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那又怎么样呢?法师们冷笑着说。
外邦人会死,他们死的时候,武器一定会在附近。
他们仍然不能在不触动那枚攻击武器的情况下切开它的金属外壳,但他们一定能做到,如果在解开它之后,发现事实果真他们感受到的那样,其中没有一丝一毫天赋力量的痕迹,确确实实是凡人制造,凡人使用的武器,并且能够成批地生产出来
又能通过烧山得到他们的发射部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复制出这样的武器!
不必多说这种武器对战争的意义,只要他们能拿到这样一套完整的武器就是胜利,并切实不逊于任何战果的最大胜利!
在法师强烈情绪的感染下,中军诸将都不由动摇起来,他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财富、土地和荣誉吗?战争是一门无论胜败都无法收回本金的生意,哪一个北方王国不为此战投入众多?左路大军的覆没,让所有国家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那支万骑大军,最少的国家也出了八百骑,可是倘若他们能够得到外邦人的武器,甚至有可能让骑兵这个兵种不必再出现在战争里!
一半盲目一半精神引导造成的狂热之中,只有最高元帅和中军主帅还勉强保持着冷静,一种经验,或者一种本能的预感让他们将纵火的计划推迟了两日。
然而正是这种被法师痛骂为无能胆怯,妇人之仁的过度思量改变了这支军队的命运。
两天之后,左路军的幸存者追上了中路大军,这些几乎精神崩溃的溃兵对于战争的描述震惊了所有在场之人,法师团用精神引导营造出来的薄弱气氛如遇冰雪,消散无踪倘若袭扰者使用的这些武器不是他们的决胜秘器,而是能够如同匕首长矛一般常规配备,并大规模投入使用的话,他们即使能够通过不死不休的手段得到这样一套完整的武器,并且将它仿制出来,它们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装备到北方诸国的军队之中,又有谁能保证它们能够发挥如它的创造者外邦人一样的威力?
更重要的是,消灭了左路大军的外邦人已经迂回到了他们的侧后,而又有一个可靠的消息传来,外邦人自新玛希城派遣的援军已经抵达与奥森郡毗邻的洛文郡,原先镇守在起义军大营中的四千人用重载骑兽带上了另一批据说语气笃定得就像是外邦人直接告诉他们的那样威力不逊于白船所载的新式武器,正向中路大军直压而来。
此时中路大军七万人正被阻滞在一片丘陵地带。
右路大军仍在烧杀抢掠,因为领军之将与最高统帅和中军主帅非常不合,所以他们几乎对左路及中路的情况一无所知,但就算他们彼此性情相投,毫无军纪可言的右路也决不可能在五日之内对中路作出有力支援。
就算奇迹发生,他们来了,那会有另一个奇迹发生吗比如说他们能够发挥人数的优势,将这九千人的包围一举击破?
竟有这样荒谬的现实,七万人会被九千人包围,所想的不是如何碾碎自己的对手,而是如何从恐怖的灭亡之中逃离?
然而无论能否接受,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法师团就像从未提过那样放弃了火攻,只是愈发加紧对那枚武器的研究,而几乎是从在接到他们要被两面夹击的消息的那一天起,外邦人对中路大军的袭扰也停止了。但那支小股军队没有离开,他们在离中军大军有一段距离的某个山头伐倒树木,修建掩体,建立了一片高地阵地。
这一次北方联军终于看见了他们真实的样子,不过一二千人,不过数里之遥,只要他们不再逃跑,北方联军完全可以在被彻底包围之前把他们吃掉,一雪前耻同样也意味着自己会被外邦人消灭得像左路大军一样干净彻底。外邦人在武器已经占有对北方联军的绝对优势,闪电一般击溃左路大军说明必定有相当的军事素质,并且由于北方联军此前的暴戾行径,这个国家的人民比起外邦人,更不愿他们这些侵略者留在他们的土地上。
仿佛一夕之间就攻守之势倒转,北方联军陷入绝境。
铁幕正在合围,这本就不齐心的整整七万人,因为前期袭扰已经对外邦人的攻击手段害怕不已,又因为左路联军覆灭的消息传播而恐惧加深,这样的一支军队要如何战斗?
