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万里by(18)
是啊。林占愚耸了耸肩:等转过年去过不了多久,就是我二十岁生辰。见魏青筠许久没说话,他好奇地问:怎么了?
你说得对,我不该再把你当作孩子看待,该让你知道的我不能瞒着。魏青筠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份报纸,他的手有些发抖:来看看这个。
林占愚松开小孩,把报纸接了过来:看哪儿啊?
不需要等魏青筠指给他,因为下一秒他的视线就再也移不开:就在这份报纸的第一页,一篇长长的新闻稿详细描述了日本鬼子在南京的暴行。
林占愚一行行地看下来,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言语的能力,看完了成百上千字的长篇大论,他最后只对四个词有印象:收容处、慈幼院、平民、集体枪杀。
他手一软,报纸飘摇着掉到了地上。
不是的。林占愚猛地站起来,瞪着魏青筠:怎么会这样?师哥,为什么?
魏青筠说不出话,任凭林占愚把他拽得左摇右晃。
两个大人失魂落魄,什么都不懂的小娃看着新鲜想去扯他们的衣服,结果没掌握好平衡,一下子摔到了硬邦邦的地上。
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声唤回了林占愚的神智。他赶忙把魏学颐抱起来:怎么了?摔着哪儿了?
一开口才发现,他的声音也带了哭腔。
林占愚怕吓着小孩,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然而魏青筠却歇斯底里起来。他指着魏学颐:你哭什么?你知道啥啊你就哭。
被他这么一训斥,魏学颐哭得更狠了。小娃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一个劲儿往林占愚怀里躲。
魏青筠把林占愚抱着孩子的胳膊掰开,又把魏学颐抱起来放到床上,让他看着自己。
小娃不知所措,魏青筠却越瞧心里越不是滋味。
俗话说儿子像娘,魏学颐也不例外。这娃娃的眉眼轮廓有七八成像陆江,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不夸张。
孩子,魏青筠的眼神如一潭死水,没有半分希冀,他的声音在哆嗦:你娘没了,你知道吗?
小娃没见过这阵仗,吓得哇哇大哭。
你干什么?林占愚用力推开他,重新把惊慌失措的小孩抱起来:你心里不痛快冲我来,欺负孩子算什么本事?
这是他头一次因为旁人跟魏青筠呛声。话音落下,他也泪如雨落。
魏青筠没再说话,愣了半晌之后,直接出了门。
晚上魏学颐睡得早,哄他睡下之后,林占愚穿上外衣想出去找魏青筠,一推门却发现那人正在院子的角落里坐着。
如果是在往常,魏青筠肯定早已抽了不知多少颗烟。然而在这样拮据的时候,饭都快吃不起了,烟酒更是极大的奢侈。
师哥,渐暗的天光里,林占愚走过去坐到他身边:学颐睡了。
知道了。魏青筠沙哑着嗓子应道。
林占愚其实不想表现出悲痛与无助,在他受了魏青筠这么多恩惠之后,他盼望着自己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撑。
可他一时间做不到,因为他也难受得很,只得抓着魏青筠的胳膊,难过地问:怎么办啊?
魏青筠并没有出声。许久之后,院子里漆黑一片,他终于答话:早该预料到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说不定他们没死。林占愚话说得分外没底气:师哥,等过阵子咱们要不要回去找找看?万一呢。
好。魏青筠点点头:你说得对,万一他们还活着呢?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默然许久,他望向林占愚:师哥与你说过,宁死也不能做亡国奴,你还记得么?
我记得。林占愚对上他的视线,突然发现这个人的眼眶通红:那会儿是在上海,看完麒老牌的《明末遗恨》,你跟我说的。
台上的崇祯皇帝说,亡国最惨。魏青筠接着说:你明白为何了吗?
