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快穿之登高临下 > 快穿之登高临下
错误举报

——(274)

    没人追究他们在谢恩的时候,将方言钦和元平帝相提并论的事情,有的只是心情复杂的人。
    比如某些勋贵旧臣,他们是主动投靠的元平帝,后来见元平帝对他们爱搭不理,他们就又投靠了那些皇子,甚至主动帮着那些皇子陷害秦言钦。
    他们为的就是搏一个从龙之功,能够庇荫子孙后代。
    正因为如此,在听说孙安康四人真的被三皇子他们骗到京城的时候,他们也不同情他们,只觉得他们愚不可及,都过了二十多年了,还惦记着仁端太子的那点小恩小惠。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元平帝是真的准备将皇位传给秦言钦。
    也没有想到秦言钦不仅不是个废柴,而是个天生的将才。
    于是那些皇子就这样都被元平帝圈禁了,连带着他们别说庇荫子孙后代了,能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已经是奢望了。
    因为想想也知道,元平帝和方言钦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而他们原本根本看不起的孙安康四人,却都摇身一变,成了侯爵。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方言钦显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新帝了元平帝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封他做太子,不过是因为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立下过规矩,皇子要及冠之后才能封为太子,也就是说孙安康四人以后自然也就是新帝的心腹了,他们的荣华富贵才刚刚开始。
    所以他们的心情能不复杂吗?
    不过方言钦可不关心他们现在是个什么心情,他更关心那些清流文人。
    所以一下朝,他就直接问道:皇叔,当初那些试图逼宫的官员,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
    不是方言钦心眼小。
    这些清流文人和左相他们可不一样,左相他们是为大乾的江山着想,才千方百计地想要阻止他上位,可是那些清流文人,很多是觉得方言钦打了他们的脸,所以不分青红皂白,也要把他拉下马。
    而且方言钦可不是没有给过他们机会。
    别忘了,审二公主的案子的时候,他仅仅只是让他们去旁观了一下而已,事后也是为了朝局的安稳,没有问罪于他们。
    结果他们倒好,蹬鼻子上脸,连残元入侵这样的事关国家安危,百姓生死的事情都能拿来做筏子威胁元平帝。
    之前不处置他们,纯粹是因为没腾出手来,现在大乾外患已除,要是再不给他们一个教训,他们恐怕真的能上天。
    元平帝只说道:已经有章程了。
    闹的最严重的那一批人,还有和彭家有勾结的人,直接罢官,交由刑部问罪,其他人全都贬到偏远一点的地方去做官。
    至于空出来的官位,我准备趁着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胜,加开一次恩科,把进士录取名额从原本的两百六十名增加到四百名,算是补上去年科举时减去的那些名额。
    去年的科举,因为大皇子他们相互攻讦,导致会试两次阅卷的录取人员有三分之一的差别,当时元平帝为了平衡朝局,只能快刀斩乱麻,只录取了两次阅卷都上榜的士子。
    元平帝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毕竟那些举子寒窗苦读几十年,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越过龙门了,结果却因为皇家的那点糟心事,害得他们又要浪费三年时间,所以他心底一直过意不去。
    好在现在能弥补回来了。
    方言钦笑了:好。
    第237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
    然后就又听元平帝说道:对了, 这次恩科,我准备让你去做会试的主考官。
    方言钦下意识地拒绝道:不了,您是知道的, 我对四书五经这些根本就是一窍不通, 所以哪里做得了会试的主考官
    最主要的是, 有这个闲工夫,他还不如去调戏他老婆呢。
    毕竟他都三个月没见到他老婆了。
    元平帝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没让你亲自去监考、去阅卷,就是让你走个过场。
    毕竟除殿试之外,会试、乡试、童生试等考试,皇帝一般都是不插手阅卷的, 也就是说在这些考试中, 考生的录取与否全都由主考官说了算,所以考生和考官之间自然就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在,主考官轻而易举地就能培植起自己的势力。
    所以不知道多少人打破头皮都想做一任会试主考官,结果方言钦居然还敢嫌弃。
    以前秦言钦的声望不够,年纪也不够,所以元平帝也就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心思。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谁没有读过安定四箭定江山,王公一力挽狂澜这句诗,谁不知道方言钦现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
    所以那些士子别说是反对了,只怕巴结方言钦还来不及呢。
    元平帝继续说道:虽然你有一身神力, 能在千军万马当中取上将首级, 但是不善政事始终是你最大的短板。
    当然了, 你将来也可以将政事都托付给臣子, 但是谁能保证那些臣子是对你忠心耿耿的呢, 万一他们动什么歪心思, 架空你还是轻的, 就怕他们等你老了,拿不动刀的时候,也给你玩一出黄袍加身。
    所以我现在不求你能把这些都学会,至少你要学会辨识人才,组建自己的班底,比如善于理财的,毕竟国库一直不怎么宽裕。
    还有善于处理内政的,本朝立国三十多年,还没出过一位名相呢。
    对了,还有善于治水的,黄河年年发大水,朝廷却根本找不出一个能治水的人来,前朝倒是有位治水的奇才,可惜他父亲对前朝忠心耿耿,说什么也不许他出仕本朝,所以我给他下了十几道征辟他的诏书,他都拒绝了,倒也不是他父亲背祖忘宗,只是听说他父亲一家十几口曾不幸蒙难,是个元将救的他们
    最后的这几句话,纯粹是元平帝有感而发。
    而后他才说回正事:而且我另外点了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给你做副主考,还有谢卿,也在同考官之列。
    有他们辅佐你,只要你不出岔子,就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本来还觉得有些头疼的方言钦:
    和谢温纶一起?
