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立妃
湘阳王立于暖阁中,身着中衣,神情间自有一份不动声色的威严。他双手缓缓抬起,举至与肩齐平,动作不急不缓,带着几分随意间适。
那举手投足间气定神间,分毫未露催促之意,却分明是习惯了有人为他披裳整袍。江若寧默不作声地走近,动作轻柔地取过一旁绣有暗纹的深色袍服,两手捧起,替他披于肩头。
他垂眸望她,眸光沉静,任由她为自己理好衣襟、系好玉带,姿态稳如山岳,从不避她靠近,亦不需吩咐。那是一种无声的默契——在他眼中,她所处的位置,似乎本就该在他左右。
他低低开口,声音温淡却不失指令意味:「替本王把发冠也取来。」
江若寧微应一声,转身取来乌玉冠,重新替他綰束长发,再稳稳将发冠安于他髻上。
穿戴完毕,湘阳王不着痕跡地将手覆上她的腰,只是极轻巧地一收,便拉近二人距离,于她额上落下一吻。
「这些日子你未有梦魘,想来是沉大夫的安神药奏效了?」
江若寧脸颊微红,轻道:「谢王爷关怀,妾已无大碍。」
亲王眼中带着一丝温情,淡道:「本王去去就回。」
他理好袍袖,迈步穿过垂帘,袁总管早已候在外廊,见他现身,立刻低声行礼:「王爷,轿輦备好了。」
御书房内静悄悄的,香炉中一缕轻烟盘旋而起,瀰漫着淡淡龙涎香。
皇帝年仅三十三,眉目与湘阳王颇有几分相似,然比之多了一分成熟。此刻他换下朝服,仅穿宽袖便袍,半斜倚在案后的椅背上,姿态间适,却仍自有一股不容轻犯的气势。
他见湘阳王进来,只抬了抬下頷,语气淡然:「坐吧。」
湘阳王微一拱手,沉默落座,神情如常。
皇帝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手指慢悠悠地抚着案上一本奏摺的边缘,终于语声一转:「已近二月没进宫向母后请安,你自己说——像样吗?」
湘阳王略一顿,语声低沉:「臣弟知错。」
「知错?」皇帝挑眉,唇角却无笑意。「先前为了个妾室与旭王不睦,如今又为永寧侯夫人之事与母后置气。你这是打算一人把宗室得罪个遍?」
湘阳王不语。
皇帝语气更冷:「旭王年仅十六,你与他计较,可有半点兄长气度?」
湘阳王语气沉稳,却透着几分冷意:「臣弟十六时,已随先皇征战沙场,哪如旭王,没半点分寸。」
皇帝顺手拈起案上一本册子,抬手便掷了出去,「你又有多少分寸可言?」
书册砸得结实,湘阳王却未动分毫,硬生生受了。他随即半跪于案前道:「皇兄息怒。」
「明日入宫,向母后认错。」皇帝语气不容置疑,「旭王那边,也一併修好。朕不想听见你们再有齟齬。」
湘阳王略頷首,语带一丝无奈:「臣弟领命。」
皇帝斜睨他一眼,叹道:「你与旭王,一个冷硬,一个浮躁——可朕的江山,还要你们一同守着。」
湘阳王垂首道:「臣弟愿为皇兄分忧。」
见他态度终于软了下来,皇帝挥了挥手,「起来吧。」
他又靠回椅背,斜倚姿势重现,却未再如方才间适:「湘阳王妃已逝数年,母后从不曾忘那个正妃之位。朕话说在前头,近日她已屡次提起,说你年近而无正室、无子嗣,实在不像话。若她真执意要替你择亲,届时你可别指望朕替你挡着。」
湘阳王终于抬眸,眼神如霜如剑,「皇兄,当年先皇替臣弟择妃之时,臣弟年纪尚幼,无从置喙;如今掌兵在握,若正妃之位由母后择定——您当真愿见臣弟后院受制于人?」
