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徒弟全叛出师门——浮丘一(84)
回到冼玉住所时,推门却是空荡荡的,兜兜转转几个来回,哪里都见不到人。正当郑盛凌焦急时,冼玉却和顾容景一起回来了。
你们这是去哪儿了?
郑盛凌瞧见他们灰头土脸的模样,一脸震惊,怎么师父身上全是泥巴?
衣服上浸泡的水早就在回来的路上干透,顾容景的外衫从沙滩上捡起来时,全是黄土,他也没有精神再去打理,就这样脏扑扑地穿了回来,把郑盛凌吓一跳,还以为他换了个人。
小凤凰,你先出去吧。
冼玉道,我和容景有些话想说。
他语气温和,脸色也不难看,看着虽然不像是什么坏事,但郑盛凌还是将信将疑。只是冼玉都这样说了,他也不好留下。
你们有话好好聊,不要吵起来就行。
郑盛凌帮着隐晦地劝了劝冼玉,心道我这个当徒弟的可真是仁至义尽了,又说,你们衣服都脏了,我去宝艺楼挑几件,你们以后好歹也是我的师门了,总不能穿得太普通。
别别扭扭地说完,才终于出门。
冼玉站在窗户边看他一步三回头,怕自己刚走屋里就打起来的模样,无奈地笑了笑。
不管郑盛凌怎么想,他确实没有责怪顾容景的意思。
我方才说了那句,你是不是不高兴?
冼玉落下窗户,回身道。
顾容景并没有理他,把自己那件沾满了黄沙的外衫脱了下来,又背过身去想要脱内衫。
冼玉走过去,按住了他的手。
不要生气了。
顾容景背脊挺直,不肯转过去看他。
屋内没有人,只有窗外的蟋蟀在叫。冼玉心跳如鼓,终于还是忍不住从后抱住了他。
顾容景的肩背很宽阔,冼玉两只手用力搂着都搂不住,更何况他因为不好意思,只虚虚地环着,耳朵就已经热得滚烫。
好了他有意求和,声音也软了好几个调,姜温韵帮了我们许多忙,就算你再怎么看不上郑盛凌,也不该说那样的话。
父母之债不及子孙,更何况,冼玉虽然觉得这场面尴尬得很,但也没想过要爽约。不谈与他父母的人情旧债,单论他这个人,冼玉还是很喜欢的,不然之前也不会老爱逗他玩了。
刚才在外面,我话若不说得重一些,难保她心里没有芥蒂。那些话都是为了圆个场面,作不得真的。你也不要再生气,好吗?
他话说到这个份上,顾容景终于有了一丝松动,想要转过身来。
冼玉抱他抱得不紧,他动作幅度若大一些,把师尊甩开了,说不定冼玉就不抱着他了。顾容景只得缩着肩膀小心翼翼转过来。
四目相对的刹那间,冼玉想到刚才在沙岸上的亲昵,忽然有些难为情。刚想把手收回去时,听到顾容景道:我不是生气。
冼玉微微一怔,手依旧抚在他背上。
他不是生气。
他只是委屈。
冼玉之前听过人间一些薄情寡性的话本,里面女儿家沦陷,并不是因为几句甜言蜜语,而是因为他可怜,由怜才生爱。
此刻,他心中模模糊糊想,我并非女子,为何也觉得容景十分可怜。更何况,这份可怜,又是因他而起。
我明白。他摸摸顾容景的发,下巴搁在他的肩上,把他微微抱紧,我明白。
顾容景不擅交际,更看不懂眼色和气氛,当时他突然说那些话,也不是为了什么争宠。他不喜郑盛凌,但此前也从未和冼玉提出反悔,他不喜欢有人叫冼玉师尊,但苏染与闻翡几次三番来扰,顾容景也不曾多说半句。
他只是觉得那个时候,冼玉很尴尬。
冼玉都知道。
这世上爱恨掺杂,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楚与为难,有家有妻有责任有前程。冼玉不恨任何人,但他知道顾容景对他的心意最纯粹。
世上不如意十有八九,只有真心最难得。
倘若,冼玉忽然有些落寞,当初你遇见的是旁人
但顾容景似乎知道他想问什么。
不会。
他道,没有师尊,我只会成为魔神。
顾容景不会什么花言巧语,也从不对冼玉说谎。他不愿说的便不说,但只要说出口的便不带虚情假意。从前冼玉喜欢他这份直率的性情,如今不知怎么的,忽然有些难以招架。
偏偏顾容景还要追着问:师尊呢?
