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远处的牧人吆喝歌唱, 风将那歌声吹到众人耳边。那不过是牧人放牧时的牧歌罢了,只是那牧人声音雄浑, 歌声高亢,听来总是有那么几分激愤悲戚。
塔吉慢慢也跟着哼了几句,听来却很轻快。
一行人缓缓停下,开始在草地上生篝火, 支锅炉。远处的那歌声依然在不断传来, 李长明从那飘荡的歌声中隐隐约约听明白几句词, 才知道那牧人唱的是《敕勒歌》。
那是草原人的牧歌,也是英雄末路的悲歌。
这个时候, 李长明很难去欣赏这首歌,那牧人的歌声让李长明听得有些烦闷。
今天,玉京那边把皇帝册封何力为新可汗的圣旨送到了。
虽然一切早已在数月前注定,可这一道圣旨的意义极大, 从此乌环就不再是一个国家了还是会让人有些难受。
艾尼和图锋,还有那位小可汗、那些跟随大虞军队回京的草原人,都十分沉闷。唯有塔吉看起来一脸轻松。
可实际上呢一切好像回到了东乌环内乱, 瑟珠身死,塔吉跟随自己回玉京的时候
塔吉李长明看着刚刚一脸失落走开的艾尼,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塔吉回头瞧他一眼,仰头喝了一大口酒,别管他们,过几天就好了。
李长明叹口气,他不想让大家都那么难过,可他去安慰人,好像又显得十分矫情虚伪。
塔吉忽然轻轻拍拍他手背,道:我给你讲个故事。
李长明刚刚抬眸望向他,不等李长明回应,他就自己讲了下去:曾经有一个部族生活在西海之西,被邻国灭族,只剩下一个手脚都被砍断的男孩子。有一头母狼救下了这个男孩,把他养大。他长大以后,跟救下自己的母狼交合,母狼很快有了身孕。邻国得知当年灭亡的部族还留下那么一个男丁,就让人去追杀他们。
这故事李长明听过,是狼神子孙起源。
他代替塔吉说了下去:这个时候突然有神物出现,把母狼带到了山洞里,生下十个男孩。他们长大,娶妻生子,其中那个叫阿史那的孩子最聪明贤德,被推举为王。他立起狼旗,以示不忘其本。
塔吉目光不知投到了远方何处,拿着酒袋缓缓饮着:狼神的子孙,从遥远的西海而来,在柔然人麾下打铁求生,历经千险万难才成为草原的霸主。然后就慢慢成了自私贪婪的野兽,只会扑向弱小同族的尖牙和利爪不再是英勇的象征,只是残忍凶暴的标志。是该结束这一切了,让我们在挫败之中好好反省。
当狼群已经腐化堕落,清醒的狼也只有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厮杀,去争夺,成为新的王,才能结束这一切。
于是他杀死父亲,杀死对手,带着愿意追随自己的人离开,到达了东边,建立起新的乌环。他要恢复狼神的荣光,要建立一个强国,要让草原的子民幸福富足。
他也想以一个骄傲狼王的姿态,站在那位大虞战神的对面。
可是他失败了。
他依然想带领狼群称霸草原,只是他压下了这种野心。
在混乱的乌环,要活着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他不该用族人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骄傲,满足自己的野心。
只要这些受尽苦难的族人,能在大虞的庇护下幸福安稳地度过余生,就够了。
长明,我不难过甚至有些开心。塔吉笑了,眼眸中却又含着几分怅然,我的国家灭亡了我却很开心你说,后人会不会说我是叛徒,痛骂我?
李长明注视着他道:后人会明白的,安定美满的生活,远比强撑起来的可笑尊严要珍贵。
塔吉点头,将他的手握在掌心:长明,你说要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名字,要给全天下人一个共同的名字。我愿意成为你的刀,我要和你一起把那个名字刻在天下人的心间。我跟你一起,我们一定要做到。
李长明是他已经覆灭却又余烬复燃的梦想,是他唯一的希望。
不仅仅是他的爱人,还是他的荣光。
李长明从未见过这样炽烈的目光,那目光中的希冀几乎要将他点燃。
李长明突然就有了一个疑惑,自己在塔吉心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自己当他是爱人,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那他呢?
