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青山埋白骨-txt青山埋白骨免费阅读(10)
孙谚识双腿蹲得发麻,刚站起身口袋里的手机恰巧响了,他一遍跺脚一边接了电话。是批发部老板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货送到了,让他赶紧去搬。
店里的大部分货品都是在同一家小批发部进的货,基本上每十天补一次货,老板会亲自把货送上门,但因为孙谚识的小店在巷子里,巷口没有临时停车位,所以每次老板都把货卸在巷口,然后打电话让他去搬。
挂掉电话,孙谚识弯腰拍了拍朗颂的肩膀:剩下的货架明天再弄吧,我去搬货,你先看着店。
去哪里搬?朗颂问。
就巷口,不多,我去就行。
重吗?我去吧,我力气大,我经常去批发市场帮忙卸货。
孙谚识瞄了一眼朗颂的胳膊,肌肉很结实。昨天搬行李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朗颂的力气确实很大,而且要命的是孙谚识发现朗颂比他高了那么三四公分,关键是朗颂可能还会再长。
男人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祟,虽然孙谚识其实并不想在这么热的天气出门去,但还是咬牙拒绝了朗颂的好意:不重,搬上小推车推进来就行,你就在家吧。
可是孙谚识忘了,他发给老板的订货单上有十几件水和饮料,结果在运完第一趟以后还是由朗颂脸不红气不喘地搬完了剩下的货。
孙谚识只能心虚地递上了一瓶可乐聊表心意。
搬完货也差不多到了饭点,朗颂早晨去过一趟菜市场买好了菜,所以直接进了厨房开始做饭。
一个小时后,三菜一汤就端上了餐桌。红烧鲫鱼,肉沫茄子,蒜蓉空心菜,还有一个海带豆腐汤,朗月照例有一份嫩滑的水蒸蛋。
孙谚识想逗她,作势要抢她的蒸蛋吃。
朗月不护不抢,乖巧地用勺子挖了满满一勺送到了孙谚识的嘴边,张开粉嫩的小嘴示意他张嘴。
纵然是铁石心肠也要被暖化了,孙谚识低了头轻轻地吻了一下朗月的头发。
吃完饭收拾好厨房,朗颂看了眼时间,跟孙谚识道:谚哥,我下午有份工作,就先出去了。
哦,好。孙谚识正在玩游戏,心不在焉应了一声,当他眼角的余光看到朗颂抱起了朗月,赶忙放下手机问道,你把月月也带去?
嗯,下午商场发传单,那边有儿童娱乐区,热不到她。朗颂回答。
孙谚识知道朗颂不好意思开口让他看孩子,他直接走到朗颂面前抱回的朗月,说道:商场人多,万一被人抱走了怎么办,她叫又叫不出来。见朗颂犹疑,他又继续道,太危险了,以后你去工作的话月月就由我来看着,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那就这样,以后你帮我卸货我帮你看孩子,怎么样?
