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147)
如果陈叔那不出租,咱们就在生产队开一家小卖部,等镇上有合适的位置了,再租下来。
行。
两天后,杨继西正在承包地干活儿,杨二奶奶就带着陈大哥来了。
杨继西赶紧放下锄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快步下去,陈大哥。
欸不急不急,陈大哥让他慢着点,我来就是说房子出租的事儿,我爸同意跟我们去县里生活了,这房子我就租给你们,一个月2块钱,一年24块,你觉得怎么样?
这也太低了,你们家房子那么大呢,杨继西道。
大是大,可也旧了许多,再说你们帮我们看着点房子,也有人气在,房子不容易塌,你要是觉得可以,咱们就签字。
陈大哥道。
成,杨继西应下,接着转头对孙桂芳父女还有杨二爷爷道,我回家一趟啊!
去吧,过来的时候带点水啊!
杨二爷爷大声回着。
欸,杨继西应着,与陈大哥一道回了家。
陈大哥是个有文化的人,字也写得好看,杨二奶奶等他们签好、盖好手印后,拿出二十四块钱给陈大哥。
你们既然要开铺子,那正好了,我爸爸放药材的地方刚好是前屋,药材都分给我两个师兄了,柜子还在,收拾收拾就能置办东西。
谢谢谢谢。
杨继西二人道谢,接了陈大哥给的钥匙,还把人送到大柳树那边,杨继西这才提着水往承包地走去。
杨二奶奶坐在堂屋,拿着那几把钥匙心里有些感慨,谁能想到继西小两口这么有本事,又是建房又是买房,现在又要开杂货店了。
之前过继杨继西他们的时候,说闲话的人不少,什么三房占他们的便宜,什么继西两口子啃老啥的,啥难听话都有,可事实上呢?
他们手里的钱,继西他们即便是借来用了,可后面过节或者是他们生辰的时候,都会加倍用红封补给他们,说享福,还是他们享福得多呢。
奶奶,我渴了,想喝水。
嫣嫣小跑进屋,拉着杨二奶奶的手软声道。
好好好,杨二奶奶给她倒了温白开,看她喝下后,才放她去玩儿,不准出院子哦。
好。
嫣嫣大声回着。
很快小身影就不见了。
杨二奶奶把钥匙和签下的东西放好,便开始准备午饭。
孙父得知他们已经租下房子准备开杂货铺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问钱够不够,缺钱就直接说,我们还有点闲钱。
不用了爸,我们心中有数,不然也不敢开铺子啊,孙桂芳笑道。
知道你们有数,所以更怕你们不张口了,孙父笑着解开上衣,然后从内兜里拿出十张十块钱出来塞给孙桂芳,还好我出门的时候,你妈给我放了一百块钱,过年的时候听你们说可能要开铺子,就怕你们急用钱呢。
爸....
孙桂芳捏着钱不知道说啥好。
收着,不管缺不缺,拿着也宽裕些,孙父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见她要塞回来,孙父往后一避,接着笑道,我又不是白给你,是借给你们的,有啥不好意思要。
最后孙桂芳拿着钱去找杨继西,杨继西想了想,先收下,等铺子开张后,再还给爸妈,那会儿他们就该放心我们不缺钱了。
行,孙桂芳把钱收着,又去跟杨二奶奶说了这事儿,杨二奶奶也是这个意思。
不收他们会挂念担心,还不如收着宽心呢。
同样是做父母的,杨二奶奶很理解孙父和孙母的心情,劝着他们先收下。
好。
而这边杨继西得空的时候,带着孙桂芳去收拾了一下房子,顺带把请杨文清寄货的信寄出去了。
陈叔家的房子是狭长的,前屋就是面向街道的屋子,以往病人过来看病,就是在这里坐着,等着陈叔抓药啥的。
柜子啥的都很整洁,看来陈家人走之前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从中间门往后进去,左边一道门打开是灶房,右边就是堂屋,吃饭的地方,这还有桌子椅子呢,再往前一点就是两个房间,房间里干干净净,床上还有稻草,铺上被单就能睡觉了。
就是采光差了些,不过也不打紧,房子只要不漏雨就好了。
见他们锁上门出来,隔壁一老头问道,你们租下了?