自己在他心中的份量,原来远比自己所想的要重。
李长明眸中隐有泪光,良久才道:塔吉,是乌环配不上你。乌环欠你的,大虞会给你。
十月,何力入京受封,大虞皇帝同时对乌环部将进行嘉奖。塔吉进实封八百户,拜冠军大将军。乌环部族首领封了官职,与汉人官员共治乌环。
乌环新的小可汗何力跟当年第一次来到玉京的瑟珠一样,总是下意识地去寻找依靠。
这个依靠就是身边的大人,尤其是塔吉,最能让他安心。要是塔吉不在,他就选择待在图锋身边。
图锋看着这位乌环的新主,心里总是有几分不是滋味。
人跟人的差距就是那么大,想当年,塔吉小汗王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草原上有名的勇士了。何力却还是个小孩子,一个怯生生的小孩子。
有时候图锋会想,如果当年小汗王自立为可汗,而不是离开乌环,到大虞当人质,如今的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或者现在他不是选择投靠大虞,让这个小孩子当可汗,而是自己做可汗呢?
图锋很难去理解塔吉的想法,明明当初和现在都有那么多的机会东山再起,为什么塔吉就这样轻飘飘地放下了?他难道真的一点也不在意乌环的灭亡吗?
还是说他在等一个机会?
图锋从来不质疑塔吉的决定,因为他信任塔吉会重振乌环荣光,即便是现在,他也依然觉得塔吉只是暂且蛰伏,会谋划复国。
这种信任,也挺让塔吉难堪的。
但塔吉也不想解释什么了。
新可汗要回乌环的那天,塔吉亲自过来典客署送别。何力看到他,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他总是这样得小孩子喜欢,虽然这次他根本没怎么与何力接触过何力这孩子,小时候养在爷爷身边,就乌维那德性,怕是也懒得花时间照顾孙子。年幼丧母,跟爷爷不亲,跟父亲也不亲,可能塔吉这一路上偶尔的关心都是极大的温暖了。
何力抬头看他:塔吉小汗王。
塔吉摸摸他脸颊:我是你堂叔的舅舅,你可以喊我舅爷。
何力点点头,小心地问:舅爷以后是不是就没有乌环了?
以后是不是就没有乌环了?
塔吉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作为一个国家的乌环,已经不存在了。那片土地如今属于大虞,是燕然都护府的一部分。
那个草原上的霸主最终走到末路,像从前的那些霸主一样,崛起、兴盛、衰败而后黯然退场。
可是他还在,乌环可汗还在,乌环千千万万的狼神子孙还在。
塔吉微微一笑,柔声道:不,乌环人还在,乌环就在。大虞并没有夺去我们在草原上生存的资格,你要快快长大,让乌环人在你和大虞的庇护下安定幸福。
嗯!何力用力点头,又问,舅爷,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舅爷有很多事要做,不回去了。塔吉温声道,何力,好好念书习武,知道吗?
何力有些失落:好。
塔吉直起身子,对图锋道:都交给你了。
图锋坚定道:定不负小汗王所托!
