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那接下来的几年,就要辛苦王妃,将设想转变成现实了。
什么?
原本顾砚书还在叭叭着自己的计划,同时还在心中思索着是否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
乍然听到秦戮这句话,一时间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其中的含义。
适才本王进宫,惹地父皇大动肝火,父皇刚刚同本王说,日后没有召令不得入宫,应当是已经彻底恼了本王了。
想着自家王妃刚刚说的那一大通言论,秦戮此刻说这番话时,不仅不觉得沉重,甚至还觉得心中有那么一丝高兴:
所以为了本王的安全,接下来的几年,只能辛苦王妃了。
怎么就无缘无故惹恼了父皇了?
这下顾砚书是顾不上自己心中的那些计划了,连忙低声询问。
自己的人自己了解。
就秦戮的性子,顾砚书是再清楚不过。
虽然不算是会说话,但开口之言也绝对算得上是谨慎。
这样的性子或许不容易得人喜欢,但也决不会轻易得罪人。
现如今怎么就到了无召不得入宫的地步了?
对于一个皇子来说,这样的惩罚意味着什么,顾砚书自然是心知肚明。
若说中间没有发生其他的事,顾砚书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然而向来对顾砚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秦戮,这一次却变得语焉不详了起来,只是勉强给出了一个答案:
近来父皇心情本就不好,本王在回答父皇的问题之时有所失言,最后便是如此了。
顾砚书虽然觉得这个回答很是勉强,但在看到自家小鹿脸上的为难之时,也当是这人不想在自己面前丢脸。
最后倒也没有再追问,只当做没有听出来一般,直接将这个话题给翻了篇: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几年,我便辛苦一些好了!
得到确切的答案,秦戮唇角再一次忍不住向上勾了勾,抬手将人拉进了怀中,低声感慨着:
还是王妃心疼本王。
王爷知道便好!
一向成熟稳重的顾砚书,此刻也忍不住傲娇了一下,语带得意地回应了一声。
被秦戮揽入怀中的顾砚书并没有察觉到,此刻他家小鹿松了一口气的模样,只低声与自家小鹿念叨着自己的计划。
但纸到底包不住火,秦戮回京之后便被召入了皇宫,当**帝便大动肝火,其中的种种原因以及事件,自然忍不住让人去探究。
偏偏一向对御书房之中发生的事严防死守的皇帝,这一次却像是什么也没有察觉到一般,纵容着八方人马的探查。
不多时的功夫,当时秦戮与皇帝的谈话内容,便传遍了整个京都勋贵的耳朵。
175、第一百七十五章
得到消息后,众人反应不一,可谓是精彩纷呈。
其中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贵妃以及大皇子一脉。
皇帝在御书房中与秦戮的那番言语,就差没有直接将他想立秦戮为储君这句话给说出口了。
在贵妃以及大皇子等人的眼中,他们与秦戮之间的胜率向来是五五开。
虽然这半年以来,明眼人都能看出大皇子日渐式微。
从户部尚书被罢免之后,皇帝的种种动作也表明他心中最属意的人选并非大皇子。
但这种事大皇子与贵妃又怎么肯承认?
甚至在被禁足之后,大皇子以及贵妃,都觉得现如今的形势虽然不乐观,但他们也能仗着以前积攒下来的底蕴,东山再起。
谁知现在皇上似乎根本不打算给他们机会。
这厉王前脚刚回京,甚至连厉王府都没回去,后脚皇帝便将人召入宫中说了这么一通话。
即便是贵妃,在听到手底下的人传回来的消息时,依旧有些不相信:
痴迷于儿女情长,怎么放心将大事托付给他?皇上当真是这么说的?
是。
传话回来的人连忙将头向下埋了埋,低声应答着。
这话是从御书房传出的,哪里做的了解?
哐当
即便在贵妃在后宫二十余年,养气的功夫已经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现如今也没能忍住,直接抄起放在手旁的茶壶摔了出去。
而一旁的宫人,显然也都知道贵妃如此震怒的原因:
皇上说要将大事托付给厉王,现如今厉王兵权在握,又是天齐内唯一一位亲王殿下,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事能够被称为大事?