此言一出,御书房沉默半晌。
皇帝神色微凝,思及前朝外戚干政之祸,眼底掠过一丝晦暗。
「既不愿母后择妃,你便自己挑。定国公的孙女品貌俱佳,出身也配得上你,如何?」
湘阳王语声不疾不徐,却难藏一抹讽意:「既然如此出色,皇兄何不收入后宫?」
皇帝眉头猛地一跳,案上的册子被他顺手抄起,举到半空,又硬生生顿住。
——这若不是亲弟,早一纸贬书送出京了。
他深吸一口气,将册子「啪」地拍回案上,目光冷然地扫过湘阳王,声音里已带上几分压抑的怒意:「你倒是真不让人省心。真要朕下旨不成?」
湘阳王垂眸思索片刻,才拱手道:「若皇兄忧心臣弟正妃之位悬空,那不若让江氏扶正——皇兄以为如何?」
皇帝闻言,也来了兴致,眼中一亮:「你府中那江氏,朕倒听人提过——才貌双全,行止也颇稳妥。她父亲是做哪里官的?」
「苏州知府,从四品。门第虽不显,胜在清白无党,远离京圈恩怨。若皇兄不嫌,擢其父一阶虚衔,既撑门面,亦不涉政事。臣弟敢保,江家决不敢忘君恩。」
皇帝闻言,轻拍一掌,笑道:「就这么定了!」
湘阳王拱手道:「臣弟自当择吉日备礼,册妃之事也需从长计议,免得旁人说臣弟草率行事——还请皇兄暂缓旨意,容臣弟先与江家商议一番。」
皇帝点头应下:「行。只是子嗣一事,你还是得上点心,否则母后只怕不肯罢休。」
湘阳王淡声一笑,语气平静:「正妃之位既已坐实,日后无论何人进府,也不过是听命于主母的妾室而已。臣弟自不会在意。」
皇帝嘴角微微上挑:「你这一手,倒是稳妥得很。」
棋局已至中盘,黑白交错,杀意暗藏。江若寧一手执白,指法优雅,落子有声。棋面上,她已逐步筑出优势,几处隐线将成死局,只待最后一子封喉。
湘阳王却似漫不经心,指尖捻着棋子,良久未落。灯下他神色淡淡,眉峰轻锁,目光落在棋盘,却分明失了焦点——更多时候,是落在她身上。
江若寧瞧他半晌未动,终是轻声问道:「王爷今日……可是有心事?」
语气不轻不重,却如一缕烟雾,绕人心头。
湘阳王闻言,终将手中棋子轻搁于指上,眉目微挑,似笑非笑:「为何这么问?」
江若寧莞尔,眼波流转:「妾今局连胜数子,原以为是占了巧思,却见王爷落子迟缓,眼神浮动,只怕妾赢的,不过是王爷心不在焉。」
湘阳王盯着她片刻,忽而低声笑了,声音清冷中透着几分慵懒:「若寧,你总是这般——看得多,说得少。」
他指尖一旋,终于落下那颗棋子,破她一隅优势,带着几分反击的气势。
棋盘上,胜负之势渐趋明朗,男子忽而打破沉寂,语气听似随意:「若……本王想立妃,你怎么看?」
江若寧闻言微顿,垂首回道:「王爷贵为亲王,府中正位空悬多年,若立妃,乃合礼制、顺人情之举。」
她声音温和得体,面上无波无澜,彷彿这问题从未与她自身有半分关係。
——正因这般无懈可击,让人无从施力。
湘阳王指节轻叩棋盘,缓声补了一句:「皇兄今日倒也提了,说母后有意往王府送人。」
江若寧神色不变,指尖却也已捻起下一子,低垂眉目,轻声道:「太后所选,自当是门第高华、才性俱优的贵女,能与王爷相配,自不为过。」
湘阳王眸光微凝,忽然倚身向前,声音微低:「你当真半点都不关心本王立的是谁?」
江若寧睫毛微颤,却终是沉静如初,只恭声回道:「王爷所立,当是端方贤淑之人,妾自当恭贺。」
这话说得恰到好处——既不追问,也不敷衍,分寸拿捏得当。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他看着她那双眼,清澈、温顺,却安静得让他烦躁。
