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朕的江山又亡了[重生] > 朕的江山又亡了[重生]
错误举报

——(109)

    宋青阁对这说法一笑置之,道:我们现在去哪?
    此地还是不宜久留,扎布苏挥手让骑兵们跟上,在天蒙蒙亮之际入了山林,道:华扬舲还没找到,如今朝中还是对宋家的事半信半疑,依我看,此时宋将军回京并非明智之举。
    清晨的山林还有些潮气和凉意,宋青阁身上的伤隐隐作痛,按了两下肩头的伤口,颔首道:的确如此。华扬舲这一攀咬让宋家不得不自证清白,诬陷容易,自证清白却难。若我此时回朝,还是会有人不相信我,孙秉德和裴元恺说不定还会联合起来反咬我已经被大昭策反,局势更加不妙。只有找到华扬舲,把人带回乐州,才能洗刷宋家冤屈。
    扎布苏看宋青阁面色太过苍白,让牧仁从随身带着的行李中取了毯子给他,道:是这个道理。陛下给我的信中也倾向于让宋将军先不要回朝,甚至还要暂时压住宋将军已经被人救走的事。大昭为了面子,应该不会主动放消息出去说宋将军被人救走了,那大虞最好也先别说。等抓到华扬舲,搜集到了足够的证据,回朝一举翻案,大快人心。
    接下来其实我还是想在池州,最好能去坪都,我猜华扬舲在那儿。宋青阁接过毯子,道了声谢,陛下怎么说?
    一夜没睡,扎布苏也打了个哈欠,道:陛下让你自己决定,如果想去安全的地方就在宣颐府,梧州我有一处宅子,可以给宋将军暂时落脚,或者去祈县?当初你们救皇太孙时去过,也是安全的。
    宋青阁摇摇头,道:我还是想去坪都,华扬舲既然能脱困,定然是得了江北世族的帮助,如今定然在坪都,只有去坪都才有机会把他带走。
    扎布苏爽快地应道:行啊,我还没去过坪都呢,顺便去看看了。但这两天先去梧州避避,沈辞也快来了,等梧州战事安定,大昭也没人想着要找你了,我们再偷偷溜去坪都。
    宋青阁轻皱起眉,觉得好像有点问题,疑道:四王子也要去坪都?不回北狄吗?
    嗐,回什么北狄啊,我父汗和弟弟现在应该知道我已经溜走了,跑回去不是去送死吗?扎布苏笑道,我的选择和你一样,要么就别回去,一旦回去就不要再给敌人机会。
    宋青阁点头以示明白,也猜到了谢如琢大概是和扎布苏做了什么交易,试探道:四王子回北狄之日,或许是需要我帮忙?
    扎布苏打了个响指,道:宋将军聪明。虽然这是我和陛下已经定下的交易,未经宋将军同意,但想必宋将军不会推辞。到时候需要宋将军借宛阳的地界一用,再借点兵给我,最好呢,您和沈将军一起来给我带兵,那就万事大吉了。
    宋青阁:
    这哪是未经他同意就做了交易,他感觉自己是被这两个人给卖了。
    陛下都同意了,身为臣子,我还能说个不字?宋青阁苦笑道,其实你带上一个沈辞就够了。
    扎布苏挑拨离间不嫌事大,开玩笑道:其实啊,前几天是沈辞来找我的,条件呢也是他跟我谈的,陛下的意思就是让他出面,所以算起来是沈辞答应的,可能他是觉得卖了你有点不好意思,才把自己也捎上的吧。
    宋青阁彻底不想说话了,所以他是对这对夫妇夫夫合起伙来给卖了,人间惨剧莫过于此。
    这头扎布苏一得手就传信回京告知了谢如琢,宋青阁自己也写了封信回去报平安,谢如琢看到信时终于是彻底放下了心,想起前世的惨剧,他不由热泪盈眶,抱着何小满又哭了一阵。
    这一世终究有了一个好结果,纵然过程艰难辛苦,可他们都挺过来了,守得云开见月明。
    至此,他前世所有的遗憾都不再是遗憾,都在这一世得到了所有的圆满,这对他来说,就是重活这一世最大的意义。
    如果日后能和沈辞再一起去江南,那这一世就当真再无挂碍了。
    多日阴霾得以一扫而空,谢如琢总算是有了会心的一笑,抹抹眼泪,对何小满道:之前提的让卫央去宛阳的事,我已经和内阁说了,虽然他们暂时不同意,但这事我会摆平,卫央准备启程就是了。
    三大营那边王掌印出面稳住了局势,他素来刚正不阿,谁的账也不会买,内阁去找他,他见都不见。何小满无奈道,不过奴婢去找他,他也不见。
    谢如琢却笑道:这样挺好的,谁都无话可说,内阁也没立场跳脚了,当初这个提督朕果然没选错。
    何小满拿出今天东厂和锦衣卫收到的信报,如今卫央没法接手锦衣卫的事务,锦衣卫每天的信报都汇总来了东厂,道:吴显荣已经在沧州附近压制了裴元恺的动作,现在裴元恺也不敢有什么动静了,毕竟当初卫所改制之后,吴显荣还是势力未减,今日的吴显荣和裴元恺相比,也不落劣势了。
    宛阳军只认宋家人,在这点上还是能说服朝臣们的。谢如琢思忖道,明日再和孙秉德他们聊聊吧,应该没问题。何况裴元恺如今也兴不了什么风浪了,他孙秉德又能怎么样?
