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格格党(51)
从前陈大嫂虽也小气,可大面上也是大大方方的,对两个弟妹也是亲近的,如今,她都不想与之来往了。
我让二哥多注意着,爹娘如今确实不如以往了。说话要大声说,反应也有些迟钝了。
第87章 出发去府城
因为担心爹娘, 陈如松时常回家看望,有驴车也不多麻烦,所幸大哥大嫂没有再作妖, 老宅的日子平静。
至于为什么合着一块过日子, 陈大兴也与另外两个儿子说开了。
一是这单独过了一年多,大儿子有所悔改,时常回来帮忙干活,罗翠儿又已经出嫁, 离陈家村不近, 不用担忧大儿子出什么情况;二是铁蛋要成亲了,日后总不能公公在外一个人住着, 铁蛋跟媳妇和大儿媳在老宅过日子, 孙媳心里肯定嘀咕的,说出去也不好听。
铁蛋成亲, 算是陈家的一件大事,孙辈第一个娶媳妇进来的,前些年总是往外嫁,四个女孩都嫁了出去,如今总算是进人了。
三月初,铁蛋成亲,陈如松和媳妇带着三个孩子坐驴车回家。
老宅妆点的十分喜庆, 总是拉着脸的陈大嫂这会也露出满满的笑意, 忙上忙下的, 对来人也都和善的笑着。
陈家二老则坐在堂屋,都穿着一身喜庆的衣裳,笑呵呵地与人说话。
参加完这场婚礼,眼见着大房对二老恭恭敬敬的, 陈二哥也说平日里爹娘都不用干活,都是大哥大嫂和侄子在田地忙活,爹娘如今只用在家喂喂牲畜,陈如松也放下心来。
之后夫妻俩就开始准备府试出发要带的东西。
府试一般在四月初,是以陈如松打算三月中下旬出发,三月十八十九这样。
盘缠也询问明白了,带上二三十两就够了,陈如松便将家里的银子带了二十两,再带上十吊钱,银子方便随身携带,总不能带上几十两的铜钱。
第一次出远门,夫妻俩都是慎之又慎,吃食啊药啊衣物啊,都备着,整日思来想去,就怕漏了什么没带。
已经约好同行的人了,有两家没有驴车,也是当爹的陪着儿子,租咱家的驴车,一家给一两二钱。
去府城最多也就三日路程,徐先生说早上出发的话,一般第三日上午就能到,载两家就有二两四钱,若是做这个生意,也挺挣的,只是不知路上安稳与否,去府城的人多不多,不过不管平时如何,三四月去府城参考的不会少。
等这次结束他再观摩观摩,若是可以,一月能挣小十两呢,比卖米糕好上不少。
吃食要咱们备上吗?一两二钱可不少呢,杨稔才有此一问。
不用,这银钱是来回总共的,吃食他们自备,租那些驴车,也是这个价钱,挤着七八个人,咱家还松快些,只五个人坐着,不挤。但陈如松不想多载人了,人多是非多,就两家与自家一样的都是父子俩的就行了。
难怪,去府城三百多里路,一般驴车五十里就一百文,去一趟外面也要六百多文呢,来回一两三钱是要的,咱们来回只收一两二钱还算低的,不过去一趟还能挣些银钱,也不错。
都是小景的同窗,平日里听说小景跟两家的孩子都一块玩,我原本是打算收一两银钱就行了,不过那两家都不是贪便宜的,没有答应。
一块出远门,陈如松最想的就是平平安安,别的都是次要的,是以才主动少收,拉上他们一块去是最好的,这三个大男人都是壮年,小景也有十一岁了,那两家的孩子也十三四岁,遇到什么也有转圜的余地。
还有别的一块去的么?杨稔觉得三个男人,还有些不保险。
有的,总共要去府城参考的有九个,不过有两家要晚一些去,他们是去过的,知道府城的情况,晚些去也来得及,还有七家是这次一块去的,两家也是有驴车的,各载了另外的人家,还有一家是租县城的驴车,七家都一块去。
有七家,杨稔才算放心,有这么多人就好,十几二十个人,如今还算太平,盗匪也不至于猖狂到几十号人出来。
