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果然,下一秒,就有一名官员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他一脸苍白:几位爷,出事了
大皇子:
就在一刻钟前,元平帝连下三道旨意。
他说:赵王公处置二公主一案确有失当之处,但念其是护姐心切,且赵王公有救二公主于水火之功在先,姑且允其功过相抵,百官不许再提给赵王公晋封王爵一事。
慎王侯,诚王伯,霄王伯等五皇子,在二公主一案中处事失当,更失德,着削去五皇子之爵位,贬为庶民,再重责三十大板,无诏不得出京。
赵达、宋路、李公演、孙安康等四位老将军,此番虽是无诏入京,但念其跟随仁端太子起兵,战功累累,后又镇守边关二十余年,劳苦功高,着削去尔等从三品颂玉关参将,彭城关参将之职,分别调任从二品京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提督,望尔等将功抵过,不堕仁端太子之威名。
听见这儿,大皇子等人莫不是眼前一黑,然后直接跌坐回了椅子上。
第231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
消息传出, 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方言钦当众打死了世家之首、清流代表的彭家满门的事情,在元平帝眼中竟然仅仅只是处事不当?
而且想想也知道,现在满朝文官, 都恨不得用目光和弹劾的奏本把方言钦也乱棍打死才好,又怎么可能再继续为他请封王爵。
所以这算哪门子的功过相抵?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元平帝竟然真的因为二公主的事, 重罚了五位皇子。
而且在重罚了五位皇子之后,又把之前因为勾结秦言钦,无诏入京而被关进大牢里的那四个边关守将放了出来,打着将功折罪的名义, 把他们全都留在了京城。
从从三品的参将一跃成为从二品的提督,这叫将功折罪?
那些被贬到蛮荒之地做芝麻官的犯官要是听见这话,眼睛都能当场红得滴出血来你信不信?
关键是他们出任的还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的提督
在大乾, 负责戍卫京师的衙门是都督九门步军衙门。
因为京城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安定、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
都督九门步军衙门的最高长官是九门都督,其次是各门提督。
其中每门辖兵一万五千,兵员从各地抽调,装备精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 可以说整个京城的安危都掌握在都督九门步军衙门手中。1
可是现在, 元平帝将秦言钦的四个亲信封做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的提督,四舍五入, 他这是将京城一半的防卫力量交到了方言钦手中。
这意味着只要方言钦愿意, 他随时都能带兵打进皇宫
所以元平帝这是疯了吗?
但是元平帝显然没有疯
所以他这么做的原因只能是一个, 那就是他真的准备将皇位传给方言钦!
被摁在地上的大皇子的脸瞬间就扭曲了。
因为他还没有蠢到到现在还以为元平帝这么做都是为了磨砺他们的地步。
说好的,元平帝溺爱秦言钦,都是为了养废秦言钦呢?
说好的, 元平帝隐忍十几年,就是为了坐稳皇位,为此他不惜费尽心机除掉了仁端太子另外两个还算聪慧的庶子呢?
说好的,元平帝之所以让方言钦去重审二公主的案子,是为了把方言钦推出去做挡箭牌呢?
再一想起他之前嘲讽过方言钦的话要怪只能怪你运气不好,投生成谁的儿子不好,偏偏投生成了仁端太子的儿子。
你要是能跟我的运气一样好,投生成皇子,说不定也就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了,哈哈哈!