恐怕也就只有这储君之位,江山之主
想到这里,站在贵妃身后伺候的玲珑心中不由跳了跳,抬眼,果然看到了自家主子面色漆黑的模样。
到底是跟在贵妃身边伺候多年的老人了,眼见着贵妃脸色越来越难看,玲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上前劝说了两句:
娘娘其实也不必如此忧心,那厉王殿下不是拒绝了吗?甚至还因此惹恼了圣上,想来事情并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这要是放做以往,贵妃或许会直接被玲珑这一句话给劝住。
然而此事事关立储,是贵妃以及宁国公府二十余年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当即,贵妃想也不想便呵斥了一声:
你懂什么?
奴婢胡言乱语,娘娘息怒。
玲珑被贵妃一个眼神看得心下一惊,想也不想便连忙向贵妃告着罪。
不得不说,玲珑虽跟在贵妃身边多年,但到底还是不如贵妃了解皇帝。
要是皇帝真因为秦戮的那番拒绝,恼了秦戮,甚至因此放弃了心中想要立秦戮为储君的念头,贵妃还不会如此生气。
为何向来对御书房的消息严防死守的皇帝,这次却一反寻常地松了口?
不仅任由外人探查,甚至还让人将其中的细节知道了个一清二楚,就差没有绘声绘色地向旁人说昨日在御书房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虽然都说君心难测,但贵妃此刻却能够清晰地猜测到皇帝此举的含义:
他这是在给秦戮施压。
确切的来说,这是在给顾砚书施压。
想让顾砚书劝说秦戮,遂了他的意愿,纳侧妃进门,诞下子嗣,接受储君之位,继承皇位。
贵妃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如同今日这般,怨恨自己对皇帝的了解。
这番举动中的深意,她猜到了还不如没有猜到,没得增加心中的绝望。
既然贵妃都能够猜到皇帝的这番打算,旁人自然也能够猜测出。
其中也就包含了才向厉王府表明过立场的温家几位父子。
别说是贵妃,就是温学斐和他的几个儿子,现在也有些闹不懂厉王和皇帝这是在唱哪一出。
要说厉王无心于皇位吧,就秦戮去溢州的时候,厉王妃拉拢他们温家的那个模样,怎么也看不出这个趋势。
但若说他有心于皇位吧,现在秦戮所做的事儿,却完全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
最后温学斐只能将目光放在与顾砚书相处最多,也是最了解厉王府的六子温清霄身上:
清霄你觉得王爷最终会妥协吗?
难说。
自信如温清霄,这次在的思索了半晌之后,也只能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对上自家父亲以及兄长好奇的目光,温清霄不过略微思索了片刻,便给出了答案:
事关王妃,王爷恐怕不会轻易妥协。
温清霄是温家几位父子之中,关系与厉王府最近的人,平时也是最常见到顾砚书的人,故而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秦戮与顾砚书之间的感情。
温清霄不止一次,看到在外人面前高高在上的厉王殿下,低头弯腰地替他的王妃整理衣摆。
也不止一次看到在外人面前从来不假辞色的厉王殿下,在面对他的王妃时,满脸的柔情以及满眼的笑意。
同样不止一次看到以冷静自持著称的厉王妃殿下,在王爷面前毫无防备,如同稚儿一般的模样。
这两人人,在面对彼此的时候,好像都会变得不像自己,又或许是只有在面对彼此的时候,这两人才会露出自己最为真实的状态。
到底真相如何,温清霄无从得知。
但他却知道,厉王与厉王妃相处的时候,身旁如同有一道天然的屏障一般,将他们与这世间分隔开来。
这两人之间,的确容不下第三人的存在。
那厉王妃呢?
温学斐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从自己的六子口中听到这样一个答案。
稍有意外之后,便提到了顾砚书:
厉王妃此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给王爷夺嫡铺路,现如今皇上已经将选择摆在了明面上,厉王妃会不会劝厉王接受?
若是旁人或许会,这一次,温清霄几乎没有犹豫,便给出了答案,但是顾小公子,绝不会如此。
哦?清霄为何如此笃定?不得不说,温清霄的这番态度,顿时便引起温学斐兴许,直接追问道。
然而这一次,温清霄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抬眼看了自家四哥,温清衍一眼。
别说,这题温清衍还真会,直接接过了话头,开口道:
因为他是顾小公子。
而后,温清衍也没有等温学斐询问,便直接说出了缘由。
温清衍说出的理由,自然就是上一次顾砚书在温四与温六两兄弟面前,提出的当官无用还吃力不讨好的言论。
虽然夺嫡之事与此时有着些微的差别,但从那日顾砚书的语气,温清衍也能听出,在顾砚书心中,这皇帝,同样不是什么好差事。
按照这个逻辑向下推理,厉王妃根本不可能因为此事去劝说厉王殿下妥协。
温清衍这还是第一次在自己的几个兄弟以及父亲面前,以及当初顾砚书那番当官无用还吃力不讨好的说法。
现在一说完,便发现无论是自己的几个兄弟,还是自己的父亲,神情都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
几乎是一眼,温清衍便知道了这几人心中的想法:
应当是在怀疑人生呢!
