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错误举报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免费阅读(108)

    已知几个国家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各自设立据点。若说欧洲尚远,南洋却近,它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不能指望传教士讲清楚。
    南怀仁嫉妒戴梓的火器制作天赋,诬告其私通外敌。
    有这样的先例在前,大清接受外部消息岂可就听西洋人的说辞,有点脑子就该派人出去看看世界的变化。
    康熙做皇帝该理智些,别阻止儿子去办正事。
    但人难免感性,而且又是上了年纪的老父亲,与之相处必是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今年没有弘昐要成亲,武拂衣倒是想搞一波「雍郡王离家出走计」,趁早跑出京城,可谁让她行事有分寸。
    而且康熙其实暗搓搓表示了,他更期望老四怎么选择。
    今年的选秀比以往早了几个月,就是在为老四出门考察提供便利。早点给弘昐定妻子,而让老四在儿子成亲后,能赶上十月从广东府出发去欧洲的海船回程时间。
    这种情况下,老四再偷着跑肯定会伤了皇帝老父亲的心,显然是得不偿失。
    走要走得光明正大,又要最大限度降低康熙对老四离京的不满情绪。另外,还要利用剩下的四五个月在京时间,把康熙对老四的喜爱值耍到爆表。
    是时候了,上演雍郡王自编自导自演的长篇戏目。
    由胤禛编写且导演『108种对更年期皇帝老父亲的孝心表达剧本含蓄又明显的表达关爱』。
    武拂衣作为主演,将各种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表演了什么叫做,虽然我走哪哪容易出事,但实非我愿,却又偏爱出门浪,依旧是汗阿玛最贴心的好儿子。
    问效果如何?
    从一个侧面能佐证康熙非常满意。
    弘昐、弘昀、茉雅琪,兄妹对即将远行弘晖的不舍到达了极点。甚至超过了喜好他们的阿玛,四爷是被弘晖给比了下去。
    武拂衣追踪原因,然后就暗呼好家伙,叫她发现了一场过于优秀的模仿秀。
    弘晖在宫内上书房上课,课余休息不五时会被康熙传召。
    祖孙两人的相处时段不算长,却让康熙用来低调炫耀了老四怎么讨父亲欢心。
    比如昨天送了哪些实用好物,今天又提供哪些生活小妙招,明天要送花送摆件。礼物也好,妙招也好,不见得有多贵重,却是都能给到人心坎上。
    有的话,康熙不能与别人说,但与即将远行的孙子还能讲一讲。
    弘晖记在心里,学以致用到了自家兄妹身上,效果显然很好。
    茉雅琪、弘昀、弘昐不比康熙老姜弥辣,更容易深信「弘晖是最好的哥哥/弟弟」。
    对此,武拂衣更深刻认知到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养娃不易,老四有四个孩子真是够了。
    弘晖此举并无太大不妥,因为如无意外他会成为老四的继承人,而某些心计手段必不可少。
    身在清朝,十岁的年纪开始迈向成人行列。也是该对弘晖潜移默化,让他成为心志坚毅、眼界开阔但又不失手段的皇孙了。
    在旅途上,必将对弘晖言传身教。
    在京城的日子快如白驹过隙,似乎前天刚刚给弘昐指了马佳氏,昨天就进行了大婚。
    尽管马佳是满族大姓,但弘昐的妻子娘家上数两代都没什么出挑人物。
    这并不意味着马佳氏本人也平庸。
    姑娘比弘昐大一岁,落落大方且心性沉稳,是康熙、德妃、四福晋与李氏都认可后的选择。
    武拂衣不知道弘昐与马佳氏能否夫妻和睦,这种事做长辈无法主观操纵,但她能保证的不给额外压力。
