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攻决定满世界秀恩爱[快穿]免费阅读-作者:
如今陇州收复,方兴未艾,她的作用已经发挥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却名声大噪,夺了陆启元的风头,与沈戴宜而言危险。
她得和陆启元谈一谈,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她愿意立刻告老还乡,怕就怕的是陆启元忌惮她,不愿放人,偏偏又对她心有不满。
沈戴宜心思百转到了府衙,陆启元端正坐在书案旁看着一封信。
将军。
见她的神色,便知道她想说什么话了。无非就是不想干了,退隐田园之类的。
所以陆启元率先开了口,刚刚还在想沈先生曾给本将所念的《正气歌》,情之深切,气之磅礴,便能从中窥见一二。现下陇州城内,百业兴盛,陇州女子不同往日,多仰仗于沈先生。
还是将军带领的好。
沈戴宜心有悲戚,自从到了这个朝代,身为女子所遭受的刻薄不公时时刻刻侵蚀着她,她是坚定的,她时刻都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人格,但周遭的一切都时刻碾压着这种价值与人格,整个朝代的桎梏加在她身上。
在陇州的日子其实算得上很舒服,她的上司是个男女随意、夸他就是好下属的陆启元,平日里只需要围着实验转圈子,虽然器具差一点,但帮手也多,还能立刻见效果,其实和在现代上班的时候差不多。
特别是最近。陇州城内掀起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浪潮,熟悉观念的恢复更让她安心,她几乎要觉得这只是个更落后一些的现代村庄。
沈戴宜知道陆启元志绝不在一个将军,她早就开始隐隐期待着对方能够建立一个崭新的王朝。可是其中将再没有她的参与,她明明也有一腔的抱负,明明也怀揣着干翻这糟糕的统治的理想,她最近都开始调试一种能让道路更光洁坚固的材料了,真的好不甘心啊......
陆启元循循善诱:本将常常想,若是整个大庆国,都如陇州这般,或者比陇州更好,该有多好。
是啊,该有多好......沈戴宜喃喃自语。
好不甘心啊......
陆启元眼神盯着沈戴宜,两人默然对视,他粲然一笑,本将又一想,想让大庆国都能如陇州这般,其实很简单,只须让大庆,变为沈氏 王 朝。
沈先生,你说呢?
猛风飘电黑云生,断云流月却斜明。
作者有话要说:
猛风飘电黑云生,作者无评哭嘤嘤QwQ
猛风飘电黑云生,断云流月却斜明。《夏夜》中不同的两小半句~
第100章 我狂任我狂将军攻X你装任你装宠妃受(12)
沈戴宜心中震颤, 她看着陆启元的眼睛,尝试从中看出些许玩笑的意味,但对方漆黑的眼睛中映出她的脸,是罕见的认真。
她思绪翻涌, 试图让自己冷静一些, 也许对方是另有图谋, 也许他看中了自己后妃的身份,也许他是想趁机把控住皇帝现今唯一的皇子赵湛......
陆启元见她迟迟未应声,双手手指交叉,手肘搭在桌子上, 熟练地摆出了游说的姿势。
本将早知沈先生胸有大志, 本将平生所愿有三, 安国邦,奉明君,开盛世,因着先生, 一已然完成, 其二三,还须得仰仗先生。
犹记初遇先生,火焰崩裂, 烈石飞溅,宛若神力......
若先生为帝,本将相信, 三年之内,兵强马壮, 万国朝此, 十年之内, 男女同殿,天下大同,从今日为始,自陇州为初,百年而流芳,千年绝传唱!
他眸中似有火焰,点燃着沈戴宜的野心昭昭。
先生,本将所言,是也不是?
沈戴宜心脏剧烈的跳动着,她觉得自己昏了头,又觉得自己头脑异常清醒,甚至还能在陆启元询问之时,勾唇微微一笑,将军所言极是。
陆启元回以微笑。不愧是沈先生!
不愧是陆将军!
果然,只要沿着心坎夸夸夸,很少有人不上头啊!