朗颂垂眸琢磨了一下,应该麻烦不了孙谚识几次,于是点头道:谢谢谚哥。
临走前朗颂跟朗月比划了一段手语,孙谚识看不懂,但能猜到应该是让朗月听话之类的叮嘱,朗月频频点头,最后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哥哥。
孙谚识拿出平板电脑,按照朗月的喜好给她找了一部动画片,朗月抱着平板乖巧地看动画片。
孙谚识看了她一会儿,打开手机给华强打了个电话过去,把朗颂住进来地事给说了。
华强似乎在忙,电话那头吵吵嚷嚷的像是有人在吵架,但再大的声音都掩盖不了他的笑声,他哈哈大笑道:哎哟,你可真是解决了我的一块心病。我这几天忙的焦头烂额,正准备过两天闲下来就去找他们兄妹俩,没想到他们住你那里去了。挺好挺好,我过两天就去看看他们。
好。孙谚识和华强闲聊了一会儿才问道,强叔,月月的上学问题解决了吗,她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嗐,我正要说这事。华强叹了口气,之前我帮朗颂联系过几家幼儿园,都因为她是聋哑儿童不肯收,像月月这种只能去特殊学校,在特殊学校也更有利于她的身心健康,但是咱们江城总共就一所公立特殊学校,在郊区,每天得接送才行。
孙谚识懂了,朗颂再勤快也分身乏术,他只能一边照顾朗月一边打零工。
华强在电话里千叮万嘱,让孙谚识一定要帮他看着朗颂,别让朗颂再乱跑。孙谚识一边点头如捣蒜,一边腹诽,只要你别像对小孩一样对朗颂,他就不会跑。
挂了电话,孙谚识开始在网上搜索聋哑儿童学校聋哑儿童教育,他拧着眉一个个链接打开仔细浏览。
咚得一声闷响打断了孙谚识,他一抬头便看见朗月正痛苦地捂着额头。孙谚识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朗月抱在腿上哄着,他迟钝地意识到朗月是犯困了。
朗月蔫蔫地趴在孙谚识的怀里,没两分钟就睡了过去,孙谚识暗叹一声,小孩可真好啊,没烦恼,想睡马上就能睡着。
有模有样的抱着朗月在店里晃悠了一会儿,见朗月已经睡得很沉了,孙谚识把她抱上了楼放在了床上。帮朗月盖好被子,开好空调,孙谚识又等了几分钟确认朗月不会再醒过来才转身出了房间。
走到楼梯口的时候他顿住了脚步,要是朗月睡醒了找不到他怎么办,会不会自己起床跑下楼?他垂眸看了眼脚下的楼梯,对一个五岁的小姑娘来说又高又危险,孙谚识一阵后怕,又回房间抱起了朗月,拿着一条夏凉被下了楼。
朗月最终还是盖着小被子,睡在了折叠床上。
孙谚识瞄了一眼睡得安稳地朗月,给一个做装修的老师傅打了个电话,楼梯口那个位置太危险了,他让老师傅明天来家里装一个儿童围栏,以免朗月失足跌落。
随即,他又在网上下单买了一套儿童桌椅给朗月画画、玩耍用,顺带着也买了两种儿童益智类玩具。
这种为女儿挑选漂亮小礼物的小事,让孙谚识觉得满足、愉快,并且迫切地想要找人分享这份喜悦。
买完东西,他给郑烨发了条消息: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那么想生女儿了。
郑烨回他:你又没有女儿,你说个屁。
孙谚识马上拍了一张朗月乖巧可爱的睡颜照发过去:谁说我没有。
隔了几秒,郑烨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孙谚识走到店门口才接起电话:怎么了?
我靠,你快给我老实交代,这小姑娘谁家的,长得可真漂亮。郑烨又激动又嫉妒,他老婆怀孕的时候他就每天念叨着想要个爸爸的小棉袄,结果生了个儿子。当然他也不是不喜欢儿子,只是心里仍旧惦记着二胎生个女儿。
她都管我叫爸爸,你说她是谁家的。孙谚识笑道。
你郑烨狐疑,你娶了个二婚的?
去你大爷的。孙谚识哼笑,把朗颂和朗月的事告诉了郑烨。
这件事发生的有些玄幻,郑烨凝重道:你不会被人骗了吧?
