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格格党(40)
嗯嗯,小景一定当个好哥哥。小景一脸肯定。
吃了早饭,杨母继续守着女儿外孙。
陈如松送儿子去私塾,今日他赶车较往常更快,岳母已经一晚上没歇息了,他得早点回来让她歇会,这次是真的辛苦岳母了。
而老宅这边,田氏略显犹豫,当家的,我真不去帮着看孩子吗?
老三媳妇她亲娘不是来了吗?你去不去不要紧,老大这样子你也瞧着了,咱们不能跟两个儿子太好,免得日后又被老大家的吸血。
大儿子自个拎不清,又管不住爱折腾的媳妇,大儿媳总是爱占便宜,大事小事都是如此,之前铁蛋念书,越吃越差,他跟老婆子都是靠着分出去的两个儿子才没吃出病来。
我之前没想那么多,两个儿子孝顺咱们,我那心里多舒坦啊,心里热乎乎的,老大不像话也没那么生气,可两个儿子越是孝顺,老大就越不像样,咱们得为两个儿子着想,他们孝顺了,老大就想偷懒了,他媳妇还想跟着占便宜,这可不行。
大儿子虽说拎不清,可到底没犯什么大错,田地又已经分给他了,总不能收回,他们两个老的注定是在老大家终老的,那么他跟老婆子的一切花销都得由老大,分出去的两个儿子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就成了,不必顾忌他和老婆子。
不仅这次,以后两个儿子的事咱们少管,慢慢疏离了,日后咱们有啥事,他们也能狠点心,不然到时老大拿着大把家产,最后出钱出力的却是老二老三两个儿子。
说着疏离儿子,陈大兴心里难受,当初分家时,他怕两个儿子跟他离心,如今却怕两个儿子不跟他离心。
田氏听着这话也难受,忍不住埋怨道:早知如此,当初不如先别分家。
不分家,老二老三就一直跟着咱们屁股后面做事,啥事都做不了主,日后立不立得起来未可知,早些分,咱们在他们分家时能照看着,帮着他们过好日子,如今他们不也过得好好的,只是老大,怕还是有咱们在,他有恃无恐。
陈大兴当初也想过,是不是他跟老婆子在,大儿子束手束脚,是以有段时间都没管家里的什么事,啥事都让大儿子做主,可一当家,更不像话,他还得得捏着鼻子善后。
咱们把手里的银钱握紧了,老大媳妇说什么都不能拿出来,日后她要是不孝顺,咱们手里有银钱也不怕。不是他多想,是不得不防啊。
田氏对大儿媳自然也不会满意,你放心,我知道的,咱们的棺材本可得守好了。
被当家的劝下了,田氏也就没去照看新出生的孙子孙女。
因为是龙凤胎,洗三比较热闹,陈家村的陈氏族人基本都来贺喜了,龙凤呈祥多好的寓意啊,自然要来沾沾喜气的。
至于满月,那更是热闹非常。
陈如松办得很隆重,陈家村的族人都来了,还有许多亲朋好友。
两个孩子收到不少礼物,银项圈、银手镯、长命锁等等,礼钱也不少,办这个满月酒,硬是没亏钱,要知道,每桌的肉菜陈如松是实打实的有大块肉,硬菜不少的。
办了满月酒,杨稔却没有解脱,因为双胎很伤身,是以她要做双月子,还有十几日要忍着。
热热闹闹的满月酒办完,家里恢复平静。
虽没做完月子,可双月子的后面这些日子她不用人照顾,是以陈如松恢复了每日卖米糕的日子。
卖完米糕回来,他给家里养着的牲畜喂食,两头猪在送小景回来时就喂了,如今还不用喂,兔子还要喂一下,家里靠养兔子挣钱这事,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兔子单独养在一个房间里,关上门旁人不会特意进主人家的房间。
便是他爹娘和媳妇爹娘,也只知道自家养了几只兔子,只以为是养来吃的,并不认为能卖多少银钱。
要是小景出息,自家能搬到府城去,这养兔子的技巧他就倾囊相授,若是不成,这就还是自家挣钱的法子。
因着隔了快两月没去卖,杨稔心里担忧客人都不买了,是以等男人忙完了赶紧问道:今日米糕卖得怎么样?
