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古代种田奋斗史 > 古代种田奋斗史
错误举报

方瑜-格格党(30)

    一个时辰不到,两样菜都卖完了。
    两种菜,芫荽五斤多,蒜苗六斤多,合起来卖了三百八十二文的银钱,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想过卖蔬菜挣钱,可没想到这么能挣,这还只是少少的一些。
    看来县城的人也不容易啊。杨稔感叹道,县城那些没有院子的人家,没地方种菜,就只能买,这会子菜价这样高,也毫无办法,只能咬着牙买。
    他们住在县城的人,都是有本事的,这买菜的银钱还是不缺的。陈如松瞧着买菜的许多人可干脆了。
    这倒也是,咱们自己才是不容易,连日来忙活,为了蔬菜新鲜,日后还得每日起得更早准备卖的菜。杨稔想想日后,自家男人还得起得更早去收菜,心疼起他来。
    明日准备今日的两倍,一日卖上一两银钱,一月就能挣到三十两了。陈如松规划着明日。
    这两样菜就能挣四五十两了,白菜和白萝卜有更多呢,虽买价比这这样菜便宜一些,但量大。杨稔一脸恍惚,这样一来,卖完蔬菜,家里存银至少得有一百五十两了,太突然了。
    这个陈如松之前有想到过,只是他估计的是最差的结果,如今地里几样菜都种的好,全部卖完家里就富裕了,在村里不说最富,但是绝对名列前茅。
    接下来的日子,夫妻俩都干劲十足,一想到家里的存银会慢慢达到一百五十两的高度,两人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
    两样蔬菜卖到一半,白菜也长好了,能卖了。
    白菜加入后,每日的收入又上升不少,加之白菜相比来说便宜一些,是最先卖完的。
    芫荽和蒜苗不如白菜好卖,之后还时有剩下,陈如松便减少两样菜的数量,多准备一些白菜,反正种的最多的就是白菜。
    三样菜卖了一些时日,白萝卜也加入其中。
    白萝卜后来居上,比白菜更好卖,因为白萝卜水分多,重称,向来是卖的最便宜的蔬菜,如今也是,蔬菜准备的数量就又经过一番调整,白萝卜最多,白菜次之,芫荽和蒜苗最少。
    不过也不是每日都能卖完,只是最开始卖的几日容易卖,之后便时常剩下,基本是每日挣七八百文的银钱。
    这样下去,存银突破一百两还要不少时日,夫妻俩火热的情绪暂时压下。
    地里一下子种了如此多蔬菜,即便村里向来没有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夫妻俩也得担忧着,是以白日陈如松去卖菜,杨稔在家守着,时不时去几块地里看看。
    一直不温不火卖到十一月底,进入十二月,几样菜卖得比之前多一些了。
    而到了十二月中旬,买蔬菜的人更是多了许多,并且每人买的数量也多,白菜和白萝卜都是十斤十斤的买,芫荽和蒜苗则是几斤几斤的买。
    每日都是拖着一大车蔬菜去的,小景都得坐到前面去。
    这样的量,每日是能挣二三两的,没几日,家里的存银就到了一百两了。
    十二月下旬,菜价降了些,但这样一来就更是好卖,来回拖几车来卖都能卖掉,到了月尾,蔬菜刚好卖得差不多。
    剩下的就不卖了,咱们给两边的爹娘和二哥那送一些,还有咱们几个邻居,也送一些,咱们卖菜的,邻居和家里的亲戚总是要送一些的。陈如松打着商量。
    好啊,不过这几样菜各家都种了有,送去怕是没什么好稀罕的。杨稔主要说的是大房。
    没事,送是咱们的心意,爹娘和二哥他们领情就好,咱们种了那么多菜,不送点给亲戚邻里说不过去的。这人情世故的事,也是要讲究的。