是,以后还要请阿叔多照顾啊。
杨继西笑道。
都是邻居,客气啥,我姓王,你那边住着的姓柳,这连着三家人,再过去一点又是几家人,对面是国营包、面馆。
杨继西他们和王大爷说了一会儿话后,便回家去了。
还要请李叔打货架,几天后,杨继西和杨二爷爷还有杨继康,一人背着两个大架子,赶往镇上。
把架子放好后,杨继西又带着他们用旧报纸把墙壁全部贴上,瞧着倒是有几分好看。
半个月后邮递员送来了好几大包东西,杨继西没填镇上的地址,毕竟镇上那没人,送去也没用。
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杨文清寄过来的货,好一点的东西也有,比如麦乳精啥的。
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张清单,全是杨文清写下来批发价,以及建议他们卖多少的价钱。
留一罐在家里吃,杨继西拿出一罐麦乳精放在桌上。
还没开始赚钱呢,就开始花钱了,杨二奶奶有些心疼,但见嫣嫣眼巴巴地看着麦乳精后,立马又心软了,嫣嫣走,奶奶给你冲麦乳精喝。
奶奶也喝,爷爷也喝,爸爸妈妈都喝,嫣嫣道。
好好好,那我多冲一点。
至于其他东西,嫣嫣吃得并不多,所以不知道味道,但见那些颜色好看,眼睛都有些移不开了,不过想到麦乳精,她赶紧跟上杨二奶奶。
这边杨继西三人把东西一一分类装进不同的布袋中,然后放在三个大背篓里。
我觉得不止这些,杨继西道。
对啊,这些摆满货架是刚刚好,但是如果卖完了,那就没有货了。
孙桂芳也说。
于是他们决定再等两天,果不其然,第三天邮递员又来了。
见他也不容易,那么大个袋子呢,怕有一两百斤重,杨继西请对方在家吃了顿饭,还做了肉,邮递员有些不好意思,我叫王成功。
他自然知道杨继西叫啥,毕竟邮寄过来的名字摆着呢。
临走时,邮递员说自己就住在镇上,要是有啥东西需要寄出去,也可以先找他。
孙桂芳听完心中一动,王同志,你家是不是住在国营面店对面啊?
王成功一愣,是啊,弟妹怎么知道?
那巧了,我们是邻居,陈叔家的房子我们租下来了,杨继西哈哈大笑。
王成功也很意外,原来租下房子的是你们啊,怎么没见你们过去?
明儿一早就过去,杨继西把人送到大柳树那边,这才回家和孙桂芳他们把包裹拆了。
这一部分全是存货,和之前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杨继西他们把东西分好,选了点好吃的留在家里,给嫣嫣还有欢欢乐乐他们吃。
剩下的第二天全部背到铺子里去,天刚蒙蒙亮,几人就到铺子里了。
杨二爷爷今儿请人帮自己放牛,特意来帮着收拾。
杨继康和杨继西的背篓特别大,他们二人就背了三分之二的货,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孙桂芳和杨二爷爷背着的。
此时杨二爷爷把豆油灯挂在一旁,帮着把东西一一摆在货架上,这铺子门那摆着一张长条桌子,这是灶房摆着的也没用,杨继西索性把它收拾干净,然后拦了摆货的地方。
这样除了卖东西的人外,买东西的人就站在长桌外面,指着货架上的东西说要啥就成了,既能防止偷盗,也能防止场面过于混乱。
东西全部摆好,已经八点左右了。
杨继西爬上木梯,把李叔按照他写出来的字而刻出来的木牌挂在了门上方:杨记杂货铺。
王大爷背着手,正准备去对面吃点馒头稀饭啥的,不想一出门就瞧见这一幕。
他也有点墨水,一眼就看出木牌上写的啥,再往前一看,好家伙,四个大货架,全部放满了东西!
你们要开铺子啊?