车队启程,缓缓前行。
塔吉站在那里看了半晌,忽地开口,用他们的语言哼唱起那首歌谣。
穿越过层层青山,
看鸟儿飞回故乡。
祈祷春天风调雨顺,
春天,
春天已经到来
迈过余下的寒冬,春天即将到来。
图锋在车队间轻轻和着他的歌声,直到他的声音完全消失。
乌环的战争到了后面,纯粹是大虞跟先前进入北境各地的安撒军在打,这群安撒人东一个西一个,藏得又深,着实不好一个个揪出来。大虞趁此机会在西域各地也展开了一次清剿,清除安撒安插在各地的势力。
一直到十一月末,整个西域和北境才算真正安定下来。
这期间,李熹给李长明的那陇右道大行台又开始忙碌,接收乌环的归降,统率西域北境战事。
陇右道大行台原本就是一个西北小朝廷。刚建立之时仅仅是陇右一小片土地。后来征西域,归降的西域各国并入瀚海都护府,全都归陇右道大行台管辖。如今乌环归附,燕然都护府扩大,也是归在陇右道大行台之下。
原本的陇右,加上瀚海都护府和燕然都护府,整个西方和北方都在李长明一个人掌控之中。那么大的一片土地,交给一个人全权负责,这就是把江山分两半,给了李长明一半。
李熹自己不在意,别人可是看得心惊了。
不少人又开始想起了魏王当年意图谋反的传言,猜测着各种各样的阴谋。
那些猜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李熹不得不用这个过于能干的弟弟,以至于封无可封,到了现在这种地步。而魏王手中有如此大权,不都是遥控朝政的结果么。
在下面朝臣的眼里,李长明这样的权臣,就算是皇帝亲兄弟,也该跟皇帝反目了。有的甚至开始为自己的以后担忧起来。
谁都不敢相信李熹给出这一切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胁迫。也没人敢相信魏王如此功勋,能没有点其他的想法。
最惶恐的还是谢德妃。
李熹身体不好,已经有了退位之心,然而李琢年幼,即便继位,也必定要有大臣辅政。
辅佐李琢的,自然是魏王。而魏王如此强势,辅佐幼主,等于这实权皇帝就是他。一个小皇帝,一个太后,就要天天看魏王的脸色过日子了。
何况现在皇帝都还没有立储君,要是再不争取争取,真到了魏王专权的时候,那还有李琢的机会吗?魏王还年轻,身体底子也好,现在没有子嗣,却根本不必着急。这皇帝直接变成魏王,太子直接变成魏王的儿子,也不是不可能。
几次侍疾,谢德妃都旁侧敲击试探了几句。李熹向来是个说废话的高手,一堆话说得谢德妃晕头转向,过后细品又是什么都没说。
李长明也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看到谢德妃一脸懵懂地从紫极宫走出来了,每一次看到这位女子的表情,他都觉得莫名可爱又滑稽。
皇兄,德妃娘娘又来试探立储君的事了么?李长明行礼坐下,第一句话就是问谢德妃。
李熹淡淡道:朝臣也都在劝朕早立储君,朕是真没几年可活了谁都看得出来,为朕着急呢。
别胡说。李长明道,不过早些立太子也好。培养一位合格储君也不容易,琢儿也快到能开蒙学习的年纪了,有储君的身份在,先生们教导的也要上心些。要么你好好教一个,要么就赶紧再生几个,不然到了以后就晚了。
嘶李熹咋舌,小没良心的把我当什么了?
生孩子是那么容易的事吗!
李长明道:不然呢?江山社稷,总不能交到个庸人手里吧?你辛辛苦苦那么多年栽树,后人要是光顾着乘凉了,这树就得死。
是,你说的都对李熹稍稍凑近了些,望着他道,只是,你就不能为皇兄分忧分忧?
李长明道眸子一下就睁大了:我怎么给你分忧?我又不能给你生
发觉自己话歧义很大,他连忙又道:不是,我可以教琢儿,其他的就算了。
李熹一挑眉:焘儿,比起皇太子,我更想要皇太弟。
作者有话要说: 别人眼里的桃:过于能干皇帝压不住,手握大权集齐篡位三件套的权臣。
哥哥眼里的桃:乖宝贝,哥哥什么都给你!
第186章 、备战
李长明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皇太弟是个什么东西。
一国储君大多数时候都是太子, 有时候皇帝自己没有子嗣,也会有皇太叔皇太弟。不过,皇帝自己有儿子, 还没权臣干涉,就立弟弟当储君的, 可没见过。
李长明反应过来后, 第一句话就是问皇帝陛下:哥陛下,你认真的?