    因为自家院子里种了菜,各样都有,是以地里的是不需要给自家留的,他们卖菜时吃的也大多是地里的菜,这会是半点不想留,所以全部收了之后就将之分好,邻居少一些,朋友多一些,亲人再多一些,全部分好就开始送,先送近的,再送远的。
    这会蔬菜降了些,但还是贵的,有人送,就算是家里有的菜,大家也都高兴。
    看着收到蔬菜的人发自内心的高兴,夫妻俩心里也是高兴的,这菜就送的不亏。
    送完蔬菜,夫妻俩才暂时闲下来,立马就关紧大门来数钱了。
    家里的存银如今有一百六十多两银钱,大多是铜钱,放在一块像做小山。
    不如咱们将那一百两存银票?铜钱太多了,杨稔想精简一下。
    会不会不大安全?陈如松从没将银钱去存过,他觉得银钱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一张纸就把银钱交过去了,万一人不承认了呢。
    我也担心,可这铜钱太多了,都不好藏。一吊钱就不小了,足足一百多吊钱呢,银子只占少数,县城虽富人多,可出来买小菜的都是一般人家,大户人家都是叫人直接送去的,自家也就碰到两次是给银锭的,都是五两的。
    我来想办法,先存着,换成银票不如换银子,五十两的换两个,再换一个二十两的一个十两的银子。陈如松觉得银子更踏实。
    那要多给多少铜钱啊,可亏了。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杨稔舍不得这样亏。
    没事,咱们慢慢来,瞧瞧怎么换好,如今先存着,不急。没想到铜钱太多成了他们如今的烦恼。
    这些铜钱,杨稔也不想换成一张薄薄的银票,只是铜钱太多,真不好放置,换银子,要补不少铜钱,有些舍不得,越富越吝啬是不是她这样。
    家里有不少银钱了,富裕了,这个年自然要好好过。
    从前想买的因着太贵舍不得买的如今都要买下,还有肉,他们家很该买一些新鲜猪肉吃了,总是吃腊肉,如今真的很馋新鲜的猪肉。
    东西都买齐全了,一家人迎着雪花回家。
    今年冬季是下了雪的,原先是下着小雪,刚好是卖完菜后,第二日就下起大雪了,瑞雪兆丰年,杨稔还是之前的盼望,希望明年风调雨顺。
    今年的大雪比去年的更大,地上的雪一脚踩下去能到膝盖,买好年货,一家三口就窝缩在家里,院里里有菜地,一日三餐不用出门。
    好在咱们还抽空砍了柴火烧了炭,否则凭着前几年剩下的怕是不够烧的。杨稔庆幸道。
    自家那时候忙着四亩多的菜地,已经是打算不去准备柴火和木炭了的,因为家里还有不少,干旱时的冬季不算很冷,雪都没下两场,木炭没有用武之地,也就去年用了一些。
    这是老天眷顾咱们。说的是陈如松的心里话,他一直觉着老天爷善待自家,一直过得算是很舒坦了。
    也靠咱们自己努力。自家男人如今神神叨叨的了,杨稔失笑。
    今年冬季下了这样厚的雪,明年只要不出什么灾害,庄稼的收成定然是极好的,到秋季,粮食的价钱就会降低到与往年一样,各种瓜果蔬菜也会降下来,蔬菜不卖了,咱们春季多养几只鸡,养两头猪,然后我再去瞧瞧有没有兔子卖,回到干旱前的日子。
    这次蔬菜也是因着又是干旱又是蝗灾,自家才能挣上这样多,还没出什么事,若是平常,不会这样顺利。
    也好,虽说这摆摊不入商籍,可我这心里总是悬着的。每日挣的少也就没事,挣的这样多,她心里都害怕了,要是县老爷要说自家挣的太多,要归属商籍她都怕自己不敢辩驳,农户哪里这样能挣这样多啊。
    第53章 得王八
    蝗灾来临的这个年, 一家人居然过得很滋润。
    吃吃喝喝比往年畅快,夫妻俩因着家里前些时候挣下的那大笔存银,很是舍得, 要不是控制了一下, 开春一家三口就得胖个十来斤。
