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怀孕后全朝堂都来认领(穿越)——林不
吴文举?柳向晚扶住对方,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我难受那个叫吴文举的学子咳嗽了几声,似乎有些喘不过气。
柳临溪见状,立刻差人将他送到了医馆。
今年的风寒似乎比较严重。柳向晚站在柳临溪旁边,一边帮忙施粥,一边看向排队领粥的人。只见人群中,不时便有人咳嗽几声,有的面色也不大好,状况看着与方才病倒的吴文举颇有相似之处。
柳临溪皱了皱眉,问道:你说你们太学之中已经有许多人染了风寒?
是柳向晚被他一问,不由一愣,两人对视一眼,意识到了什么。
一旁的于行之听到两人的对话,抬眼看了一眼面前排队的人群,顿时也想到了什么,面色跟着不由一变。
于将军柳临溪道。
我立刻带人去医馆看看。不等柳临溪开口于行之便道:向晚照顾好你兄长,我很快回来。
于行之借了一匹禁军的马,上马快速奔向离太学最近的医馆。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便匆匆回来,拉着柳向晚道:你们猜的没错,先带你兄长回家,你们两个人都换身干净的衣服洗个澡,暂时不要出门。
你呢?柳向晚问道。
我很快就去找你们。于行之看向柳临溪道:你给禁军的人递个话,得有人帮我。
柳临溪看了一眼面前的百姓,开口道:咱们这个时候回去不回去的也没什么分别了,方才那个吴文举倒在了我和向晚的怀里,向晚又在太学待了那么久
兄长,你的身子柳向晚拉着柳临溪低声道。
你哥哥我和阎王爷命里犯冲,命硬的很。柳临溪朝他笑了笑,转头看向一个禁军随侍,开口道:挑二十个得力的人跟我进来,我有事吩咐你们去办,记住不要声张。
他说罢又朝柳向晚道:你去太学找一间没人的屋子,先借来用一用。
刘一!柳临溪喊了一声,刘一从房顶上飞身而下,吓了众人一跳,柳临溪低声吩咐道:你去找人给陆俞铮带话,让他着人封了宫门,今日所有出宫的人不许再回去。你见他的时候蒙上面巾,不要离得太近,带完了话你便回来,不要入宫。
是。刘一道,若陆统领追问,属下该如何回答?
就说柳临溪压低了声音道:京城有疫症,让他保护好陛下。
第44章
这场疫症看似来的突然, 实际上却早有预兆。
柳临溪朝柳向晚一问才知道,太学学子早在数日之前便有人感染风寒病倒了,这几日更是接连有人染病。
我方才去医馆也问过了, 大夫说最早发现染风寒的人大概得有七八日了, 这几日人数越来越多,到昨日开始, 医馆的药已经不够用了。于行之道。
可有上报?柳临溪问道。
太着急,没来得及问那么细。于行之道。
当务之急是要快速采取措施遏制疫情,否则疫情一旦扩散,京城恐怕就会陷入危机。柳临溪不敢耽搁, 朝禁军的一名随侍道:你去巡防营, 让他们带人去同京城各街市巷道管事的人知会一声,从现在开始让百姓尽量都回家呆着,不得外出走街串巷,若有感染风寒者,都集中到各处祠堂或客栈中,回头医馆的人会去给他们送药。
将军, 这恐怕不妥吧?那随侍道:这么一闹, 百姓定然会恐慌,说不定会出什么乱子。
那就抓几个闹事儿的杀一儆百。柳临溪道:陛下的禁军和巡防营有那么多人, 除去护卫宫城和有职责走不开的,少说也得有上万人吧?京城这么大的地儿,各个巷道街市派人守着巡逻, 不是难事。
随侍闻言面带犹疑,柳临溪虽然是禁军的副统领,但一直以来没怎么露过面,大家都只认陆俞铮 。况且调配巡防营这种事情, 别说是他一个副统领了,就算是陆俞铮恐怕也不敢轻易开口。
