至于我爹是谁,师叔也不知道。
宋师:这可真是一问三不知。
景休说:我只在她身边养到十岁,对她的记忆其实不深,那天她突然传信要见我,要我避开师叔,偷偷和她见面,说她想要去一个地方,我以后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她了,她想叫我去见她最后一面。
宋师:所以你就去了?
景休低头:所以我就去了。
那最后见到人了吗?
虽然口头上这么问,但宋师其实已经对景休母亲的身份有了猜测,而景休闻言,却是摇了摇头,半晌才盯着地面哑声道:她说的没错,后来我就再也找不到她了。
宋师心想,不,你们前两天才刚见过一面。
景休说自己十岁时被灵湘修士带走,无悯也说过,她养景休养到十岁大,后来景休出事,是在十四岁。
那也就是两年前。
两年前,无悯大师出现在天光寺,接任上一届方丈,逐渐开始在世人面前崭露头角。
她和景休说的想去一个地方以后永远也找不到了最后一面,兴许是因为她从此就要常居佛寺,身侧伴随青灯古佛,才会耐不住思念想偷偷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她果然是景休的母亲。
宋师由景休这几句话能推测到许多,当年她带景休四处流浪,也许是家境贫穷,最后实在养不起孩子,托付故人能帮忙将其养大,然后自己一个人继续流浪,四年后进了天光寺,成了名镇一方的无悯大师。
她不敢见景休,是心中有愧吗?
听闻无悯为人算一卦便是千金难求,宋师一开始还疑惑过无悯和灵湘修士的交情难道这么好,几年前帮他算离魂之事,几年后又给他一一解释,竟然全都不要报酬。
原来当年那场导致后来产生连锁反应的事情,是因为她的一封信而间接导致的。
但他师父说白岚是曾经的三璧之一,可无悯看着虽然长相清秀,却并不算绝世美人,这又是怎么回事?
两天后,灵湘修士回信,这回鸽子直接飞到了宋师手里,他正跟杨川在护城营的演武场上约架,周围三三两两围坐着士兵,不管谁打中了谁都要起哄叫好。
宋师往后下腰,下了一半便躲过了杨川的拳头,余光瞥见鸽子飞过来,抬脚一踢,被杨川双臂格挡在身前。
宋师借力往上跃,伸手抓住了鸽子,随后顺势翻了个跟头,落地时伸手阻拦住了杨川的动作:行了,不打了。
杨川不满,他拧了拧手腕:怎么就不打了?宋哥,你这就没意思了,二公子走了你的魂也跟着跑了?不至于吧?
宋师嘁了一声,翻了个白眼,一脸你瞎说什么。
他抓着鸽子转身往场下走,并没有把杨川的话放在心上,挥手道:我有事,让景休陪你来。
杨川顿了顿,更兴奋了。
站在演武场旁边的景休:
又牵连无辜!
宋师选择性无视了景休幽怨的目光,他进了营地的休息地,从鸽子脚上取下纸条展开来看。
灵湘修士给了他一句话。
除离魂之事外,不可尽信。
她没有要提无悯身份的意思,大约是还不知道宋师已经猜到了。
宋师皱起眉,从打开的窗柩处看向演武场,把手里的纸条一点点用内力泯碎。
只能一点点地查了。
二月的尾声卷着风刮过校场,万物复苏,春日盈盈。
三月就要到来了。
又过了没几天,有人查到妙慧是无悯一年前在路边救下的一个孩子,无悯帮她解决了对她拳打脚踢的后娘,给了她一些银子,妙慧便跟着无悯,赶也赶不走了。
无悯将她收作门下弟子,为她取了法号为妙慧,这一年里师徒两人其实关系并不密切,因为无悯常年闭关,妙慧也见不了她几次。
但听庙里的小和尚都说,妙慧很听无悯的话,无悯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对自己的师父十分推崇。
即便如此,她究竟和这件事有没有关系,宋师也不能确定,他需要找到证据,但证据早就在那天坠崖后被那群刺客抹干净了。
十天后,大理寺卿也没能找出案件真凶,去了乾清宫前负荆请罪,皇帝让他跪了两个时辰,轻飘飘地把人放了。
说到底,宋家出事,心情最畅快的还是他。
刺杀之事就此翻篇,没有人再去主动提起。
转眼就到了三月半,宋书参加殿试的日子。
第39章 游街 也不知是哪家的探花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