    开春下了几场雨,之后隔几日下一场,接连不断。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春季的雨是下得越多越好, 越是下雨, 大家心里越是安心。
    挨过了几年不顺的村民也因此对今年生出了不少希望,只要没有蝗灾, 今年就是个丰收年。
    后院的鱼塘这会还没鱼, 陈如松趁着如今雨水多,给鱼塘灌了不少水, 那些鱼草也养了起来,只等过会子,小鱼长大了一些就去外面捞回来。
    这鱼养着自己吃的话,便不必费太多经历,是以捞些养养也是好的,日后想吃就不用买了。
    今年的粮种不大好,很多是干旱那年收下的, 干旱前一年的粮种也有, 这些都是过了好几年的, 大家心里都有些没底,可也得种。
    原本因着春雨下的多,心里安心的村民们这会又提起心来,都害怕这些粮种不太好发芽。
    各自都怀着担忧的心, 好在水稻浸种后都发芽了,让村民们安心不少。
    庄稼都种下去后,山林也都郁郁葱葱了,这会看去,完全看不出去年蝗灾过后那光秃秃的样子。
    庄稼种完,陈如松就去猎户村买来了一对半大的兔子,虽然如今眼看着今年是好了,可这兔子也没降到原先的价钱,是从前价钱的两倍买下的。
    半大的兔子还算好养,夫妻俩之前养了几年兔子,对于将半大的兔子养活是有信心的,是以就没多买,这会买还是高价,等今年的粮食收了,一切吃食就能回到干旱前的价钱了。
    兔子养上了,鱼也该去捞了。
    我如今又不用做绣活了,咱们一起去吧,我还挺想捞鱼的。捞鱼有趣,一旦捞到了更是高兴。
    媳妇陪着,陈如松自然乐意,好,你捞,我提回来。
    提木桶是重活,他来干,捞鱼也费力气,不过看着捞上来的鱼也就不觉得累。
    夫妻俩一起出门捞鱼,刚巧碰上了大头夫妻。
    你们这是上哪呢?大头率先问道。
    陈如松将捞渔网提了提,解释道:去捞鱼,准备养些,你们呢?
    养鱼?大头没了笑脸,语气担忧道:如松,你今年还要养鱼卖吗?村里好几家开始养了。
    被关怀,陈如松心里舒坦,和声解释道:我知道,我养来自己吃,家里有现成的鱼塘,放着也是放着。其实便是村里养了,自家养也能挣钱,村里卖不动便去镇上,家里有驴车方便的很。只是如今家里兔子是最大的进项,与其费力养鱼不如专心养兔子,养一点点自家吃的鱼就行了。
    那就好,我陪我媳妇回一趟娘家。大头放下心来。
    今年养鱼的人家有好几家,自然也是学着陈如松的法子,在外面捞,是以夫妻俩捞了许久,并没有捞到多少,小半桶鱼而已。
    看来咱们来晚了,不行便买他们养的鱼吃算了。捞十次难有两次有鱼,杨稔泄了气,不太想捞了。
    陈如松接过媳妇手里的捞鱼网,接着捞,家里有那么大一个鱼塘,没用处,不养鱼干什么,咱们吃鱼吃得勤,若是在村里买,怕是没几日就传出咱们家手里握着不少银钱,到时候容易引来外村的贼惦记。
    买猪肉倒是不愁,每日送儿子去私塾就在县城买肉回来就是,可买鱼,村里就有鱼卖,偏偏跑到县城买,族人看到几次就会在村里传开,都是一个家族,不买族人的,买外面的,到时候自家怎好立足。
    还是自己养了吃最好不过。
    你想得真多。就算心里觉得自家男人说得对,这会杨稔也心思赞同,只想找茬。
    陈如松知道媳妇这会心里不爽快,并不在意,一心捞着,这里是他当初捞鱼捞的最多的地方,又偏僻一些,应当有鱼的,便是被捞过也不会就没有了。
    捞着捞着,陈如松觉得自己捞到一个有分量的鱼了,至少得有巴掌大,想让媳妇高兴一下,于是他慢慢往上捞,媳妇,你猜猜你男人这次能捞到多大的鱼?