就算开了口,巡防营也未必会领命。
怎么?本将军说话不做数?柳临溪问道。
将军赎罪。那随侍单膝跪地道:属下不敢对将军不敬,但巡防营例来和禁军归属不同,咱们并无调配之责。
柳临溪虽有些火起,却也知道他所言不假。
于行之见状开口道:我去吧,我毕竟是刚受过嘉奖的人,他们多少会给几分面子。
私调巡防营本就是大忌,是我疏忽了。柳临溪想了想,朝那个随侍开口道:我写一封信,你亲自去交给陛下算了,太耽误工夫,你找个记性好的,传口讯过去吧。
他话音刚落,随侍便点了一个儿郎出来。
柳临溪想了想,开口道:你就说京城突发疫症,原因未明,为防疫情扩散,需调配巡防营协助,求陛下恩准。另外,请陛下着令宫中太医做好应对之策,疫情初步断定像是风寒,后续若有定论,我会着人送入宫中。
柳临溪原本还想叮嘱一下李堰让他在宫中做好防护,但转念一想,宫中太医应对疫情应该挺有经验,倒也不必他瞎操心。
还有,各处医馆的药材恐怕都要短缺,届时可能需要户部的人调配,让他早做打算。柳临溪道:就这些,你去吧。记得戴上面巾,宫中传讯之人也要提醒他们,万不可将疫病过给了陛下。
那人领命而去。
柳临溪朝柳向晚道:风寒多半都是通过口鼻传染,想要阻断疫病,必须做好隔离和防护,你带人去清点一下,将染病的人和未曾染病的人隔离开。还有和染病之人接触比较多的,也要单独隔离开。柳临溪又派了几个禁军协助柳向晚,并叮嘱他们都带了面巾。
从现在开始面巾最好人人都戴上,尤其是医馆的人,还有照顾病患的人。柳临溪道:不仅要戴,还要时常换洗,戴过的面巾最好是沸水煮一煮才好。
于行之点头道:只怕一时之间弄不来这么多面巾,光是巡防营和禁军的人加起来,也要几万条之多,更别说百姓了。
找人清点京城的布匹绸缎庄,征用所有可以用来做面巾的布匹以及裁缝。至于百姓,让他们自己动手吧,谁家还没有几块布?柳临溪道,虽然这面巾比不上现代人用的口罩,估计防护效果很有限,但有总比没有要好吧?
柳临溪随即安排了一些禁军去统筹面巾的事情,又吩咐了人去各处粮油店,集中搞了许多醋,在医馆和染病之人较多的地方烧醋。也不知道这玩意管用不管用,但柳临溪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原则,能想到的措施几乎都用上了。
等陛下的答复过来,城中百姓都回家之后,咱们便去医馆。柳临溪朝于行之道:你懂医术,所以你负责和大夫沟通,最好是弄清楚这次风寒的症状和后果,咱们好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那你呢?于行之问道。
我带人去各处医馆整理一下最早发病的病人名单,最好是能找到他们发病的缘由,找到这次疫病的起因。柳临溪道。
现代社会人类应对疫情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模式,柳临溪虽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工作,但耳濡目染地也知道一些常识。所以他知道,疫情的起因对找到解决方法是一个关键,但找到传播途径和发源地,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消息传到宫里的时候,李堰正和几个朝臣在御书房议事。
陆俞铮进殿之后,附耳朝李堰说了几句话,李堰面色大变。
朝臣都不知究竟,不敢多言。
便见李堰面色十分难看 ,片刻后问了一句:柳将军呢?
