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继续恩爱七千里书包网(142)
其中一个是一个簪子,金雀衔梅款式的,她在那梅花的花芯里找到了字韵。原身的母亲闺名就叫韵娘这个金簪,大概是她生母娘家给她准备的。
而另一个特别的一柄梳子。是木质的,也是所有首饰里,唯一的木质饰品。可虽是木质,却并不便宜,它是香檀木所制,这也是为什么宁家的人居然没将它丢掉的原因。
宁清之所以将它挑出来,却不是因为它的材质。而是因为,这梳子是空心的,里面藏着东西。
这梳子精巧,机关做的更加精细,可谓天衣无缝。单看根本看不出这里竟藏着机关,还是她用精神力扫描,才从里面找出这机关。
拆开机关,拿出里面的东西。那是一张锦帛,锦帛上记录着一件惊天大事!
宁清将东西看了一遍,又给塞了回去。又去翻看剧情,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在剧情里,宁婉儿救了司徒明堂之后,司徒明堂治好伤,养好身体之后,光明正大来村子里,将她接去了京中。也因此,宁家在村子里的地位水涨船高,宁老三在后来的科考之中,也如鱼得水。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宁家就已经开始借他的势了。但她在京里的生活并不如她想的那么美好毕竟司徒明堂自己还是身份未定。他的生母虽然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可要嫁她儿子,她是不乐意的。
那侯府里的下人,看主子下碟。司徒明堂对她再好,那也只是小主子,真正的主子是老侯爷,以及侯夫人。下人对她也就是面上光亮,真给了她苦楚,都是她只能受着却说不出的那种。
司徒明堂还要忙着跟自家兄弟争世子之位,放她身上的心思也没那么多。宁婉儿只能自己在房里背着人发泄,结果有一段剧情正好写到她发泄摔东西,将从家里带出来的檀木梳子给摔断了剧情并没有写她从梳子里找出了什么。可那之后不久,司徒明堂就正式成为世子,对宁婉儿也比以前更好了。连着侯夫人对她,态度都在改变
宁清皱着眉,看来剧情虽然力量变弱了,可却变狡猾了。它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细节如果这次不是司徒明堂的人正好选择这里,她又正好看到那些财物,那这些东西还会被宁婉儿带走。这些东西还将落到她手里,给她垫起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路。
巧合吗?
她觉得并不是,应该世界意识所引导的。虽然它没有清晰的意识,可它知道她是谁,知道要帮她。因此,才会将人送过来。不然虽然以后她肯定有法子收拾她。但总归是麻烦的。
还有那根金簪也是,原身的母亲出身只怕不简单。不然,也不可能知道那样的事情。可如果真的跟这件事有关,那那一家子估计下场堪忧。也就难怪那生母会嫁进宁家这样的人家了,旁的不说,低调,安全。但她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她会死的这么早!!而这金簪完全可以当成辨认身份的信物可惜,剧情隐藏的太多,单从剧情里看,无法确认哪个人可能跟这金簪有关系。
不过不要紧,京城么,她总是要去的。
到时,一切都会明白。
在那之前,她决定去一趟边关。去确定一下,她那位二叔,到底还在不在。
第166章 古代灰姑娘【五】
刚从末世过来,原生态的古代世界简直就是天堂。天蓝草绿,山美水美,连空气都是美的。再加上她如今知前因,晓后果。虽然还有那么多的世界没拯救,可却知道虚无已经将他它们冻结,她完全可以慢慢来,什么都不用担心此时的她是真正的开心,放松。
于是,在司徒明堂一行人离开村子之后,将宁家的大瓦房简单布置了一翻,宁清便也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小村子。踏上寻访美景美食的道路!