是啊王大爷,孙桂芳笑着给他塞了几颗糖,绿色的外皮,瞧着个头也大,拿在手里都能闻见一股香甜味儿,刚开张,给大爷您的孙子孙女甜甜嘴。
另一旁柳老婆子越往这边看呢,孙桂芳也同样往她手里塞了几颗。
杨继西拿出一挂小火包,就挂竹子上,插在门前就给点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很快吸引了镇上人的注意。
各位乡亲父老,我们杨记杂货铺今儿开张,这种糖买一斤送半斤,开业前三天都是这样!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瞧一瞧,咱们杂货铺啥都有,油盐米酱醋茶,糖啊枣啊鸡蛋啥的都有都有。
杨继西大声道。
他手里那种糖,就是孙桂芳刚才塞给别人的那种糖,这糖叫青果糖,有几种口味的,也是杨文清之前寄回来给他们吃的糖。
因为想着开店优惠,杨继西就放在福窝里,空间里好几百斤呢,足够卖了。
买一斤送半斤?真的假的?
多少钱一斤啊?
家里有孩子的问得格外大声。
一毛钱一斤,杨继西笑眯眯地抓出一大把放在长桌上让他们自己拿来尝尝,脸皮厚的拿两颗,脸皮薄的就拿了一颗。
尝过后果然不错,于是一大早就开了张。
杨继西称斤两,孙桂芳就在一旁收钱找钱,杨继康站在货架处,有人要是瞧上了啥,他就拿上前给人看看,每一个东西下面都标了价钱的,所以杨继康也不会弄错。
至于杨二爷爷,他正在灶房做早饭呢。
忙了一个多小时,几人在坐下吃起早饭,杨继康吃完就要回去了,杨继西直接装了五斤糖让他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这么多,牙都给吃坏咯。
杨继康无奈道。
大人也能吃嘛,泡水啥的都行,杨继西笑道。
家里还放着小零食,嫣嫣会给欢欢他们分享的,所以杨继西便没拿别的东西。
和我们客气啥,别客气,杨二爷爷背上背篓,走,咱们一道出去。
今天是开业的第一天,杨继西和孙桂芳准备在铺子上住一晚上看看。
来杂货铺的人不少,都是冲着那个买一斤送半斤的活动来的,也有瞧着别的东西不错,价钱也不是很贵,而供销社那边没有,便也跟着买了。
买鸡蛋的人也不少。
陈翔和成才过来时,才发现开铺子的是他。
杨哥开的啊!
成才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后面的货架,这一看就不是县里弄回来的东西。
进来坐,杨继西招呼着他们进堂屋坐,孙桂芳还泡了茶。
我们是想看看啥亏本生意,买一斤送半斤,哥,你这不亏本啊?
成才听着都觉得心疼。
先打出名声嘛,杨继西拿了点青果糖给他们吃,尝尝。
味道不错,陈翔的女儿今年两岁多了,正是喜欢这些的时候,我来一斤。
孙桂芳笑眯眯地给他们一人装了一斤,可当他们给钱时,二人却不要了。
咱们什么关系,你们帮了我们不少忙,别这么客气,下次来再收。
杨继西把钱退了回去。
二人也不是扭捏的,道谢后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还跟家里亲戚宣传了一波杨记杂货铺。
比起他们这边的生意,供销社那边就差了一点。
这不,平日里仰着鼻孔总是对乡亲们有些不耐烦的谢姐,这会儿就正骂着呢,买一斤送半斤,真想得出来,为了抢咱们的客人,亏本的生意都干!
第一百三十五章
闻言, 正在整理东西的另一个人回道,听着是有些吃亏,不过不说别人了,我都想要买呢。
买一斤送半斤, 那不是掉下来的馅饼儿吗?