柳将军说让臣封了宫门,里头的人不要出去,外头的人不能进来,免得陆俞铮看了一眼朝臣,李堰示意无妨,他便继续道:免得过了疫病到宫里。
几位朝臣闻言都不由大惊。
京城有了疫病?一位大臣问道。
是。陆俞铮道:柳将军今日在外施粥,是他先发现的。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柳将军又不是大夫,他怎能确认是不是疫症?再说了,若是真有疫症,医馆都会上报,这京城各个衙门的人也没有上折子的啊。是不是要先确认一下,免得大动干戈,惹得百姓人心慌慌。另一位大臣道。
众臣议论纷纷,显然各有见解。
李堰沉吟片刻,开口道:陆俞铮,你去一趟,将柳将军带回来。
陛下,柳将军说他不会回宫陆俞铮道。
你听柳将军的,还是听朕的?李堰厉声道。
陆俞铮闻言单膝跪地朝李堰拱手道:陛下,柳将军还有别的话。他想请陛下恩准,允他调配巡防营的人,并请陛下着太医做好应对,着户部筹措医馆用药,着宫里宫外人人佩戴面巾,防止染疾。
陆俞铮此话一出,在场的众臣都有些瞠目结舌。调配巡防营这个请求未免太僭越了,柳临溪本就是禁军副统领,再手握巡防营,将京城一封,那可就为所欲为了。
李堰想的却不是这些,他惊讶于柳临溪短短的时间内,竟然能考虑的这么周全。
甚至连接下来京城会面临的困局都想到了
陛下,柳将军苦心全系于京城安危和陛下安危。陆俞铮道。
言下之意,此刻李堰该以大局为重,不该辜负了柳临溪的安排。
李堰深吸了口气,开口道:着太医院院判、向太医、刘太医一同来御书房。陆俞铮你派人将户部几个管事都召来,说有要事相商,然后传朕的口谕,巡防营及京城各部司,配合柳将军调配,有违令者或不遵者或拖延怠懒者一律重责。
是。陆俞铮道。
朝臣闻言都面面相觑,却又不敢忤逆李堰。
慢着。李堰朝陆俞铮道:你再着人去一趟湍河营,将京城的状况告诉他,让他提前有个准备,以防万一。
一个朝臣闻言总算是憋不住了,开口道:陛下将巡防营和京城各部司的调配权都给了柳将军,若他真有异心,只怕湍河营来援也会不及,请陛下三思啊。
李堰冷冷地看了那朝臣一眼,继续朝陆俞铮道:若疫症不止在京城之内,只怕周边各县也会危及,让肖英早做打算,届时京城周边各县,恐怕要让他去奔波了。
是。陆俞铮忙道。
朝臣一脸难以置信,心道感情这位主子半点防着那位的心思也没有?
巡防营得了李堰口谕,办事儿倒是利索。
京城街巷上原本因为腊八节热闹非凡的景象,没过多久便冷清了下来。
只有各处医馆挤满了前来诊病的人。
柳临溪和于行之到了医馆之后,几乎在门口挤不进去。就连医馆门口,也围满了人,其中有一部分是患病的,还有一些是听闻有了疫症,自觉身体不适,怕贸然回家把病过给家人,所以便跑来了医馆。
好在这病不算致命,要不然这么多人当真棘手。柳临溪道。
是否致命尚难以定论,这病看着是风寒,实际究竟如何,还要和医馆的大夫聊过之后才能知道。于行之道。
柳临溪看了一眼医馆的状况,皱眉道:不能让人都这么挤在这儿,左右街上现在也没人了,让工部的人在医馆外头搭一些临时落脚的窝棚,先把人分散开再说。
冬日太冷,本就容易得风寒,窝棚恐怕不行。于行之道。
附近不是有学堂吗?除了太学之外,其他学堂若感染风寒的人不多,便都遣他们回家,把学堂作为临时的医馆如何?柳临溪道。太学此前染病的人太多,太学生们只能暂时隔离在太学中不能回家,所以太学暂时无法征用。
于行之当即赞同,一边让人去各处学堂疏散学子,一边带人疏散人满为患的医馆。
学子那边还好说,医馆的病患们一听说要让他们去学堂,顿时开始嚷嚷起来。众人本就因为疫病情绪颇为激动,一听要让他们离开医馆,纷纷涌起不好的猜测,场面顿时陷入了混乱。
凭什么不让我们看病?