沈戴宜隐隐感觉这种话很熟悉,就好像自己曾经说过无数遍了似的,好在她此时无暇去顾及那些。
厥国对于宣传沈戴宜,可是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们一向擅长这种舆论的控制和传播,再加上铁了心的搞事,沈戴宜的名声传的越发广了。
为了防止厥人的宣传没动力,陆启元还会在他们显出疲态,创作困乏,感到灰心丧气的时候,就会放出一些他与沈先生理念不合的风声,以便刺激他们的表达欲,在他们努力创作。等到他们觉得懈怠的时候,又会传出陆沈两人和好的消息,给厥人些紧迫感。
陇州安置的差不多了,他平日里除了听戏、看信、练兵还没什么娱乐活动,有了厥人的参与,一下子就快乐多了。
如此反复,厥国不断地加大在陇州的投入,沈戴宜名号已至北方。
就连京城都有了风声,陆启元还收到了皇帝的书信。
信中旁敲侧击,表面上是想了解沈先生何许人也,好在入京之时加以赏赐,实际上大抵是怀疑这位做了很多稀奇玩意儿的沈先生是沈戴宜了。
陆启元将信递给了沈戴宜,她疑惑地接过来,看了半晌,嗤笑一声,还给了陆启元。
沈戴宜并不在意地询问:将军要写回信吗?
陆启元铺好信纸,磨了墨,闻言稍作停顿:先生有什么想要我写上的?
她干脆利落地摇头:并无。
陆启元有些好奇地放下还没蘸上墨的笔,本将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沈戴宜已经猜到了他要问什么了。
陆启元这才有些八卦地瞧着沈戴宜,本将忽然有些好奇,先生对你曾经的夫君什么态度。
怯懦、平庸、虽有善心,但难当大用。
出了深宫,她更能清楚地知道她曾经的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就拿天旭旁边的宏湘城来说,那边土地肥沃,来往各地之人众多,也是富庶之地,可去年宏湘大旱,朝廷明明派下了赈灾款,却被当地的官员层层克扣,最后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所剩无几。最后这件事捅到了皇帝面前,本来怒极,可被这朝中臣子一劝,就熄了火,只是把相关的官员不轻不重地降了一级。
他心软知劝,往日只知他良善,却不知他竟好骗到这个地步。
想着途经宏湘之时的场景,沈戴宜评价地很客观。
她又想到了自己,便又补了一句,作为男人,花心薄情,也不可。
陆启元支起脑袋,殿下登基之前,本将倒是听过几句,五皇子与其皇妃伉俪情深,只是登基之后,突然好男色起来......他想了想卞岁一夜夜独眠在承乾殿的情景,有没有一种可能,皇帝之所以宠幸男妃,是为了保护你们母子二人呢?哈哈哈哈......
他说着就被自己的话逗笑了,虽说事实可能真的是这样,但未免太可笑了。美名其曰保护自己的妻儿,不去努力提升实力,反而靠假意冷落,降低她们的待遇来实现。
沈戴宜也笑起来,她目光清凌凌地并没有什么感动的情绪,若果真如此,那倒要在刚刚的评价上再加上一点愚蠢了。
她在现代也有过中二幼稚的青春期,看过几本小言小说,这种挡箭牌的戏码也不是没看见过,当时就对这种狗血嗤之以鼻,现在更不会喜欢。
皇帝可半点没和她说过要立什么挡箭牌,若是真的立了个挡箭牌,沈戴宜也并不觉得这种充斥着愚蠢和荒谬的自我感动有什么必要。
她认为的相知相守,是一起承担和面对,而不是一人苦苦奉献隐瞒,另一人在得知真相前的怨怼和得知真相后的愧疚。她和五皇子在一起时,也许过不论旁人,彼此必定坦诚相待的誓言。
其实或一种角度想,这种隐瞒与奉献,何尝不是对她能力的不信任呢?