冼玉真不知道他怎么能把那些话直白说出口的,就像昨儿那句苏染不喜欢他一样,顾容景并没有要缠着他的意思,但冼玉听着,就像是在陈述自己不喜欢他一样,备受煎熬。
虽然两者心境完全不同,但那种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的茫然感确是类似的。
好了。他像是被烧红的炭烫到,猛然把手缩了回去,躲到屏风后面,衣服都脏了,再不换的话要赶不上答谢宴了。
顾容景没等到师尊的回答,但也明白这是另一种的尴尬感,所以没再逼问。
他好像渐渐懂了,为什么会有人情世故这一说,别人尴尬或是不悦时,是不应该再开口的。冼玉做得很好,他不会违背自己的本意,但又不会让周围的人太过糟心。
顾容景心想,他这个人做得还不太熟练。
他想要了解,师尊的真实世界。
第82章 【一更】冼施主,顾施主
刚过晌午, 夏日太阳并不热烈,能容纳数百人的明辉堂内人头涌动,闲聊说笑声不绝于耳。问机阁和万剑宗发展多年, 各自镇守一方, 早已在界内成了南泰北斗一般的存在。
虽说亲朋好友以这两家修士居多, 但也耐不住人脉庞杂, 各大宗门之间彼此牵连盘踞。说起来,这办酒宴和民间一家中举,满乡欢庆的场面也没什么两样。尚未正式开席,已经是人声鼎沸, 觥筹交错, 你来我往的热闹景象。
但其中受邀恭贺的也未必有几分真心。
谁不知道郑阁主家的小公子没拜入他爹门下,也没去万剑宗, 反而认了个杂门野派的修士做师父, 听说那人也只有出窍后期的修为。
虽说放在一般宗门中, 这样年轻的已经能做长老座下的首席弟子,带着接触一些门中事务,但那也得是有强有力的师门做靠山。
虽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真要较真起来,从家窝里抱出来的大雄鸡和凤凰从支中的孔雀,本质上还是有不小的区别。虽然他年纪轻轻已经有出窍后期的修为, 但出窍和合体之间, 有散修从生到死数百年都未能跨越。
否则三十岁出窍,三百岁还是出窍, 那这又有什么用?平白惹人笑话罢了。
自从人魔大战结束后,这五百年来人界休养生息,没能培养出个能与魔君对抗的奇才, 也改变不了魔界人界分庭抗礼的局面,反倒是让常年的平静麻痹了双眼,活在醉生梦死和勾心斗角里去了。
修仙界虽有仙道联盟,但谁不知道其中大权都被万剑宗攥在手心里,若他一家独大也就罢了,偏偏南泰北斗表面虽不和,却有姻亲相连。新晋的大宗门想要分走万剑宗和问机阁话语权,底下的小门小派散乱离心,各自抱团。
除去长辈之间的勾心斗角之外,名门望族的弟子之间也不乏比较。
种种原因下,郑盛凌这次的答谢宴表面上看着花团锦簇,实际上早就是水冷杯凉,各怀鬼胎。
齐兄见多识广,对这如意门可有印象?
