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免费阅读-了仲未饮茶(36)
传播流言之人并不在乎事实真相,只是想要借□□谋刺之事拖崔家下水。最关键的是,□□确乎在九成山上谋刺过,崔家也确乎有人参与其中。
至于背后之人究竟是谁行宫之中龙武军层层把守,龙武军将军冯暄更是百里挑一的高手,莫乎珞珈负重伤还能逃出行宫,若不是因为皇帝的默许,如今最该倒霉的不是崔家,而是龙武军。
皇帝想要动崔家,这不过是一次小小试探。
可清河崔氏百年氏族,朝代有更迭,世家屹立不倒,褚霖这样贸贸然对上崔氏,过于鲁莽。
也过于不自量力。
崔敬晖苍老而混浊的眼中精光四射:毕竟是太年轻,沉不住气。
同样沉不住气的还有崔甫。
父亲,陛下想要过河拆桥,咱们是否要与宁王
近来宁王活动得极频繁,太皇太后那头也受过许多礼。虽说宁王出身不显,但褚霖出身更不显。好歹宁王正妃出身弘农杨氏,孕育子嗣的侧妃也出身扶风喻氏,算是站在世家这一头的。可褚霖发妻澹台雁是个奇葩,身为女子带兵打仗不说,还极其善妒,致使后宫多年未有所出。褚霖本人也态度含糊,不肯接纳世家女子入宫为妃。
这样看来,倒向宁王是自然而然的事。可崔敬晖却摇摇头: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褚霖性格温平和顺,宁王则是刚愎自用,急功近利,与宁王勾结才真正是与虎谋皮,这也是当初崔家选择辅佐褚霖而非宁王的缘故。
韦氏之乱犹在眼前,贸然举动,只怕会反噬伤及自身。突厥尚在北境虎视眈眈,一个不慎,崔家恐怕就要背上千古骂名。
大衍如今的太平来之不易,没有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还是不要动改朝换代的心思才好。
崔敬晖沉吟片刻:从筠那丫头送走了吗?
突厥人想要谋刺皇后,是国仇而非私怨,崔家人绝不该涉身其中,若不是崔从筠那个猪油蒙了心的蠢货,皇帝如今也找不到机会来撬动崔氏。
而这都是崔甫教子不严的缘故。崔甫面带羞惭:回禀父亲,小女已经送回太安寺了。
糊涂!崔敬晖脸色大变,不是说了要远远送走吗,怎么还能待在太安寺!
送走崔从筠本是为了掩人耳目,太安寺离行宫不过半日来回,这简直是掩耳盗铃。可崔甫也有为难之处,他的妻子卢氏溺爱幼女,听说要将崔从筠送走,在家中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母女俩齐齐上阵,家宅不宁,崔甫无奈之下只得妥协。
太安寺亦是隐秘之处,有太皇太后娘娘照拂,想必不会
糊涂,糊涂!崔敬晖恨铁不成钢,太皇太后肯将她带下山,已经是看在你死去亲娘的几分薄面上。你还要太皇太后照拂,也不看她肯不肯!你看崔从筠送到太安寺,太皇太后可曾跟着回去?
太皇太后毕竟不是崔从筠的亲祖母,她肯受托带崔从筠下山,也是借机同崔氏偿清恩义。太皇太后现在盘桓行宫,不肯回太安寺,想来是已经闻听见什么风向,要同崔氏割席。
可是
崔敬晖懒得理他,直接道:你去找人连夜赶往太安寺,将人远远带走,越远越好。崔甫仍在犹豫,崔敬晖直接动了怒,崔从筠要是被发现了,不要说她自己一条命是绝保不住,只怕整个崔家倾覆就在眼前!