陈如松调侃道:瞧我回来得这样早,你也该明白了,卖得好着呢,比往常还好卖些,应是隔了许久没卖,大家都买的多一些。
那就好,隔了这样久才接着卖,你早回来,我自然就有两个猜测,一是卖得好,早早卖完了,还有一个猜测,便是无人买,你就干脆打道回府了。
听到这话,陈如松连忙摇头,便是无人买,我也不会就直接走了,交了摊费呢,虽不多可也不能浪费。
解释完,陈如松开始淘米煮饭,午饭想吃什么菜?
说道吃饭,杨稔不免埋怨,都是些清淡的,吃什么都一个样。
难怪说月子的饭菜不好吃,如今她的胃口养刁了,便是肉,淡了她也不大喜欢吃了。
没法子,我明日问问大夫,能给产妇吃些什么有滋味的食物,今日就先吃着。
若是分家前,媳妇说月子饭菜不好吃他会不理解,可如今家里伙食好,他自己看着媳妇吃的那清淡得不行的饭菜都觉得不好吃,媳妇嫌弃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坐月子不能吃味道重的。
好吧,你看着做就行。虽然不喜欢,可也得吃,两个孩子还等着她来喂呢。
将媳妇吃的饭菜端过去,陈如松几下将午饭吃好。
媳妇你吃完就放在床边的柜子上,我洗了衣裳就拿出来。
平常衣服都是杨稔洗,因为田地的事情大多是陈如松忙活,杨稔就将家里的家务揽下,田地没活或者她月事来了,家里的琐事也由陈如松做。
不过杨稔有孕后,一家人的衣服都是陈如松洗,各项杂活都是他来干的。
好。虽然想给自家男人分担,可坐月子还是少碰冷水,但这个天用热水洗衣裳太奢侈了,没必要,是以她还是在床上好好养着身子,等出了月子再给自家男人分担吧。
衣裳洗好晾好,陈如松进房间将碗筷拿走,合着他的碗筷一起洗干净。
擦了手,他就准备去地里干活,玉米地要除草,否则浇的地肥全被野草吸收了。
媳妇,我去玉米地除草,你在家歇着。说着就要拎着锄头出门。
等下,你先歇会,才忙完家里就出门,不累啊。看着自家男人从回来就忙来忙去的,没个停歇的时候,杨稔心疼了。
玉米地的草有些高了,我去除了它,过几日就不忙了,家里的这点小事,大男人随手就干好了,哪会累,除草也不累人。
媳妇在心疼他,陈如松心里熨帖,他确实觉得自己干的这些都是轻松的活,不怎么累,也就种庄稼和收庄稼会累一些,其余的农活根本没什么。
那你也坐会,我心疼。自家男人太会疼她了,却不知道心疼心疼他自己。
好好好,我先坐会,陪你聊聊。陈如松放下锄头,进了房间,握着媳妇柔嫩的手,满脸笑意地看着她,媳妇还是如当初刚成亲时那样好看。
坐了一小会,陈如松还是想将地里的活忙了再歇,媳妇,我得去干活了,等会还要去接小景回来。
去吧,辛苦我家男人了。杨稔也没拦着了,地里的活是要紧的。
不辛苦,我乐意着呢。为自家忙活陈如松不觉得辛苦。
看着自家男人挺直的身影,杨稔心里决定,明日得帮着忙活家里的事了,兔子和家里的鸡可以她来喂,一些杂事也能帮忙干了,她也不能把家里的事都一直让自己男人干了,自己只顾着清闲。
分家前那次坐月子,虽然是一直坐满了月子,可也得干点轻活。
这次的月子,杨稔是真的舒坦,什么活都不用干,每日等着吃喝,再给两个孩子喂奶,虽生产要比生小景那次艰难,可她却要好过多了。
有亲娘一直陪着,还有丈夫悉心照料,不需要顾忌公婆。
第70章 搬家
越是这样, 杨稔就越得注意着维持好这样的日子,她喜欢这样的生活,孩子懂事丈夫贴心, 不想有什么变动。
