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免费阅读(71)
更早的记录不可寻,但查到了在南宋时期,湖州的叶金扬始创了养殖附壳珍珠。
使用褶纹冠蚌培育,养殖的珍珠珠形状似佛祖与菩萨,在湖州德清的地方志中仍能寻觅到踪迹。③
此类附壳佛像珍珠并未绝迹,目前在大清市面上偶然也见到一二实物,却不知是否还出自最初的产地德清?
胤禛听闻过数量极少的佛像珍珠,但不知道这类珍珠如今由哪一家养殖,以往也没想要追根溯源。
只能通过查阅典籍确定一点。明朝时期,湖州境内的珍珠养殖仍在继续,而且有诗词为证据。
伍载乔写到: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
而今,世事变迁。
特定形状的珍珠培育是什么情况,需要进一步勘察。
雍郡王却从典籍中汲取灵感,在京郊庄子上试着搞一搞珍珠养殖。幸而得到皇恩庇佑,历时三年给造出了一批光泽极好的淡水圆形珠。
胤禛心里明白,最后那句是假话。
哪有什么皇恩庇佑,康熙之前压根没问过养珍珠的事,但有些奉承之词得用最诚心的语气讲出来。
他就养殖珍珠一事从茫茫书海里找对应资料,到落笔成书洋洋洒洒写了一长篇文章,忙了小半个月。
对比来看,给李氏做每月一次英语口语陪练,远远不及这种工作辛苦。
不免怀疑被送了价值不菲的珍珠猪仔,是武拂衣自知剥削他太过心虚了,所以提前支付了润笔补偿费。
不论如何腹诽,胤禛把这篇文章准时交给了武拂衣,让她在接待康熙参观时参考着说。
感谢皇恩浩荡也得演得真诚些。
往实际点想,康熙一直没有干涉北郊庄子的实验也是提供了一种安稳的养珠环境,算是皇恩的一种了。
武拂衣将此参考文章倒背如流,又将她的实际养珠经验融合了进去,包括且不限于如何控制水温、调节池水的营养成分等等。
准备妥当,二月初三就接待了康熙微服而来。
陪着参观了简陋暖房、拆钟室,一边走一边聊珍珠、钟表的养殖、制作过程。
不只于此,吃了午饭与康熙谈了谈教育孩子的一二三点建议。
总体围绕一个核心思想。
不能死读书,要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证基础教育的情况下,让他们去寻找感兴趣的学习方向而因材施教。
谁叫康熙是皇帝,不能生硬否定他不懂就背一百二十遍的理念。
只能委婉地说这样学习效率太低,不如帮助孩子们进行理解,多出来的时间能习得其他知识。
至于康熙有没有听进去?
离开时,他对珍珠养殖与安置游民的方案表示了肯定,但这件事无法一蹴而就。
雍郡王搞的养殖更像是实验室培养。虽然出了成果,但耗费的成本高,要转化成民间产业批量养殖还需进一步摸索。
比如第一批养点选址于何处?