当然也可能有关心则乱,不过这些都与她无关,沈戴宜并不觉得皇帝是为了保护她们母子设立了挡箭牌。
沈戴宜等着陆启元笑完了,道:这次轮到我问你了,将军既然无意于皇位,何不就此做个大将军,何必舍近求远,变换天日?
她前几日和陆启元聊过,当时对方说的理由是奉明君,开盛世,沈戴宜当时被冲昏了头,冷静下来怎么看陆启元怎么也不像是如此正派的人。
这个理由可能有三分,但绝对占不到十分。
沈戴宜心中存着疑虑,这次干脆问出来,两人既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就开诚布公谈一谈。
无意于皇位,但有意中人。
他轻轻一笑,眼睫落下的阴影投下一点缠绵的情意。
陆启元又拿出一封信,接下来我便要看看我的意中人近况如何。
他离京城万里,难免要安插人手看着,给他时不时递些消息,既是看着怂包皇帝,也是想看看卞岁一。
看着看着,轻松的笑意便收敛了。
嗯?病了......
*
变故来得这般快。
珠帘碰撞,霜甲磨砺,交织的呼声吵醒了内殿的人。
卞岁一这几日思虑过度发了烧,昏昏沉沉地睁开眼睛,外面带着刀的士兵已经把宫殿围得水泄不通。
他并未露出惊慌的神色,只是开始思索起来,周身较高的温度扰乱着他。
朝中,赵余,赵潜和赵岳,皇帝,三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为了维持这种局面,卞岁一不得不在赵余和赵潜之间使些手段,他这两日虽然在病中,但赵余和赵潜的关系也不可能突然变好。
卞岁一推测,大抵是有人叛变了。
看看外面围军打扮,卞岁一便知了是禁军首领于子翔。
他叹了一口气,他前几日便和皇帝说过,于子翔与赵余有联系,虽然很少,但他们处境危险,不得不防。
最好找个由头换人。
皇帝本来还有些意动,但又听了于子翔的肺腑之言,便又觉得可能中间有什么误会,不舍得换了。
卞岁一闭了闭眼,再睁开眼前的一切都模糊地像是鬼魅游荡,又模模糊糊勾勒着人影。
陆启元......
外面嘈嘈杂杂,里面的温度也渐渐冷了,他慢慢起身,穿戴好衣裳,匣子里的剑泛着寒光,被他提了起来。
卞岁一眼神冷冷的扫过外面的士兵,攥紧手中的剑。
未尝不能杀出一条血路。
有士兵发现了他,刚要拿武器,卞岁一已经提着剑冲了出去,一剑封喉,他的剑法凌厉,一招一式都是杀人的招式,若非刻意为之,根本不会有不必要的缠斗。
周遭的士兵被这动静吸引过来,一窝蜂地往卞岁一的方向涌去。
他不避不闪迎战,于层层围困之中厮杀,剑影刀光交错,铁器撞击出声响,宛若悲鸣。
天地之间一片混沌,黑云低压在皇宫之上。
孤剑饮血,浸透衣裳,残影浮光纠缠在一起,分不清是别人的血溅在上面还是自己的血透过来,卞岁一握剑的右手已经麻木,但他此刻头发披散,表情冷然,锋芒毕露,仿佛一尊煞神,倒是叫周围的人有些不敢上前。
他们围着他与之周旋,不断地有人赶过来,形成汪洋人海。
寒意自脊梁往上,卞岁一有心速战速决,但这群人显然打算拖延时间。
周遭暗淡无光,戾云挟雨。
硕大的雨滴从天上落下来,淋湿的头发贴在脸颊,狂风乱作,吹得破烂的衣裳梭梭作响,雨水人影昏沉一片,卞岁一费力的睁着眼睛,喉间的痒意又作祟似的往上来。
早知万般筹谋一场空,他就该放开手脚,尽情......与他欢爱。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在练车,明天考科二啦,冲冲冲!