他们还敢发动人海冲锋,以血肉之躯直面外邦人的雷霆?他们还敢说看是外邦人先杀得手软,还是他们先用尸体堆出一条胜利之路吗?又或者他们可以就地解散大部联军,让所有人换上平民服装,将精锐之军潜藏在乱军之流中,趁乱前往布伯平原,用尽下毒偷袭、传播瘟疫之类的手段,以永世为仇来夺回一点尊严战术倒是说得理想,但实际行动起来,恐怕绝大多数人只会争先恐后逃回北方。
越是犹豫,越是畏惧,越是畏惧,越不能行动,前后两支新起义军分别用了三天和四天到达预设地点,北方中路联军在此期间竟然一动不动。
拉姆斯站在高地上,背后的炮兵阵地正有条不紊展开,他看着远方那没有尽头的营地,同卡斯波人阿坎说:这定是一场史诗之战。
啊?阿坎问。
史诗,我说史诗!拉姆斯说,你们的民族没有史诗吗?
歌谣里的故事又不真。阿坎说。
你怎么知道不真真不真实不重要。拉姆斯决定不和一个刚刚开始学数的准文盲谈文字和艺术话题,反正他也不在行这些,这将是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战,像刚结束那场一样。
阿坎一点也不接他的话,他说:要是我就投降。
他们怎么会投降?拉姆斯说,他们有七万人!不是七万名平民,而是七万的士兵我知道不全部是,我的意思是他们真的很多足够踏平一个国家!而且他们对外邦人的了解比他们之前的任何对手都要多,他们已经知道外邦人的武器,知道他们的作战方式,他们在这里修整了好几天,有时间去想如何对付我们就算我也不知道他们能如何对付我们,我听说前军的阵地炮堪比白船的船炮,能够造成的死亡范围至少是步兵炮的十倍,自创造以来还没有对人群使用过,而他们的营地是如此密集可是他们这支军队仍然是有力量的,他们有这样的力量,又怎能忍住不用它来挣扎呢?
拉姆斯心情复杂地看着前方那支军队。
侵略者死不足惜。然而与外邦人为敌是一种极其、极其残酷的刑罚。
作为不得不应战的一方,他们不可能不使用这些武器,否则就不可能活下去,但是一旦动用这样的武器,后果又非常人所能承受,即使明知那是自己的敌人,只要想到他们也是人类,只是因为统治者的贪婪短视,就要承受这样无情的力量拉姆斯唾弃自己的虚伪,却仍不能挥去脑海中的尸山血海。
那我们要再杀几万人吗?阿坎问他。
我不知道。拉姆斯说,这不是能够由我们决定的。
无论是哪一方首先挑起战争,只有胜利者能够决定它该如何结束。
挑起战争的人应该有所报应。
新起义军围绕着北方中部联军展开了非常宽大的阵地,他们将数以百计的火炮摆放在阵地上,即使他们随时都能看到联军上空水镜的反光。相比北方南联军如同一座流动城镇那样凌乱而嘈杂的营地,新起义军的阵地安静,镇定,有序,士兵穿着一样的军服,甚至分不清谁才是他们的主帅将领,每当有人抬头张望远方的北方联军,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畏惧。这一切都反映到了水镜之中。
北方联军终于动了起来,像一头臃肿而苍老的巨兽,它以一种令人焦躁的速度调整自己的姿态,对注视着他们的人来说,这数以万计的人员调动让人感觉不到多少战意,反而感到一种力不从心的疲软。
新起义军耐心地等待他们调整了两天,看到他们的阵势大体定型,才也行动起来。
他们的阵地已经在抵达当日准备完毕,所以新起义军的行动是由布伯平原方向的前军向北方联军打出一轮炮击。
不得不说,这一轮炮击的效果非常惊人,当巨大的爆裂声在联军上方炸开,下方原本还算得上是有阵型的士兵立刻变成了受惊的蚁群,气浪到达的部分一眨眼就出现了放射状的缺口,四散而逃的士兵甚至连武器都抛下了,拼命挤开、推搡眼前的任何障碍,哪怕督军森寒的剑尖就在眼前挥舞。骚乱像波纹一样蔓延,直到众人发现大地依旧坚实,背后没有传来尘沙热浪,除了他们自己惊慌的尖叫,也没有濒死的哀嚎,只有从头顶纷纷扬扬落下的白色大雪。