这就很有讲究,不只是自然环境允许,也要当地官员、地方势力的配合。
这事胤禟如果真的有兴趣牵头,让他呈折子做几套预案。不能一拍脑袋,要前期实地调研一番。
武拂衣等的就是实地调研这句话。
要调研,不就又有理由出京城了。她一定要争取离开,也有合情合理的理由。
如今雍郡王被调到了工部,给派了对各类工程与器械查漏补缺的任务。
更要因地制宜,不能纸上谈兵。修水利也好、搞农业工具也好,各个地方环境不同而使用器物不同,长期在外考察是名正言顺的事。
等到把工部卷宗熟读一番后,应该要出门考察才对。
武拂衣不仅自己想走,也想给孩子们制造出去游历的机会。
康熙没有明确表示行或不行,但在回宫后公布了对小辈们的课程安排。
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皇上竟然给出了额外休假奖励制度。
孩子们的课程,每个月有三天基础休息日,是上九休一。
另外,每个月又多批六天休假,可以达成上七休三。想要获得额外的两天休假,学生必须通过每七天一次的随堂测验。
测验考得好,多出的六天随你的喜好安排;考得不好,这段时间就要用来查漏补缺复习功课。
考考考,康熙的法宝。
孩子们对此喜忧参半。
喜,与父辈们全年无多余假期对比,新课表宽松很多;
忧,每七天一回的小考核难度未知,更不知能不能顺利登上休假名单。
总得来说,喜过多忧,至少有休假玩耍的盼头。
武拂衣与胤禛收到了这份课表安排,推定康熙确实有改变教育方式的倾向,也看到了能让孩子们离京游历的一线希望。
奖励式休假,是凭本事争取的。先争取每个月休满九天,再争取将来有春假、暑假、秋假等等。
是将这一点也告之了弘晖、弘昐,能不能获得更多出宫休息日,就看他们平日的学习自觉性了。
当然,武拂衣也转达了胤禛的另一嘱托,让两个孩子适时藏拙。
在文化课上优异表现,就在骑射上弱一些。十全十美易招妒,反正雍郡王本是不善骑射,子肖其父也是无妨。
两兄弟都是充分领会这些嘱托之意,从二月初十开始了入宫读书生涯。
*
*
时间匆匆,转眼四月芳菲尽。
胤禟那一边表示对养殖珍珠感兴趣,但是具体落实要等一等。他还在重新整合手中产业的人手构成,与胤禩脱钩是去年九月开,最快也得今年六月理清完成。
珍珠一事急不得,也必须在大换血完成后在进行。
正因是暴利产业,而且涉及到安置游民,所以事前要做足准备。否则,搞不好就是胤禟一通忙碌,最终变成八阿哥稳定社会有功劳了。
武拂衣没有催促胤禟,而她在定期观察入宫后孩子们的近况,确定弘晖、弘昐对于新生活没有不适。学习上更是如鱼得水般顺利,还结识了好些个能聊天的新伙伴,与胤祺家的弘昇关系不错。
至于她自己,在工部混得也还成,才不会傻傻地起早贪黑工作。总体上熟悉了工部运作后,将感兴趣的卷宗往北郊庄子运,让胤禛去阅览分析。
反正,雍郡王被安排到工部并非插手实际政务,而是做技术性顾问的角色。
两个月,日子平顺地过着。
四月二十,北郊庄子。
午夜时分,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苏培盛不敢置信地接到了来自顺应天府的消息。
顺天府衙役来传话,一个时辰前在京城西边的郊外发生一场打群架事件。接到报案后,逮捕闹事者,这就来通知雍郡王了。
为什么通知雍郡王?雍郡王已经不管刑部了。
当然是因为参与此事的人,包括了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他的亲弟弟。
苏培盛强行维持平静表情,没有表露出听闻这一消息后宛如被雷劈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去武侧福晋的院子通传。
今夜,四爷留宿在那边,但愿武侧福晋能在四爷闻询后,帮着劝一劝他要消消火气。
夜阑人静。
大吃一惊珍珠猪仔正诙谐地立在床侧置物架上。
今夜,武拂衣又来听了一场睡前故事,终是听到胤禛说了顺治帝剃发的八卦。没想到没在梦里看到光头,反而被苏培盛的敲门声给搞醒了。
直接说发生了什么。
武拂衣被打断睡眠,不想听一句废话。说重点,谁出事了?
苏培盛不敢废话,而也着实不知该怎么委婉表达,尽量客观地复述了顺天府衙役的话。
主子爷,是顺天府来人请您尽快走一趟。晖少爷、昐少爷以及十四阿哥,今夜去京郊西侧的乱葬岗,被人当做偷盗尸体的,与一群人发生了冲突。这会都被带到了顺天府问话。
武拂衣:?
一时间,她也蒙了。
弘晖与弘昐不该是在宫里吗?后天才是休息日,他们怎么今夜就出宫了?
而且不顾宵禁,深夜出现在西边的乱葬岗?是想换一换人物身份了,皇子不做了,搞盗墓了?