反正我是听都没听说过。
之前带师弟去秘境历练时,齐某略有耳闻,蛟潜秘境崩塌关闭好像就与这二人有关,之后才惹出了魔气与面魁的祸事。
齐兄是去的明幻秘境吧?听说是上古大能遗留下来的,遍地珍宝名品。蛟潜秘境那屁大点的地方,咱们不清楚也是正常的。
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那阵子各大门派都在戒严,上山下山都要盘查几百遍,好像真有这什么玩意似的,实在没劲儿。
是啊,当时戒严了半个多月,结果呢?还不是连半点魔气都没查到?要我说啊,人家怕是还在幽都痴寻他那早亡的恋人呢,哪有空挑起人魔之间的纷斗?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所谓在劫难逃,也莫过于此了。
一群修士们聚集在一处窃窃闲聊,旁边有人路过时不小心听到,忍不住劝:我见过如意门的掌门,他很好,并不像你们说的那样。而且,你们还是不要拿魔头开玩笑了
突然被扫了兴致,围在一起侃侃而谈的世家弟子回身,上上下下扫量着对面那人身上的简单校服,半晌没说话。
衣料简朴,也没有佩戴家纹。
站在他们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过了一会儿,、方才那个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修士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有什么,我们不过是说着玩玩的,难道你就从来没听过那魔君的小道绯闻?更何况人魔两界休战数年了,我们在自家谈趣还要看魔修的脸色?再退了一步说,现如今两方井水不犯河水,小道友提醒是好,可我看你也未免太过谨慎了些。
他说的自家,并不是指自己是问机阁的弟子,而是代指整个修真界。
道友此言非也。
他这几句看似说的弘大昂然,却让那小弟子皱起了眉,轻声反驳,人魔两界休战数年并非是魔修对我们有所忌惮,而是几百年前那场浩劫魔界也受了不小的损失,再加上近百年来魔君深居简出,才换来些许时日的喘息。
倘若魔君他日携数万魔修而来,我们如何能抵挡得住攻击?此前照金国旧都玄武城被瘴气所埋、深陷水害瘟疫之中,死伤百万我且问道友,这笔账你当如何算?
这小弟子虽然修为不高,堪堪金丹水平,但字字珠玑,有理有据,无法不信服。
面前的这群修士一时间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半晌后,那位齐某的修士才往前缓缓迈了两步,脸皮微微一掀,目光浅浅打量他一眼。
你是哪个门派的?
只这一句,就足够击溃对手所有的底气。
方才为冼玉他们说话的小道友垂下脑袋,半天后才嗫嚅道,青、青城派。
这三个字一说出口,面前几人看他的眼神就更加淡了。
青城派。
小门小派,没什么风光的。
这几人家世宗门虽比不上问机阁与万剑宗,但在界内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古皆闻蚍蜉撼大树,可敬不自量。可谁听过大树与寄生在土壤之中的蚍蜉计较的呢?
那齐某嗤笑一声,并不打算再与他争锋。
却不想,刚才他们几人围聚在一处时音量不减,早已引起许多人注意的目光。
青城派许久未见有这样的少年了。
随着一声叹息,屋外传来一道不疾不徐、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众人原先还有疑惑,一听这道沉静悠远的嗓音,顿时脸色严肃了许多。
叮铃
随着一道空灵的金玉碰撞声,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带着微晃的法铃跨过门槛、杖底落在明辉堂的青砖上。笃地一声撞击,刹那间梵音入耳,紫竹环绕,如痴如定,宛若置身于菩提之下,得以窥见释迦摩尼金身。
那手握锡杖的圣僧穿着一袭赤布僧伽梨,面容清俊无情,眉心点一抹浅浅的红色印迹,他单掌立起,眉宇中却又露出几分慈悲。
阿弥陀佛。
嬉笑闲语者皆归于寂静,众人神色皆是庄重与崇敬,十指相合,还了一个佛礼。
还的这道佛礼,无人不真心实意。
自北溟魔君打上引业寺、妙心一夜坐化圆寂后,世间苦难甚众,寺庙香火难续,佛道也日渐衰微。直到法华大师下山入世,才扭转乾坤,佛法讲度万人,一己之力振兴了佛道。
多年前曾传闻妙心高僧虽然没有修为,但他生来修有佛眼,能看透世间奥妙。法华大师扬名之后,也被多次称为小妙心。
然而事实上,妙心不过机缘巧合下得了一双佛眼,修习的是小乘法;而法华大师却是天生慧心,上能辩得阴阳,下则窥得五行,修习的是大乘法,是从菩萨道的真子。
五百阿罗汉曾道,阿罗汉自佛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
阿罗汉,便是如来之子,胜者之子。
他是真正的佛子,因故下凡修行,有累世佛缘之效,日后必然会修成一座真正的佛。
他们把法华大师当做是上天的一种馈赠,只是谁都不知道,这份礼物会停留多久。
法华大师生着一双微吊凤眼,眉宇之间微微透着些许菩萨慈悲,道,爱生欲,欲生念,念执狂,抑郁而不得,终成魔。障生于此也。
魔欲为害,便成业障。
说到底,魔修此前犯下的种种罪孽,不过是加在自己身上一层又一层的业障。佛道信奉前世罪孽后世偿还,这点也与酆都不谋而合。杀人偿命是古今通晓的真理,但魔修却偏要以魔入道,修成正仙,将此前罪孽一笔勾销。
方才那个美人关修士口中句句是散漫与松懈,想必是在和平年代生活得太久,完全不记得战时的苦楚,还说出井水不犯河水这样惹人发笑的言谈。青城派的小道友看不下去,又更何况是与魔修理念南辕北辙的法华呢?
