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幡(32)
眼眶太热了,郁弭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揉。鼻腔里也有热流,他用力吸了一下鼻子,声音却有些喑哑了:我不知道啊。我真的不是故意不忘记他。难道,因为有一个怎么都忘不掉的人,我就不配拥有新的生活吗?那我要怎么办才可以?
有哪一个神明可以帮帮我?他颓然坐在床上,通红的双眼生生地望着曾砚昭,我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
这无边的苦海,一叶扁舟,要摇摇荡荡到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尽头?直到郁弭的发问,曾砚昭才猛然间意识到使自己混沌的是什么。
他明明知道回头是岸的道理,偏偏还是难以躲过执念的劫。
不甘心,还是很不甘心。
而郁弭口中的放下,仿佛变成了他们都得要放下。
曾砚昭回到郁弭的面前,跪下来,把手轻轻地放在他冰凉的膝盖上。
他的手心很热,郁弭怔了怔,看向他,无力地说:对不起。
曾砚昭的心像是被一枚针挑弄,他分不清痒或刺痛。
是我该说抱歉。他摩挲着郁弭的膝头,我忘记自己曾经答应过你,不再让你寂寞的。
闻言,郁弭委屈地抿起了嘴巴。他拉住曾砚昭的手,紧紧握着。
这力道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怨怼,曾砚昭感受着他指节的力气,嘴角扯起一个宽慰的笑容,说:会好起来的。
我真的希望都过去了。他嗫嚅道。
曾砚昭擦掉他的眼泪,点点头,说:那就,都过去了。
郁弭是因为在寺里受了气,落下气话以后离开的。曾砚昭出门时请了假,在外面过了一夜,眼看着半天时间又要过去,他得回寺里一趟。
当他把这决定告诉郁弭,后者满脸的不情愿,既是无颜再面对寺里的师父、师兄们,也是咽不下那口气。
曾砚昭看他生莫舒云的气,也在意寺里对他另眼看待,不由得觉得,他平时虽然喜欢委曲求全,心底还是有些意气在的。
中午,二人在街上随意找了一家烧卤店吃简餐。
郁弭闷闷不乐,不愿意和曾砚昭一起回常觉寺,又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而曾砚昭哪怕是为了工作的缘故,也是一定要回去的。
你捐给寺里的钱,要或不要,住持最后会定夺。我和住持认识了很长时间,他的为人,我算是清楚。他不会因为别人的一面之词就潦草做决定的。曾砚昭安慰说。
我不干净。郁弭用筷子戳着碗里的米饭,钱是被包养换来的,也不干净。
他这样破罐破摔的妄自菲薄,曾砚昭无声一叹,说:这世上有谁是干净的?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就脏得很了。
这话有道理,但还不足以让郁弭放下芥蒂。他沉默地吃了两口米饭,想了又想,问:那篇文章里说莫师兄也牵扯了人命?
曾砚昭愕然,失笑问道:你是因为这个,才那么耿耿于怀吗?
他努了努嘴巴。
如果连自己都有着不可告人的、不光彩的过去,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正直无瑕呢?曾砚昭能够理解郁弭的不爽,淡淡笑了一笑。
郁弭看得出来他一定知道些什么,不过,让他在背后谈论别人的事,郁弭知道这是为难他了。
见郁弭郁郁寡欢地闷头吃饭,曾砚昭思忖片刻,说:他是男众,在寺里做志工那么长时间,却没有受具足戒,总是有原因的。寺里有寺里的规矩,法律也有记载,虽然师父们老说众生平等,其实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剃度出家。
曾砚昭虽然没有把话说明,郁弭却听出了足够的暗示。他理解地点了点头,又嘟哝说:反正,我不会回去了。
那你要去哪里?曾砚昭哭笑不得。
不知道。他烦闷地吐了口气,在市里随便找一份工作吧。
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前前后后,曾砚昭已经看出来,郁弭根本不信佛,也没有皈依的意愿。他之所以去常觉寺,只是为了能够放下过去。现在,曾砚昭却觉得,他反而比自己看得更通透了。
既然如此,曾砚昭不想勉强。可是,他的决定还是令曾砚昭有些不舍。
怎么了?郁弭听见他叹气,紧张地问。
曾砚昭赧然笑了笑,说:你在市里待着也挺好。不过我们就不能常常见到了。
郁弭怔住,想了想,很快改了主意,说:那我和你一起回去吧。
第51章 杂念和妄想1
午饭之后,郁弭和曾砚昭一同搭乘网约车回到常觉寺的山门前。
郁弭是和寺里起了些矛盾,负气出走,虽然决定和曾砚昭一起回寺里了,可一路上还是忐忑不安,不知等见到住持他们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尤其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住在同一间宿舍里的莫舒云。
不过,等他们回到寺中,郁弭却发现他将自己看得太重了,不禁觉得好笑。
午后的禅院相较于往常,热闹非凡。不但所有的志工、义工都在各处宝殿里收拾打扫,云水堂更是贵客如织。
这光景让二人都好奇,看到云水堂门前的告示,才知道原来两日后常觉寺要举行禅七。在寺中修行的人们都在为禅七做准备,也有不少云游的僧人陆续抵达常觉寺,要参加这次活动。
告示上虽然写着禅七的注意事项,但郁弭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还没来得及问曾砚昭,维那师释知广就走了过来,喊道:曾师兄!