之后的日子, 陈如松忙里忙外,杨稔也帮着分担。
双月子很快就过去了,出了月子,杨稔只觉浑身轻松。
将家里的活都揽了下来, 两个孩子整日除了吃就是睡, 好带的很,杨稔有许多时间干活。
杨三弟杨四弟兄弟俩在秋收后成亲, 但都赶在陈如松杨稔夫妻俩搬去县城之前成了亲。
在喝完杨四弟的喜酒之后, 夫妻俩就开始为去县城做准备。
稻谷和玉米都晒得干透了,只是田地的事因着近些时候忙来忙去, 一直还未与陈二哥说,陈如松抽空过去了一趟。
什么?你要去县城陪着小景读书?陈二哥语气很是震惊。
是。陈如松早就料到他二哥会有如此反应,并不惊讶,等会他爹娘那反应只怕会更大。
陈二哥不太能接受,小景才八九岁吧,县城离咱这也不远,你有驴车, 每日送他去私塾不就成了?怎么还折腾的要搬去县城?
值不值当, 陈如松也细细想过了, 古时就有孟母三迁,自家既然有那个能耐,又不是只靠耕种田地挣银钱,搬去县城陪着儿子念书也无不妥, 舍得了孩子才套得住狼。
县城的孩子就住在县城,每日我接送小景时,他们就在家里温习,比小景多出好些时辰,这样下去,小景慢慢就会落下,跟不上他的同窗。
陈二哥还是皱着眉头,不过稍稍散去些许,但你搬去县城,靠什么谋生?咱们农户都是靠耕种田地,你难不成每日坐驴车回来干活?县城也不好养鱼。
弟弟也没多的挣钱的法子吧。
我有法子,二哥不用担心,我这次来,是想跟你说,我那几亩田地请二哥你帮忙耕种,我不打算来来回回奔波了。陈如松说出过来的目的。
你不种田地了?陈二哥更是不可思议,这可是农户的根啊,三弟怎么就放弃了。
是,二哥,你忘了?我每日都去县城卖米糕的,一月能挣个三四两银钱,到时还有别的法子,能过得下去。该留一手还是得留。
小景念书费银钱,你挣的如今够用,过上几年也是不够的。得知卖米糕每月能挣好几两,陈二哥稍稍放心,只是读书人很费银钱,身为陈家村的人他是知道的。
我们总不会一直就靠着这个,还会想更多的挣钱的法子的,二哥放心,我是仔仔细细想过了的。陈如松耐心地劝解。
既然弟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陈二哥也就没有再劝,索性田地还在,日后不成,回来接着耕种也没事。
是以,陈二哥说起田地的事情,既然给我种,那咱们五五分,粮食也就不用愁了,到时你驾驴车来拖,我是运不过去的。
那哪行,我要三成就行了,咱们是亲兄弟,怎么能收那么多,二哥记得帮我看下房子就行了。
陈二哥不为所动,既然你将田地给我种,就是当我是亲兄弟,我这个当哥哥的,难不成还要占你便宜,说了五五分就是五五分。
弟弟重兄弟情义,他又何尝不是。
收五成那是地主的行事,宽松些的地主都只收四成,弟弟要是跟着他们一样,让兄弟种田地还要跟地主一个地租成什么了,就给我三成粮食就行。陈如松也拿话堵他。
那就四成,咱们这总共也就两三个地主是收四成的,大多是五成。陈二哥退了一步。
只是陈如松还是坚持,三成。
绝对不行,你是要旁人说我这个当哥哥的占弟弟便宜吗?三成是绝对不行的,四成的粮食弟弟一家还能过去,三成就得买粮食了。
那三成半吧,就这个数吧,二哥若是觉得过意不去,就帮我看着房子。陈如松语气坚定。
陈二哥沉思片刻,知道弟弟不会改了,答应下来,成。
二哥这边答应了,陈如松便去告诉陈家二老。
出乎意料,陈大兴反应并不激烈,只是在得知连田地都不种了之后,才说了反对的话。