他话虽未说尽,但有脑袋的都能明白大师想说的是什么,不禁向刚才口出狂言的那群人投去了严厉批评的目光。
这会儿,那些人脸色早已臊得通红,隐隐感受到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郁闷之感。
周围的看客未必是真的完全认同法华大师,但那又如何呢?
就像方才他们试图以宗门显赫来堵住那小道友的嘴一样,如今法华大师的名望也把他们堵得死死的,傻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不是巧了吗?有人见气氛太过尴尬,主动出来打圆场,没想到这一趟过来还能碰见大师,您快坐下吧,我们还等着您抽空讲两句佛法,好看看自己有没有悟性呢。
法华大师虽是个和尚,但也并非是个不通情理的和尚,闻言微微一笑,顺势落座了。
陈明兄,你别太在意。刚才被一同羞辱的那群子弟里,有人安慰道,法华大师是出家人,自然听不惯魔啊妖啊,我们也是被那个小崽子钻了漏洞,才会
恋耽美
你们这是去哪儿了?
郑盛凌瞧见他们灰头土脸的模样,一脸震惊,怎么师父身上全是泥巴?
衣服上浸泡的水早就在回来的路上干透,顾容景的外衫从沙滩上捡起来时,全是黄土,他也没有精神再去打理,就这样脏扑扑地穿了回来,把郑盛凌吓一跳,还以为他换了个人。
小凤凰,你先出去吧。
冼玉道,我和容景有些话想说。
他语气温和,脸色也不难看,看着虽然不像是什么坏事,但郑盛凌还是将信将疑。只是冼玉都这样说了,他也不好留下。
你们有话好好聊,不要吵起来就行。
郑盛凌帮着隐晦地劝了劝冼玉,心道我这个当徒弟的可真是仁至义尽了,又说,你们衣服都脏了,我去宝艺楼挑几件,你们以后好歹也是我的师门了,总不能穿得太普通。
别别扭扭地说完,才终于出门。
冼玉站在窗户边看他一步三回头,怕自己刚走屋里就打起来的模样,无奈地笑了笑。
不管郑盛凌怎么想,他确实没有责怪顾容景的意思。
我方才说了那句,你是不是不高兴?
冼玉落下窗户,回身道。
顾容景并没有理他,把自己那件沾满了黄沙的外衫脱了下来,又背过身去想要脱内衫。
冼玉走过去,按住了他的手。
不要生气了。
顾容景背脊挺直,不肯转过去看他。
屋内没有人,只有窗外的蟋蟀在叫。冼玉心跳如鼓,终于还是忍不住从后抱住了他。
顾容景的肩背很宽阔,冼玉两只手用力搂着都搂不住,更何况他因为不好意思,只虚虚地环着,耳朵就已经热得滚烫。
好了他有意求和,声音也软了好几个调,姜温韵帮了我们许多忙,就算你再怎么看不上郑盛凌,也不该说那样的话。
父母之债不及子孙,更何况,冼玉虽然觉得这场面尴尬得很,但也没想过要爽约。不谈与他父母的人情旧债,单论他这个人,冼玉还是很喜欢的,不然之前也不会老爱逗他玩了。
刚才在外面,我话若不说得重一些,难保她心里没有芥蒂。那些话都是为了圆个场面,作不得真的。你也不要再生气,好吗?