二人向释知广行礼,后者回了礼,问:我听说,你昨晚请假,出去了?
凡是在寺中挂单修行的人,维那都要过问。曾砚昭答说:对。我出去了一趟。
做什么去了?他又问。
明明问的不是自己,郁弭听了,却先紧张。
反而是曾砚昭从容不迫地回答:郁师兄昨天晚上在外面喝醉了,我去找他,送他到酒店。等他的酒醒了,我们才回来的。
郁弭知道曾砚昭不说谎,可是他居然这么老老实实地全说出来了,实在让郁弭捏了一把冷汗。他的话刚说完,郁弭就感觉释知广怀疑的目光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郁弭惭愧地低下头,说:我违反了寺规,听凭寺里处置。
哈,你是志工,也没皈依,我处置不了你。释知广笑答,又道,不过,假如你出去之前没和志工组那边请过假的话,你还是去找苏师兄,问问她打算怎么办吧!
找苏春媚?郁弭心头一凛,不由得看向曾砚昭。
曾砚昭点了点头,目光中大有让他放宽心的意味。郁弭感受到他的好意,偏偏他刚才说的,郁弭倒不知道该如何用原话向苏春媚解释,心里汗颜得很。
释知广问:曾师兄,你在我们寺里挂单,又有工作,过几天的禅七,你参不参加的?
曾砚昭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参加过禅七了,想到最近发生了那么多事,不禁产生要参加的念头。
禅堂是选佛场,打禅七,是为了见性成佛。曾砚昭没有成佛的理想,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却是他想要的。
他忖了忖,答道:我回头看一看工作的安排。如果参加,怕是打不满四十九天的。
这个没关系。修行嘛,吃饭、喝水都是修行。释知广说着,听见不远处有人叫,便朝曾砚昭行了礼,先离开了。
他们的对话,更让郁弭纳闷。等释知广走远了,郁弭问:打禅七是什么?
释迦牟尼成佛前,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想,到第七天悟道了。所以,就有了七日成佛的说法。曾砚昭解释说,但是我们凡夫俗子悟性不如佛祖,七天是不能开悟的。所以,打禅七一般要连打七个七。就是大家集中在禅堂,七七四十九日,修行、参究。
郁弭惊愕道:一连四十九天,一直待在禅堂里吗?
曾砚昭点头,说:现在春天的农事结束了,天还没有热起来,正是打禅七的好时候。常觉寺每年会打两次禅七。一次在农历的五月,一次在十月。
还在外面的时候,曾砚昭明明说过,如果他不回寺里,两人就不能常常见面了。现在倒好,郁弭跟着他回来了,他却要打什么禅七,在禅堂待一个半月?郁弭不满地皱眉头。
曾砚昭不解地问:怎么了?像要发脾气了似的。
你要参加吗?郁弭问。
他的语气有点冲,曾砚昭听得愣了一下。
郁弭别扭地问:你要是去打禅七了,我干什么去?