他们用还在颤抖的手捡起了这些纸张。
能够看懂上面文字的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一些人,但外邦人劝降的消息就像闪电一样传遍了联军军营。投降的条件在传言中模糊不清,然而紧紧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的联军士兵并不在乎,他们不在乎会沦为奴隶,也不在乎要改变信仰,更不在乎他们头上的贵族将领和法师会不会被外邦人杀死或者公开处刑,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活到战争结束。
他们从未如此渴望活下去。
新起义军给北方联军考虑的时间很短,每过一天,他们就向联军联军打出一轮空炮,没有杀伤,造成的心理压力却无以复加,哪怕只用肉眼,也能看到北方联军营地内的士兵越来越不稳定了,到劝降书投出第三天的下午,北方联军的中心才有一队人马慢慢走了出来。
他们离开联军大营,穿过两军阵地间的大片空地,来到塔克拉面前。
几乎仅凭他们身上的盔甲和长袍就能判断他们的身份高低,相比之下,一身暗绿军服的塔克拉除了脸和气质就几乎没有特殊的地方了,华丽的衰朽和朴素的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方联军的主帅注视塔克拉良久,才说:我们竟然从未听过你的姓名。
阿坎悄声对拉姆斯说:这话真傻。
因为这是最不重要的玩意。塔克拉说,你们以为自己是输在了哪儿?
对方的主帅沉默下来。是最后的自尊让他选择沉默。
然后说话的是法师团团长,他盯着塔克拉问:你是天赋者吗?
塔克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法师团团长肯定地说:你是天赋者。
新起义军的众人脸色各异,连拉姆斯都有点想发出叹息:难道这场战争给他们的教训就是这个?
也许对失败者来说很重要,但对胜利者来说非常无聊的对话勉强又进行了一小段,终于在塔克拉不再微笑时终止了。流程很快进行到投降和受降这一部分。
在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前,那名王族主帅看看受降书,又看向塔克拉。
他最终低下头,按上了自己的印鉴。
第448章 胜败之道
这场战争看起来就这样结束了。
北方联军的中路大军上缴所有武器,登记身份,向王国人民赔偿入境以来造成的财物损失,允许新起义军调查有关扰民杀人强暴等事件,并将与此有关的将领及士兵交由新起义军处置之后,他们就可以依次离开这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国家了。
这一路联军中也不乏宁死不肯受辱的贵族,然而在主帅等人签下投降书的第二天傍晚,新起义军的前军就在他们面前重新展开阵地,炮口调转,向群山之上打出几轮惊天动地的齐射。
然后联军的通讯官再次眼睁睁看着无数通讯石变成只能用双手捧起的碎末。
两天之后,已经全部缴械,正在登记身份、接受调查和城镇居民对质的中路联军接到了来自右路的紧急战报,宣称他们遭遇了极其惊人的禁咒攻击,从天而降的雷火将城镇夷为平地,已经造成了数万人的死伤,一发禁咒落在主帐附近,主帅被削去一臂后又遭火焚,如今已经奄奄一息云云,请求中军务必给予支援。
支援什么?支援什么?之前中军主帅表现出不屈意志,整支军队与外邦人殊死一搏的贵族对仓惶的报信兵尖叫,你看看我们现在在干什么?你们活该去死,快点去死去死!
