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奴六棋-胭脂奴(7)
胭脂稳住脚步,悻悻地拍了拍胸口。
谢留:无事献什么慇勤?他扭头望过来,神情冷淡孤傲。
怎么是献慇勤呢。
胭脂被无缘由地讽刺一句也不羞恼,她开始回过来味了,虽然谢留不记得她了,但也不代表他会如同以前那般喜欢她。
说不定听了某些风风雨雨,知道是她不顾他死活把他送去参军的,心里正厌着她。
前前后后这些事,加上昨夜跟今早的别扭,对她有误解,言辞犀利些也正常。
我是想问问,夫君是去哪个军营啊,晚上会不会回来用饭,她跟个贤妻良母似的对谢留叮嘱,要是在外边儿吃,你可不能再像昨晚那般喝得烂醉,让我一个人应对那帮莽汉。
她指的是宋霄炼等人吧?
谢留轻哼了声,她大概不知他们那帮人的身份。
要是知道了,像她这样爱慕虚荣的女子,怕是会换作另一种态度吧。
谢留:与你不相干的事少打听。
她打听什么了,她不就是多问了他一两句谢留上下扫量的目光跟把她看透了一样,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想我官居几何,想我如今什么身份。
胭脂:见了鬼了,定然又是谢愠背地里偷偷跟他说她的坏话。
可也没必要防得这么紧吧?
那夫君现在到底什么职位。她干脆破罐子破摔,我问二郎他怎么都不说,我想这是为何啊,总不能我一介妇人,夫君归来,我连他立了什么军功,当的什么职都不知道吧?
真要说出去,别人会笑话我的。
她看起来像是想出去跟人吹嘘炫耀,就在胭脂以为谢留不会告诉她时,谢留沉吟着道:你说得对,我应当告诉你的。
他眼里闪过一丝古怪的笑。
好奇心催使胭脂追问,不曾注意:是什么官啊?
就是
谢留反倒不慌不忙,故意吊她胃口似的。
胭脂忍不住上手:你快说啊。这显得她略有几分急不可耐、攀炎附势的样子。
谢留对她侧目,深邃的眼珠凝着拉扯他袖子摇晃的胭脂,倏地淡笑一声,很随意地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手下领着几个小兵,不大值得一提。
他尽可能地贬低了自己的能耐,轻而易举地让胭脂信以为真。
小官啊?
嗯。
胭脂对军营不了解,她所知道的东西都有限,谢留说什么她暂时当然是信什么的。
她想起那日在街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威武身影,略有些失落地问:不是什么将军那样厉害的官呀?
谢留才知大军回朝那天,胭脂也在。
俊秀的眉眼露出几分冷厉,轻声问:什么将军。
胭脂惊讶:就是那个在战场杀人无数,出尽风头,名声都传回京都的将军呀。你难道不知道他?
这岂不是证明对方站得太高,而他身份低微。不知道那种大人物的谢留,好像是真的很不厉害哦?
空气静默了一瞬。
谢留很快从胭脂那夸张欣羡的语气中,把她潜意思里的各种猜想琢磨了个透彻。
她不知道他。
她一听他说自己是个千户,不知道她见到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所以她瞧不起他。
胭脂把谢留长时间的沉默不语,误当做是刚才的话伤了他的自尊心。
不过那劳什子千户跟将军一比,这在人才济济的京都王城里确实听着好像没多大出息。
她莫名松了口气,看谢留的眼神发生了变化,是嫌弃也是轻视的,还带有一丝可笑的怜悯。
她充满同情地违心道:芝麻官也是官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夫君该知足了。
谢留面无喜色: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没有了。
难得见他吃瘪,胭脂矫揉造作地捂着嘴挡住窃笑:咳,那我不阻夫君去办事了,记得早些回来呀。
谢留走时看她的那眼神,大概是无意被她说中官职低微的事实,尤其最后一眼,颇有些要笑不笑的恼羞成怒在里面。
门外亲兵牵马过来,谢留一改调笑之色,沉声命令道:盯紧她。
胭脂跟出来时明显要说的不是关心他回不回来,而是其他事,不知为何临时改了口风。
既然她要装模作样,谢留纵使察觉她心里有鬼又怎好不配合她。
第11章
谢留走后不久,胭脂果然也出来了。
她从衣柜里挑了件她平日最喜爱的竹青色裙裳,虽然素净,但雪白里衣与外衣加起来,更显出她窈窕秀美的优势。
她挎着篮子,大大方方地走出谢府。
门口两边驻守的士兵还在,只是对她的行动视若无睹,没有丝毫要跟上的意思。
胭脂躲在墙角偷偷往回看,见此情景一颗心便缓缓放下了,她真怕她出门的时候,突然有人将她拦下,或是像那天一样领了谢留的命令监视她。
日头偏阴,青灰色的长巷里清冷得不见人影,挑着扁担的卖货郎连吆喝声都有气无力的。
待到走街串巷的货郎走远,四下安静无人,墙下才出现两道身影的窃窃私语。
孙畔青咬掉手中绣线,瞄着一旁扶着脸,满腹心事模样的胭脂,吐出残沫,这么说,你夫君当真还活着?