你去县城便去,怎么田地也不要了?田地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的根本啊,小景还没出头,田地怎么能抛下。
我跟媳妇打算在县城买米糕,一人在一个街市,如今我一人去卖,每月能挣三四两,若是两人一块卖,不仅能保住小景念书和一家人的吃喝穿用,还能存上一些银钱。这是陈如松突然冒出的念头,再一想,可真是个好法子。
可你媳妇还要带两个孩子,哪里有空?田氏忍不住说道,她有些跃跃欲试。
这倒是,便等两个孩子大些我媳妇再去,左右这两年小景还用不到大花销。两个孩子如今还离不了人,至少两三年媳妇都照顾他们。
不如娘去帮你们带孩子吧,你们夫妻两个就去做正事。
田氏真不想靠大儿子养老了,日子过得还不如分家前,瞧着小儿子这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的,不说远了,如今每日吃就好,她可是知道的,小儿子家是一日三顿的,吃肉的时候也多,多好过。
你当自己还年轻,看孩子,别是孩子看你。陈大兴拉下脸,露出一脸不悦。
老婆子想跟大儿子分开来他知道,可这是不成的,族里规定了,只要不是犯了大错,长子继承六成田地,大儿子拎不清,可还没有对他们两个老的怎么样,这家分了,就成定局了。
做不出狠心说大儿子犯了大错,陈大兴自然也做不出让大儿子拿着大半家产逍遥快活,让另外两个儿子养老的决定。
老婆子年纪不小了,看孩子也没那么有精力,别给小儿子一家添乱才好。
娘 ,您跟爹该在家里歇着就好,两个孩子这会几个月大,正是哭闹的时候,您带着怕是会吃不消。陈如松也不想让他娘帮着带孩子,操劳了一辈子,爹娘这会都该好好歇着。
闻言,田氏勉强笑笑,好,那我就在家歇着。
看着小儿子离去的身影,田氏心里不舍。
好了,别看了,咱们如今多教教铁蛋,让他立起来,过两年他就能成亲了,说不得咱们日后还得靠他。陈大兴已经放弃教导大儿子了,教了这么些年也没成样,还不如将心思花在孙子上。
十几岁的毛头小子,还不是听他爹娘的,教好了也做不得主。田氏少有的对大孙子说起不客气的话。
咱俩身子骨还算硬朗,再活个几年不成问题,多教教,也不止是为了咱们好过,日后咱们这一脉总要传下去的,总不能越来越差吧。
听你的。田氏无奈,其实她也知道,这会大儿子大儿媳没怎么作妖,算安分了,只是大儿媳吝啬,一日两顿素的很,隔上十来日才有一顿荤。
之前全靠两个儿子孝敬,今年两个儿子没送那么多,许是干旱蝗灾闹的,她能理解,只是这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虽对于他爹竟没有过多反对他搬去县城有所疑惑,但陈如松也没多想,只以为是他爹觉得他已经大了,不用多管他了。
夫妻俩忙活忙活着,就到了他们定下的搬到县城的日子,这一日自然是没空卖米糕的,陈如松提前几日跟来买米糕的客人说了这日不卖。
早上送小景去私塾,陈如松顺便拉了一车家当过去。
杨稔则在家整理,等陈如松回来后,就直接搬到驴车上,绑好运走。
恋耽美
吃了早饭,杨母继续守着女儿外孙。
陈如松送儿子去私塾,今日他赶车较往常更快,岳母已经一晚上没歇息了,他得早点回来让她歇会,这次是真的辛苦岳母了。
而老宅这边,田氏略显犹豫,当家的,我真不去帮着看孩子吗?