太安寺中,崔从筠过的也不是什么好日子。
此前她也不是没有在这里住过,但那时是父兄听说皇帝金屋藏娇,在太安寺中藏了位喻美人。扶风喻氏不过是小姓,喻静妩虽有几分姿色,但绝比不上崔从筠艳光四射,明丽大方。
初时崔甫将崔从筠安排进太安寺,在太皇太后身边侍奉,是要她借着喻静妩的这个台阶,踩着喻静妩进皇帝的眼,再入皇帝的后宫。毕竟皇帝清心寡欲多年,也未必就是看上了喻静妩,恐怕更多还是想要告诉世家,他在皇后之外是可以有其它女人的。
可谁知这个喻美人是假的,崔从筠不但没能进宫,如今还有家不得归。
崔从筠如今身份不同,太安寺中的日子也就凄苦几分。太皇太后派来看着她的嬷嬷冷心冷情,不但不肯为她传递消息,甚至还处处管束,像个狱卒一样看管着崔从筠。崔从筠闹过几回,不但没能闹出什么大动静,反而还被这嬷嬷狠狠整治了一番。
头一回受挫时,崔从筠打定主意,只要她能出去了,第一件事就是要杀了这个嬷嬷;后来几次,崔从筠决定,等到母亲来太安寺探望她,她一定要好好告状,一定要让这个嬷嬷吃一顿鞭子。
可她母亲一直没来,嬷嬷黑着一张铁面立在门前,崔从筠也从没能出得太安寺。日复一日的苦守,日复一日的粗茶淡饭,就在崔从筠将被消磨掉性子之前,外头终于来人了。
房门被敲开,领头的是个生脸的仆役。
家里人请娘子回去,娘子随咱们走吧。
崔从筠藏身太安寺之事隐秘,旁人难以得知。崔从筠不疑有他,大步跨出房门,叉着腰问道:那个守门的恶妇呢,她在哪里?
仆役目光闪烁:崔娘子是想
当然是
崔从筠终于发觉不对,既然是家里的仆役,如何会称呼她为崔娘子?
崔从筠退后两步,惊叫道:你们是什么人,我父亲是当朝右谏议,我祖父是当朝左相,你们怎么敢
可是,既然称呼她为崔娘子,又如何不清楚她而身份呢?
原是想要安安静静地带着人走,如今不安静了倒也无妨。仆役站直了身子,说话时语调也带着些尖锐:带走。
他身后两个膀大腰圆的嬷嬷领命上前,将崔从筠牢牢制住,又随便塞了个块旧布在她嘴里防止她嚎叫。
崔从筠自出生起便养尊处优,何曾受过这样的苦难,自然是又蹬又踢地挣扎。她力气大,两个宫里出来的嬷嬷也险些被她踹得松了手。
领头的仆役横眉一瞪,嬷嬷们连忙加重了力道,生生拧得崔从筠的胳膊脱了臼。
如此剧痛,崔从筠一向是令旁人来受,她自己何曾受过,当即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这大人,这
仆役嫌弃地皱皱鼻子:带走。
去了别苑之后,澹台雁突然变得有些粘人,褚霖起先还没察觉什么,待到他从明德殿议事回来,见着眼眶微红,巴巴地望着他的澹台雁时,还有些发愣。
褚霖回来得晚,澹台雁也等得久了。殿内一向是不留旁人的,褚霖素来是回殿之后径自去净室中打理自己,若是澹台雁还没睡,他便能有机会同她说上两句话。
今夜他一回来,澹台雁便立刻凑到门前,像条小尾巴似的跟着他,牵着他的衣袖不肯放手。
褚霖觉得奇怪,却又觉得这样的澹台雁实在可爱,便没忍住将人揽到怀里。
阿雁这是怎么了?
褚霖摸了摸她的脸,又摸了摸她的手,将尚有余温的手炉塞到她手里,自己则空出手来抱着澹台雁。
没什么,就是澹台雁的指尖不自觉地抠着手炉边缘,你怎么才回来啊。
句末忽而带上了哭腔,褚霖连忙将人翻过来。
原来她的眼睛不是困意熬红的,腮边泪痕又被泪水打湿,褚霖伸手替她擦了泪。
褚霖语气放得很轻:抱歉,前朝的事有些多可从前他更晚回来也有过,澹台雁总不会是因为这个才难过,他又问道,阿雁怎么不高兴了,同朕说说好不好?