    那就没事了。
    所以他当即点了点头:行吧!
    说到这儿,元平帝又笑了:正好,再过几个月,你就该加冠了,到时候皇榜和立你为太子的诏书一起发下去,让老百姓们好好高兴高兴。
    好。
    方言钦也没有拒绝。
    毕竟这可是元平帝毕生的心愿。
    更何况只要他在太子之位上坐着,那些魑魅魍魉应该就不敢再生出什么异心来。
    想要说的话都说了,方言钦便又陪着元平帝在皇宫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才回去。
    总管太监按照元平帝的吩咐,将他送到了宫门口。
    好了,奴婢就送您到这儿了,殿下慢走。
    也就在这个时候,像是想起了什么,方言钦突然停下了脚步,然后从袖子里掏出来了两个药瓶,递给了总管太监。
    看着瓶子上熟悉的花纹,总管太监不由呼吸一促:殿下,这是?
    方言钦只说道:陈总管的腿疾似乎一直没好。
    总管太监下意识地伸手揉了揉膝盖,然后才反应过来,但是不等他开口,方言钦就把手里的两个药瓶塞进了他手里:这是一瓶补身丸和一瓶治腿疾的药。
    因着配药很需要时间,加上这段时间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所以前几天才刚刚做好,这不,就给您拿过来了。
    总管太监一脸受宠若惊:殿下,这是
    方言钦笑着说道:当年是我不懂事,害得陈总管染上了腿疾,又被腿疾折磨了这么多年,还请陈总管大人不计小人过才好。
    听见这话,总管太监当即就急了:这、这天底下哪有主子给奴婢赔罪的道理。
    更何况,当年是奴婢毛手毛脚,打翻了殿下的豆乳在先,殿下处罚奴婢也是应该的。
    而且我那不成器的干儿子还因为这件事情冒犯过殿下对了,奴婢已经把他贬到净房去刷马桶去了。
    他说的是之前惜薪司的管事太监在方言钦的炭里面做手脚的事情。
    把他放出来吧,毕竟他也是一片孝心。
    方言钦只说道:更何况您陪伴了我皇叔几十年,虽是奴婢,更是亲人。
    既是亲人,我这个做晚辈的给您赔罪也是应该的。
    殿下,这,奴婢怎么配呢?
    总管太监瞬间红了眼眶,腰也弯得更低了。
    他平生听过不少恭维他的话,但没有哪一句比得上方言钦说的这一句。
    因为这对于一个奴仆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夸赞了。
    更何况方言钦还给了他一瓶补身丸,那可是能延年益寿的神药啊!
    所以这一刻,对于方言钦,他心里只剩下了满满的感激。
    方言钦当即把他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别人或许不配,但是您绝对是配的。
    好了,我先回去了。
    药您千万记得吃,以后皇叔还要多仰仗您照顾呢。
    说着,他大步走了出去。
    看着方言钦的背影,总管太监忍不住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流出来的泪水,然后才高声喊道:谢殿下,奴婢以后一定会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皇上。
    方言钦听了,也没有回头,只是抬手招了招,示意自己知道了。
    一旁的侍卫见了,忍不住露出一丝羡慕的神情。
    而听到总管太监的回禀,元平帝却是一愣。
    他先是说道:言钦说的不错,你照顾了朕几十年,早就和恭王兄他们没有什么区别了。
    听见这话,总管太监的眼睛又红了。
    然后元平帝才忍不住说道:看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言钦是真的长大了。
    要不然他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
    希望他能一直坚持下去,不要辜负我的一片苦心。
    听见这话,总管太监当即说道:您放心好了,殿下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元平帝也忍不住畅想开了:希望吧!
    不过元平帝显然是想多了
    方言钦刚出宫门,一个风尘仆仆的,拄着一根拐杖的老者就突然冲出来,拦在了轿子前,直把那些抬轿子的脚夫吓了一跳。
    他们这一急刹,要不是方言钦反应及时,只怕已经飞出来了。
    轿外立时传来中军的呵斥声:你是什么人,为什么突然冲出来?
    紧跟着一个苍老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轿子里、轿子里坐的可是大乾的赵王公?
    老朽有要事求见赵王公。
    中军:大胆,你想求见王公,就该按照规矩先去赵王府递上拜帖,然后等待王公的召见,岂能做出当街拦轿这么危险的事情。
    老朽也没有办法,实在是因为情况紧急,不得不出此下策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