我就说嘛,之前大军归朝,我就问你夫君在不在里面,你还说绝无可能。
孙畔青蹭了她肩膀一下,打趣道:诶,千户大人,那是什么官?厉害吗?
厉害个屁。
胭脂坐在铺子的墙面下,在紧要关头把最后一个不雅的字咽回肚里。
她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轻快地往身上扇,扯着红唇刻薄道:厉害什么?他连最厉害的大将军都不认识,就是一个稍微窜出头的小将罢了。
孙畔青惊叹,怎会连大将军都不知道,他难道不在军营?
像要带走萦绕在周围的心烦意乱,胭脂手里摇晃的速度越来越快。
鬓边风声呼响,传来她嘲弄的话语,不是不知,是晓得名头,从未被大将军召见过。换句话说就是官职太低,连认识的资格都没有。
她似乎都说笑,拿着扇子点着空气。
你说他运气不好吧,他这际遇也是少有的吧?不用吃药就能从傻变好。
说他运气好呢,去了战场,居然没混出个名堂来。
一介武夫,能有什么用?还不如做学问的读书人。
孙畔青家中也有人在读书,此时肯定不能说读书人不好,于是跟着胭脂的话点头,好像是哦,有学问的才能当大官呢。
后面那句仿佛是刺到了胭脂心坎,让她没什么面子。
可话是她说的,想要补救也很难,而且武夫跟读书人比,肯定是读书人前程更大嘛,她也没说错啊。
其实她装作不在意地道:咳,其实,可能也没那么差啦。
小官兴许也有小官的能耐呢?
不知为何,让除她以外的人小瞧谢留,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大概是因为纵然她不喜欢谢留,好歹也是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虽然他现在变得陌生难以掌控,可以前相处多年的习惯还在。
她可以怎么骂他甚至咒他死都行,就是不太听得别人那么说他,会让她感到膈应?
意识到这点,胭脂神情一变,秀丽的眉头高高蹙起,她为什么要管旁人怎么看他。
她要的不就是在外人眼中谢留配不上自己,不然她今个儿冒着风险出来做什么。
孙畔青对此一无所知,她还安慰道:对,胭脂,不管官做的多大,人平安回来就很好啊,说不定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福气?
胭脂冷声一笑。
她摇扇的手停下,半遮着面,一双美目盈润出水,楚楚可怜,你知道他是怎么对我的吗?
说罢眼珠一转,便开始控诉谢留对她的恶行。
犹如倒苦水般,整个过程里,不仅美化了自己的坚贞,还有意营造出她的弱者形象。
还拜堂成亲呢?他如今对我误会重重,我怎么敢真的把自己交付给他?
他做了千户,官职不高,我也不嫌弃他,可你见过从他归家起,不但没给家里带来一份钱财,还要花家中妇人几两碎银的千户大人吗?
你是没看到他对我颐指气使的样子,好几次我都要怀疑,若是我不掏钱出来,他就要狠狠打我一顿了!
而且,他还亲口告诉我,他在军营里找过其他女子!