老三媳妇她亲娘不是来了吗?你去不去不要紧,老大这样子你也瞧着了,咱们不能跟两个儿子太好,免得日后又被老大家的吸血。
大儿子自个拎不清,又管不住爱折腾的媳妇,大儿媳总是爱占便宜,大事小事都是如此,之前铁蛋念书,越吃越差,他跟老婆子都是靠着分出去的两个儿子才没吃出病来。
我之前没想那么多,两个儿子孝顺咱们,我那心里多舒坦啊,心里热乎乎的,老大不像话也没那么生气,可两个儿子越是孝顺,老大就越不像样,咱们得为两个儿子着想,他们孝顺了,老大就想偷懒了,他媳妇还想跟着占便宜,这可不行。
大儿子虽说拎不清,可到底没犯什么大错,田地又已经分给他了,总不能收回,他们两个老的注定是在老大家终老的,那么他跟老婆子的一切花销都得由老大,分出去的两个儿子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就成了,不必顾忌他和老婆子。
不仅这次,以后两个儿子的事咱们少管,慢慢疏离了,日后咱们有啥事,他们也能狠点心,不然到时老大拿着大把家产,最后出钱出力的却是老二老三两个儿子。
说着疏离儿子,陈大兴心里难受,当初分家时,他怕两个儿子跟他离心,如今却怕两个儿子不跟他离心。
田氏听着这话也难受,忍不住埋怨道:早知如此,当初不如先别分家。
不分家,老二老三就一直跟着咱们屁股后面做事,啥事都做不了主,日后立不立得起来未可知,早些分,咱们在他们分家时能照看着,帮着他们过好日子,如今他们不也过得好好的,只是老大,怕还是有咱们在,他有恃无恐。
陈大兴当初也想过,是不是他跟老婆子在,大儿子束手束脚,是以有段时间都没管家里的什么事,啥事都让大儿子做主,可一当家,更不像话,他还得得捏着鼻子善后。
咱们把手里的银钱握紧了,老大媳妇说什么都不能拿出来,日后她要是不孝顺,咱们手里有银钱也不怕。不是他多想,是不得不防啊。
田氏对大儿媳自然也不会满意,你放心,我知道的,咱们的棺材本可得守好了。
被当家的劝下了,田氏也就没去照看新出生的孙子孙女。
因为是龙凤胎,洗三比较热闹,陈家村的陈氏族人基本都来贺喜了,龙凤呈祥多好的寓意啊,自然要来沾沾喜气的。
至于满月,那更是热闹非常。
陈如松办得很隆重,陈家村的族人都来了,还有许多亲朋好友。
两个孩子收到不少礼物,银项圈、银手镯、长命锁等等,礼钱也不少,办这个满月酒,硬是没亏钱,要知道,每桌的肉菜陈如松是实打实的有大块肉,硬菜不少的。
办了满月酒,杨稔却没有解脱,因为双胎很伤身,是以她要做双月子,还有十几日要忍着。
热热闹闹的满月酒办完,家里恢复平静。
虽没做完月子,可双月子的后面这些日子她不用人照顾,是以陈如松恢复了每日卖米糕的日子。
卖完米糕回来,他给家里养着的牲畜喂食,两头猪在送小景回来时就喂了,如今还不用喂,兔子还要喂一下,家里靠养兔子挣钱这事,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兔子单独养在一个房间里,关上门旁人不会特意进主人家的房间。
便是他爹娘和媳妇爹娘,也只知道自家养了几只兔子,只以为是养来吃的,并不认为能卖多少银钱。
要是小景出息,自家能搬到府城去,这养兔子的技巧他就倾囊相授,若是不成,这就还是自家挣钱的法子。
因着隔了快两月没去卖,杨稔心里担忧客人都不买了,是以等男人忙完了赶紧问道:今日米糕卖得怎么样?