现在看来,真正倒了八辈子霉的,分明是他才对,
否则他怎么会投生成元平帝的儿子。
所以他不甘心
想到这里,大皇子两眼血红,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力气,他用力挥开了左右按着他的人,看着他们还想冲过来之后,一把拔出了旁边一名士兵腰上的佩刀,歇斯底里道:谁敢过来,我就活剐了谁。
那些奉命过来行刑的太监见状,也都吓住了。
因为怕动起手来,伤到大皇子。
毕竟不管怎么说,大皇子都是元平帝的亲生儿子,要是伤到他,他们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大皇子见状,当即提着刀冲了出去。
结果刚到皇宫门口,他就正撞上了同样提着刀赶来的,身后跟着一长串的追兵的其他四位皇子。
看着对方同样一身狼狈的样子,他们眼中怒火更甚。
而后他们握紧了手中的刀,就一起冲进了宫门:都给我们让开,我们要见父皇,我们要见父皇
而总管太监将这件事情禀报给元平帝的时候,元平帝正在接见方言钦和那四位老将军。
听完总管太监的话,元平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淡了。
然后他才看向那四位老将军: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那四位老将军相互对视了一眼,心里越发的愧疚。
明明元平帝对秦言钦已经好到连亲生儿子都能放弃的地步了,他们却还怀疑元平帝的用心,甚至想要挑唆秦言钦造元平帝的反,简直是不识好歹。
想到这里,他们站起身来,又跪了下去:请皇上放心,臣等以后一定尽心辅佐赵王公,不负皇上的期望。
想到方言钦,元平帝的心情又好了一些:好好好,有四位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等到方言钦和四位老将军都退了下去,元平帝才忍不住伸手按了按太阳穴:你去把他们叫进来吧。
算了。
然后他又放下了手:朕直接去见他们好了。
他倒要看看那群孽障还能怎么狡辩。
结果一出宫门,他就看见了大皇子等人提着刀跟禁军对峙的场面。
元平帝额上青筋直冒: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
听见元平帝的话,大皇子等人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了元平帝,再一对上元平帝愤怒的脸,他们连忙扔掉了手中的刀,然后跪倒在地。
然后他们才反应过来。
秦言钦的那四个手下身为边关守将,无诏入京都不算造反,他们不过是提着刀闯了一回宫门,不,他们不过是提着刀闯了一回自己的家,就算是谋反了?
想到这里,他们更愤怒了:父皇,我们还是您的儿子吗?
元平帝深吸一口气:所以你们想说什么?朕为什么对言钦比你们还好?朕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你们,而要把皇位传给言钦?
听见这话,一旁那些正在太阳底下静坐的,试图逼迫元平帝收回成命的文人清流又是一片哗然。
毕竟他们怀疑元平帝想把皇位传给方言钦是一回事,听到元平帝当众承认又是另一回事。
最主要的是,方言钦要是真的当了皇帝,那大乾还有他们这些文人清流的出路吗?
而上首的元平帝却是越想越生气:那是因为这天下是太/祖皇帝和仁端太子打下来的。
那是因为我这条命是仁端太子救的。
那是因为我能当上太子,能当上皇帝,都是因为太/祖皇帝把对仁端太子的厚望和哀思,都寄托在了我这个仁端太子救回来的儿子身上。
你们知事之后,我就不止百次地告诉你们,你们要跟言钦好好的相处,不要起什么歪心思,结果呢,你们一个比一个的心比天高,把我的话全都当成了耳边风。
而且朕就算再宠爱言钦,至少朕从来没有亏待过你们。
听到这儿,那五个皇子终于反应了过来。
大皇子:你从来没有亏待过我们?
他愤怒不已:我今年都三十六了,还是个王侯。
三皇子也说:我一家四十多口人,挤在一个伯府里,你能不知道?可是你从来都没有什么表示。
你们给我住嘴
元平帝越发的愤怒,他看着大皇子:当年我也不过才是个王侯,按照太/祖定下来的降等袭爵的规矩,我当年要是死在了关外,你最多也就是封个王伯,甚至于你说不定还会被我牵连,流放边疆,因为当年要不是我听从了叛徒的建议,为了缩减行军时间而选择走小路去救援仁端太子,也就不会中了残元的圈套,导致上万大军死在了关外。
还有你
元平帝转头看向三皇子:我一个皇帝,后宫妃嫔儿子女儿侄子加起来,一家才不过二十几个人,所以你想让我有什么表示?夸你是头种猪,能下崽子?还是包了你三天两头往府里抬小妾的开销?