十来个盗匪是算多的了,她男人还算结实,耕种田地的人好事有把子力气的,自保应当不成问题,只是这路上的事也是说不准的,杨稔建议道:买把大刀防身吧,以防万一。
好,买两把,给小景也备上。出门在外,再小心都不为过,他还没活够呢,若是自己有什么意外,媳妇带着两个小的多难熬。
夫妻俩不只买了刀,杨稔还抽空去庙里求了平安符,真是怕的,不管这天下多太平,出远门都是危险的。。
给自家男人和儿子一人一枚,杨稔嘱咐道:都戴上,不许取下来。
好。好呢。父子俩都听话地戴在脖子上。
驴车的车顶也得弄结实些,如今正是雨水多的日子,若是遇上刮大风,车顶不牢固被吹掉了可不好。平安符求回来了,杨稔又操心起驴车的事。
这却是必要的,便是陈如松自己不怕,可若是儿子和他两个同窗淋了雨生病了可不好,马上要参考的可不能出差错。
我去买个新的,家里这个用了好几年,旧了,还是买个新的结实耐用。一整日都是跑着的,陈如松也怕旧的这个承受不住。
忙忙碌碌了好些时日,到了出发的前一日,大早上陈如松也不卖米糕了,早早地就驾车将岳母和小舅子接来。
次日一早,搭车的两家人早早的过来,父子俩吃过早饭,带上满满当当的东西出发了。
杨稔的心悬了起来,不管做了多少准备,她都还是担心的。
女婿带着大外孙出远门,杨母心里也是担忧的,不过比不上女儿,何况她到底比女儿沉稳,看着女儿焦急的样子劝道:才出发呢,你别总担心着,不是说要去卖米糕吗,这就去了吧,小景这次要是考中了,往后这银钱可要得更多了。
总是担忧着也不是好事,杨稔听着劝,只得按耐住心下的担忧,那娘,壮壮康康就麻烦您带着了,他们如今可难带了,我跟牛嫂子两个人有时都带不好。
杨母嗔道:你跟我客气什么,壮壮康康你不用担心,当初你三弟四弟不也是我一个人带大的,这会还有牛妹子帮忙,好带的。
今日这米糕还是自家男人做的,她两年没做,手艺早已不如自家男人,连厨艺也被赶超了。
当初自己还嫌弃自家男人做饭做菜不好吃,就算他想做菜,只要自己有空都不让他做,也是怀着壮壮康康,肚子大了不便后,只能让自家男人动手,好在他之后跟着村里厨艺好的族人学了两手,菜越做越好吃。
今日米糕不用做,明日就是她做了,今日卖完回去还得练练手。
天气越来越暖了,再过些日子这米糕就不能隔夜,得当日做好当日卖,到时就要早起了。
男人不在家的日子,杨稔还真不习惯,男人在家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她不怎么操心,如今却不行。
卖完米糕回来,杨稔指使弟弟磨磨。
至于杨稔,琢磨起新花样来,买米糕的多是馋嘴的孩子和有身孕的妇人。
若是米糕换一个更好看的样式,说不定更得孩子的喜爱,至于妇人,好看也很重要,她就喜欢好看的,从前不挑,如今家里虽送小景念书,可吃食上还是不省的,她每月会去买一些喜欢吃的零嘴,总是挑好看的买。
要如何将米糕做得好看呢,杨稔思索着。
而这边,陈如松一行人坐了两日多的驴车终于在第三日的上午到了府城。
一进城,一行人就不禁感叹,府城不愧是府城,那气派是县城不能比的,人来人往繁华无比,街上走着的人穿着的衣裳,也是县城许多人平民稀罕不已的。
陈如松也只得庆幸自己穿了一身媳妇年前做的衣裳,用的料子是好的,与府城街上的人穿着没有差多少,否则怎么也得有些自惭形秽,难怪媳妇一定要他穿上这衣裳。
驾车好几日,便是晚上有歇息,陈如松也很疲惫,大致看了看府城就建议道:咱们先找客栈吧,先住下歇歇。
另一辆驴车的一位中年男子出声道:去年我带儿子来参考过,住的那家客栈价钱公道,态度也好,离考场不远,咱们便去那家暂歇如何?