他忽然发觉自己心跳得厉害, 一时间有些分不清自己这位皇兄是真心这样说, 还是在试探。他们之间再亲, 也是君臣。要谈这种事,他就不得不把自己放回臣子的位置上去。
他只是个臣子, 皇帝自己膝下还有皇子,却突然跟他说,要让他当储君。他感到的除了震惊就是畏惧,就跟当初吴彰听到皇帝问他, 要不要给吴士忠加九锡时候的心情一样。
李熹依然面露笑意, 十分温和:立储之事, 难道能开玩笑么?
李长明猛地离座跪伏在他身前:陛下贵为天下之主,家事就是国事, 立储之事,更应慎之又慎。自古立嫡立长而非择贤而立,是为国家安定。臣再有功劳,也只可忠心辅佐君主。皇子虽年幼, 亦是天子血脉,储君人选。陛下和皇子尚在,不应由臣越俎代庖。臣也无心权位。陛下所言, 令臣惶恐至极!
他一席话是劝皇帝多多考虑,绝了这个念头,他会辅佐好未来的皇帝,没必要把帝位交给他。李熹却好像没把他的话语听进去,只是轻笑:惶恐?焘儿啊你我兄弟多年情谊,你要是害怕哥哥,那哥哥得多伤心啊
李长明硬着声音道:臣身为人臣,自当以尊王为先,对君主心有尊崇敬畏。
我知道李熹轻轻叹口气,拉他起身,将来新君即位,由你辅政,自然是名正言顺,挑不出任何错处可是,我信得过你,信不过谢家。
李长明讶然抬眸,兄长的目光中只有无尽的温柔。
焘儿,哥哥就怕有一天保护不了你了。李熹轻轻抚上他的脸颊,注视着他道,谢家虽收敛形迹,到底根基深厚。我若是走得早,太子和谢家必定就会视你为敌。你这样刚直的孩子,要是被欺负了,也不会对自己侄儿一家有什么怨言你让我怎么放心呢?这个天下交到你手里,我最放心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放心你。
恋耽美
塔吉慢慢也跟着哼了几句,听来却很轻快。
一行人缓缓停下,开始在草地上生篝火, 支锅炉。远处的那歌声依然在不断传来, 李长明从那飘荡的歌声中隐隐约约听明白几句词, 才知道那牧人唱的是《敕勒歌》。
那是草原人的牧歌,也是英雄末路的悲歌。
这个时候, 李长明很难去欣赏这首歌,那牧人的歌声让李长明听得有些烦闷。
今天,玉京那边把皇帝册封何力为新可汗的圣旨送到了。
虽然一切早已在数月前注定,可这一道圣旨的意义极大, 从此乌环就不再是一个国家了还是会让人有些难受。
艾尼和图锋,还有那位小可汗、那些跟随大虞军队回京的草原人,都十分沉闷。唯有塔吉看起来一脸轻松。
可实际上呢一切好像回到了东乌环内乱, 瑟珠身死,塔吉跟随自己回玉京的时候
塔吉李长明看着刚刚一脸失落走开的艾尼,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塔吉回头瞧他一眼,仰头喝了一大口酒,别管他们,过几天就好了。
李长明叹口气,他不想让大家都那么难过,可他去安慰人,好像又显得十分矫情虚伪。
塔吉忽然轻轻拍拍他手背,道:我给你讲个故事。
李长明刚刚抬眸望向他,不等李长明回应,他就自己讲了下去:曾经有一个部族生活在西海之西,被邻国灭族,只剩下一个手脚都被砍断的男孩子。有一头母狼救下了这个男孩,把他养大。他长大以后,跟救下自己的母狼交合,母狼很快有了身孕。邻国得知当年灭亡的部族还留下那么一个男丁,就让人去追杀他们。
这故事李长明听过,是狼神子孙起源。
他代替塔吉说了下去:这个时候突然有神物出现,把母狼带到了山洞里,生下十个男孩。他们长大,娶妻生子,其中那个叫阿史那的孩子最聪明贤德,被推举为王。他立起狼旗,以示不忘其本。
塔吉目光不知投到了远方何处,拿着酒袋缓缓饮着:狼神的子孙,从遥远的西海而来,在柔然人麾下打铁求生,历经千险万难才成为草原的霸主。然后就慢慢成了自私贪婪的野兽,只会扑向弱小同族的尖牙和利爪不再是英勇的象征,只是残忍凶暴的标志。是该结束这一切了,让我们在挫败之中好好反省。
当狼群已经腐化堕落,清醒的狼也只有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厮杀,去争夺,成为新的王,才能结束这一切。