    更着重叮嘱了乌拉那拉氏与李氏,比如不但不催生而且让弘昐亲自去调查适合生产的年龄段,再如不主动给孩子房里塞第人。
    比起弘昐,另一人的婚事更引人注意。
    谁叫康熙给弘昐指的妻子娘家名不见经传,让人更真吃不准四爷是否有继位的希望。
    相对的,年氏被指给谁就更有话题性。
    胤禩被皇上以雷霆速度夺了一切爵位,而且直接圈禁在家。
    这种情况下,本来想把自家姑娘嫁入八阿哥府的人家都改了主意。
    其中以年家最引人关注。
    因为年羹尧的青年得志是众所周知的事,而很多人都有共识年羹尧回京述职后会高升。
    他给八阿哥府送厚礼的消息在春节时不胫而走,更让人们纷纷猜测年氏极有可能被指给胤禩。
    谁想到二月初胤禩被革爵圈禁,年羹尧的新任命竟然是明升暗降留在了京城做闲职。不免叫人好奇皇上对年家秀女的安排,或是透露出年家是否可能复起。
    五月初,年氏被指给了裕亲王保泰做继福晋。
    这一指婚叫人们觉得别有深意。
    因为保泰与胤禩的关系可不简单,简而言之四个字分道扬镳。
    保泰的父亲,即皇上的哥哥,福全在世时很看好胤禩,对其的赞美远胜废太子胤礽。
    福全离世后,保泰继承了亲王爵位,但着实没什么真本事。
    后来,他卷入了乱葬岗事件,成为去偷偷观察尸体的一员。
    那件事却成了他改变的契机,而今负责着解剖学研究机构。
    也是踏上解剖研究的那一刻起,他开始学会自主选择判断,不再浑浑噩噩混日子似地追随胤禩。
    将年氏指给保泰做继室,似乎传达了康熙一种态度。
    过去迷失在簇拥老八为新太子的那些人,现在重新选择人生目标,为时未晚。
    不论京城里的风云变化,武拂衣按照原计划出行了。
    康熙终是站在了理智帝王的角度放人,但驳回了十四的同行申请,只批了老九、温宪公主、弘晖、老五家的弘昇一起微服出行。
    不给十四去的理由很简单,说是德妃的两个孩子都走了,必须留一个下来。
    下次一定。
    康熙给了胤祯许诺,等老四回来后,下次肯定让他出门考察。但隐去后半句,下次自己要和十四一起去,叫这小子做保镖。
    若非做皇帝的理智在叫嚣,废太子才过了一年半,现在还不是退位离开的好时候,真想要搞个离家出走。
    直接皇位砸到老四脑袋上,而他要抢夺出行权,倒要去瞧一瞧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但四十八年的龙椅不是白坐的,也没法似年轻时冲动行事,只能让老四先去打前站了。
    康熙不情不愿,又是心有不舍地送别了老四一行人。
    对外只字不提考察队的目标地点是欧罗巴,就说是在大清境内巡查。
    **
    **
    九月末,广东府。
    一艘海船驶出大清海域,朝着印度洋行去,莫卧儿帝国是第一个补给点。
    甲板上,武拂衣仰望碧海蓝天,咸腥的海风充满着自由的气息。
    终于,她的出海计划顺利进行了。当船只离港的那一刻起,就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早去早回,不可能的。
    此刻,心情颇好地走到胤禛身边,对他耳语道。我想好了,这一路对弘晖的言传身教。有一件事没法在行程上教导他,却是不敢遗漏的,这事你得提醒着我。
    胤禛正用余光注意着弘晖与弘昇,两个小子首次出海正是满脸好奇地参观着海船。
    听到老鬼这一句,他也想起了弘晖模仿秀。什么事,还要我提醒你别忘了教,你记性能那么差?
    不是我的记性差。
    武拂衣迎着自由的海风说,是叫你提醒我别教得太快。我决定了,给弘晖上的最后一课,就是他的父亲老四是会离家出走的。将来某天,把手上权力朝他怀里一塞,然后就再见了您嘞。
    不错,离家出走的戏码无法在康熙面前上演,但能留给弘晖啊!