什么?孙畔青听得十分震撼,所理解的意思比胭脂说出来的更歪曲,他因有了别的女子就要打你,男子打女子,哪有这样的?负心汉!
也,差不多吧。
算了,不做多余的解释。
眼眶泛红不过一瞬间的事。
胭脂就如对谢留那般,重施故伎。
剩下的任由孙畔青说什么,她都只管遮面抹泪,概不反驳。
孙畔青见她哭声不大,却怪惹人心疼的,同情道:这样不行,要不要我帮你找他说说去?
胭脂愣住,受惊地摇头摆手,拒绝道:不妥不妥,你怎么说得了,你做不了主。
耿直如孙畔青,她脱口而出:我,我做不了,那谁做得了?
鱼儿咬钩这一刻,水面上突然泛起的涟漪,简直叫垂钓的人欣喜不已。
胭脂擦着透红的眼角,面露为难,总得是个男子。
而且还要会讲道理,最好读过书,能以理服人。
这
哀愁的叹息让她连眉目间都透着幽怜之相。
胭脂凄然摇头,拽紧孙畔青的衣裳,通情达理道:还是算了,我夫君一个大老粗,他能听进去谁的话?我就是羡慕你,阿青,幸好你还有个兄长,以后出嫁也不用担心受欺负。
你兄长风他肯定会为你撑腰的。
胭脂是孤女,身世很凄苦,这大家都知道。
甚至她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冲喜嫁给傻子夫君,后又把傻子送上战场这种事,都能在她说辞下渐渐演变成妻子的用心良苦。
战事频出,世人都贪生怕死,更怕没有饭吃。
有些地方营生都是问题,若不是京都有一国之主坐镇,恐怕京都城里早就因涌进来的大批流民乱成一团。
如此还不如去军营,上了战场不管早死还是晚死,好歹有军粮先养着。
这一看,反而衬得她很有先见之明。
不是毒妇,而是贤妻。
可是孙畔青的兄长,孙长风在京都书院读书,书院近来又在准备院试,许多学子都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放弃了中秋回家的计划。
他真能为了胭脂的事,特意跑回来一趟?
胭脂见好就收:罢了,偷闲不得了,我去看看花糕蒸熟了
孙畔青叫住她,胭脂。
她站住脚步。
孙畔青下定决心:还是让我兄出面为你做主吧,他肯定不会见你受欺负的。
温风送来胭脂委婉的声音,这怎么好意思,他还在备考吧,怕不是正忙?哪能回得来。
话是这么说,人还是殷切地回头,满是期盼。
孙畔青:兴,兴许呢。她也有些心虚了,可胭脂一旦握住了,就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她需要孙长风,比任何时刻更需要他。
如果她不想跟谢留拜堂成亲的话
她像只花蝴蝶轻盈地就绕了回来,紧挨着犹豫中的好友。
胭脂娇声蛊惑道:青青,秋凉了,你上回不是说给你兄新作了一身衣裳?做好了吗?我们给他送过去好不好。
要去京都书院,仅靠胭脂一个人是不大行的。
因为名不正,言不顺。
偶尔独身去个两三回已经是频繁了,再多去几回,旁人看她的眼色都要变了。
南朝是不大看重贞操,可不代表不注重一个人的名声,名声品性不好,同样会遭人瞧不起。
像通奸这种败坏德行的过分事,朝廷依旧有相关律例,来惩戒他们这些人犯法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她今早从谢府出来,还要有模有样地来装作开铺子的样子,故意找孙畔青出来,同她诉一大堆苦,为的就是借她来传递消息。
这样表面上看,陪好友去书院探望兄长,该是件多么理所应当的事啊。
京都城内,太峨山。
书院修建在半山处,远看宛如一座占地宽广、青瓦白墙的园林行宫,据说背后出资的还有当今好几大世家的影子。
胭脂同孙畔青坐在半山亭,等着孙长风出来。
大概半个时辰后,一道身影由远而近,胭脂看清楚对方长相后,瞬间心生一股极为明显的失落。
孙长风站在亭外,以借一步说话的理由让自个妹妹先到外边等他。
现在好了,周围再无其他人,胭脂颤声问:他呢?