歇斯底里的贵族被强行送去恢复心情了,报信小队被中路联军不战而降的消息所震撼,又看到了受降地点那座日益增高增大增长的兵械山,这名队长几乎只是考虑片刻,就决定带领全队也向外邦人投降。
这个决定虽然仓促但算得上明智,因为那支养精蓄锐已久的起义军前军在隔山以重炮对右路大军造成重大伤亡后,只留下炮兵阵地,余者轻装简从,与在高地扼制中路大军的那支小股队伍一起从斜道越往右路。
虽然这支新起义军只有区区六千人,但右路大军的结果已经可以想象。
在失去主帅以及军队的基本编制之后,余下那些丧家之犬只能被新起义军不断追逐,包围,驱赶,在肝胆俱裂的逃亡之中,他们甚至想不到要向对手投降,因为他们以己度人,认定对方也会像他们一样对弱者毫无怜悯,残酷暴虐,那些一旦挨着非死即伤的武器更是让他们坚定了想法,于是在一种有意的安排下,右路最后的流窜军队被新起义军一路围猎,沿着那些也曾被他们围猎的王国人民逃亡的道路,一直逃入布伯平原,被早已等候在此的新玛希城援兵拦阻,最终在此消灭。
此战几乎震撼整个西方世界,不仅在于参与战争的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却又结束得如此迅速,更在于外邦人或者说联盟人在这一战中表现出来的恐怖力量,在他们的对手没有大的战略错误,战术执行也算到位的情况下,武器的优势竟然能够逆转如此巨大的数量劣势,无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人物如何复盘此战,都始终无法以他们所知的战争技巧弥补武器之间的差距。
而那些非战争方式下毒:新玛希城有一个惊人的封闭式供水网络,水厂戒备森严,水源地已经完全为联盟人所控制,连新玛希人都难以靠近源头,并且无论粮食、蔬菜还是肉食,新玛希城全自给自足,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刺杀:姑且不提混入新玛希城是多么困难的任务,这是一座对自己的人民控制到了极点的城市,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结构使得联盟人能够掌握所有居民的生活,他们让居民集体居住,集体劳动,集体上课,任何一个不在规定的时间做他该做的事情的人都会受到他人关注如同整座城市都是联盟人的耳目,真是没有比这更差的潜入环境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刺客们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联盟人领袖并且成功地杀死了他,联盟人会因此从这片土地上离开吗?
他们会派另一个人来,或者把这名领袖的某个副手提拔上来。权力的位子上总是不缺人坐,联盟人不会离开的。
至于传播瘟疫或其他,联盟人早已展示了他们对付天灾的手段,在还未彻底掌握布伯平原的时候他们都能做到那种地步,何况他们越来越根深叶茂的如今?
恋耽美
外邦人会死,他们死的时候,武器一定会在附近。
他们仍然不能在不触动那枚攻击武器的情况下切开它的金属外壳,但他们一定能做到,如果在解开它之后,发现事实果真他们感受到的那样,其中没有一丝一毫天赋力量的痕迹,确确实实是凡人制造,凡人使用的武器,并且能够成批地生产出来
又能通过烧山得到他们的发射部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复制出这样的武器!
不必多说这种武器对战争的意义,只要他们能拿到这样一套完整的武器就是胜利,并切实不逊于任何战果的最大胜利!
在法师强烈情绪的感染下,中军诸将都不由动摇起来,他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财富、土地和荣誉吗?战争是一门无论胜败都无法收回本金的生意,哪一个北方王国不为此战投入众多?左路大军的覆没,让所有国家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那支万骑大军,最少的国家也出了八百骑,可是倘若他们能够得到外邦人的武器,甚至有可能让骑兵这个兵种不必再出现在战争里!
一半盲目一半精神引导造成的狂热之中,只有最高元帅和中军主帅还勉强保持着冷静,一种经验,或者一种本能的预感让他们将纵火的计划推迟了两日。
然而正是这种被法师痛骂为无能胆怯,妇人之仁的过度思量改变了这支军队的命运。
两天之后,左路军的幸存者追上了中路大军,这些几乎精神崩溃的溃兵对于战争的描述震惊了所有在场之人,法师团用精神引导营造出来的薄弱气氛如遇冰雪,消散无踪倘若袭扰者使用的这些武器不是他们的决胜秘器,而是能够如同匕首长矛一般常规配备,并大规模投入使用的话,他们即使能够通过不死不休的手段得到这样一套完整的武器,并且将它仿制出来,它们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装备到北方诸国的军队之中,又有谁能保证它们能够发挥如它的创造者外邦人一样的威力?