于是他杀死父亲,杀死对手,带着愿意追随自己的人离开,到达了东边,建立起新的乌环。他要恢复狼神的荣光,要建立一个强国,要让草原的子民幸福富足。
他也想以一个骄傲狼王的姿态,站在那位大虞战神的对面。
可是他失败了。
他依然想带领狼群称霸草原,只是他压下了这种野心。
在混乱的乌环,要活着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他不该用族人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骄傲,满足自己的野心。
只要这些受尽苦难的族人,能在大虞的庇护下幸福安稳地度过余生,就够了。
长明,我不难过甚至有些开心。塔吉笑了,眼眸中却又含着几分怅然,我的国家灭亡了我却很开心你说,后人会不会说我是叛徒,痛骂我?
李长明注视着他道:后人会明白的,安定美满的生活,远比强撑起来的可笑尊严要珍贵。
塔吉点头,将他的手握在掌心:长明,你说要给我们一个共同的名字,要给全天下人一个共同的名字。我愿意成为你的刀,我要和你一起把那个名字刻在天下人的心间。我跟你一起,我们一定要做到。
李长明是他已经覆灭却又余烬复燃的梦想,是他唯一的希望。
不仅仅是他的爱人,还是他的荣光。
李长明从未见过这样炽烈的目光,那目光中的希冀几乎要将他点燃。
李长明突然就有了一个疑惑,自己在塔吉心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自己当他是爱人,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那他呢?
自己在他心中的份量,原来远比自己所想的要重。
李长明眸中隐有泪光,良久才道:塔吉,是乌环配不上你。乌环欠你的,大虞会给你。
十月,何力入京受封,大虞皇帝同时对乌环部将进行嘉奖。塔吉进实封八百户,拜冠军大将军。乌环部族首领封了官职,与汉人官员共治乌环。
乌环新的小可汗何力跟当年第一次来到玉京的瑟珠一样,总是下意识地去寻找依靠。
这个依靠就是身边的大人,尤其是塔吉,最能让他安心。要是塔吉不在,他就选择待在图锋身边。
图锋看着这位乌环的新主,心里总是有几分不是滋味。
人跟人的差距就是那么大,想当年,塔吉小汗王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草原上有名的勇士了。何力却还是个小孩子,一个怯生生的小孩子。
有时候图锋会想,如果当年小汗王自立为可汗,而不是离开乌环,到大虞当人质,如今的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或者现在他不是选择投靠大虞,让这个小孩子当可汗,而是自己做可汗呢?
图锋很难去理解塔吉的想法,明明当初和现在都有那么多的机会东山再起,为什么塔吉就这样轻飘飘地放下了?他难道真的一点也不在意乌环的灭亡吗?
还是说他在等一个机会?
图锋从来不质疑塔吉的决定,因为他信任塔吉会重振乌环荣光,即便是现在,他也依然觉得塔吉只是暂且蛰伏,会谋划复国。
这种信任,也挺让塔吉难堪的。
但塔吉也不想解释什么了。
新可汗要回乌环的那天,塔吉亲自过来典客署送别。何力看到他,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他总是这样得小孩子喜欢,虽然这次他根本没怎么与何力接触过何力这孩子,小时候养在爷爷身边,就乌维那德性,怕是也懒得花时间照顾孙子。年幼丧母,跟爷爷不亲,跟父亲也不亲,可能塔吉这一路上偶尔的关心都是极大的温暖了。
何力抬头看他:塔吉小汗王。
塔吉摸摸他脸颊:我是你堂叔的舅舅,你可以喊我舅爷。
何力点点头,小心地问:舅爷以后是不是就没有乌环了?