林占愚狠狠地点了几下头,哽咽着嗯了一声:我明白。他回忆着崇祯帝的念白:亡了国,就只能低头了。
咱们作艺,便是要以麒老牌那样的人为标榜。魏青筠说:如今仗还在打,尚未到真正亡国灭种的地步。鼓舞士气的话,警醒人心的话,多说一句算一句。如此,也算是不愧对他们的在天之灵了。
他的话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几乎是微不可闻。
林占愚后来回想才发现,他以为是他在宽慰魏青筠,可他师哥的心里却如明镜一般;他以为师哥需要他的安慰,可对方远比他想象的坚韧。
这一年他们并没有正儿八经地过除夕。用林占愚的话说,家都没了,这年过不过的,没什么意思。
他俩原本打算等年后局势稳定些了就回南京,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并没有等来暂时的安宁,而是迎来了愈发动荡的时局。
日寇在占领南京之后,开始不断向西进攻,空袭与轰炸很快就到了安庆。
省政府迁走了,能跑的老百姓们也纷纷往外跑。
咱们走吗?望着街上慌乱的人群,林占愚站在街角问魏青筠:芜湖、马鞍山、滁州都沦陷了,看这阵势,估计安庆也保不了多久。
走吧。魏青筠说:咱们北上,回合肥。
于是几个月之后,他们又沿着来时的路去了熟悉的土地。然而合肥县并没能幸免于被战火蹂躏的命运,在民国二十七年春夏之际,与安庆先后沦陷。
三人辗转多地,终于在庐江县落脚。在这里,他们碰上了一位故人。
彼时正是盛夏,小娃一岁多了,好不容易学会了走路,不愿再总被人抱在怀里。林占愚没办法,渐渐的允许他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他和魏青筠来了庐江县之后依旧靠着撂地出活为生,日子还是紧巴巴的,没有任何好起来的希望,小孩需要的钱却越来越多。
那天上午魏青筠去出活了,林占愚带着孩子想去找一家布庄做几件衣服,在街上遇到了一队走过去的兵。
这个年代遇上当兵的中国人一点儿都不稀奇,更何况是在庐江县这样难得没沦陷的地方。他原本没注意,直到队伍里有个人停了脚步错愕地望着他。
占愚?迟疑了一会儿,那个士兵摘了帽子。
你林占愚以为自己在做梦,他压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乔师哥?
不知何处雨,已觉此间凉。宋王遇《句》
另,民国的时候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啥的,貌似跟现在还是有所差别的,嗯,我觉得我应该没弄错,如果有任何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指出来,不胜感激~
还有,魏青筠这个钱到底是怎么来的,远不止他说的这么简单,后面会讲(然鹅是在几万字之后了。。。)
第26章 逢故旧
乔鲤一开始其实并不敢相认,他以为自己看错了。
眼前的年轻人身量高挑而清瘦,面容带着几分隐约的病色,看起来内敛又安静,眉眼中透出一种与江南烟雨如出一辙的温雅与愁苦气质。
他很难把这样的人和从前闹脾气宛如家常便饭的任性小师弟联系在一起。
林占愚又何尝不是呢。只见站在对面的乔鲤脸上身上俱是灰扑扑的,嘴边甚至冒出了浅青色的胡茬,只有五官还是从前他熟悉的模样。
他俩在原地愣愣地站着,直到队列里又出来一个人,跑回来拍了拍乔鲤的肩膀。
小乔同志,那人的语气清爽而坚定:归队了。
诶,马上。乔鲤回过神来,他赶忙走近两步:占愚,魏哥呢?
林占愚应道:他去出活了,今儿我照看学颐。
乔鲤方才的注意力全在这人身上,听他一说才发现他身边还带了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这是学颐啊,长这么大了。乔鲤很是激动,他点了点头:我先走了,回去跟组织上打个报告,中午再出来找你们。
林占愚快速报给乔鲤一个地址,望着对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线里。
直到魏学颐拽住他的裤脚他才意识到,方才他遇见了从南京城里跑出来的乔师哥。
既然如此,或许师父他们也还活着?林占愚越想越高兴,忽然觉得暗淡阴沉了许久的天色也有了几抹亮意。
林叔。小娃抱住他的腿,奶声奶气地唤他:叔。
林占愚把他抱起来,脸上掩饰不住喜悦:走,咱找你爹去。
他们赶到的时候魏青筠正在撂地出活,身边的人依旧稀稀拉拉,与当年在南京城压根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小老百姓们大多心善,毕竟他的水平是实打实的,因而若是家里稍有闲钱,并不介意多给他几个。
林占愚抱着小孩站在不远处看他,直到一场说完看官们离去才走上前。
师哥,林占愚笑道:你猜我今天遇见了谁?