别说是他的几位父兄了,就是他,当初在听完厉王妃的这番言论之后,也颇为怀疑人生。
原因无他,厉王妃所说之言,虽有胡搅蛮缠的意味在里面,但却也十分有道理。
字字句句,几乎都戳到了当代朝臣心中的通点之上。
甚至若不是顾砚书当初最后补上了一句我可是厉王妃,温清衍甚至想要立刻立,马上马写上一份陈情奏折,向皇帝辞官。
并且附赠上一句:
这破官,不当也罢!
好在当初温清衍并没有在顾砚书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之中迷失方向,心中的理智很快便压制住了心头的那一丝冲动。
而现如今温家其他几位在朝为官的人,显然也在经历着当初温清衍所经历过的挣扎。
温学斐到底是几人的父亲,无论是心性还是阅历,都远超过自己的几个儿子。
厉王妃的想法,的确独特。
心中的恍惚一瞬即逝,不过瞬间,便找回了自己的思绪:
若是这般,厉王妃的确不太可能为了储君之位,劝说王爷妥协。
若真是如此,那咱们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温家大哥,温清殊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此话一出,书房中便陷入了一片寂静。
没错。
厉王若是真无心夺嫡,他们温家,应该如何?
这些日子,几乎满朝文武都知道他们温家是厉王一脉的人,这段时间,温家也直接将大皇子一脉得罪了个彻底。
若是日后大皇子继位,他们温家,焉能讨得了好?
想到这里,温家的几位弟兄脸上,多多少少都带了一丝心有戚戚焉的味道。
温学斐却在这个时候看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一眼:
还能如何?大不了徐徐图之,总能全身而退。
自古夺嫡站位,都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当初温学斐虽然将皇帝的心思猜中了七八分,但却并不代表这样的风险并不存在。
既然当初选了这条路,温学斐自然也选好了退路,现如今,脸上的神情倒也算得上是自然。
说完后,温学斐又不忘补上了一句:
况且现如今情势并不明朗,思索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
温学斐当初能在大皇子与秦戮斗得不相上下的时候,猜中皇帝的□□分心思,在这方面,他也自然比贵妃了解皇帝。
从皇帝任由外人探查御书房的消息,甚至还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举动之中,温学斐看到的,不仅仅是皇帝想要逼秦戮低头的想法,还有皇帝对大皇子的态度。
即便是在秦戮已经说了如此冒犯的言语之后,皇帝心中储君的第一人选,依旧是厉王,也就是说,皇帝恐怕根本没有考虑过立大皇子为储的可能性。
即便最后厉王真扛着压力绝不妥协,最后储君之位,也绝不可能落到大皇子头上。
若是如此,温家得罪大皇子与否,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皇帝如此明显的用意,旁人自然也能够猜到。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又重新聚集到了厉王府之上,想要看看现如今,秦戮又会作何选择。
而广受众人关注的厉王府的两位主子,此刻却正在谈心。
不,准确地说,是厉王殿下,正在单方面给厉王妃认错服软。
宫中的消息一传出来,顾砚书便知道了昨日秦戮没有与他说实话。
他就说自家小鹿的性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便惹得皇帝发了如此大的火,没想到追根究底,原因还在他身上。
顾砚书也知道,昨日秦戮的含糊其辞,是不想让他知道了之后内疚。
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欺瞒的风气却不能助长。
故而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顾砚书便找到了自家小鹿,严肃地就这个问题洽谈了一番。
一开始秦戮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毕竟他昨日的欺瞒,的确是不想自家软软多想,下意识为之。
直到后来顾砚书见秦戮还在和他嘻嘻哈哈,气狠了,说了一句:
若是按照王爷的说法,我也为了王爷好,瞒着王爷答应父皇的安排,王爷以为何?