    胤禛:该怎么说呢?其实,这一波操作也不错?不不不,自己的原则呢?他觉得还能再死撑一下的。
    第一百十五章
    福祸相依, 利弊相缠。
    这一亘古不变的定律在辽阔海洋上也未改变。
    出海,拥抱了自由,就要面对危机四伏的风险。
    海船驶出的十几天后, 早已回望不见大清的陆地, 让人彻底置身于茫茫大海上。
    首次出海的兴奋新奇感渐渐褪去,随之而来渐渐感到了一丝枯燥。
    睁眼闭眼, 每天能看到的景色很是雷同。除了海天一色,还是水与天空。
    弘晖与弘昇, 这对堂兄弟曾经夜探乱葬岗,必是不会干坐着让无聊情绪上头, 两人开始探索其海船。
    威廉号是横渡欧亚的大型海船, 竖起了好几面巨型风帆, 而主要是靠风力行驶。
    船主威廉, 雇佣了船长史蒂夫,带着各司其职的船员共计152人驾驶这艘大船。
    船员当然不全是水手舵手,有会计、木工、祭祀、厨师、火炮兵等等。
    船员大多数都是欧洲人, 也有部分印度当地人,以及少数南洋出生的华人。
    如今的海船上几乎都是男性。如遇女性,不是贵族搭船做乘客出游,就是中年女性来讨生活。很少见, 但也会发生, 只是威廉号上没有。
    威廉曾经也雇佣过中年妇女做厨娘,那人已经辞职不做了。尽管远洋航行的薪资不低,但与之相对的高风险令人望而却步。
    什么风险?
    弘晖与弘昇找到船上年纪最大的船员了解情况。
    会计老弗兰克已经四十九岁了。他从十七岁开始出海,三十一年的航海经验让他见多识广。
    我一直觉得海上旅行是件愚蠢的事。噢!对不起,我不是说你们蠢。
    老弗兰克的嘲讽神情让他的道歉变得毫无诚意。
    请让我讲点实话。小先生们,你们确实选择了不明智的度假方法。大海, 叫我讨厌透了,这满是水的地方充满了死亡。一不小心,就叫死神给咔嚓砍了头。
    老弗兰克边说边做着砍头的手势,配上他皱如树皮的老脸,一瞬间真有些许狰狞。
    能具体说说吗?
    弘晖早就熟悉了那一套话术。
    当相对封闭的环境看到有新人初来乍到,部分成员总会在言辞上吓唬新人,某种意义上书房也是如此。
    老弗兰克敲了敲烟斗,这次回航搭乘了一十名大清国人。
    主家姓甄,是船主威廉在大清的重要合作伙伴,旅团内有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出来见市面。
    他不是故意恐吓,只是觉得娇生惯养的旅客对海上航行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但有人愿意高价搭船,船员们能因此赚些小费,也就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好吧,我具体说说。从人数来讲就很吓人,从欧洲出航的船队,返程时能有一半人回去就很好了。
    像是坏血病、疟疾、脚气,这是海上常见的疾病。我们叫他海上恶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潜伏在船上,一不留神就会夺走人的性命。
    这些年药物与食物比以往充足了些,减少了一些病情,但海上风暴是凡人控制不了的。
    我们的航线上,有两处风暴频发点。第一站补给必经的孟加拉湾,以及抵达终点时的苏格兰海域。
    每一年,你都能听到船只在这些海域的风暴里全军覆没。晚上仔细听,有时能听到海底传来亡灵哭泣。呜呜呜,它还会钻入人的梦里。
    弘昇听着老弗兰克过于逼真的模仿,大白天也难免觉得有点瘆得慌,叫人觉得刚刚有冷风贴着脖子钻入背部。
    不是吧?在船上能听到海底的亡灵声?这是死了多少人?每年多少船只没了?
    嘿!你还问对人了。
    老弗兰克体现了作为会计的职业素养。
    不完全统计,像是英、法、荷、丹麦、瑞典等等海船,由海上自然天灾造成的死亡事故,大概每一百艘就有四五艘倒霉中枪。
    百分之四到五,这个失事率相当高。
    不精准地说,每年从英吉利发出的船只都可能会有四五艘回不来。
    如今没有远程通讯技术,一旦遇上海上事故别指望有救援队伍出现。
    若说对疾病能尽可能预防,对天灾能尽可能避开危险时间段,但死神的第三个杀手锏则是防不胜防。
    最令人讨厌的,是那些可恶的玩意!