    之前孙秉德说三大营可能也不干净,如今王谌出面像模像样地查了一番,稳定了局面,没再让孙秉德插手,至于孙秉德拿裴元恺威胁朝廷的事,现在吴显荣又出面压制了裴元恺,沧州军和溪山军遥遥对望,剑拔弩张,孙秉德猜到谢如琢有后手,但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吴显荣动得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迅速,且不惜和裴元恺撕破脸。
    当初吴显荣来京中与谢如琢谈条件,大家都知道是给了好处的,有卫所的也有京中的势力,但不知道还有勤王令,因而如今大家不由地揣摩当初谢如琢到底是给了吴显荣什么好处,能让吴显荣有这么大底气敢与裴家对抗,背后没有皇帝某些东西的扶持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谢如琢自然是看得明白,吴显荣从前确实没法和裴元恺的势力比,但这些时日他对吴显荣的态度和给的好处让吴显荣放心了,知道朝廷不想动自己,只要注意分寸就能高枕无忧,还能趁机扳倒裴家捞一笔大的,这么划算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以强制强,以黑吃黑,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谢如琢又与何小满说了些话,殿外的内臣禀报杜若求见,何小满告退离去,让两人谈国子监的事情。
    那两个学生处理了?谢如琢邀杜若坐下,问道。
    宋家的事刚传出来,国子监里就流出去两篇文章,在城中大肆传阅,讽刺朝廷包庇宋家,遮掩国贼,直指皇帝昏庸。
    历来朝中出了事,文人学子总喜欢写一些文章抨击批评,但在这节骨眼上速度迅捷地赶上了趟,必然是有人利用。
    谢如琢和杜若都曾担心过这些涉世未深的学生被人利用,没想到还真有人往这儿伸手,杜若借了几个锦衣卫的人在国子监中查了一番,很快就查出两个学生隔着后面的小门,与外面的人通了信,还收了银子。
    国子监历来是半月可以休假一日,前不久杜若上奏改成了十天休假一日,其他时候都要待在国子监内不得随意离开,但家在附近的,家人偶尔会从小门里递些东西进来,杜若也不会多管,倒是给了人可乘之机。
    而国子监现在收的学生虽然质量比之先帝时是好了不少,但也不全是能让人省心的,比如一些荫监生就是凭借家世进来的,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儿子按理都要入国子监听学,其中不乏纨绔子弟,又因家世还眼高于顶,国子监中想要走捷径的学生也会去巴结他们。
    先帝在时,这批人把国子监搞得乌烟瘴气,好好一个读书的地方也变得拉帮结派,而国子监的官员又没人敢管,最后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杜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荫监生犯了错照罚不误,其他学生也就有了底气,对一些无心向学吊儿郎当的荫监生,以及荫监生的狗腿子们都很是鄙夷,平时在论道坛上还会互刺。
    这次收了银子的是两个岁贡生,本来都是寒门出身,一心向学的好学生,无奈走错了路,跟着那帮纨绔混,成了两个荫监生的小弟。那两个荫监生本想自己掺和,但家里留了个心眼,指使他们去让两个小弟做,递了银子,又允诺了些似真似假的好处,再威胁一番,那两人这就肯卖命了。
    杜若查出来后也没留情,将两人押去绳愆厅,用竹篾子各打了二十下,罚充吏役,永不可为官,那两个私下里和家里联系过的荫监生则直接被除名,杜若还把此事张贴于国子监内各个地方,警示其他人莫要在他眼皮底下搞小动作,在这里就好好读书,别想着去掺和外面乱七八糟的事,走捷径的也去做梦。
    两个岁贡生罚充吏役,这辈子是不能再为官,但念在他们家贫,臣让他们留在国子监为吏,还给他们家里寄了些银子。杜若已将此事写成了奏本,另外两个人,国子监是留不得他们了,臣让他们回家去了。
    谢如琢点点头:做得很好,就要这样震慑震慑这帮人,别以为国子监是好插手的地方。
    臣恐自己无法在国子监留任太久,只能尽可能在一开始把风气和规矩都掰正了,后人也好省力些。杜若道,臣看乐州国子监如今势头很不错,来日重回坪都,到时坪都应该还会再开国子监,但臣希望乐州的国子监能得以保留,与太.祖和太宗时一样,有南监与北监。
    谢如琢赞同道:朕一定要重开国子监就是为了显示朝廷重视教书育人之事,有心兴盛官学,日后坪都重为都城,国子监自然是要重开,但乐州的也要保留,吸纳更多的学子。
    臣还有一事一直想与陛下商议。杜若又拿出一份奏本递给谢如琢,如今学生们在国子监内读书的时间还是有些过长了,其实诗书典义本没必要读这么久,很多人到了后来都是读些死书,培养出来的监生也大多只知书上典义,不知实用,以后步入朝堂还是不知如何经世致用。现在入国子监的学生大多都自行修习完了四书,在正义堂、崇志堂和广业堂,过一年半再入修道堂和诚心堂。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入率性堂,这就过去了至少三年,之后还要再至少修读一年课业才算学业有成,可以离开国子监。*