大家都没意见,颠簸了几日,便是不是驾车的这会也乏了,这会最想的就是歇一歇。
这时离府试还有十日左右,客栈的价钱并没有太高,普通的一间房一晚八十文,陈如松先租一晚,瞧瞧好不好,会不会太吵闹,儿子是要科考的,不能太吵闹了,府试前的这些日子还得多看会书。
这客栈若是不错就直接续租,免得折腾,若是不满意今日还能去别的客栈看看,一日八十文十日就是八百文,二十日就一两六钱,可不少了,当然要好好挑挑。
这两日客栈还不会涨,等接近县试,这价钱只会越来越高,今日就得将之后住的客栈定下,否则之后涨到一百多文就得多花不少银钱。
安顿好之后,陈如松歇了会,嘱咐儿子在客栈带着,就约了载自家驴车过来的两个男人一块出门。
这家客栈还算可以,房间不算太脏,床铺还算干净,也没听见别的房间有大动静,陈如松也就不打算换了,等逛了府城回来就续上,从县城一块来的人都是住这里,有什么事也好商量。
府城的各种吃食大多都比县城贵上些许,但还能承受,陈如松松了口气。
四处瞧了瞧后三人回到客栈,他们主要是照顾即将参加府试的儿子,这会初来乍到还是别让孩子独自在客栈待久了。
第88章 回来
要将米糕做得好看些, 杨稔试了很多方法,一是染色,有些蔬菜的汁水是有颜色的, 加在米糕里就成了绿色的米糕。
但这并不好卖, 许多人不接受这样的,觉得是不正常的,只卖出几份,好在杨稔只是试试水没做多少, 剩下的一些家里人都能吃掉。
颜色行不通, 杨稔便想着弄些模具,只可惜都不成, 没什么效果, 米糕蒸出来反而更不好看,只好继续卖着原来的两种米糕, 慢慢再琢磨琢磨。
大半月过后,陈如松父子俩回来了。
回来啦!看着父子俩,杨稔很高兴,总算是平平安安到家了。
媳妇如此兴奋,陈如松也露出笑意,是啊,一切平安。
小景下了驴车, 低着头道:娘, 我没考过。
原本很有信心, 可最后却榜上无名,小景心里有很大的落差。
得知消息后的这些日子,小景很少开颜。
陈如松也无奈,他安慰过儿子, 但儿子心里总是觉得愧对爹娘,这府试,过了他高兴,不过他也理解,不过下次再考就是,他跟媳妇都不会怪儿子的,儿子尽力了,没日没夜的苦读,当爹娘的心疼着呢。
没考过,杨稔有些失落,但又觉得正常,儿子才十一岁,今年还没到生日呢,若是两个考试都过了,是极好的,不过也没事,尽了全力就好。
眼见着儿子自责,杨稔柔声安慰道:没考过就没考过,娘听说府试每年都有不少考过几次的人去参考,你能考过县试,爹娘就很高兴了,这次就当历练,等明年,小景再考就是了,你还小呢,还有许多年可以参考,别担心。
嗯,孩儿明年一定会考过的。小景用力地点头。
娘相信你。杨稔认真回道。
差不多的话,怎么媳妇说了小景就放松了许多,自己路上安慰却作用不大,陈如松纳闷,不过儿子没再纠着就是好事。
看着父子俩眼下的青色,杨稔心疼了,你们两个洗漱洗漱,去房间歇息一会吧,这阵子睡不好吧?