曾砚昭这才反应过来他这脾气是从哪里来的,一时又愣住了。他习惯性地皱了皱眉,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先去找苏师兄吧。郁弭蛮不高兴地说着,走了。
曾砚昭讶然,想叫住他,又想不到叫住了以后该说什么好,只能任由他这么离开。
过了一会儿,曾砚昭看见郁弭穿过月亮门,去往禅堂的方向,想了想,还是决定跟过去。
苏春媚、王译旬等人在禅堂忙得不亦乐乎。
未来的一个多月,这里将是修行者们聚集在一起,克期取证的地方。郁弭不知道禅七的强度到底怎样,不过,平日里师父们专注修行,寺里不少琐事都交给志工组的办,等到师父们全在禅堂里,不得外出了,接下来的四十九天,可以想见志工组的忙碌。
郁弭在禅堂也看见了莫舒云的身影。想起莫舒云在住持面前口口声声说他的钱来路不当,不宜收取,郁弭的心就堵得慌。
莫舒云正跪在地上擦地板,很快也发现郁弭来到禅堂外。他面露惊讶,俄顷,起身走向苏春媚。
他俩说了两句话后,苏春媚转头,看见了站在外面的郁弭。
郁弭心头一紧,规规矩矩地行了佛礼。
苏春媚却只是淡淡点头,把手中绞好的抹布递给莫舒云,从禅堂里走了出来。
眼看着苏春媚走到面前,郁弭往后退了半步,乖觉地低着头,道:苏师兄。
昨天虽然答应你请假了,可你没说晚上不回来。知广师父问起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苏春媚不满道,假如打算夜不归宿,请假的时候要说清楚,把原因说明白才可以的。住在寺院里,得守这里的规矩。
这一通数落算是在郁弭的预料之中,他听完点了点头,说:对不起,我下次不会了。
昨晚上哪里去了?他没有解释,似乎让苏春媚更加不悦了。
郁弭想起了曾砚昭老实交代的样子,心里哭笑不得,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昨天临时遇到了一些事,心情很不好。出去喝了点酒,没想到喝醉了,就没能回来。
他说完,抬眸看向苏春媚,只见后者屏住呼吸,好似看待一个冥顽不灵的人。
见状,郁弭不由得纳闷:他以前卖身给别人的事,难道没有在寺里传开?看苏春媚的反应,好像对此毫不知晓。
苏春媚古怪地打量他,良久,说:曾教授昨晚也没有回来。
郁弭生怕她得知曾砚昭是为了去找他才出去的,认为他带坏了曾砚昭,于是扯谎道:哦我们在外面偶然遇见。他见我喝醉了,好心照顾我,所以也没回来。说完,郁弭再一次忍不住在心里抱怨,为什么曾砚昭要把事情老老实实地告诉维那。
哪怕如此,苏春媚还是厌恶地皱起了眉。
郁弭不敢直视她,垂着眼帘。
半晌,苏春媚淡漠地说:曾教授在寺里挂了单,他是要在寺里修行的。我看得出来,你们俩是好朋友,但是希望你不要打扰他修行。寺院是同修们相互勉力和精进的地方。
郁弭哑然无语。同修?这个词,现在郁弭听起来,居然有一点别样的趣味。他赶忙把这想法从脑海中驱逐出去,却没有对苏春媚的话应答。
去往禅堂寻找郁弭的路上,曾砚昭收到了郭青娜发的微信。她正和周启洁她们在长秋寺工作,询问曾砚昭是否过去看一看。
曾砚昭想起周启洁的方案被盗一事还没有处理,不知道现在进展怎么样了,顿时懊悔又愧疚。他回复了郭青娜,自己稍后会过去。
没有想到,曾砚昭低头回微信的这一小会儿功夫,当他再抬头时,就看见郁弭走过来了。
看他脸上恹恹的表情,曾砚昭猜想他大概是见过苏春媚了,上前问:怎么说?
刚才二人才不欢而散,郁弭没想到转眼功夫曾砚昭就找来了。他不由自主地笑咧了嘴,又赶忙让自己板起脸面,说:说你在寺院里修行,不要打扰你。他顿了顿,你呢?会被罚吗?
你喝醉了,我照顾你,助人为乐,为什么要受罚?曾砚昭奇怪道,再说,我请过假了。
郁弭有的时候真不知道曾砚昭是不是故意气他的,说的都是些什么话?他只好说:哦。都是我的错。
曾砚昭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但看着又不是太生气的样子,只觉得莫名其妙。他想了想,问:我要去长秋寺看看周启洁她们。药石过后,去散步吗?