陈如松调侃道:瞧我回来得这样早,你也该明白了,卖得好着呢,比往常还好卖些,应是隔了许久没卖,大家都买的多一些。
那就好,隔了这样久才接着卖,你早回来,我自然就有两个猜测,一是卖得好,早早卖完了,还有一个猜测,便是无人买,你就干脆打道回府了。
听到这话,陈如松连忙摇头,便是无人买,我也不会就直接走了,交了摊费呢,虽不多可也不能浪费。
解释完,陈如松开始淘米煮饭,午饭想吃什么菜?
说道吃饭,杨稔不免埋怨,都是些清淡的,吃什么都一个样。
难怪说月子的饭菜不好吃,如今她的胃口养刁了,便是肉,淡了她也不大喜欢吃了。
没法子,我明日问问大夫,能给产妇吃些什么有滋味的食物,今日就先吃着。
若是分家前,媳妇说月子饭菜不好吃他会不理解,可如今家里伙食好,他自己看着媳妇吃的那清淡得不行的饭菜都觉得不好吃,媳妇嫌弃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坐月子不能吃味道重的。
好吧,你看着做就行。虽然不喜欢,可也得吃,两个孩子还等着她来喂呢。
将媳妇吃的饭菜端过去,陈如松几下将午饭吃好。
媳妇你吃完就放在床边的柜子上,我洗了衣裳就拿出来。
平常衣服都是杨稔洗,因为田地的事情大多是陈如松忙活,杨稔就将家里的家务揽下,田地没活或者她月事来了,家里的琐事也由陈如松做。
不过杨稔有孕后,一家人的衣服都是陈如松洗,各项杂活都是他来干的。
好。虽然想给自家男人分担,可坐月子还是少碰冷水,但这个天用热水洗衣裳太奢侈了,没必要,是以她还是在床上好好养着身子,等出了月子再给自家男人分担吧。
衣裳洗好晾好,陈如松进房间将碗筷拿走,合着他的碗筷一起洗干净。
擦了手,他就准备去地里干活,玉米地要除草,否则浇的地肥全被野草吸收了。
媳妇,我去玉米地除草,你在家歇着。说着就要拎着锄头出门。
等下,你先歇会,才忙完家里就出门,不累啊。看着自家男人从回来就忙来忙去的,没个停歇的时候,杨稔心疼了。
玉米地的草有些高了,我去除了它,过几日就不忙了,家里的这点小事,大男人随手就干好了,哪会累,除草也不累人。
媳妇在心疼他,陈如松心里熨帖,他确实觉得自己干的这些都是轻松的活,不怎么累,也就种庄稼和收庄稼会累一些,其余的农活根本没什么。
那你也坐会,我心疼。自家男人太会疼她了,却不知道心疼心疼他自己。
好好好,我先坐会,陪你聊聊。陈如松放下锄头,进了房间,握着媳妇柔嫩的手,满脸笑意地看着她,媳妇还是如当初刚成亲时那样好看。
坐了一小会,陈如松还是想将地里的活忙了再歇,媳妇,我得去干活了,等会还要去接小景回来。
去吧,辛苦我家男人了。杨稔也没拦着了,地里的活是要紧的。
不辛苦,我乐意着呢。为自家忙活陈如松不觉得辛苦。
看着自家男人挺直的身影,杨稔心里决定,明日得帮着忙活家里的事了,兔子和家里的鸡可以她来喂,一些杂事也能帮忙干了,她也不能把家里的事都一直让自己男人干了,自己只顾着清闲。
分家前那次坐月子,虽然是一直坐满了月子,可也得干点轻活。
这次的月子,杨稔是真的舒坦,什么活都不用干,每日等着吃喝,再给两个孩子喂奶,虽生产要比生小景那次艰难,可她却要好过多了。
有亲娘一直陪着,还有丈夫悉心照料,不需要顾忌公婆。
第70章 搬家
越是这样, 杨稔就越得注意着维持好这样的日子,她喜欢这样的生活,孩子懂事丈夫贴心, 不想有什么变动。
