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古代种田奋斗史 > 古代种田奋斗史
错误举报

方瑜-格格党(43)

    第74章 买金饰
    搬来两个月后, 陈家在县城彻底安定下来,将家里打理好,什么都忙完了, 杨稔预备好好与邻居打好关系。
    之前给街坊邻居都送了米糕, 基本都有回礼,之后虽有几次接触,但大家都还是较为陌生的。
    住在这一条街的,大多是家境还算殷实, 前房主家境也不错, 才能供得起读书人。
    左边的邻居杜家的当家是一家书肆的掌柜,两个儿子跟着做事。
    自家在供读书人, 自然很该与杜家交好, 日后儿子要借阅书籍也方便,陈家村的族塾虽也有藏书, 可一来一回大半个时辰过去了,不如这方便。
    而右边的邻居当家的是一名大夫,他们家的医馆开了不少年,悬壶济世。
    对面的于家,是县城一家有名的饭馆的东家,还是地主,郊外几百亩良田, 佃户每年的地租能让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杨稔很是羡慕这种几百亩田地的地主, 自家不过几亩田地,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就能保证吃喝穿用还能结余,几百亩田地那多好啊。
    于家的房子也是这附近最华丽的。
    再远些的,杨稔还未多做了解,只记得离自家最近的这三家。
    在县城待了两个月了, 杨稔出门的时候少之又少,每日的菜有陈如松买好,缺什么也是他去买。
    两个年幼的孩子耗费杨稔太多心血,即便是小草来了帮忙,刚开始杨稔也只是稍微松快,家里的活等着她做,外面的事暂时顾及不到。
    这会过了一个多月,小草渐渐能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不哭不闹时小草一人就能带好,杨稔也就趁此机会收拾家里,这样一来她的闲暇时候就有了。
    家里的事情忙完,杨稔便想出门逛逛,熟悉熟悉外面的事物,日后与邻里说话也有话题。
    只是想到县城有拍花子,她和小草两个女子带两个孩子出门的话,她心里还是不太放心的,便打算先去邻居家串门。
    杜家是她的首选,杜家的老太太面目慈祥,杨稔觉得是个好结交的老人。
    这会两个孩子睡着了,杨稔嘱咐小草两个孩子醒了就大声喊她,她去隔壁一趟。
    刚打开门,杨稔就发现杜老太太坐在杜家门口折菜。
    直接串门略显突兀,杨稔打算先说两句话,于是和声问道:杜老太太,天冷了,您怎么还在门口折菜?多冷啊。
    杜老太太闻言转过头,是陈家媳妇啊,我在这等我家当家的回呢,你舍得出门了?
    隔壁新搬来的一家子,男人日日出门做活,女人较少出门,这都两月有余了,她都不太知道这女子是个什么性子。
    之前两个孩子小,我脱不开身,如今有他们的堂姐照顾,我也就能出来透透气了。杨稔脸上带着笑意解释道,搬来这些日子,她确实没出过几次门,怕是邻居有不少猜想呢。
    你这两个孩子是双胎吗?杜老太太询问道,她好似有听到两个不同的孩子的哭声。
    是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才六个月大,这会实在好动,便是我侄女来帮忙也是带了一月多我如今才有空闲。
    竟是龙凤胎,可真有福气啊。听到是一男一女,杜老太太眼神亮了,龙凤胎可是吉祥的,这家前面还有一个读书的男孩,不错啊。
    龙凤胎是吉利,杨稔笑笑,谦虚道:若论有福气,还是您更有福气呢,儿孙满堂。
    杜家老太太生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各自生了四五个孩子,并未分家,一家子十几口人,老人最喜欢热热闹闹的。
    杜老太太听着一脸笑意,你今儿出来是做甚么?