宁家所在的小村子位于京城之南约有千里,而宁家二叔所在的地方,却是京城西北方向的青州。那里是边疆要塞,人烟稀少,土地荒凉。拉个对个角线,也有两千里。
宁清车转船,船转马,从春走到冬,终于大雪纷飞的日子到了青州城。说起来,这个季节刚好是这里风景最好的时候。天地一片银白,辽阔雄壮。那样美,绝非青山绿水可媲美。
可惜有心思欣赏这样的美景的,大多都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时的震撼之后,不得不面对更加现实的问题。冷,干冷干冷的。
北地的屋子窗子极小,夏日的时候,打开通风透气,到了冬日,只需一块皮子,就能遮的严严实实。门上也是挂着厚厚的毛毡,将风雪死死的挡在外面。
可每当有人进去,一掀开那毛毡,那风雪就哗哗的往里面灌。
宁清雇了一队走镖的镖师,护着她带着几车货物,于昨天就到了这里。
昨天刚到这里,就听说关外的胡人又来打谷草。被大将军带人追着跑出几十里。不但被抢走的物资被抢了回来,那些来去如飞的胡人,更是被杀个精光。
因此,从昨天开始,这里的百姓个个兴高彩烈,整座城都处于热闹宣嚣之中。而那位大将军的声望,亦让人只能仰望。
宁清受这些激动坏了的百姓影响,昨天跟着喝到大半夜的酒,今天就起的晚了。被酒和肉的香味给香醒的,也是饿醒的。
这地方冷是真的冷。宁清虽然经过这几年月的调理,已经不那么怕冷了,可面对那没腰深的雪,她还是给自己套了一层又一层。又大又厚的毛披风,毡帽,围脖整个人就留一双眼睛处留了个窟窿。
唉,宁姑娘,你起来了啊!说话的是她雇的镖师头头,人称李镖头。
李镖头。宁清跟对方打了招呼:你这是刚从外面回来?难道是?
没错,我去替姑娘打听消息去了。李镖头四十来岁,一脸大胡子,我今天问了不少人,没找到你说的那位二叔。不过,我拜托了一位我这里的熟人,他答应替你继续打听。回头我把他带过来你认认脸,回头要是有了消息,他就来通知你。
李镖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说好的。他以及他的人都不会在青州这地方多待。这里太冷,他们这些外来人受不住,再一个就是危险。他们也想安安生生回家一家团圆本来李镖头以为宁清来估计也待不上两天,到时直接再护着她回去。可谁想昨天进了城,她就告诉他们,她在这里待到年后。
他们也不能陪她在这耗着,那就把离开提上了日程。今天去打听消息,也是为了替她多做点。毕竟一个小姑娘,挺不容易的。正好遇上熟人,就做了顺水人情。
李镖头顺手而为,对宁清来说却是极大的帮助。
古代不像现代,她想要知道点什么,得一点点去查,没有人脉势力的时候,那真是寸步难行。有人借了人脉来,自然是要感激的。
中午的时候,李镖头就领着他的朋友来了。这位姓王,宁清便叫了一声王叔。年纪跟李镖头小一些,看着却比他要显老。他家本就是这青州城里的,开了个铺子,乱七八糟什么都卖,以酒为主。据他说,军营里的大头兵偶尔得了闲,就会到他那里沽几两酒,要两盘肉,一坐就是半天。他家里虽然没什么钱财,可有一个大院子正适合这些不讲究的人休息。
因为常做他们的生意,他跟那些人也熟息。
宁清就打听个人,这不是什么难事。
喝了两碗酒,王叔就拍着胸口保证:只要你二叔在这青州城里,我就能替你找出来。
那就多谢王叔了。
等人送走,她跟李镖头结了佣金,对方做事周全,临走还帮了忙,宁清自然不会小气,给了双倍的价钱。两边说他,他们一队人第二天一早就走,怕她起不来,也就不再专门告别了。
果然,第二天她起来的时候,他们早就退了房钱,出发快一个时辰了。她也就不再多想,找了店家来,让他们帮忙找个听使唤的人。老板就把他自己的侄子给推了出来。一个十来的小子,叫元宝,机灵古怪的。她便带着他出了门,别的不管,先把地头踩熟了再说。
南城门口的王家酒肆,你知道么?那就是王叔的铺子。
您说的是王叔家?我知道的,他家的酒又烈又便宜,咱们这边的人都喜欢到他家打酒喝。元宝眼珠子转个不停:姑娘是外地来的,也知道王叔?
昨天刚经别人介绍认识。
那您要去看看不?
先不急。宁清望了望街道,眯了眯眼睛,每一步下去脚下会发出嘎吱声来,头一回过去,不能空手上门。你替我想想,带点什么过去合适?