我能叫人给骗了?孙谚识道,安心吧,确实是俩可怜的孩子。
郑烨笑他:你能叫人给骗了?也不知道是谁高中在校门口被一对母女骗
话没说完郑烨猛然收了声,孙谚识也沉默下来,因为他们非常默契地想起了卓历,就如同他们这两年来非常默契地从不提起卓历一样。
哈哈哈,等我忙完了,我就去看看小姑娘。郑烨生硬地转移了话题,长得可真俊俏,我可羡慕死了。
嗯,别忘了给带礼物。孙谚识如常地和郑烨又聊了会儿,才挂断电话。
他回到店里,往柜台里瞄了一眼,朗月睡得很香,黄豆趴在地上守着。他拿了烟盒又走到了门口,倚着墙壁抽烟,脑子不禁想起了郑烨方才电话里说的被骗钱的事。
高一下学期的一个周五,不用上晚自习,傍晚放学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跟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出学校。
孙谚识约上郑烨还有另外几个同学,准备去电玩城玩一会儿再回家。
路上他们遇上了一对形容憔悴的母女,她们操着乡下口音,自称到城里投奔亲戚,结果亲戚早搬了家。她们花光了钱,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想借点钱吃口热饭找个旅馆住下。几人见母女俩可怜,每人几块十几块的凑了几十块钱出来,中年女人哭丧着脸说还是不够,最便宜的旅馆都要五六十一晚,她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找到了亲戚一定来还钱。
孙谚识当时口袋里刚好有五百块钱,他同情心泛滥脑子一热就把五百块钱全借给了这对可怜的母女,对方还仔细地问了他的姓名班级,说一定回来还钱。
到了周一,学校晨会上通报了本校多名学生被骗子骗钱的事,孙谚识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那五百块钱是他妈给他买球鞋的,他不敢把被骗的事告诉父母,他妈又一直催问他怎么球鞋还不买。他只能心虚搪塞一边心虚搪塞,一边想办法找同学四处借钱,为此消沉了好几天。
最后这件事很快就圆满解决了,因为有人大手一挥直接拿了五百块钱借给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个人就是卓历。
十几年来,孙谚识时不时地会想起这事,因为那五百块钱是对方连着一个礼拜逃了晚自习,去外边做各种兼职凑出来的钱,纸币很轻,心意太沉。
吸掉最后一口烟,孙谚识缓缓地将这段无用的回忆和白茫茫的烟雾一齐吐了出来。
第19章 糯米饭团(1)
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拘谨,朗颂和孙谚识的相处变得自然起来,主要也因为两人都不算是话多的人,平时共处的时间也不多。
有了孙谚识帮忙照看朗月,朗颂最近找活儿就没那么多顾忌,基本上有活儿就接,收入也多了起来。但他惦记着要给留守店里的孙谚识和朗月做午饭,所以基本上只找下午的活或者中午能够回家的活儿。
孙谚识和朗颂商量过,说中午可以点外卖,让他找一份全职。朗颂的答案是没关系,赚的都差不多,便没再多解释。孙谚识直觉朗颂心里好像藏着什么事没说,但也并没有追着问,朗颂是个太有主意的人,而他们也没有亲近到需要凡事都过问的程度。
这天,在吃晚饭的时候朗颂突然对孙谚识道:谚哥,这段时间我会在院里烧煤炉,可以吗?
这有什么不可以。孙谚识回答,但有些不明所以,不过,大夏天的你烧煤炉干嘛?
朗颂有些不好意思,他指了指角落里新买的蒸锅、木桶和老式煤炉,解释道:我这几天观察了一下,租在蓝楹巷的人挺多的,早上巷子里来来往往很多人。
孙谚识点头,蓝楹巷虽然是个城中村,但治安好环境好,一直是各种租赁群里的抢手地,租在这里的外地人很多。最近几天因为朗颂起得早开店早,店里的营收都高了。
他没有开口,抬抬下巴示意朗颂继续。
朗颂放下筷子,正襟危坐:这附近一公里内早餐铺子有三家,但离蓝楹巷最近的一家都至少有500米,还都挺贵的,我就想在巷口支一个流动早餐摊,生意应该会不错。
孙谚识怔了怔,忙吞下嘴里的饭,问道:卖包子?