散步?去后山吗?郁弭意外地眨了眨眼,心里却喜悦得很。
好。郁弭笑着回答,又顾虑道,但你会回来用药石吗?
曾砚昭说:你可以去长秋寺找我。
好。郁弭高兴地说。
他时而板着脸,时而又那么轻易地笑起来,还什么都答应,什么都说好。曾砚昭不禁说:你好乖啊。
郁弭听完,脸上的笑又消失了。他故作正经地撇了撇嘴巴。
第52章 杂念和妄想2
你向静吾师父说了?曾砚昭愣住。
周启洁努着嘴巴,满脸的闷闷不乐、愤愤不平,闭着眼睛,肯定地点了点头,道:说了。
昨天,曾砚昭离开常觉寺外出前,答应过周启洁,关于她写的方案无缘无故失踪的事情,会找机会询问她怀疑的对象王译旬。
没有想到,才一天不到的功夫,曾砚昭回到常觉寺,还没来得及去问一问,周启洁已经向住持告状了,而且,是在昨天下午。
曾砚昭看出她的不痛快,猜想怕是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问:静吾师父怎么说?
当时知净师父也在。他让我拿出证据。周启洁抱着双臂,气愤地说,除了她以外,还有谁会这么无聊呢?小青也说,她问过好几次,打算怎么处理伽蓝寺的斗栱。斗栱也好,梭柱也好,都是当年修缮的时候,他儿子设计的。她当然不希望修改。真是的!当年知能师父只是一心向佛,来常觉寺出家,她怎么都不肯,把打听到的寺里的事情到处往外说,就为了逼知能师父还俗。结果把知能师父逼死了。她倒是装模作样地在这里当起了志工,要修行忏悔。搞笑,修行了这么几年,还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
认识周启洁这么长时间,曾砚昭还是第一次看她这么生气,而且嘴巴像机关枪一样哆哆说个不停,仿佛随时要张牙舞爪一般。
凡事都要讲求一个证据,寺方的要求不无道理。曾砚昭和周启洁一样,想不出除了王译旬以外,还会有谁单独那么在乎那两样构件,可是,周启洁直接向寺方告发的行为,曾砚昭又暗自觉得不够妥当。
恋耽美
有哪一个神明可以帮帮我?他颓然坐在床上,通红的双眼生生地望着曾砚昭,我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
这无边的苦海,一叶扁舟,要摇摇荡荡到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尽头?直到郁弭的发问,曾砚昭才猛然间意识到使自己混沌的是什么。
他明明知道回头是岸的道理,偏偏还是难以躲过执念的劫。
不甘心,还是很不甘心。
而郁弭口中的放下,仿佛变成了他们都得要放下。
曾砚昭回到郁弭的面前,跪下来,把手轻轻地放在他冰凉的膝盖上。
他的手心很热,郁弭怔了怔,看向他,无力地说:对不起。
曾砚昭的心像是被一枚针挑弄,他分不清痒或刺痛。
是我该说抱歉。他摩挲着郁弭的膝头,我忘记自己曾经答应过你,不再让你寂寞的。
闻言,郁弭委屈地抿起了嘴巴。他拉住曾砚昭的手,紧紧握着。
这力道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怨怼,曾砚昭感受着他指节的力气,嘴角扯起一个宽慰的笑容,说:会好起来的。
我真的希望都过去了。他嗫嚅道。
曾砚昭擦掉他的眼泪,点点头,说:那就,都过去了。
郁弭是因为在寺里受了气,落下气话以后离开的。曾砚昭出门时请了假,在外面过了一夜,眼看着半天时间又要过去,他得回寺里一趟。
当他把这决定告诉郁弭,后者满脸的不情愿,既是无颜再面对寺里的师父、师兄们,也是咽不下那口气。
曾砚昭看他生莫舒云的气,也在意寺里对他另眼看待,不由得觉得,他平时虽然喜欢委曲求全,心底还是有些意气在的。
中午,二人在街上随意找了一家烧卤店吃简餐。
郁弭闷闷不乐,不愿意和曾砚昭一起回常觉寺,又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而曾砚昭哪怕是为了工作的缘故,也是一定要回去的。
你捐给寺里的钱,要或不要,住持最后会定夺。我和住持认识了很长时间,他的为人,我算是清楚。他不会因为别人的一面之词就潦草做决定的。曾砚昭安慰说。
我不干净。郁弭用筷子戳着碗里的米饭,钱是被包养换来的,也不干净。
他这样破罐破摔的妄自菲薄,曾砚昭无声一叹,说:这世上有谁是干净的?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就脏得很了。
这话有道理,但还不足以让郁弭放下芥蒂。他沉默地吃了两口米饭,想了又想,问:那篇文章里说莫师兄也牵扯了人命?