孙长风见到她,有时觉得自己书是白读了,学了那么多诗书词汇,竟说不出怎么才能让她不失望伤心的话。
胭脂。
怎么只有你一个?我来是有事找他,他人呢?
阿锦他
孙长风想起与山长女儿在一块的盛云锦,迟疑了半刻,憨厚俊朗的脸上闪过心虚,胭脂,我们还有大几日就要院试了,各方子弟都在勤学苦练,就连夜里都是挑灯夜读。
难以面对身前女子的目光,孙长风干脆背对着她。
所以阿锦他作为甲等第一名学子,被山长寄予厚望,正在与其他学子交谈课业,不得空闲出来。
胭脂的青梅竹马盛云锦,与她的身份天差地别,是富贵人家出身。
有良好的家世,丰富的学识,光明的前景,这才是她真正想要嫁的人。
胭脂以为他会在得到通传的消息后,与孙长风一块出来见她,他们曾对外声称是义兄义妹,即使有私情明面上也好看些。
没想到他居然没来,不过考试确实是学子的头等大事,胭脂想到盛云锦说过,等他考取功名就和家里说要娶她的事,心中的焦躁顿时便没那么强烈了。
她把手里的食盒递过去,那劳烦长风兄把这个交给他。
孙长风回头,睇见面前年轻女子乖顺的娇颜,心头一软,你有什么事找他,我可以帮你传话。阿锦他就是忙,又放不下你,才叫我帮忙出来见你的。对了,这是他让我带给你的东西,让你平日待自己好些。
他给了胭脂锦囊大小的袋子。
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他们都心知肚明。
胭脂摸到了碎银大小的东西,沉默地捧在掌心里盯了片刻,忽而勾唇笑了笑,色如春花的容色煞的孙长风呆愣在原地。
怎么老是用钱来哄我?
她财迷似的摇了摇袋子,那我就勉为其难手下啦,记得将食盒给他,里头有我特意给他做的糕点,这次不吃,以后说不准就吃不到啦。
恋耽美
谢留:无事献什么慇勤?他扭头望过来,神情冷淡孤傲。
怎么是献慇勤呢。
胭脂被无缘由地讽刺一句也不羞恼,她开始回过来味了,虽然谢留不记得她了,但也不代表他会如同以前那般喜欢她。
说不定听了某些风风雨雨,知道是她不顾他死活把他送去参军的,心里正厌着她。
前前后后这些事,加上昨夜跟今早的别扭,对她有误解,言辞犀利些也正常。
我是想问问,夫君是去哪个军营啊,晚上会不会回来用饭,她跟个贤妻良母似的对谢留叮嘱,要是在外边儿吃,你可不能再像昨晚那般喝得烂醉,让我一个人应对那帮莽汉。
她指的是宋霄炼等人吧?
谢留轻哼了声,她大概不知他们那帮人的身份。
要是知道了,像她这样爱慕虚荣的女子,怕是会换作另一种态度吧。
谢留:与你不相干的事少打听。
她打听什么了,她不就是多问了他一两句谢留上下扫量的目光跟把她看透了一样,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想我官居几何,想我如今什么身份。
胭脂:见了鬼了,定然又是谢愠背地里偷偷跟他说她的坏话。
可也没必要防得这么紧吧?
那夫君现在到底什么职位。她干脆破罐子破摔,我问二郎他怎么都不说,我想这是为何啊,总不能我一介妇人,夫君归来,我连他立了什么军功,当的什么职都不知道吧?
真要说出去,别人会笑话我的。
她看起来像是想出去跟人吹嘘炫耀,就在胭脂以为谢留不会告诉她时,谢留沉吟着道:你说得对,我应当告诉你的。
他眼里闪过一丝古怪的笑。
好奇心催使胭脂追问,不曾注意:是什么官啊?
