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古代种田奋斗史 > 古代种田奋斗史
错误举报

方瑜-格格党(23)

    吃到一半陈如松带着一脸笑意回来了。
    买下了?一看是笑脸,杨稔就知道成了。
    是,明日我拿银钱去,去换得地契。陈如松笑着回答。
    全都买下了吗?杨稔怀着美好的期望。
    陈如松摇头,哪里那么容易,宋家还有几个亲近的人家,他们买去了四亩多田地,咱们只得一块离自家的地近的旱地,不过还好够大,刚好是一亩,要五吊钱。
    比于大叔家卖得贵些,不过一亩旱地一年产出的粮食,若没天灾,折算下来也将近一吊钱,倒也还成。杨稔心中盘算着。
    于大叔家卖的那块地不如这块肥,且这还是挨着咱们家的,也是我下手快,爹说这个价买下来不会亏,我就没讲价,赶紧同意,否则那里还有一家也想买,只是觉得要价高了,在犹豫,咱们与宋家没什么联系,怕抢不过来,差点就白跑一趟了。
    村里买田地可谓是争分夺秒呢,他爹当初能抢下好几亩田地可真不容易。
    不管怎样,咱们如今也就是有七亩多的田地了,七亩八分,差两亩多就是十亩了,十亩以上的田地,光靠收成就能存一些银钱了呢。想想就觉着高兴。
    存银就不到五十两了,手里不够五十两,送小景念书总觉着悬,幸而三月底,家里又能卖十几只兔子出去,存银又多了。陈如松跟媳妇碎碎念。
    杨稔跟着点头,养兔子卖,算是家里最大的收入了,基本一年能有十几两;之后是田地产出,正常收成的话,一年产的粮食折算下来是六两左右,除去吃,存得下二两多。
    然后是两头猪,二三两左右;然后是自己闲时绣帕子荷包,一年能有二两左右,不过这基本都用来吃了,每月买几次肉,还有买一些糕点吃食,或者杂七杂八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存下。
    再之后是几只鸡,一年下来除去吃了的,还有人情往来,存下几百文钱。
    一年好的能存十几二十两,不好的十两左右,其实也不必慌了,慢慢挣更多便是。
    杨稔便将话题转移到院子里的两颗果树上,今年两个果树要结果了,去年稀少,今年彻底长成了,能得些自家种的枣子和石榴吃了。
    是啊,这几年总是爹娘送些给咱们,等今年果子成熟便是咱们送了。他爹娘和媳妇爹娘知道他们家果树没结果,这几年果树结果了就都会送一些来,陈如松一直记在心里。
    如今是三月中旬,昨日下了场雷雨,今早杨稔就约着惠娘一起去捡雷公菌。
    雨后的雷公菌最是肥美,更有些晶莹剔透的,令人心动,每年有雷公菌的时候,杨稔都会抽空去捡。
    这几年,因为是邻居,两人的丈夫又是好友,杨稔与惠娘的关系算是非常好了,基本去哪里都是约着的,约着一起去赶集,约着一起去干活。
    惠娘虽然之前对于自家养婆婆的事很不忿,可事成定局后,惠娘便不再抱怨了,用心的生活着,婆婆虽常常生病,可不生病时也帮着打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个老人帮着,到底比她跟她男人两个年轻人扛起这个家要好,只是丈夫酗酒让她担忧。
    惠娘求助好友,小稔,你说要怎样让我家当家的戒酒呢?他如今每日都喝不少酒,家里本就不好过,他还这样。
    这两年,大头一直这样吗?因为自家男人比大头大,杨稔也就直呼大头名字了。
    惠娘摇头,不算,刚分家时,他吃得少,话也少,人都消瘦不少,后来我跟娘都劝他多吃些,他慢慢吃得多了,但酒也跟着喝多了,如今是离不开酒的人了。
    婶子知道吗?杨稔问道。
    她知道的,还伤心过,说都是因着她,当家的才变成这样的。惠娘诚恳答话。
    然后又忍不住说道:其实根本不怪我婆婆,都是大房那些丧良心的,若是他们跟我们说开来,两兄弟一起养亲娘,何来的这些事,一家出一半,两家有商有量的,和和睦睦多好,偏就舍不得养亲娘,使手段算计兄弟。
    还有公公也是,一辈子的夫妻了,都不为自己那老妻考虑考虑,只顾着自己的身后事让儿子办得风光,全然不顾老妻日后在小儿子家要怎么过,只是人都不在了,她也就不跟小稔说他了。
    既然婶子知道了,还怪自己了,大头怎么还毫无顾忌?要知道,大头一直酗酒,大头他娘也就会一直自责,毕竟虽然是大房使坏,可让大头一家沦落到拮据的地步是她那不菲的药钱。
    大头当着我婆婆的面,喝的是从前未分家前那样多的酒,他如今是背着我婆婆酗酒的。婆婆只以为已经过去了,实际根本未改。
    大头的酒钱不少吧,他是知道的,怎么也得克制一下吧。上次自家男人不是就跟他点名了喝酒也费了不少银钱,并不只是大头他娘的药钱贵,明白了也不改吗?