这小的可不知道。元宝哪敢接这话?要不咱们再走走?
那就再走咦?
咦?元宝也跟着惊咦了一声,然后不知想到什么,猛的冲到马路中央,是将军。他突然兴奋起来:是将军,是将军啊。
将军?那位大败胡人的将军?
就是将军,那是将军的帅旗。
城里人对将军的帅旗都不陌生,它一出现既意味着将军也出现了。听到动静的百姓全都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夹道欢迎。还有的早早的备好了各种心意,只等着他们过来的时候,给送上去。
对于这位将军,青州百姓是真心爱戴的。
宁清心里却感叹,她到这个世界好几个月了,从南走到北,一路上三教九流也认识不少。关于这位将军的事情也听了不少听得多了,再结合剧情,她就大概知道他是谁了。
晏王!当今皇帝最小的弟弟。当今皇帝年近五十,而这个弟弟不过二十三。十四岁就从京城来到青州,一待就是九年。花了三年的时间,彻底掌管了青州兵,五年前,支持当今皇帝登上皇位。皇帝既位后,在京中又待了一年,皇帝坐稳皇位之后,他便又回到青州。一待就到现在。
在剧情里,大概就是明年。司徒明堂会跟三皇子来到青州,接管青州兵。而那个时候,晏王已经死了!边关三载,三皇子成为太子,而青州军被司徒明堂掌控。从此,男主才算真正的位高权重。
剧情里没有细说司徒明堂他们明年什么时候过来,可眼下已是隆冬,如果晏王要死,怕也就是近期了。
兵权是个好东西,那肯定是不能给男主的。
可她又不能不顾边关百姓的生死,所以,晏王不能死。
只是她虽然知道这些,可却并不知道晏王死的内情。看来,她是得忙活起来了。
正想着,就见晏王的军队,快速跑过街道,直奔城主府而去。宁清数了一下,都是骑兵,也就十来个人。
哪一个是将军?待人跑远了,宁清才问元宝。
都不是。将军公务繁忙,哪有时间进城。肯定是有什么事,所以才派人进城来办。
很懂嘛!
那当然。我长这么大,统共就见过将军两回。元宝对此十分得意,将军长得可威风了
长得威风?宁清想象不出来。不过,百姓对他的尊敬不是假的,有这样一位战神守在这里,于国于民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至于司徒明堂?他有多少本事她清楚的很。最可怕的是,他能接手这个位置是因为剧情,因为剧情带来的那些气运。等到剧情一结束,他失去了那些气运那后果将会非常可怕。
唉,宁姑娘,你来了?
不知不觉,还是到了王家酒肆。王叔之前大概也出来看将军,这会儿正好看到她过来。快进来坐坐,正好这里有几位军爷,你可以跟他们打听打听。
既然碰上了,宁清也不推让。之前路上随手买了些东西,直接递了过去。
王叔也没客气,给她上了吃的,喝的。滚汤的一碗羊肉汤,在御寒上仅次于烈酒了。
宁二叔叫宁博远。可不管是哪个名字,这些人都没听过。这结果在意料之中,她琢磨着,二叔可能已经死了,因此她又问了一回:若是已经战亡的士兵,可还能查到?
她这话一出,那些人一下子就沉默了下来。
这话题太沉重,不管对活着的人还是对已经死了的人。可这却是再现实不过的事情,小姑娘,你做什么非要找你这二叔?
宁清把家里的事情稍作修改说了出来,一家子死绝了,就剩下一个二叔。她在老家待不下去,就过来投奔。本来我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来了这里之后才知道,人命当真不值钱。二叔出来十年了,从来都不曾归家。不管如何,我总要得个确切的消息!