    也是出来瞧瞧我家当家的是否回来了。不好说是打算串门,杨稔只好拿自家男人当借口。
    这会还早,你家当家的回得比我家晚呢。杜老太太平日里都会在门口等,大多数时候自家丈夫儿子出门有一会了,才看到新搬来的男人回来。
    就是出来看看,这会无事。杨稔当然知道自家男人这会不会回来,之前回来最早的时候也是在自家吃午饭之后。
    一个人在这等人,这会有个人陪着说话多好,自家两个儿媳总是忙得很,是以杜老太太挽留道:既然无事,不如咱们说会话,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很该亲近亲近。
    本就是这个打算,杨稔自然点头同意,我正瞧着您亲切的很,想多与您聊聊呢。
    杨稔的长相很得老人的喜爱,圆脸,脸色红润,体形丰腴,瞧着就是旺夫相。
    是以杜老太太第一眼瞧见杨稔,心里就看顺眼了,这会听说自己看着亲切,她当即笑得更灿烂,是吗,咱们街坊邻里的,你日后就叫我一声秀姨,你闺名叫什么,我日后也叫你闺名。
    好,秀姨,您叫我小稔就是。
    两人聊了会 ,杜掌柜带着儿子回来了,两人的聊天也就此结束。
    县城殷实人家都是一日三顿的,据说府城大户人家,一日四顿的都有。
    与杜家初步交好,杨稔心情稍微愉悦,也回去煮午饭。
    杜家午饭要早一些,因为他们吃完就得去书肆守着,午饭要早些吃。
    杨稔煮好饭菜,小景回来了。
    将饭菜打好装进食盒,递给儿子,快给你爹送去,送了就回来吃饭。
    小景熟练地接过食盒出门送饭。
    饭后一个时辰不到,陈如松回来了,算早的。
    杨稔于是建议道:不如咱们一块出去逛逛,自从搬来这里,也就搬来那时一起出门一趟,之后许久没出门了。
    媳妇想出门,陈如松没有意见,媳妇你是有许久未出门了,想去哪?
    就到处逛逛,如今是下午了,也不那么热闹,四处逛逛便是。
    思索片刻,陈如松建议道:不如去瞧瞧金饰,当初你怀着孕不好来看,如今正好。
    可我生辰你不是送了一对金耳环吗?不如就不买了。杨稔还是心疼钱的。
    陈如松却不心疼,不过就一对耳环,金饰还是要买一套的,至少簪子镯子总要有的。
    就咱们带着两个孩子去,让小草在家里歇会。
    杨稔自己犹豫,心里也是想买金饰的,女人谁不想要更好的呢,是以在自家男人的劝说下同意了。
    陈如松一手抱一个孩子,杨稔空着手。
    原本只想着买一个金镯子一根簪子,可进了金饰铺子,杨稔就知道她想简单了,看着这些各个样式精美的簪子,她都想要。
    只是自家并不富裕,是以她打算从中挑一挑,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簪子。
    从好看的簪子里艰难选出两只,她无法抉择了,只觉得都好看。
    看着媳妇端详了许久,陈如松询问道:有喜欢的么?
    这两只,都好看,你帮我瞧瞧我戴哪只更好看。
    杨稔一边比一只,从铺子里的铜镜里模糊的看着,发觉根本看不出什么。
    都喜欢吗?