另外,十四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也在一起。
爷知道了。
武拂衣虽然一头雾水,却也没有太多气恼。你先招呼着顺天府衙役,爷一会就去。
苏培盛先退下了。
当门一关上,就听床头传来砰的一声。
胤禛当然也听到了这则离谱的消息。
等苏培盛离开,他立刻黑了脸,重重拍了一记枕头。简直不像话!十四又搞什么事,定是他把两个孩子带去了乱七八糟的地方。
武拂衣却没表示认同,这可不好说。你没听过一句话吗?没逃过学的读书生涯,不说它是不完整,至少是不刺激的。
胤禛瞪大了眼睛,难道你给孩子们灌输过奇奇怪怪的认知?!
武拂衣立刻坚定摇头,怎么可能,这点分寸我是有的。但,你说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性。子肖其父,弘晖与弘昐随你,所以是他们自己悟了。
胤禛:!
悟了什么?他什么时候逃过宫?!
作者有话要说: ①清朝游民,参考自《清代社会日常生活》,冯尔康著。
其中提到了康雍乾对游民的不同态度,雍正比较务实,虽然没给游民的职业正名,但还是允许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乾隆继位后,并未进一步给手工业者提供更良好的生存环境。
~~
②三则故事的原文如下:
1、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逾数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安置几上。乙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
(出《酉阳杂俎》)
2、唐文宗皇帝嗜好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盘而进,中有劈之不(原无不字,据陈校补)裂者。文宗疑其异,即焚香祝之。俄顷之间,其蛤自开,中有二人,形貌端秀,体质悉备,螺髻璎珞,足履菡萏,谓之菩萨。文宗遂置金粟檀香合,以玉屑覆之,赐兴善寺,令致敬礼。至会昌中,毁佛像,遂不知所在。
(出《杜阳杂编》)
3、溧水人俞集,宣和中,赴泰州兴化尉,挈家舟行。淮上多蚌蛤,舟人日买以食,集见必辍买,放诸江。他日,得一篮,甚重,众欲烹食,倍价偿之,坚不可,遂置诸釜中。忽大声从釜起,光焰相属,舟人大恐,熟视之,一大蚌裂开,现观世音像于壳间,傍有竹两竿,挺挺如生,菩萨相好端严,冠衣璎珞,及竹叶枝干,皆细真珠缀成者。集令舟中人皆诵佛悔罪,而取其壳以归。《传灯录》载唐文宗嗜蛤蜊,亦睹佛像之异,但此又有双竹为奇耳。
( 出《夷坚志》)
~~
③有关珍珠养殖历史参考自《北京晚报》,周吉敏写的《德清珍珠记》。
其中提到南宋的湖州府人士叶金扬成功培育出附壳佛像珍珠,并在德清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文章里说,叶金扬的消息最初来自海外。1853年,美国麦嘉湖博士在艺术协会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的珍珠及珍珠制造》;1856年,英国领事海格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
第八十章
子夜时分。
武拂衣骑马赶往顺天府, 在限定合规的马速范围内骑到最快。
四月下旬,小满已过。
虽然入夏,午夜的风依旧夹带阵阵凉意。
夜风一吹, 睡意都散了。
询问顺天府衙役乱葬岗的具体事发情况,听了京西郊外事件经过的大概。
大半个月前是清明节。
节后,郊外的乱葬岗传出了闹鬼传闻。
那个地方几乎都是用草席一卷就被抛掷的尸体。
情况好点有个坑给埋了, 差点的就直接堆在那里, 多是没有亲属的死刑犯、流民等没人收尸的死者。