十年,太长了。
听的人心里闷闷的,他们谁不是长久离家?家里对他们生死不知,家里如何他们也是半点不晓。这宁博远好歹有个侄女找了过来,若是这侄女也软弱点,怕是最后一个亲人也没有了。
一群人立刻热心起来,姑娘你放心,我们一定替你找到你二叔。
第167章 古代灰姑娘【六】
青州军有四十万,分扎在不同的营地,如果只靠宁清自己慢慢找,哪怕有人帮着打听,想从这么多人里找到一个人,那是非常难的。因此,这些人虽然热心的说要帮她,她感激之余,却也没报什么希望。
可这一次她却是实实在在的小瞧了这些人,仅仅三天,他们就给她带了消息过来。同时,还带回来一个人。
这是我们常将军,老宁以前是常将军的亲卫。
常将军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得高大壮实,胳膊粗壮十分有力。
常将军并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一个看起来像是文士。她猜是军师,也可能是别的什么职位。
你就是宁博远的侄女?常将军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宁清,半晌摇了摇头:不像,一点都不像。
到是那位文士道:宁姑娘别生气,宁博远当初进了军营之后,在一次战斗中伤了脸。毁了容,跟她自然不可能像。
宁清让几人坐下,沉默了一会儿,才问:我二叔是不是已经死了?
常将军本来还对她一脸好奇,一听这话也安静了。
有些话不用说明白,意思就很明白了:什么时候?
两年前。
宁清算了算,如果是两年前的话,还真是有迹可徇。两年前有一段时间宁二叔往家里送粮饷突然断了几个月,那阵子家里也提过。可担心却没多少,宁二叔在家的时候就不怎么受宠的。两个老的都疼宠小的。再加上他少年便出去投了军,家里人除了收到钱粮时念叨一下,平时便只当没这个人。
隔了几个月后,钱又给续上了。同来的还有一封信,说是之前因为有任务,那段时间不方便,所以钱才没送回来宁家人也不懂,信里写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那后来的粮饷是谁的?活着的时候有粮饷,死了大概有抚恤。可就算是抚恤金分开来,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那必然就有人给添上。
常将军沉默了一下:是我的。
宁清意外又不意外,只是看着对方,等着对方的解释。
是这样的。文士柳先生叹了一声,替他解释起来。
其实很简单,在两年前,常将军的官职还没这么高。那时候他跟宁博远是好兄弟,也是好对手。都是不怕死的,敢拼敢杀。两年前,胡人突然来了一次大规模的袭击。当时,常将军和宁博远都带人在外面巡视。结果常将军运气不好,就遇上了。他们一边拼死战斗,一边发信号求援。当时宁博远就在附近,立刻带人过去。
恋耽美
而另一个特别的一柄梳子。是木质的,也是所有首饰里,唯一的木质饰品。可虽是木质,却并不便宜,它是香檀木所制,这也是为什么宁家的人居然没将它丢掉的原因。
宁清之所以将它挑出来,却不是因为它的材质。而是因为,这梳子是空心的,里面藏着东西。
这梳子精巧,机关做的更加精细,可谓天衣无缝。单看根本看不出这里竟藏着机关,还是她用精神力扫描,才从里面找出这机关。
拆开机关,拿出里面的东西。那是一张锦帛,锦帛上记录着一件惊天大事!
宁清将东西看了一遍,又给塞了回去。又去翻看剧情,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在剧情里,宁婉儿救了司徒明堂之后,司徒明堂治好伤,养好身体之后,光明正大来村子里,将她接去了京中。也因此,宁家在村子里的地位水涨船高,宁老三在后来的科考之中,也如鱼得水。可以说,从这一刻开始,宁家就已经开始借他的势了。但她在京里的生活并不如她想的那么美好毕竟司徒明堂自己还是身份未定。他的生母虽然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可要嫁她儿子,她是不乐意的。
那侯府里的下人,看主子下碟。司徒明堂对她再好,那也只是小主子,真正的主子是老侯爷,以及侯夫人。下人对她也就是面上光亮,真给了她苦楚,都是她只能受着却说不出的那种。
司徒明堂还要忙着跟自家兄弟争世子之位,放她身上的心思也没那么多。宁婉儿只能自己在房里背着人发泄,结果有一段剧情正好写到她发泄摔东西,将从家里带出来的檀木梳子给摔断了剧情并没有写她从梳子里找出了什么。可那之后不久,司徒明堂就正式成为世子,对宁婉儿也比以前更好了。连着侯夫人对她,态度都在改变
宁清皱着眉,看来剧情虽然力量变弱了,可却变狡猾了。它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细节如果这次不是司徒明堂的人正好选择这里,她又正好看到那些财物,那这些东西还会被宁婉儿带走。这些东西还将落到她手里,给她垫起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路。
巧合吗?