像是把自己从头到尾都掂量透了,然后安然地收手退位,不抢不争、不说不问。
湘阳王忽地起身,目光掠过她的脸,只道了一句:「你果然从未让本王为难。」
语气听似讚赏,却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压抑与讽意。
接着,他拂袖而去,独留江若寧静静坐于灯影之下。
她指尖还捻着最后一子,却终究没落下,只轻轻放回棋盅中。
次日,书房静謐无声,湘阳王倚坐于书案后,手中执着玉柄镇纸,淡声吩咐:「将江娘子请来。」
不多时,江若寧步入书房,仍是一袭素衣,眉眼间清雅端凝。
她盈盈一福:「王爷召妾,有何吩咐?」
湘阳王未即言语,只抬手一摆,案上数幅画轴徐徐展开。皆是工笔细描的贵女图像,描金绘彩,妆容各异,风仪亦殊。
他语气不紧不慢,声线低沉克制:「你识大体,本王便让你来看看——这几位贵女中,谁更合当正妃之位。」
说罢,他并不看画,只静静凝视着她。
江若寧神色微动,却一瞬即逝,叫人难以捉摸。连阅人无数的湘阳王,也一时看不穿她眸底的起伏。
接下来一下午,江若寧坐于一侧,手中持笔,细细将几名贵女的名讳圈出,标註旁註:「出身清显,祖上三代皆无闺阁丑闻,嫡出,未婚。」
她语气温和,笔锋稳定:「这位贺氏乃大理寺卿之女,品行端方,自幼习女训,曾于宫中册封大典中司仪,不失礼数。若为正妃,当能撑起王府门面。」
湘阳王坐于书案后未语,只斜倚着审视她。指节缓缓地、有规律地轻叩着太阳穴,神情莫测。
她继续往下翻,将画卷推近一点:「这位江氏,与妾同姓,乃是吏部侍郎之嫡孙女,虽年稍长两岁,却尤稳重。」
她又将画轴轻轻展开一幅,指尖停在一名眉眼温婉的贵女画像上,语气不急不徐:
「这位陆氏,乃是内阁大学士之嫡女,琴棋书画皆通,行止端方,曾获太傅夫人赏识,素有『温室兰心』之誉。王府若纳此人为正,应可无忧。」
她语气柔和,眉目间无半分异色,一手持笔圈点註记,姿态谦和稳妥,既不急进,亦无避忌。
湘阳王目光沉沉落在她身上。烛光映得她素袖清浅、神情从容,仿若真是奉命来选妃的王府幕僚,毫无私情牵绊。
终于,他将手中镇纸「啪」地一声搁回案上,声音冷而低哑:
「够了。」
江若寧微微一怔,抬眸望他。
他盯着她,良久不语,眼底幽深得几乎沉成一潭墨。许久,才冷冷吐出一句:
「今日就到此为止——退下吧。」
语气平静,却不容置喙,像是用尽力气才压住的情绪。
江若寧微微垂首,行礼应道:「妾告退。」
她转身离去时,湘阳王目光落在她背影,神色阴沉。半晌,他忽而低声笑了一下,却是被气的——笑意不达眼底:「连气人都能气得这么体面。」
往后数日,湘阳王未再提及立妃之事,府中气氛反倒显得格外平静。直至第七日午时,正院一隅忽传细碎动静。
江若寧正于偏厅修剪花卉,手持银剪,将一盆玉蝶兰修得姿态清婉。她素衣轻裳,袖口挽至手肘,露出一截皓腕,气质间静。
忽听院门传来一声低唤:「王爷回府——备茶。」
她尚未抬首,便听见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湘阳王步入庭中,身后随一妙龄女子。