    惠娘摇头,他知道,每日拼命干活,忍着一日喝一顿酒,可那一顿酒与之前的两顿酒加起来相比,也没少多少。
    杨稔眉头微皱,这是上瘾了。
    惠娘苦笑道:我知道,可大头他就是戒不了,若是隔一日不喝酒,整个人都不好。
    第41章 买
    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杨稔朝惠娘道了声抱歉。
    没事。惠娘虽然的确有些失落,但也知道想不出是正常的,自己不也想了好些时日也没有办法么。
    于是便不再说话, 开始专心寻找雷公菌。
    杨稔松了口气, 开始体验捡雷公菌的愉悦,雷公菌不少,基本走一步就能捡一些,不一会儿, 就捡了大半篮子, 这东西好吃但是难洗且也不好放,便就先捡这么多吧, 想吃再来捡。
    春末田地上的活就多了起来, 培育种植水稻,种玉米花生等, 一样接着一样,七亩多田地也够夫妻俩忙活的了。
    忙完田地上的事,杨稔发觉家里的石榴树和枣树都开花了,且十分繁盛,这说明今年能结不少果子,心里高兴起来,到时候或许能将石榴和枣子都吃个够了。
    不管是出嫁前还是出嫁后, 都没能将这些果子吃个尽兴, 杨家和陈家的人口都有那么多, 一棵果树的果子分到每个人手里并没有多少,而山里的野果是靠碰运气的,村里惦记着山上野果的人多,便是专门去采也采不了多少, 以至于杨稔一直馋果子吃。
    想到果子,杨稔这时便有些馋了,晚上入睡前,杨稔便跟自家男人说道:每日咱们去县城买东西时,也买些果子吃吧,如今咱们家虽不算富裕,可也不穷了,花几文十几文买些果子吃还是能的。
    自从利叔将驴车卖了后,利叔的弟弟并不常去县城,虽能走一些路到镇上去搭驴车去县城,可到底不是那么方便,镇上搭的驴车不会等他们,一旦坐满就回,一旦错过回去的,便要等上许久才能搭一辆回来的驴车,若是跟驴车订下回来的位置,那价钱贵上不少,不值当。
    自家已经有些时日未去县城了,知道明日利叔弟弟要去一趟县城后,夫妻俩就赶紧订下两个位置,趁着有村里的驴车去县城较为方便,去县城采购一番。
    你既想吃,便多买一些,县城果子样式多,咱们样样买些回来,我跟儿子也喜爱的很,到时咱们一家子聚在一起吃多好,再买些糕点零嘴,难得去一趟县城。媳妇这是很馋果子了,陈如松一下就明白了,看来明日得多多注意街市上有什么果子卖。
    杨稔露出满足的笑容,靠在陈如松的肩上,甜甜的答道:好。
    陈如松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意,伸手揽着媳妇。
    次日一早,儿子去了族塾,夫妻俩便坐着驴车出发去县城。
    到了街市,杨稔别的不看,先找有没有汁水丰富又可口的果子,她可是想了一晚上呢。
    五月正值杨梅成熟,是以杨稔一眼瞧见了它。
    拉着自家男人到了卖杨梅的摊子,尝了一颗,是酸甜可口的,问价后就买了不少。
    买完杨梅,杨稔迫不及待吃了几颗,酸酸甜甜的,十分不错。
    逛了一会,陈如松看到了枇杷,媳妇,你想吃枇杷么?
