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边山寒[种田](穿越) > 边山寒[种田](穿越)
错误举报

边山寒[种田](穿越)——英桃(131)

    如果借着李家的光能让家人被赦免,哪怕他们多留边城几年,种几年地,还上粮食也愿意啊。
    所有人目光灼灼的看着林坚,只要他点头,粮草的问题立刻就能解决。
    李茂贤比林坚更清楚营地外头各家各户的存粮,他们父子能借出来的粮食一定会比林坚征上去的多。
    林坚沉默不语,李青文说的法子是好法子,但这里不是京城,他无法立刻面圣禀告,也不能得知陛是否应允。
    他比刚才还更作难,要是李青文所求的是赏赐,他当场便能应下,但赦免流犯,人数众多,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周丰年道:林大人,江淙他们的事情在下很清楚,他们几年前押送的贡品在驿站毁之一炬,虽损失不小,但江淙等人这些年在边城戴罪立功数次,贡品固然珍贵,西北边关的将士性命也是无价,孰轻孰重大人还请三思。
    不用周丰年说,林坚也听说过江淙的事情,毕竟曲将军往京城发送战报时,还顺带着参了户部一本。
    粮草的事情刻不容缓,现在李青文提出了要求,林坚不敢应下,只道:你说的法子不错,粮草先借,此事我会如实禀告给陛下,为江淙等人求情,无论如何,都能算得你们一份功劳。
    他没有给一句准话,李青文没吭声,林坚可不是苏树清,只空口说白话,他不相信。
    林坚很为难,这事他真的做不了主,而且这里离京城太远,就算立刻派人回去,来回也得不少时日,他不能在这里延误那么久的功夫。
    思忖片刻,林坚道:我知道曲将军一直也在关切江淙的事情,如果江淙在这里,他应该也希望曲将军他们能度过这个难关。
    李青文有点生气,借粮的时候说的好听,让放人就不不放,在这打感情牌。
    江家和当即便跪在地上,铿锵有力的道:林大人,曲将军确是为犬子江淙一事劳神费力,这恩情我们江家不敢忘记。只要林大人肯成全,我们父子立刻去往西北,入曲将军的麾下,愿意用性命和这一身血肉抵挡敌人,报答曲将军的情义。
    江淙欠下的东西,老子和儿子可以还,可牵扯不上别人。
    虽然李家不算别人,江家和也不想他们为了江淙撘上太多。
    面前这些人个个都是明白的,林坚坐不住了,下来把江家和扶起来,此事我同周大人商议一番。
    就在林坚和李茂贤等人言语上拉扯之时,林潭已经派人快马离开营地,带着他的书信去往京城。
    林坚和周丰年离开后,李茂贤立刻让李青瑞去往村里的各家,将这事告诉下去。
    很快,杨树村的长辈全都过来了,东屋着不下,老孙和齐敏还有李青文等人就在门外听着。
    李本善率先道:事情我们都听青瑞说了,如果粮食能救江淙他们,我家只留七千五百斤做一家人的吃食,剩下的四万六千斤可以拿出来。
    郭大全第二个开口:我家今年收了不少粮食,留六千斤,能拿出来两万一千多斤,我现在不做甚么里长了,还管着郭家的大小事情,可以替我们郭家这边的老少爷们做主,每家每户少不了八千斤。当初逃荒的时候,江淙一路把我们从拢北城护送到边城,这一路寻水、防野兽、找食物,救了我们不知道多少条命,他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
    杨树村的韩家也出了个年纪大的长辈开了口,所有人都愿意往外拿粮食。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加上李青文家里的,粗略一算,已经有二百八十万斤粮食。将近两万四千担,真真的不算是个小数目。
    逃荒而来的百姓对土地和粮食有着无比的渴望,来到边城后,没有牲口的人用铁锨都在开荒,今年各家各户都种了不少地,在刘和的提醒下又避开了霜冻,虽然遭了冰雹有些损失,但这里的土地肥沃,论产量可以说是大丰收。
    第170章
    听着乡亲们抢着往外拿粮食, 江家和胸口发热,既觉得难受,又觉得欣慰。
    他的儿子虽然发配到边城, 也依旧是个好样的,能让这多人相助。
    林坚离开村子后, 并没有立刻回到营地,而是站在远处,看着河边整齐的村落,炊烟袅袅,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高高的秸秆垛, 敦实的粮仓一个挨着一个。
    院墙还没有盖,在外头甚至可以看到最近的人家棚子里晾晒的菜和蘑菇,还有正翻腾着热气的一口口大陶锅。
    很难想象,这一片村子竟然是两年前在这里起来的。
    再回头,后面是驻扎的官兵和流犯,营地里面乱七八糟的房子高低不平, 地上一滩滩的水, 时而传来一阵打骂声,那是官兵在教训流犯。
    林坚转过头来, 突然开口道:周大人可知道并州的旱灾?