陈如松答道:可不是,客栈的床硬邦邦的,被子还臭臭的,饭食也不如家里的好吃。
这次之后,你就知道去府城该带些什么东西,明年会比今年好过的。总归有经验了。
父子俩相继回房歇息,带着两个孩子出门玩乐的杨母和杨小弟领着孩子回来了。
看着院子里的驴车,杨母一下子反应过来,问道:如松和小景回来了?
杨稔点头,是,刚刚进房间歇息,他们这些日子累着了。
在歇息,杨母声音放小,小景考得怎么样?过了没有?
没考过。
县试都是第二名了,怎么府试都未过?杨母疑惑道。
杨稔摇摇头,或许考的方面不同吧,小景回来时瞧着很失落,娘你待会别问他了。
好,我不问,倒是你,小景也还小,没考过也是常事,你跟如松可别说他。大外孙前年可比今年胖不少,如今虽也还算壮实,可与往年没法比,就是读书太用功了累着的。
不会说他的,他自己知道上进,我们当爹娘的也就不会去施压了,只有爱玩的孩子才要爹娘压着,小景懂事,我跟如松也只有心疼的份。
杨母点点头,又叹气,这么用功的孩子,竟都没考上,那府试只怕有些难度。
自然是难的。杨稔附和道。
既然如松已经回来,我跟你小弟也就归家去了,田地还有事的。
不如明日上午再回吧,这会如松没醒。陈如松回来时已是下午,等他醒来或许已是晚上。
杨母应下,行。待这么久,也不急于这一两日了。
正如杨稔所料,陈如松醒来,天都暗了,杨稔没等他一起吃饭,只给他和儿子留了饭菜,她娘和小弟在,总不能让两人饿着,若是自己不吃,两人也不会吃的。
两个孩子睡得早,这会已经入睡,牛嫂子帮着热了饭菜,陈如松就端起碗大快朵颐起来。
吃了两大碗饭,陈如松舒了口气,感慨道:还是家里的饭菜香,府城那饭馆几十文一个菜那味都不如咱家的好。
人家要挣银子的,只怕菜都是下午买便宜不新鲜的,味道自然不会好。不是她诋毁,是县城的饭馆中,有两家都是挑不新鲜的菜买,他们一家刚搬来县城时,去过几次下馆子,她嘴挑,菜新不新鲜能吃得出来。
只怕是。陈如松吃的粗,只要不是隔夜的菜,他不怎么吃得出来。
陈如松刚吃饱,小景也醒了。
杨稔笑道:刚好饭菜还是热的,小景快来吃饭,娘给你炖了鸡汤,待会喝一碗。
小景盛了饭慢条斯理地吃着,这是先生教的。
被娘安慰了一番,心情没那么低沉,可他还是郁闷的,明明县试考得这么好,怎么府试就考不过。
这次来回一趟,只载了两家人,就挣了二两多,这来回也还算太平,我想着不如做这个营生,比卖米糕好不少。没管儿子,陈如松与媳妇说起自己一个新的挣钱的想法。
这次有人去府城只是因着去参考的话,平日里去咱们这去府城的不多,一月也没几个人,有什么好的,还不安稳。杨稔是不赞同的,多危险啊。
这话打消不了陈如松的念头,咱们这也有人来往的,去府城的总是有的,这次去府城,我发现咱们到府城这条路实在太平,去过几次县城的人家也说没生过什么事。
反正不安稳,我不答应。来回一趟也就二两多,这里到府城要三日,回来要三日,就是六日,人家要是包来回,还得等着,若是只是去,还得在府城等人载,她觉着不怎么好,眼下安宁,也不一定一直安宁。
还有,你若是送人去府城,家里呢,还要叫娘和小弟来暂住不成?杨稔想出了拒绝的法子。
恋耽美
我让二哥多注意着,爹娘如今确实不如以往了。说话要大声说,反应也有些迟钝了。
第87章 出发去府城
因为担心爹娘, 陈如松时常回家看望,有驴车也不多麻烦,所幸大哥大嫂没有再作妖, 老宅的日子平静。