    想吃!枇杷虽不如杨梅味重,可也十分好食呢。
    夫妻俩又来到卖枇杷的摊子买了不少,两种果子放了大半个背篓。
    杨稔看着就笑了,昨晚自己还说买了几文十几文的果子,光是杨梅便不止十几文了。
    买了枇杷,一个转身,陈如松眼尖的看到了一个偏僻摊子上摆着的甘瓜(甜瓜),这会不用问,他就知道媳妇定然爱吃的,只要是果子。
    于是他拉着杨稔过去,那边有甘瓜,咱们再买些甘瓜。
    果然,杨稔语气轻快,好好好,买甘瓜。
    买完甘瓜,这街市便并无别的果子了,买了三种果子,每种又都买了不少,陈如松背着的背篓都装满了,也算够了,便没有再看。
    夫妻俩去点心铺打算买些好吃的点心糕点。
    路过一条街,杨稔无意间看见墙上贴了一张白纸,上面好似写了卖房,突然想看看县城的房子是怎么卖的,如松,咱们去瞧瞧那张纸写了什么。
    走近细看一番,杨稔感叹道:竟是要卖一个院子,百多平,五十两,还可议价。
    只要五十两,自家存银比这还多,原来自家已是能买得起县城院子的人了。
    原来县城的房子也不贵嘛。她从没想到的是自家三四年积蓄便能买下了。
    也不便宜了,等过些年,小景出息了,能来参加县试,咱们便在县城买个小院子,让小景住自家的房子。县城房子不住也能租出去,日后卖也好卖,倒是不亏。
    何必等,这会咱们看到这个,便是缘分,不若买下吧。既然日后都是要买的,杨稔觉着越早买越好。
    小景还未满四岁,这会买下,只能是租出去,十来年过去,这房子怕是得破旧不少,小景如何能住,难道还未住咱们就得花银钱修缮不成,别急,咱们等小景十岁后再买。
    倒也是。杨稔细想一下,也觉得这会买太急了,小景还小,自家也在陈家村,这房子买来也是租出去,刚买的院子自己还没住就给别人住了,想想就不爽快。
    夫妻俩便接着往常去的点心铺去。
    一切物品采购好,夫妻俩来到停驴车的地方等利叔弟弟过来。
    杨稔从背篓里拿出枇杷剥着吃,这果肉柔软多汁的,真好吃。
    听着这话,陈如松笑了,媳妇还是一如既往爱吃,喜欢吃便多吃些,吃完我再来买。知道媳妇嫌走到镇上再搭驴车来县城有些麻烦,陈如松便打算自己过来买。
    家里如今算是宽裕的了,吃这个爱好,只要不是想吃珍稀食物,媳妇还是能得到满足的。
    一路坐着驴车到了村里,走了没多久就到家了。
    如松,咱们不如买辆驴车吧,田地有用,还能租给村里的人,日后去镇上去县城都十分方便。自家有辆驴车不仅是来回县城方便,田地也能松快一些,农忙还能为自家增添些收入。
    我原本是想等小景到镇上私塾念书再买驴车,日后接小景方便,不过这会买也好,买了自家这会就能方便了。院子不提前买是不划算,可驴车提前买却只会是更早方便起来。
    那咱们多打听打听买驴怎么挑,等打听明白了便去县城买。终于能自由自在地来回县城啦,她可太高兴了。
    陈如松点头,又道:买驴怕还是得爹帮咱们掌掌眼,爹跟驴打交道多,从前家里几十亩田地,都借了驴来帮忙的。
    又要麻烦爹了。杨稔有些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分了家爹娘也是爹娘,你啊,总觉着拜托一些小事就麻烦了,殊不知这样显得亲昵,若是什么事都不麻烦爹娘,咱们便少于爹娘交流,反而会越来越生疏。
    分家了,自家得忙着生计,爹娘也得帮着大哥一家,见面就少了,这样请爹娘帮忙,再让爹娘在自家吃几顿饭,也是极好的。
    自家男人要亲近爹娘,杨稔自然不会反对,好,你说得对。
    等会便请爹娘过来吃饭,吃完饭再聊驴车的事情。陈如松很快下了决定。
    收拾好东西,陈如松便开始计算着晚上的菜色,既然要叫爹娘来,饭菜自然不能差了,大米饭备足了,还得几道硬菜才是。
    炖只□□,刚巧家里的母鸡多。杨稔建议道。
    接着又道:今日还买了猪肉,这便是一道肉菜,家里还有风干兔子,炒一道菜,便是三个硬菜了,你觉着还有什么菜?