更重要的是,消灭了左路大军的外邦人已经迂回到了他们的侧后,而又有一个可靠的消息传来,外邦人自新玛希城派遣的援军已经抵达与奥森郡毗邻的洛文郡,原先镇守在起义军大营中的四千人用重载骑兽带上了另一批据说语气笃定得就像是外邦人直接告诉他们的那样威力不逊于白船所载的新式武器,正向中路大军直压而来。
此时中路大军七万人正被阻滞在一片丘陵地带。
右路大军仍在烧杀抢掠,因为领军之将与最高统帅和中军主帅非常不合,所以他们几乎对左路及中路的情况一无所知,但就算他们彼此性情相投,毫无军纪可言的右路也决不可能在五日之内对中路作出有力支援。
就算奇迹发生,他们来了,那会有另一个奇迹发生吗比如说他们能够发挥人数的优势,将这九千人的包围一举击破?
竟有这样荒谬的现实,七万人会被九千人包围,所想的不是如何碾碎自己的对手,而是如何从恐怖的灭亡之中逃离?
然而无论能否接受,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法师团就像从未提过那样放弃了火攻,只是愈发加紧对那枚武器的研究,而几乎是从在接到他们要被两面夹击的消息的那一天起,外邦人对中路大军的袭扰也停止了。但那支小股军队没有离开,他们在离中军大军有一段距离的某个山头伐倒树木,修建掩体,建立了一片高地阵地。
这一次北方联军终于看见了他们真实的样子,不过一二千人,不过数里之遥,只要他们不再逃跑,北方联军完全可以在被彻底包围之前把他们吃掉,一雪前耻同样也意味着自己会被外邦人消灭得像左路大军一样干净彻底。外邦人在武器已经占有对北方联军的绝对优势,闪电一般击溃左路大军说明必定有相当的军事素质,并且由于北方联军此前的暴戾行径,这个国家的人民比起外邦人,更不愿他们这些侵略者留在他们的土地上。
仿佛一夕之间就攻守之势倒转,北方联军陷入绝境。
铁幕正在合围,这本就不齐心的整整七万人,因为前期袭扰已经对外邦人的攻击手段害怕不已,又因为左路联军覆灭的消息传播而恐惧加深,这样的一支军队要如何战斗?
他们还敢发动人海冲锋,以血肉之躯直面外邦人的雷霆?他们还敢说看是外邦人先杀得手软,还是他们先用尸体堆出一条胜利之路吗?又或者他们可以就地解散大部联军,让所有人换上平民服装,将精锐之军潜藏在乱军之流中,趁乱前往布伯平原,用尽下毒偷袭、传播瘟疫之类的手段,以永世为仇来夺回一点尊严战术倒是说得理想,但实际行动起来,恐怕绝大多数人只会争先恐后逃回北方。
越是犹豫,越是畏惧,越是畏惧,越不能行动,前后两支新起义军分别用了三天和四天到达预设地点,北方中路联军在此期间竟然一动不动。
拉姆斯站在高地上,背后的炮兵阵地正有条不紊展开,他看着远方那没有尽头的营地,同卡斯波人阿坎说:这定是一场史诗之战。
啊?阿坎问。
史诗,我说史诗!拉姆斯说,你们的民族没有史诗吗?
歌谣里的故事又不真。阿坎说。
你怎么知道不真真不真实不重要。拉姆斯决定不和一个刚刚开始学数的准文盲谈文字和艺术话题,反正他也不在行这些,这将是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战,像刚结束那场一样。
阿坎一点也不接他的话,他说:要是我就投降。
他们怎么会投降?拉姆斯说,他们有七万人!不是七万名平民,而是七万的士兵我知道不全部是,我的意思是他们真的很多足够踏平一个国家!而且他们对外邦人的了解比他们之前的任何对手都要多,他们已经知道外邦人的武器,知道他们的作战方式,他们在这里修整了好几天,有时间去想如何对付我们就算我也不知道他们能如何对付我们,我听说前军的阵地炮堪比白船的船炮,能够造成的死亡范围至少是步兵炮的十倍,自创造以来还没有对人群使用过,而他们的营地是如此密集可是他们这支军队仍然是有力量的,他们有这样的力量,又怎能忍住不用它来挣扎呢?