    老弗兰克说着做了一张鬼脸,然后双臂交叉成「」状。
    该死的海盗。近十多年来,越来越猖獗了,每次都能在印度洋上遇到。它们悬挂海盗旗,基本都会有一只大骷髅头与大叉似的两根骨头。
    弘晖闻言一点都没觉得惊吓,他已经看过船上的火炮装备。大船有四十门火炮,还有一个弹药库。尽管不曾亲历海战,但咨询了威廉船主,如此充足的火力储备足以确保船只行驶过非洲。
    我听过海盗。这条航线上,他们主要出没在印度洋,等船只经过西非好望角之后,行程就会安全很多。
    弘晖说,威廉号的船长与海盗斗争经验丰富,据说十年以来从无败绩。
    老弗兰克扯了扯嘴角,似笑非笑,从无败绩,与船上的日子好过,这是两码事。小先生,等你经历了与海盗船赛跑之后,就会明白这段时间的无聊日子有多难得了。
    另一边,武拂衣与伪装成男道士的胤禛,也在听威廉聊着海盗的问题。
    说来,此次出海是做好了面对死亡险境的准备。
    去年年底,威廉的口信被转达到京城,大概就表述了一个意思,近些年印度洋不会太平。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底,甄家商行与威廉签订了特级珍珠粉化妆品合约,另外还包括了茶叶生意。
    这些暴利生意让威廉必须重视供货商。在听闻甄家兄弟想搭船去欧洲旅行后,当时就提过一路上的风险可不小。
    公元1707年,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国王奥朗则布崩逝,更是加剧了印度洋上的武力冲突。
    奥朗则布颇具争议,其施政手段引起了国内的尖锐矛盾,却将让莫卧儿帝国疆域扩张到三百年中的最大面积,几乎含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及阿富汗等地。
    几乎意味着尚未完成。
    奥朗则布却很难有更多时间,他是八十九岁高龄病逝,这岁数堪称长寿。
    莫卧儿帝国看似盛极一时,但这位高寿国王死后急速开始分崩离析。
    早在奥朗则布离世的前几年,南亚次大陆上就冒出了一股接一股的反抗皇权势力。
    老国王逝世,宫廷内又是发生了激烈的皇位争夺。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割据的时代到来。
    这还不是最乱的。
    欧洲诸国的东印度公司也要分一杯羹,而且还是越多越好。
    西方人又因分属不同国家。欧洲也在打仗,彼此之间的商队抢夺利益变得稀松平常,在印度洋三不五时也会交战。
    如今,整个南亚次大陆到印度洋就是大斗乱。
    在混乱局势之下,趁火打劫的海盗数量增加了,那非常符合逻辑。
    威廉也抱怨印度洋的海盗越发猖獗,他为了巨额利润还是要坚持出航,但甄家兄弟在大清过得富足何必冒险。
    当然要冒险!
    在全球往来越发频繁的时代,温室里的花朵没好下场。
    武拂衣更知道所谓的海盗,尽管也有印度洋的当地人,但更多是欧洲人。
    从十六世纪开始,海盗与私掠船,相差的就是欧洲不同国家给颁发的那张私掠许可证。
    顾名思义持证者可以正大光明抢劫,抢的钱与发证国政府分成。
    假设A与B两国交战,某船长持有A国的私掠许可证也就是奉旨打劫B国的各类船只。
    如果交战中船长被B国俘获,他就会被认定为海盗,而被处死的人不在少数。
    两百多年了,欧洲诸国打来打去,今天是盟友,明天反目为仇。
    海盗一词的定义,在不同国家看来各有不同。我说我有证,但你我是仇敌压根不认。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哪怕是同一个国家或是盟友国的船只也照抢不误。
    此类海盗没有办过一张证,也不管是不是一国人,反正有钱有货的船只都是目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