之后的日子, 陈如松忙里忙外,杨稔也帮着分担。
双月子很快就过去了,出了月子,杨稔只觉浑身轻松。
将家里的活都揽了下来, 两个孩子整日除了吃就是睡, 好带的很,杨稔有许多时间干活。
杨三弟杨四弟兄弟俩在秋收后成亲, 但都赶在陈如松杨稔夫妻俩搬去县城之前成了亲。
在喝完杨四弟的喜酒之后, 夫妻俩就开始为去县城做准备。
稻谷和玉米都晒得干透了,只是田地的事因着近些时候忙来忙去, 一直还未与陈二哥说,陈如松抽空过去了一趟。
什么?你要去县城陪着小景读书?陈二哥语气很是震惊。
是。陈如松早就料到他二哥会有如此反应,并不惊讶,等会他爹娘那反应只怕会更大。
陈二哥不太能接受,小景才八九岁吧,县城离咱这也不远,你有驴车, 每日送他去私塾不就成了?怎么还折腾的要搬去县城?
值不值当, 陈如松也细细想过了, 古时就有孟母三迁,自家既然有那个能耐,又不是只靠耕种田地挣银钱,搬去县城陪着儿子念书也无不妥, 舍得了孩子才套得住狼。
县城的孩子就住在县城,每日我接送小景时,他们就在家里温习,比小景多出好些时辰,这样下去,小景慢慢就会落下,跟不上他的同窗。
陈二哥还是皱着眉头,不过稍稍散去些许,但你搬去县城,靠什么谋生?咱们农户都是靠耕种田地,你难不成每日坐驴车回来干活?县城也不好养鱼。
弟弟也没多的挣钱的法子吧。
我有法子,二哥不用担心,我这次来,是想跟你说,我那几亩田地请二哥你帮忙耕种,我不打算来来回回奔波了。陈如松说出过来的目的。
你不种田地了?陈二哥更是不可思议,这可是农户的根啊,三弟怎么就放弃了。
是,二哥,你忘了?我每日都去县城卖米糕的,一月能挣个三四两银钱,到时还有别的法子,能过得下去。该留一手还是得留。
小景念书费银钱,你挣的如今够用,过上几年也是不够的。得知卖米糕每月能挣好几两,陈二哥稍稍放心,只是读书人很费银钱,身为陈家村的人他是知道的。
我们总不会一直就靠着这个,还会想更多的挣钱的法子的,二哥放心,我是仔仔细细想过了的。陈如松耐心地劝解。
既然弟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陈二哥也就没有再劝,索性田地还在,日后不成,回来接着耕种也没事。
是以,陈二哥说起田地的事情,既然给我种,那咱们五五分,粮食也就不用愁了,到时你驾驴车来拖,我是运不过去的。
那哪行,我要三成就行了,咱们是亲兄弟,怎么能收那么多,二哥记得帮我看下房子就行了。
陈二哥不为所动,既然你将田地给我种,就是当我是亲兄弟,我这个当哥哥的,难不成还要占你便宜,说了五五分就是五五分。
弟弟重兄弟情义,他又何尝不是。
收五成那是地主的行事,宽松些的地主都只收四成,弟弟要是跟着他们一样,让兄弟种田地还要跟地主一个地租成什么了,就给我三成粮食就行。陈如松也拿话堵他。
那就四成,咱们这总共也就两三个地主是收四成的,大多是五成。陈二哥退了一步。
只是陈如松还是坚持,三成。
绝对不行,你是要旁人说我这个当哥哥的占弟弟便宜吗?三成是绝对不行的,四成的粮食弟弟一家还能过去,三成就得买粮食了。
那三成半吧,就这个数吧,二哥若是觉得过意不去,就帮我看着房子。陈如松语气坚定。
陈二哥沉思片刻,知道弟弟不会改了,答应下来,成。