她觉得并不是,应该世界意识所引导的。虽然它没有清晰的意识,可它知道她是谁,知道要帮她。因此,才会将人送过来。不然虽然以后她肯定有法子收拾她。但总归是麻烦的。
还有那根金簪也是,原身的母亲出身只怕不简单。不然,也不可能知道那样的事情。可如果真的跟这件事有关,那那一家子估计下场堪忧。也就难怪那生母会嫁进宁家这样的人家了,旁的不说,低调,安全。但她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她会死的这么早!!而这金簪完全可以当成辨认身份的信物可惜,剧情隐藏的太多,单从剧情里看,无法确认哪个人可能跟这金簪有关系。
不过不要紧,京城么,她总是要去的。
到时,一切都会明白。
在那之前,她决定去一趟边关。去确定一下,她那位二叔,到底还在不在。
第166章 古代灰姑娘【五】
刚从末世过来,原生态的古代世界简直就是天堂。天蓝草绿,山美水美,连空气都是美的。再加上她如今知前因,晓后果。虽然还有那么多的世界没拯救,可却知道虚无已经将他它们冻结,她完全可以慢慢来,什么都不用担心此时的她是真正的开心,放松。
于是,在司徒明堂一行人离开村子之后,将宁家的大瓦房简单布置了一翻,宁清便也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小村子。踏上寻访美景美食的道路!
宁家所在的小村子位于京城之南约有千里,而宁家二叔所在的地方,却是京城西北方向的青州。那里是边疆要塞,人烟稀少,土地荒凉。拉个对个角线,也有两千里。
宁清车转船,船转马,从春走到冬,终于大雪纷飞的日子到了青州城。说起来,这个季节刚好是这里风景最好的时候。天地一片银白,辽阔雄壮。那样美,绝非青山绿水可媲美。
可惜有心思欣赏这样的美景的,大多都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时的震撼之后,不得不面对更加现实的问题。冷,干冷干冷的。
北地的屋子窗子极小,夏日的时候,打开通风透气,到了冬日,只需一块皮子,就能遮的严严实实。门上也是挂着厚厚的毛毡,将风雪死死的挡在外面。
可每当有人进去,一掀开那毛毡,那风雪就哗哗的往里面灌。
宁清雇了一队走镖的镖师,护着她带着几车货物,于昨天就到了这里。
昨天刚到这里,就听说关外的胡人又来打谷草。被大将军带人追着跑出几十里。不但被抢走的物资被抢了回来,那些来去如飞的胡人,更是被杀个精光。
因此,从昨天开始,这里的百姓个个兴高彩烈,整座城都处于热闹宣嚣之中。而那位大将军的声望,亦让人只能仰望。
宁清受这些激动坏了的百姓影响,昨天跟着喝到大半夜的酒,今天就起的晚了。被酒和肉的香味给香醒的,也是饿醒的。
这地方冷是真的冷。宁清虽然经过这几年月的调理,已经不那么怕冷了,可面对那没腰深的雪,她还是给自己套了一层又一层。又大又厚的毛披风,毡帽,围脖整个人就留一双眼睛处留了个窟窿。
唉,宁姑娘,你起来了啊!说话的是她雇的镖师头头,人称李镖头。
李镖头。宁清跟对方打了招呼:你这是刚从外面回来?难道是?