你总是不回来,我以为澹台雁倚着他肩膀,也没说究竟以为什么,陛下能不能别走了
褚霖是皇帝,哪可能不上朝,这当真是无理取闹。
但女子逢月信时,情绪有所不稳也是应当。
想到澹台雁的身体,褚霖心上像是破了一个大洞,空荡荡的。他紧紧抱着澹台雁,像是只有这样才能缓和一阵又一阵的疼。澹台雁也紧紧抱着他,两人在温暖如春的梧桐殿里相拥,却像是冰天雪地里相拥取暖的两只小兽。
朕也不想离开阿雁。褚霖蹭了蹭澹台雁的额头,想把阿雁塞进袖袋里,时时刻刻同朕在一起。
说到这里,褚霖又想起什么:阿雁,朕的佩囊呢?这都从别苑回来了,澹台雁的佩囊还是没见影子。
澹台雁的愁绪霎时去了一半:陛下,臣妾这就给您做。
最近发生的事情一样接着一样,澹台雁那绣了一半的绣棚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就没想起这一茬。回来之后,她一直干坐在殿中等褚霖,顺带着胡思乱想,竟没想到还能这样打发时间。
澹台雁吸吸鼻子,就要从褚霖怀里起来,可箍着她的手臂却不肯松开。
阿雁,你愿不愿意褚霖想了又想,将所有关节一一想通。
他定定地看着澹台雁,终于沉下声开口,阿雁愿不愿意同朕一起,搬到明德殿去起居?
作者有话说:
走走剧情
感谢订阅!!
第 47 章 [V]
第四十七章
明德殿?
明德殿不是皇帝议事第四十七章
明德殿?
明德殿不是皇帝议事的地方吗?澹台雁仰起头瞧着褚霖,小脸写满疑惑。
褚霖点点头,解释道:明德殿是议政之所,在明德殿之后还有一处殿宇,没有起名,比梧桐殿的偏殿还要小一些,是朕平日里用午膳的地方。
事实上,在澹台雁来行宫之前,褚霖歇在明德殿的次数比歇在梧桐殿更多。朝中一旦遇到急事,连各司令正、各部尚书都要住在行宫中,褚霖身为皇帝,自然也没有什么闲暇时间走过小半个行宫,回到梧桐殿歇一个好觉。
当然,更多时候褚霖是不愿回到梧桐殿。他在行宫中修建殿宇,形制类似京中宫城的凤阙宫,殿名为梧桐,却总也等不来凤凰栖枝。
幸而如今终于等到了。
最近朝中的事情确实很多,快要入冬了,各部慢慢开始核算账目,地方也到了该缴纳税赋的时候。但江南一道究竟要不要降税,尚未议定,户部又简直像是恰准时机似的哭穷,若褚霖当真同意降低税赋,只怕明年户部就要撂挑子不干了。
崔演也不敢再在家里养病,连夜从京城赶着车到了九成山,杵着拐杖跪在明德殿前,怒骂有人沽名钓誉,以朝廷公库养私名。裴是非一力支持降税,正是扯的有惠民生的大旗。谁都知道崔侍郎在骂裴是非,可裴是非就是能沉得住气,充耳不闻,照旧淡淡定定地上朝,等到散班,再淡淡定定地骑驴回家裴右相两袖清风,连这驴都是赁来的,同崔氏的香车宝马形成鲜明对比。
这也难怪,崔敬晖尚未出手,现在跳出来的都是些喽啰,裴是非还不屑于自降格调。
世家和寒门争得头破血流,褚霖也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他要等水搅得更混浊些,这样该冒出来虫豸才能都冒出来。
可是这样一来,褚霖恐怕就没什么空闲能陪着澹台雁,他有些抱歉,又带着点期待问她:近来朝中事多,朕恐怕得在明德殿中多待些时候。阿雁愿意来陪着朕么?