这搁在谁身上不动心的。
那是你, 谢姐翻了个白眼, 从兜里拿起一把瓜子一边磕着一边道, 我可不想要, 谁知道他们是在哪里拿的货,这政策才刚开始呢, 他们立马就开店了,要说这货是见得光的,我不信。
也不能这么说, 这政策也不是才开始,去年年底人家沿海就开始个体经济的发展了, 和她年纪差不多大的人姓李, 李姐的脾气好, 对待乡民的态度也不错,所以比较受来供销社买东西人的喜欢。
听谢姐怼自己, 李姐只是笑了笑解释了一番。
谢姐最不喜欢她这笑眯眯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个坏人,啥好事儿都是她做的。
反正我不信, 瞧着吧, 过几天肯定吃出事儿。
谢姐踢了一下脚边的空箱子,你不是爱捡这些破东西回去吗?这还有一个。
好, 李姐弯腰把空箱子拿走了, 见她去了仓库那边。
谢姐再次翻了个白眼, 嘴里骂道,穷酸样。
赵保国这会儿刚过来卸货,见李姐过来,便打了声招呼,要说二人还是亲戚关系呢,赵保国能进供销社干活儿,也有李姐的功劳。
姐,这的箱子我都叠好了,你待会儿回去直接提着就走。
赵保国指了指墙角处的那一叠纸箱子说。
好,李姐见他们把货都清算好一一整理到原处后,低声跟赵保国道,面馆对面开了一家杂货铺,我听说那青果糖买一斤送半斤呢,你等下得空帮姐买两斤。
我也正想去买呢,赵保国想到自家孩子,到时候我一起买了。
成,说完,李姐把两毛钱塞给他,赵保国不要就被她踢了一脚,给我拿着,不骂你你还不行了。
赵保国无奈一笑,等把手里的活儿全部做完后,这才和几个兄弟去杂货铺那边,结果到了那,发现排队的人还挺多。
这人真多啊,同行的一汉子惊讶道。
排在他们前面的一汉子闻言转头笑了一声,买一斤送半斤,这一斤半的糖才一毛钱,谁都想买,我家五个孩子呢,每次去供销社都得买好几毛的钱,这下好了,我在这杂货铺买几毛钱的,可够他们吃好久了。
身为供销社的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不自在,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有些便宜。
要十斤?那就是送五斤啊,同志我好心提醒你啊,这天气越来越热,糖放久了可是会化的,化了就得招蚂蚁,那是又浪费又脏,吃多少买多少比较好。
杨继西麻利地给上一位客人称好青果糖递过去,就听下一个客人说要十斤,于是好心提醒。
那人也是好脾气,闻言解释了一番,我家可吃不了这么多,这不是帮几家人带点回去吗?
这样啊,来十斤一共送五斤,加起来是十五斤,同志你看看称对不对,杨继西把称递过去给他看。
对的对的,那人仔细看了看后,连连点头。
你这称得多,我送你几颗,路上甜甜嘴,杨继西随手又抓了五六颗塞到那人的兜里,然后把那一大布袋青果糖递过去。
恋耽美
行。
两天后,杨继西正在承包地干活儿,杨二奶奶就带着陈大哥来了。
杨继西赶紧放下锄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快步下去,陈大哥。
欸不急不急,陈大哥让他慢着点,我来就是说房子出租的事儿,我爸同意跟我们去县里生活了,这房子我就租给你们,一个月2块钱,一年24块,你觉得怎么样?
这也太低了,你们家房子那么大呢,杨继西道。
大是大,可也旧了许多,再说你们帮我们看着点房子,也有人气在,房子不容易塌,你要是觉得可以,咱们就签字。
陈大哥道。
成,杨继西应下,接着转头对孙桂芳父女还有杨二爷爷道,我回家一趟啊!
去吧,过来的时候带点水啊!
杨二爷爷大声回着。
欸,杨继西应着,与陈大哥一道回了家。
陈大哥是个有文化的人,字也写得好看,杨二奶奶等他们签好、盖好手印后,拿出二十四块钱给陈大哥。
你们既然要开铺子,那正好了,我爸爸放药材的地方刚好是前屋,药材都分给我两个师兄了,柜子还在,收拾收拾就能置办东西。
谢谢谢谢。
杨继西二人道谢,接了陈大哥给的钥匙,还把人送到大柳树那边,杨继西这才提着水往承包地走去。
杨二奶奶坐在堂屋,拿着那几把钥匙心里有些感慨,谁能想到继西小两口这么有本事,又是建房又是买房,现在又要开杂货店了。
之前过继杨继西他们的时候,说闲话的人不少,什么三房占他们的便宜,什么继西两口子啃老啥的,啥难听话都有,可事实上呢?