拉姆斯心情复杂地看着前方那支军队。
侵略者死不足惜。然而与外邦人为敌是一种极其、极其残酷的刑罚。
作为不得不应战的一方,他们不可能不使用这些武器,否则就不可能活下去,但是一旦动用这样的武器,后果又非常人所能承受,即使明知那是自己的敌人,只要想到他们也是人类,只是因为统治者的贪婪短视,就要承受这样无情的力量拉姆斯唾弃自己的虚伪,却仍不能挥去脑海中的尸山血海。
那我们要再杀几万人吗?阿坎问他。
我不知道。拉姆斯说,这不是能够由我们决定的。
无论是哪一方首先挑起战争,只有胜利者能够决定它该如何结束。
挑起战争的人应该有所报应。
新起义军围绕着北方中部联军展开了非常宽大的阵地,他们将数以百计的火炮摆放在阵地上,即使他们随时都能看到联军上空水镜的反光。相比北方南联军如同一座流动城镇那样凌乱而嘈杂的营地,新起义军的阵地安静,镇定,有序,士兵穿着一样的军服,甚至分不清谁才是他们的主帅将领,每当有人抬头张望远方的北方联军,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畏惧。这一切都反映到了水镜之中。
北方联军终于动了起来,像一头臃肿而苍老的巨兽,它以一种令人焦躁的速度调整自己的姿态,对注视着他们的人来说,这数以万计的人员调动让人感觉不到多少战意,反而感到一种力不从心的疲软。
新起义军耐心地等待他们调整了两天,看到他们的阵势大体定型,才也行动起来。
他们的阵地已经在抵达当日准备完毕,所以新起义军的行动是由布伯平原方向的前军向北方联军打出一轮炮击。
不得不说,这一轮炮击的效果非常惊人,当巨大的爆裂声在联军上方炸开,下方原本还算得上是有阵型的士兵立刻变成了受惊的蚁群,气浪到达的部分一眨眼就出现了放射状的缺口,四散而逃的士兵甚至连武器都抛下了,拼命挤开、推搡眼前的任何障碍,哪怕督军森寒的剑尖就在眼前挥舞。骚乱像波纹一样蔓延,直到众人发现大地依旧坚实,背后没有传来尘沙热浪,除了他们自己惊慌的尖叫,也没有濒死的哀嚎,只有从头顶纷纷扬扬落下的白色大雪。
他们用还在颤抖的手捡起了这些纸张。
能够看懂上面文字的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一些人,但外邦人劝降的消息就像闪电一样传遍了联军军营。投降的条件在传言中模糊不清,然而紧紧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的联军士兵并不在乎,他们不在乎会沦为奴隶,也不在乎要改变信仰,更不在乎他们头上的贵族将领和法师会不会被外邦人杀死或者公开处刑,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活到战争结束。
他们从未如此渴望活下去。
新起义军给北方联军考虑的时间很短,每过一天,他们就向联军联军打出一轮空炮,没有杀伤,造成的心理压力却无以复加,哪怕只用肉眼,也能看到北方联军营地内的士兵越来越不稳定了,到劝降书投出第三天的下午,北方联军的中心才有一队人马慢慢走了出来。
他们离开联军大营,穿过两军阵地间的大片空地,来到塔克拉面前。
几乎仅凭他们身上的盔甲和长袍就能判断他们的身份高低,相比之下,一身暗绿军服的塔克拉除了脸和气质就几乎没有特殊的地方了,华丽的衰朽和朴素的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方联军的主帅注视塔克拉良久,才说:我们竟然从未听过你的姓名。
阿坎悄声对拉姆斯说:这话真傻。
因为这是最不重要的玩意。塔克拉说,你们以为自己是输在了哪儿?
对方的主帅沉默下来。是最后的自尊让他选择沉默。
然后说话的是法师团团长,他盯着塔克拉问:你是天赋者吗?
塔克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法师团团长肯定地说:你是天赋者。
新起义军的众人脸色各异,连拉姆斯都有点想发出叹息:难道这场战争给他们的教训就是这个?
