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停车
江燧怔了很久,像是根本没听懂她说了什么。夜风从山顶扑下来,吹乱了他额前的发,也吹散了刚才那份松弛的氛围。
“你说什么?”他的声音有点发哑。
时之序耐心地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一天前,她在南京找到一家老旧的金银铺,把手上那两枚银戒指重新熔铸,打成了一对款式相似的男女对戒。决定得很匆忙,时之序还特意加了急件费,才在返回岭澜前赶制出来。
金铺老板对这桩生意颇为不解,反复确认,毕竟这两枚戒指的银料甚至不值加工费。
但她觉得值得。
她将它们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好了要说的话。
时之序设想过江燧会惊讶、沉默、甚至喜极而泣,却怎么也没想到,等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拒绝。
江燧怔了很久,眼神里那点惊喜来得太快,像火光一样闪了一下,却被随即涌上的慌乱压了下去。
“不行。”
他伸手将她摊开的手掌合起来,连带着尚未打开的戒指盒,一起塞回了她的包中。
“什么意思?”
时之序很少有这么不知所措的时候,握紧了戒指盒,心里一片空白。
“不要为了我勉强自己。” 江燧深吸一口气,语气刻意放缓,“我知道你还不想结婚。之前我说的那些话,可能给你太大压力了——你就当没听过。”
时之序没有生气,也谈不上多伤心,只是觉得此刻的情境有些荒诞,甚至有点滑稽。
或许有一些讨厌自己吧。
其实她立马就明白了缘由,她总是在所有人面前假装得很有把握,不把爱情放在太靠前的位置,自由、写作好像是她生活的全部。于是,就连江燧也当真以为她是不可能会和谁承诺结婚的。
想到这里,她忽然笑了一下。
“原来你这么了解我?”她抬起头看向他,笑意收敛了,眼里的光都黯淡下来。
江燧似乎格外冷静,没有被她话里的讽刺影响,而是解释道:
“我怕哪天你会后悔,会觉得自己只是一时冲动。”
她突然觉得没那份心思了。
“是吗?也许吧。”
这句话出口的瞬间,时之序胸口原本那块空落落的地方突然疼了起来,又感觉眼前的男人变得无比陌生。
江燧没有再接话。
他把她那句“也许吧”当成了承认:她确实是冲动了。
于是他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
可在时之序看来,那沉默像是松了一口气的意思。
没了再赏青禾山夜景的心情,他们一路沉默着开着车下了山,很快就汇入了晚高峰的市区主干道。
时之序一路都侧背对着他,从江燧的角度看过去,只能看到她拧着脖子、不肯回头的侧脸。
“前面路口停车。”
江燧没有应声,双手握着方向盘,目不斜视。
“我说停车!”她回过头来,直直地盯着他。
他把车靠进一个停车位,时之序直接伸手去拉车门。
“咔——”
车锁在她触碰的瞬间被关上。
她气极了的时候只想逃。
江燧还沉默着,手放在中控锁上,目光直视前方,像是在守着最后一点不让她离开的底线。
车厢里一时间静得连空调的风声都变得突兀。
“怎么?”她偏过头,眼神冷得像刃,“我还没有出行自由了?”
“回家再说。”江燧皱着眉,但语气很平静。
“不用了,我有地方可去。”
“去哪?”
“你管呢?”
“天黑了,不安全。”
“我二十七岁,不是七岁。”
江燧深吸一口气,压着情绪道:“回家,我们好好聊聊可以吗?”
“家”这个词连续两次从他嘴里说出来,在时之序耳里格外刺耳。
她曾经因为时岚和石宏的婚姻,长久地厌恶、排斥和另一个人组建家庭的想法。但过去的一个月,她的心态慢慢开始松动了。她认真想过,如果是江燧,也许可以例外。
可他却拒绝了她。
她也讲不清楚,是什么驱使自己这么强硬要下车。好像既有自尊心受挫,又有伤心,也有一些尴尬,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被抛弃的恐惧。
江燧从来没有真正推开过她,这也是为什么她相信江燧可以例外的原因之一。
可现在,她也不确定了。
“我没和你有一个家。”时之序咬咬牙,说道。
话说完,她果断摁下车锁,动作干脆,拉开车门走了出去。
车门“砰”地关上,夜色和喧嚣一齐涌进来,又在瞬间与车内的空气隔绝开。
江燧坐在驾驶座里,一动不动。
短短几秒的愣神,他才猛地反应过来,熄火、推门,下车,一连串动作干脆利落。
他顺着人行道几步就追上去,在她还没走出多远时,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臂。
“时之序!”