至于为什么合着一块过日子, 陈大兴也与另外两个儿子说开了。
一是这单独过了一年多,大儿子有所悔改,时常回来帮忙干活,罗翠儿又已经出嫁, 离陈家村不近, 不用担忧大儿子出什么情况;二是铁蛋要成亲了,日后总不能公公在外一个人住着, 铁蛋跟媳妇和大儿媳在老宅过日子, 孙媳心里肯定嘀咕的,说出去也不好听。
铁蛋成亲, 算是陈家的一件大事,孙辈第一个娶媳妇进来的,前些年总是往外嫁,四个女孩都嫁了出去,如今总算是进人了。
三月初,铁蛋成亲,陈如松和媳妇带着三个孩子坐驴车回家。
老宅妆点的十分喜庆, 总是拉着脸的陈大嫂这会也露出满满的笑意, 忙上忙下的, 对来人也都和善的笑着。
陈家二老则坐在堂屋,都穿着一身喜庆的衣裳,笑呵呵地与人说话。
参加完这场婚礼,眼见着大房对二老恭恭敬敬的, 陈二哥也说平日里爹娘都不用干活,都是大哥大嫂和侄子在田地忙活,爹娘如今只用在家喂喂牲畜,陈如松也放下心来。
之后夫妻俩就开始准备府试出发要带的东西。
府试一般在四月初,是以陈如松打算三月中下旬出发,三月十八十九这样。
盘缠也询问明白了,带上二三十两就够了,陈如松便将家里的银子带了二十两,再带上十吊钱,银子方便随身携带,总不能带上几十两的铜钱。
第一次出远门,夫妻俩都是慎之又慎,吃食啊药啊衣物啊,都备着,整日思来想去,就怕漏了什么没带。
已经约好同行的人了,有两家没有驴车,也是当爹的陪着儿子,租咱家的驴车,一家给一两二钱。
去府城最多也就三日路程,徐先生说早上出发的话,一般第三日上午就能到,载两家就有二两四钱,若是做这个生意,也挺挣的,只是不知路上安稳与否,去府城的人多不多,不过不管平时如何,三四月去府城参考的不会少。
等这次结束他再观摩观摩,若是可以,一月能挣小十两呢,比卖米糕好上不少。
吃食要咱们备上吗?一两二钱可不少呢,杨稔才有此一问。
不用,这银钱是来回总共的,吃食他们自备,租那些驴车,也是这个价钱,挤着七八个人,咱家还松快些,只五个人坐着,不挤。但陈如松不想多载人了,人多是非多,就两家与自家一样的都是父子俩的就行了。
难怪,去府城三百多里路,一般驴车五十里就一百文,去一趟外面也要六百多文呢,来回一两三钱是要的,咱们来回只收一两二钱还算低的,不过去一趟还能挣些银钱,也不错。
都是小景的同窗,平日里听说小景跟两家的孩子都一块玩,我原本是打算收一两银钱就行了,不过那两家都不是贪便宜的,没有答应。
一块出远门,陈如松最想的就是平平安安,别的都是次要的,是以才主动少收,拉上他们一块去是最好的,这三个大男人都是壮年,小景也有十一岁了,那两家的孩子也十三四岁,遇到什么也有转圜的余地。
还有别的一块去的么?杨稔觉得三个男人,还有些不保险。
有的,总共要去府城参考的有九个,不过有两家要晚一些去,他们是去过的,知道府城的情况,晚些去也来得及,还有七家是这次一块去的,两家也是有驴车的,各载了另外的人家,还有一家是租县城的驴车,七家都一块去。
有七家,杨稔才算放心,有这么多人就好,十几二十个人,如今还算太平,盗匪也不至于猖狂到几十号人出来。
十来个盗匪是算多的了,她男人还算结实,耕种田地的人好事有把子力气的,自保应当不成问题,只是这路上的事也是说不准的,杨稔建议道:买把大刀防身吧,以防万一。