那女子年约双十,一袭烟罗金绣,步履从容,仪态端方。眉目生得极好,自带矜贵气息,举手投足间皆见规训深厚,显然出自世家大族。她瞥见江若寧,神色平和,却不自觉地抬高下巴。
湘阳王语气平淡,似是随口一提:「这位刘姑娘,乃两广总督刘大人之嫡女,自幼随母在外省长大,近日返京省亲。太后见她行止端方、容貌静婉,颇为欣赏,已默许为本王正妃人选。」
语毕,他竟亲自抬手,引刘姑娘入席,并道:「既来王府,不妨坐坐,看看府中景致。今日正好,就在这厅中歇息。」
他未将她安置于客位,而是指向主位旁——往日属于江若寧之席。随即,自己于主位落座,神色如常,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掠过两人。
刘姑娘抬眸望她,姿态间散却不失端凝,彷彿那把椅子生来就是为她而设,一举一动都透着不费吹灰之力的尊贵。
江若寧身形微微一僵,便拈着衣角行了一礼,唇角含笑:「刘姑娘贵气逼人,实非凡俗之姿,王府得此佳人,当是天赐良缘。」
语气温婉,得体周全,无一字逾矩。
刘姑娘盈盈一笑,眼眸顾盼生辉,美貌夺目,令人不敢直视。一开口,却语中带刺:
「江娘子果然温婉贤淑,怪不得王爷这般器重。只可惜……如今正妃之位已有定论,在册封大礼办妥前,侧妃之礼恐怕要让一让了——这等轻重,想必江娘子也是明白的。」
江若寧垂眸欠身,声音温和:「妾身一介下人,哪敢与贵人争什么先后?」
刘姑娘一挑眉,眼波含笑:「今儿天气闷热,便请江娘子亲自奉上一盏茶可好?」
江若寧秀眉轻蹙,下意识望了湘阳王一眼。只见他低首不语,修长的手指正把玩着腰间的羊脂白玉佩。
她心中一疼。
刘姑娘也望了亲王一眼,目光又回落江若寧脸上,「江娘子不愿?」
江若寧终是欠身应下,转身向茶几走去。她动作轻柔,拿起一旁的鎏金茶壶,纤指轻轻一旋,壶身微倾,热气氤氳的茶水便稳稳地注入描金的白瓷杯中。
继而双手托盘,莲步轻移,行至刘姑娘身前。
「刘姑娘请用茶。」江若寧垂眸,声音温顺如常,稳稳地将托盘奉上,举止无可挑剔。
刘姑娘未即伸手,目光掠过茶盏,似在审视,又似挑剔,使得那托盘在她面前悬停良久。
湘阳王终抬眸一望——刘女的轻慢与得意,江若寧维持着躬身奉茶的身姿——仍是静默无声。
良久,刘姑娘终伸手接过茶盏,轻呷一口,语气懒懒:「嗯……还不错。」
书房内日光融融,透窗而入,给室内添了几分微妙的暖意。
刘姑娘望着湘阳王那张冷若寒霜的脸,忽地娇笑一声,鸣声脆亮:「堂兄,我看那江娘子对你,倒是淡得很呢。该不会,是你自作多情了罢?」
湘阳王神色未动,只那双幽冷的眼微微一瞪,杀意乍现。
她却丝毫不惧,伸手取了书案上的田黄石印章,轻轻把玩,笑吟吟道:「你这般身份尊贵,世上偏就有不为权势所动的美人。这江娘子——不就是你当年强纳回来的吗?堂兄可听过,强扭的瓜不甜?」
「昭华。」他语声低哑,带着明显警告。
昭华郡主登时将印章放回原处,后退两步,还高举双手作势投降:「你别这么兇,不然我进宫告诉皇上去,就说你欺负我!」
湘阳王双眸微瞇,语气冷冽:「你再多说一字,就赏你十板。王府的家法,郡主也逃不了。本王倒想看你是先哭着进宫告状,还是先在杖上趴倒。」
昭华郡主闻言气结,杏眸圆睁,直跳脚:「你过河拆桥!本郡主费心费力帮你演了这么一齣戏,你竟还恩将仇报!」
湘阳王斜倚着椅背,慢条斯理地抚了抚指节,淡淡道:「说吧,想要什么?」