他话说到这个份上,顾容景终于有了一丝松动,想要转过身来。
冼玉抱他抱得不紧,他动作幅度若大一些,把师尊甩开了,说不定冼玉就不抱着他了。顾容景只得缩着肩膀小心翼翼转过来。
四目相对的刹那间,冼玉想到刚才在沙岸上的亲昵,忽然有些难为情。刚想把手收回去时,听到顾容景道:我不是生气。
冼玉微微一怔,手依旧抚在他背上。
他不是生气。
他只是委屈。
冼玉之前听过人间一些薄情寡性的话本,里面女儿家沦陷,并不是因为几句甜言蜜语,而是因为他可怜,由怜才生爱。
此刻,他心中模模糊糊想,我并非女子,为何也觉得容景十分可怜。更何况,这份可怜,又是因他而起。
我明白。他摸摸顾容景的发,下巴搁在他的肩上,把他微微抱紧,我明白。
顾容景不擅交际,更看不懂眼色和气氛,当时他突然说那些话,也不是为了什么争宠。他不喜郑盛凌,但此前也从未和冼玉提出反悔,他不喜欢有人叫冼玉师尊,但苏染与闻翡几次三番来扰,顾容景也不曾多说半句。
他只是觉得那个时候,冼玉很尴尬。
冼玉都知道。
这世上爱恨掺杂,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楚与为难,有家有妻有责任有前程。冼玉不恨任何人,但他知道顾容景对他的心意最纯粹。
世上不如意十有八九,只有真心最难得。
倘若,冼玉忽然有些落寞,当初你遇见的是旁人
但顾容景似乎知道他想问什么。
不会。
他道,没有师尊,我只会成为魔神。
顾容景不会什么花言巧语,也从不对冼玉说谎。他不愿说的便不说,但只要说出口的便不带虚情假意。从前冼玉喜欢他这份直率的性情,如今不知怎么的,忽然有些难以招架。
偏偏顾容景还要追着问:师尊呢?
冼玉真不知道他怎么能把那些话直白说出口的,就像昨儿那句苏染不喜欢他一样,顾容景并没有要缠着他的意思,但冼玉听着,就像是在陈述自己不喜欢他一样,备受煎熬。
虽然两者心境完全不同,但那种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的茫然感确是类似的。
好了。他像是被烧红的炭烫到,猛然把手缩了回去,躲到屏风后面,衣服都脏了,再不换的话要赶不上答谢宴了。
顾容景没等到师尊的回答,但也明白这是另一种的尴尬感,所以没再逼问。
他好像渐渐懂了,为什么会有人情世故这一说,别人尴尬或是不悦时,是不应该再开口的。冼玉做得很好,他不会违背自己的本意,但又不会让周围的人太过糟心。
顾容景心想,他这个人做得还不太熟练。
他想要了解,师尊的真实世界。
第82章 【一更】冼施主,顾施主
刚过晌午, 夏日太阳并不热烈,能容纳数百人的明辉堂内人头涌动,闲聊说笑声不绝于耳。问机阁和万剑宗发展多年, 各自镇守一方, 早已在界内成了南泰北斗一般的存在。
虽说亲朋好友以这两家修士居多, 但也耐不住人脉庞杂, 各大宗门之间彼此牵连盘踞。说起来,这办酒宴和民间一家中举,满乡欢庆的场面也没什么两样。尚未正式开席,已经是人声鼎沸, 觥筹交错, 你来我往的热闹景象。
但其中受邀恭贺的也未必有几分真心。
谁不知道郑阁主家的小公子没拜入他爹门下,也没去万剑宗, 反而认了个杂门野派的修士做师父, 听说那人也只有出窍后期的修为。
虽说放在一般宗门中, 这样年轻的已经能做长老座下的首席弟子,带着接触一些门中事务,但那也得是有强有力的师门做靠山。
虽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真要较真起来,从家窝里抱出来的大雄鸡和凤凰从支中的孔雀,本质上还是有不小的区别。虽然他年纪轻轻已经有出窍后期的修为, 但出窍和合体之间, 有散修从生到死数百年都未能跨越。