    是啊,都好看,你觉着哪只更好看?杨稔看着两只簪子,无法从中选择,只好拜托自家男人决定。
    那便两只簪子都买下,再看看镯子吧。给媳妇买首饰,陈如松是很舍得的,既然媳妇喜欢,自家又买得起,那自然是都买下来。
    那,买了簪子就不买镯子了吧,左右出门也不露出手腕,戴上也看不到。一只簪子十两左右,两只就二十两了,再买个金镯子就三十几两了,买了这些自家的存银又是一百两出头了。
    买,怎么能没有镯子,媳妇你挑吧,今日不买,我过两日自己给你挑一个买。陈如松知道媳妇是想买的,只是总是顾忌着贵,他们夫妻俩挣的银钱,花一些又怎么了。
    那我自己挑吧,这么贵的,要挑个顶顶合我心意的。自家男人虽然眼光不差,可到底不是自己,不一定能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万一自己不喜欢,还要不便宜的手工费多亏啊。
    镯子没有发簪那么多精美样式,花里胡哨的也不好看,仔细瞧过去,有一只手镯不错,看完之后,没有比这只手镯更让她心动的了,是以定下了这个手镯。
    三样金饰,总共三十二两银钱。
    铜钱不好拿,出门身上是是绝对没有这么多的,是以要回去拿钱。
    媳妇你在家就是,我去买回来。陈如松建议道。
    杨稔也觉得没必要跟着去,也就应下,好,你注意些,几十两的铜钱。
    你放心。
    金饰买回来,夫妻俩不打算让小草知道是实打实的金子,只说是银的镀了一层金,比银饰稍稍贵上些许。
    实在是金饰价钱高,小草知道了,或许不知道到底价值几何,可过些时日回去过年,二房也就知道了,陈二哥陈二嫂夫妻俩猜个大概还是猜得到的,这可不好解释怎么有这么多银钱的,是以干脆别让小草知道实情了。
    这会自家男人无事,杨稔将孩子给他,自己在铜镜前试戴簪子和镯子。
    看着精美无比的簪子,杨稔发出感叹,真好看,不愧是金的。
    看够了之后,杨稔小心翼翼收藏起来。
    买了金饰,自家的存银少了许多,如今不过一百一十几两,其中一些在老家,藏得深深的,五十两和上面的十两出头,当初搬家拿了上面的一半出来用,是以只有十两。
    县城这个家里这会就二十几两的银子和二十几两的铜钱了。
    每到家里存银多了之后,就总有花销,明年咱们多多努力,争取存到二百两。杨稔喜欢存钱的感觉,一次次的增多更让她心里充满满足感。
    第75章 爹请了族里,把大哥分
    日子一日日过去, 进入十二月。
    月初,看着熏制的腊肉已经吃得所剩无几了,杨稔打算这月中旬熏制腊肉。
    如松, 你记得回去跟二哥再说一声, 让他留一百斤腊肉,免得他忘记了或者以为咱家不要了。虽搬家那时说过一次,但久了难免会忘记,或者没再提便认为不要了这样的猜想也是极有可能的。
    好, 正好就送小草回去, 她来帮了两个月忙,也该回去歇息了, 明年咱们来时再让她来帮忙。侄女出来两个月了, 只有中途他送回去玩了几日,总不能一直让她待到快过年才回去。
    说的是这个理, 只是小草就要回去了,杨稔心里不舍。
    这些时日多亏小草帮忙,她心里感激,还想到时置办年货时给小草买些东西让她回去时有面子,如今虽也能买,但东西不如腊月下旬多,好看的适合女孩子的东西过年前那时最是繁多了。
    咱们给小草买些东西让她带回去, 答谢她这些日子一直帮着带壮壮康康, 也让二哥二嫂知道咱们的心意。
    自己女儿去帮弟弟家干活, 虽说吃好喝好,还能长长见识,陈二嫂和小草都乐意,可陈二哥这个当家做主的男人心里不一定舒服, 不过这都是杨稔自己的猜测,具体怎么想的她不知道,不过周到一些总不会错。
    小草回去后,你能忙得过来么?陈如松担忧起来,两个孩子可好动了,如今的觉不如从前多了,白日里醒着的时候总是要动来动去的。