澹台雁愣愣地看着他,极缓慢地眨了眨眼。
陛下,这样于礼不合吧
却是没说不愿意。
是啊,于礼不合。褚霖抿了抿唇,语气不自觉带上一□□哄,于礼不合,阿雁去不去?
桃花眼微微弯起,眸光璨若星河,澹台雁一时目眩神迷。
自来女子不得干政,又有韦氏祸乱在前,朝臣们要知道澹台雁住到了明德殿,同皇帝一起起居,只怕都要气得跳起来。
可澹台雁看着那双漂亮的眼睛,什么也没来得及想,先下意识点了点头。
褚霖定定地看她一会儿,突然笑起来。
说好了,阿雁可不许反悔。
褚霖很高兴,仿佛澹台雁方才答应的不是迁居明德殿,而是什么更重要的事,他甚至站起身,抱着澹台雁转了一圈。
身子突然腾空,澹台雁急急伸手环住他的肩。
陛、陛下!
褚霖仍旧抱着她,仿佛一点儿也不会累,甚至还有余裕低头同她碰了碰鼻子。
那双眼睛藏着浓浓笑意:阿雁答应了,可不许反悔。
不过就是换个地方睡觉,可瞧着褚霖大惊小怪的模样,澹台雁竟也有些说不出话。
这、这有什么好反悔的。澹台雁垂下头,又把脸藏进他的怀里,却听见他如雷的心跳声。
说搬就搬,皇帝临时起意,宫人们行动却极迅速,明德殿那头东西都是齐备的,也没缺过扫除,因而只是更换床铺,再添些澹台雁常用的东西就是。没过一刻,褚霖同澹台雁便坐着轿辇到了明德殿。
宫人们夜里搬搬抬抬没压着动静,阵仗也不小,帝后迁居的消息没过一刻便传遍了行宫,又通过各种渠道传至众臣耳朵里。
次日上朝,明德殿前跪着的人又多了一圈,除了为税赋之事争来斗去的各方人马之外,反对皇后迁居的人数竟也不可小觑。所谓早朝几乎变成了示威大典,还有人直接带了两块笏板上朝,国事争完了,收好笏板抽出另一块,接着奏皇帝的家事。
最后真正站到殿内的,竟只剩下不到十个人。裴是非和崔敬晖分立左右两端,俱都面带薄怒。
褚霖不是没有想过群臣会有异议,但见到这情景,还是不由得捏了捏眉心。
玉内官瞧着情形,躬身道:时候不早了,诸位大人们不妨
裴是非清流出身,最看不得这些宦竖奴颜婢膝的模样,当即上前一步打断玉内官。
启禀陛下,皇后位主中宫,掌管后宫。明德殿为群臣议事之所,娘娘长居前廷,只怕不利于后宫安定。
褚霖只有澹台雁这么一个皇后,后宫哪来的不安定。裴是非说得已经尽量婉转,可还是从言语中泄露出一丝不满。
本来嘛,后宫妇人就应当在后宫好好待着,居于前廷皇帝居所,难免会有要干政的嫌疑。
褚霖坐在玄金宝座上,神情掩藏在重重玉藻之后,一言未发。
崔敬晖一向同裴是非政见相左,却在这事上保持了一致,且说得更不客气。
陛下。崔敬晖躬身朝他行礼,我朝以礼为尊,《礼记》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前廷人员混杂,外臣与内官互有走动,娘娘身为女子多有不便。君者为天下之表率,若君后开此先例,只怕引人效仿,礼乐崩坏。
礼乐崩坏,紧接着就是国将不国。这话说得着实太重,裴是非不着痕迹地瞥了他一眼,只见崔敬晖神情严肃,大义凛然,仿佛真是一心为了皇帝、为了大衍天下着想,毫无半分私心。
可澹台雁不尊礼数也不是头一回了,她以女子之身带兵起事,虽是为了救国,却也逾越了女子本分,如今住到明德殿里来,也不过是再逾越一回。