将咱们都赶到学堂里,是想杀人灭口吗?
朝廷不会把咱们都烧死吧?
我只是染了风寒,我不想死啊
人群中一旦有人开始崩溃,其余理智的人也开始慢慢被那种情绪裹挟,纷纷开始嚷嚷起来。
柳临溪没料到事情会产生这种变故,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这时在医馆外头的一个病人,原本倚在墙边已经奄奄一息了,突然不知哪儿来的力气,冲过来抱住柳临溪就要拼命。
于行之也吓了一跳,大惊失色,忙上前阻止。
拉扯间那个人突然开始剧烈的咳嗽,然后呛出了一大口血,猝不及防地喷了柳临溪一身。
第45章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 众人几乎来不及反应。
就连吐血那人都愣住了,被于行之一把拎起来的时候,连挣扎都忘了。
顷刻间, 数名暗卫迅速聚拢过来, 将柳临溪围在中间。
其中两人已经拔出了腰间的佩刀,眼看此前那人就要血溅当场。
不要拔刀!柳临溪忙道:让我跟他们说清楚
然而一旁的百姓本就已经乱了分寸, 见暗卫拔了刀,越发群情激愤。
柳临溪有心想稳住场面,奈何自己被几个暗卫牢牢护在中间,而他声音根本盖不过百姓, 所以徒劳的喊了几声便也放弃了。
禁军和巡防营的人纷纷赶来, 想要维持住场面,但他们未得命令不敢对百姓动手,百姓见状有恃无恐,反倒要对他们动起手来了。
就在此时,被于行之制住的那人突然开始剧烈的喘息,随后他的身子开始痉挛, 力道大的惊人。于行之抓他不住只得松手之后, 那人跌倒在地手捂着胸口在地上挣扎了片刻,又一口血吐出来, 眼睛一翻,没了声息。
恋耽美
我难受那个叫吴文举的学子咳嗽了几声,似乎有些喘不过气。
柳临溪见状,立刻差人将他送到了医馆。
今年的风寒似乎比较严重。柳向晚站在柳临溪旁边,一边帮忙施粥,一边看向排队领粥的人。只见人群中,不时便有人咳嗽几声,有的面色也不大好,状况看着与方才病倒的吴文举颇有相似之处。
柳临溪皱了皱眉,问道:你说你们太学之中已经有许多人染了风寒?
是柳向晚被他一问,不由一愣,两人对视一眼,意识到了什么。
一旁的于行之听到两人的对话,抬眼看了一眼面前排队的人群,顿时也想到了什么,面色跟着不由一变。
于将军柳临溪道。
我立刻带人去医馆看看。不等柳临溪开口于行之便道:向晚照顾好你兄长,我很快回来。
于行之借了一匹禁军的马,上马快速奔向离太学最近的医馆。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便匆匆回来,拉着柳向晚道:你们猜的没错,先带你兄长回家,你们两个人都换身干净的衣服洗个澡,暂时不要出门。
你呢?柳向晚问道。
我很快就去找你们。于行之看向柳临溪道:你给禁军的人递个话,得有人帮我。
柳临溪看了一眼面前的百姓,开口道:咱们这个时候回去不回去的也没什么分别了,方才那个吴文举倒在了我和向晚的怀里,向晚又在太学待了那么久
兄长,你的身子柳向晚拉着柳临溪低声道。
你哥哥我和阎王爷命里犯冲,命硬的很。柳临溪朝他笑了笑,转头看向一个禁军随侍,开口道:挑二十个得力的人跟我进来,我有事吩咐你们去办,记住不要声张。
他说罢又朝柳向晚道:你去太学找一间没人的屋子,先借来用一用。
刘一!柳临溪喊了一声,刘一从房顶上飞身而下,吓了众人一跳,柳临溪低声吩咐道:你去找人给陆俞铮带话,让他着人封了宫门,今日所有出宫的人不许再回去。你见他的时候蒙上面巾,不要离得太近,带完了话你便回来,不要入宫。
是。刘一道,若陆统领追问,属下该如何回答?