以后是不是就没有乌环了?
塔吉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作为一个国家的乌环,已经不存在了。那片土地如今属于大虞,是燕然都护府的一部分。
那个草原上的霸主最终走到末路,像从前的那些霸主一样,崛起、兴盛、衰败而后黯然退场。
可是他还在,乌环可汗还在,乌环千千万万的狼神子孙还在。
塔吉微微一笑,柔声道:不,乌环人还在,乌环就在。大虞并没有夺去我们在草原上生存的资格,你要快快长大,让乌环人在你和大虞的庇护下安定幸福。
嗯!何力用力点头,又问,舅爷,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舅爷有很多事要做,不回去了。塔吉温声道,何力,好好念书习武,知道吗?
何力有些失落:好。
塔吉直起身子,对图锋道:都交给你了。
图锋坚定道:定不负小汗王所托!
车队启程,缓缓前行。
塔吉站在那里看了半晌,忽地开口,用他们的语言哼唱起那首歌谣。
穿越过层层青山,
看鸟儿飞回故乡。
祈祷春天风调雨顺,
春天,
春天已经到来
迈过余下的寒冬,春天即将到来。
图锋在车队间轻轻和着他的歌声,直到他的声音完全消失。
乌环的战争到了后面,纯粹是大虞跟先前进入北境各地的安撒军在打,这群安撒人东一个西一个,藏得又深,着实不好一个个揪出来。大虞趁此机会在西域各地也展开了一次清剿,清除安撒安插在各地的势力。
一直到十一月末,整个西域和北境才算真正安定下来。
这期间,李熹给李长明的那陇右道大行台又开始忙碌,接收乌环的归降,统率西域北境战事。
陇右道大行台原本就是一个西北小朝廷。刚建立之时仅仅是陇右一小片土地。后来征西域,归降的西域各国并入瀚海都护府,全都归陇右道大行台管辖。如今乌环归附,燕然都护府扩大,也是归在陇右道大行台之下。
原本的陇右,加上瀚海都护府和燕然都护府,整个西方和北方都在李长明一个人掌控之中。那么大的一片土地,交给一个人全权负责,这就是把江山分两半,给了李长明一半。
李熹自己不在意,别人可是看得心惊了。
不少人又开始想起了魏王当年意图谋反的传言,猜测着各种各样的阴谋。
那些猜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李熹不得不用这个过于能干的弟弟,以至于封无可封,到了现在这种地步。而魏王手中有如此大权,不都是遥控朝政的结果么。
在下面朝臣的眼里,李长明这样的权臣,就算是皇帝亲兄弟,也该跟皇帝反目了。有的甚至开始为自己的以后担忧起来。
谁都不敢相信李熹给出这一切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胁迫。也没人敢相信魏王如此功勋,能没有点其他的想法。
最惶恐的还是谢德妃。
李熹身体不好,已经有了退位之心,然而李琢年幼,即便继位,也必定要有大臣辅政。
辅佐李琢的,自然是魏王。而魏王如此强势,辅佐幼主,等于这实权皇帝就是他。一个小皇帝,一个太后,就要天天看魏王的脸色过日子了。
何况现在皇帝都还没有立储君,要是再不争取争取,真到了魏王专权的时候,那还有李琢的机会吗?魏王还年轻,身体底子也好,现在没有子嗣,却根本不必着急。这皇帝直接变成魏王,太子直接变成魏王的儿子,也不是不可能。
几次侍疾,谢德妃都旁侧敲击试探了几句。李熹向来是个说废话的高手,一堆话说得谢德妃晕头转向,过后细品又是什么都没说。
李长明也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看到谢德妃一脸懵懂地从紫极宫走出来了,每一次看到这位女子的表情,他都觉得莫名可爱又滑稽。
皇兄,德妃娘娘又来试探立储君的事了么?李长明行礼坐下,第一句话就是问谢德妃。
李熹淡淡道:朝臣也都在劝朕早立储君,朕是真没几年可活了谁都看得出来,为朕着急呢。
别胡说。李长明道,不过早些立太子也好。培养一位合格储君也不容易,琢儿也快到能开蒙学习的年纪了,有储君的身份在,先生们教导的也要上心些。要么你好好教一个,要么就赶紧再生几个,不然到了以后就晚了。
嘶李熹咋舌,小没良心的把我当什么了?