好,买两把,给小景也备上。出门在外,再小心都不为过,他还没活够呢,若是自己有什么意外,媳妇带着两个小的多难熬。
夫妻俩不只买了刀,杨稔还抽空去庙里求了平安符,真是怕的,不管这天下多太平,出远门都是危险的。。
给自家男人和儿子一人一枚,杨稔嘱咐道:都戴上,不许取下来。
好。好呢。父子俩都听话地戴在脖子上。
驴车的车顶也得弄结实些,如今正是雨水多的日子,若是遇上刮大风,车顶不牢固被吹掉了可不好。平安符求回来了,杨稔又操心起驴车的事。
这却是必要的,便是陈如松自己不怕,可若是儿子和他两个同窗淋了雨生病了可不好,马上要参考的可不能出差错。
我去买个新的,家里这个用了好几年,旧了,还是买个新的结实耐用。一整日都是跑着的,陈如松也怕旧的这个承受不住。
忙忙碌碌了好些时日,到了出发的前一日,大早上陈如松也不卖米糕了,早早地就驾车将岳母和小舅子接来。
次日一早,搭车的两家人早早的过来,父子俩吃过早饭,带上满满当当的东西出发了。
杨稔的心悬了起来,不管做了多少准备,她都还是担心的。
女婿带着大外孙出远门,杨母心里也是担忧的,不过比不上女儿,何况她到底比女儿沉稳,看着女儿焦急的样子劝道:才出发呢,你别总担心着,不是说要去卖米糕吗,这就去了吧,小景这次要是考中了,往后这银钱可要得更多了。
总是担忧着也不是好事,杨稔听着劝,只得按耐住心下的担忧,那娘,壮壮康康就麻烦您带着了,他们如今可难带了,我跟牛嫂子两个人有时都带不好。
杨母嗔道:你跟我客气什么,壮壮康康你不用担心,当初你三弟四弟不也是我一个人带大的,这会还有牛妹子帮忙,好带的。
今日这米糕还是自家男人做的,她两年没做,手艺早已不如自家男人,连厨艺也被赶超了。
当初自己还嫌弃自家男人做饭做菜不好吃,就算他想做菜,只要自己有空都不让他做,也是怀着壮壮康康,肚子大了不便后,只能让自家男人动手,好在他之后跟着村里厨艺好的族人学了两手,菜越做越好吃。
今日米糕不用做,明日就是她做了,今日卖完回去还得练练手。
天气越来越暖了,再过些日子这米糕就不能隔夜,得当日做好当日卖,到时就要早起了。
男人不在家的日子,杨稔还真不习惯,男人在家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她不怎么操心,如今却不行。
卖完米糕回来,杨稔指使弟弟磨磨。
至于杨稔,琢磨起新花样来,买米糕的多是馋嘴的孩子和有身孕的妇人。
若是米糕换一个更好看的样式,说不定更得孩子的喜爱,至于妇人,好看也很重要,她就喜欢好看的,从前不挑,如今家里虽送小景念书,可吃食上还是不省的,她每月会去买一些喜欢吃的零嘴,总是挑好看的买。
要如何将米糕做得好看呢,杨稔思索着。
而这边,陈如松一行人坐了两日多的驴车终于在第三日的上午到了府城。
一进城,一行人就不禁感叹,府城不愧是府城,那气派是县城不能比的,人来人往繁华无比,街上走着的人穿着的衣裳,也是县城许多人平民稀罕不已的。
陈如松也只得庆幸自己穿了一身媳妇年前做的衣裳,用的料子是好的,与府城街上的人穿着没有差多少,否则怎么也得有些自惭形秽,难怪媳妇一定要他穿上这衣裳。
驾车好几日,便是晚上有歇息,陈如松也很疲惫,大致看了看府城就建议道:咱们先找客栈吧,先住下歇歇。
另一辆驴车的一位中年男子出声道:去年我带儿子来参考过,住的那家客栈价钱公道,态度也好,离考场不远,咱们便去那家暂歇如何?