二哥这边答应了,陈如松便去告诉陈家二老。
出乎意料,陈大兴反应并不激烈,只是在得知连田地都不种了之后,才说了反对的话。
你去县城便去,怎么田地也不要了?田地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的根本啊,小景还没出头,田地怎么能抛下。
我跟媳妇打算在县城买米糕,一人在一个街市,如今我一人去卖,每月能挣三四两,若是两人一块卖,不仅能保住小景念书和一家人的吃喝穿用,还能存上一些银钱。这是陈如松突然冒出的念头,再一想,可真是个好法子。
可你媳妇还要带两个孩子,哪里有空?田氏忍不住说道,她有些跃跃欲试。
这倒是,便等两个孩子大些我媳妇再去,左右这两年小景还用不到大花销。两个孩子如今还离不了人,至少两三年媳妇都照顾他们。
不如娘去帮你们带孩子吧,你们夫妻两个就去做正事。
田氏真不想靠大儿子养老了,日子过得还不如分家前,瞧着小儿子这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的,不说远了,如今每日吃就好,她可是知道的,小儿子家是一日三顿的,吃肉的时候也多,多好过。
你当自己还年轻,看孩子,别是孩子看你。陈大兴拉下脸,露出一脸不悦。
老婆子想跟大儿子分开来他知道,可这是不成的,族里规定了,只要不是犯了大错,长子继承六成田地,大儿子拎不清,可还没有对他们两个老的怎么样,这家分了,就成定局了。
做不出狠心说大儿子犯了大错,陈大兴自然也做不出让大儿子拿着大半家产逍遥快活,让另外两个儿子养老的决定。
老婆子年纪不小了,看孩子也没那么有精力,别给小儿子一家添乱才好。
娘 ,您跟爹该在家里歇着就好,两个孩子这会几个月大,正是哭闹的时候,您带着怕是会吃不消。陈如松也不想让他娘帮着带孩子,操劳了一辈子,爹娘这会都该好好歇着。
闻言,田氏勉强笑笑,好,那我就在家歇着。
看着小儿子离去的身影,田氏心里不舍。
好了,别看了,咱们如今多教教铁蛋,让他立起来,过两年他就能成亲了,说不得咱们日后还得靠他。陈大兴已经放弃教导大儿子了,教了这么些年也没成样,还不如将心思花在孙子上。
十几岁的毛头小子,还不是听他爹娘的,教好了也做不得主。田氏少有的对大孙子说起不客气的话。
咱俩身子骨还算硬朗,再活个几年不成问题,多教教,也不止是为了咱们好过,日后咱们这一脉总要传下去的,总不能越来越差吧。
听你的。田氏无奈,其实她也知道,这会大儿子大儿媳没怎么作妖,算安分了,只是大儿媳吝啬,一日两顿素的很,隔上十来日才有一顿荤。
之前全靠两个儿子孝敬,今年两个儿子没送那么多,许是干旱蝗灾闹的,她能理解,只是这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虽对于他爹竟没有过多反对他搬去县城有所疑惑,但陈如松也没多想,只以为是他爹觉得他已经大了,不用多管他了。
夫妻俩忙活忙活着,就到了他们定下的搬到县城的日子,这一日自然是没空卖米糕的,陈如松提前几日跟来买米糕的客人说了这日不卖。
早上送小景去私塾,陈如松顺便拉了一车家当过去。
杨稔则在家整理,等陈如松回来后,就直接搬到驴车上,绑好运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