他们手里的钱,继西他们即便是借来用了,可后面过节或者是他们生辰的时候,都会加倍用红封补给他们,说享福,还是他们享福得多呢。
奶奶,我渴了,想喝水。
嫣嫣小跑进屋,拉着杨二奶奶的手软声道。
好好好,杨二奶奶给她倒了温白开,看她喝下后,才放她去玩儿,不准出院子哦。
好。
嫣嫣大声回着。
很快小身影就不见了。
杨二奶奶把钥匙和签下的东西放好,便开始准备午饭。
孙父得知他们已经租下房子准备开杂货铺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问钱够不够,缺钱就直接说,我们还有点闲钱。
不用了爸,我们心中有数,不然也不敢开铺子啊,孙桂芳笑道。
知道你们有数,所以更怕你们不张口了,孙父笑着解开上衣,然后从内兜里拿出十张十块钱出来塞给孙桂芳,还好我出门的时候,你妈给我放了一百块钱,过年的时候听你们说可能要开铺子,就怕你们急用钱呢。
爸....
孙桂芳捏着钱不知道说啥好。
收着,不管缺不缺,拿着也宽裕些,孙父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见她要塞回来,孙父往后一避,接着笑道,我又不是白给你,是借给你们的,有啥不好意思要。
最后孙桂芳拿着钱去找杨继西,杨继西想了想,先收下,等铺子开张后,再还给爸妈,那会儿他们就该放心我们不缺钱了。
行,孙桂芳把钱收着,又去跟杨二奶奶说了这事儿,杨二奶奶也是这个意思。
不收他们会挂念担心,还不如收着宽心呢。
同样是做父母的,杨二奶奶很理解孙父和孙母的心情,劝着他们先收下。
好。
而这边杨继西得空的时候,带着孙桂芳去收拾了一下房子,顺带把请杨文清寄货的信寄出去了。
陈叔家的房子是狭长的,前屋就是面向街道的屋子,以往病人过来看病,就是在这里坐着,等着陈叔抓药啥的。
柜子啥的都很整洁,看来陈家人走之前就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从中间门往后进去,左边一道门打开是灶房,右边就是堂屋,吃饭的地方,这还有桌子椅子呢,再往前一点就是两个房间,房间里干干净净,床上还有稻草,铺上被单就能睡觉了。
就是采光差了些,不过也不打紧,房子只要不漏雨就好了。
见他们锁上门出来,隔壁一老头问道,你们租下了?
是,以后还要请阿叔多照顾啊。
杨继西笑道。
都是邻居,客气啥,我姓王,你那边住着的姓柳,这连着三家人,再过去一点又是几家人,对面是国营包、面馆。
杨继西他们和王大爷说了一会儿话后,便回家去了。
还要请李叔打货架,几天后,杨继西和杨二爷爷还有杨继康,一人背着两个大架子,赶往镇上。
把架子放好后,杨继西又带着他们用旧报纸把墙壁全部贴上,瞧着倒是有几分好看。
半个月后邮递员送来了好几大包东西,杨继西没填镇上的地址,毕竟镇上那没人,送去也没用。
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杨文清寄过来的货,好一点的东西也有,比如麦乳精啥的。
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张清单,全是杨文清写下来批发价,以及建议他们卖多少的价钱。
留一罐在家里吃,杨继西拿出一罐麦乳精放在桌上。
还没开始赚钱呢,就开始花钱了,杨二奶奶有些心疼,但见嫣嫣眼巴巴地看着麦乳精后,立马又心软了,嫣嫣走,奶奶给你冲麦乳精喝。
奶奶也喝,爷爷也喝,爸爸妈妈都喝,嫣嫣道。
好好好,那我多冲一点。
至于其他东西,嫣嫣吃得并不多,所以不知道味道,但见那些颜色好看,眼睛都有些移不开了,不过想到麦乳精,她赶紧跟上杨二奶奶。
这边杨继西三人把东西一一分类装进不同的布袋中,然后放在三个大背篓里。
我觉得不止这些,杨继西道。
对啊,这些摆满货架是刚刚好,但是如果卖完了,那就没有货了。
孙桂芳也说。
于是他们决定再等两天,果不其然,第三天邮递员又来了。
见他也不容易,那么大个袋子呢,怕有一两百斤重,杨继西请对方在家吃了顿饭,还做了肉,邮递员有些不好意思,我叫王成功。
他自然知道杨继西叫啥,毕竟邮寄过来的名字摆着呢。
临走时,邮递员说自己就住在镇上,要是有啥东西需要寄出去,也可以先找他。
孙桂芳听完心中一动,王同志,你家是不是住在国营面店对面啊?
