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错误举报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免费阅读(106)

    胤禛还有后手,取出一份资料。三年前,你把黄履庄从冤狱里救出来,把人给请到了理学院做实验课老师。当时还另一件事,这是从东北来的消息。
    武拂衣接过文件,开篇就是「戴梓,冲天炮制作者,因南怀仁弹劾其私通东瀛,后被流放东北」
    这说的是很多年前的旧案。
    南怀仁作为外国传教士,因为在数理火器上的本领被康熙重用。
    戴梓一介布衣,在平定三藩中出征有功,而入京觐见了康熙。他博学多才,不只精通兵法天文,更是在火器制作上颇有天赋。
    来到京城后,对火器营原有的武器稍作研究,仅仅八天就触类旁通搞出了冲天炮。
    更不提用极短时间就仿制出荷兰的蟠肠鸟枪,西班牙的佛郎机炮。
    尽管努力很有用,但无法否认有的才学需要天赋。
    戴梓不仅有这一类天赋,本人也勤思好学,就更令常人望尘莫及。
    天才却不一定会平步青云开创新时代,也可能半途夭折下场凄惨。
    南怀仁因为才学为皇上重用,说冲天炮只有母国比利时能制作,就连他也难以仿制。这件武器却被戴梓用八天制作出来了,这张脸被打得啪啪啪震天响。
    面对这样的打脸,是意识到自身傲慢的错误吗?
    不,南怀仁连手了其他嫉妒戴梓才学的人,炮制了一场戴梓私通东瀛案。
    康熙革除戴梓官职,将他流放到了东北。
    黄履庄从冤狱里出来后,提起了素未谋面的戴梓。
    两人同在江南之地,戴梓祖籍杭州。当初他会去从军对抗三藩,因为耿精忠响应吴三桂造反,起兵叛乱进犯浙江。
    同类相惜,触景伤情。
    黄履庄感叹自己幸运被救,却是不知昔年那位火器天才又在何方?
    当年,戴梓真的里通外国了吗?
    南怀仁已经死了二十年,当时告发戴梓的另一主力陈弘勋也已经去见阎王爷。
    胤禛派人重新调查,抓到了尚且活着的诬陷案参与者。那些人交代了实情,戴梓私通外敌是莫须有罪名,一切的根源是嫉妒。
    戴梓为人刚直又过分优秀,有他存在,把其他火器营造者都衬得面上无光。
    另一方面,南怀仁引入西洋火器,他在这一块颇有话语权。一山不容二虎,那就趁着戴梓尚未壮大时,将他彻底打压下去。
    时隔二十多年,重提旧案是要为戴梓平反。诬告他的主谋死了,幸而他还坚毅地活着。
    根据调查,戴梓在辽东过着清贫的日子,以卖字画为生。
    胤禛本想等过了年再提旧案。
    这种打脸皇上让他承认错误的事,必须要选好了时机,否则达不到预期目标。康熙愿意认错,与把人召回重新委以重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胤禛奔着后者去,也为试探康熙态度。
    多年前,三藩之乱刚刚结束,噶尔丹尚未铲除,康熙尚未能稳固执政。
    当时,他没想要大力发展火器。今非昔比,作为稳操朝局的皇帝,是否改变了施政想法?
    原先想着春节后再议此事,先过个安稳年。但年羹尧攀上老八,得把此事提前了。
    胤禛道出原委,如果汗阿玛有意发展火器,掌管它的武官必须要够忠心,也不能太过桀骜。年羹尧显然与此品质不合。
    武拂衣想到了另一点,你掐着这个点提起旧案,还有第三个原因。前天的情报上说,雅齐布被老八接回来了。
    雅齐布是谁?