第101章 我狂任我狂将军攻X你装任你装宠妃受(13)
卞岁一一身狼狈, 环视四周,铺天盖地地雨水冲刷在他滚烫的身体上,仿佛身处冰火两重天。
他身形微晃,有士兵看出他的踉跄, 蜂拥而上, 卞岁一勉强站稳, 额头上的雨水流进眼睛里,他微眯着眼睛,勉强聚焦在因进攻而略显薄弱的地方,不做迟疑冲过去。
雨越下越大, 视线受阻, 在场的士兵只能看见他飞快的杀出一条血路, 随即消失在转弯处,他们急吼吼地跟过去,那人已经不见踪影。
皇帝正在自己的寝宫装鹌鹑,他今早醒的时候就已经被围住了, 想要出去却被守在门口的士兵态度恶劣地拦住了, 饶是迟钝如他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心中五味杂陈,虽说他在位之时过的憋屈又辛苦,但是就这般把皇位拱手让人他还是十分难受。
皇帝正忐忑不安、忧心忡忡, 就听到窗户上传来撞击声,接着就是窗边的花瓶落到地上砸碎的声音,皇帝吓了一跳, 颤巍巍望过去,失声道:......先生?
好在外面的雨声盖住了这些噪杂的声响, 皇帝看了看守在外面的士兵, 似乎除了他没人发现这里的状况。
他急忙跑过去, 卞岁一面色潮红,双眼紧闭,只有手中的剑还紧紧攥在手里,从手心慢慢渗出血来,皇帝想把他扶起来,可他浑身的鲜血掺杂着雨水浸透了全身,血水正慢慢从身上蔓延到地面上。
这么多的伤口瞧着便骇人,叫人无从下手。
皇帝只能硬着头皮去扶他,手刚碰到卞岁一肩头,对方一直紧闭着的眼睛便睁开了。
他满是戾气的眼神把皇帝吓了一跳,皇帝哆嗦着喊了他一声,朕、朕先扶先生起来。
卞岁一已经有些听不太清他说了什么,但看清了来人,便有些无力地把眼睛闭上了。
皇帝:......
香炉里的香已经燃尽,暖炉里的煤炭也烧的差不多了。
皇帝搓了搓手,整个房间都安静下来,仿佛只有他的呼吸声。
他已经把卞岁一扶到了榻上,但是对方的呼吸几不可闻,皇帝甚至开始担心对方会失血过多而死。
也许是一开始还没有什么真实感,待看到一直清雅从容的卞先生如今一身狼狈生死不明地缩在榻上,皇帝后知后觉地开始害怕起来。
他在寝室内找到了瓶不知何时放在这里的金疮药,只是简单的给卞岁一上了手臂就差不多用光了。
皇帝慌慌张张地弄了半天,直到做无可做,只能默默看着窗外出神,雨水飞溅,浓云压在房檐之间,正如他的心情。
陛下在想什么?
皇帝正要回答,惊喜回头,见卞岁一此时已经醒来,扶着榻边坐了起来,他的头发冰冷湿漉地贴在身上,人却滚烫异常,仿佛冒着热气。
先生醒来了!还没问先生,怎么会落得这般境地?
卞岁一并未回答,只是道:赵余勾结禁军统领于子翔,如今围了皇宫,陛下怕是凶多吉少。
皇帝闻言大吃一惊,他也已经猜到赵余造反围宫,但他没想到赵余会杀死他,刚刚感怀伤时的也不过是也许会被囚禁,也许会被发往边远的藩属之地,这、怎会如此?
赵余自大却谨慎,如今成功围宫,登基在即,他容不下半点差池,恐怕今晚便会让陛下驾崩。
皇帝眼底的惊疑还未消散,悲痛道:我们二人虽不对付,但也是血脉至亲,他、他怎敢......
卞岁一头昏昏沉沉,无暇安慰他,只是努力地分析着局面:正因如此,赵余想必会赐毒酒给陛下。
实际上他觉得赵余更希望皇帝自刎,但很显然,谁都知道皇帝胆子小并太不可能。
这、先生这可如何是好?!