    这四五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最有朝气的年纪,不该都浪费在国子监中读死书,他们该去一去大虞的各地衙门,去看看大虞的民生农事,既要读书,也要做事,这样从国子监选出来的才是真正能干实事的人。所以臣在想,或许在进入修道堂和诚心堂后,国子监可以择优一批学生去六部、翰林院还有地方上的衙门锻炼,做一些杂事,多学多看。这些学生很有可能是可以直接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入朝为官,不必参加科举,提前知悉什么才叫干实事是至关重要的,书要读,却还要离开书读。
    谢如琢大致看了奏本的内容,道:先生的想法朕也很支持,大虞最缺的就是像先生这样愿意事事躬行,多干实事的文官,国子监的拔尖学生日后都是国之栋梁,确实不能只读死书,要有更高远的眼界。本应在修道堂和诚心堂的一年半可以在读书的同时去各处衙门锻炼,而且也要每月考核,年终考试,至于总的时间可以按先生的想法缩短一年半载。
    杜若早知谢如琢会答应,但真正听到谢如琢这样说还是很感怀,心有抱负之人能遇到一个这样的君主,谁能不叹一句此生足矣,他向谢如琢谢了恩,又想起裴元恺,道:这次裴元恺和内阁勾连掺和进来,臣看陛下是想对裴家下手了?
    不瞒先生说,朕已经等不及了。谢如琢磨了磨后槽牙,眼中满是阴狠之意,朕想尽快下手,裴家是万万留不得了。
    那陛下可有想法?
    裴家的把柄还会少吗?谢如琢讽笑一声,只是朝廷一直装聋作哑没查,真要查啊,哪一件都是满门抄斩的罪。他指尖敲了敲桌案,回忆了一番前世的轨迹,先生放心吧,我们只需耐心等待几个月,到时候不愁抓不到把柄。
    作者有话要说:  *国子监学习过程的介绍参考往上对明朝国子监的介绍,主要是看了一篇搜狐网上明清国子监的文章,作话不允许放外链,反正我也是参考资料写的就是了!!!
    宋青阁:好尼玛的坑。
    小谢:没办法,我们穷/枯萎
    扎布苏:还钱两个字我已经说累了
    感谢在20210726 18:05:12~20210727 18:16: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saya 2瓶;落隰渊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1章 红衣白雪
    从五月底大军出征到七月, 由于宋家出了事,谢如琢忙得晕头转向, 又因为之前精神太过紧绷,后来松下一口气后累得病倒了,七月的生辰都没过,也写了信回南谷跟沈澈和叶莘湄道了歉,之前答应好要去和他们一起过生辰,办及冠礼, 如今又去不成了。
    他的二十岁生辰就是一个人在永宁宫过的,因为宋家的事他和文官们闹得不太愉快,皇帝的及冠礼也没有人主动提起,至于柳燕儿,她已经病入膏肓,寿命只剩这最后几个月了, 成日躺在床上昏昏沉沉。
    纵然他君临天下, 可到头来连生辰都鲜有人记得, 就像前世每一年孤独度过的七月初十,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感觉,对着烛灯说一句祝贺自己成年, 就算过完了及冠之日。
    但世上还是有一个人记得的。
    沈辞一个人苦苦撑着池州的战场, 却还掐着时间给他寄了长长的一封信,正好在七月初十这天寄到乐州,送到他手上。
    那封信是这么久以来他收到过最长的信, 沈辞从前世他们相识开始写起, 分离六年,天各一方,再次相逢后他们也曾如爱侣一般抱在一起入睡, 也曾争吵和误会,最终逐渐走远,天人永隔,可都将对彼此的爱意带着入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上天也被他们感动,给了他们重来的机会,所以这一世他们重新在去往乐州的途中相逢,互相弥补前世的遗憾,小心翼翼地试探,再在火树银花的上元佳节说出对彼此的心意,之后一起九死一生,也一起去做从前没有做过的事。
    沈辞从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只会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竟就一点点将他们两世的时光都在了信中,写他们的悲欢离合,也写他们的缱绻痴缠。
    前尘皆作黄土,余生山遥水阔,岁岁年年,与君同赴。
    看完最后一句话,谢如琢在昏黄的烛光下,将那封信贴在心口,熨帖着滚烫又热烈的心跳,他又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孤独,有一个人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想着他念着他,会记得他的生辰,会记得他们做过的每一件事,而后与他一样,悉心地将回忆都珍藏起来,再期盼着余生漫漫。
    他想,他历过的所有辛苦与磨难,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只是为了让他遇到沈辞,温柔与深情会将那些辛苦与磨难都一一消抵,重新留给他以圆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