曾砚昭愕然,失笑问道:你是因为这个,才那么耿耿于怀吗?
他努了努嘴巴。
如果连自己都有着不可告人的、不光彩的过去,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正直无瑕呢?曾砚昭能够理解郁弭的不爽,淡淡笑了一笑。
郁弭看得出来他一定知道些什么,不过,让他在背后谈论别人的事,郁弭知道这是为难他了。
见郁弭郁郁寡欢地闷头吃饭,曾砚昭思忖片刻,说:他是男众,在寺里做志工那么长时间,却没有受具足戒,总是有原因的。寺里有寺里的规矩,法律也有记载,虽然师父们老说众生平等,其实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剃度出家。
曾砚昭虽然没有把话说明,郁弭却听出了足够的暗示。他理解地点了点头,又嘟哝说:反正,我不会回去了。
那你要去哪里?曾砚昭哭笑不得。
不知道。他烦闷地吐了口气,在市里随便找一份工作吧。
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前前后后,曾砚昭已经看出来,郁弭根本不信佛,也没有皈依的意愿。他之所以去常觉寺,只是为了能够放下过去。现在,曾砚昭却觉得,他反而比自己看得更通透了。
既然如此,曾砚昭不想勉强。可是,他的决定还是令曾砚昭有些不舍。
怎么了?郁弭听见他叹气,紧张地问。
曾砚昭赧然笑了笑,说:你在市里待着也挺好。不过我们就不能常常见到了。
郁弭怔住,想了想,很快改了主意,说:那我和你一起回去吧。
第51章 杂念和妄想1
午饭之后,郁弭和曾砚昭一同搭乘网约车回到常觉寺的山门前。
郁弭是和寺里起了些矛盾,负气出走,虽然决定和曾砚昭一起回寺里了,可一路上还是忐忑不安,不知等见到住持他们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尤其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住在同一间宿舍里的莫舒云。
不过,等他们回到寺中,郁弭却发现他将自己看得太重了,不禁觉得好笑。
午后的禅院相较于往常,热闹非凡。不但所有的志工、义工都在各处宝殿里收拾打扫,云水堂更是贵客如织。
这光景让二人都好奇,看到云水堂门前的告示,才知道原来两日后常觉寺要举行禅七。在寺中修行的人们都在为禅七做准备,也有不少云游的僧人陆续抵达常觉寺,要参加这次活动。
告示上虽然写着禅七的注意事项,但郁弭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还没来得及问曾砚昭,维那师释知广就走了过来,喊道:曾师兄!
二人向释知广行礼,后者回了礼,问:我听说,你昨晚请假,出去了?
凡是在寺中挂单修行的人,维那都要过问。曾砚昭答说:对。我出去了一趟。
做什么去了?他又问。
明明问的不是自己,郁弭听了,却先紧张。
反而是曾砚昭从容不迫地回答:郁师兄昨天晚上在外面喝醉了,我去找他,送他到酒店。等他的酒醒了,我们才回来的。
郁弭知道曾砚昭不说谎,可是他居然这么老老实实地全说出来了,实在让郁弭捏了一把冷汗。他的话刚说完,郁弭就感觉释知广怀疑的目光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郁弭惭愧地低下头,说:我违反了寺规,听凭寺里处置。
哈,你是志工,也没皈依,我处置不了你。释知广笑答,又道,不过,假如你出去之前没和志工组那边请过假的话,你还是去找苏师兄,问问她打算怎么办吧!
找苏春媚?郁弭心头一凛,不由得看向曾砚昭。
曾砚昭点了点头,目光中大有让他放宽心的意味。郁弭感受到他的好意,偏偏他刚才说的,郁弭倒不知道该如何用原话向苏春媚解释,心里汗颜得很。
释知广问:曾师兄,你在我们寺里挂单,又有工作,过几天的禅七,你参不参加的?