他的声音里满是着急和慌张,几乎是喊出来的,也顾不得路人的侧目。
时之序头也没回,但她挣了两下也没能甩脱他的力道。
“聊聊,算我求你了……”江燧绕到她跟前,可她又扭过头去,不给他瞧。
还是看到了她眼眶里盈满泪水,随时都要掉下来。
但她还是强硬地说:“别在街上拉拉扯扯的,很丢脸。放我走行吗?”
江燧怔了一下,终于松开了手,连声音也跟着发颤:
“好。”他点头,又问:“你还会回来吗?”
时之序说“会”,他便不再纠缠了,只又确认了一遍,她冷静之后会给他打电话。
“我等你电话。”
她说“嗯”。
--
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周。
岭澜进入了盛夏最热的那段时间,白日烈阳高照,偶有雷阵雨下过,夜晚的风也变得黏稠,像是带着一层湿气的纱,飘在城市上空。
时之序住回了她才到岭澜时订的那家酒店,中途江燧送她的行李箱过来,她也没见他,只是让他放在了前台,自己再下去取。
她白天待在老街社区中心和别人家里做访谈,晚上便整理访谈录音。进度很不错,她去郑莉家聊了几次,又见到了另外几个同样处境的女人,还约见了顾舟。每天往返于老街、几处采访点、常吃的小馆子。
如果不刻意往老街南巷走,她根本没什么几率偶遇他。
江燧那边店里正赶上夏季菜单上新,白天在店里试新品、晚上回家又备考雅思到深夜。他没想过要修改计划,耐心地等着。
时之序没有给他打电话,但偶尔也回复他的消息。
这天,是老街二期拆迁改造的正式签约仪式。
合同终于敲定了。虽然最终的平均赔偿金额低于早期版本,但那块争议最久、最棘手的部分——外嫁女的补偿资格,总算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达成了共识。
社区中心广场临时搭起了一个红色背景的剪彩舞台,横幅高挂,音响里循环播放着振奋人心的喜庆音乐。
顾舟作为施工方的项目经理,带着几个手下的人早早到了现场,忙前忙后地和社区干部确认流程。
广场边架起了几台摄像机,镜头调好,灯架亮起,几个举着话筒的年轻人正在对着镜头排练开场白。看样子,这次活动不光是签约仪式,也是岭城公司一次精心策划的宣传秀,借着拆迁项目顺利开工的节点,重塑他们在外界眼中的形象。
时之序还是如实地记录着。她没有专业设备,只用普通相机、纸笔、和眼睛去观察正在发生的这一切。
除了作为研究者的旁观,她也真切地为郑莉感到高兴。钱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那份关于公平的愤怒,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回应。
仪式即将结束,顾舟突然拿起话筒,笑容满面地宣布:“最后呢,我代表项目组,请我们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今天完成签约的各位住户,一起去老街最有名的曹氏铁锅炖吃个饭!六点开饭,不见不散啊!”
话音一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叫好声,掌声、口哨声混杂在喜庆的音乐里,热闹得像一场节日。
时之序听罢,心想这和她已经没什么关系,便收好笔记本准备悄悄离开。
可下一秒,嘈杂的音响里突然传来了顾舟的声音,清清楚楚地响彻全场:
“诶诶,时博士怎么要走?你可不能不来啊!”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在人群外的时之序身上。
她心里暗骂顾舟小肚鸡肠,偏要在人群面前点她的名,但面上仍是温和有礼的笑容,不慌不忙地抬高声音回应:
“顾总看错了,我没打算走!”
她这一嗓子逗得周围一阵善意的哄笑,原本聚集在她身上的目光也跟着散开,大家笑意盈盈地各自继续聊天、合影,准备去赴那顿庆功宴了。
这时,郑莉牵着一个大约叁四岁的小女孩走了过来。
“哎,之序!”郑莉一边喊,一边把孩子往她这边带。
时之序蹲下来,和孩子视线平齐,看着她那双怯生生的大眼睛,笑着轻声问:
“呀,这么可爱,你是谁呀?”
小女孩躲在妈妈的裤管后面,手攥着布料,怯生又拘谨,只露出半张小脸往外瞧。
郑莉也跟着蹲下来,把她抱到腿上,笑着对孩子说:
“幺儿,这是之序阿姨。阿姨是博士,可厉害了!”
