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糙汉家有俏夫郎 > 糙汉家有俏夫郎
错误举报

糙汉家有俏夫郎(63)

    王仪这一时得意,口没遮拦的说了心里的想法。
    只见对面的唐老大脸色。由青到红再到黑,仿佛一张调色盘。
    他冷冷的看着王氏,嗤笑了一声。
    你今天来说了这么多话,我还当你真有心悔改,原来是为了这个事啊。那店铺是小福儿他们私房所处,就连之前小福自己上山采的人参,向北打猎赚的银钱,那都是拿了一半给公众的,剩下的银子想怎么处置,都是小福自己的事情。我告诉你,以后这事不许提也不要惦记,我看你还是好好在王家呆着吧。
    王仪见唐老大脸色不好,也有一些慌。
    连忙起身抓住他的手腕儿,着急说道:相公,我不过是一时说错了话。也是好奇想要问问,我没有其他想法。
    唐老大冷笑了一声,甩开王仪的手,丢了十几个铜钱在桌上,冷冷的说道。
    你如果心中真的存了这些小心思,抱歉,我唐大郎做不出这种抢夺家中哥儿财物的事情。不如你我就此写下和离书,我放你离开。你好好想想吧,以后不许到酒楼来找我。
    说完,唐老大就一甩袖大步离开。
    回到酒楼的这段路上,唐老大越想脸色越是阴沉,心中也有些发寒。
    他不懂,两人刚认识的时候,王仪明明是个娇憨天真的性格。
    怎么嫁到唐家这些年,就变得如此的帅气刻薄。
    刚才王仪小心翼翼试探,大言不惭的说那店铺也有他的一半,唐老大就觉得面上烧的慌,愧对福哥儿。
    王仪这会儿完全是傻了,也呆立当场。
    等他回过神之时,唐老大早已大步离开这会儿。
    他终于慌了,也知道害怕了。
    之前被李氏撵回到家中,他虽然有些慌也有些怕,但是到底仰仗着自家爷们是心疼自己的,也不过就是在姆家呆一阵子罢了。
    可是刚才看到唐老大那失望的眼神,王仪瞬间觉得仿佛大夏天的被淋了一头冰水,透心发凉。
    恍恍惚惚的回到王家,迎面就撞到了大哥的夫郎。
    哎呦,我当时哪个倒霉鬼这么冒失,你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吗?还要在家里面白吃白喝呀?
    王仪梗了口气,有心要跟他争吵,但是想着自己如今的处境,只怕一时半会儿回不到唐家,只能恨恨的咽下这口气,转身就向自个儿屋里走去。
    柯氏呸了一口,阴阳怪气的说道:在家里白吃白喝,这还有理了。简直就是世风日下,这人的脸皮也变得厚了起来。
    自此以后,王仪在王家的日子过得就越发艰难起来。
    不仅每天要早早起来给一家子做饭洗衣,就连扫地倒马桶这种事情都归他管,。
    而且平日闲暇时候,还要给附近的。人家洗衣裳,赚银钱贴补家用。
    不过王仪的这些事情,唐晓福确实不知道。
    这些日子也许是月份渐渐大了,他孕吐的反应少了很多。
    人也逐渐有了,胃口时常会饿。
    平时三餐中间,还会加上点小点心,小水果。
    嘴里面一直吃个不停,人也微微胖了一点。
    只不过他本身就人高,身材又瘦倒是看不出来。
    这些日子村里边蚊虫的困扰,让家中许多孩子都被叮咬后,发起高热来。
    有的人家幸运,之前备好了醒神丸,及时服下,捡回孩子一条命,也没有什么后遗症。
    有些人家舍不得,小孩发了高热,一时不查就没了,或者烧傻了的,也是有的。
    唐晓福每每听到,就有些唏嘘。
    在这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就算是一阵伤风感冒,那也是个了不得的病症呀。
    好在春日渐暖之后,家家户户都上山采艾蒿,燃烧放在院子里,驱蚊驱虫,这蚊虫的情况算是好了不少。
    最近一段时间,吴老么么的身子不怎么好,总是咳嗽。
    唐老二也曾带着他去县城春晖堂照老郎中这种看了几回,虽说有所缓解。
    但依旧是缠绵病榻,团儿整个人也忧虑的不得了。