朗颂摇头:做包子麻烦,先卖糯米饭团,材料和制作都很简单,可以再煮点茶叶蛋卖。
你会弄?这句话一脱口,孙谚识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傻问题,朗颂连包子都会包会蒸,怎么可能不会弄饭团。也是这会儿,他才明白朗颂为什么不去找全职工作,因为朗颂早有了弄个流动早餐摊子的计划。
孙谚识有点忧虑,但朗颂已经是个成年人,碰一鼻子灰也是人生必经一步,他不宜干涉过多。况且朗颂跟他说起这事,也只是为了用煤炉的事跟他打声招呼,并不是在向他征求意见,于是他只是鼓励了两句,并未多言。
朗颂是个务实派,说干就干。吃过晚饭,他耐心地陪着朗月玩了会儿,带着她上楼洗澡哄她睡觉。等到朗月睡熟了他才又重新下楼,洗锅、洗木桶、泡糯米,有条不紊地为明天出摊做准备。
因为头疼,在朗月睡下后孙谚识便也回了房间。他并不困,但也懒得动,就一直平躺在床上听着楼下丁零当啷的动静。他听得出来朗颂怕吵到他和朗月,尽量轻手轻脚控制着动静,但其实他还挺喜欢这种楼下发出来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闭上眼,就好像回到了记忆中的某一年,他在楼上写作业,他妈在楼下厨房里忙活着炸馓子。热油的香味顺着窗户、门缝钻进房里,让他总是忍不住咽一口口水,不久后他妈就会在楼下喊上一句:小谚,馓子炸好了,快下来尝尝。
耳朵听着楼下细碎的声音,脑子里循环回忆着温馨的画面,孙谚识缓缓阖上了沉重的眼皮。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哒哒哒哒的声音给吵醒。
揉了揉迷蒙的睡眼,孙谚识透过窗帘缝往外看了一眼,外边仍旧黑茫茫一片,勉强能看到东边一角青灰色的天空。整个蓝楹巷都在沉睡,这声音在这寂静的清晨尤为突兀,让人听了不禁头皮发麻。
孙谚识咽了咽喉结,起床循着声音下了楼,当他站在楼梯口看到厨房暖色的灯光时,长舒了一口气。
厨房里朗颂正在忙碌,院里的煤炉上放着一口蒸锅,正蒸着糯米饭,已经能闻到浓郁清甜的米香味,他趁着这个空档正在准备其他材料。
制作饭团很简单,在案板上放一个寿司竹帘,以免糯米饭黏在竹帘上要再扑一块保鲜膜,然后挖一大勺糯米饭稍稍摊平,在米饭上加上黄瓜丝、玉米粒、咸鸭蛋、肉松等等材料,喜欢辣口再加上一勺辣椒酱,最后用竹帘一卷捏成长条形就完成了。
今天第一天试营业,朗颂准备的分量不多,大概三十份的样子,但配菜的种类一点都没有省。基础配菜有黄瓜丝、玉米粒、肉松、油条碎、榨菜、花生米,根据个人口味可额外添加的配菜有咸鸭蛋、火腿肠、土豆丝。
大部分配菜他昨晚就准备好,装在保鲜盒放在冰箱里冷藏,今天只要准备煮玉米粒,炒点土豆丝,再把黄瓜切了就行。
刚把黄瓜切好,朗颂正一脸专注地准备切土豆,孙谚识沙哑裹着睡意的声音在身后突兀地响起:怎么这么早?
因为太过专注,朗颂被这突兀的一句惊了一跳,手里的刀一歪,向食指划去,鲜红的血珠冒了出来他才感觉到一阵刺痛,赶忙移开案板把手伸到了水龙头下冲掉血液。
怎么了?
孙谚识赶紧上前查看,只见朗颂的指尖被锋利的刀刃划了一条,正在汨汨冒着鲜血。他握住朗颂的手腕关掉了水龙头,说道:我去拿药箱。
伤口其实很浅,只是血流得比较凶看起来很严重,朗颂抓住孙谚识:谚哥,给我拿个创可贴就行了。
孙谚识没应,还是上楼去拿了药箱帮朗颂消了毒,然后才贴上创可贴。
朗颂不无尴尬道:麻烦你了。
怪我,把你吓到了。孙谚识收起药箱,愧疚地抓了抓头发,怎么起这么早?