曾砚昭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参加过禅七了,想到最近发生了那么多事,不禁产生要参加的念头。
禅堂是选佛场,打禅七,是为了见性成佛。曾砚昭没有成佛的理想,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却是他想要的。
他忖了忖,答道:我回头看一看工作的安排。如果参加,怕是打不满四十九天的。
这个没关系。修行嘛,吃饭、喝水都是修行。释知广说着,听见不远处有人叫,便朝曾砚昭行了礼,先离开了。
他们的对话,更让郁弭纳闷。等释知广走远了,郁弭问:打禅七是什么?
释迦牟尼成佛前,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想,到第七天悟道了。所以,就有了七日成佛的说法。曾砚昭解释说,但是我们凡夫俗子悟性不如佛祖,七天是不能开悟的。所以,打禅七一般要连打七个七。就是大家集中在禅堂,七七四十九日,修行、参究。
郁弭惊愕道:一连四十九天,一直待在禅堂里吗?
曾砚昭点头,说:现在春天的农事结束了,天还没有热起来,正是打禅七的好时候。常觉寺每年会打两次禅七。一次在农历的五月,一次在十月。
还在外面的时候,曾砚昭明明说过,如果他不回寺里,两人就不能常常见面了。现在倒好,郁弭跟着他回来了,他却要打什么禅七,在禅堂待一个半月?郁弭不满地皱眉头。
曾砚昭不解地问:怎么了?像要发脾气了似的。
你要参加吗?郁弭问。
他的语气有点冲,曾砚昭听得愣了一下。
郁弭别扭地问:你要是去打禅七了,我干什么去?
曾砚昭这才反应过来他这脾气是从哪里来的,一时又愣住了。他习惯性地皱了皱眉,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先去找苏师兄吧。郁弭蛮不高兴地说着,走了。
曾砚昭讶然,想叫住他,又想不到叫住了以后该说什么好,只能任由他这么离开。
过了一会儿,曾砚昭看见郁弭穿过月亮门,去往禅堂的方向,想了想,还是决定跟过去。
苏春媚、王译旬等人在禅堂忙得不亦乐乎。
未来的一个多月,这里将是修行者们聚集在一起,克期取证的地方。郁弭不知道禅七的强度到底怎样,不过,平日里师父们专注修行,寺里不少琐事都交给志工组的办,等到师父们全在禅堂里,不得外出了,接下来的四十九天,可以想见志工组的忙碌。
郁弭在禅堂也看见了莫舒云的身影。想起莫舒云在住持面前口口声声说他的钱来路不当,不宜收取,郁弭的心就堵得慌。
莫舒云正跪在地上擦地板,很快也发现郁弭来到禅堂外。他面露惊讶,俄顷,起身走向苏春媚。
他俩说了两句话后,苏春媚转头,看见了站在外面的郁弭。
郁弭心头一紧,规规矩矩地行了佛礼。
苏春媚却只是淡淡点头,把手中绞好的抹布递给莫舒云,从禅堂里走了出来。
眼看着苏春媚走到面前,郁弭往后退了半步,乖觉地低着头,道:苏师兄。
昨天虽然答应你请假了,可你没说晚上不回来。知广师父问起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苏春媚不满道,假如打算夜不归宿,请假的时候要说清楚,把原因说明白才可以的。住在寺院里,得守这里的规矩。
这一通数落算是在郁弭的预料之中,他听完点了点头,说:对不起,我下次不会了。
昨晚上哪里去了?他没有解释,似乎让苏春媚更加不悦了。
郁弭想起了曾砚昭老实交代的样子,心里哭笑不得,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昨天临时遇到了一些事,心情很不好。出去喝了点酒,没想到喝醉了,就没能回来。
他说完,抬眸看向苏春媚,只见后者屏住呼吸,好似看待一个冥顽不灵的人。
见状,郁弭不由得纳闷:他以前卖身给别人的事,难道没有在寺里传开?看苏春媚的反应,好像对此毫不知晓。