大家都没意见,颠簸了几日,便是不是驾车的这会也乏了,这会最想的就是歇一歇。
这时离府试还有十日左右,客栈的价钱并没有太高,普通的一间房一晚八十文,陈如松先租一晚,瞧瞧好不好,会不会太吵闹,儿子是要科考的,不能太吵闹了,府试前的这些日子还得多看会书。
这客栈若是不错就直接续租,免得折腾,若是不满意今日还能去别的客栈看看,一日八十文十日就是八百文,二十日就一两六钱,可不少了,当然要好好挑挑。
这两日客栈还不会涨,等接近县试,这价钱只会越来越高,今日就得将之后住的客栈定下,否则之后涨到一百多文就得多花不少银钱。
安顿好之后,陈如松歇了会,嘱咐儿子在客栈带着,就约了载自家驴车过来的两个男人一块出门。
这家客栈还算可以,房间不算太脏,床铺还算干净,也没听见别的房间有大动静,陈如松也就不打算换了,等逛了府城回来就续上,从县城一块来的人都是住这里,有什么事也好商量。
府城的各种吃食大多都比县城贵上些许,但还能承受,陈如松松了口气。
四处瞧了瞧后三人回到客栈,他们主要是照顾即将参加府试的儿子,这会初来乍到还是别让孩子独自在客栈待久了。
第88章 回来
要将米糕做得好看些, 杨稔试了很多方法,一是染色,有些蔬菜的汁水是有颜色的, 加在米糕里就成了绿色的米糕。
但这并不好卖, 许多人不接受这样的,觉得是不正常的,只卖出几份,好在杨稔只是试试水没做多少, 剩下的一些家里人都能吃掉。
颜色行不通, 杨稔便想着弄些模具,只可惜都不成, 没什么效果, 米糕蒸出来反而更不好看,只好继续卖着原来的两种米糕, 慢慢再琢磨琢磨。
大半月过后,陈如松父子俩回来了。
回来啦!看着父子俩,杨稔很高兴,总算是平平安安到家了。
媳妇如此兴奋,陈如松也露出笑意,是啊,一切平安。
小景下了驴车, 低着头道:娘, 我没考过。
原本很有信心, 可最后却榜上无名,小景心里有很大的落差。
得知消息后的这些日子,小景很少开颜。
陈如松也无奈,他安慰过儿子, 但儿子心里总是觉得愧对爹娘,这府试,过了他高兴,不过他也理解,不过下次再考就是,他跟媳妇都不会怪儿子的,儿子尽力了,没日没夜的苦读,当爹娘的心疼着呢。
没考过,杨稔有些失落,但又觉得正常,儿子才十一岁,今年还没到生日呢,若是两个考试都过了,是极好的,不过也没事,尽了全力就好。
眼见着儿子自责,杨稔柔声安慰道:没考过就没考过,娘听说府试每年都有不少考过几次的人去参考,你能考过县试,爹娘就很高兴了,这次就当历练,等明年,小景再考就是了,你还小呢,还有许多年可以参考,别担心。
嗯,孩儿明年一定会考过的。小景用力地点头。
娘相信你。杨稔认真回道。
差不多的话,怎么媳妇说了小景就放松了许多,自己路上安慰却作用不大,陈如松纳闷,不过儿子没再纠着就是好事。
看着父子俩眼下的青色,杨稔心疼了,你们两个洗漱洗漱,去房间歇息一会吧,这阵子睡不好吧?