朗颂恍然:是我把你吵醒了吧?我明天一定会注意一点。
两人面对面坐在院子里,朗颂低着头坐着,孙谚识坐地凳子比较高,低头能看到朗颂乌黑的头发和端正的发旋。他轻叹口气,无奈地轻拍了两下朗颂的头,低声道:你没吵醒我,我只是起来上个厕所顺便下楼看看你,你别总是这么小心翼翼,把这当成自己家,把我当成哥哥吧。
因为刚睡醒,孙谚识的嗓音沙哑又低沉,一字一句回荡在清晨寂静的小院里,敲击在朗颂还稚嫩的心脏上,咚咚咚咚。
恋耽美
店里的大部分货品都是在同一家小批发部进的货,基本上每十天补一次货,老板会亲自把货送上门,但因为孙谚识的小店在巷子里,巷口没有临时停车位,所以每次老板都把货卸在巷口,然后打电话让他去搬。
挂掉电话,孙谚识弯腰拍了拍朗颂的肩膀:剩下的货架明天再弄吧,我去搬货,你先看着店。
去哪里搬?朗颂问。
就巷口,不多,我去就行。
重吗?我去吧,我力气大,我经常去批发市场帮忙卸货。
孙谚识瞄了一眼朗颂的胳膊,肌肉很结实。昨天搬行李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朗颂的力气确实很大,而且要命的是孙谚识发现朗颂比他高了那么三四公分,关键是朗颂可能还会再长。
男人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祟,虽然孙谚识其实并不想在这么热的天气出门去,但还是咬牙拒绝了朗颂的好意:不重,搬上小推车推进来就行,你就在家吧。
可是孙谚识忘了,他发给老板的订货单上有十几件水和饮料,结果在运完第一趟以后还是由朗颂脸不红气不喘地搬完了剩下的货。
孙谚识只能心虚地递上了一瓶可乐聊表心意。
搬完货也差不多到了饭点,朗颂早晨去过一趟菜市场买好了菜,所以直接进了厨房开始做饭。
一个小时后,三菜一汤就端上了餐桌。红烧鲫鱼,肉沫茄子,蒜蓉空心菜,还有一个海带豆腐汤,朗月照例有一份嫩滑的水蒸蛋。
孙谚识想逗她,作势要抢她的蒸蛋吃。
朗月不护不抢,乖巧地用勺子挖了满满一勺送到了孙谚识的嘴边,张开粉嫩的小嘴示意他张嘴。
纵然是铁石心肠也要被暖化了,孙谚识低了头轻轻地吻了一下朗月的头发。
吃完饭收拾好厨房,朗颂看了眼时间,跟孙谚识道:谚哥,我下午有份工作,就先出去了。
哦,好。孙谚识正在玩游戏,心不在焉应了一声,当他眼角的余光看到朗颂抱起了朗月,赶忙放下手机问道,你把月月也带去?
嗯,下午商场发传单,那边有儿童娱乐区,热不到她。朗颂回答。
孙谚识知道朗颂不好意思开口让他看孩子,他直接走到朗颂面前抱回的朗月,说道:商场人多,万一被人抱走了怎么办,她叫又叫不出来。见朗颂犹疑,他又继续道,太危险了,以后你去工作的话月月就由我来看着,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那就这样,以后你帮我卸货我帮你看孩子,怎么样?
朗颂垂眸琢磨了一下,应该麻烦不了孙谚识几次,于是点头道:谢谢谚哥。
临走前朗颂跟朗月比划了一段手语,孙谚识看不懂,但能猜到应该是让朗月听话之类的叮嘱,朗月频频点头,最后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哥哥。
孙谚识拿出平板电脑,按照朗月的喜好给她找了一部动画片,朗月抱着平板乖巧地看动画片。
孙谚识看了她一会儿,打开手机给华强打了个电话过去,把朗颂住进来地事给说了。