为了避免尸体造成病害传染,顺天府每隔数个月要去搞批量掩埋。
平时, 在人们的口耳相传间,正常人都知道没事别靠近郊外的乱葬岗。
乱葬岗四周没像样的道路, 也是阻绝了非必要的人员流动。
清明扫墓, 难免有车队从附近经过往山里坟地祭扫。
今年, 不只一支队伍看到了鬼火闪动。
这鬼极其厉害, 竟是结成了索命鬼军。绿头鬼是鬼王,手下还有红头鬼与蓝头鬼。
它们十分猖狂,不只在黑夜出现,竟是黄昏与清晨也敢现身。
好几队扫墓人群撞见厉鬼,被吓得快马加鞭逃跑, 还被鬼火追赶了好长一段路。
清明一过, 闹鬼的消息就在酒楼茶馆渐渐传开。
其中一户撞鬼的人家姓吕。
吕老爷在京城开了布庄。清明节后, 先是外送的货物在水上翻船。布料沉河就是废了, 损失了一大笔钱。
紧接着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上吐下泄伴随高热。
大夫说是内外交感得了痢疾。给他开了药,治了十多天有些气色,不曾想家中的幼子又给染上了。
一样的病症,但吕小少爷堪堪五岁, 小孩身体康复的速度很慢。十天多过去,眼瞅着小儿是一天天虚弱下去。
友人向吕老爷提议,一定要尽快找个道士驱邪。
怀疑吕家很可能在扫墓途中给邪祟给缠上了,所以才会一个接一个生病。
这次的猛鬼大军来势汹汹。
据说乱葬岗多了一批新尸体,年节后新砍了一批死刑犯煞气极重,令人担忧它们只怕不会轻易放过吕家。
吕老爷没法不觉得有道理,先是破财再是伤身,再不驱鬼指不定就是被害命了。
重金请了友人推荐的雷道士,就见其一顿贴符挥桃木剑,最终确定吕家倒霉源头在乱葬岗。
雷道士声称,吕家被盯上是厉鬼要搞敲诈。那些鬼的肉身曝尸荒野,因为没人收尸不能入土为安而煞气横生。
清除吕老爷府内的煞气只是治标,想要治本还需处理乱葬岗的厉鬼。要不就是烧了尸体,要不就是帮着买棺材,将死者入土后作法化去煞气才行。
雷道士推荐后一种方法。
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帮着厉鬼安息也是化干戈为玉帛。而烧死厉鬼肉身,那样的暴力过程说不定会突生变数。
吕老爷并不想帮着埋葬害了他家的厉鬼,但是又怕打鬼不成反被鬼害,就说让雷道士先去乱葬岗瞧一瞧具体情况。
定在了四月二十的晚上。
雷道士与吕老爷的一众家丁抵达乱葬岗,立刻发现了有鬼鬼祟祟的黑影在此处徘徊。
此时,雷道士大喊起来。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厉鬼会出现了,凡事必有因,原来是有人来偷盗尸体,惊扰了鬼魂安息。
然后就招呼吕家家丁一起上必须把盗尸者给抓住,是要好好问清楚这些家伙做了什么触怒鬼魂的事。
吕家家丁共七人,加上雷道士与他的小徒弟,九个人一拥而上。
被突然喊打喊抓的就是弘晖、弘昐等人。
这一边共有六人,包括了胤祯、保泰、胤祺的儿子弘昇,以及从江南来京城读书的李卫。
六比九,人数虽然不占优势,但武力值比得过。
胤祯不是斗鸡,他也没想一上来就干架。
本想着表明身份呵止吕家人,但好巧不巧今夜都是便装出行,特意连黄腰带都没系。
吕家丝毫不信能撞上皇室宗亲。
这种谎话一听就假。皇亲国戚不在大宅子享受生活来乱葬岗做什么?还带着孩子一起来,这必是压榨童工了。
雷道士更是坚定了对方是胆大包天搞身份冒充的惯犯,必是要将其擒获,随后押送顺天府还能收一笔举报费。
这一仗说来就来。
胤祯方面获胜,但让雷道士的小徒弟跑了,那小子跑去顺天府报案。
顺天府听闻有人敢冒充皇子,也顾不上天黑加班出警很苦逼,只能跑一趟乱葬岗。
再然后,衙役到场最先认出了保泰。
这位新承爵的和硕亲王以往是招狗逗猫的主,与顺天府的衙役们都打过照面。
恋耽美
使用褶纹冠蚌培育,养殖的珍珠珠形状似佛祖与菩萨,在湖州德清的地方志中仍能寻觅到踪迹。③
此类附壳佛像珍珠并未绝迹,目前在大清市面上偶然也见到一二实物,却不知是否还出自最初的产地德清?