就说柳临溪压低了声音道:京城有疫症,让他保护好陛下。
第44章
这场疫症看似来的突然, 实际上却早有预兆。
柳临溪朝柳向晚一问才知道,太学学子早在数日之前便有人感染风寒病倒了,这几日更是接连有人染病。
我方才去医馆也问过了, 大夫说最早发现染风寒的人大概得有七八日了, 这几日人数越来越多,到昨日开始, 医馆的药已经不够用了。于行之道。
可有上报?柳临溪问道。
太着急,没来得及问那么细。于行之道。
当务之急是要快速采取措施遏制疫情,否则疫情一旦扩散,京城恐怕就会陷入危机。柳临溪不敢耽搁, 朝禁军的一名随侍道:你去巡防营, 让他们带人去同京城各街市巷道管事的人知会一声,从现在开始让百姓尽量都回家呆着,不得外出走街串巷,若有感染风寒者,都集中到各处祠堂或客栈中,回头医馆的人会去给他们送药。
将军, 这恐怕不妥吧?那随侍道:这么一闹, 百姓定然会恐慌,说不定会出什么乱子。
那就抓几个闹事儿的杀一儆百。柳临溪道:陛下的禁军和巡防营有那么多人, 除去护卫宫城和有职责走不开的,少说也得有上万人吧?京城这么大的地儿,各个巷道街市派人守着巡逻, 不是难事。
随侍闻言面带犹疑,柳临溪虽然是禁军的副统领,但一直以来没怎么露过面,大家都只认陆俞铮 。况且调配巡防营这种事情, 别说是他一个副统领了,就算是陆俞铮恐怕也不敢轻易开口。
就算开了口,巡防营也未必会领命。
怎么?本将军说话不做数?柳临溪问道。
将军赎罪。那随侍单膝跪地道:属下不敢对将军不敬,但巡防营例来和禁军归属不同,咱们并无调配之责。
柳临溪虽有些火起,却也知道他所言不假。
于行之见状开口道:我去吧,我毕竟是刚受过嘉奖的人,他们多少会给几分面子。
私调巡防营本就是大忌,是我疏忽了。柳临溪想了想,朝那个随侍开口道:我写一封信,你亲自去交给陛下算了,太耽误工夫,你找个记性好的,传口讯过去吧。
他话音刚落,随侍便点了一个儿郎出来。
柳临溪想了想,开口道:你就说京城突发疫症,原因未明,为防疫情扩散,需调配巡防营协助,求陛下恩准。另外,请陛下着令宫中太医做好应对之策,疫情初步断定像是风寒,后续若有定论,我会着人送入宫中。
柳临溪原本还想叮嘱一下李堰让他在宫中做好防护,但转念一想,宫中太医应对疫情应该挺有经验,倒也不必他瞎操心。
还有,各处医馆的药材恐怕都要短缺,届时可能需要户部的人调配,让他早做打算。柳临溪道:就这些,你去吧。记得戴上面巾,宫中传讯之人也要提醒他们,万不可将疫病过给了陛下。
那人领命而去。
柳临溪朝柳向晚道:风寒多半都是通过口鼻传染,想要阻断疫病,必须做好隔离和防护,你带人去清点一下,将染病的人和未曾染病的人隔离开。还有和染病之人接触比较多的,也要单独隔离开。柳临溪又派了几个禁军协助柳向晚,并叮嘱他们都带了面巾。
从现在开始面巾最好人人都戴上,尤其是医馆的人,还有照顾病患的人。柳临溪道:不仅要戴,还要时常换洗,戴过的面巾最好是沸水煮一煮才好。
于行之点头道:只怕一时之间弄不来这么多面巾,光是巡防营和禁军的人加起来,也要几万条之多,更别说百姓了。
找人清点京城的布匹绸缎庄,征用所有可以用来做面巾的布匹以及裁缝。至于百姓,让他们自己动手吧,谁家还没有几块布?柳临溪道,虽然这面巾比不上现代人用的口罩,估计防护效果很有限,但有总比没有要好吧?