卞岁一压抑地咳嗽几声,我前两日便觉不对,寄了信到陇洲陆将军处,催促他们尽快回京,想必此时已经送到他手里,若陛下能与赵余周旋几日,等到陆将军领兵回来,方可有一线生机
恋耽美
她得和陆启元谈一谈,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她愿意立刻告老还乡,怕就怕的是陆启元忌惮她,不愿放人,偏偏又对她心有不满。
沈戴宜心思百转到了府衙,陆启元端正坐在书案旁看着一封信。
将军。
见她的神色,便知道她想说什么话了。无非就是不想干了,退隐田园之类的。
所以陆启元率先开了口,刚刚还在想沈先生曾给本将所念的《正气歌》,情之深切,气之磅礴,便能从中窥见一二。现下陇州城内,百业兴盛,陇州女子不同往日,多仰仗于沈先生。
还是将军带领的好。
沈戴宜心有悲戚,自从到了这个朝代,身为女子所遭受的刻薄不公时时刻刻侵蚀着她,她是坚定的,她时刻都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人格,但周遭的一切都时刻碾压着这种价值与人格,整个朝代的桎梏加在她身上。
在陇州的日子其实算得上很舒服,她的上司是个男女随意、夸他就是好下属的陆启元,平日里只需要围着实验转圈子,虽然器具差一点,但帮手也多,还能立刻见效果,其实和在现代上班的时候差不多。
特别是最近。陇州城内掀起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浪潮,熟悉观念的恢复更让她安心,她几乎要觉得这只是个更落后一些的现代村庄。
沈戴宜知道陆启元志绝不在一个将军,她早就开始隐隐期待着对方能够建立一个崭新的王朝。可是其中将再没有她的参与,她明明也有一腔的抱负,明明也怀揣着干翻这糟糕的统治的理想,她最近都开始调试一种能让道路更光洁坚固的材料了,真的好不甘心啊......
陆启元循循善诱:本将常常想,若是整个大庆国,都如陇州这般,或者比陇州更好,该有多好。
是啊,该有多好......沈戴宜喃喃自语。
好不甘心啊......
陆启元眼神盯着沈戴宜,两人默然对视,他粲然一笑,本将又一想,想让大庆国都能如陇州这般,其实很简单,只须让大庆,变为沈氏 王 朝。
沈先生,你说呢?
猛风飘电黑云生,断云流月却斜明。
作者有话要说:
猛风飘电黑云生,作者无评哭嘤嘤QwQ
猛风飘电黑云生,断云流月却斜明。《夏夜》中不同的两小半句~
第100章 我狂任我狂将军攻X你装任你装宠妃受(12)
沈戴宜心中震颤, 她看着陆启元的眼睛,尝试从中看出些许玩笑的意味,但对方漆黑的眼睛中映出她的脸,是罕见的认真。
她思绪翻涌, 试图让自己冷静一些, 也许对方是另有图谋, 也许他看中了自己后妃的身份,也许他是想趁机把控住皇帝现今唯一的皇子赵湛......
陆启元见她迟迟未应声,双手手指交叉,手肘搭在桌子上, 熟练地摆出了游说的姿势。
本将早知沈先生胸有大志, 本将平生所愿有三, 安国邦,奉明君,开盛世,因着先生, 一已然完成, 其二三,还须得仰仗先生。
犹记初遇先生,火焰崩裂, 烈石飞溅,宛若神力......
若先生为帝,本将相信, 三年之内,兵强马壮, 万国朝此, 十年之内, 男女同殿,天下大同,从今日为始,自陇州为初,百年而流芳,千年绝传唱!
他眸中似有火焰,点燃着沈戴宜的野心昭昭。
先生,本将所言,是也不是?
沈戴宜心脏剧烈的跳动着,她觉得自己昏了头,又觉得自己头脑异常清醒,甚至还能在陆启元询问之时,勾唇微微一笑,将军所言极是。
陆启元回以微笑。不愧是沈先生!
不愧是陆将军!
果然,只要沿着心坎夸夸夸,很少有人不上头啊!