否则三十岁出窍,三百岁还是出窍, 那这又有什么用?平白惹人笑话罢了。
自从人魔大战结束后,这五百年来人界休养生息,没能培养出个能与魔君对抗的奇才, 也改变不了魔界人界分庭抗礼的局面,反倒是让常年的平静麻痹了双眼,活在醉生梦死和勾心斗角里去了。
修仙界虽有仙道联盟,但谁不知道其中大权都被万剑宗攥在手心里,若他一家独大也就罢了,偏偏南泰北斗表面虽不和,却有姻亲相连。新晋的大宗门想要分走万剑宗和问机阁话语权,底下的小门小派散乱离心,各自抱团。
除去长辈之间的勾心斗角之外,名门望族的弟子之间也不乏比较。
种种原因下,郑盛凌这次的答谢宴表面上看着花团锦簇,实际上早就是水冷杯凉,各怀鬼胎。
齐兄见多识广,对这如意门可有印象?
反正我是听都没听说过。
之前带师弟去秘境历练时,齐某略有耳闻,蛟潜秘境崩塌关闭好像就与这二人有关,之后才惹出了魔气与面魁的祸事。
齐兄是去的明幻秘境吧?听说是上古大能遗留下来的,遍地珍宝名品。蛟潜秘境那屁大点的地方,咱们不清楚也是正常的。
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那阵子各大门派都在戒严,上山下山都要盘查几百遍,好像真有这什么玩意似的,实在没劲儿。
是啊,当时戒严了半个多月,结果呢?还不是连半点魔气都没查到?要我说啊,人家怕是还在幽都痴寻他那早亡的恋人呢,哪有空挑起人魔之间的纷斗?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所谓在劫难逃,也莫过于此了。
一群修士们聚集在一处窃窃闲聊,旁边有人路过时不小心听到,忍不住劝:我见过如意门的掌门,他很好,并不像你们说的那样。而且,你们还是不要拿魔头开玩笑了
突然被扫了兴致,围在一起侃侃而谈的世家弟子回身,上上下下扫量着对面那人身上的简单校服,半晌没说话。
衣料简朴,也没有佩戴家纹。
站在他们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过了一会儿,、方才那个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修士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有什么,我们不过是说着玩玩的,难道你就从来没听过那魔君的小道绯闻?更何况人魔两界休战数年了,我们在自家谈趣还要看魔修的脸色?再退了一步说,现如今两方井水不犯河水,小道友提醒是好,可我看你也未免太过谨慎了些。
他说的自家,并不是指自己是问机阁的弟子,而是代指整个修真界。
道友此言非也。
他这几句看似说的弘大昂然,却让那小弟子皱起了眉,轻声反驳,人魔两界休战数年并非是魔修对我们有所忌惮,而是几百年前那场浩劫魔界也受了不小的损失,再加上近百年来魔君深居简出,才换来些许时日的喘息。
倘若魔君他日携数万魔修而来,我们如何能抵挡得住攻击?此前照金国旧都玄武城被瘴气所埋、深陷水害瘟疫之中,死伤百万我且问道友,这笔账你当如何算?
这小弟子虽然修为不高,堪堪金丹水平,但字字珠玑,有理有据,无法不信服。
面前的这群修士一时间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半晌后,那位齐某的修士才往前缓缓迈了两步,脸皮微微一掀,目光浅浅打量他一眼。
你是哪个门派的?