小女孩抿着嘴,眼神有些好奇,像是在默默打量这个阿姨到底哪里厉害。
时之序心里发暖,伸出手在小女孩面前晃了晃:“你好呀。”
小女孩犹豫了两秒,小小的手也跟着轻轻伸了出来,握住了她的一节手指。
“她害羞,不爱说话。”郑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事,我小时候也这样。”时之序笑着应道,“其实,直到现在也有点。”
郑莉爽朗地笑出声来,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们在广场又聊了几句,不知不觉就跟着人群一起往餐厅的方向走去。
等到了曹氏铁锅炖,室内的几张大桌连同外面临时搭起的棚子下,也早已坐满了人。粗略一数,起码有十二叁桌,几乎都是老街的熟面孔。
大厅里开着空调,但还是热气翻腾,铁锅里炖着大块排骨、鱼头,香气混着蒸汽四处弥漫。
时之序在人群中一扫就看到了江燧。
他穿着她之前给他买的的一件画家联名款T恤。那件衣服是她去南京前下单的,快递在路上卡了很久,她回来时还没收到。比起那些一贯简洁低调的款式,她总觉得江燧更适合这种稍微张扬一点的风格。
但又觉得有点心烦,因为她的眼光确实好。
刚好顾舟也看到了她们,挥手招她过去,指了指江燧旁边的空位。
那一桌坐的基本都是岭城公司的人,郑莉说她不过去了,领着孩子去了另一桌。
时之序走过去,落座时隔着江燧,对顾舟客客气气地打了声招呼:
“顾总好。”
“这么客气?”顾舟挑了下眉,顺势看了一眼江燧。
那人头也没抬,还在发信息,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时之序随即把注意力转向桌上其他几个人,都是二叁十岁的年轻人,还有两个大学都没毕业的实习生。她礼貌地寒暄了几句,可毕竟都不熟,几句话过后就没话可聊了。
顾舟的眼神在时之序和江燧直接来回琢磨了几圈,压低声音半开玩笑地问江燧:
“又吵架了?”
江燧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言简意赅:“嗯。”
顾舟当场后悔不已。
他怎么就一时脑子发热,把这两尊祖宗都请来了呢?
--
舟:这个家没我,得散。
“你说什么?”他的声音有点发哑。
时之序耐心地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一天前,她在南京找到一家老旧的金银铺,把手上那两枚银戒指重新熔铸,打成了一对款式相似的男女对戒。决定得很匆忙,时之序还特意加了急件费,才在返回岭澜前赶制出来。
金铺老板对这桩生意颇为不解,反复确认,毕竟这两枚戒指的银料甚至不值加工费。
但她觉得值得。
她将它们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好了要说的话。
时之序设想过江燧会惊讶、沉默、甚至喜极而泣,却怎么也没想到,等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拒绝。
江燧怔了很久,眼神里那点惊喜来得太快,像火光一样闪了一下,却被随即涌上的慌乱压了下去。
“不行。”
他伸手将她摊开的手掌合起来,连带着尚未打开的戒指盒,一起塞回了她的包中。
“什么意思?”
时之序很少有这么不知所措的时候,握紧了戒指盒,心里一片空白。
“不要为了我勉强自己。” 江燧深吸一口气,语气刻意放缓,“我知道你还不想结婚。之前我说的那些话,可能给你太大压力了——你就当没听过。”
时之序没有生气,也谈不上多伤心,只是觉得此刻的情境有些荒诞,甚至有点滑稽。
或许有一些讨厌自己吧。
其实她立马就明白了缘由,她总是在所有人面前假装得很有把握,不把爱情放在太靠前的位置,自由、写作好像是她生活的全部。于是,就连江燧也当真以为她是不可能会和谁承诺结婚的。
想到这里,她忽然笑了一下。
“原来你这么了解我?”她抬起头看向他,笑意收敛了,眼里的光都黯淡下来。
江燧似乎格外冷静,没有被她话里的讽刺影响,而是解释道:
“我怕哪天你会后悔,会觉得自己只是一时冲动。”
她突然觉得没那份心思了。
“是吗?也许吧。”
这句话出口的瞬间,时之序胸口原本那块空落落的地方突然疼了起来,又感觉眼前的男人变得无比陌生。
江燧没有再接话。
他把她那句“也许吧”当成了承认:她确实是冲动了。
于是他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
可在时之序看来,那沉默像是松了一口气的意思。
没了再赏青禾山夜景的心情,他们一路沉默着开着车下了山,很快就汇入了晚高峰的市区主干道。
时之序一路都侧背对着他,从江燧的角度看过去,只能看到她拧着脖子、不肯回头的侧脸。
“前面路口停车。”
江燧没有应声,双手握着方向盘,目不斜视。
“我说停车!”她回过头来,直直地盯着他。
他把车靠进一个停车位,时之序直接伸手去拉车门。
“咔——”
车锁在她触碰的瞬间被关上。
她气极了的时候只想逃。
江燧还沉默着,手放在中控锁上,目光直视前方,像是在守着最后一点不让她离开的底线。
车厢里一时间静得连空调的风声都变得突兀。
“怎么?”她偏过头,眼神冷得像刃,“我还没有出行自由了?”