这我哪猜得着?魏青筠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十分无奈:直说吧,别卖关子了。
我碰见乔鲤了。林占愚凑近了:他们部队好像就驻扎在庐江县。
真的?魏青筠也笑了:乔鲤能从南京城跑出来,那师父和你嫂子
时间太仓促了,我没来得及问他。林占愚说得兴高采烈:但我跟他说了咱们的住处,他说中午要来找咱。
这会儿阳光渐渐强了,时间已然不早。俩人一合计,索性收拾东西往回走,草草地吃了饭,站在临时住的小院门口等着。
魏哥!占愚!正午时分,远远瞧见他们的身影,乔鲤打了个招呼,加快了脚步。
这儿!魏青筠冲他喊:小乔,你可算来了。
乔鲤一溜小跑过来,笑得分外开怀。
他跟魏青筠结结实实地抱了一下,林占愚站在旁边,突然想起他魏师哥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
占愚啥时候长这么高了。乔鲤笑着比划,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印象里他才到我这儿。
那都是猴年马月的老黄历。魏青筠笑道:在南京的时候你天天忙碌,没管过他。他这个头早就窜起来了。
提到南京,乔鲤脸色微变。见状,魏青筠赶忙问:师父还好吗?你陆江嫂子还好吗?大师哥一家在哪儿呢?
魏哥,乔鲤抓住他胳膊:我跟你坦白说,但你可千万别伤心太过。
这话一出魏青筠就明白了,心情瞬间跌回了谷底。
他原本刚刚看到了一点儿希望,没成想现实并没有留给他丝毫余地。
魏青筠摇了摇头,对上乔鲤的视线:你说吧,我听着呢。
我当时并没有在南京城里,我出来给组织上送信了。乔鲤压低了声音:我爹、大师哥、还有嫂子他们都在慈幼院避难,我家妻儿也在。我本以为他们很安全,可谁能想到日本鬼子这么丧良心,平民百姓都不放过。
说着他有几分哽咽:我后来还去合肥县找你们来着,可旅店伙计说你们早就回南京了,给我吓了一跳,还以为你们也哎,这大半年我跟着组织东奔西跑地打仗,眼瞧着安徽的地界一处接一处沦陷,马上鬼子的大部队就本着武汉去了。
乔鲤的声音很低,林占愚须得凑近了才能听清。也正因为挨得近,他忽然发现他小乔师哥的脸不再如从前一般白净,而是多了许多细碎的坑洼。
师哥,他指了指乔鲤的脸:这是咋回事?
嗨呀,不要紧。乔鲤苦笑了一下:之前打仗的时候不小心让炮弹碎片崩脸上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林占愚的心却因此生疼了一下,魏青筠的脸色也变得很差。
乔鲤赶忙岔开话题:你们现在就靠着撂地出活讨生计吗?
魏青筠点点头:主要是还带着个孩子,抽不开身。
孩子好啊,孩子是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乔鲤望了一眼魏学颐,轻轻叹了口气:那你们是打算一直待在庐江县?