你敢?
恋耽美
什么?
原本顾砚书还在叭叭着自己的计划,同时还在心中思索着是否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
乍然听到秦戮这句话,一时间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其中的含义。
适才本王进宫,惹地父皇大动肝火,父皇刚刚同本王说,日后没有召令不得入宫,应当是已经彻底恼了本王了。
想着自家王妃刚刚说的那一大通言论,秦戮此刻说这番话时,不仅不觉得沉重,甚至还觉得心中有那么一丝高兴:
所以为了本王的安全,接下来的几年,只能辛苦王妃了。
怎么就无缘无故惹恼了父皇了?
这下顾砚书是顾不上自己心中的那些计划了,连忙低声询问。
自己的人自己了解。
就秦戮的性子,顾砚书是再清楚不过。
虽然不算是会说话,但开口之言也绝对算得上是谨慎。
这样的性子或许不容易得人喜欢,但也决不会轻易得罪人。
现如今怎么就到了无召不得入宫的地步了?
对于一个皇子来说,这样的惩罚意味着什么,顾砚书自然是心知肚明。
若说中间没有发生其他的事,顾砚书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然而向来对顾砚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秦戮,这一次却变得语焉不详了起来,只是勉强给出了一个答案:
近来父皇心情本就不好,本王在回答父皇的问题之时有所失言,最后便是如此了。
顾砚书虽然觉得这个回答很是勉强,但在看到自家小鹿脸上的为难之时,也当是这人不想在自己面前丢脸。
最后倒也没有再追问,只当做没有听出来一般,直接将这个话题给翻了篇: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几年,我便辛苦一些好了!
得到确切的答案,秦戮唇角再一次忍不住向上勾了勾,抬手将人拉进了怀中,低声感慨着:
还是王妃心疼本王。
王爷知道便好!
一向成熟稳重的顾砚书,此刻也忍不住傲娇了一下,语带得意地回应了一声。
被秦戮揽入怀中的顾砚书并没有察觉到,此刻他家小鹿松了一口气的模样,只低声与自家小鹿念叨着自己的计划。
但纸到底包不住火,秦戮回京之后便被召入了皇宫,当**帝便大动肝火,其中的种种原因以及事件,自然忍不住让人去探究。
偏偏一向对御书房之中发生的事严防死守的皇帝,这一次却像是什么也没有察觉到一般,纵容着八方人马的探查。
不多时的功夫,当时秦戮与皇帝的谈话内容,便传遍了整个京都勋贵的耳朵。
175、第一百七十五章
得到消息后,众人反应不一,可谓是精彩纷呈。
其中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贵妃以及大皇子一脉。
皇帝在御书房中与秦戮的那番言语,就差没有直接将他想立秦戮为储君这句话给说出口了。
在贵妃以及大皇子等人的眼中,他们与秦戮之间的胜率向来是五五开。
虽然这半年以来,明眼人都能看出大皇子日渐式微。
从户部尚书被罢免之后,皇帝的种种动作也表明他心中最属意的人选并非大皇子。
但这种事大皇子与贵妃又怎么肯承认?
甚至在被禁足之后,大皇子以及贵妃,都觉得现如今的形势虽然不乐观,但他们也能仗着以前积攒下来的底蕴,东山再起。
谁知现在皇上似乎根本不打算给他们机会。
这厉王前脚刚回京,甚至连厉王府都没回去,后脚皇帝便将人召入宫中说了这么一通话。
即便是贵妃,在听到手底下的人传回来的消息时,依旧有些不相信:
痴迷于儿女情长,怎么放心将大事托付给他?皇上当真是这么说的?
是。
传话回来的人连忙将头向下埋了埋,低声应答着。
这话是从御书房传出的,哪里做的了解?
哐当
即便在贵妃在后宫二十余年,养气的功夫已经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现如今也没能忍住,直接抄起放在手旁的茶壶摔了出去。
而一旁的宫人,显然也都知道贵妃如此震怒的原因:
皇上说要将大事托付给厉王,现如今厉王兵权在握,又是天齐内唯一一位亲王殿下,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事能够被称为大事?
