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错误举报

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免费阅读(114)

    实际上有建造大型对撞机计划的并不是只有夏国,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计划,但是大型对撞机的建设工程量太庞大,需要花费的资金太多,需要参加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太多了,同一个时期,甚至可以说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级别的对撞机都不需要再建设第二个。
    所以,可以说夏国也是花费了很多的心力,才让大型粒子对撞机的项目在各国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世界共同建设的大型对撞机项目。
    当夏国的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落地之后,其他国家建造大型对撞机的计划要么搁浅,要么就是自己出钱,国际社会短时内不会为了一个重复的项目再花钱了。
    可以说是夏国的这个项目抢了这些国家的机会,他们当然不可能看夏国看这个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顺眼了。
    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们还要经常在社交网络上说几句酸话,诸如夏国底蕴不足,大型粒子对撞机的项目肯定会夭折之类的。
    现在当看到对陈颂和童一淮的任命之后,他们更是大肆诋毁,有质疑陈颂和童一淮的能力的,更多的还是质疑唐院士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任人唯亲,把自己年轻的弟子放到高位蹭功劳的之类的话。
    而他们的言论被西方一些媒体看到之后,自然更是免不了被大肆报道,甚至于添油加醋。
    这样的言论见诸报端之后,也难以避免地传到了国内,国内一些不讲究的网络媒体转载了这些内容,看热闹不嫌事大地喊话要求项目组给个解释,说些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之类的话。
    还有一些立场不明的公知,看到这些就更是兴奋,开始往国家体制、学术腐败上扯,扇动一群或者同样成分不明、或是纯粹脑残的粉丝以及普通群众跟着他们一起攻击国家,攻击项目组。
    如果是一般的科学家,说不准还真让公知们的煽动成功了。
    毕竟学术圈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即便是数学圈内很有名的科学家,除非是特殊原因特别出名的,否则普通人大多数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别的自然就更加无从得知了。
    因为不了解,他们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误导,从而对公知们的山洞信以为真。
    但是陈颂不同,他大小也是个网络名人了,而且还有一个高素质的庞大的粉丝后援会,当发现有人在网络上煽动攻击陈颂以及和他的未婚夫和老师之后,自从成立以来除了学习几乎无事可做的粉丝后援会瞬间兴奋了起来。
    作为一个粉丝后援会,他们太寂寞了,有时候经常以为自己其实是个学习会,而不是粉丝后援会。
    这次他们总算找到机会为自己的偶像反黑了,素质极高的粉丝后援会顿时行动了起来。
    他们首先整理出了唐院士、陈颂和童一淮发表的论文和他们做出来的成就列表,然后又整理出了世界上年少成名的天科学家和年轻的时候的成就列表,做成了一个简洁的页面,然后派出人手去所有诋毁陈颂他们的人的微博下面刷屏回复,附上链接。
    他们并不和那些人吵架,只是摆事实讲道理,不管是对故意黑的人还是对有所怀疑的人,态度都非常礼貌,但澄清地内容发的到处都是,网友们想看不到都很难。
    这种刷屏一般来说很容易引起反感,但考虑到陈颂他们平时并不是这么高调的,而且这次明显是公知先开的头,后援会只是反击,而且陈颂和童一淮的成就也确实让人很难说他们不优秀不是天才,毕竟要这都不是天才的话,那他们这些普通人是什么?弱智吗?
    这件事情不仅是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但学术圈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他们对于陈颂和童一淮的能力也表示了质疑。
    他们倒是并不怀疑陈颂和童一淮是天才,可是能够在学术圈声名鹊起的科学家,又有哪一个不是天才呢?
    虽然陈颂和童一淮之前做出了很多成果,也参与过大型项目的建设,但是在大型项目中负责这么重要的工作还是第一次,自然会有人质疑,他们能否总揽全局,能否带好团队,能否负起责任。
    而这些学术圈内部人士的质疑,不免也影响到了网络上的风向,那些公知断章取义,把这些学术圈大佬的话掐头去尾地放到网络上引导舆论,而陈颂的粉丝后援会学历比公知们还好,自然不会认输,有理有据地逐条对他们的话进行了反驳。
    而外界的这些纷纷扰扰多少也对项目组产生了一些影响,尤其是陈颂和童一淮团队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虽然益安康市会他们也对陈颂和童一淮并不信任,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初步认可了陈颂和童一淮的能力,更何况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一起工作的自己人,还是他们团队的发言人,他们自己不信任是一回事,让外人公开讨论又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这些事情,陈颂和童一淮尚且没有什么反应,好像不知道一样依然像往常一样自顾自地工作,他们团队里的人却忍不住了。
    卡罗尔米尔教授是个犹太人,也是陈颂团队的一员,他目前在特拉维夫大学任教。
    特拉维夫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虽然并不靠前,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米尔教授的超导磁体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
    加入项目组之后,米尔教授也依然在特拉维夫大学自己的实验室里工作,和项目组的其他很多科学家一样,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会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沟通。
    米尔教授是个急性子,当初陈颂被任命为团队负责人的时候,米尔教授就是第一个跳出来质疑的,现在得知了外界对他的质疑之后。
    今天的例行会议结束之后,米尔教授也是第一个憋不住的,他看着面容沉静整理着桌面上资料的陈颂,说道:陈教授,最近外界有不少对您和童教授,甚至是唐教授的质疑,您不准备说点什么澄清一下吗?