    咦,竟然有大鱼,杨稔好奇心来了,她之前捞到可都是手指头大小的。
    带着怀疑的态度,杨稔开口道:难道有手掌大?
    没有这么大,自家男人不会问吧。
    杨稔一说完,捞鱼网就离开了水,一团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在渔网里。
    哈哈哈。杨稔嘲笑起来,这怕是在水里待了许久的石头吧。
    初看时,陈如松也有些懊恼,不过再看后,他惊喜起来,连声道:媳妇,你仔细瞧瞧,这可是好东西啊。
    他就说,明明感觉有东西挣扎,怎么可能没有收获。
    啊?杨稔细看,那团黑乎乎的东西开始动了,伸出了四条腿和头,她高兴起来,是王八呀!
    嗯?刚刚谁笑我笑得那样大声。陈如松作出一副受到伤害的样子。
    杨稔稀罕王八,这东西可补了,不过自家能捞到王八,还是养着最好。
    刚刚自家嘲笑确实不对,赶紧安慰自家男人,是我的错,我家男人最厉害不过了,连王八都能捞到。
    怎么听着不是好话,不过他也不纠着,这王八可是个好东西,得赶紧带回去养着。
    咱们先回去吧,把这王八养好,这鱼有这些,自家吃也不会太缺,若是少了,到时再从村里买几条,不要隔几日买一条就行。捞鱼陈如松已经没兴趣了。
    你不多捞捞,万一这还有呢?杨稔有些不想回。
    捞到这只就够了,咱们养着镇宅。
    夫妻俩回到家,为了王八的安放,陈如松思来想去。
    就放后院鱼塘吧,放什么缸里都不一定比鱼塘养得好,还不用喂,倒是要担心它把鱼都给吃完了。杨稔想着今日捞的小鱼苗可不太多呐。
    没事,咱们到时去县城买些鱼苗,养不活就当王八的食物,也不浪费。养王八费点银钱他乐意。
    今日最大的收获便是这只王八了,咱们明日便去县城买鱼苗吧,我想去县城逛逛了。好些时候没出门了,就年前买年货那次去了县城,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她有些闷了。
    媳妇想去县城,陈如松自然不会拒绝,行,正好咱们瞧瞧怎么将铜钱换成银子。
    家里那一大箱子的铜钱,还是趁早换成银子为好,不仅方便藏匿,日后想拿大笔银钱干什么也好带在身上,带一箱子铜钱太麻烦了。
    第54章 打算
    一大早, 吃完早饭,给儿子带上午饭食盒,夫妻俩带着儿子到了县城, 儿子去学堂, 夫妻俩在县城闲逛。
    这次买鱼苗,夫妻俩打算去的是从前打听过的,问过鱼苗价钱的,口碑还不错的钱家鱼铺。
    鱼苗娇贵, 咱们先去买别的东西, 等要回去了再来买鱼苗吧,免得还没回去, 那些小鱼就闷死了。杨稔建议道。
    很是, 咱们去街市逛逛。陈如松很是赞同媳妇所说。
    如今的县城比去年又热闹些,人来人往的, 不少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也是,如今物价都降下来了,比去年便宜几倍,便是还未回到原来的价格,也让大家心里安心不少,等今年粮食收获, 物价都回到之前的水平, 大家也就能彻彻底底安下心了。
    走了一段路, 就要路过几年前看到贴卖房纸张的街口,杨稔下意识瞧了瞧,又贴有一张纸,她拉了拉自家男人的袖子, 提议道:咱们过去瞧瞧,看看如今县城房子又是怎么卖的。
    儿子如今实岁已经七岁了,虚岁八岁,再过个几年就能下场考试了,考试总不能还大早上从家里坐驴车过来,租房她不喜欢,能买房是最好的,家里也买得起,日后要周转了还能卖出去,是以这会了解了解也是极好的。
    也好,我了解到参加考试前两年就得紧张备考了,咱们得在儿子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买好房子,让儿子在县城住着,每日来回近,也能多读一会书,如今坐驴车来回每日就要用去小一个时辰,太耽误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