陈如松答道:可不是,客栈的床硬邦邦的,被子还臭臭的,饭食也不如家里的好吃。
这次之后,你就知道去府城该带些什么东西,明年会比今年好过的。总归有经验了。
父子俩相继回房歇息,带着两个孩子出门玩乐的杨母和杨小弟领着孩子回来了。
看着院子里的驴车,杨母一下子反应过来,问道:如松和小景回来了?
杨稔点头,是,刚刚进房间歇息,他们这些日子累着了。
在歇息,杨母声音放小,小景考得怎么样?过了没有?
没考过。
县试都是第二名了,怎么府试都未过?杨母疑惑道。
杨稔摇摇头,或许考的方面不同吧,小景回来时瞧着很失落,娘你待会别问他了。
好,我不问,倒是你,小景也还小,没考过也是常事,你跟如松可别说他。大外孙前年可比今年胖不少,如今虽也还算壮实,可与往年没法比,就是读书太用功了累着的。
不会说他的,他自己知道上进,我们当爹娘的也就不会去施压了,只有爱玩的孩子才要爹娘压着,小景懂事,我跟如松也只有心疼的份。
杨母点点头,又叹气,这么用功的孩子,竟都没考上,那府试只怕有些难度。
自然是难的。杨稔附和道。
既然如松已经回来,我跟你小弟也就归家去了,田地还有事的。
不如明日上午再回吧,这会如松没醒。陈如松回来时已是下午,等他醒来或许已是晚上。
杨母应下,行。待这么久,也不急于这一两日了。
正如杨稔所料,陈如松醒来,天都暗了,杨稔没等他一起吃饭,只给他和儿子留了饭菜,她娘和小弟在,总不能让两人饿着,若是自己不吃,两人也不会吃的。
两个孩子睡得早,这会已经入睡,牛嫂子帮着热了饭菜,陈如松就端起碗大快朵颐起来。
吃了两大碗饭,陈如松舒了口气,感慨道:还是家里的饭菜香,府城那饭馆几十文一个菜那味都不如咱家的好。
人家要挣银子的,只怕菜都是下午买便宜不新鲜的,味道自然不会好。不是她诋毁,是县城的饭馆中,有两家都是挑不新鲜的菜买,他们一家刚搬来县城时,去过几次下馆子,她嘴挑,菜新不新鲜能吃得出来。
只怕是。陈如松吃的粗,只要不是隔夜的菜,他不怎么吃得出来。
陈如松刚吃饱,小景也醒了。
杨稔笑道:刚好饭菜还是热的,小景快来吃饭,娘给你炖了鸡汤,待会喝一碗。
小景盛了饭慢条斯理地吃着,这是先生教的。
被娘安慰了一番,心情没那么低沉,可他还是郁闷的,明明县试考得这么好,怎么府试就考不过。
这次来回一趟,只载了两家人,就挣了二两多,这来回也还算太平,我想着不如做这个营生,比卖米糕好不少。没管儿子,陈如松与媳妇说起自己一个新的挣钱的想法。
这次有人去府城只是因着去参考的话,平日里去咱们这去府城的不多,一月也没几个人,有什么好的,还不安稳。杨稔是不赞同的,多危险啊。
这话打消不了陈如松的念头,咱们这也有人来往的,去府城的总是有的,这次去府城,我发现咱们到府城这条路实在太平,去过几次县城的人家也说没生过什么事。
反正不安稳,我不答应。来回一趟也就二两多,这里到府城要三日,回来要三日,就是六日,人家要是包来回,还得等着,若是只是去,还得在府城等人载,她觉着不怎么好,眼下安宁,也不一定一直安宁。
还有,你若是送人去府城,家里呢,还要叫娘和小弟来暂住不成?杨稔想出了拒绝的法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