    第125章 幺蛾子
    按理说吴老么么如今70岁左右的人,在古代那也算是高寿了。
    别看他就是个孤老么么一个人住在村中的房子里边。
    可是村里人谁也不敢欺负他。
    他的辈分在村中那都算是比较大的,村长时常会让周么么来带些粗粮和菜。
    村里面其他人家,也会不时送点东西接济吴老么么。
    但凡有点什么事情,村里边那些个刚成婚的小夫郎,还有青壮劳力,都是抢着帮干。
    老人家日子倒是过得顺遂。
    这些日子山中绿意萌发,野菜仿佛雨后的春笋一般,一茬接着一茬,
    村里人那都兴奋极了,整天三五成群进去采野菜。
    李氏也整日地挎着竹篓子,跟村中的老么么一起上山采野菜。
    采回来的婆婆丁可以晒干泡茶水喝,刺老芽和灰菜,可以选嫩嫩的小尖儿,切碎了包饺子。
    唐晓福吃了几顿,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而且这些野菜分门别类,同样可以腌制成咸菜。
    放在坛子当中,压在地窖里面妥善保管。
    等到冬天之时也是一口吃食。
    村里边精打细算的么么们与腌菜一道,最是精通。
    各家都有各家的腌法秘诀。
    所以每每到了春天这会儿,各家各户都要上山采野菜,比着谁家做的花样多,味道好。
    那就显示这家的小夫郎是个贤惠能干的,在村里边那也是要比大拇哥的。
    团哥儿之前日子过得苦,之前未成婚之时,春天的时候,他就各家各户的帮着村人腌制咸菜。
    所以对于这些咸菜的种类和手法,那也是颇为老道的。
    虽说他现在月份大了,不方便行动,可是站在一旁指挥李氏和唐晓福还是可以的。
    今年坛子多,李氏一口气腌了七八坛咸菜。
    唐晓福又偷偷的从空间里面拿了些萝卜,豆角和小黄瓜,在自个儿房里面悄悄的也腌了两坛子。
    让赵向北封装好,一起带到地窖里面藏起来,等到冬天拿出来的时候,就说是秋天收菜的时候腌的。
    春天的时候虽说万物复苏,可是赵向北却很少上山打猎。
    就连平日里边最喜欢抓的山鸡野兔,那都没有抓过。
    唐晓福好奇的问,赵向北将他抱在怀里边,低头亲了亲他的嘴角。
    春天动物都是要带崽儿的,这会儿休养生息,不然秋天就没得抓了。
    唐晓福恍然一笑,暗道自己有些傻,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这几日虽说天没有暴雨,但时常也会下些小雨,好歹这一季的庄稼算是顺利的长了起来。
    每每下过雨之后,就是菌子出落的最好的时候了。
    村里的么么们都会三五成群的上山采菌子。
    唐晓福对于那些菌子倒没有特别喜欢,勉强几种常见的菌子,喜欢用它们炒腊肉。
    其他未见过的倒是没有什么兴趣尝试。
    赵向北最近不怎么上山打猎,所以也没带回很多菌子。
    不想,村里边就忽然发生了一见大事。
    那村中有一户,日子颇为困难的人家听说是姓李。
    上山采了菌子,一家人吃了三天,不知怎的忽然就中毒了。
    上吐下泻的,一家五六口人都倒在院子里面,如果不是邻居上门借东西,只怕这家人就要悄无声息的没了。
    后来灌了生鸡蛋水,又灌了不少的皂角水,催吐之后,也总算缓了过来。
    但是说胡话呢,疯疯癫癫的,过个七八日,才缓了过来。
    村里的老人都说这是吃了有毒的菌子,很容易出大事的。
    自此以后村里这波菌子的热潮算是过去了。
    唐晓福也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在现代的时候刷短视频,时常看到南边那边的人靠着山林,经常采菌子,那也是会碰到有毒的,更何况医疗条件这么低下的古代。
    只不过古人呢,也有自己的办法。