她眼波一转,笑得明艷动人,语气娇嬈:「听闻契丹进贡了两颗夜明珠,一颗进了皇上御库,另一颗……就在你这儿吧?我要那一颗。」
那举手投足间气定神间,分毫未露催促之意,却分明是习惯了有人为他披裳整袍。江若寧默不作声地走近,动作轻柔地取过一旁绣有暗纹的深色袍服,两手捧起,替他披于肩头。
他垂眸望她,眸光沉静,任由她为自己理好衣襟、系好玉带,姿态稳如山岳,从不避她靠近,亦不需吩咐。那是一种无声的默契——在他眼中,她所处的位置,似乎本就该在他左右。
他低低开口,声音温淡却不失指令意味:「替本王把发冠也取来。」
江若寧微应一声,转身取来乌玉冠,重新替他綰束长发,再稳稳将发冠安于他髻上。
穿戴完毕,湘阳王不着痕跡地将手覆上她的腰,只是极轻巧地一收,便拉近二人距离,于她额上落下一吻。
「这些日子你未有梦魘,想来是沉大夫的安神药奏效了?」
江若寧脸颊微红,轻道:「谢王爷关怀,妾已无大碍。」
亲王眼中带着一丝温情,淡道:「本王去去就回。」
他理好袍袖,迈步穿过垂帘,袁总管早已候在外廊,见他现身,立刻低声行礼:「王爷,轿輦备好了。」
御书房内静悄悄的,香炉中一缕轻烟盘旋而起,瀰漫着淡淡龙涎香。
皇帝年仅三十三,眉目与湘阳王颇有几分相似,然比之多了一分成熟。此刻他换下朝服,仅穿宽袖便袍,半斜倚在案后的椅背上,姿态间适,却仍自有一股不容轻犯的气势。
他见湘阳王进来,只抬了抬下頷,语气淡然:「坐吧。」
湘阳王微一拱手,沉默落座,神情如常。
皇帝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手指慢悠悠地抚着案上一本奏摺的边缘,终于语声一转:「已近二月没进宫向母后请安,你自己说——像样吗?」
湘阳王略一顿,语声低沉:「臣弟知错。」
「知错?」皇帝挑眉,唇角却无笑意。「先前为了个妾室与旭王不睦,如今又为永寧侯夫人之事与母后置气。你这是打算一人把宗室得罪个遍?」
湘阳王不语。
皇帝语气更冷:「旭王年仅十六,你与他计较,可有半点兄长气度?」
湘阳王语气沉稳,却透着几分冷意:「臣弟十六时,已随先皇征战沙场,哪如旭王,没半点分寸。」
皇帝顺手拈起案上一本册子,抬手便掷了出去,「你又有多少分寸可言?」
书册砸得结实,湘阳王却未动分毫,硬生生受了。他随即半跪于案前道:「皇兄息怒。」
「明日入宫,向母后认错。」皇帝语气不容置疑,「旭王那边,也一併修好。朕不想听见你们再有齟齬。」
湘阳王略頷首,语带一丝无奈:「臣弟领命。」
皇帝斜睨他一眼,叹道:「你与旭王,一个冷硬,一个浮躁——可朕的江山,还要你们一同守着。」
湘阳王垂首道:「臣弟愿为皇兄分忧。」
见他态度终于软了下来,皇帝挥了挥手,「起来吧。」
他又靠回椅背,斜倚姿势重现,却未再如方才间适:「湘阳王妃已逝数年,母后从不曾忘那个正妃之位。朕话说在前头,近日她已屡次提起,说你年近而无正室、无子嗣,实在不像话。若她真执意要替你择亲,届时你可别指望朕替你挡着。」
湘阳王终于抬眸,眼神如霜如剑,「皇兄,当年先皇替臣弟择妃之时,臣弟年纪尚幼,无从置喙;如今掌兵在握,若正妃之位由母后择定——您当真愿见臣弟后院受制于人?」
此言一出,御书房沉默半晌。
皇帝神色微凝,思及前朝外戚干政之祸,眼底掠过一丝晦暗。