胤禛听闻过数量极少的佛像珍珠,但不知道这类珍珠如今由哪一家养殖,以往也没想要追根溯源。
只能通过查阅典籍确定一点。明朝时期,湖州境内的珍珠养殖仍在继续,而且有诗词为证据。
伍载乔写到: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
而今,世事变迁。
特定形状的珍珠培育是什么情况,需要进一步勘察。
雍郡王却从典籍中汲取灵感,在京郊庄子上试着搞一搞珍珠养殖。幸而得到皇恩庇佑,历时三年给造出了一批光泽极好的淡水圆形珠。
胤禛心里明白,最后那句是假话。
哪有什么皇恩庇佑,康熙之前压根没问过养珍珠的事,但有些奉承之词得用最诚心的语气讲出来。
他就养殖珍珠一事从茫茫书海里找对应资料,到落笔成书洋洋洒洒写了一长篇文章,忙了小半个月。
对比来看,给李氏做每月一次英语口语陪练,远远不及这种工作辛苦。
不免怀疑被送了价值不菲的珍珠猪仔,是武拂衣自知剥削他太过心虚了,所以提前支付了润笔补偿费。
不论如何腹诽,胤禛把这篇文章准时交给了武拂衣,让她在接待康熙参观时参考着说。
感谢皇恩浩荡也得演得真诚些。
往实际点想,康熙一直没有干涉北郊庄子的实验也是提供了一种安稳的养珠环境,算是皇恩的一种了。
武拂衣将此参考文章倒背如流,又将她的实际养珠经验融合了进去,包括且不限于如何控制水温、调节池水的营养成分等等。
准备妥当,二月初三就接待了康熙微服而来。
陪着参观了简陋暖房、拆钟室,一边走一边聊珍珠、钟表的养殖、制作过程。
不只于此,吃了午饭与康熙谈了谈教育孩子的一二三点建议。
总体围绕一个核心思想。
不能死读书,要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证基础教育的情况下,让他们去寻找感兴趣的学习方向而因材施教。
谁叫康熙是皇帝,不能生硬否定他不懂就背一百二十遍的理念。
只能委婉地说这样学习效率太低,不如帮助孩子们进行理解,多出来的时间能习得其他知识。
至于康熙有没有听进去?
离开时,他对珍珠养殖与安置游民的方案表示了肯定,但这件事无法一蹴而就。
雍郡王搞的养殖更像是实验室培养。虽然出了成果,但耗费的成本高,要转化成民间产业批量养殖还需进一步摸索。
比如第一批养点选址于何处?