沈戴宜隐隐感觉这种话很熟悉,就好像自己曾经说过无数遍了似的,好在她此时无暇去顾及那些。
厥国对于宣传沈戴宜,可是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们一向擅长这种舆论的控制和传播,再加上铁了心的搞事,沈戴宜的名声传的越发广了。
为了防止厥人的宣传没动力,陆启元还会在他们显出疲态,创作困乏,感到灰心丧气的时候,就会放出一些他与沈先生理念不合的风声,以便刺激他们的表达欲,在他们努力创作。等到他们觉得懈怠的时候,又会传出陆沈两人和好的消息,给厥人些紧迫感。
陇州安置的差不多了,他平日里除了听戏、看信、练兵还没什么娱乐活动,有了厥人的参与,一下子就快乐多了。
如此反复,厥国不断地加大在陇州的投入,沈戴宜名号已至北方。
就连京城都有了风声,陆启元还收到了皇帝的书信。
信中旁敲侧击,表面上是想了解沈先生何许人也,好在入京之时加以赏赐,实际上大抵是怀疑这位做了很多稀奇玩意儿的沈先生是沈戴宜了。
陆启元将信递给了沈戴宜,她疑惑地接过来,看了半晌,嗤笑一声,还给了陆启元。
沈戴宜并不在意地询问:将军要写回信吗?
陆启元铺好信纸,磨了墨,闻言稍作停顿:先生有什么想要我写上的?
她干脆利落地摇头:并无。
陆启元有些好奇地放下还没蘸上墨的笔,本将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沈戴宜已经猜到了他要问什么了。
陆启元这才有些八卦地瞧着沈戴宜,本将忽然有些好奇,先生对你曾经的夫君什么态度。
怯懦、平庸、虽有善心,但难当大用。
出了深宫,她更能清楚地知道她曾经的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就拿天旭旁边的宏湘城来说,那边土地肥沃,来往各地之人众多,也是富庶之地,可去年宏湘大旱,朝廷明明派下了赈灾款,却被当地的官员层层克扣,最后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所剩无几。最后这件事捅到了皇帝面前,本来怒极,可被这朝中臣子一劝,就熄了火,只是把相关的官员不轻不重地降了一级。
他心软知劝,往日只知他良善,却不知他竟好骗到这个地步。
想着途经宏湘之时的场景,沈戴宜评价地很客观。
她又想到了自己,便又补了一句,作为男人,花心薄情,也不可。
陆启元支起脑袋,殿下登基之前,本将倒是听过几句,五皇子与其皇妃伉俪情深,只是登基之后,突然好男色起来......他想了想卞岁一夜夜独眠在承乾殿的情景,有没有一种可能,皇帝之所以宠幸男妃,是为了保护你们母子二人呢?哈哈哈哈......
他说着就被自己的话逗笑了,虽说事实可能真的是这样,但未免太可笑了。美名其曰保护自己的妻儿,不去努力提升实力,反而靠假意冷落,降低她们的待遇来实现。
沈戴宜也笑起来,她目光清凌凌地并没有什么感动的情绪,若果真如此,那倒要在刚刚的评价上再加上一点愚蠢了。
她在现代也有过中二幼稚的青春期,看过几本小言小说,这种挡箭牌的戏码也不是没看见过,当时就对这种狗血嗤之以鼻,现在更不会喜欢。
皇帝可半点没和她说过要立什么挡箭牌,若是真的立了个挡箭牌,沈戴宜也并不觉得这种充斥着愚蠢和荒谬的自我感动有什么必要。
她认为的相知相守,是一起承担和面对,而不是一人苦苦奉献隐瞒,另一人在得知真相前的怨怼和得知真相后的愧疚。她和五皇子在一起时,也许过不论旁人,彼此必定坦诚相待的誓言。
其实或一种角度想,这种隐瞒与奉献,何尝不是对她能力的不信任呢?
当然也可能有关心则乱,不过这些都与她无关,沈戴宜并不觉得皇帝是为了保护她们母子设立了挡箭牌。
沈戴宜等着陆启元笑完了,道:这次轮到我问你了,将军既然无意于皇位,何不就此做个大将军,何必舍近求远,变换天日?