裴是非对此有异议,是怕澹台雁住到前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掺和国政,女子议政。女子干政,牝鸡司晨,这是大不详,裴是非不愿当年韦氏之患重演,只想让澹台雁安守本分,继续回后宫当她金尊玉贵的皇后娘娘。
恋耽美
至于背后之人究竟是谁行宫之中龙武军层层把守,龙武军将军冯暄更是百里挑一的高手,莫乎珞珈负重伤还能逃出行宫,若不是因为皇帝的默许,如今最该倒霉的不是崔家,而是龙武军。
皇帝想要动崔家,这不过是一次小小试探。
可清河崔氏百年氏族,朝代有更迭,世家屹立不倒,褚霖这样贸贸然对上崔氏,过于鲁莽。
也过于不自量力。
崔敬晖苍老而混浊的眼中精光四射:毕竟是太年轻,沉不住气。
同样沉不住气的还有崔甫。
父亲,陛下想要过河拆桥,咱们是否要与宁王
近来宁王活动得极频繁,太皇太后那头也受过许多礼。虽说宁王出身不显,但褚霖出身更不显。好歹宁王正妃出身弘农杨氏,孕育子嗣的侧妃也出身扶风喻氏,算是站在世家这一头的。可褚霖发妻澹台雁是个奇葩,身为女子带兵打仗不说,还极其善妒,致使后宫多年未有所出。褚霖本人也态度含糊,不肯接纳世家女子入宫为妃。
这样看来,倒向宁王是自然而然的事。可崔敬晖却摇摇头: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褚霖性格温平和顺,宁王则是刚愎自用,急功近利,与宁王勾结才真正是与虎谋皮,这也是当初崔家选择辅佐褚霖而非宁王的缘故。
韦氏之乱犹在眼前,贸然举动,只怕会反噬伤及自身。突厥尚在北境虎视眈眈,一个不慎,崔家恐怕就要背上千古骂名。
大衍如今的太平来之不易,没有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还是不要动改朝换代的心思才好。
崔敬晖沉吟片刻:从筠那丫头送走了吗?
突厥人想要谋刺皇后,是国仇而非私怨,崔家人绝不该涉身其中,若不是崔从筠那个猪油蒙了心的蠢货,皇帝如今也找不到机会来撬动崔氏。
而这都是崔甫教子不严的缘故。崔甫面带羞惭:回禀父亲,小女已经送回太安寺了。
糊涂!崔敬晖脸色大变,不是说了要远远送走吗,怎么还能待在太安寺!
送走崔从筠本是为了掩人耳目,太安寺离行宫不过半日来回,这简直是掩耳盗铃。可崔甫也有为难之处,他的妻子卢氏溺爱幼女,听说要将崔从筠送走,在家中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母女俩齐齐上阵,家宅不宁,崔甫无奈之下只得妥协。
太安寺亦是隐秘之处,有太皇太后娘娘照拂,想必不会
糊涂,糊涂!崔敬晖恨铁不成钢,太皇太后肯将她带下山,已经是看在你死去亲娘的几分薄面上。你还要太皇太后照拂,也不看她肯不肯!你看崔从筠送到太安寺,太皇太后可曾跟着回去?
太皇太后毕竟不是崔从筠的亲祖母,她肯受托带崔从筠下山,也是借机同崔氏偿清恩义。太皇太后现在盘桓行宫,不肯回太安寺,想来是已经闻听见什么风向,要同崔氏割席。
可是
崔敬晖懒得理他,直接道:你去找人连夜赶往太安寺,将人远远带走,越远越好。崔甫仍在犹豫,崔敬晖直接动了怒,崔从筠要是被发现了,不要说她自己一条命是绝保不住,只怕整个崔家倾覆就在眼前!