王成功一愣,是啊,弟妹怎么知道?
那巧了,我们是邻居,陈叔家的房子我们租下来了,杨继西哈哈大笑。
王成功也很意外,原来租下房子的是你们啊,怎么没见你们过去?
明儿一早就过去,杨继西把人送到大柳树那边,这才回家和孙桂芳他们把包裹拆了。
这一部分全是存货,和之前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杨继西他们把东西分好,选了点好吃的留在家里,给嫣嫣还有欢欢乐乐他们吃。
剩下的第二天全部背到铺子里去,天刚蒙蒙亮,几人就到铺子里了。
杨二爷爷今儿请人帮自己放牛,特意来帮着收拾。
杨继康和杨继西的背篓特别大,他们二人就背了三分之二的货,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孙桂芳和杨二爷爷背着的。
此时杨二爷爷把豆油灯挂在一旁,帮着把东西一一摆在货架上,这铺子门那摆着一张长条桌子,这是灶房摆着的也没用,杨继西索性把它收拾干净,然后拦了摆货的地方。
这样除了卖东西的人外,买东西的人就站在长桌外面,指着货架上的东西说要啥就成了,既能防止偷盗,也能防止场面过于混乱。
东西全部摆好,已经八点左右了。
杨继西爬上木梯,把李叔按照他写出来的字而刻出来的木牌挂在了门上方:杨记杂货铺。
王大爷背着手,正准备去对面吃点馒头稀饭啥的,不想一出门就瞧见这一幕。
他也有点墨水,一眼就看出木牌上写的啥,再往前一看,好家伙,四个大货架,全部放满了东西!
你们要开铺子啊?
是啊王大爷,孙桂芳笑着给他塞了几颗糖,绿色的外皮,瞧着个头也大,拿在手里都能闻见一股香甜味儿,刚开张,给大爷您的孙子孙女甜甜嘴。
另一旁柳老婆子越往这边看呢,孙桂芳也同样往她手里塞了几颗。
杨继西拿出一挂小火包,就挂竹子上,插在门前就给点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很快吸引了镇上人的注意。
各位乡亲父老,我们杨记杂货铺今儿开张,这种糖买一斤送半斤,开业前三天都是这样!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瞧一瞧,咱们杂货铺啥都有,油盐米酱醋茶,糖啊枣啊鸡蛋啥的都有都有。
杨继西大声道。
他手里那种糖,就是孙桂芳刚才塞给别人的那种糖,这糖叫青果糖,有几种口味的,也是杨文清之前寄回来给他们吃的糖。
因为想着开店优惠,杨继西就放在福窝里,空间里好几百斤呢,足够卖了。
买一斤送半斤?真的假的?
多少钱一斤啊?
家里有孩子的问得格外大声。
一毛钱一斤,杨继西笑眯眯地抓出一大把放在长桌上让他们自己拿来尝尝,脸皮厚的拿两颗,脸皮薄的就拿了一颗。
尝过后果然不错,于是一大早就开了张。
杨继西称斤两,孙桂芳就在一旁收钱找钱,杨继康站在货架处,有人要是瞧上了啥,他就拿上前给人看看,每一个东西下面都标了价钱的,所以杨继康也不会弄错。
至于杨二爷爷,他正在灶房做早饭呢。
忙了一个多小时,几人在坐下吃起早饭,杨继康吃完就要回去了,杨继西直接装了五斤糖让他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这么多,牙都给吃坏咯。
杨继康无奈道。
大人也能吃嘛,泡水啥的都行,杨继西笑道。
家里还放着小零食,嫣嫣会给欢欢他们分享的,所以杨继西便没拿别的东西。
和我们客气啥,别客气,杨二爷爷背上背篓,走,咱们一道出去。
今天是开业的第一天,杨继西和孙桂芳准备在铺子上住一晚上看看。
来杂货铺的人不少,都是冲着那个买一斤送半斤的活动来的,也有瞧着别的东西不错,价钱也不是很贵,而供销社那边没有,便也跟着买了。
买鸡蛋的人也不少。
陈翔和成才过来时,才发现开铺子的是他。
杨哥开的啊!
