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错误举报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156)

    杨继西把南瓜端到堂屋后,很快又回来了。
    康哥他们在编竹篮,拿到县里的杂货铺去卖的,他们的竹篮小巧精致,卖得还不错呢。
    他们这杂货铺没收竹制品,一是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少,镇上不好卖出去,二是占地方,他们的货又到了许多,两个房间都堆了好些了,竹篮再来,那就没地儿咯。
    前天大嫂还过来卖鸡蛋呢,孙桂芳又说起沈凤仙,她还跟我打听隔壁柳婶子回来没,说是回去跟三婶说,你说是三婶打听,还是她想给三婶听啊?
    杨继西闻言一笑:那就不知道咯。
    他好久没去杨老婆子那边了,杨老婆子最近也很少出门,都在家待着。
    杨继北回去背粮食倒也容易,杨二奶奶还说杨老汉二人这是转了性了呢。
    吃过饭后,杨继西帮着收拾好,就准备去洗澡,结果刚回来的王成功拿来了一封信,这是李成杰寄给他们夫妻的。
    这还是第一次单独给咱们寄信呢。杨继西说。
    李成杰出去后,也不是没来过信,但多是给成才,然后里面向他们问好的话,成才会拿过来给杨继西他们还有陈翔看。
    拆开看看说了啥。
    孙桂芳也好奇。
    杨幺妹见有孩子过来买糖,便出去招呼小客人了。
    李成杰在信上说,他现在在搞服装店,才这么点时间,就发觉这里面的商机非常大,所以他也不开店了,想直接搞个服装厂。
    这可要老多钱了,李嫂那边还要运转生意,抽出来的钱也没有太多,所以李成杰手里缺钱。
    如果杨继西他们愿意参与,那就当他们的创业金了,里面还有两张火车票,说他们可以先过去看看再做决定。
    你怎么想的?
    孙桂芳问他。
    李哥的能力,那是绝对有的,杨继西说,跟着他干准能赚钱,不过我们那点家底,李哥不一定看得上眼,也不知道能不能帮着他。
    对他们来说,手里有两三千块钱,那就是比较富裕了,可李成杰是七十年代的万元户,那眼界可不一样的。
    这火车票是咱们这边的章。孙桂芳刚点头,就发现火车票是他们这边出售的,因为章不一样。
    我看是李嫂怕我们不答应,所以和李哥商量好后,一个写信过来,一个把票一道寄过去再一起寄过来的吧。
    杨继西觉得有些复杂了,不过准备得确实好。
    要不,咱们出去看看,说起来我们还没一起出过远门呢,来回十天左右,也不久。
    杨继西说。
    好是好,可这事儿还是得和爹娘商量商量,别让他们担心。孙桂芳抱着他的手臂道。
    好。
    第二天,杨继西回生产队和杨二爷爷他们说了这事儿,杨二爷爷和杨二奶奶没有意见。
    就你说的,来回才不过十天,这十天的功夫能见不少世面呢!要是能拍点相片回来,那就更好了,也给我们见见,这挨着大海的城市到底长啥样。
    杨二爷爷说。
    你爹说得对,继西啊,你们还年轻,能四处走走看看,那是很好的,不过这火车票钱,你们得还给人家啊,不能白得。
    杨二奶奶叮嘱了一番。
    于是杨继西找队长开了介绍信,几天后,夫妻二人一人背了一个小包,便出门了。
    多的东西他们放在空间呢。
    铺子由杨幺妹还有刘章看着,他们也放心。
    也不知道嫣嫣闹不闹。
    他们到了县城后,坐上班车去市里,然后坐火车到沿海。
    现在刚上班车没多久,孙桂芳就提起嫣嫣了。
    这几天我们一直陪着她,还答应给她带什么什么东西,小家伙高兴得很呢,杨继西想起嫣嫣笑眯眯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我也请大娘他们帮着看着点孩子,这十天就不让嫣嫣去镇上了,就在老家我们也放心。
    娘也是这么说的。孙桂芳把自己的布包放在二人中间,趁机在下面握住杨继西的手,杨继西侧头看她。
    睡一觉,下车了我唤你。因为今天要出远门,孙桂芳也比较激动,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呢。
    听杨继西这么说,孙桂芳也有些困了,她靠着窗,很快便睡着了。怕她这样睡脖子不舒服,杨继西把她的脑袋放在自己肩膀上靠着,整个人往下缩了缩,让孙桂芳睡得更舒服些。
    等杨继西唤醒孙桂芳的时候,车已经进站了,车上的人陆陆续续开始下车,就只有几个人在上面。
    你就这个姿势坐了这么久?
    孙桂芳见他起身腿有些不稳,立马知道是腿麻了,顿时心疼得不行。
    这人长得太高了,也不好,下次一定记得活动活动腿。杨继西背着一个包,另一个包他趁着人不注意放到空间去了。
    没有下次了。孙桂芳才不接茬呢,得了他的保证,这才露出笑颜,二人下了车,出了车站赶往火车站。
    我的天,孙桂芳看着一路的人和东西,惊讶地抓住杨继西的手臂,西哥,好热闹啊!