只这一句,就足够击溃对手所有的底气。
方才为冼玉他们说话的小道友垂下脑袋,半天后才嗫嚅道,青、青城派。
这三个字一说出口,面前几人看他的眼神就更加淡了。
青城派。
小门小派,没什么风光的。
这几人家世宗门虽比不上问机阁与万剑宗,但在界内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古皆闻蚍蜉撼大树,可敬不自量。可谁听过大树与寄生在土壤之中的蚍蜉计较的呢?
那齐某嗤笑一声,并不打算再与他争锋。
却不想,刚才他们几人围聚在一处时音量不减,早已引起许多人注意的目光。
青城派许久未见有这样的少年了。
随着一声叹息,屋外传来一道不疾不徐、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众人原先还有疑惑,一听这道沉静悠远的嗓音,顿时脸色严肃了许多。
叮铃
随着一道空灵的金玉碰撞声,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带着微晃的法铃跨过门槛、杖底落在明辉堂的青砖上。笃地一声撞击,刹那间梵音入耳,紫竹环绕,如痴如定,宛若置身于菩提之下,得以窥见释迦摩尼金身。
那手握锡杖的圣僧穿着一袭赤布僧伽梨,面容清俊无情,眉心点一抹浅浅的红色印迹,他单掌立起,眉宇中却又露出几分慈悲。
阿弥陀佛。
嬉笑闲语者皆归于寂静,众人神色皆是庄重与崇敬,十指相合,还了一个佛礼。
还的这道佛礼,无人不真心实意。
自北溟魔君打上引业寺、妙心一夜坐化圆寂后,世间苦难甚众,寺庙香火难续,佛道也日渐衰微。直到法华大师下山入世,才扭转乾坤,佛法讲度万人,一己之力振兴了佛道。
多年前曾传闻妙心高僧虽然没有修为,但他生来修有佛眼,能看透世间奥妙。法华大师扬名之后,也被多次称为小妙心。
然而事实上,妙心不过机缘巧合下得了一双佛眼,修习的是小乘法;而法华大师却是天生慧心,上能辩得阴阳,下则窥得五行,修习的是大乘法,是从菩萨道的真子。
五百阿罗汉曾道,阿罗汉自佛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
阿罗汉,便是如来之子,胜者之子。
他是真正的佛子,因故下凡修行,有累世佛缘之效,日后必然会修成一座真正的佛。
他们把法华大师当做是上天的一种馈赠,只是谁都不知道,这份礼物会停留多久。
法华大师生着一双微吊凤眼,眉宇之间微微透着些许菩萨慈悲,道,爱生欲,欲生念,念执狂,抑郁而不得,终成魔。障生于此也。
魔欲为害,便成业障。
说到底,魔修此前犯下的种种罪孽,不过是加在自己身上一层又一层的业障。佛道信奉前世罪孽后世偿还,这点也与酆都不谋而合。杀人偿命是古今通晓的真理,但魔修却偏要以魔入道,修成正仙,将此前罪孽一笔勾销。
方才那个美人关修士口中句句是散漫与松懈,想必是在和平年代生活得太久,完全不记得战时的苦楚,还说出井水不犯河水这样惹人发笑的言谈。青城派的小道友看不下去,又更何况是与魔修理念南辕北辙的法华呢?
他话虽未说尽,但有脑袋的都能明白大师想说的是什么,不禁向刚才口出狂言的那群人投去了严厉批评的目光。
这会儿,那些人脸色早已臊得通红,隐隐感受到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郁闷之感。
周围的看客未必是真的完全认同法华大师,但那又如何呢?
就像方才他们试图以宗门显赫来堵住那小道友的嘴一样,如今法华大师的名望也把他们堵得死死的,傻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不是巧了吗?有人见气氛太过尴尬,主动出来打圆场,没想到这一趟过来还能碰见大师,您快坐下吧,我们还等着您抽空讲两句佛法,好看看自己有没有悟性呢。
法华大师虽是个和尚,但也并非是个不通情理的和尚,闻言微微一笑,顺势落座了。
陈明兄,你别太在意。刚才被一同羞辱的那群子弟里,有人安慰道,法华大师是出家人,自然听不惯魔啊妖啊,我们也是被那个小崽子钻了漏洞,才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