华强似乎在忙,电话那头吵吵嚷嚷的像是有人在吵架,但再大的声音都掩盖不了他的笑声,他哈哈大笑道:哎哟,你可真是解决了我的一块心病。我这几天忙的焦头烂额,正准备过两天闲下来就去找他们兄妹俩,没想到他们住你那里去了。挺好挺好,我过两天就去看看他们。
好。孙谚识和华强闲聊了一会儿才问道,强叔,月月的上学问题解决了吗,她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嗐,我正要说这事。华强叹了口气,之前我帮朗颂联系过几家幼儿园,都因为她是聋哑儿童不肯收,像月月这种只能去特殊学校,在特殊学校也更有利于她的身心健康,但是咱们江城总共就一所公立特殊学校,在郊区,每天得接送才行。
孙谚识懂了,朗颂再勤快也分身乏术,他只能一边照顾朗月一边打零工。
华强在电话里千叮万嘱,让孙谚识一定要帮他看着朗颂,别让朗颂再乱跑。孙谚识一边点头如捣蒜,一边腹诽,只要你别像对小孩一样对朗颂,他就不会跑。
挂了电话,孙谚识开始在网上搜索聋哑儿童学校聋哑儿童教育,他拧着眉一个个链接打开仔细浏览。
咚得一声闷响打断了孙谚识,他一抬头便看见朗月正痛苦地捂着额头。孙谚识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朗月抱在腿上哄着,他迟钝地意识到朗月是犯困了。
朗月蔫蔫地趴在孙谚识的怀里,没两分钟就睡了过去,孙谚识暗叹一声,小孩可真好啊,没烦恼,想睡马上就能睡着。
有模有样的抱着朗月在店里晃悠了一会儿,见朗月已经睡得很沉了,孙谚识把她抱上了楼放在了床上。帮朗月盖好被子,开好空调,孙谚识又等了几分钟确认朗月不会再醒过来才转身出了房间。
走到楼梯口的时候他顿住了脚步,要是朗月睡醒了找不到他怎么办,会不会自己起床跑下楼?他垂眸看了眼脚下的楼梯,对一个五岁的小姑娘来说又高又危险,孙谚识一阵后怕,又回房间抱起了朗月,拿着一条夏凉被下了楼。
朗月最终还是盖着小被子,睡在了折叠床上。
孙谚识瞄了一眼睡得安稳地朗月,给一个做装修的老师傅打了个电话,楼梯口那个位置太危险了,他让老师傅明天来家里装一个儿童围栏,以免朗月失足跌落。
随即,他又在网上下单买了一套儿童桌椅给朗月画画、玩耍用,顺带着也买了两种儿童益智类玩具。
这种为女儿挑选漂亮小礼物的小事,让孙谚识觉得满足、愉快,并且迫切地想要找人分享这份喜悦。
买完东西,他给郑烨发了条消息: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那么想生女儿了。
郑烨回他:你又没有女儿,你说个屁。
孙谚识马上拍了一张朗月乖巧可爱的睡颜照发过去:谁说我没有。
隔了几秒,郑烨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孙谚识走到店门口才接起电话:怎么了?
我靠,你快给我老实交代,这小姑娘谁家的,长得可真漂亮。郑烨又激动又嫉妒,他老婆怀孕的时候他就每天念叨着想要个爸爸的小棉袄,结果生了个儿子。当然他也不是不喜欢儿子,只是心里仍旧惦记着二胎生个女儿。
她都管我叫爸爸,你说她是谁家的。孙谚识笑道。
你郑烨狐疑,你娶了个二婚的?
去你大爷的。孙谚识哼笑,把朗颂和朗月的事告诉了郑烨。
这件事发生的有些玄幻,郑烨凝重道:你不会被人骗了吧?