    虽然这语气听起来有些冲,但陈颂现在也有些了解米尔教授的性格了,他有时候说话过于直接也不讨喜,但并没有什么恶意,是个直性子。
    陈颂抬头看着摄像头,微微笑了一下,说道:没必要,也没办法澄清。现在不管我说什么质疑的声音总是会存在的,就像我刚来的时候你们也质疑我的能力一样,当时不管我怎么说你们也是没办法消除心理的疑虑的吧?与其浪费时间去和那些打口水仗,倒不如花费更多时间在研究上,做出成果给质疑者看,这样才能让他们闭嘴。
    米尔教授皱眉,虽然陈颂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种面对别人的质疑不发生的做法依然让他觉得很难受。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陈颂不说话也行,毕竟受到质疑的是他本人,他现在不管说什么,除非拿出实质性的成果,否则总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但是,他作为陈颂团队的成员,可以发生表明自己对陈颂的支持啊,他说话搞不好比陈颂还可信,毕竟要是陈颂不靠谱的话,怎么能让团队成员信任呢?
    出于这样的想法,米尔教授没有再说什么。
    只不过第二天他就接受了他国际上一家知名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表达自己对陈颂的支持,甚至于比他实际上对陈颂的态度更坚决。
    不管他们内容是什么情况,对外总是一个声音。
    采访他的这家媒体本身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主要是为了自己报纸的销量,单方面质疑的效果,又怎么比不上两方舆论战的效果好呢?
    于是他们又取了一个轰动的标题,把米尔教授对陈颂的力挺大肆报道了出去,之后他们还采访了其他一些陈颂和童一淮团队的成员,询问他们对陈颂和童一淮的看法。
    这些团队成员都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对于这种问题他们能说什么呢?
    他们本来就已经初步认可了陈颂和童一淮的能力,而且也知道放任外界对陈颂和童一淮能力的质疑发酵,对整个团队都不是好事,于是面对媒体的采访也都表达了对陈颂和童一淮的绝对支持。
    陈是个很优秀的学者,不管是在数学领域还是在物理学领域。
    陈在物理学上的能力被严重低估了,他是天才,他在物理学上和在数学上一样优秀。
    陈的才能毋庸置疑,尤其他的数学能力非常出色,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他常常能用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陈无疑是个合格的团队负责人,我们对他的能力没有任何疑问,他也完全能够合理地分配团队的资源和任务。
    我相信在陈的带领下,我们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我们任务。
    童是个优秀的物理学家,虽然他理论还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但这是理念上的问题,并不影响对我们对他的能力的认同。
    童的性格非常好,能力也很强,他是我们整个团队的粘合剂,让我们能够像一个团队一样工作,而不是变成一盘散沙。是的,毫无疑问,童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者,他配得上团队负责人的位置。
    我不知道童的年龄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年纪?一个科学家的能力并不是靠着年纪来体现的,这是一个天才的领域,如果要看年纪的话,为什么不大家报上年龄,然后选择最年长的一个当负责人。这就像是一个国家选总统,难道要从整个国家的公民里面选择年纪最大的那个当总统吗?在能力面前,年纪毫无意义。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不在项目组内部的人,好像比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团队负责人,好像对我们的事情他们比我们自己更有发言权一样。童是我们团队的负责人,而我们团队的成员并没有对他发表什么疑问,反倒外人似乎有很多想法,他们难道不觉得自己想太多管太宽了吗?