「既不愿母后择妃,你便自己挑。定国公的孙女品貌俱佳,出身也配得上你,如何?」
湘阳王语声不疾不徐,却难藏一抹讽意:「既然如此出色,皇兄何不收入后宫?」
皇帝眉头猛地一跳,案上的册子被他顺手抄起,举到半空,又硬生生顿住。
——这若不是亲弟,早一纸贬书送出京了。
他深吸一口气,将册子「啪」地拍回案上,目光冷然地扫过湘阳王,声音里已带上几分压抑的怒意:「你倒是真不让人省心。真要朕下旨不成?」
湘阳王垂眸思索片刻,才拱手道:「若皇兄忧心臣弟正妃之位悬空,那不若让江氏扶正——皇兄以为如何?」
皇帝闻言,也来了兴致,眼中一亮:「你府中那江氏,朕倒听人提过——才貌双全,行止也颇稳妥。她父亲是做哪里官的?」
「苏州知府,从四品。门第虽不显,胜在清白无党,远离京圈恩怨。若皇兄不嫌,擢其父一阶虚衔,既撑门面,亦不涉政事。臣弟敢保,江家决不敢忘君恩。」
皇帝闻言,轻拍一掌,笑道:「就这么定了!」
湘阳王拱手道:「臣弟自当择吉日备礼,册妃之事也需从长计议,免得旁人说臣弟草率行事——还请皇兄暂缓旨意,容臣弟先与江家商议一番。」
皇帝点头应下:「行。只是子嗣一事,你还是得上点心,否则母后只怕不肯罢休。」
湘阳王淡声一笑,语气平静:「正妃之位既已坐实,日后无论何人进府,也不过是听命于主母的妾室而已。臣弟自不会在意。」
皇帝嘴角微微上挑:「你这一手,倒是稳妥得很。」
棋局已至中盘,黑白交错,杀意暗藏。江若寧一手执白,指法优雅,落子有声。棋面上,她已逐步筑出优势,几处隐线将成死局,只待最后一子封喉。
湘阳王却似漫不经心,指尖捻着棋子,良久未落。灯下他神色淡淡,眉峰轻锁,目光落在棋盘,却分明失了焦点——更多时候,是落在她身上。
江若寧瞧他半晌未动,终是轻声问道:「王爷今日……可是有心事?」
语气不轻不重,却如一缕烟雾,绕人心头。
湘阳王闻言,终将手中棋子轻搁于指上,眉目微挑,似笑非笑:「为何这么问?」
江若寧莞尔,眼波流转:「妾今局连胜数子,原以为是占了巧思,却见王爷落子迟缓,眼神浮动,只怕妾赢的,不过是王爷心不在焉。」
湘阳王盯着她片刻,忽而低声笑了,声音清冷中透着几分慵懒:「若寧,你总是这般——看得多,说得少。」
他指尖一旋,终于落下那颗棋子,破她一隅优势,带着几分反击的气势。
棋盘上,胜负之势渐趋明朗,男子忽而打破沉寂,语气听似随意:「若……本王想立妃,你怎么看?」
江若寧闻言微顿,垂首回道:「王爷贵为亲王,府中正位空悬多年,若立妃,乃合礼制、顺人情之举。」
她声音温和得体,面上无波无澜,彷彿这问题从未与她自身有半分关係。
——正因这般无懈可击,让人无从施力。
湘阳王指节轻叩棋盘,缓声补了一句:「皇兄今日倒也提了,说母后有意往王府送人。」
江若寧神色不变,指尖却也已捻起下一子,低垂眉目,轻声道:「太后所选,自当是门第高华、才性俱优的贵女,能与王爷相配,自不为过。」
湘阳王眸光微凝,忽然倚身向前,声音微低:「你当真半点都不关心本王立的是谁?」
江若寧睫毛微颤,却终是沉静如初,只恭声回道:「王爷所立,当是端方贤淑之人,妾自当恭贺。」
这话说得恰到好处——既不追问,也不敷衍,分寸拿捏得当。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他看着她那双眼,清澈、温顺,却安静得让他烦躁。