这就很有讲究,不只是自然环境允许,也要当地官员、地方势力的配合。
这事胤禟如果真的有兴趣牵头,让他呈折子做几套预案。不能一拍脑袋,要前期实地调研一番。
武拂衣等的就是实地调研这句话。
要调研,不就又有理由出京城了。她一定要争取离开,也有合情合理的理由。
如今雍郡王被调到了工部,给派了对各类工程与器械查漏补缺的任务。
更要因地制宜,不能纸上谈兵。修水利也好、搞农业工具也好,各个地方环境不同而使用器物不同,长期在外考察是名正言顺的事。
等到把工部卷宗熟读一番后,应该要出门考察才对。
武拂衣不仅自己想走,也想给孩子们制造出去游历的机会。
康熙没有明确表示行或不行,但在回宫后公布了对小辈们的课程安排。
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皇上竟然给出了额外休假奖励制度。
孩子们的课程,每个月有三天基础休息日,是上九休一。
另外,每个月又多批六天休假,可以达成上七休三。想要获得额外的两天休假,学生必须通过每七天一次的随堂测验。
测验考得好,多出的六天随你的喜好安排;考得不好,这段时间就要用来查漏补缺复习功课。
考考考,康熙的法宝。
孩子们对此喜忧参半。
喜,与父辈们全年无多余假期对比,新课表宽松很多;
忧,每七天一回的小考核难度未知,更不知能不能顺利登上休假名单。
总得来说,喜过多忧,至少有休假玩耍的盼头。
武拂衣与胤禛收到了这份课表安排,推定康熙确实有改变教育方式的倾向,也看到了能让孩子们离京游历的一线希望。
奖励式休假,是凭本事争取的。先争取每个月休满九天,再争取将来有春假、暑假、秋假等等。
是将这一点也告之了弘晖、弘昐,能不能获得更多出宫休息日,就看他们平日的学习自觉性了。
当然,武拂衣也转达了胤禛的另一嘱托,让两个孩子适时藏拙。
在文化课上优异表现,就在骑射上弱一些。十全十美易招妒,反正雍郡王本是不善骑射,子肖其父也是无妨。
两兄弟都是充分领会这些嘱托之意,从二月初十开始了入宫读书生涯。
*
*
时间匆匆,转眼四月芳菲尽。
胤禟那一边表示对养殖珍珠感兴趣,但是具体落实要等一等。他还在重新整合手中产业的人手构成,与胤禩脱钩是去年九月开,最快也得今年六月理清完成。
珍珠一事急不得,也必须在大换血完成后在进行。
正因是暴利产业,而且涉及到安置游民,所以事前要做足准备。否则,搞不好就是胤禟一通忙碌,最终变成八阿哥稳定社会有功劳了。
武拂衣没有催促胤禟,而她在定期观察入宫后孩子们的近况,确定弘晖、弘昐对于新生活没有不适。学习上更是如鱼得水般顺利,还结识了好些个能聊天的新伙伴,与胤祺家的弘昇关系不错。
至于她自己,在工部混得也还成,才不会傻傻地起早贪黑工作。总体上熟悉了工部运作后,将感兴趣的卷宗往北郊庄子运,让胤禛去阅览分析。
反正,雍郡王被安排到工部并非插手实际政务,而是做技术性顾问的角色。
两个月,日子平顺地过着。
四月二十,北郊庄子。
午夜时分,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苏培盛不敢置信地接到了来自顺应天府的消息。
顺天府衙役来传话,一个时辰前在京城西边的郊外发生一场打群架事件。接到报案后,逮捕闹事者,这就来通知雍郡王了。
为什么通知雍郡王?雍郡王已经不管刑部了。
当然是因为参与此事的人,包括了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他的亲弟弟。
苏培盛强行维持平静表情,没有表露出听闻这一消息后宛如被雷劈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去武侧福晋的院子通传。
今夜,四爷留宿在那边,但愿武侧福晋能在四爷闻询后,帮着劝一劝他要消消火气。
夜阑人静。
大吃一惊珍珠猪仔正诙谐地立在床侧置物架上。
今夜,武拂衣又来听了一场睡前故事,终是听到胤禛说了顺治帝剃发的八卦。没想到没在梦里看到光头,反而被苏培盛的敲门声给搞醒了。
直接说发生了什么。
武拂衣被打断睡眠,不想听一句废话。说重点,谁出事了?
苏培盛不敢废话,而也着实不知该怎么委婉表达,尽量客观地复述了顺天府衙役的话。
主子爷,是顺天府来人请您尽快走一趟。晖少爷、昐少爷以及十四阿哥,今夜去京郊西侧的乱葬岗,被人当做偷盗尸体的,与一群人发生了冲突。这会都被带到了顺天府问话。
武拂衣:?
一时间,她也蒙了。
弘晖与弘昐不该是在宫里吗?后天才是休息日,他们怎么今夜就出宫了?
而且不顾宵禁,深夜出现在西边的乱葬岗?是想换一换人物身份了,皇子不做了,搞盗墓了?