是啊。魏青筠与林占愚对视了一眼,解释道:在这儿好歹还能多少帮着提一提你们的士气。
是你们?乔鲤猛地想起了什么:自打前阵子来了庐江县我就一直听人说,有两个街头卖艺的可不简单,出的活里常常引经据典,不止打趣逗乐,还借古说今。
过奖了。魏青筠摆摆手:比不得你们真刀真枪地上战场。
魏哥,你这实在过谦。乔鲤招呼林占愚再凑近些:我给你们说个好去处吧。县城东边有家吴记菜馆,掌柜的吴老二是我们的朋友。你们若去他店里出活,他肯定欢迎。
行,魏青筠点头应下:下午我和占愚去看一看。
乔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破本子,从上面撕下一张纸,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部队番号:去了把这个给他,就说咱们是老熟人。他警惕性可高了,不这样未必愿与你们推心置腹。
魏青筠接过纸条:小乔师弟,多谢了。
客气什么。乔鲤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见外。
林占愚在旁边听着看着,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他很多年都未曾勘破的事:原来当初那个除夕夜里,小乔师哥的伤竟是因着这样的缘故。
乔鲤又与他们说了许久,直到时间快到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去。把他送走之后,魏青筠便带着林占愚和魏学颐去了城东的酒馆。
小伙计,进了屋,魏青筠没废话,开门见山地问:你们掌柜的在哪呢?
哟,魏小哥。自打上次一病,林占愚的身体一直没能恢复到从前,魏青筠舍不得让对方劳累,遂揽下了大部分的生计压力,不过天天出活也为他带来了好处,这让他在庐江县渐渐小有名气。
伙计认得他:两位稍等,我这就给您喊去。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就从后院走了出来:什么风把魏小哥吹来啦?
这家店铺的布置极为简单质朴,门店里除了柜台便只有几张木质的桌椅。这会子过了饭点儿,伙计把屋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看起来还算宽敞。
阳光从木窗照进刚擦过的水泥地上,显出了几分在这个世道难得的安宁与暖意。
魏青筠冲他笑着点头,而后把乔鲤留下的字条递过去:我俩跟小乔同志是故交,是他跟我们提起您的。他轻声笑道:小乔同志说您是他们的朋友,还说若是我们来您这儿出活,您肯定欢迎。
原来如此。闻言,吴掌柜也笑了:我早听说过您二位,就是缺个结识的契机,这倒好。
说着他却有些为难:现在这样的时候,我手头也不宽裕。这样吧,你俩每天晚上在我店里出活,我供给你们还有这孩子吃住,跟店里的伙计一样。白天你们还可以干原来的活,我就不另外给你们钱了。怎么样?
恋耽美
你说得对,我不该再把你当作孩子看待,该让你知道的我不能瞒着。魏青筠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份报纸,他的手有些发抖:来看看这个。
林占愚松开小孩,把报纸接了过来:看哪儿啊?
不需要等魏青筠指给他,因为下一秒他的视线就再也移不开:就在这份报纸的第一页,一篇长长的新闻稿详细描述了日本鬼子在南京的暴行。
林占愚一行行地看下来,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言语的能力,看完了成百上千字的长篇大论,他最后只对四个词有印象:收容处、慈幼院、平民、集体枪杀。
他手一软,报纸飘摇着掉到了地上。
不是的。林占愚猛地站起来,瞪着魏青筠:怎么会这样?师哥,为什么?
魏青筠说不出话,任凭林占愚把他拽得左摇右晃。
两个大人失魂落魄,什么都不懂的小娃看着新鲜想去扯他们的衣服,结果没掌握好平衡,一下子摔到了硬邦邦的地上。
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声唤回了林占愚的神智。他赶忙把魏学颐抱起来:怎么了?摔着哪儿了?
一开口才发现,他的声音也带了哭腔。
林占愚怕吓着小孩,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然而魏青筠却歇斯底里起来。他指着魏学颐:你哭什么?你知道啥啊你就哭。
被他这么一训斥,魏学颐哭得更狠了。小娃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一个劲儿往林占愚怀里躲。
魏青筠把林占愚抱着孩子的胳膊掰开,又把魏学颐抱起来放到床上,让他看着自己。
小娃不知所措,魏青筠却越瞧心里越不是滋味。
俗话说儿子像娘,魏学颐也不例外。这娃娃的眉眼轮廓有七八成像陆江,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不夸张。
孩子,魏青筠的眼神如一潭死水,没有半分希冀,他的声音在哆嗦:你娘没了,你知道吗?