柳临溪随即安排了一些禁军去统筹面巾的事情,又吩咐了人去各处粮油店,集中搞了许多醋,在医馆和染病之人较多的地方烧醋。也不知道这玩意管用不管用,但柳临溪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原则,能想到的措施几乎都用上了。
等陛下的答复过来,城中百姓都回家之后,咱们便去医馆。柳临溪朝于行之道:你懂医术,所以你负责和大夫沟通,最好是弄清楚这次风寒的症状和后果,咱们好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那你呢?于行之问道。
我带人去各处医馆整理一下最早发病的病人名单,最好是能找到他们发病的缘由,找到这次疫病的起因。柳临溪道。
现代社会人类应对疫情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模式,柳临溪虽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工作,但耳濡目染地也知道一些常识。所以他知道,疫情的起因对找到解决方法是一个关键,但找到传播途径和发源地,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消息传到宫里的时候,李堰正和几个朝臣在御书房议事。
陆俞铮进殿之后,附耳朝李堰说了几句话,李堰面色大变。
朝臣都不知究竟,不敢多言。
便见李堰面色十分难看 ,片刻后问了一句:柳将军呢?
柳将军说让臣封了宫门,里头的人不要出去,外头的人不能进来,免得陆俞铮看了一眼朝臣,李堰示意无妨,他便继续道:免得过了疫病到宫里。
几位朝臣闻言都不由大惊。
京城有了疫病?一位大臣问道。
是。陆俞铮道:柳将军今日在外施粥,是他先发现的。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柳将军又不是大夫,他怎能确认是不是疫症?再说了,若是真有疫症,医馆都会上报,这京城各个衙门的人也没有上折子的啊。是不是要先确认一下,免得大动干戈,惹得百姓人心慌慌。另一位大臣道。
众臣议论纷纷,显然各有见解。
李堰沉吟片刻,开口道:陆俞铮,你去一趟,将柳将军带回来。
陛下,柳将军说他不会回宫陆俞铮道。
你听柳将军的,还是听朕的?李堰厉声道。
陆俞铮闻言单膝跪地朝李堰拱手道:陛下,柳将军还有别的话。他想请陛下恩准,允他调配巡防营的人,并请陛下着太医做好应对,着户部筹措医馆用药,着宫里宫外人人佩戴面巾,防止染疾。
陆俞铮此话一出,在场的众臣都有些瞠目结舌。调配巡防营这个请求未免太僭越了,柳临溪本就是禁军副统领,再手握巡防营,将京城一封,那可就为所欲为了。
李堰想的却不是这些,他惊讶于柳临溪短短的时间内,竟然能考虑的这么周全。
甚至连接下来京城会面临的困局都想到了
陛下,柳将军苦心全系于京城安危和陛下安危。陆俞铮道。
言下之意,此刻李堰该以大局为重,不该辜负了柳临溪的安排。
李堰深吸了口气,开口道:着太医院院判、向太医、刘太医一同来御书房。陆俞铮你派人将户部几个管事都召来,说有要事相商,然后传朕的口谕,巡防营及京城各部司,配合柳将军调配,有违令者或不遵者或拖延怠懒者一律重责。
是。陆俞铮道。
朝臣闻言都面面相觑,却又不敢忤逆李堰。
慢着。李堰朝陆俞铮道:你再着人去一趟湍河营,将京城的状况告诉他,让他提前有个准备,以防万一。
一个朝臣闻言总算是憋不住了,开口道:陛下将巡防营和京城各部司的调配权都给了柳将军,若他真有异心,只怕湍河营来援也会不及,请陛下三思啊。
李堰冷冷地看了那朝臣一眼,继续朝陆俞铮道:若疫症不止在京城之内,只怕周边各县也会危及,让肖英早做打算,届时京城周边各县,恐怕要让他去奔波了。
是。陆俞铮忙道。
朝臣一脸难以置信,心道感情这位主子半点防着那位的心思也没有?