另外,十四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也在一起。
爷知道了。
武拂衣虽然一头雾水,却也没有太多气恼。你先招呼着顺天府衙役,爷一会就去。
苏培盛先退下了。
当门一关上,就听床头传来砰的一声。
胤禛当然也听到了这则离谱的消息。
等苏培盛离开,他立刻黑了脸,重重拍了一记枕头。简直不像话!十四又搞什么事,定是他把两个孩子带去了乱七八糟的地方。
武拂衣却没表示认同,这可不好说。你没听过一句话吗?没逃过学的读书生涯,不说它是不完整,至少是不刺激的。
胤禛瞪大了眼睛,难道你给孩子们灌输过奇奇怪怪的认知?!
武拂衣立刻坚定摇头,怎么可能,这点分寸我是有的。但,你说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性。子肖其父,弘晖与弘昐随你,所以是他们自己悟了。
胤禛:!
悟了什么?他什么时候逃过宫?!
作者有话要说: ①清朝游民,参考自《清代社会日常生活》,冯尔康著。
其中提到了康雍乾对游民的不同态度,雍正比较务实,虽然没给游民的职业正名,但还是允许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乾隆继位后,并未进一步给手工业者提供更良好的生存环境。
~~
②三则故事的原文如下:
1、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逾数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安置几上。乙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
(出《酉阳杂俎》)
2、唐文宗皇帝嗜好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盘而进,中有劈之不(原无不字,据陈校补)裂者。文宗疑其异,即焚香祝之。俄顷之间,其蛤自开,中有二人,形貌端秀,体质悉备,螺髻璎珞,足履菡萏,谓之菩萨。文宗遂置金粟檀香合,以玉屑覆之,赐兴善寺,令致敬礼。至会昌中,毁佛像,遂不知所在。
(出《杜阳杂编》)
3、溧水人俞集,宣和中,赴泰州兴化尉,挈家舟行。淮上多蚌蛤,舟人日买以食,集见必辍买,放诸江。他日,得一篮,甚重,众欲烹食,倍价偿之,坚不可,遂置诸釜中。忽大声从釜起,光焰相属,舟人大恐,熟视之,一大蚌裂开,现观世音像于壳间,傍有竹两竿,挺挺如生,菩萨相好端严,冠衣璎珞,及竹叶枝干,皆细真珠缀成者。集令舟中人皆诵佛悔罪,而取其壳以归。《传灯录》载唐文宗嗜蛤蜊,亦睹佛像之异,但此又有双竹为奇耳。
( 出《夷坚志》)
~~
③有关珍珠养殖历史参考自《北京晚报》,周吉敏写的《德清珍珠记》。
其中提到南宋的湖州府人士叶金扬成功培育出附壳佛像珍珠,并在德清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文章里说,叶金扬的消息最初来自海外。1853年,美国麦嘉湖博士在艺术协会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的珍珠及珍珠制造》;1856年,英国领事海格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
第八十章
子夜时分。
武拂衣骑马赶往顺天府, 在限定合规的马速范围内骑到最快。
四月下旬,小满已过。
虽然入夏,午夜的风依旧夹带阵阵凉意。
夜风一吹, 睡意都散了。
询问顺天府衙役乱葬岗的具体事发情况,听了京西郊外事件经过的大概。
大半个月前是清明节。
节后,郊外的乱葬岗传出了闹鬼传闻。
那个地方几乎都是用草席一卷就被抛掷的尸体。