也许对失败者来说很重要,但对胜利者来说非常无聊的对话勉强又进行了一小段,终于在塔克拉不再微笑时终止了。流程很快进行到投降和受降这一部分。
在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前,那名王族主帅看看受降书,又看向塔克拉。
他最终低下头,按上了自己的印鉴。
第448章 胜败之道
这场战争看起来就这样结束了。
北方联军的中路大军上缴所有武器,登记身份,向王国人民赔偿入境以来造成的财物损失,允许新起义军调查有关扰民杀人强暴等事件,并将与此有关的将领及士兵交由新起义军处置之后,他们就可以依次离开这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国家了。
这一路联军中也不乏宁死不肯受辱的贵族,然而在主帅等人签下投降书的第二天傍晚,新起义军的前军就在他们面前重新展开阵地,炮口调转,向群山之上打出几轮惊天动地的齐射。
然后联军的通讯官再次眼睁睁看着无数通讯石变成只能用双手捧起的碎末。
两天之后,已经全部缴械,正在登记身份、接受调查和城镇居民对质的中路联军接到了来自右路的紧急战报,宣称他们遭遇了极其惊人的禁咒攻击,从天而降的雷火将城镇夷为平地,已经造成了数万人的死伤,一发禁咒落在主帐附近,主帅被削去一臂后又遭火焚,如今已经奄奄一息云云,请求中军务必给予支援。
支援什么?支援什么?之前中军主帅表现出不屈意志,整支军队与外邦人殊死一搏的贵族对仓惶的报信兵尖叫,你看看我们现在在干什么?你们活该去死,快点去死去死!
歇斯底里的贵族被强行送去恢复心情了,报信小队被中路联军不战而降的消息所震撼,又看到了受降地点那座日益增高增大增长的兵械山,这名队长几乎只是考虑片刻,就决定带领全队也向外邦人投降。
这个决定虽然仓促但算得上明智,因为那支养精蓄锐已久的起义军前军在隔山以重炮对右路大军造成重大伤亡后,只留下炮兵阵地,余者轻装简从,与在高地扼制中路大军的那支小股队伍一起从斜道越往右路。
虽然这支新起义军只有区区六千人,但右路大军的结果已经可以想象。
在失去主帅以及军队的基本编制之后,余下那些丧家之犬只能被新起义军不断追逐,包围,驱赶,在肝胆俱裂的逃亡之中,他们甚至想不到要向对手投降,因为他们以己度人,认定对方也会像他们一样对弱者毫无怜悯,残酷暴虐,那些一旦挨着非死即伤的武器更是让他们坚定了想法,于是在一种有意的安排下,右路最后的流窜军队被新起义军一路围猎,沿着那些也曾被他们围猎的王国人民逃亡的道路,一直逃入布伯平原,被早已等候在此的新玛希城援兵拦阻,最终在此消灭。
此战几乎震撼整个西方世界,不仅在于参与战争的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双方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却又结束得如此迅速,更在于外邦人或者说联盟人在这一战中表现出来的恐怖力量,在他们的对手没有大的战略错误,战术执行也算到位的情况下,武器的优势竟然能够逆转如此巨大的数量劣势,无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人物如何复盘此战,都始终无法以他们所知的战争技巧弥补武器之间的差距。
而那些非战争方式下毒:新玛希城有一个惊人的封闭式供水网络,水厂戒备森严,水源地已经完全为联盟人所控制,连新玛希人都难以靠近源头,并且无论粮食、蔬菜还是肉食,新玛希城全自给自足,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刺杀:姑且不提混入新玛希城是多么困难的任务,这是一座对自己的人民控制到了极点的城市,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结构使得联盟人能够掌握所有居民的生活,他们让居民集体居住,集体劳动,集体上课,任何一个不在规定的时间做他该做的事情的人都会受到他人关注如同整座城市都是联盟人的耳目,真是没有比这更差的潜入环境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刺客们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联盟人领袖并且成功地杀死了他,联盟人会因此从这片土地上离开吗?
他们会派另一个人来,或者把这名领袖的某个副手提拔上来。权力的位子上总是不缺人坐,联盟人不会离开的。
至于传播瘟疫或其他,联盟人早已展示了他们对付天灾的手段,在还未彻底掌握布伯平原的时候他们都能做到那种地步,何况他们越来越根深叶茂的如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