    是胤禩奶妈的丈夫。
    前几年,雅齐布与御史雍泰共事。雍泰是索额图的人,也就是太子手下。
    双方不合,雅齐布私下向胤禩状告雍泰。
    老八自是偏向了奶娘的丈夫,狠狠问责雍泰,却是因此与太子交恶。
    事情闹到了康熙面前。
    经查,是雅齐布故意挑事,承担主要责任,就把他发配到了下嫁蒙古的八公主处服罪。
    雅齐布夫妇被直接调离京城权力中心,流放到了蒙古,那日子过得势必不舒坦。
    今年春天,胤礽被废太子位。
    都不等到新的一年,雅齐布就出现在了京城。
    他敢这样做,无疑是瞧准了废太子胤礽彻底失势,而他的庇护伞胤禩有成为新太子的可能性。
    武拂衣了解过了,确定康熙没有发出不再追责雅齐布的旨意。
    也就是胤禩私自把奶妈夫妇给接回京城,而不曾得到皇上允许就让人偷偷入京。
    老八的这种行为就是私藏钦犯,早晚有人捅给康熙知晓。
    在此时间点,老四为戴梓翻案。
    摆出详实调查证据,更要表明尊重康熙的态度。尽管查到此案有冤情,但不会自作主张就把戴罪之身的戴梓给接回来。
    同样是面对旧案,又一波对比形成了。
    戴梓是蒙冤的国之栋梁,老四讲礼法走正规程序,敢于向康熙谏言把人名正言顺。
    雅齐布是罪证确凿的挑事者,老八却仗着胤礽失势,就敢利用私权把人私下接回京城安置。
    你说得不错,此时给戴梓伸冤,我也是借着雅齐布之事重创老八。
    胤禛原先没想在春节里搞事。十多个月忙成狗,他也想歇一歇,谁叫胤禩与郭络罗氏恶心人。
    一石三鸟,可不是他蓄意诬陷老八。
    一桩桩都是胤禩正在做的恶心事,把柄是给主动送上门的。
    行,明天我进宫把事给办妥。
    武拂衣准备吃了饭就去找四福晋,核对历年年家送的礼物。
    记忆里,年家从来没送过重礼。
    把历年薄礼的礼单给记清楚,明天进宫以此为论据,证明年家对四爷从来都没兴趣。
    另外,也想到把雅齐布的事捅给谁听了
    哪怕胤禩与多位勋贵重臣交好,但总会有些人与八阿哥不对付,他们会主动将此说与康熙知晓。
    一顿操作,隔天就是展现演技的时刻。
    武拂衣给设定了剧本,今天要表演的内容说复杂也简单。
    雍郡王就是被年羹尧猛踩一脚的可怜人。四四委屈,四四不抱怨。因为年羹尧是汗阿玛看中的大臣,那就放他选择想辅佐的皇子。
    不过,做人要有坚持。
    不要年家人进四爷府了。弘晖、弘昐的兄弟和睦很重要,给他们选福晋要注重外戚家族的整体人品。
    另外,老四干一行爱一行。
    根本不去纠结年羹尧的拉踩,将精力放在正事上,管着刑部就不放任冤假错案发生,给戴梓平反更重要。
    入宫先找了康熙,再找了德妃。
    这两位没有当场表态,都说要好好考量一番,而各种相关调查搞起来。
    一天后。
    康熙先确定了罪人雅齐布夫妇被胤禩偷偷接回京城,而后传召年羹尧套出她更偏向老八的态度。
    这一下,康熙仿佛被人噼里啪啦打脸,为什么这些人都不选择支持老四?
    是眼瞎吗!看不到朕的真实内心喜好。
    要不就是心都是黑的!全为自身利益考量,根本不在意吏治清明与朝政大局,把朕当成昏君了,才会认为朕会按照他们的心意选继承人。
    这一下,康熙更加偏心老四了。
    他可怜的四阿哥,如此好的一个人,却没几个真心支持者。
    做汗阿玛的,必须疼爱好儿子。
    此前就决定了余生不公开立太子,而后要做一件震惊众人的事,如今更是坚定了想法。
    不立太子,直接在活着时传位老四。
    不错,康熙决定了,他要搞一件清朝没有的大事。自己做太上皇,而让老四继位继得不能更名正言顺。
    但是时间还没选好,毕竟这一波操作没有回头路,他该什么时候惊吓天下人呢?
    第一百十三章
    退位做太上皇, 真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
    康熙从对胤礽失望到公布废太子,经历了至少十多年时间。无数次思考为何与曾经最宠爱的儿子走到这一步?是不是早些退位就不至于如此?