    忙不过来也得忙啊,家里的事我做不了多少的,你自己看着做。自家男人决定送小草回去的,忙不过来就他来忙,反正杨稔不打算太累着自己。
    两个孩子陈如松带得少,不过少有的几次带孩子他都有些带不过来,手忙脚乱的,自然也就知道带孩子的辛苦,当即应下,小草回去后,媳妇你带着孩子就好,其余的事都由我来。
    自家男人真有男子气概,这话让杨稔心情十分愉悦。
    既然马上小草就要回去,第二日陈如松回来之后,杨稔将两个孩子交给他,拉着小草两个人去街市逛。
    这会已经不大热闹了,但两个人也只有这个时候好脱身,两个女子带两个孩子出门,杨稔不敢尝试,只能等自家男人卖完米糕后,这卖东西,不好断,搬到县城这些日子,没断过,日日都在卖。
    这一次杨稔打算给小草买样银饰,至于其它的小饰品就随她,银饰不着急,来到一个卖珠花的摊子,杨稔笑道:小草来瞧瞧喜欢哪些东西,今日三婶给你买。
    小草以为三婶出来是要买什么要用的东西,不曾想是给她买的。
    三婶,我不用,您上次给我做了一套那样好看的衣裳,我娘就说我了,怎么能还要您破费。
    她在三叔三婶家吃得胖了一圈,回去她娘就直说三叔三婶厚道。
    得知她还得了一套细棉衣料子的带绣花的衣裳,更是夸了三叔三婶,只是之后就一直叮嘱她不要再收三叔三婶给的东西了,在三叔三婶家吃的就能抵她帮着带两个孩子的功劳了,竟然还得了一套这样好的衣裳,再收别的就太占便宜了。
    只是几只珠花罢了,不值几个钱,买来戴个新鲜,你过年好跟小姐妹炫耀一番,来挑几只,便宜的很,三婶还要给你姐姐买一只,你也帮着挑挑。
    要给姐姐,小草不好拒绝,只是自己的却不能要,那您给我姐姐买一支就好了。
    给你和你姐姐都买,来瞧瞧,都是几文钱一支,没事的,你娘到时看了只有高兴的份,对了,也给你娘挑一支,免得你跟你姐姐都有她没有到时跟你们生气。杨稔调侃道。
    娘不会生气的。小草接话道,然这话说完,小草懊恼,好似应下了买珠花一般。
    果然,三婶没再劝,而是直接拿珠花问她了。
    这支怎么样?粉粉嫩嫩的,适合你这个年纪。杨稔从里面挑了支较为亮丽的。
    不等小草答话,杨稔又拿起两只,询问道:这两支也不错,小草觉得如何?
    小草还想拒绝,不过年纪小脸皮薄,杨稔再稍作忽悠,就跟着她的思绪开始挑选了。
    珠花便宜,小草拒绝不会太彻底,可若买银饰,只怕会断然拒绝,杨稔并没有打算再让小草挑,她自己来选一款简单的就行。
    珠花,在杨稔的强烈要求下,小草只得给自己选了两支,又帮着给姐姐和亲娘各挑了一支。
    除了珠花,杨稔还买了几样别的东西,总不能就光是送一支珠花给陈二嫂,太寒碜了。
    之后两人进了一个银饰铺,小草瞧着她三婶买了一对银耳环,不过她只以为是三婶自己要的,毕竟没问她,银饰真好看,心里想着日后她成亲了,有银钱了,也要买来戴戴。。
    买了耳环,杨稔也没走,小草帮着带了两个月孩子都有报答,她娘在她怀孕时照顾好些日子,之后生产也帮了不少,自然不能少了她的,自己亲娘,她怎能不孝敬孝敬,便趁着这会有空一齐买了,这个不用说自家男人是不会反对的。
    只是给她娘买什么首饰,杨稔犹豫上了,银镯她之前就给买过了,银簪亦是,至于耳环,她娘不喜戴,觉得对耳朵是个负担。
    最后,杨稔还是挑了一支适合老人的银簪,簪子多一些无事。
    至于要不要给婆婆买,嗯,她回去问问自家男人的想法。
    买完簪子,两人就回家了。
    明日下午就要回自己家了,小草回来后,见不用帮忙带堂弟堂妹就开始收拾东西。
    杨稔拿着装着银耳环的盒子进来,笑吟吟道:小草,你明日就回去了,这是三叔三婶给你的礼物,你收好。
    小草一听忙摇头,拒绝道:三婶,我不能收了,珠花您都给我买了两支了,不能再收别的东西了,我娘会骂我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