太安寺中,崔从筠过的也不是什么好日子。
此前她也不是没有在这里住过,但那时是父兄听说皇帝金屋藏娇,在太安寺中藏了位喻美人。扶风喻氏不过是小姓,喻静妩虽有几分姿色,但绝比不上崔从筠艳光四射,明丽大方。
初时崔甫将崔从筠安排进太安寺,在太皇太后身边侍奉,是要她借着喻静妩的这个台阶,踩着喻静妩进皇帝的眼,再入皇帝的后宫。毕竟皇帝清心寡欲多年,也未必就是看上了喻静妩,恐怕更多还是想要告诉世家,他在皇后之外是可以有其它女人的。
可谁知这个喻美人是假的,崔从筠不但没能进宫,如今还有家不得归。
崔从筠如今身份不同,太安寺中的日子也就凄苦几分。太皇太后派来看着她的嬷嬷冷心冷情,不但不肯为她传递消息,甚至还处处管束,像个狱卒一样看管着崔从筠。崔从筠闹过几回,不但没能闹出什么大动静,反而还被这嬷嬷狠狠整治了一番。
头一回受挫时,崔从筠打定主意,只要她能出去了,第一件事就是要杀了这个嬷嬷;后来几次,崔从筠决定,等到母亲来太安寺探望她,她一定要好好告状,一定要让这个嬷嬷吃一顿鞭子。
可她母亲一直没来,嬷嬷黑着一张铁面立在门前,崔从筠也从没能出得太安寺。日复一日的苦守,日复一日的粗茶淡饭,就在崔从筠将被消磨掉性子之前,外头终于来人了。
房门被敲开,领头的是个生脸的仆役。
家里人请娘子回去,娘子随咱们走吧。
崔从筠藏身太安寺之事隐秘,旁人难以得知。崔从筠不疑有他,大步跨出房门,叉着腰问道:那个守门的恶妇呢,她在哪里?
仆役目光闪烁:崔娘子是想
当然是
崔从筠终于发觉不对,既然是家里的仆役,如何会称呼她为崔娘子?
崔从筠退后两步,惊叫道:你们是什么人,我父亲是当朝右谏议,我祖父是当朝左相,你们怎么敢
可是,既然称呼她为崔娘子,又如何不清楚她而身份呢?
原是想要安安静静地带着人走,如今不安静了倒也无妨。仆役站直了身子,说话时语调也带着些尖锐:带走。
他身后两个膀大腰圆的嬷嬷领命上前,将崔从筠牢牢制住,又随便塞了个块旧布在她嘴里防止她嚎叫。
崔从筠自出生起便养尊处优,何曾受过这样的苦难,自然是又蹬又踢地挣扎。她力气大,两个宫里出来的嬷嬷也险些被她踹得松了手。
领头的仆役横眉一瞪,嬷嬷们连忙加重了力道,生生拧得崔从筠的胳膊脱了臼。
如此剧痛,崔从筠一向是令旁人来受,她自己何曾受过,当即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这大人,这
仆役嫌弃地皱皱鼻子:带走。
去了别苑之后,澹台雁突然变得有些粘人,褚霖起先还没察觉什么,待到他从明德殿议事回来,见着眼眶微红,巴巴地望着他的澹台雁时,还有些发愣。
褚霖回来得晚,澹台雁也等得久了。殿内一向是不留旁人的,褚霖素来是回殿之后径自去净室中打理自己,若是澹台雁还没睡,他便能有机会同她说上两句话。
今夜他一回来,澹台雁便立刻凑到门前,像条小尾巴似的跟着他,牵着他的衣袖不肯放手。
褚霖觉得奇怪,却又觉得这样的澹台雁实在可爱,便没忍住将人揽到怀里。
阿雁这是怎么了?
褚霖摸了摸她的脸,又摸了摸她的手,将尚有余温的手炉塞到她手里,自己则空出手来抱着澹台雁。
没什么,就是澹台雁的指尖不自觉地抠着手炉边缘,你怎么才回来啊。
句末忽而带上了哭腔,褚霖连忙将人翻过来。
原来她的眼睛不是困意熬红的,腮边泪痕又被泪水打湿,褚霖伸手替她擦了泪。
褚霖语气放得很轻:抱歉,前朝的事有些多可从前他更晚回来也有过,澹台雁总不会是因为这个才难过,他又问道,阿雁怎么不高兴了,同朕说说好不好?