    村里那些个家中条件不好的,就指着春天多采一些野菜菌子,腌制起来留着做一口吃食呢,所以自然不能放弃。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得,采回来菌子之后,都会请村中的老人帮忙长长眼。
    将些有毒的拿出去,只吃寻常见的,倒也是无事。
    一连几天,唐老大每日下工之后都会回家。
    亲力亲为的照顾着三个娃娃,只是每天的笑容很少,沉默不语的,仿佛有什么心事一般。
    唐晓福和李氏自然都看出来了。
    之前王仪到店里面去找唐老大这个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没过几天就传回到村里来了。
    唐晓福自然也得知了,这么一想就知道是因为什么。
    只怕他在县城上的铺子,被王仪知道了。
    这事唐晓福他也是不怕,之前买铺子的时候,回来不长时间,他就跟李氏和唐老汉说了。
    这钱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如今买了铺子跟家里只会一声也不过是怕李氏担心罢了。
    只不过这是唐老大两口子的事情,唐晓福不好插言,别以后他俩和不和好的,自己倒是两面不是人。
    李氏那边亲自去问唐老大的情况
    唐晓福喝过不少灵泉水,如今耳聪目明,就听到那边李氏数落唐老大的声音,越发的提高了起来。
    就连忙闪身离开,走到院子里的赵向北身边。
    看了赵向北一眼,笑道:我有点儿想喝酸梅汤,前两日咱们从县城药铺里边抓的料,还有没有?
    最近唐晓福时常爱吃些酸的那些青芒果,都被他偷偷的蘸着辣椒和盐巴吃掉了。
    最近又迷上喝酸梅汤,好在赵向北特意去了春晖堂,请教老郎中,将酸梅汤中与孕妇身子无益的东西剔除之后,味道倒也不错。
    赵向北之道唐晓福不耐烦管唐老大的家事躲了出来。
    于是就拉着唐晓福的小手去了灶间,将他放在旁边的小凳子上。
    添了几把柴火,将火烧旺。
    又取出酸梅汤的材料,在锅中煮了三遍之后会成一大盆。
    再用细棉布,把汤渣滤出,剩下红彤彤的酸梅汤,闻着就酸甜可口,引的人口舌生津。
    只不过酸梅汤这种东西,当然还是要放凉了才好喝。
    唐晓福偷偷喝了一口,就美滋滋的眯起一眼,连忙对赵向北说道:快拿个帘子来将他盖上,放在一边凉着吧,稍晚一些就能喝了。对了团哥儿也很喜欢喝酸梅汤的,分出来一份给他吧,这么多我也喝不了。
    好,你喜欢过几日我再去春晖堂买一些回来。
    赵向北被他嘴馋这个小模样逗笑了,摸了摸他的发顶。
    将酸梅汤分成两份,盖好放在阴凉处。
    俩人做酸梅汤的这会儿,功夫,李氏就跟唐老大聊完了。
    这会儿李氏走到灶间这边,唐晓福看他眼眶微红就有些心中不忍。
    但是李氏作为长辈,唐晓福也不好戳他的伤心事。
    连忙将自己刚才盛出来的一小碗酸梅汤,给李氏笑道:姆么,这是我们刚做的酸梅汤,您尝尝滋味怎么样。
    李氏接过来演艺一口,脸上也带了点儿笑意:倒是味道不错,也就赵向北这般憧憬这么麻烦的东西,还给你一遍一遍的做。
    唐晓福有心逗李氏开心,就扯着他的胳膊撒娇卖乖。
    那是!谁叫我人好呢?找的相公自然也后好。
    赵向北脸上带着笑意。
    李氏闻言也噗嗤一乐,伸手戳了戳了唐晓福的额头。
    你呀你呀,就是个不知羞的,我看你就是王婆卖瓜。
    唐晓福故意耍宝卖乖,笑嘻嘻的说道:那我家瓜自然是好,才能夸呀。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好,自然是要让别人也知道的。
    众人被他那得意的小模样,逗得哈哈直笑。
    沉凝的气氛,一时就放松了下来。
    赵向北这会儿被唐老爷子叫出去帮忙了。
    李氏坐在唐晓福身边叹了口气,抓住他的手办想说道:福哥儿呀,你们和县城牙人也算是有了熟人,帮家里面看看,也选两个合适的铺面。
    唐晓福点点头,靠在李氏的肩膀上。