生孩子是那么容易的事吗!
李长明道:不然呢?江山社稷,总不能交到个庸人手里吧?你辛辛苦苦那么多年栽树,后人要是光顾着乘凉了,这树就得死。
是,你说的都对李熹稍稍凑近了些,望着他道,只是,你就不能为皇兄分忧分忧?
李长明道眸子一下就睁大了:我怎么给你分忧?我又不能给你生
发觉自己话歧义很大,他连忙又道:不是,我可以教琢儿,其他的就算了。
李熹一挑眉:焘儿,比起皇太子,我更想要皇太弟。
作者有话要说: 别人眼里的桃:过于能干皇帝压不住,手握大权集齐篡位三件套的权臣。
哥哥眼里的桃:乖宝贝,哥哥什么都给你!
第186章 、备战
李长明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皇太弟是个什么东西。
一国储君大多数时候都是太子, 有时候皇帝自己没有子嗣,也会有皇太叔皇太弟。不过,皇帝自己有儿子, 还没权臣干涉,就立弟弟当储君的, 可没见过。
李长明反应过来后, 第一句话就是问皇帝陛下:哥陛下,你认真的?
他忽然发觉自己心跳得厉害, 一时间有些分不清自己这位皇兄是真心这样说, 还是在试探。他们之间再亲, 也是君臣。要谈这种事,他就不得不把自己放回臣子的位置上去。
他只是个臣子, 皇帝自己膝下还有皇子,却突然跟他说,要让他当储君。他感到的除了震惊就是畏惧,就跟当初吴彰听到皇帝问他, 要不要给吴士忠加九锡时候的心情一样。
李熹依然面露笑意, 十分温和:立储之事, 难道能开玩笑么?
李长明猛地离座跪伏在他身前:陛下贵为天下之主,家事就是国事, 立储之事,更应慎之又慎。自古立嫡立长而非择贤而立,是为国家安定。臣再有功劳,也只可忠心辅佐君主。皇子虽年幼, 亦是天子血脉,储君人选。陛下和皇子尚在,不应由臣越俎代庖。臣也无心权位。陛下所言, 令臣惶恐至极!
他一席话是劝皇帝多多考虑,绝了这个念头,他会辅佐好未来的皇帝,没必要把帝位交给他。李熹却好像没把他的话语听进去,只是轻笑:惶恐?焘儿啊你我兄弟多年情谊,你要是害怕哥哥,那哥哥得多伤心啊
李长明硬着声音道:臣身为人臣,自当以尊王为先,对君主心有尊崇敬畏。
我知道李熹轻轻叹口气,拉他起身,将来新君即位,由你辅政,自然是名正言顺,挑不出任何错处可是,我信得过你,信不过谢家。
李长明讶然抬眸,兄长的目光中只有无尽的温柔。
焘儿,哥哥就怕有一天保护不了你了。李熹轻轻抚上他的脸颊,注视着他道,谢家虽收敛形迹,到底根基深厚。我若是走得早,太子和谢家必定就会视你为敌。你这样刚直的孩子,要是被欺负了,也不会对自己侄儿一家有什么怨言你让我怎么放心呢?这个天下交到你手里,我最放心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放心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