你总是不回来,我以为澹台雁倚着他肩膀,也没说究竟以为什么,陛下能不能别走了
褚霖是皇帝,哪可能不上朝,这当真是无理取闹。
但女子逢月信时,情绪有所不稳也是应当。
想到澹台雁的身体,褚霖心上像是破了一个大洞,空荡荡的。他紧紧抱着澹台雁,像是只有这样才能缓和一阵又一阵的疼。澹台雁也紧紧抱着他,两人在温暖如春的梧桐殿里相拥,却像是冰天雪地里相拥取暖的两只小兽。
朕也不想离开阿雁。褚霖蹭了蹭澹台雁的额头,想把阿雁塞进袖袋里,时时刻刻同朕在一起。
说到这里,褚霖又想起什么:阿雁,朕的佩囊呢?这都从别苑回来了,澹台雁的佩囊还是没见影子。
澹台雁的愁绪霎时去了一半:陛下,臣妾这就给您做。
最近发生的事情一样接着一样,澹台雁那绣了一半的绣棚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就没想起这一茬。回来之后,她一直干坐在殿中等褚霖,顺带着胡思乱想,竟没想到还能这样打发时间。
澹台雁吸吸鼻子,就要从褚霖怀里起来,可箍着她的手臂却不肯松开。
阿雁,你愿不愿意褚霖想了又想,将所有关节一一想通。
他定定地看着澹台雁,终于沉下声开口,阿雁愿不愿意同朕一起,搬到明德殿去起居?
作者有话说:
走走剧情
感谢订阅!!
第 47 章 [V]
第四十七章
明德殿?
明德殿不是皇帝议事第四十七章
明德殿?
明德殿不是皇帝议事的地方吗?澹台雁仰起头瞧着褚霖,小脸写满疑惑。
褚霖点点头,解释道:明德殿是议政之所,在明德殿之后还有一处殿宇,没有起名,比梧桐殿的偏殿还要小一些,是朕平日里用午膳的地方。
事实上,在澹台雁来行宫之前,褚霖歇在明德殿的次数比歇在梧桐殿更多。朝中一旦遇到急事,连各司令正、各部尚书都要住在行宫中,褚霖身为皇帝,自然也没有什么闲暇时间走过小半个行宫,回到梧桐殿歇一个好觉。
当然,更多时候褚霖是不愿回到梧桐殿。他在行宫中修建殿宇,形制类似京中宫城的凤阙宫,殿名为梧桐,却总也等不来凤凰栖枝。
幸而如今终于等到了。
最近朝中的事情确实很多,快要入冬了,各部慢慢开始核算账目,地方也到了该缴纳税赋的时候。但江南一道究竟要不要降税,尚未议定,户部又简直像是恰准时机似的哭穷,若褚霖当真同意降低税赋,只怕明年户部就要撂挑子不干了。
崔演也不敢再在家里养病,连夜从京城赶着车到了九成山,杵着拐杖跪在明德殿前,怒骂有人沽名钓誉,以朝廷公库养私名。裴是非一力支持降税,正是扯的有惠民生的大旗。谁都知道崔侍郎在骂裴是非,可裴是非就是能沉得住气,充耳不闻,照旧淡淡定定地上朝,等到散班,再淡淡定定地骑驴回家裴右相两袖清风,连这驴都是赁来的,同崔氏的香车宝马形成鲜明对比。
这也难怪,崔敬晖尚未出手,现在跳出来的都是些喽啰,裴是非还不屑于自降格调。
世家和寒门争得头破血流,褚霖也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他要等水搅得更混浊些,这样该冒出来虫豸才能都冒出来。
可是这样一来,褚霖恐怕就没什么空闲能陪着澹台雁,他有些抱歉,又带着点期待问她:近来朝中事多,朕恐怕得在明德殿中多待些时候。阿雁愿意来陪着朕么?
澹台雁愣愣地看着他,极缓慢地眨了眨眼。
陛下,这样于礼不合吧
却是没说不愿意。
是啊,于礼不合。褚霖抿了抿唇,语气不自觉带上一□□哄,于礼不合,阿雁去不去?