苏春媚古怪地打量他,良久,说:曾教授昨晚也没有回来。
郁弭生怕她得知曾砚昭是为了去找他才出去的,认为他带坏了曾砚昭,于是扯谎道:哦我们在外面偶然遇见。他见我喝醉了,好心照顾我,所以也没回来。说完,郁弭再一次忍不住在心里抱怨,为什么曾砚昭要把事情老老实实地告诉维那。
哪怕如此,苏春媚还是厌恶地皱起了眉。
郁弭不敢直视她,垂着眼帘。
半晌,苏春媚淡漠地说:曾教授在寺里挂了单,他是要在寺里修行的。我看得出来,你们俩是好朋友,但是希望你不要打扰他修行。寺院是同修们相互勉力和精进的地方。
郁弭哑然无语。同修?这个词,现在郁弭听起来,居然有一点别样的趣味。他赶忙把这想法从脑海中驱逐出去,却没有对苏春媚的话应答。
去往禅堂寻找郁弭的路上,曾砚昭收到了郭青娜发的微信。她正和周启洁她们在长秋寺工作,询问曾砚昭是否过去看一看。
曾砚昭想起周启洁的方案被盗一事还没有处理,不知道现在进展怎么样了,顿时懊悔又愧疚。他回复了郭青娜,自己稍后会过去。
没有想到,曾砚昭低头回微信的这一小会儿功夫,当他再抬头时,就看见郁弭走过来了。
看他脸上恹恹的表情,曾砚昭猜想他大概是见过苏春媚了,上前问:怎么说?
刚才二人才不欢而散,郁弭没想到转眼功夫曾砚昭就找来了。他不由自主地笑咧了嘴,又赶忙让自己板起脸面,说:说你在寺院里修行,不要打扰你。他顿了顿,你呢?会被罚吗?
你喝醉了,我照顾你,助人为乐,为什么要受罚?曾砚昭奇怪道,再说,我请过假了。
郁弭有的时候真不知道曾砚昭是不是故意气他的,说的都是些什么话?他只好说:哦。都是我的错。
曾砚昭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但看着又不是太生气的样子,只觉得莫名其妙。他想了想,问:我要去长秋寺看看周启洁她们。药石过后,去散步吗?
散步?去后山吗?郁弭意外地眨了眨眼,心里却喜悦得很。
好。郁弭笑着回答,又顾虑道,但你会回来用药石吗?
曾砚昭说:你可以去长秋寺找我。
好。郁弭高兴地说。
他时而板着脸,时而又那么轻易地笑起来,还什么都答应,什么都说好。曾砚昭不禁说:你好乖啊。
郁弭听完,脸上的笑又消失了。他故作正经地撇了撇嘴巴。
第52章 杂念和妄想2
你向静吾师父说了?曾砚昭愣住。
周启洁努着嘴巴,满脸的闷闷不乐、愤愤不平,闭着眼睛,肯定地点了点头,道:说了。
昨天,曾砚昭离开常觉寺外出前,答应过周启洁,关于她写的方案无缘无故失踪的事情,会找机会询问她怀疑的对象王译旬。
没有想到,才一天不到的功夫,曾砚昭回到常觉寺,还没来得及去问一问,周启洁已经向住持告状了,而且,是在昨天下午。
曾砚昭看出她的不痛快,猜想怕是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问:静吾师父怎么说?
当时知净师父也在。他让我拿出证据。周启洁抱着双臂,气愤地说,除了她以外,还有谁会这么无聊呢?小青也说,她问过好几次,打算怎么处理伽蓝寺的斗栱。斗栱也好,梭柱也好,都是当年修缮的时候,他儿子设计的。她当然不希望修改。真是的!当年知能师父只是一心向佛,来常觉寺出家,她怎么都不肯,把打听到的寺里的事情到处往外说,就为了逼知能师父还俗。结果把知能师父逼死了。她倒是装模作样地在这里当起了志工,要修行忏悔。搞笑,修行了这么几年,还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
认识周启洁这么长时间,曾砚昭还是第一次看她这么生气,而且嘴巴像机关枪一样哆哆说个不停,仿佛随时要张牙舞爪一般。
凡事都要讲求一个证据,寺方的要求不无道理。曾砚昭和周启洁一样,想不出除了王译旬以外,还会有谁单独那么在乎那两样构件,可是,周启洁直接向寺方告发的行为,曾砚昭又暗自觉得不够妥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