    很多年前与胤礽父子情正浓时,也是大清朝局动荡不安时。
    当年, 年富力强却不觉得能一直坐稳皇位。先打三藩,后来收台湾,又是要打噶尔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心里早就做好准备, 参考祖父皇太极与父亲顺治帝的寿命, 或是哪天就会殒命。既然立胤礽为太子, 而且给他无数偏爱, 那也能心甘情愿地传位。
    第一次心态有变, 是在亲征噶尔丹半途中得了疟疾病重。
    康熙在生死边缘徘徊,但没有等来胤礽的充分关心。
    扪心自问, 对于这个儿子难道还不够好吗?为什么感觉不到同等的感情回报?
    后来才明白, 教导胤礽很多事,但没有教导他感恩的重要性,没让他意识到不能一味索取。
    成为太子, 不代表能够理所当然获得所有东西。
    如果自己不是皇帝,胤礽不是太子, 寻常父子之间处理这样的矛盾会方便很多。最直接暂停胤礽拥有的一切父亲给予身份地位, 让他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世上没有如果,太子立了就不能随便废, 而要考虑后果。
    不存在暂停胤礽有的一切待遇, 只能把胤礽身边的人一批又一批撤换,但是治标不治本而越行越远。
    最终,胤礽远贤良而亲小人,通过非法网络编织出一个腐化势力网, 走上了谋反绝路。
    康熙在废太子身上栽了大跟头,但让他非常欣慰自己并非孤家寡人,老四叫他感受到了儿子给的满满安心感。
    老四对父母纯孝、对手足友善,但也有原则不趋炎附势。敢于创新探索、敢于迎难而上,不只脚踏实地,也肯吃苦耐劳。
    这样一个孩子的出现,让人觉得做皇家父子自有真情在。
    当然了,老四肯定有缺点。
    比如对皇位没啥想法,而对离京很有想法。
    康熙理智分析,自己能活到七十岁算是奇迹了,那只剩十多年而已。
    这些时间不足以培养另一个儿子比老四更适合继位。其他儿子各有缺点,品性、能力、子嗣等等,总有不足之处。
    世上不存在万万岁,让他求助于神力更是荒谬。
    既然自己早晚都要传位,不如传得稳妥一些。这些年瞧着老四的心性,不至于登基做了皇帝就忤逆汗阿玛的意愿。
    与其担忧老四彻底架空老父亲,不如忧心另一方面。
    康熙隐隐觉着,不用皇位把老四给套牢了,这人跑起路来逮也逮不住。
    证据?
    给戴梓翻案就是前期准备。
    敢去证明皇帝判错案的人太少。
    戴梓不是名门望族出生,他背后没有其他助力,而且告发他的主力也已经亡故。
    为他翻案,理由很简单。追求真相不愿冤案发生,认可其才学不甘他被埋没。
    二十多年了,没人想这样做。
    为了戴梓个人的清白去证明皇帝判错了案,风险是押上自己的前程,值得吗?
    康熙翻阅了对戴梓旧案的重新调查记录,其中还有一些他的字画诗词。这些是从铁岭收购来的,戴梓以卖字画为生,所创内容一如当年忧国忧民。
    这下承认案子是朕办错了,却是不知那位奇才在火器制造上的天赋是否被残酷岁月给湮灭了?
    估计老四也有同样疑问,有有想法给戴梓翻案后把人带到西洋去转一转。
    当年,戴梓仅仅用八天就造出南怀仁说一年也搞不成的冲天炮,如今让他见识更多西洋学术又会发生什么?
    话说回来,老四想要去西洋,去年年初从广东府回京就有此意向。
    哪怕今年发生了废太子,好些人蠢蠢欲动要立新的储君,老四也没有改变捎上专业人才出海考察的想法。
    如果明年将呼声最高的胤禩也给按下去呢?