情况好点有个坑给埋了, 差点的就直接堆在那里, 多是没有亲属的死刑犯、流民等没人收尸的死者。
为了避免尸体造成病害传染,顺天府每隔数个月要去搞批量掩埋。
平时, 在人们的口耳相传间,正常人都知道没事别靠近郊外的乱葬岗。
乱葬岗四周没像样的道路, 也是阻绝了非必要的人员流动。
清明扫墓, 难免有车队从附近经过往山里坟地祭扫。
今年, 不只一支队伍看到了鬼火闪动。
这鬼极其厉害, 竟是结成了索命鬼军。绿头鬼是鬼王,手下还有红头鬼与蓝头鬼。
它们十分猖狂,不只在黑夜出现,竟是黄昏与清晨也敢现身。
好几队扫墓人群撞见厉鬼,被吓得快马加鞭逃跑, 还被鬼火追赶了好长一段路。
清明一过, 闹鬼的消息就在酒楼茶馆渐渐传开。
其中一户撞鬼的人家姓吕。
吕老爷在京城开了布庄。清明节后, 先是外送的货物在水上翻船。布料沉河就是废了, 损失了一大笔钱。
紧接着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上吐下泄伴随高热。
大夫说是内外交感得了痢疾。给他开了药,治了十多天有些气色,不曾想家中的幼子又给染上了。
一样的病症,但吕小少爷堪堪五岁, 小孩身体康复的速度很慢。十天多过去,眼瞅着小儿是一天天虚弱下去。
友人向吕老爷提议,一定要尽快找个道士驱邪。
怀疑吕家很可能在扫墓途中给邪祟给缠上了,所以才会一个接一个生病。
这次的猛鬼大军来势汹汹。
据说乱葬岗多了一批新尸体,年节后新砍了一批死刑犯煞气极重,令人担忧它们只怕不会轻易放过吕家。
吕老爷没法不觉得有道理,先是破财再是伤身,再不驱鬼指不定就是被害命了。
重金请了友人推荐的雷道士,就见其一顿贴符挥桃木剑,最终确定吕家倒霉源头在乱葬岗。
雷道士声称,吕家被盯上是厉鬼要搞敲诈。那些鬼的肉身曝尸荒野,因为没人收尸不能入土为安而煞气横生。
清除吕老爷府内的煞气只是治标,想要治本还需处理乱葬岗的厉鬼。要不就是烧了尸体,要不就是帮着买棺材,将死者入土后作法化去煞气才行。
雷道士推荐后一种方法。
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帮着厉鬼安息也是化干戈为玉帛。而烧死厉鬼肉身,那样的暴力过程说不定会突生变数。
吕老爷并不想帮着埋葬害了他家的厉鬼,但是又怕打鬼不成反被鬼害,就说让雷道士先去乱葬岗瞧一瞧具体情况。
定在了四月二十的晚上。
雷道士与吕老爷的一众家丁抵达乱葬岗,立刻发现了有鬼鬼祟祟的黑影在此处徘徊。
此时,雷道士大喊起来。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厉鬼会出现了,凡事必有因,原来是有人来偷盗尸体,惊扰了鬼魂安息。
然后就招呼吕家家丁一起上必须把盗尸者给抓住,是要好好问清楚这些家伙做了什么触怒鬼魂的事。
吕家家丁共七人,加上雷道士与他的小徒弟,九个人一拥而上。
被突然喊打喊抓的就是弘晖、弘昐等人。
这一边共有六人,包括了胤祯、保泰、胤祺的儿子弘昇,以及从江南来京城读书的李卫。
六比九,人数虽然不占优势,但武力值比得过。
胤祯不是斗鸡,他也没想一上来就干架。
本想着表明身份呵止吕家人,但好巧不巧今夜都是便装出行,特意连黄腰带都没系。
吕家丝毫不信能撞上皇室宗亲。
这种谎话一听就假。皇亲国戚不在大宅子享受生活来乱葬岗做什么?还带着孩子一起来,这必是压榨童工了。
雷道士更是坚定了对方是胆大包天搞身份冒充的惯犯,必是要将其擒获,随后押送顺天府还能收一笔举报费。
这一仗说来就来。
胤祯方面获胜,但让雷道士的小徒弟跑了,那小子跑去顺天府报案。
顺天府听闻有人敢冒充皇子,也顾不上天黑加班出警很苦逼,只能跑一趟乱葬岗。
再然后,衙役到场最先认出了保泰。
这位新承爵的和硕亲王以往是招狗逗猫的主,与顺天府的衙役们都打过照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