我能叫人给骗了?孙谚识道,安心吧,确实是俩可怜的孩子。
郑烨笑他:你能叫人给骗了?也不知道是谁高中在校门口被一对母女骗
话没说完郑烨猛然收了声,孙谚识也沉默下来,因为他们非常默契地想起了卓历,就如同他们这两年来非常默契地从不提起卓历一样。
哈哈哈,等我忙完了,我就去看看小姑娘。郑烨生硬地转移了话题,长得可真俊俏,我可羡慕死了。
嗯,别忘了给带礼物。孙谚识如常地和郑烨又聊了会儿,才挂断电话。
他回到店里,往柜台里瞄了一眼,朗月睡得很香,黄豆趴在地上守着。他拿了烟盒又走到了门口,倚着墙壁抽烟,脑子不禁想起了郑烨方才电话里说的被骗钱的事。
高一下学期的一个周五,不用上晚自习,傍晚放学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跟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出学校。
孙谚识约上郑烨还有另外几个同学,准备去电玩城玩一会儿再回家。
路上他们遇上了一对形容憔悴的母女,她们操着乡下口音,自称到城里投奔亲戚,结果亲戚早搬了家。她们花光了钱,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想借点钱吃口热饭找个旅馆住下。几人见母女俩可怜,每人几块十几块的凑了几十块钱出来,中年女人哭丧着脸说还是不够,最便宜的旅馆都要五六十一晚,她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找到了亲戚一定来还钱。
孙谚识当时口袋里刚好有五百块钱,他同情心泛滥脑子一热就把五百块钱全借给了这对可怜的母女,对方还仔细地问了他的姓名班级,说一定回来还钱。
到了周一,学校晨会上通报了本校多名学生被骗子骗钱的事,孙谚识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那五百块钱是他妈给他买球鞋的,他不敢把被骗的事告诉父母,他妈又一直催问他怎么球鞋还不买。他只能心虚搪塞一边心虚搪塞,一边想办法找同学四处借钱,为此消沉了好几天。
最后这件事很快就圆满解决了,因为有人大手一挥直接拿了五百块钱借给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个人就是卓历。
十几年来,孙谚识时不时地会想起这事,因为那五百块钱是对方连着一个礼拜逃了晚自习,去外边做各种兼职凑出来的钱,纸币很轻,心意太沉。
吸掉最后一口烟,孙谚识缓缓地将这段无用的回忆和白茫茫的烟雾一齐吐了出来。
第19章 糯米饭团(1)
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拘谨,朗颂和孙谚识的相处变得自然起来,主要也因为两人都不算是话多的人,平时共处的时间也不多。
有了孙谚识帮忙照看朗月,朗颂最近找活儿就没那么多顾忌,基本上有活儿就接,收入也多了起来。但他惦记着要给留守店里的孙谚识和朗月做午饭,所以基本上只找下午的活或者中午能够回家的活儿。
孙谚识和朗颂商量过,说中午可以点外卖,让他找一份全职。朗颂的答案是没关系,赚的都差不多,便没再多解释。孙谚识直觉朗颂心里好像藏着什么事没说,但也并没有追着问,朗颂是个太有主意的人,而他们也没有亲近到需要凡事都过问的程度。
这天,在吃晚饭的时候朗颂突然对孙谚识道:谚哥,这段时间我会在院里烧煤炉,可以吗?
这有什么不可以。孙谚识回答,但有些不明所以,不过,大夏天的你烧煤炉干嘛?
朗颂有些不好意思,他指了指角落里新买的蒸锅、木桶和老式煤炉,解释道:我这几天观察了一下,租在蓝楹巷的人挺多的,早上巷子里来来往往很多人。
孙谚识点头,蓝楹巷虽然是个城中村,但治安好环境好,一直是各种租赁群里的抢手地,租在这里的外地人很多。最近几天因为朗颂起得早开店早,店里的营收都高了。
他没有开口,抬抬下巴示意朗颂继续。
朗颂放下筷子,正襟危坐:这附近一公里内早餐铺子有三家,但离蓝楹巷最近的一家都至少有500米,还都挺贵的,我就想在巷口支一个流动早餐摊,生意应该会不错。
孙谚识怔了怔,忙吞下嘴里的饭,问道:卖包子?