成才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后面的货架,这一看就不是县里弄回来的东西。
进来坐,杨继西招呼着他们进堂屋坐,孙桂芳还泡了茶。
我们是想看看啥亏本生意,买一斤送半斤,哥,你这不亏本啊?
成才听着都觉得心疼。
先打出名声嘛,杨继西拿了点青果糖给他们吃,尝尝。
味道不错,陈翔的女儿今年两岁多了,正是喜欢这些的时候,我来一斤。
孙桂芳笑眯眯地给他们一人装了一斤,可当他们给钱时,二人却不要了。
咱们什么关系,你们帮了我们不少忙,别这么客气,下次来再收。
杨继西把钱退了回去。
二人也不是扭捏的,道谢后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还跟家里亲戚宣传了一波杨记杂货铺。
比起他们这边的生意,供销社那边就差了一点。
这不,平日里仰着鼻孔总是对乡亲们有些不耐烦的谢姐,这会儿就正骂着呢,买一斤送半斤,真想得出来,为了抢咱们的客人,亏本的生意都干!
第一百三十五章
闻言, 正在整理东西的另一个人回道,听着是有些吃亏,不过不说别人了,我都想要买呢。
买一斤送半斤, 那不是掉下来的馅饼儿吗?
这搁在谁身上不动心的。
那是你, 谢姐翻了个白眼, 从兜里拿起一把瓜子一边磕着一边道, 我可不想要, 谁知道他们是在哪里拿的货,这政策才刚开始呢, 他们立马就开店了,要说这货是见得光的,我不信。
也不能这么说, 这政策也不是才开始,去年年底人家沿海就开始个体经济的发展了, 和她年纪差不多大的人姓李, 李姐的脾气好, 对待乡民的态度也不错,所以比较受来供销社买东西人的喜欢。
听谢姐怼自己, 李姐只是笑了笑解释了一番。
谢姐最不喜欢她这笑眯眯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个坏人,啥好事儿都是她做的。
反正我不信, 瞧着吧, 过几天肯定吃出事儿。
谢姐踢了一下脚边的空箱子,你不是爱捡这些破东西回去吗?这还有一个。
好, 李姐弯腰把空箱子拿走了, 见她去了仓库那边。
谢姐再次翻了个白眼, 嘴里骂道,穷酸样。
赵保国这会儿刚过来卸货,见李姐过来,便打了声招呼,要说二人还是亲戚关系呢,赵保国能进供销社干活儿,也有李姐的功劳。
姐,这的箱子我都叠好了,你待会儿回去直接提着就走。
赵保国指了指墙角处的那一叠纸箱子说。
好,李姐见他们把货都清算好一一整理到原处后,低声跟赵保国道,面馆对面开了一家杂货铺,我听说那青果糖买一斤送半斤呢,你等下得空帮姐买两斤。
我也正想去买呢,赵保国想到自家孩子,到时候我一起买了。
成,说完,李姐把两毛钱塞给他,赵保国不要就被她踢了一脚,给我拿着,不骂你你还不行了。
赵保国无奈一笑,等把手里的活儿全部做完后,这才和几个兄弟去杂货铺那边,结果到了那,发现排队的人还挺多。
这人真多啊,同行的一汉子惊讶道。
排在他们前面的一汉子闻言转头笑了一声,买一斤送半斤,这一斤半的糖才一毛钱,谁都想买,我家五个孩子呢,每次去供销社都得买好几毛的钱,这下好了,我在这杂货铺买几毛钱的,可够他们吃好久了。
身为供销社的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不自在,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有些便宜。
要十斤?那就是送五斤啊,同志我好心提醒你啊,这天气越来越热,糖放久了可是会化的,化了就得招蚂蚁,那是又浪费又脏,吃多少买多少比较好。
杨继西麻利地给上一位客人称好青果糖递过去,就听下一个客人说要十斤,于是好心提醒。
那人也是好脾气,闻言解释了一番,我家可吃不了这么多,这不是帮几家人带点回去吗?
这样啊,来十斤一共送五斤,加起来是十五斤,同志你看看称对不对,杨继西把称递过去给他看。
对的对的,那人仔细看了看后,连连点头。
你这称得多,我送你几颗,路上甜甜嘴,杨继西随手又抓了五六颗塞到那人的兜里,然后把那一大布袋青果糖递过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