就是
谢留反倒不慌不忙,故意吊她胃口似的。
胭脂忍不住上手:你快说啊。这显得她略有几分急不可耐、攀炎附势的样子。
谢留对她侧目,深邃的眼珠凝着拉扯他袖子摇晃的胭脂,倏地淡笑一声,很随意地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手下领着几个小兵,不大值得一提。
他尽可能地贬低了自己的能耐,轻而易举地让胭脂信以为真。
小官啊?
嗯。
胭脂对军营不了解,她所知道的东西都有限,谢留说什么她暂时当然是信什么的。
她想起那日在街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威武身影,略有些失落地问:不是什么将军那样厉害的官呀?
谢留才知大军回朝那天,胭脂也在。
俊秀的眉眼露出几分冷厉,轻声问:什么将军。
胭脂惊讶:就是那个在战场杀人无数,出尽风头,名声都传回京都的将军呀。你难道不知道他?
这岂不是证明对方站得太高,而他身份低微。不知道那种大人物的谢留,好像是真的很不厉害哦?
空气静默了一瞬。
谢留很快从胭脂那夸张欣羡的语气中,把她潜意思里的各种猜想琢磨了个透彻。
她不知道他。
她一听他说自己是个千户,不知道她见到的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所以她瞧不起他。
胭脂把谢留长时间的沉默不语,误当做是刚才的话伤了他的自尊心。
不过那劳什子千户跟将军一比,这在人才济济的京都王城里确实听着好像没多大出息。
她莫名松了口气,看谢留的眼神发生了变化,是嫌弃也是轻视的,还带有一丝可笑的怜悯。
她充满同情地违心道:芝麻官也是官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夫君该知足了。
谢留面无喜色: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没有了。
难得见他吃瘪,胭脂矫揉造作地捂着嘴挡住窃笑:咳,那我不阻夫君去办事了,记得早些回来呀。
谢留走时看她的那眼神,大概是无意被她说中官职低微的事实,尤其最后一眼,颇有些要笑不笑的恼羞成怒在里面。
门外亲兵牵马过来,谢留一改调笑之色,沉声命令道:盯紧她。
胭脂跟出来时明显要说的不是关心他回不回来,而是其他事,不知为何临时改了口风。
既然她要装模作样,谢留纵使察觉她心里有鬼又怎好不配合她。
第11章
谢留走后不久,胭脂果然也出来了。
她从衣柜里挑了件她平日最喜爱的竹青色裙裳,虽然素净,但雪白里衣与外衣加起来,更显出她窈窕秀美的优势。
她挎着篮子,大大方方地走出谢府。
门口两边驻守的士兵还在,只是对她的行动视若无睹,没有丝毫要跟上的意思。
胭脂躲在墙角偷偷往回看,见此情景一颗心便缓缓放下了,她真怕她出门的时候,突然有人将她拦下,或是像那天一样领了谢留的命令监视她。
日头偏阴,青灰色的长巷里清冷得不见人影,挑着扁担的卖货郎连吆喝声都有气无力的。
待到走街串巷的货郎走远,四下安静无人,墙下才出现两道身影的窃窃私语。
孙畔青咬掉手中绣线,瞄着一旁扶着脸,满腹心事模样的胭脂,吐出残沫,这么说,你夫君当真还活着?
我就说嘛,之前大军归朝,我就问你夫君在不在里面,你还说绝无可能。
孙畔青蹭了她肩膀一下,打趣道:诶,千户大人,那是什么官?厉害吗?
厉害个屁。
胭脂坐在铺子的墙面下,在紧要关头把最后一个不雅的字咽回肚里。
她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轻快地往身上扇,扯着红唇刻薄道:厉害什么?他连最厉害的大将军都不认识,就是一个稍微窜出头的小将罢了。
孙畔青惊叹,怎会连大将军都不知道,他难道不在军营?