“回家再说。”江燧皱着眉,但语气很平静。
“不用了,我有地方可去。”
“去哪?”
“你管呢?”
“天黑了,不安全。”
“我二十七岁,不是七岁。”
江燧深吸一口气,压着情绪道:“回家,我们好好聊聊可以吗?”
“家”这个词连续两次从他嘴里说出来,在时之序耳里格外刺耳。
她曾经因为时岚和石宏的婚姻,长久地厌恶、排斥和另一个人组建家庭的想法。但过去的一个月,她的心态慢慢开始松动了。她认真想过,如果是江燧,也许可以例外。
可他却拒绝了她。
她也讲不清楚,是什么驱使自己这么强硬要下车。好像既有自尊心受挫,又有伤心,也有一些尴尬,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被抛弃的恐惧。
江燧从来没有真正推开过她,这也是为什么她相信江燧可以例外的原因之一。
可现在,她也不确定了。
“我没和你有一个家。”时之序咬咬牙,说道。
话说完,她果断摁下车锁,动作干脆,拉开车门走了出去。
车门“砰”地关上,夜色和喧嚣一齐涌进来,又在瞬间与车内的空气隔绝开。
江燧坐在驾驶座里,一动不动。
短短几秒的愣神,他才猛地反应过来,熄火、推门,下车,一连串动作干脆利落。
他顺着人行道几步就追上去,在她还没走出多远时,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臂。
“时之序!”
他的声音里满是着急和慌张,几乎是喊出来的,也顾不得路人的侧目。
时之序头也没回,但她挣了两下也没能甩脱他的力道。
“聊聊,算我求你了……”江燧绕到她跟前,可她又扭过头去,不给他瞧。
还是看到了她眼眶里盈满泪水,随时都要掉下来。
但她还是强硬地说:“别在街上拉拉扯扯的,很丢脸。放我走行吗?”
江燧怔了一下,终于松开了手,连声音也跟着发颤:
“好。”他点头,又问:“你还会回来吗?”
时之序说“会”,他便不再纠缠了,只又确认了一遍,她冷静之后会给他打电话。
“我等你电话。”
她说“嗯”。
--
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周。
岭澜进入了盛夏最热的那段时间,白日烈阳高照,偶有雷阵雨下过,夜晚的风也变得黏稠,像是带着一层湿气的纱,飘在城市上空。
时之序住回了她才到岭澜时订的那家酒店,中途江燧送她的行李箱过来,她也没见他,只是让他放在了前台,自己再下去取。
她白天待在老街社区中心和别人家里做访谈,晚上便整理访谈录音。进度很不错,她去郑莉家聊了几次,又见到了另外几个同样处境的女人,还约见了顾舟。每天往返于老街、几处采访点、常吃的小馆子。
如果不刻意往老街南巷走,她根本没什么几率偶遇他。
江燧那边店里正赶上夏季菜单上新,白天在店里试新品、晚上回家又备考雅思到深夜。他没想过要修改计划,耐心地等着。
时之序没有给他打电话,但偶尔也回复他的消息。
这天,是老街二期拆迁改造的正式签约仪式。
合同终于敲定了。虽然最终的平均赔偿金额低于早期版本,但那块争议最久、最棘手的部分——外嫁女的补偿资格,总算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达成了共识。
社区中心广场临时搭起了一个红色背景的剪彩舞台,横幅高挂,音响里循环播放着振奋人心的喜庆音乐。
顾舟作为施工方的项目经理,带着几个手下的人早早到了现场,忙前忙后地和社区干部确认流程。
广场边架起了几台摄像机,镜头调好,灯架亮起,几个举着话筒的年轻人正在对着镜头排练开场白。看样子,这次活动不光是签约仪式,也是岭城公司一次精心策划的宣传秀,借着拆迁项目顺利开工的节点,重塑他们在外界眼中的形象。
时之序还是如实地记录着。她没有专业设备,只用普通相机、纸笔、和眼睛去观察正在发生的这一切。
除了作为研究者的旁观,她也真切地为郑莉感到高兴。钱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那份关于公平的愤怒,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回应。
仪式即将结束,顾舟突然拿起话筒,笑容满面地宣布:“最后呢,我代表项目组,请我们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今天完成签约的各位住户,一起去老街最有名的曹氏铁锅炖吃个饭!六点开饭,不见不散啊!”