朗颂摇头:做包子麻烦,先卖糯米饭团,材料和制作都很简单,可以再煮点茶叶蛋卖。
你会弄?这句话一脱口,孙谚识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傻问题,朗颂连包子都会包会蒸,怎么可能不会弄饭团。也是这会儿,他才明白朗颂为什么不去找全职工作,因为朗颂早有了弄个流动早餐摊子的计划。
孙谚识有点忧虑,但朗颂已经是个成年人,碰一鼻子灰也是人生必经一步,他不宜干涉过多。况且朗颂跟他说起这事,也只是为了用煤炉的事跟他打声招呼,并不是在向他征求意见,于是他只是鼓励了两句,并未多言。
朗颂是个务实派,说干就干。吃过晚饭,他耐心地陪着朗月玩了会儿,带着她上楼洗澡哄她睡觉。等到朗月睡熟了他才又重新下楼,洗锅、洗木桶、泡糯米,有条不紊地为明天出摊做准备。
因为头疼,在朗月睡下后孙谚识便也回了房间。他并不困,但也懒得动,就一直平躺在床上听着楼下丁零当啷的动静。他听得出来朗颂怕吵到他和朗月,尽量轻手轻脚控制着动静,但其实他还挺喜欢这种楼下发出来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闭上眼,就好像回到了记忆中的某一年,他在楼上写作业,他妈在楼下厨房里忙活着炸馓子。热油的香味顺着窗户、门缝钻进房里,让他总是忍不住咽一口口水,不久后他妈就会在楼下喊上一句:小谚,馓子炸好了,快下来尝尝。
耳朵听着楼下细碎的声音,脑子里循环回忆着温馨的画面,孙谚识缓缓阖上了沉重的眼皮。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一阵哒哒哒哒的声音给吵醒。
揉了揉迷蒙的睡眼,孙谚识透过窗帘缝往外看了一眼,外边仍旧黑茫茫一片,勉强能看到东边一角青灰色的天空。整个蓝楹巷都在沉睡,这声音在这寂静的清晨尤为突兀,让人听了不禁头皮发麻。
孙谚识咽了咽喉结,起床循着声音下了楼,当他站在楼梯口看到厨房暖色的灯光时,长舒了一口气。
厨房里朗颂正在忙碌,院里的煤炉上放着一口蒸锅,正蒸着糯米饭,已经能闻到浓郁清甜的米香味,他趁着这个空档正在准备其他材料。
制作饭团很简单,在案板上放一个寿司竹帘,以免糯米饭黏在竹帘上要再扑一块保鲜膜,然后挖一大勺糯米饭稍稍摊平,在米饭上加上黄瓜丝、玉米粒、咸鸭蛋、肉松等等材料,喜欢辣口再加上一勺辣椒酱,最后用竹帘一卷捏成长条形就完成了。
今天第一天试营业,朗颂准备的分量不多,大概三十份的样子,但配菜的种类一点都没有省。基础配菜有黄瓜丝、玉米粒、肉松、油条碎、榨菜、花生米,根据个人口味可额外添加的配菜有咸鸭蛋、火腿肠、土豆丝。
大部分配菜他昨晚就准备好,装在保鲜盒放在冰箱里冷藏,今天只要准备煮玉米粒,炒点土豆丝,再把黄瓜切了就行。
刚把黄瓜切好,朗颂正一脸专注地准备切土豆,孙谚识沙哑裹着睡意的声音在身后突兀地响起:怎么这么早?
因为太过专注,朗颂被这突兀的一句惊了一跳,手里的刀一歪,向食指划去,鲜红的血珠冒了出来他才感觉到一阵刺痛,赶忙移开案板把手伸到了水龙头下冲掉血液。
怎么了?
孙谚识赶紧上前查看,只见朗颂的指尖被锋利的刀刃划了一条,正在汨汨冒着鲜血。他握住朗颂的手腕关掉了水龙头,说道:我去拿药箱。
伤口其实很浅,只是血流得比较凶看起来很严重,朗颂抓住孙谚识:谚哥,给我拿个创可贴就行了。
孙谚识没应,还是上楼去拿了药箱帮朗颂消了毒,然后才贴上创可贴。
朗颂不无尴尬道:麻烦你了。
怪我,把你吓到了。孙谚识收起药箱,愧疚地抓了抓头发,怎么起这么早?
朗颂恍然:是我把你吵醒了吧?我明天一定会注意一点。
两人面对面坐在院子里,朗颂低着头坐着,孙谚识坐地凳子比较高,低头能看到朗颂乌黑的头发和端正的发旋。他轻叹口气,无奈地轻拍了两下朗颂的头,低声道:你没吵醒我,我只是起来上个厕所顺便下楼看看你,你别总是这么小心翼翼,把这当成自己家,把我当成哥哥吧。
因为刚睡醒,孙谚识的嗓音沙哑又低沉,一字一句回荡在清晨寂静的小院里,敲击在朗颂还稚嫩的心脏上,咚咚咚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