像要带走萦绕在周围的心烦意乱,胭脂手里摇晃的速度越来越快。
鬓边风声呼响,传来她嘲弄的话语,不是不知,是晓得名头,从未被大将军召见过。换句话说就是官职太低,连认识的资格都没有。
她似乎都说笑,拿着扇子点着空气。
你说他运气不好吧,他这际遇也是少有的吧?不用吃药就能从傻变好。
说他运气好呢,去了战场,居然没混出个名堂来。
一介武夫,能有什么用?还不如做学问的读书人。
孙畔青家中也有人在读书,此时肯定不能说读书人不好,于是跟着胭脂的话点头,好像是哦,有学问的才能当大官呢。
后面那句仿佛是刺到了胭脂心坎,让她没什么面子。
可话是她说的,想要补救也很难,而且武夫跟读书人比,肯定是读书人前程更大嘛,她也没说错啊。
其实她装作不在意地道:咳,其实,可能也没那么差啦。
小官兴许也有小官的能耐呢?
不知为何,让除她以外的人小瞧谢留,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大概是因为纵然她不喜欢谢留,好歹也是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虽然他现在变得陌生难以掌控,可以前相处多年的习惯还在。
她可以怎么骂他甚至咒他死都行,就是不太听得别人那么说他,会让她感到膈应?
意识到这点,胭脂神情一变,秀丽的眉头高高蹙起,她为什么要管旁人怎么看他。
她要的不就是在外人眼中谢留配不上自己,不然她今个儿冒着风险出来做什么。
孙畔青对此一无所知,她还安慰道:对,胭脂,不管官做的多大,人平安回来就很好啊,说不定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福气?
胭脂冷声一笑。
她摇扇的手停下,半遮着面,一双美目盈润出水,楚楚可怜,你知道他是怎么对我的吗?
说罢眼珠一转,便开始控诉谢留对她的恶行。
犹如倒苦水般,整个过程里,不仅美化了自己的坚贞,还有意营造出她的弱者形象。
还拜堂成亲呢?他如今对我误会重重,我怎么敢真的把自己交付给他?
他做了千户,官职不高,我也不嫌弃他,可你见过从他归家起,不但没给家里带来一份钱财,还要花家中妇人几两碎银的千户大人吗?
你是没看到他对我颐指气使的样子,好几次我都要怀疑,若是我不掏钱出来,他就要狠狠打我一顿了!
而且,他还亲口告诉我,他在军营里找过其他女子!
什么?孙畔青听得十分震撼,所理解的意思比胭脂说出来的更歪曲,他因有了别的女子就要打你,男子打女子,哪有这样的?负心汉!
也,差不多吧。
算了,不做多余的解释。
眼眶泛红不过一瞬间的事。
胭脂就如对谢留那般,重施故伎。
剩下的任由孙畔青说什么,她都只管遮面抹泪,概不反驳。
孙畔青见她哭声不大,却怪惹人心疼的,同情道:这样不行,要不要我帮你找他说说去?
胭脂愣住,受惊地摇头摆手,拒绝道:不妥不妥,你怎么说得了,你做不了主。
耿直如孙畔青,她脱口而出:我,我做不了,那谁做得了?
鱼儿咬钩这一刻,水面上突然泛起的涟漪,简直叫垂钓的人欣喜不已。
胭脂擦着透红的眼角,面露为难,总得是个男子。
而且还要会讲道理,最好读过书,能以理服人。
这
哀愁的叹息让她连眉目间都透着幽怜之相。
胭脂凄然摇头,拽紧孙畔青的衣裳,通情达理道:还是算了,我夫君一个大老粗,他能听进去谁的话?我就是羡慕你,阿青,幸好你还有个兄长,以后出嫁也不用担心受欺负。
你兄长风他肯定会为你撑腰的。
胭脂是孤女,身世很凄苦,这大家都知道。
甚至她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冲喜嫁给傻子夫君,后又把傻子送上战场这种事,都能在她说辞下渐渐演变成妻子的用心良苦。
战事频出,世人都贪生怕死,更怕没有饭吃。
有些地方营生都是问题,若不是京都有一国之主坐镇,恐怕京都城里早就因涌进来的大批流民乱成一团。
如此还不如去军营,上了战场不管早死还是晚死,好歹有军粮先养着。
这一看,反而衬得她很有先见之明。
不是毒妇,而是贤妻。
可是孙畔青的兄长,孙长风在京都书院读书,书院近来又在准备院试,许多学子都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放弃了中秋回家的计划。
他真能为了胭脂的事,特意跑回来一趟?