她前几日和陆启元聊过,当时对方说的理由是奉明君,开盛世,沈戴宜当时被冲昏了头,冷静下来怎么看陆启元怎么也不像是如此正派的人。
这个理由可能有三分,但绝对占不到十分。
沈戴宜心中存着疑虑,这次干脆问出来,两人既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就开诚布公谈一谈。
无意于皇位,但有意中人。
他轻轻一笑,眼睫落下的阴影投下一点缠绵的情意。
陆启元又拿出一封信,接下来我便要看看我的意中人近况如何。
他离京城万里,难免要安插人手看着,给他时不时递些消息,既是看着怂包皇帝,也是想看看卞岁一。
看着看着,轻松的笑意便收敛了。
嗯?病了......
*
变故来得这般快。
珠帘碰撞,霜甲磨砺,交织的呼声吵醒了内殿的人。
卞岁一这几日思虑过度发了烧,昏昏沉沉地睁开眼睛,外面带着刀的士兵已经把宫殿围得水泄不通。
他并未露出惊慌的神色,只是开始思索起来,周身较高的温度扰乱着他。
朝中,赵余,赵潜和赵岳,皇帝,三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为了维持这种局面,卞岁一不得不在赵余和赵潜之间使些手段,他这两日虽然在病中,但赵余和赵潜的关系也不可能突然变好。
卞岁一推测,大抵是有人叛变了。
看看外面围军打扮,卞岁一便知了是禁军首领于子翔。
他叹了一口气,他前几日便和皇帝说过,于子翔与赵余有联系,虽然很少,但他们处境危险,不得不防。
最好找个由头换人。
皇帝本来还有些意动,但又听了于子翔的肺腑之言,便又觉得可能中间有什么误会,不舍得换了。
卞岁一闭了闭眼,再睁开眼前的一切都模糊地像是鬼魅游荡,又模模糊糊勾勒着人影。
陆启元......
外面嘈嘈杂杂,里面的温度也渐渐冷了,他慢慢起身,穿戴好衣裳,匣子里的剑泛着寒光,被他提了起来。
卞岁一眼神冷冷的扫过外面的士兵,攥紧手中的剑。
未尝不能杀出一条血路。
有士兵发现了他,刚要拿武器,卞岁一已经提着剑冲了出去,一剑封喉,他的剑法凌厉,一招一式都是杀人的招式,若非刻意为之,根本不会有不必要的缠斗。
周遭的士兵被这动静吸引过来,一窝蜂地往卞岁一的方向涌去。
他不避不闪迎战,于层层围困之中厮杀,剑影刀光交错,铁器撞击出声响,宛若悲鸣。
天地之间一片混沌,黑云低压在皇宫之上。
孤剑饮血,浸透衣裳,残影浮光纠缠在一起,分不清是别人的血溅在上面还是自己的血透过来,卞岁一握剑的右手已经麻木,但他此刻头发披散,表情冷然,锋芒毕露,仿佛一尊煞神,倒是叫周围的人有些不敢上前。
他们围着他与之周旋,不断地有人赶过来,形成汪洋人海。
寒意自脊梁往上,卞岁一有心速战速决,但这群人显然打算拖延时间。
周遭暗淡无光,戾云挟雨。
硕大的雨滴从天上落下来,淋湿的头发贴在脸颊,狂风乱作,吹得破烂的衣裳梭梭作响,雨水人影昏沉一片,卞岁一费力的睁着眼睛,喉间的痒意又作祟似的往上来。
早知万般筹谋一场空,他就该放开手脚,尽情......与他欢爱。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在练车,明天考科二啦,冲冲冲!