桃花眼微微弯起,眸光璨若星河,澹台雁一时目眩神迷。
自来女子不得干政,又有韦氏祸乱在前,朝臣们要知道澹台雁住到了明德殿,同皇帝一起起居,只怕都要气得跳起来。
可澹台雁看着那双漂亮的眼睛,什么也没来得及想,先下意识点了点头。
褚霖定定地看她一会儿,突然笑起来。
说好了,阿雁可不许反悔。
褚霖很高兴,仿佛澹台雁方才答应的不是迁居明德殿,而是什么更重要的事,他甚至站起身,抱着澹台雁转了一圈。
身子突然腾空,澹台雁急急伸手环住他的肩。
陛、陛下!
褚霖仍旧抱着她,仿佛一点儿也不会累,甚至还有余裕低头同她碰了碰鼻子。
那双眼睛藏着浓浓笑意:阿雁答应了,可不许反悔。
不过就是换个地方睡觉,可瞧着褚霖大惊小怪的模样,澹台雁竟也有些说不出话。
这、这有什么好反悔的。澹台雁垂下头,又把脸藏进他的怀里,却听见他如雷的心跳声。
说搬就搬,皇帝临时起意,宫人们行动却极迅速,明德殿那头东西都是齐备的,也没缺过扫除,因而只是更换床铺,再添些澹台雁常用的东西就是。没过一刻,褚霖同澹台雁便坐着轿辇到了明德殿。
宫人们夜里搬搬抬抬没压着动静,阵仗也不小,帝后迁居的消息没过一刻便传遍了行宫,又通过各种渠道传至众臣耳朵里。
次日上朝,明德殿前跪着的人又多了一圈,除了为税赋之事争来斗去的各方人马之外,反对皇后迁居的人数竟也不可小觑。所谓早朝几乎变成了示威大典,还有人直接带了两块笏板上朝,国事争完了,收好笏板抽出另一块,接着奏皇帝的家事。
最后真正站到殿内的,竟只剩下不到十个人。裴是非和崔敬晖分立左右两端,俱都面带薄怒。
褚霖不是没有想过群臣会有异议,但见到这情景,还是不由得捏了捏眉心。
玉内官瞧着情形,躬身道:时候不早了,诸位大人们不妨
裴是非清流出身,最看不得这些宦竖奴颜婢膝的模样,当即上前一步打断玉内官。
启禀陛下,皇后位主中宫,掌管后宫。明德殿为群臣议事之所,娘娘长居前廷,只怕不利于后宫安定。
褚霖只有澹台雁这么一个皇后,后宫哪来的不安定。裴是非说得已经尽量婉转,可还是从言语中泄露出一丝不满。
本来嘛,后宫妇人就应当在后宫好好待着,居于前廷皇帝居所,难免会有要干政的嫌疑。
褚霖坐在玄金宝座上,神情掩藏在重重玉藻之后,一言未发。
崔敬晖一向同裴是非政见相左,却在这事上保持了一致,且说得更不客气。
陛下。崔敬晖躬身朝他行礼,我朝以礼为尊,《礼记》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前廷人员混杂,外臣与内官互有走动,娘娘身为女子多有不便。君者为天下之表率,若君后开此先例,只怕引人效仿,礼乐崩坏。
礼乐崩坏,紧接着就是国将不国。这话说得着实太重,裴是非不着痕迹地瞥了他一眼,只见崔敬晖神情严肃,大义凛然,仿佛真是一心为了皇帝、为了大衍天下着想,毫无半分私心。
可澹台雁不尊礼数也不是头一回了,她以女子之身带兵起事,虽是为了救国,却也逾越了女子本分,如今住到明德殿里来,也不过是再逾越一回。
裴是非对此有异议,是怕澹台雁住到前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掺和国政,女子议政。女子干政,牝鸡司晨,这是大不详,裴是非不愿当年韦氏之患重演,只想让澹台雁安守本分,继续回后宫当她金尊玉贵的皇后娘娘。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