    卖地瓜的,卖烧土豆的,还有卖鸡蛋饼的,叫卖声不断,人也多,瞧着十分热闹。
    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做生意的也多了,等咱们到沿海,那边更多呢。
    杨继西笑着去买了两个鸡蛋饼,和孙桂芳一人一个。
    好吃,加点辣酱肯定更好吃。孙桂芳一边吃一边道,天冷的时候,她就爱吃辣的。
    那咱们回家试试。杨继西笑。
    好。
    两天后,他们终于到了沿海城,下火车时,二人腿都是软唧唧的,即便在火车上他们也没有一直坐着,而是逮住时间就走动一下,但从未坐过这么远的路,腿还是有些肿了。
    李成杰也拿不准他们会不会来,但还是让小夏在这边等着,手里举着个牌子,就站在火车站出口处。
    杨继西一出站就瞧见小夏举着一个大纸牌站在人群里,纸牌上面写着杨继西和孙桂芳的名字。
    是小夏。孙桂芳也看见小夏了,因为对方实在是长得高大,在人群中很显眼。
    杨哥,嫂子!
    小夏笑眯眯地冲他们招手。
    李哥就怕你们没来,这些天一直念叨呢。小夏带着他们往旁边的停车位走去,高楼让杨继西夫妇看得目不转睛。
    在看见小夏开着一辆四轮车过来时,也有些惊讶,二人上了车,透着车窗看向外面的城市。
    比起他们省城,这沿海经济开发处可漂亮多了,高楼多,做生意的也多,到处都通了电,瞧着十分漂亮。
    再看那些小伙子,小姑娘们,穿得都很好看,颜色也不像他们小县城那么朴素,还有头发。
    孙桂芳盯着几个姑娘的卷发看:真好看啊。
    那是喇叭裤吧?
    杨继西则是盯着小伙子的紧身裤看。
    小夏闻言应着:是啊,现在流行得很呢,我们厂里就在加做这个,订单多得很!
    孙桂芳却不是很喜欢那裤子,但杨继西要是喜欢,也能买:西哥,咱们买几条回去?
    不要不要,杨继西连忙摆手,我不适合这种裤子,而且我也不是很喜欢。
    我也不喜欢,小夏大笑道,可现在好些年轻人就爱这个呢,我们喜不喜欢不打紧,能靠这个赚钱,我啥都能接受。
    车开了四十分钟左右,他们来到了一大片厂区。
    这是郊区,眼前全是厂房,什么鞋厂,服装厂,多得不得了,远处还能看见一点田地,除此之外就是进进出出上班的人,现在是早上九点左右,骑自行车的人不少。
    我们的厂房在这边。把车停好后,小夏带着他们往里面走。
    进大门的时候需要签字,然后守门的大爷会盯着他们看几眼,再放他们进去。
    别小看这几个大爷,记性好得很呢。小夏小声道。
    孙桂芳和杨继西点头。
    到李成杰所在的服装厂时,李成杰正在和人谈单子,于是小夏就带着杨继西他们在厂里转悠,城里有不少缝纫机,还有正在干活儿的女工与男工。
    瞧着他们的动作都挺熟练,孙桂芳一脸佩服道:我要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早就把你那件棉衣做好了。
    慢慢来,现在天还不怎么冷呢。杨继西说。
    李成杰忙完后,赶忙过来和他们打招呼。
    我现在吃住都在这边,李成杰带着他们来到后面几间屋子介绍了一下,这间是小夏他们住,这里是上夜班的人住,这边灶房加食堂,我们吃饭就是在这边。
    杨继西他们出火车站没多久,就被小夏带着去吃了面,这会儿也不饿,于是便进了李成杰的小办公室,谈起一起做生意的事。
    他们夫妻在火车上就商量过了,再看了这大城市的样子,以及李成杰的干劲后,原本准备拿出五百块钱,现在拿出一千块钱。
    李成杰也不嫌弃这一千块钱,说实话,他想着能有五百块就不错了,结果多了五百,这也是惊喜。
    他写了承诺书和分红协议,夫妻二人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了手印后,东西一方一份放着就成。
    接下来杨继西和孙桂芳就被小夏带着去沿海比较出名的地方游玩,李成杰把自己的相机给了小夏,小夏给二人拍了不少照片。
    大海可真美啊。孙桂芳和杨继西在海边站着,孙桂芳手里还抓着一把细沙呢。
    是啊。杨继西点头,接着一阵海风袭来,一直生活在淡水区的二人顿时眉头一皱,接着同时转过身来。
    就是海风味儿有点上头。
    杨继西道。
    是啊是啊。孙桂芳连连点头。
    第一天就把正事儿办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杨继西夫妻不是跟着小夏到处游玩,就是二人单独四处走走逛逛,他们去批发区买了不少吃的喝的,糖果也买了不少,都分类装在空间里,准备以后上架在小杂货铺。
    衣服他们给亲戚买了些,买得多的是布料,颜色正,做衣服那铁定好看啊!