恐怕也就只有这储君之位,江山之主
想到这里,站在贵妃身后伺候的玲珑心中不由跳了跳,抬眼,果然看到了自家主子面色漆黑的模样。
到底是跟在贵妃身边伺候多年的老人了,眼见着贵妃脸色越来越难看,玲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上前劝说了两句:
娘娘其实也不必如此忧心,那厉王殿下不是拒绝了吗?甚至还因此惹恼了圣上,想来事情并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这要是放做以往,贵妃或许会直接被玲珑这一句话给劝住。
然而此事事关立储,是贵妃以及宁国公府二十余年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当即,贵妃想也不想便呵斥了一声:
你懂什么?
奴婢胡言乱语,娘娘息怒。
玲珑被贵妃一个眼神看得心下一惊,想也不想便连忙向贵妃告着罪。
不得不说,玲珑虽跟在贵妃身边多年,但到底还是不如贵妃了解皇帝。
要是皇帝真因为秦戮的那番拒绝,恼了秦戮,甚至因此放弃了心中想要立秦戮为储君的念头,贵妃还不会如此生气。
为何向来对御书房的消息严防死守的皇帝,这次却一反寻常地松了口?
不仅任由外人探查,甚至还让人将其中的细节知道了个一清二楚,就差没有绘声绘色地向旁人说昨日在御书房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虽然都说君心难测,但贵妃此刻却能够清晰地猜测到皇帝此举的含义:
他这是在给秦戮施压。
确切的来说,这是在给顾砚书施压。
想让顾砚书劝说秦戮,遂了他的意愿,纳侧妃进门,诞下子嗣,接受储君之位,继承皇位。
贵妃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如同今日这般,怨恨自己对皇帝的了解。
这番举动中的深意,她猜到了还不如没有猜到,没得增加心中的绝望。
既然贵妃都能够猜到皇帝的这番打算,旁人自然也能够猜测出。
其中也就包含了才向厉王府表明过立场的温家几位父子。
别说是贵妃,就是温学斐和他的几个儿子,现在也有些闹不懂厉王和皇帝这是在唱哪一出。
要说厉王无心于皇位吧,就秦戮去溢州的时候,厉王妃拉拢他们温家的那个模样,怎么也看不出这个趋势。
但若说他有心于皇位吧,现在秦戮所做的事儿,却完全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
最后温学斐只能将目光放在与顾砚书相处最多,也是最了解厉王府的六子温清霄身上:
清霄你觉得王爷最终会妥协吗?
难说。
自信如温清霄,这次在的思索了半晌之后,也只能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对上自家父亲以及兄长好奇的目光,温清霄不过略微思索了片刻,便给出了答案:
事关王妃,王爷恐怕不会轻易妥协。
温清霄是温家几位父子之中,关系与厉王府最近的人,平时也是最常见到顾砚书的人,故而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秦戮与顾砚书之间的感情。
温清霄不止一次,看到在外人面前高高在上的厉王殿下,低头弯腰地替他的王妃整理衣摆。
也不止一次看到在外人面前从来不假辞色的厉王殿下,在面对他的王妃时,满脸的柔情以及满眼的笑意。
同样不止一次看到以冷静自持著称的厉王妃殿下,在王爷面前毫无防备,如同稚儿一般的模样。
这两人人,在面对彼此的时候,好像都会变得不像自己,又或许是只有在面对彼此的时候,这两人才会露出自己最为真实的状态。
到底真相如何,温清霄无从得知。
但他却知道,厉王与厉王妃相处的时候,身旁如同有一道天然的屏障一般,将他们与这世间分隔开来。
这两人之间,的确容不下第三人的存在。
那厉王妃呢?
温学斐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从自己的六子口中听到这样一个答案。
稍有意外之后,便提到了顾砚书:
厉王妃此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给王爷夺嫡铺路,现如今皇上已经将选择摆在了明面上,厉王妃会不会劝厉王接受?
若是旁人或许会,这一次,温清霄几乎没有犹豫,便给出了答案,但是顾小公子,绝不会如此。
哦?清霄为何如此笃定?不得不说,温清霄的这番态度,顿时便引起温学斐兴许,直接追问道。
然而这一次,温清霄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抬眼看了自家四哥,温清衍一眼。
别说,这题温清衍还真会,直接接过了话头,开口道:
因为他是顾小公子。
而后,温清衍也没有等温学斐询问,便直接说出了缘由。
温清衍说出的理由,自然就是上一次顾砚书在温四与温六两兄弟面前,提出的当官无用还吃力不讨好的言论。
虽然夺嫡之事与此时有着些微的差别,但从那日顾砚书的语气,温清衍也能听出,在顾砚书心中,这皇帝,同样不是什么好差事。
按照这个逻辑向下推理,厉王妃根本不可能因为此事去劝说厉王殿下妥协。
温清衍这还是第一次在自己的几个兄弟以及父亲面前,以及当初顾砚书那番当官无用还吃力不讨好的说法。
现在一说完,便发现无论是自己的几个兄弟,还是自己的父亲,神情都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
几乎是一眼,温清衍便知道了这几人心中的想法:
应当是在怀疑人生呢!