而且王侯,王伯的爵位很低吗?多少人血溅沙场一辈子可能都捞不到一个爵位,你们扪心自问,你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当得上你们身上的爵位吗?
说到这里,或许是为了彻底断绝他们的念想,元平帝咬着牙说道:为了扳倒言钦,你们挑拨他卖官鬻爵,又一手炮制了科举舞弊案。
为了夺嫡,你们千方百计地笼络朝廷官员,甚至连贪污朝廷赈灾银两的官员都能收容。
这些也就算了,为了一百万两银子,你们连自己的亲妹妹都能卖
听见这话,大皇子等人莫不是一脸狰狞。
元平帝、元平帝竟然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把他们做过的腌臜事全都揭露了出来。
他分明是想彻底绝了他们的后路。
五皇子咬牙切齿道:父皇,我们可是你的亲生儿子?
元平帝:二公主还是我的女儿,你们的亲生妹妹呢。
这才是最让他失望的地方。
所以就算没有秦言钦,他也不会把皇位交给这样一群孽障。
听见这话,大皇子等人脸上的神情不由地僵了僵。
在这件事情上,他们说不心虚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他们只知道一点,这些绝不能说服他们。
所以他们当即说道:可是那又怎么样?这个皇位明明是你名正言顺地从太/祖那里继承来的,我们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子。
你想做一个圣人,所以不把这个皇位放在眼里,可是你为什么要拉上我们?
元平帝气笑了:那这皇位还是我的呢,我不想给你们,你们凭什么觊觎?
他真正想说的是这些吗?
他真正想说的是,仁端太子救了他们的父亲的命,他们作为儿子的为什么就不能对仁端太子多上那么哪怕一分的感激之心。
听到这儿,大皇子等人哪还能不知道元平帝这是铁了心要越过他们把皇位传给方言钦了。
恋耽美
大皇子:
就在一刻钟前,元平帝连下三道旨意。
他说:赵王公处置二公主一案确有失当之处,但念其是护姐心切,且赵王公有救二公主于水火之功在先,姑且允其功过相抵,百官不许再提给赵王公晋封王爵一事。
慎王侯,诚王伯,霄王伯等五皇子,在二公主一案中处事失当,更失德,着削去五皇子之爵位,贬为庶民,再重责三十大板,无诏不得出京。
赵达、宋路、李公演、孙安康等四位老将军,此番虽是无诏入京,但念其跟随仁端太子起兵,战功累累,后又镇守边关二十余年,劳苦功高,着削去尔等从三品颂玉关参将,彭城关参将之职,分别调任从二品京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提督,望尔等将功抵过,不堕仁端太子之威名。
听见这儿,大皇子等人莫不是眼前一黑,然后直接跌坐回了椅子上。
第231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
消息传出, 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方言钦当众打死了世家之首、清流代表的彭家满门的事情,在元平帝眼中竟然仅仅只是处事不当?
而且想想也知道,现在满朝文官, 都恨不得用目光和弹劾的奏本把方言钦也乱棍打死才好,又怎么可能再继续为他请封王爵。
所以这算哪门子的功过相抵?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元平帝竟然真的因为二公主的事, 重罚了五位皇子。
而且在重罚了五位皇子之后,又把之前因为勾结秦言钦,无诏入京而被关进大牢里的那四个边关守将放了出来,打着将功折罪的名义, 把他们全都留在了京城。
从从三品的参将一跃成为从二品的提督,这叫将功折罪?
那些被贬到蛮荒之地做芝麻官的犯官要是听见这话,眼睛都能当场红得滴出血来你信不信?