小娃没见过这阵仗,吓得哇哇大哭。
你干什么?林占愚用力推开他,重新把惊慌失措的小孩抱起来:你心里不痛快冲我来,欺负孩子算什么本事?
这是他头一次因为旁人跟魏青筠呛声。话音落下,他也泪如雨落。
魏青筠没再说话,愣了半晌之后,直接出了门。
晚上魏学颐睡得早,哄他睡下之后,林占愚穿上外衣想出去找魏青筠,一推门却发现那人正在院子的角落里坐着。
如果是在往常,魏青筠肯定早已抽了不知多少颗烟。然而在这样拮据的时候,饭都快吃不起了,烟酒更是极大的奢侈。
师哥,渐暗的天光里,林占愚走过去坐到他身边:学颐睡了。
知道了。魏青筠沙哑着嗓子应道。
林占愚其实不想表现出悲痛与无助,在他受了魏青筠这么多恩惠之后,他盼望着自己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撑。
可他一时间做不到,因为他也难受得很,只得抓着魏青筠的胳膊,难过地问:怎么办啊?
魏青筠并没有出声。许久之后,院子里漆黑一片,他终于答话:早该预料到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说不定他们没死。林占愚话说得分外没底气:师哥,等过阵子咱们要不要回去找找看?万一呢。
好。魏青筠点点头:你说得对,万一他们还活着呢?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默然许久,他望向林占愚:师哥与你说过,宁死也不能做亡国奴,你还记得么?
我记得。林占愚对上他的视线,突然发现这个人的眼眶通红:那会儿是在上海,看完麒老牌的《明末遗恨》,你跟我说的。
台上的崇祯皇帝说,亡国最惨。魏青筠接着说:你明白为何了吗?
林占愚狠狠地点了几下头,哽咽着嗯了一声:我明白。他回忆着崇祯帝的念白:亡了国,就只能低头了。
咱们作艺,便是要以麒老牌那样的人为标榜。魏青筠说:如今仗还在打,尚未到真正亡国灭种的地步。鼓舞士气的话,警醒人心的话,多说一句算一句。如此,也算是不愧对他们的在天之灵了。
他的话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几乎是微不可闻。
林占愚后来回想才发现,他以为是他在宽慰魏青筠,可他师哥的心里却如明镜一般;他以为师哥需要他的安慰,可对方远比他想象的坚韧。
这一年他们并没有正儿八经地过除夕。用林占愚的话说,家都没了,这年过不过的,没什么意思。
他俩原本打算等年后局势稳定些了就回南京,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并没有等来暂时的安宁,而是迎来了愈发动荡的时局。
日寇在占领南京之后,开始不断向西进攻,空袭与轰炸很快就到了安庆。
省政府迁走了,能跑的老百姓们也纷纷往外跑。
咱们走吗?望着街上慌乱的人群,林占愚站在街角问魏青筠:芜湖、马鞍山、滁州都沦陷了,看这阵势,估计安庆也保不了多久。
走吧。魏青筠说:咱们北上,回合肥。
于是几个月之后,他们又沿着来时的路去了熟悉的土地。然而合肥县并没能幸免于被战火蹂躏的命运,在民国二十七年春夏之际,与安庆先后沦陷。
三人辗转多地,终于在庐江县落脚。在这里,他们碰上了一位故人。
彼时正是盛夏,小娃一岁多了,好不容易学会了走路,不愿再总被人抱在怀里。林占愚没办法,渐渐的允许他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他和魏青筠来了庐江县之后依旧靠着撂地出活为生,日子还是紧巴巴的,没有任何好起来的希望,小孩需要的钱却越来越多。
那天上午魏青筠去出活了,林占愚带着孩子想去找一家布庄做几件衣服,在街上遇到了一队走过去的兵。
这个年代遇上当兵的中国人一点儿都不稀奇,更何况是在庐江县这样难得没沦陷的地方。他原本没注意,直到队伍里有个人停了脚步错愕地望着他。
占愚?迟疑了一会儿,那个士兵摘了帽子。
你林占愚以为自己在做梦,他压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乔师哥?