话音一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叫好声,掌声、口哨声混杂在喜庆的音乐里,热闹得像一场节日。
时之序听罢,心想这和她已经没什么关系,便收好笔记本准备悄悄离开。
可下一秒,嘈杂的音响里突然传来了顾舟的声音,清清楚楚地响彻全场:
“诶诶,时博士怎么要走?你可不能不来啊!”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在人群外的时之序身上。
她心里暗骂顾舟小肚鸡肠,偏要在人群面前点她的名,但面上仍是温和有礼的笑容,不慌不忙地抬高声音回应:
“顾总看错了,我没打算走!”
她这一嗓子逗得周围一阵善意的哄笑,原本聚集在她身上的目光也跟着散开,大家笑意盈盈地各自继续聊天、合影,准备去赴那顿庆功宴了。
这时,郑莉牵着一个大约叁四岁的小女孩走了过来。
“哎,之序!”郑莉一边喊,一边把孩子往她这边带。
时之序蹲下来,和孩子视线平齐,看着她那双怯生生的大眼睛,笑着轻声问:
“呀,这么可爱,你是谁呀?”
小女孩躲在妈妈的裤管后面,手攥着布料,怯生又拘谨,只露出半张小脸往外瞧。
郑莉也跟着蹲下来,把她抱到腿上,笑着对孩子说:
“幺儿,这是之序阿姨。阿姨是博士,可厉害了!”
小女孩抿着嘴,眼神有些好奇,像是在默默打量这个阿姨到底哪里厉害。
时之序心里发暖,伸出手在小女孩面前晃了晃:“你好呀。”
小女孩犹豫了两秒,小小的手也跟着轻轻伸了出来,握住了她的一节手指。
“她害羞,不爱说话。”郑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事,我小时候也这样。”时之序笑着应道,“其实,直到现在也有点。”
郑莉爽朗地笑出声来,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们在广场又聊了几句,不知不觉就跟着人群一起往餐厅的方向走去。
等到了曹氏铁锅炖,室内的几张大桌连同外面临时搭起的棚子下,也早已坐满了人。粗略一数,起码有十二叁桌,几乎都是老街的熟面孔。
大厅里开着空调,但还是热气翻腾,铁锅里炖着大块排骨、鱼头,香气混着蒸汽四处弥漫。
时之序在人群中一扫就看到了江燧。
他穿着她之前给他买的的一件画家联名款T恤。那件衣服是她去南京前下单的,快递在路上卡了很久,她回来时还没收到。比起那些一贯简洁低调的款式,她总觉得江燧更适合这种稍微张扬一点的风格。
但又觉得有点心烦,因为她的眼光确实好。
刚好顾舟也看到了她们,挥手招她过去,指了指江燧旁边的空位。
那一桌坐的基本都是岭城公司的人,郑莉说她不过去了,领着孩子去了另一桌。
时之序走过去,落座时隔着江燧,对顾舟客客气气地打了声招呼:
“顾总好。”
“这么客气?”顾舟挑了下眉,顺势看了一眼江燧。
那人头也没抬,还在发信息,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时之序随即把注意力转向桌上其他几个人,都是二叁十岁的年轻人,还有两个大学都没毕业的实习生。她礼貌地寒暄了几句,可毕竟都不熟,几句话过后就没话可聊了。
顾舟的眼神在时之序和江燧直接来回琢磨了几圈,压低声音半开玩笑地问江燧:
“又吵架了?”
江燧抬起头,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言简意赅:“嗯。”
顾舟当场后悔不已。
他怎么就一时脑子发热,把这两尊祖宗都请来了呢?
--
舟:这个家没我,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