    关键是便宜!
    眼瞅着几天下来,空间堆得满满当当,二人拿到那天拍的照片后,便心满意足地和李成杰他们道别了。
    比起预计的时间,他们早回家了两天。
    他们直带了衣服和照片回铺子上,杨幺妹看着那些照片,眼睛亮晶晶的:真好看啊!
    是啊,外面发展可快了,晚上更漂亮,全是电灯
    孙桂芳和杨幺妹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杨继西把衣服分了分,先让杨幺妹选她的。
    他们只带了女士衣服回来,男士的没有,但是有布,看上啥料子,用料子做就成。
    杨幺妹选了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真好看。
    我们买的都是夏天的衣服,现在便宜得很。孙桂芳说。
    有机会了,我也和阿章还有平安出去看看。
    那肯定的。
    当天下午杨幺妹和刘章回老马沟了,于是杨继西和孙桂芳把前门一关,将空间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顿时堆满了堂屋。
    二人忙了大半夜,把他们住的房间当成库房,把东西一一规整好,然后睡在中间的床上,因为周围都是东西,所以有些挤。
    好在都是些轻巧的,要是重一点的他们都怕晚上会掉下来打到他们。
    第二天杨继西去了几个姐姐家里,把衣服给送过去了,这是孙桂芳给她们挑选的,每件衣服都很适合她们。
    在二姐家吃了饭,杨继西又回了镇上,得了口信的杨二奶奶带着嫣嫣已经到铺子上了。
    此时正笑眯眯地和孙桂芳说话,身后的货架上多了不少新鲜玩意儿,布料也被摆出来卖了。
    出门时杨继西看见有十匹布呢,现在只有两匹在那摆着了。
    今儿生意挺好?
    杨继西抱起冲过来的嫣嫣问道。
    好,好得很呢!我要是再晚点来,桂芳一个人都忙不过来。杨二奶奶笑道。
    下午杨二奶奶还有孙桂芳带着嫣嫣,还有给孙父他们的东西去了水竹林生产队。
    杨继西看铺子。
    王成功难得休息一天,见他们回来了,便过来串门。
    索性也没事,杨继西拿出在沿海买的象棋,摆在长桌上,和王成功下起来了。
    柳老二听见王大爷给王成功助威的声音,走过来一看发现在下棋,于是也加入了战斗。
    有人来买东西,杨继西就卖,没人就继续下棋,今晚孙桂芳她们不回来,于是王大嫂干脆让杨继西去他们家吃饭。
    杨继西也没空手去,拿了点小零食给王小松,王小松得了吃的,高兴得不行。
    听杨继西说起沿海城市发展迅速,王大爷十分感慨,更多的是喜悦:我想不久的将来,咱们这边也会发展成那样的。
    只要能通电,我都觉得很满足。王成功笑道。
    有点出息。王大嫂笑骂着。
    第二天下午,在孙桂芳她们回铺子后,杨继西一个人回了生产队,他找上杨继康。
    李哥那缺人,男工是二十八块钱一个月,包住,吃饭是跟着吃,加肉得给钱,你去不去?
    杨继康一拍大腿,神情激动道:去啊!石头马上就念初中了,欢欢和乐乐也大了,这哪里都得用钱,不过能织干几个月吗?春耕我还得回来
    回来啥啊,杨继西哭笑不得,承包地的活儿,就我们帮着一起干了,你放心在外面找钱就是。
    那也不能让你们白干,我给钱。杨继康越想越觉得可以,于是去找康嫂商量,康嫂也激动,于是晚上就给杨继西回了话,杨继康要去李成杰那。
    这工钱和工人工资差不多了,只是没有工人那么好的待遇,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啊。
    杨继康和几个姐夫一道拿着杨继西给的地址,去了沿海,半个月后寄信回来,表示一切都熟悉了,今年过年也不回家,就在外面干。
    这杨继康无缘无故离开了这么久,生产队的人自然发现了,但不管别人怎么问,康嫂只是说在外面接了个活儿。
    杨老婆子的脑子难得转了一圈:我看这事儿一定和继西有关系,他们之前好像去了沿海,回来没几天,继康就出去了,你们说是不是继西给介绍的活儿?
    沈凤仙和杨继东闻言心中一动。
    于是他们晚上来找杨继西,笑着扯了几句场面话后,杨继东笑问道:是这样的继西,你说你之前去大城市了,那、那边的活儿多吗?
    他们倒是没脸说啥你给我们找个活儿,而是换了个方式问道。
    多,杨继西笑着点头,要不说是大城市呢?不过活儿多,也累,还得离开家乡,能承受这些,其实我觉得出去找活儿做也不错。
    那、那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沈凤仙问。
    二三十吧,具体多少我没问。杨继西说。
    二三十那也很多了!
    夫妻二人回家后怎么也睡不好,杨继东激动道:就算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吃喝住用五块钱,那还有二十块呢!一年下来就是,就是多少来着。
    他读书是个不厉害的,也读得少,有些算不清。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