    鱼这会子不能抓,再炒些鸡蛋吧,然后我去买点豆腐,做个豆腐酿,便是五个荤菜了。陈如松琢磨着。
    杨稔点头应下。
    然后,素菜,不如炒一道雷公菌,爹娘都爱吃,再炒一道叶菜,炒点花生米,我跟爹喝一杯,就这些吧。陈如松定下菜色。
    雷公菌好难洗,你去洗。今年有雷公菌后,家里已是吃了不少顿的雷公菌了,杨稔都洗烦了,这几日都没去捡来吃了。
    好,媳妇你只要领着炒就是,菜那些我来备好。陈如松十分好说话。
    那这会可不早了,你去备菜吧,我去跟爹娘说让他们夕食过来吃。老宅是一日两顿的,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便要吃夕食了。
    让我们过去吃?可是有什么事?田氏问道。
    杨稔笑着点头,是有些事想请教爹娘。
    难不成又有人卖田地了?陈大兴猜测道,又觉着不对,要是与上次一样,这会也是儿子过来,毕竟买田地这时可是慢不得的。
    果然,就听儿媳说道:不是买田地,是我们想买驴车,不大懂,爹娘比我们知道的多,想让您二老掌掌眼。
    买驴车?陈大兴眼睛亮了,连忙追问道:真是要买了?
    看着公公的眼神,便知道他也觉着买驴车好,杨稔感觉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是啊,爹娘记得等会来啊。
    好好好,你让如松买点酒,我要跟他喝两杯。陈大兴笑容满面。
    等儿媳离去,陈大兴朝田氏道:不成想还是如松最有出息,分家后没几年又是买地又是买驴车,他如今算是立起来了。
    是啊,要是日后小景读书有成,那就更好了。田氏开始期待了。
    小儿子是机灵的,只是家里那时要奉养两位老人,又养着三儿一女,三个儿子都是在族塾读到十岁就回家干活,没有大儿媳那要送儿子去镇上私塾的想法,供养一个读书人可不是容易的事。
    现在看来,莫不是那时如松想继续念书,可看着家里念书不送,心里遗憾,便想让自己的孩子日后念书?
    第42章 吃鸡腿
    陈如松将大部分菜备好, 只剩雷公菌这个难洗的菜还未开始,儿子小景也回来了。
    儿子回来,就代表到了准备夕食的时候了, 杨稔便开始干活。
    母鸡最先炖上, 饭也煮上,为了让公公婆婆吃饱,米饭杨稔是煮的足足的,宁愿多了明日吃剩饭, 也决不能让公公婆婆等会吃不饱饭。
    等饭煮熟后, 杨稔就开始炒菜,雷公菌自家男人还没洗好, 便留在最后, 等前面几个菜都炒好后,雷公菌也已经洗好, 杨稔便让儿子去喊二老过来,估计等这道菜炒好,公婆也就到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