没错,我去替姑娘打听消息去了。李镖头四十来岁,一脸大胡子,我今天问了不少人,没找到你说的那位二叔。不过,我拜托了一位我这里的熟人,他答应替你继续打听。回头我把他带过来你认认脸,回头要是有了消息,他就来通知你。
李镖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说好的。他以及他的人都不会在青州这地方多待。这里太冷,他们这些外来人受不住,再一个就是危险。他们也想安安生生回家一家团圆本来李镖头以为宁清来估计也待不上两天,到时直接再护着她回去。可谁想昨天进了城,她就告诉他们,她在这里待到年后。
他们也不能陪她在这耗着,那就把离开提上了日程。今天去打听消息,也是为了替她多做点。毕竟一个小姑娘,挺不容易的。正好遇上熟人,就做了顺水人情。
李镖头顺手而为,对宁清来说却是极大的帮助。
古代不像现代,她想要知道点什么,得一点点去查,没有人脉势力的时候,那真是寸步难行。有人借了人脉来,自然是要感激的。
中午的时候,李镖头就领着他的朋友来了。这位姓王,宁清便叫了一声王叔。年纪跟李镖头小一些,看着却比他要显老。他家本就是这青州城里的,开了个铺子,乱七八糟什么都卖,以酒为主。据他说,军营里的大头兵偶尔得了闲,就会到他那里沽几两酒,要两盘肉,一坐就是半天。他家里虽然没什么钱财,可有一个大院子正适合这些不讲究的人休息。
因为常做他们的生意,他跟那些人也熟息。
宁清就打听个人,这不是什么难事。
喝了两碗酒,王叔就拍着胸口保证:只要你二叔在这青州城里,我就能替你找出来。
那就多谢王叔了。
等人送走,她跟李镖头结了佣金,对方做事周全,临走还帮了忙,宁清自然不会小气,给了双倍的价钱。两边说他,他们一队人第二天一早就走,怕她起不来,也就不再专门告别了。
果然,第二天她起来的时候,他们早就退了房钱,出发快一个时辰了。她也就不再多想,找了店家来,让他们帮忙找个听使唤的人。老板就把他自己的侄子给推了出来。一个十来的小子,叫元宝,机灵古怪的。她便带着他出了门,别的不管,先把地头踩熟了再说。
南城门口的王家酒肆,你知道么?那就是王叔的铺子。
您说的是王叔家?我知道的,他家的酒又烈又便宜,咱们这边的人都喜欢到他家打酒喝。元宝眼珠子转个不停:姑娘是外地来的,也知道王叔?
昨天刚经别人介绍认识。
那您要去看看不?
先不急。宁清望了望街道,眯了眯眼睛,每一步下去脚下会发出嘎吱声来,头一回过去,不能空手上门。你替我想想,带点什么过去合适?
这小的可不知道。元宝哪敢接这话?要不咱们再走走?
那就再走咦?
咦?元宝也跟着惊咦了一声,然后不知想到什么,猛的冲到马路中央,是将军。他突然兴奋起来:是将军,是将军啊。
将军?那位大败胡人的将军?
就是将军,那是将军的帅旗。
城里人对将军的帅旗都不陌生,它一出现既意味着将军也出现了。听到动静的百姓全都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夹道欢迎。还有的早早的备好了各种心意,只等着他们过来的时候,给送上去。
对于这位将军,青州百姓是真心爱戴的。
宁清心里却感叹,她到这个世界好几个月了,从南走到北,一路上三教九流也认识不少。关于这位将军的事情也听了不少听得多了,再结合剧情,她就大概知道他是谁了。
晏王!当今皇帝最小的弟弟。当今皇帝年近五十,而这个弟弟不过二十三。十四岁就从京城来到青州,一待就是九年。花了三年的时间,彻底掌管了青州兵,五年前,支持当今皇帝登上皇位。皇帝既位后,在京中又待了一年,皇帝坐稳皇位之后,他便又回到青州。一待就到现在。
在剧情里,大概就是明年。司徒明堂会跟三皇子来到青州,接管青州兵。而那个时候,晏王已经死了!边关三载,三皇子成为太子,而青州军被司徒明堂掌控。从此,男主才算真正的位高权重。
剧情里没有细说司徒明堂他们明年什么时候过来,可眼下已是隆冬,如果晏王要死,怕也就是近期了。
兵权是个好东西,那肯定是不能给男主的。
可她又不能不顾边关百姓的生死,所以,晏王不能死。
只是她虽然知道这些,可却并不知道晏王死的内情。看来,她是得忙活起来了。
正想着,就见晏王的军队,快速跑过街道,直奔城主府而去。宁清数了一下,都是骑兵,也就十来个人。
哪一个是将军?待人跑远了,宁清才问元宝。
都不是。将军公务繁忙,哪有时间进城。肯定是有什么事,所以才派人进城来办。
很懂嘛!