别说是他的几位父兄了,就是他,当初在听完厉王妃的这番言论之后,也颇为怀疑人生。
原因无他,厉王妃所说之言,虽有胡搅蛮缠的意味在里面,但却也十分有道理。
字字句句,几乎都戳到了当代朝臣心中的通点之上。
甚至若不是顾砚书当初最后补上了一句我可是厉王妃,温清衍甚至想要立刻立,马上马写上一份陈情奏折,向皇帝辞官。
并且附赠上一句:
这破官,不当也罢!
好在当初温清衍并没有在顾砚书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之中迷失方向,心中的理智很快便压制住了心头的那一丝冲动。
而现如今温家其他几位在朝为官的人,显然也在经历着当初温清衍所经历过的挣扎。
温学斐到底是几人的父亲,无论是心性还是阅历,都远超过自己的几个儿子。
厉王妃的想法,的确独特。
心中的恍惚一瞬即逝,不过瞬间,便找回了自己的思绪:
若是这般,厉王妃的确不太可能为了储君之位,劝说王爷妥协。
若真是如此,那咱们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温家大哥,温清殊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此话一出,书房中便陷入了一片寂静。
没错。
厉王若是真无心夺嫡,他们温家,应该如何?
这些日子,几乎满朝文武都知道他们温家是厉王一脉的人,这段时间,温家也直接将大皇子一脉得罪了个彻底。
若是日后大皇子继位,他们温家,焉能讨得了好?
想到这里,温家的几位弟兄脸上,多多少少都带了一丝心有戚戚焉的味道。
温学斐却在这个时候看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一眼:
还能如何?大不了徐徐图之,总能全身而退。
自古夺嫡站位,都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当初温学斐虽然将皇帝的心思猜中了七八分,但却并不代表这样的风险并不存在。
既然当初选了这条路,温学斐自然也选好了退路,现如今,脸上的神情倒也算得上是自然。
说完后,温学斐又不忘补上了一句:
况且现如今情势并不明朗,思索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
温学斐当初能在大皇子与秦戮斗得不相上下的时候,猜中皇帝的□□分心思,在这方面,他也自然比贵妃了解皇帝。
从皇帝任由外人探查御书房的消息,甚至还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举动之中,温学斐看到的,不仅仅是皇帝想要逼秦戮低头的想法,还有皇帝对大皇子的态度。
即便是在秦戮已经说了如此冒犯的言语之后,皇帝心中储君的第一人选,依旧是厉王,也就是说,皇帝恐怕根本没有考虑过立大皇子为储的可能性。
即便最后厉王真扛着压力绝不妥协,最后储君之位,也绝不可能落到大皇子头上。
若是如此,温家得罪大皇子与否,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皇帝如此明显的用意,旁人自然也能够猜到。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又重新聚集到了厉王府之上,想要看看现如今,秦戮又会作何选择。
而广受众人关注的厉王府的两位主子,此刻却正在谈心。
不,准确地说,是厉王殿下,正在单方面给厉王妃认错服软。
宫中的消息一传出来,顾砚书便知道了昨日秦戮没有与他说实话。
他就说自家小鹿的性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便惹得皇帝发了如此大的火,没想到追根究底,原因还在他身上。
顾砚书也知道,昨日秦戮的含糊其辞,是不想让他知道了之后内疚。
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欺瞒的风气却不能助长。
故而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顾砚书便找到了自家小鹿,严肃地就这个问题洽谈了一番。
一开始秦戮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毕竟他昨日的欺瞒,的确是不想自家软软多想,下意识为之。
直到后来顾砚书见秦戮还在和他嘻嘻哈哈,气狠了,说了一句:
若是按照王爷的说法,我也为了王爷好,瞒着王爷答应父皇的安排,王爷以为何?
你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