巡防营得了李堰口谕,办事儿倒是利索。
京城街巷上原本因为腊八节热闹非凡的景象,没过多久便冷清了下来。
只有各处医馆挤满了前来诊病的人。
柳临溪和于行之到了医馆之后,几乎在门口挤不进去。就连医馆门口,也围满了人,其中有一部分是患病的,还有一些是听闻有了疫症,自觉身体不适,怕贸然回家把病过给家人,所以便跑来了医馆。
好在这病不算致命,要不然这么多人当真棘手。柳临溪道。
是否致命尚难以定论,这病看着是风寒,实际究竟如何,还要和医馆的大夫聊过之后才能知道。于行之道。
柳临溪看了一眼医馆的状况,皱眉道:不能让人都这么挤在这儿,左右街上现在也没人了,让工部的人在医馆外头搭一些临时落脚的窝棚,先把人分散开再说。
冬日太冷,本就容易得风寒,窝棚恐怕不行。于行之道。
附近不是有学堂吗?除了太学之外,其他学堂若感染风寒的人不多,便都遣他们回家,把学堂作为临时的医馆如何?柳临溪道。太学此前染病的人太多,太学生们只能暂时隔离在太学中不能回家,所以太学暂时无法征用。
于行之当即赞同,一边让人去各处学堂疏散学子,一边带人疏散人满为患的医馆。
学子那边还好说,医馆的病患们一听说要让他们去学堂,顿时开始嚷嚷起来。众人本就因为疫病情绪颇为激动,一听要让他们离开医馆,纷纷涌起不好的猜测,场面顿时陷入了混乱。
凭什么不让我们看病?
将咱们都赶到学堂里,是想杀人灭口吗?
朝廷不会把咱们都烧死吧?
我只是染了风寒,我不想死啊
人群中一旦有人开始崩溃,其余理智的人也开始慢慢被那种情绪裹挟,纷纷开始嚷嚷起来。
柳临溪没料到事情会产生这种变故,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这时在医馆外头的一个病人,原本倚在墙边已经奄奄一息了,突然不知哪儿来的力气,冲过来抱住柳临溪就要拼命。
于行之也吓了一跳,大惊失色,忙上前阻止。
拉扯间那个人突然开始剧烈的咳嗽,然后呛出了一大口血,猝不及防地喷了柳临溪一身。
第45章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 众人几乎来不及反应。
就连吐血那人都愣住了,被于行之一把拎起来的时候,连挣扎都忘了。
顷刻间, 数名暗卫迅速聚拢过来, 将柳临溪围在中间。
其中两人已经拔出了腰间的佩刀,眼看此前那人就要血溅当场。
不要拔刀!柳临溪忙道:让我跟他们说清楚
然而一旁的百姓本就已经乱了分寸, 见暗卫拔了刀,越发群情激愤。
柳临溪有心想稳住场面,奈何自己被几个暗卫牢牢护在中间,而他声音根本盖不过百姓, 所以徒劳的喊了几声便也放弃了。
禁军和巡防营的人纷纷赶来, 想要维持住场面,但他们未得命令不敢对百姓动手,百姓见状有恃无恐,反倒要对他们动起手来了。
就在此时,被于行之制住的那人突然开始剧烈的喘息,随后他的身子开始痉挛, 力道大的惊人。于行之抓他不住只得松手之后, 那人跌倒在地手捂着胸口在地上挣扎了片刻,又一口血吐出来, 眼睛一翻,没了声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