像是把自己从头到尾都掂量透了,然后安然地收手退位,不抢不争、不说不问。
湘阳王忽地起身,目光掠过她的脸,只道了一句:「你果然从未让本王为难。」
语气听似讚赏,却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压抑与讽意。
接着,他拂袖而去,独留江若寧静静坐于灯影之下。
她指尖还捻着最后一子,却终究没落下,只轻轻放回棋盅中。
次日,书房静謐无声,湘阳王倚坐于书案后,手中执着玉柄镇纸,淡声吩咐:「将江娘子请来。」
不多时,江若寧步入书房,仍是一袭素衣,眉眼间清雅端凝。
她盈盈一福:「王爷召妾,有何吩咐?」
湘阳王未即言语,只抬手一摆,案上数幅画轴徐徐展开。皆是工笔细描的贵女图像,描金绘彩,妆容各异,风仪亦殊。
他语气不紧不慢,声线低沉克制:「你识大体,本王便让你来看看——这几位贵女中,谁更合当正妃之位。」
说罢,他并不看画,只静静凝视着她。
江若寧神色微动,却一瞬即逝,叫人难以捉摸。连阅人无数的湘阳王,也一时看不穿她眸底的起伏。
接下来一下午,江若寧坐于一侧,手中持笔,细细将几名贵女的名讳圈出,标註旁註:「出身清显,祖上三代皆无闺阁丑闻,嫡出,未婚。」
她语气温和,笔锋稳定:「这位贺氏乃大理寺卿之女,品行端方,自幼习女训,曾于宫中册封大典中司仪,不失礼数。若为正妃,当能撑起王府门面。」
湘阳王坐于书案后未语,只斜倚着审视她。指节缓缓地、有规律地轻叩着太阳穴,神情莫测。
她继续往下翻,将画卷推近一点:「这位江氏,与妾同姓,乃是吏部侍郎之嫡孙女,虽年稍长两岁,却尤稳重。」
她又将画轴轻轻展开一幅,指尖停在一名眉眼温婉的贵女画像上,语气不急不徐:
「这位陆氏,乃是内阁大学士之嫡女,琴棋书画皆通,行止端方,曾获太傅夫人赏识,素有『温室兰心』之誉。王府若纳此人为正,应可无忧。」
她语气柔和,眉目间无半分异色,一手持笔圈点註记,姿态谦和稳妥,既不急进,亦无避忌。
湘阳王目光沉沉落在她身上。烛光映得她素袖清浅、神情从容,仿若真是奉命来选妃的王府幕僚,毫无私情牵绊。
终于,他将手中镇纸「啪」地一声搁回案上,声音冷而低哑:
「够了。」
江若寧微微一怔,抬眸望他。
他盯着她,良久不语,眼底幽深得几乎沉成一潭墨。许久,才冷冷吐出一句:
「今日就到此为止——退下吧。」
语气平静,却不容置喙,像是用尽力气才压住的情绪。
江若寧微微垂首,行礼应道:「妾告退。」
她转身离去时,湘阳王目光落在她背影,神色阴沉。半晌,他忽而低声笑了一下,却是被气的——笑意不达眼底:「连气人都能气得这么体面。」
往后数日,湘阳王未再提及立妃之事,府中气氛反倒显得格外平静。直至第七日午时,正院一隅忽传细碎动静。
江若寧正于偏厅修剪花卉,手持银剪,将一盆玉蝶兰修得姿态清婉。她素衣轻裳,袖口挽至手肘,露出一截皓腕,气质间静。
忽听院门传来一声低唤:「王爷回府——备茶。」
她尚未抬首,便听见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湘阳王步入庭中,身后随一妙龄女子。
那女子年约双十,一袭烟罗金绣,步履从容,仪态端方。眉目生得极好,自带矜贵气息,举手投足间皆见规训深厚,显然出自世家大族。她瞥见江若寧,神色平和,却不自觉地抬高下巴。