    姆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细细挑选的。
    李氏欣慰一笑,拍了拍唐晓福的手。
    我知道你心细,这事也不着急慢慢的选。挑几个合适的,咱们回家好好商量商量,毕竟买铺子可是个大事。
    唐晓福点了点头,李氏那边又有些亏欠的叹了口气:老三我看读书很有天赋,日后上京赶考还要花不少的银钱,他那份就暂时压下了。是我这个做姆么的没什么本事,不能挣更多的银钱给你也置上一处产业。
    唐晓福看着李氏这个模样就有些难过。
    您说什么呢?家里又不管我吃喝,还让我招赘到家中,看看这村里边哪家的哥儿,像我过得这么好,况且我和向北两人有手有脚,也能赚银子,自己也能够置产业,姆么您不要为难。
    唐晓福知道李氏一直为了王仪的事情操心心中就有些愤怒,第一次有了厌恶王仪的心态。
    眼珠转了转,他偷偷一笑凑到李氏的耳边,低声跟他说些什么。
    李氏先是诧异瞪大眼,然后胡疑的皱皱眉,有些心动的说道:这样行吗?会不会不太好?
    唐晓福摆摆手:您不承认就,让他们说去。这事儿都是谣传,跟咱家有什么关系。
    李氏想了想,半天点点头:好,那咱们就这么办。
    第126章 媒人上门
    唐晓福和李氏这边商量好,就想起就是去县城里变赵向北还带回来唐老三的信件。
    连忙从赵向北那儿要来,跟李氏一起看。
    李氏虽说识得几个字,但是不多。
    唐晓福靠着李氏的肩膀撒娇,替他读唐老三的信。
    原是唐老三,在府城学业顺利。近几次岁末考试,他发挥优异,取得了前几名的成绩,得到了先生的夸奖,也得到了书院的奖励。
    心里唐老三还说下月岁末考试,他要努力争取更好的名字,这样等到下半年私塾的费用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信里还说了一些书院的趣事,嘱咐李氏不用再寄钱给他了。
    李氏听的唐晓福给他读信,就不由的眼眶发红。
    捏着手里的信纸,尽管认不全还是一遍一遍的看。
    这个傻孩子,肯定是为了省银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舍不得买好料子的衣服。过几日,就拜托向北去县城里边还找那户人家,帮着给老三带点儿银子。
    唐晓福点点头,也怕李氏难过,倒了杯茶水放在他手上,连忙拍背替他顺气。
    好,您别担心。
    李氏喝了杯茶水。
    你帮我给他写封信,叮嘱他不用给家里省银子,如今家里的情况好了不少,他在外边莫要苛待了自己的身体,日后下场考试可怎么受得了。
    少年连连点头。
    两人聊了许久,李氏这才开怀了不少。
    第二天。
    村里边人刚吃完午饭,三五成群的结伴上山边去采野菜。
    远远就见唐家的李氏,身边站着个媒人。
    俩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唐家门。
    这下去找媒人也是有讲究的。
    历来家里如果是哥儿的话。都是矜贵,要媒人几次三番上门提亲。
    如果家里是小子,那么就会拜托媒人上门帮着说亲。
    这会儿李氏把媒人领到家里边,可不就是要给家中的爷们相看夫的。
    几个村里边的么么,纷纷凑到张么么身边,嘀嘀咕咕说道:您说唐家这是什么个情况?莫非是李么么想开了要给他家三郎找夫郎了吗?
    张么么伸着脖儿踮着脚,一直目送媒人和李氏进了院门,这才收回木目光,疑惑的摇摇头。
    那唐老三前些日子刚去府城读书,说是明年要下场乡试呢,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相看人家。再说人家那可都是秀才老爷了,要找夫郎,那可不得上县城里边选个家世好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