第101章 我狂任我狂将军攻X你装任你装宠妃受(13)
卞岁一一身狼狈, 环视四周,铺天盖地地雨水冲刷在他滚烫的身体上,仿佛身处冰火两重天。
他身形微晃,有士兵看出他的踉跄, 蜂拥而上, 卞岁一勉强站稳, 额头上的雨水流进眼睛里,他微眯着眼睛,勉强聚焦在因进攻而略显薄弱的地方,不做迟疑冲过去。
雨越下越大, 视线受阻, 在场的士兵只能看见他飞快的杀出一条血路, 随即消失在转弯处,他们急吼吼地跟过去,那人已经不见踪影。
皇帝正在自己的寝宫装鹌鹑,他今早醒的时候就已经被围住了, 想要出去却被守在门口的士兵态度恶劣地拦住了, 饶是迟钝如他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心中五味杂陈,虽说他在位之时过的憋屈又辛苦,但是就这般把皇位拱手让人他还是十分难受。
皇帝正忐忑不安、忧心忡忡, 就听到窗户上传来撞击声,接着就是窗边的花瓶落到地上砸碎的声音,皇帝吓了一跳, 颤巍巍望过去,失声道:......先生?
好在外面的雨声盖住了这些噪杂的声响, 皇帝看了看守在外面的士兵, 似乎除了他没人发现这里的状况。
他急忙跑过去, 卞岁一面色潮红,双眼紧闭,只有手中的剑还紧紧攥在手里,从手心慢慢渗出血来,皇帝想把他扶起来,可他浑身的鲜血掺杂着雨水浸透了全身,血水正慢慢从身上蔓延到地面上。
这么多的伤口瞧着便骇人,叫人无从下手。
皇帝只能硬着头皮去扶他,手刚碰到卞岁一肩头,对方一直紧闭着的眼睛便睁开了。
他满是戾气的眼神把皇帝吓了一跳,皇帝哆嗦着喊了他一声,朕、朕先扶先生起来。
卞岁一已经有些听不太清他说了什么,但看清了来人,便有些无力地把眼睛闭上了。
皇帝:......
香炉里的香已经燃尽,暖炉里的煤炭也烧的差不多了。
皇帝搓了搓手,整个房间都安静下来,仿佛只有他的呼吸声。
他已经把卞岁一扶到了榻上,但是对方的呼吸几不可闻,皇帝甚至开始担心对方会失血过多而死。
也许是一开始还没有什么真实感,待看到一直清雅从容的卞先生如今一身狼狈生死不明地缩在榻上,皇帝后知后觉地开始害怕起来。
他在寝室内找到了瓶不知何时放在这里的金疮药,只是简单的给卞岁一上了手臂就差不多用光了。
皇帝慌慌张张地弄了半天,直到做无可做,只能默默看着窗外出神,雨水飞溅,浓云压在房檐之间,正如他的心情。
陛下在想什么?
皇帝正要回答,惊喜回头,见卞岁一此时已经醒来,扶着榻边坐了起来,他的头发冰冷湿漉地贴在身上,人却滚烫异常,仿佛冒着热气。
先生醒来了!还没问先生,怎么会落得这般境地?
卞岁一并未回答,只是道:赵余勾结禁军统领于子翔,如今围了皇宫,陛下怕是凶多吉少。
皇帝闻言大吃一惊,他也已经猜到赵余造反围宫,但他没想到赵余会杀死他,刚刚感怀伤时的也不过是也许会被囚禁,也许会被发往边远的藩属之地,这、怎会如此?
赵余自大却谨慎,如今成功围宫,登基在即,他容不下半点差池,恐怕今晚便会让陛下驾崩。
皇帝眼底的惊疑还未消散,悲痛道:我们二人虽不对付,但也是血脉至亲,他、他怎敢......
卞岁一头昏昏沉沉,无暇安慰他,只是努力地分析着局面:正因如此,赵余想必会赐毒酒给陛下。
实际上他觉得赵余更希望皇帝自刎,但很显然,谁都知道皇帝胆子小并太不可能。
这、先生这可如何是好?!
卞岁一压抑地咳嗽几声,我前两日便觉不对,寄了信到陇洲陆将军处,催促他们尽快回京,想必此时已经送到他手里,若陛下能与赵余周旋几日,等到陆将军领兵回来,方可有一线生机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