    周丰年点头:听李青文他们说, 一滴雨没下,种子都无法种, 所有乡邻四处逃难, 并州之内,匪徒横生, 路上被杀的比饿死的人还要多,旱灾至今, 依旧十室九空。
    今年并州依旧欠雨水,齐河、金江还有麓水都断流,不少地方人畜饮水都困难。林坚道:我老家离柳山县只有二百多里,人也都跑光了。
    周丰年一脸意外,他没想到,林坚竟然也是并州人。
    周大人,我知道你同他们关系匪浅,不妨同你说,粮草的事情,无论用什么法子,我都要解决。林坚看着周丰年,目光中不容置疑的坚定。
    周丰年试探着靠过去,问道:那林大人的意思?
    林坚低声言语了片刻,周丰年连连点头,好好好,我这就派人把江淙他们喊回来!
    旁边村子的也都来了,此时的李家,人越来越越多,李青文等人已经被挤到了外面,不得已,只能将窗子打开,听里面的动静。
    粮食已经凑到了三百多万斤,李本善和郭大全他们回去后已经召集各家人开始商量了。
    齐敏等人围着李青文,既兴奋又不安的问道:仔儿,若是林坚拿走了粮食,却不放我们咋办?
    李青文一只耳朵听着屋里,嘴上道:那也不会白白让他拿走,起码得折合成银钱,我死也要拉着他去户部给盖印,算是咱们捐给户部的,这些粮食可比之前的两万多两银子值钱多了。
    最好的打算是,这些粮食能免他们四十多个的罪,如果不成,那也得算是他们捐借给朝廷的,一笔笔的账都得算清楚。
    免罪不过是皇上动动嘴皮子,这么多粮食,可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粒都不能白费。
    一直到天黑,人才陆续离开,老孙他们进屋,李茂贤看小儿子,三百五十多万斤,眼下最多能凑出这么多。
    江大哥他们这几年种的地只多不少,每人每年上交十二担,也剩下许多粮食,存下的应该还有十三万斤,在北面的那几个单独的粮仓。李青文道:这个应该没算进去。
    当年鲁刚的那个教训,让李青文记得牢牢的,江淙他们的东西,都在他的名下,粮食打完了也都拉出来,反正不能再让营地里头的人占便宜。
    李茂贤点头,这个确实没算。
    江家和向来不喜欠人情分,但现在为了儿子,他说不出一个不字,紧紧的握住李青文的手,将一个沉甸甸的袋子交给他。
    李青文现在经手的银子多了,一摸外面就知道里面有不少,惊讶道:大伯,这银子?
    按照你说的法子,我们做出了蜡烛,这些都是卖得的钱。江家和道:虽然不多,但以后还能再挣!
    知道李青文他们在为江淙等人奔波,洪州那边的人也不会不管,能使几分力气就使几分。
    李青文叹气,心说,银子啥的倒是其次,你要是肯把儿子给我,我一个人挣钱也有使不完的劲啊。
    当然,这话他是不敢说的,只能把银子收下。
    大家还在说话,周从信来了,将李青文和李茂贤带进营地,其他人只能在李家着急的等着。
    李青风溜进营地想要偷听,被周从望给逮住了,塞给他了一盒点心,李青风铩羽而归。
    李茂贤和李青文半个时辰后回来,大家都迫不及待的问道:咋、咋样?
    十日之内,凑齐粮草给林坚。李茂贤说的果断,面上没有甚么不甘或是愤怒。
    大家更关心的是交出粮草,林坚能许诺什么,但李茂贤却没有细说,只让他们放心,绝对不会吃亏。
    如果换做其他人这样说,大家必定觉得是敷衍,但从李茂贤口中出来,一众人都相信,每个人都在兴奋的猜想着。
    李青文答应格外做军备粮食,让大家伙赶紧回去睡,明天全都起来去捕鱼,时间紧,接下来的日子一定会非常忙。
    其他人陆续离开,李茂贤跟江家和单独说了几句话,林坚答应的事情很隐秘,不宜让太多人知道,所以他刚才没有当众说出来。
    虽然知道该早点睡,但李青文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
    如果江淙有一天成为了自由之身,一定会离开边城,以后可能再见一面会很难。
    就像是爹和秦大伯还有程大伯,他们也是生死之交,书信不断,但见面甚少,各自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他和江淙将来可能也会这样。
    想到这里,李青文心里十分难受,身子蜷缩成一个团,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江淙在边城这边总是做危险的事情,离开也好,起码能好好的活着,就算不能见面,知道他没事就成了
    李青文努力劝说自己,结果却越来越不甘心,气的坐起来,恶狠狠的想,自己应该胁恩图报,让江淙老老实实的留下来!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就没甚力气了,枯萎在了炕上。
    心烦意乱,李青文悄无声息的从炕上下来,穿上鞋,没发出任何响动,走了出去。
    厢房门口亮着四双大眼睛,它们机灵的跑过来,没有叫,李青文摸过一个个毛茸茸的脑袋,心里稍稍好受了些。
    起码他以后还有四只狗相伴,江淙可是娶不了四个媳妇。
    李青瑞和李茂贤正在厢房里收拾家里的渔网,出来就看到李青文带着四条狗往营地那边去了,李青瑞想喊他,李茂贤却道:睡不着就让他出去走走。
    风不大,也不下雪,但天还挺冷,李青文想抱起其中一只狗崽取暖,抱起一个,放下了,再抱另外一个,又放下了。
    四只全都试过了后,李青文才发觉,原来他的狗狗竟然长这么重了!