不知何处雨,已觉此间凉。宋王遇《句》
另,民国的时候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啥的,貌似跟现在还是有所差别的,嗯,我觉得我应该没弄错,如果有任何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指出来,不胜感激~
还有,魏青筠这个钱到底是怎么来的,远不止他说的这么简单,后面会讲(然鹅是在几万字之后了。。。)
第26章 逢故旧
乔鲤一开始其实并不敢相认,他以为自己看错了。
眼前的年轻人身量高挑而清瘦,面容带着几分隐约的病色,看起来内敛又安静,眉眼中透出一种与江南烟雨如出一辙的温雅与愁苦气质。
他很难把这样的人和从前闹脾气宛如家常便饭的任性小师弟联系在一起。
林占愚又何尝不是呢。只见站在对面的乔鲤脸上身上俱是灰扑扑的,嘴边甚至冒出了浅青色的胡茬,只有五官还是从前他熟悉的模样。
他俩在原地愣愣地站着,直到队列里又出来一个人,跑回来拍了拍乔鲤的肩膀。
小乔同志,那人的语气清爽而坚定:归队了。
诶,马上。乔鲤回过神来,他赶忙走近两步:占愚,魏哥呢?
林占愚应道:他去出活了,今儿我照看学颐。
乔鲤方才的注意力全在这人身上,听他一说才发现他身边还带了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这是学颐啊,长这么大了。乔鲤很是激动,他点了点头:我先走了,回去跟组织上打个报告,中午再出来找你们。
林占愚快速报给乔鲤一个地址,望着对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线里。
直到魏学颐拽住他的裤脚他才意识到,方才他遇见了从南京城里跑出来的乔师哥。
既然如此,或许师父他们也还活着?林占愚越想越高兴,忽然觉得暗淡阴沉了许久的天色也有了几抹亮意。
林叔。小娃抱住他的腿,奶声奶气地唤他:叔。
林占愚把他抱起来,脸上掩饰不住喜悦:走,咱找你爹去。
他们赶到的时候魏青筠正在撂地出活,身边的人依旧稀稀拉拉,与当年在南京城压根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小老百姓们大多心善,毕竟他的水平是实打实的,因而若是家里稍有闲钱,并不介意多给他几个。
林占愚抱着小孩站在不远处看他,直到一场说完看官们离去才走上前。
师哥,林占愚笑道:你猜我今天遇见了谁?
这我哪猜得着?魏青筠拿起毛巾擦了擦汗,十分无奈:直说吧,别卖关子了。
我碰见乔鲤了。林占愚凑近了:他们部队好像就驻扎在庐江县。
真的?魏青筠也笑了:乔鲤能从南京城跑出来,那师父和你嫂子
时间太仓促了,我没来得及问他。林占愚说得兴高采烈:但我跟他说了咱们的住处,他说中午要来找咱。
这会儿阳光渐渐强了,时间已然不早。俩人一合计,索性收拾东西往回走,草草地吃了饭,站在临时住的小院门口等着。
魏哥!占愚!正午时分,远远瞧见他们的身影,乔鲤打了个招呼,加快了脚步。
这儿!魏青筠冲他喊:小乔,你可算来了。
乔鲤一溜小跑过来,笑得分外开怀。
他跟魏青筠结结实实地抱了一下,林占愚站在旁边,突然想起他魏师哥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
占愚啥时候长这么高了。乔鲤笑着比划,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印象里他才到我这儿。
那都是猴年马月的老黄历。魏青筠笑道:在南京的时候你天天忙碌,没管过他。他这个头早就窜起来了。
提到南京,乔鲤脸色微变。见状,魏青筠赶忙问:师父还好吗?你陆江嫂子还好吗?大师哥一家在哪儿呢?