    这些团队内部成员的言论,无疑对扭转舆论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作为团队内部的成员,他们无疑是对了解情况,也理当最有发言权的。
    网友们冷静下来审视之后,也确实发现那些最开始发表质疑言论的科学家,都不是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组的成员,甚至于还全部都是原本也有建造大型对撞机计划的国家的科学家,网友也是会阴谋论的。
    如果说之前即便有陈颂粉丝后援会的成员们努力解释,但出于年龄偏见,网友们对陈颂和童一淮还是犯嘀咕,现在认同他们的人就大大增多了。
    虽然还是免不了有些人觉得,这些团队成员们只是迫于项目组的压力,不得不出面替陈颂和童一淮站台。
    但网友们并不全是傻子,这些站出来的科学家们也都是国际知名的学者,而不是普通的可以被人随意操纵的科研民工,怎么可能轻易地因为项目组的一点压力而妥协,这种说法根本没几个人相信。
    总之,随着团队成员们的发生,这场质疑陈颂和童一淮的风波总算是慢慢平息了,而想要让所有人都彻底认可他们的能力,只能等他们拿出成果来证明。
    而这场风波也给了陈颂粉丝后援会的成员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因为他们发现仅凭他们现在的能力,还完全无法给陈颂遮风挡雨。
    当陈颂遇到质疑的时候,即便他们努力用数据说话,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权威性,粉丝后援会的成员虽然有一批人是天之骄子,但他们大多数还太年轻了,在学术圈也属于底层,甚至于还没有进入学术圈。
    为了将来能够成为陈颂的依靠,能够在这种时候说出掷地有声的话力挺偶像,他们决定不能懈怠,要继续努力,成为学术圈大佬,说出来的话才能够让人信服。
    对此陈颂自然是不知情的,他甚至都没有关注过后来的舆论战,只是得知团队成员面对媒体为他发声的时候统一感谢了一下,然后就继续投入了工作之中。
    而让他从工作中暂时出来的并不是别人对他的质疑,而是房子。
    京华大学要建新一批教职工住房了,地就在京华大学旁边,其实早就已经买下来了,只是一直没有开工建设,现在刚刚做好规划,才出了效果图。
    这个小区分为别墅和公寓两部分,中间有一个小公园隔开,两部分都只对教职工开放购买,自然有内部优惠,价格和幽州市的房价比起来简直就是跳水价。
    不过,京华大学对于购房也是有要求的,虽然买了房子之后房子就是教职工本人的了,但是买房的教职工必须在京华大学工作满十年,或者承诺在京华大学工作满十年才能离开,否则就要补上房子的差价,毕竟京华大学也不是做慈善的。
    另外,公寓的部分还好说,房子的数量比较多,对于购房者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是京华大学的教职工就有购房资格,别墅的购房资格就没有那么容易拿到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对撞机的设计部分参考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
    第098章 教学 三合一
    当然, 别墅的购买名额难拿是对一般的教职工来说的,虽然京华大学的教职工非常多,业界大佬也非常多, 但是这并不是京华大学第一次建教职工住房,所以那些在京华大学任教任职多年的大佬们,早就已经有房子了, 参与竞争的人其实也不是那么多。
    所以,现在陈颂就面临了一个一般人想象不到的修罗场,数院的智院长和物院的赫院长两个人在他的办公室门口遇到了,都是来问他要不要购买别墅的名额的。
    这次的购买名额, 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剩下的几个学校那边分配, 智院长和赫院长拿到名额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颂。
    当然赫院长还想到童一淮, 但转念一想童一淮现在还是不够能服众, 而且他和陈颂反正是一家的, 陈颂拿到名额就等于他拿到名额, 没区别,童一淮根本也不会跟陈颂计较这个。
    最重要的是, 陈颂本来是他们无缘的,但现在大家听到陈颂的名字, 总是想到他是个数学家, 而且陈颂也是先和数院签的聘书,赫院长总有点担心自己要是没有行动, 陈颂会被数院彻底拉拢过去。
    即便大家都是同校的同事, 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竞争总是无处不在的。
    一个学校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同一个学校的学院和学院之间也存在竞争, 而在高校这样的地方,人才的竞争自然是首位的,即便赫院长私底下和智院长私交还不错,这种事情也不会大意。
    而智院长的想法和赫院长其实差不多,一来他们数院并没有人比陈颂更有资格拿到这个名额,光一个菲奖拿出去就可以压死所有人了;二来陈颂最开始毕竟是物院的,看起来似乎也对物理更感兴趣,他未婚夫还是物院的,智院长当然也担心他过于偏向物院,同样想要表示点诚意。
    毕竟他和陈颂虽然是师徒之名,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并没有教过陈颂什么,可以说半路捡的学生,并且捡的时候陈颂已经准菲奖得主了。
    因此他和陈颂之间的感情,根本是没有陈颂和物院的唐院士之间的感情深的。
    而智院长和赫院长争先想要表示诚意的举动,就让陈颂非常尴尬了,他看了看站在门口就开始针锋相对的两位院长,沉默了一下说道:老师、赫院长,咱们进来再说吧。
    不管怎么说,两位院长站在办公室门口斗嘴,让人看到也不是什么好看的场面。
    智院长和赫院长互相哼了一声,互不相让地并排走进办公室,在进门地时候还故意撞了一下对方的肩膀,试图把人往外面挤。
    陈颂看着有那么一瞬间的无语,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不是两位院长在斗气,而是两个小学生在打架呢。
    不过两位院长之间的斗争,陈颂并不想参与,他亲自起身给两人泡茶,先给智院长再给赫院长。
    鉴于智院长毕竟是陈颂的老师,所以这个顺序并不能说明他的偏向,无论是智院长还是赫院长也都明白这一点。
    赫院长捧着茶杯,率先开口道:小陈啊,我和老智来这里的目的你也知道了。我觉得呢,你毕竟是我们物院出身的,我们正好也有名额,就不要麻烦数院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