关键是他们出任的还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的提督
在大乾, 负责戍卫京师的衙门是都督九门步军衙门。
因为京城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安定、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
都督九门步军衙门的最高长官是九门都督,其次是各门提督。
其中每门辖兵一万五千,兵员从各地抽调,装备精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 可以说整个京城的安危都掌握在都督九门步军衙门手中。1
可是现在, 元平帝将秦言钦的四个亲信封做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的提督,四舍五入, 他这是将京城一半的防卫力量交到了方言钦手中。
这意味着只要方言钦愿意, 他随时都能带兵打进皇宫
所以元平帝这是疯了吗?
但是元平帝显然没有疯
所以他这么做的原因只能是一个, 那就是他真的准备将皇位传给方言钦!
被摁在地上的大皇子的脸瞬间就扭曲了。
因为他还没有蠢到到现在还以为元平帝这么做都是为了磨砺他们的地步。
说好的,元平帝溺爱秦言钦,都是为了养废秦言钦呢?
说好的, 元平帝隐忍十几年,就是为了坐稳皇位,为此他不惜费尽心机除掉了仁端太子另外两个还算聪慧的庶子呢?
说好的,元平帝之所以让方言钦去重审二公主的案子,是为了把方言钦推出去做挡箭牌呢?
再一想起他之前嘲讽过方言钦的话要怪只能怪你运气不好,投生成谁的儿子不好,偏偏投生成了仁端太子的儿子。
你要是能跟我的运气一样好,投生成皇子,说不定也就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了,哈哈哈!
现在看来,真正倒了八辈子霉的,分明是他才对,
否则他怎么会投生成元平帝的儿子。
所以他不甘心
想到这里,大皇子两眼血红,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力气,他用力挥开了左右按着他的人,看着他们还想冲过来之后,一把拔出了旁边一名士兵腰上的佩刀,歇斯底里道:谁敢过来,我就活剐了谁。
那些奉命过来行刑的太监见状,也都吓住了。
因为怕动起手来,伤到大皇子。
毕竟不管怎么说,大皇子都是元平帝的亲生儿子,要是伤到他,他们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大皇子见状,当即提着刀冲了出去。
结果刚到皇宫门口,他就正撞上了同样提着刀赶来的,身后跟着一长串的追兵的其他四位皇子。
看着对方同样一身狼狈的样子,他们眼中怒火更甚。
而后他们握紧了手中的刀,就一起冲进了宫门:都给我们让开,我们要见父皇,我们要见父皇
而总管太监将这件事情禀报给元平帝的时候,元平帝正在接见方言钦和那四位老将军。
听完总管太监的话,元平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淡了。
然后他才看向那四位老将军: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那四位老将军相互对视了一眼,心里越发的愧疚。
明明元平帝对秦言钦已经好到连亲生儿子都能放弃的地步了,他们却还怀疑元平帝的用心,甚至想要挑唆秦言钦造元平帝的反,简直是不识好歹。
想到这里,他们站起身来,又跪了下去:请皇上放心,臣等以后一定尽心辅佐赵王公,不负皇上的期望。
想到方言钦,元平帝的心情又好了一些:好好好,有四位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等到方言钦和四位老将军都退了下去,元平帝才忍不住伸手按了按太阳穴:你去把他们叫进来吧。
算了。
然后他又放下了手:朕直接去见他们好了。
他倒要看看那群孽障还能怎么狡辩。
结果一出宫门,他就看见了大皇子等人提着刀跟禁军对峙的场面。
元平帝额上青筋直冒: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
听见元平帝的话,大皇子等人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了元平帝,再一对上元平帝愤怒的脸,他们连忙扔掉了手中的刀,然后跪倒在地。
然后他们才反应过来。
秦言钦的那四个手下身为边关守将,无诏入京都不算造反,他们不过是提着刀闯了一回宫门,不,他们不过是提着刀闯了一回自己的家,就算是谋反了?
想到这里,他们更愤怒了:父皇,我们还是您的儿子吗?