魏哥,乔鲤抓住他胳膊:我跟你坦白说,但你可千万别伤心太过。
这话一出魏青筠就明白了,心情瞬间跌回了谷底。
他原本刚刚看到了一点儿希望,没成想现实并没有留给他丝毫余地。
魏青筠摇了摇头,对上乔鲤的视线:你说吧,我听着呢。
我当时并没有在南京城里,我出来给组织上送信了。乔鲤压低了声音:我爹、大师哥、还有嫂子他们都在慈幼院避难,我家妻儿也在。我本以为他们很安全,可谁能想到日本鬼子这么丧良心,平民百姓都不放过。
说着他有几分哽咽:我后来还去合肥县找你们来着,可旅店伙计说你们早就回南京了,给我吓了一跳,还以为你们也哎,这大半年我跟着组织东奔西跑地打仗,眼瞧着安徽的地界一处接一处沦陷,马上鬼子的大部队就本着武汉去了。
乔鲤的声音很低,林占愚须得凑近了才能听清。也正因为挨得近,他忽然发现他小乔师哥的脸不再如从前一般白净,而是多了许多细碎的坑洼。
师哥,他指了指乔鲤的脸:这是咋回事?
嗨呀,不要紧。乔鲤苦笑了一下:之前打仗的时候不小心让炮弹碎片崩脸上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林占愚的心却因此生疼了一下,魏青筠的脸色也变得很差。
乔鲤赶忙岔开话题:你们现在就靠着撂地出活讨生计吗?
魏青筠点点头:主要是还带着个孩子,抽不开身。
孩子好啊,孩子是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乔鲤望了一眼魏学颐,轻轻叹了口气:那你们是打算一直待在庐江县?
是啊。魏青筠与林占愚对视了一眼,解释道:在这儿好歹还能多少帮着提一提你们的士气。
是你们?乔鲤猛地想起了什么:自打前阵子来了庐江县我就一直听人说,有两个街头卖艺的可不简单,出的活里常常引经据典,不止打趣逗乐,还借古说今。
过奖了。魏青筠摆摆手:比不得你们真刀真枪地上战场。
魏哥,你这实在过谦。乔鲤招呼林占愚再凑近些:我给你们说个好去处吧。县城东边有家吴记菜馆,掌柜的吴老二是我们的朋友。你们若去他店里出活,他肯定欢迎。
行,魏青筠点头应下:下午我和占愚去看一看。
乔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破本子,从上面撕下一张纸,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部队番号:去了把这个给他,就说咱们是老熟人。他警惕性可高了,不这样未必愿与你们推心置腹。
魏青筠接过纸条:小乔师弟,多谢了。
客气什么。乔鲤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见外。
林占愚在旁边听着看着,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他很多年都未曾勘破的事:原来当初那个除夕夜里,小乔师哥的伤竟是因着这样的缘故。
乔鲤又与他们说了许久,直到时间快到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去。把他送走之后,魏青筠便带着林占愚和魏学颐去了城东的酒馆。
小伙计,进了屋,魏青筠没废话,开门见山地问:你们掌柜的在哪呢?
哟,魏小哥。自打上次一病,林占愚的身体一直没能恢复到从前,魏青筠舍不得让对方劳累,遂揽下了大部分的生计压力,不过天天出活也为他带来了好处,这让他在庐江县渐渐小有名气。
伙计认得他:两位稍等,我这就给您喊去。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就从后院走了出来:什么风把魏小哥吹来啦?
这家店铺的布置极为简单质朴,门店里除了柜台便只有几张木质的桌椅。这会子过了饭点儿,伙计把屋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看起来还算宽敞。
阳光从木窗照进刚擦过的水泥地上,显出了几分在这个世道难得的安宁与暖意。
魏青筠冲他笑着点头,而后把乔鲤留下的字条递过去:我俩跟小乔同志是故交,是他跟我们提起您的。他轻声笑道:小乔同志说您是他们的朋友,还说若是我们来您这儿出活,您肯定欢迎。
原来如此。闻言,吴掌柜也笑了:我早听说过您二位,就是缺个结识的契机,这倒好。
说着他却有些为难:现在这样的时候,我手头也不宽裕。这样吧,你俩每天晚上在我店里出活,我供给你们还有这孩子吃住,跟店里的伙计一样。白天你们还可以干原来的活,我就不另外给你们钱了。怎么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