胭脂见好就收:罢了,偷闲不得了,我去看看花糕蒸熟了
孙畔青叫住她,胭脂。
她站住脚步。
孙畔青下定决心:还是让我兄出面为你做主吧,他肯定不会见你受欺负的。
温风送来胭脂委婉的声音,这怎么好意思,他还在备考吧,怕不是正忙?哪能回得来。
话是这么说,人还是殷切地回头,满是期盼。
孙畔青:兴,兴许呢。她也有些心虚了,可胭脂一旦握住了,就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她需要孙长风,比任何时刻更需要他。
如果她不想跟谢留拜堂成亲的话
她像只花蝴蝶轻盈地就绕了回来,紧挨着犹豫中的好友。
胭脂娇声蛊惑道:青青,秋凉了,你上回不是说给你兄新作了一身衣裳?做好了吗?我们给他送过去好不好。
要去京都书院,仅靠胭脂一个人是不大行的。
因为名不正,言不顺。
偶尔独身去个两三回已经是频繁了,再多去几回,旁人看她的眼色都要变了。
南朝是不大看重贞操,可不代表不注重一个人的名声,名声品性不好,同样会遭人瞧不起。
像通奸这种败坏德行的过分事,朝廷依旧有相关律例,来惩戒他们这些人犯法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她今早从谢府出来,还要有模有样地来装作开铺子的样子,故意找孙畔青出来,同她诉一大堆苦,为的就是借她来传递消息。
这样表面上看,陪好友去书院探望兄长,该是件多么理所应当的事啊。
京都城内,太峨山。
书院修建在半山处,远看宛如一座占地宽广、青瓦白墙的园林行宫,据说背后出资的还有当今好几大世家的影子。
胭脂同孙畔青坐在半山亭,等着孙长风出来。
大概半个时辰后,一道身影由远而近,胭脂看清楚对方长相后,瞬间心生一股极为明显的失落。
孙长风站在亭外,以借一步说话的理由让自个妹妹先到外边等他。
现在好了,周围再无其他人,胭脂颤声问:他呢?
孙长风见到她,有时觉得自己书是白读了,学了那么多诗书词汇,竟说不出怎么才能让她不失望伤心的话。
胭脂。
怎么只有你一个?我来是有事找他,他人呢?
阿锦他
孙长风想起与山长女儿在一块的盛云锦,迟疑了半刻,憨厚俊朗的脸上闪过心虚,胭脂,我们还有大几日就要院试了,各方子弟都在勤学苦练,就连夜里都是挑灯夜读。
难以面对身前女子的目光,孙长风干脆背对着她。
所以阿锦他作为甲等第一名学子,被山长寄予厚望,正在与其他学子交谈课业,不得空闲出来。
胭脂的青梅竹马盛云锦,与她的身份天差地别,是富贵人家出身。
有良好的家世,丰富的学识,光明的前景,这才是她真正想要嫁的人。
胭脂以为他会在得到通传的消息后,与孙长风一块出来见她,他们曾对外声称是义兄义妹,即使有私情明面上也好看些。
没想到他居然没来,不过考试确实是学子的头等大事,胭脂想到盛云锦说过,等他考取功名就和家里说要娶她的事,心中的焦躁顿时便没那么强烈了。
她把手里的食盒递过去,那劳烦长风兄把这个交给他。
孙长风回头,睇见面前年轻女子乖顺的娇颜,心头一软,你有什么事找他,我可以帮你传话。阿锦他就是忙,又放不下你,才叫我帮忙出来见你的。对了,这是他让我带给你的东西,让你平日待自己好些。
他给了胭脂锦囊大小的袋子。
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他们都心知肚明。
胭脂摸到了碎银大小的东西,沉默地捧在掌心里盯了片刻,忽而勾唇笑了笑,色如春花的容色煞的孙长风呆愣在原地。
怎么老是用钱来哄我?
她财迷似的摇了摇袋子,那我就勉为其难手下啦,记得将食盒给他,里头有我特意给他做的糕点,这次不吃,以后说不准就吃不到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