    毛都挺厚的,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只是一只只六七十斤,实在是抱不太动。
    进到营地,李青文没有惊动任何人,径自去了房子后面的练箭的场所,结果刚走到,却发现那里竟然有人了,而且还不止一个。
    翠儿姐,你纳的鞋底真结实,我得好好跟你学!一个姑娘的声音响起来。
    就是多垫几层布,柳妹妹你的针线活才好,缝的衣服针脚不仔细瞧都看不到
    我这还不算啥,秀儿姐还会在丝绸上绣花,我都没摸过绸缎
    屋后面不知道啥时候多了一排板凳,几个姑娘在清朗的月色下一边做活,一边说话。
    咱们真的能留在这里吗说话的姑娘嗓音低柔,我还没见过张玉海,他要是不想要我,我该怎么办
    安静一瞬间,旁边的姑娘都劝她,不会的,你长的端正,甚么活都好,是个贤惠的,张大娘那么喜欢你。
    我家只剩下我一个人,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如果不是张大娘把我买下来,怕是这个时候早就去投胎了方才说话的姑娘啜泣道:只要他肯要我,就算他一辈子不能离开边城,也没甚么,我可以一直在这里跟他过日子,生孩子
    她这一哭,也引出了其他人的心事,个个都忐忑起来,她们心里也一直在担心这个。
    这些是从洪州到边城的姑娘,个个都有心酸的往事,有的是被爹娘卖给人牙子,有的家里贫寒,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还有家中遭灾,逃难到洪州的
    全都是难的几乎活不下去的。
    正常人家的姑娘,爹娘也不准许她们嫁给朝廷的流犯,而且还要走那么远的路,到边城这种苦寒之地来。
    为了活命,她们接受了救济,为了报恩,她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路上劳累倒是能忍,怕只怕,自己白来一趟。
    虽然出发时,家家都说,就算跟自己的儿子没有缘分,也不强求,会认她们做干女儿,以后再帮着寻其他人家。
    但她们还是害怕,那些素未谋面的男人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他们肯娶自己,才有家,自己真正有了根。
    边城跟她们想的一点都不一样,这里很大,三顿饭都能吃饱,甚至每天都能吃上肉,蒋家嫂子也是个顶和善的,从她口中听说了许多事情,如同浮萍一般的姑娘们现在急切期盼着能留下来。
    第171章
    营地里外开始倒腾粮食时, 边城下雪了,一个晚上,天地间都成了一片苍茫的白色。
    这个时候除了三四岁的小孩子, 可没人能猫在炕上,所有人都在忙。
    女人带着孩子榨糖稀, 身为一家之主的男人把自家的粮食一袋袋的称好,用车推到营地里,年轻人则在旁边的河里网鱼。
    河水旁边的雪地上架着几口大锅,雪花还没落下就被蒸腾的热气给熏化, 锅里煮的水开了, 就有人舀到大盆子中,随便铲雪兑进去,水温着,麻利的将网上来的鱼宰杀,开膛,去头, 刮掉鱼鳞。
    家家户户的爬犁都被拉了出来, 马拉着爬犁,拉成了几里地那么长的队伍, 再次踏上了往北的路。
    不过这次不是去挖石头, 而是去捉狗鱼。
    此时李青文正在伙房,昨天夜里放的网, 今天一早便拉了回来, 几百斤鱼被网上来,在河边收拾利索的便拉了回来。
    盐、糖、醋、酒腌制好的鱼放在伙房里硕大的铁锅中蒸,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熟了,锅盖一掀开, 浓重的热气还没散去,两个手臂粗壮的伙夫一左一右,拉着将箅子两边的粗绳子,将箅子以及上面的鱼一同抬了出来。
    抬到外面,一阵风刮过来,鱼肉很快就凉了,方氏带着一群姑娘们,用小小的竹刀或者木刀,把鱼肉剔下来,撕成小块,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千万不要把鱼刺混在肉里面。
    靠近门口的大锅倒上油,下面的火舌一舔,油烟登时便重了几分,撕好的鱼肉用擀面杖碾过后倒进锅里,力气大的伙夫立刻翻炒起来。
    又烘又炒,鱼肉里的水分干了,变成了松软咸甜的鱼松,这就是特质的军粮。
    差不多六百斤收拾干净的鱼肉做出来一百六十多斤的肉松,肉松分量更轻,能量更高,不用烧水生火就能吃,特别适合做为长距离赶路的干粮。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