    康熙很想知道竞争对手越来越少,老四是否不改初心还是对继位还是没兴趣。但他也不清楚究竟是希望老四争好,还是不争好。
    老四争,自己搞退位计划就难免有些不甘愿;
    老四不争也叫人不爽,说通俗些就是凭什么瞧不上皇位,岂不衬得削尖脑袋想做这个位子人都是傻子。
    思考中,春节来了。
    康熙四十八年的春节,在表面祥和中渡过。
    京城还比以往更热闹些。尤其是廉郡王府,前去拜会的朝臣可谓络绎不绝。
    对比来看,隔壁雍郡王府门庭冷落。
    四爷府内,气氛却不似外人想得压抑,反而井井有条各有事做。
    武拂衣在正月初一收到了康熙的明确旨意,重启对于戴梓私通东瀛案的调查。如能证明当年确实是诬告,戴梓官复原职,而对那些涉案者依律严办。
    无疑,这是个好消息。
    不仅能证明一个人的清白,更说明康熙对于火器制作态度发生了转变。而证明戴梓无罪,一系列调查取证工作都已经办妥,三法司再核查一遍即可。
    四爷府众人的春节较为忙碌,因为要做足几年计划准备。
    首先就是弘昐的婚事,不出意外今年年内成亲。
    年前,皇上公布了新一届选秀的时间,拟定在开春后的四月进行。相较以往,初选时间提前几个月,这让有年内完婚需求的人家能顺利成亲。
    四爷府就有这方面的需求。
    出海西洋,势在必行,越早越好。
    武拂衣在前几年就做了计划,因为废太子事件耽搁了两年,她真不想一拖再拖。考虑到孩子成婚,家长最好出席,远航定在弘昐婚后进行,那么婚期尽可能安排在上半年。
    虽然皇室宗亲成婚自有内务府等部门安排彩礼宴席等大婚事宜,但做父母的不可能撒手不管。
    此前向德妃表露了不愿年家人进门的态度,这件事也得到了明确的回应。
    德妃表示已经与康熙商议了孙儿的婚事,就按照老四的想法给选一个娘家在朝中政绩平平的姑娘。
    康熙删选了今年参选的秀女名册,圈了几个名字叫德妃到开选时暗中考察,也是让老四家提前观察。
    选儿媳,这事就让乌拉那拉氏与李氏有够忙,春节里繁琐内务交给了宋氏暂管理。
    宋氏表示她本人也很忙的,忙着搞出《历代农具汇编大全》。
    一定范围内的攀比不一定是坏事,会成为人前进的动力,宋氏想编书就是被李氏刺激的。
    「惊蛰客」的《初阶满汉英互译词典》在去年秋天出版了,被选做理学院教材辅导书之一。
    这书竟然是李氏搞的?!
    宋氏被四爷告之这一消息,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面对满是李氏字迹的反复修改原稿,不得不承认这英吉利文叫李氏学出来了。
    同样是学习,同样学了七年多,自己怎么就混得比李氏差一大截?
    位份上争不过,自己是格格,李氏是侧福晋,难道学习成果也得输一头?
    宋氏对农学不感兴趣,也不喜欢下地,但也想搞出点成绩。
    这几年也算瞧明白了,四爷有意维持府内现状,不打算再增添子嗣。刚好,她也不想鞍前马后,风里来雨里去陪着四爷在外闯荡。
    外面的世界没什么吸引人。
    宋氏就不喜欢到处跑。九年前,她随四爷去塞外避暑,正是那一年四爷被狼群围攻。
    五年前,她拒绝前往木兰围场,但女儿茉雅琪不听非要随父同行。那次就发生了隆科多通敌案,温宪公主差点被谋杀。
    经此两次,宋氏越发确定外面很危险。
    她还有别的证据。
    四爷南下考察,撞破拐卖人口特大案件。
    去年南巡,四爷随圣驾去江南,废太子差点搞出爆炸谋逆案。
    一次接着一次,四爷数次三番从阎王门前经过,难道还不能说明外出不安全。
    宋氏不能讲真心话,她完全不想陪四爷作死。为女儿也做不到豁出命去,何况对没什么感情的四爷。
    这种以命相陪的差事就交给武氏吧。不和她抢,更可怜这人没个孩子傍身,苦活累活却全做了。
    可怜别人之后,更要为自己打算。
    宋氏知道身在四爷府必须做点什么。
    她的位份本就低,不能再被一波波比下去,否则别想有各种额外赏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