湘阳王语气平淡,似是随口一提:「这位刘姑娘,乃两广总督刘大人之嫡女,自幼随母在外省长大,近日返京省亲。太后见她行止端方、容貌静婉,颇为欣赏,已默许为本王正妃人选。」
语毕,他竟亲自抬手,引刘姑娘入席,并道:「既来王府,不妨坐坐,看看府中景致。今日正好,就在这厅中歇息。」
他未将她安置于客位,而是指向主位旁——往日属于江若寧之席。随即,自己于主位落座,神色如常,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掠过两人。
刘姑娘抬眸望她,姿态间散却不失端凝,彷彿那把椅子生来就是为她而设,一举一动都透着不费吹灰之力的尊贵。
江若寧身形微微一僵,便拈着衣角行了一礼,唇角含笑:「刘姑娘贵气逼人,实非凡俗之姿,王府得此佳人,当是天赐良缘。」
语气温婉,得体周全,无一字逾矩。
刘姑娘盈盈一笑,眼眸顾盼生辉,美貌夺目,令人不敢直视。一开口,却语中带刺:
「江娘子果然温婉贤淑,怪不得王爷这般器重。只可惜……如今正妃之位已有定论,在册封大礼办妥前,侧妃之礼恐怕要让一让了——这等轻重,想必江娘子也是明白的。」
江若寧垂眸欠身,声音温和:「妾身一介下人,哪敢与贵人争什么先后?」
刘姑娘一挑眉,眼波含笑:「今儿天气闷热,便请江娘子亲自奉上一盏茶可好?」
江若寧秀眉轻蹙,下意识望了湘阳王一眼。只见他低首不语,修长的手指正把玩着腰间的羊脂白玉佩。
她心中一疼。
刘姑娘也望了亲王一眼,目光又回落江若寧脸上,「江娘子不愿?」
江若寧终是欠身应下,转身向茶几走去。她动作轻柔,拿起一旁的鎏金茶壶,纤指轻轻一旋,壶身微倾,热气氤氳的茶水便稳稳地注入描金的白瓷杯中。
继而双手托盘,莲步轻移,行至刘姑娘身前。
「刘姑娘请用茶。」江若寧垂眸,声音温顺如常,稳稳地将托盘奉上,举止无可挑剔。
刘姑娘未即伸手,目光掠过茶盏,似在审视,又似挑剔,使得那托盘在她面前悬停良久。
湘阳王终抬眸一望——刘女的轻慢与得意,江若寧维持着躬身奉茶的身姿——仍是静默无声。
良久,刘姑娘终伸手接过茶盏,轻呷一口,语气懒懒:「嗯……还不错。」
书房内日光融融,透窗而入,给室内添了几分微妙的暖意。
刘姑娘望着湘阳王那张冷若寒霜的脸,忽地娇笑一声,鸣声脆亮:「堂兄,我看那江娘子对你,倒是淡得很呢。该不会,是你自作多情了罢?」
湘阳王神色未动,只那双幽冷的眼微微一瞪,杀意乍现。
她却丝毫不惧,伸手取了书案上的田黄石印章,轻轻把玩,笑吟吟道:「你这般身份尊贵,世上偏就有不为权势所动的美人。这江娘子——不就是你当年强纳回来的吗?堂兄可听过,强扭的瓜不甜?」
「昭华。」他语声低哑,带着明显警告。
昭华郡主登时将印章放回原处,后退两步,还高举双手作势投降:「你别这么兇,不然我进宫告诉皇上去,就说你欺负我!」
湘阳王双眸微瞇,语气冷冽:「你再多说一字,就赏你十板。王府的家法,郡主也逃不了。本王倒想看你是先哭着进宫告状,还是先在杖上趴倒。」
昭华郡主闻言气结,杏眸圆睁,直跳脚:「你过河拆桥!本郡主费心费力帮你演了这么一齣戏,你竟还恩将仇报!」
湘阳王斜倚着椅背,慢条斯理地抚了抚指节,淡淡道:「说吧,想要什么?」
她眼波一转,笑得明艷动人,语气娇嬈:「听闻契丹进贡了两颗夜明珠,一颗进了皇上御库,另一颗……就在你这儿吧?我要那一颗。」