元平帝深吸一口气:所以你们想说什么?朕为什么对言钦比你们还好?朕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你们,而要把皇位传给言钦?
听见这话,一旁那些正在太阳底下静坐的,试图逼迫元平帝收回成命的文人清流又是一片哗然。
毕竟他们怀疑元平帝想把皇位传给方言钦是一回事,听到元平帝当众承认又是另一回事。
最主要的是,方言钦要是真的当了皇帝,那大乾还有他们这些文人清流的出路吗?
而上首的元平帝却是越想越生气:那是因为这天下是太/祖皇帝和仁端太子打下来的。
那是因为我这条命是仁端太子救的。
那是因为我能当上太子,能当上皇帝,都是因为太/祖皇帝把对仁端太子的厚望和哀思,都寄托在了我这个仁端太子救回来的儿子身上。
你们知事之后,我就不止百次地告诉你们,你们要跟言钦好好的相处,不要起什么歪心思,结果呢,你们一个比一个的心比天高,把我的话全都当成了耳边风。
而且朕就算再宠爱言钦,至少朕从来没有亏待过你们。
听到这儿,那五个皇子终于反应了过来。
大皇子:你从来没有亏待过我们?
他愤怒不已:我今年都三十六了,还是个王侯。
三皇子也说:我一家四十多口人,挤在一个伯府里,你能不知道?可是你从来都没有什么表示。
你们给我住嘴
元平帝越发的愤怒,他看着大皇子:当年我也不过才是个王侯,按照太/祖定下来的降等袭爵的规矩,我当年要是死在了关外,你最多也就是封个王伯,甚至于你说不定还会被我牵连,流放边疆,因为当年要不是我听从了叛徒的建议,为了缩减行军时间而选择走小路去救援仁端太子,也就不会中了残元的圈套,导致上万大军死在了关外。
还有你
元平帝转头看向三皇子:我一个皇帝,后宫妃嫔儿子女儿侄子加起来,一家才不过二十几个人,所以你想让我有什么表示?夸你是头种猪,能下崽子?还是包了你三天两头往府里抬小妾的开销?
而且王侯,王伯的爵位很低吗?多少人血溅沙场一辈子可能都捞不到一个爵位,你们扪心自问,你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当得上你们身上的爵位吗?
说到这里,或许是为了彻底断绝他们的念想,元平帝咬着牙说道:为了扳倒言钦,你们挑拨他卖官鬻爵,又一手炮制了科举舞弊案。
为了夺嫡,你们千方百计地笼络朝廷官员,甚至连贪污朝廷赈灾银两的官员都能收容。
这些也就算了,为了一百万两银子,你们连自己的亲妹妹都能卖
听见这话,大皇子等人莫不是一脸狰狞。
元平帝、元平帝竟然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把他们做过的腌臜事全都揭露了出来。
他分明是想彻底绝了他们的后路。
五皇子咬牙切齿道:父皇,我们可是你的亲生儿子?
元平帝:二公主还是我的女儿,你们的亲生妹妹呢。
这才是最让他失望的地方。
所以就算没有秦言钦,他也不会把皇位交给这样一群孽障。
听见这话,大皇子等人脸上的神情不由地僵了僵。
在这件事情上,他们说不心虚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他们只知道一点,这些绝不能说服他们。
所以他们当即说道:可是那又怎么样?这个皇位明明是你名正言顺地从太/祖那里继承来的,我们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子。
你想做一个圣人,所以不把这个皇位放在眼里,可是你为什么要拉上我们?
元平帝气笑了:那这皇位还是我的呢,我不想给你们,你们凭什么觊觎?
他真正想说的是这些吗?
他真正想说的是,仁端太子救了他们的父亲的命,他们作为儿子的为什么就不能对仁端太子多上那么哪怕一分的感激之心。
听到这儿,大皇子等人哪还能不知道元平帝这是铁了心要越过他们把皇位传给方言钦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