那当然。我长这么大,统共就见过将军两回。元宝对此十分得意,将军长得可威风了
长得威风?宁清想象不出来。不过,百姓对他的尊敬不是假的,有这样一位战神守在这里,于国于民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至于司徒明堂?他有多少本事她清楚的很。最可怕的是,他能接手这个位置是因为剧情,因为剧情带来的那些气运。等到剧情一结束,他失去了那些气运那后果将会非常可怕。
唉,宁姑娘,你来了?
不知不觉,还是到了王家酒肆。王叔之前大概也出来看将军,这会儿正好看到她过来。快进来坐坐,正好这里有几位军爷,你可以跟他们打听打听。
既然碰上了,宁清也不推让。之前路上随手买了些东西,直接递了过去。
王叔也没客气,给她上了吃的,喝的。滚汤的一碗羊肉汤,在御寒上仅次于烈酒了。
宁二叔叫宁博远。可不管是哪个名字,这些人都没听过。这结果在意料之中,她琢磨着,二叔可能已经死了,因此她又问了一回:若是已经战亡的士兵,可还能查到?
她这话一出,那些人一下子就沉默了下来。
这话题太沉重,不管对活着的人还是对已经死了的人。可这却是再现实不过的事情,小姑娘,你做什么非要找你这二叔?
宁清把家里的事情稍作修改说了出来,一家子死绝了,就剩下一个二叔。她在老家待不下去,就过来投奔。本来我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来了这里之后才知道,人命当真不值钱。二叔出来十年了,从来都不曾归家。不管如何,我总要得个确切的消息!
十年,太长了。
听的人心里闷闷的,他们谁不是长久离家?家里对他们生死不知,家里如何他们也是半点不晓。这宁博远好歹有个侄女找了过来,若是这侄女也软弱点,怕是最后一个亲人也没有了。
一群人立刻热心起来,姑娘你放心,我们一定替你找到你二叔。
第167章 古代灰姑娘【六】
青州军有四十万,分扎在不同的营地,如果只靠宁清自己慢慢找,哪怕有人帮着打听,想从这么多人里找到一个人,那是非常难的。因此,这些人虽然热心的说要帮她,她感激之余,却也没报什么希望。
可这一次她却是实实在在的小瞧了这些人,仅仅三天,他们就给她带了消息过来。同时,还带回来一个人。
这是我们常将军,老宁以前是常将军的亲卫。
常将军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得高大壮实,胳膊粗壮十分有力。
常将军并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一个看起来像是文士。她猜是军师,也可能是别的什么职位。
你就是宁博远的侄女?常将军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宁清,半晌摇了摇头:不像,一点都不像。
到是那位文士道:宁姑娘别生气,宁博远当初进了军营之后,在一次战斗中伤了脸。毁了容,跟她自然不可能像。
宁清让几人坐下,沉默了一会儿,才问:我二叔是不是已经死了?
常将军本来还对她一脸好奇,一听这话也安静了。
有些话不用说明白,意思就很明白了:什么时候?
两年前。
宁清算了算,如果是两年前的话,还真是有迹可徇。两年前有一段时间宁二叔往家里送粮饷突然断了几个月,那阵子家里也提过。可担心却没多少,宁二叔在家的时候就不怎么受宠的。两个老的都疼宠小的。再加上他少年便出去投了军,家里人除了收到钱粮时念叨一下,平时便只当没这个人。
隔了几个月后,钱又给续上了。同来的还有一封信,说是之前因为有任务,那段时间不方便,所以钱才没送回来宁家人也不懂,信里写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那后来的粮饷是谁的?活着的时候有粮饷,死了大概有抚恤。可就算是抚恤金分开来,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那必然就有人给添上。
常将军沉默了一下:是我的。
宁清意外又不意外,只是看着对方,等着对方的解释。
是这样的。文士柳先生叹了一声,替他解释起来。
其实很简单,在两年前,常将军的官职还没这么高。那时候他跟宁博远是好兄弟,也是好对手。都是不怕死的,敢拼敢杀。两年前,胡人突然来了一次大规模的袭击。当时,常将军和宁博远都带人在外面巡视。结果常将军运气不好,就遇上了。他们一边拼死战斗,一边发信号求援。当时宁博远就在附近,立刻带人过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